系统解剖 中枢神经系统

系统解剖  中枢神经系统
系统解剖  中枢神经系统

第十七章中枢神经系统

二、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内的和位于的。前者又分为、、、、

和六大部分。

2、脊髓与上肢神经相连的区段形成,与下肢神经相连的区段形成,后者向下逐渐变细,称为。成人脊髓下端约平齐,末端再向下延为一根细长的无神经组织的。

3、脊髓表面有数条平行的纵沟,前面正中的沟较深称,后面正中的沟较浅称,前外侧和后外侧还有2对左右对称的和。

4、脊髓的颈段有节,胸段有节,腰段有节,骶段有节,尾段有节。

5、在横切面上脊髓灰质后部突出称,前部突出并扩大称。两者之间的部分为,在胸和上腰段脊髓,此部向外侧突出成为。

6、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经根由沟走出脊髓,支配。

7、脊髓侧角细胞就是的节前神经元,其轴突经根走出脊髓;在骶髓2—4节相当于侧角的位置有核。

8、在脊髓白质中,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为,前、后外侧沟之间为,后外侧沟与后正中之间为;灰质连合前方横过中线的纤维称为,紧贴灰质周缘,起自脊髓止于脊髓的较短距离的纤维称为。

9、薄束位于脊髓的,由节段细胞的中枢突构成,上行到延髓止于;楔束位于脊髓的,由节段细胞的中枢突构成,上行到延髓止于,传导同侧肢体的和冲动。

10、脊髓白质的纤维束中,传导温度觉和痛觉冲动的是束,传导粗略触觉冲动的是束,传导本体觉和精细触觉冲动是束和束,传导本体冲动到小脑的是束和束,控制骨骼肌随意运动的是束,参与视觉和听觉防御反射的是,参与调节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的是束。

11、位于脊髓中央管周围、连接两侧脊髓灰质的部分称为;在灰质前连合前方,有纤维越边,称为;在后角基部外侧与外侧索白质之间,灰、白质交织称为。

12、脊髓灰质由大量神经元组成,从横切面上看,各种类型的神经元常聚集成簇,有的界限较清楚称为;在纵切面上,这些细胞群占据不同节段,长度不一致,纵贯成。13、依据对脊髓灰质细胞构筑的研究,将脊髓灰质自背侧向腹侧划分为十个板层。其中胶状质位于、胸核位于、前角运动核位于。

14、前角运动神经元有两种,其中大型的为,纤维支配;小型细胞为,支配。

15、脊髓后索中的长距离纤维束有束和束。脊髓后索损伤后病人出现伤面水平以下

和(功能)丧失。

16、前角运动神经元内侧群支配。这些细胞接受侧皮质脊髓束的支配。

17、脊髓牵张反射属于两个神经元构成的,感受器是;屈曲反射是一种保护性反射,至少要有个神经元参加。

18、在临床上常凭借受伤椎骨位置推算成年人脊髓受损的节段,其中脊髓C1至C4与

________相对应、下胸髓与相对应、腰髓约与相对应、骶髓和尾髓约平对。

19、成人脊髓圆锥末端平对,临床上常选择或(部位)进行蛛网膜下隙穿刺引流脑脊液或注射麻醉药物。

20、脊髓灰质Ⅶ层面积最大,占据,其中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胞体位于其;与内脏感觉有关的核团称为,位于其。

(二)单项选择题

1、脊髓

A、粗细较均匀

B、中央管向下为盲端

C、无明显的分节

D、直接被脑脊液包围、与椎管等长

2、对脊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脊神经前、后支直接相连

B、前正中裂有脊神经前根附着

C、附着7对颈神经根

D、在第1腰椎以上做腰椎穿刺时可能被损伤

E、脊髓圆锥平第三腰椎体

3、成人脊髓圆锥平

A、第1骶椎体下缘

B、第1腰椎体下缘

C、第2腰椎体下缘

D、第12胸椎体下缘

E、尾椎前

4、对脊髓膨大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与颈部的肌发达有关

B、发出颈丛

C、位于第4颈节与第1胸节之间

D、该节段含神经纤维较多

E、仅连于臂丛

5、第10胸脊髓节段约平对

A、第7胸椎水平

B、第4胸椎水平

C、第6胸椎水平

D、第10胸椎水平

E、第5胸椎水平

6、对脊髓外形的描述,正确的是

A、前外侧沟明显,后外侧沟不易分辨

B、腰骶膨大不明显

C、脊神经前、后支分别附于前、后外侧沟

D、前正中裂浅

E、前后正中的纵沟将脊髓分为对称的左、右两半

7、对侧柱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腰1至腰5脊髓侧角

B、是副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胞体所在的部位

C、传导内脏感觉

D、仅见于胸脊髓节段

E、是交感神经节神经胞体所在的部位

8、前角运动细胞

A、纵贯脊髓全长

B、支配梭内肌纤维

C、与肌张力的调节无关

D、只含γ运动神经元

E、仅支配四肢肌

9、对脊髓α运动神经元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发出纤维支配梭外肌

B、是前角中的小型神经元

C、与固有束传导有关

D、不受皮质脊髓束支配

E、与肌张力的调节有关

10薄束和楔束

A、楔束起自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

B、薄束位于后索的外侧部

C、薄束的纤维来自后角

D、楔束传导同侧胸4以上的本体感觉

E、两束损伤,对侧肢体本体感觉消失

11、对脊髓的描述,正确的是

A、颈段脊髓灰质可含侧柱

B、上自枕骨大孔平面

C、中央管和第三脑室直接相通

D、脊髓灰质中骶段有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

E、背侧面有深的后正中沟

12、脊髓灰质

A、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胸髓和上腰3节内的侧角

B、前角仅见于胸髓

C、后角只存在于颈髓

D、腰骶膨大段前角发达

E、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位于骶尾段

13、骶副交感核位于脊髓

A、第2~4骶节

B、胸节和上3腰节

C、第1~4骶节

D、第3~5骶节

E、第1~3骶节

14、皮质脊髓侧束

A、下行于脊髓前索

B、起自脑神经运动核

C、由对侧大脑皮质运动神经元轴突组成

D、主要止于对侧前角

E、为未交叉的纤维束

15、脊髓丘脑束

A、传对侧躯干四肢温、痛、轻触觉

B、为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

C、发自胸核

D、终止于大脑皮质第1躯体感觉区

E、形成椎体交叉

16、右侧薄束、楔束受损可导致

A、左侧受损平面以下意识本体觉障碍

B、左侧受损平面以下皮肤的痛、温觉障碍

C、左侧受损平面以下骨骼肌的随意运动障碍

D、右侧受损平面下1~2节段皮肤的温、痛觉障碍

E、右侧受损平面以下意识本体觉障碍

17、在脊髓外侧索内下行的纤维束是

A、红核脊髓束

B、薄束

C、脊髓小脑束

D、脊髓丘脑束

E、以上都不是

18、脊髓半横断损伤将导致

A、同侧损伤平面以下痛、温觉消失

B、同侧肢体软瘫

C、对侧肢体硬瘫

D、对侧损伤平面以下本体感觉消失

E、同侧损伤平面以下本体感觉消失

19、脊髓第5颈节平对

A、第3颈椎

B、第4颈椎

C、第6颈椎

D、第5颈椎

E、以上都不对

20、皮质脊髓侧束

A 、管理共济运动B、起自对侧大脑皮质中央后回C、起自同侧大脑皮质中央前回

D、止于同侧脊髓前角细胞

E、止于对侧脊髓前角细胞

(三)、多项选择题

1、关于脊髓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终丝由神经纤维组成

B、脊髓丘脑束位于外侧索

C、占据椎管全长

D、下端平第1腰椎下缘

E、直接被蛛网膜包裹

2、脊髓颈膨大

A、是含脊髓灰质侧柱所致

B、与上肢的发达有关

C、上起枕骨大孔,下达第7颈椎

D、位于颈脊髓节段之间

E、相当于颈、臂丛发出的部位

3、第1腰脊髓节段

A、脊髓灰质有侧角

B、发出第1对腰神经

C、参加腰骶膨大的形成

D、平对第10胸椎

E、后索内有薄束、楔束

4、脊髓外侧索内的纤维束有

A、脊髓丘脑束

B、前庭脊髓束

C、薄束

D、红核脊髓束

E、皮质脊髓束

5、脊髓颈段

A、各节段比同序数椎骨位置高

B、共分为8个脊髓节段

C、参与颈膨大的组成

D、有灰质侧柱

E、相当于颈丛、臂丛发出的节段

6、脊髓内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束是

A、脊髓小脑前束

B、脊髓网状束

C、薄、楔束

D、脊髓小脑后束

E、脊髓丘脑束

7、薄束传导

A、温度觉

B、粗略触觉

C、精细触觉

D、痛觉

E、本体觉

8、脊髓某节段前角细胞损伤可导致

A、所支配的骨骼肌腱反射增强

B、伤侧下肢病理反射阳性

C、所支配的骨骼肌瘫痪并逐渐萎缩

D、所支配的骨骼肌本体感觉消失

E、所支配的骨骼肌腱反射消失

9、脊髓

A、颈膨大发出管理上肢的神经

B、腰骶膨大发出管理下肢的神经

C、全长粗细不一

D、有1个腰骶膨大

E、有1个颈膨大

10、马尾

A、位于蛛网膜下隙内

B、主要管理下肢的运动和感觉

C、位于脊髓圆锥之下

D、由包在脊髓表面的被膜形成

E、由腰、骶、尾脊神经构成

11、白质前连合含

A、轻触觉纤维

B、躯体运动纤维

C、痛、温觉纤维

D、非意识性本体感觉纤维

E、意识性本体感觉纤维

12、脊髓第8胸节平面可见到

A、红核脊髓束

B、顶盖脊髓束

C、皮质脊髓侧束

D、楔束

E、薄束

13、脊髓丘脑束

A、由同侧后角细胞轴突构成

B、终止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C、由同侧脊神经节细胞中枢突构成

D、由对侧脊神经节细胞中枢突构成

E、由对侧后角细胞轴突构成

14、与感觉有关的脊髓核团包括

A、后角固有核

B、胶状质

C、中间外侧核

D、中间内侧核

E、胸核

15、脊髓内脏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

A、全部腰髓

B、骶髓2~4节

C、脊髓全长

D、胸髓和1~3腰节

E、全部骶髓

(四)名词解释

1、终丝

2、颈膨大

3、马尾

4、白质前连合

5、胸核

6、γ运动神经元

7、固有束

8、(脊髓)网状结构

9、背外侧束

10、脊髓反射

(五)问答题

1、马尾是怎样构成的,有什么临床意义?

2、脊髓灰质有哪些重要核团?它们分别位居Rexed细胞构筑分层的哪一层?

3、分析脊髓中央管周围灰质前方损伤,可能出现哪些功能障碍?

4、简述脊髓外伤或髓外肿瘤引起脊髓半边横断性损伤后出现的症状和原因。

5、左侧第四胸髓半边损伤,病人会在哪些部位出现功能障碍?若这个脊髓节全部受到损伤,又会出现哪些功能障碍?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脑、椎管内、脊髓、端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延髓

2、颈膨大、腰骶膨大、脊髓圆锥、L1下缘、终丝

3、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后外侧沟

4、8、12、

5、5、1

5、后角、前角、中间带、侧角

6、前、前外侧、骨骼肌

7、交感神经、前根、骶副交感

8、前索、侧索、后索、白质前连合、固有束

9、后索、L5以下、脊神经节、薄束核、后索、T4以上、脊神经节、楔束核、本体感觉、精细触觉

10、脊髓丘脑、脊髓丘脑、薄、楔、脊髓小脑前、脊髓小脑后、锥体、顶盖脊髓束、网状脊髓

11、灰质连合、白质前连合、网状结构

12、神经核、柱

13、Rexed、Ⅱ层、Ⅶ层、Ⅸ层

14、a—运动神经员、跨关节的梭外骨骼肌纤维、γ—运动神经员、梭内骨骼肌纤维

15、薄、楔、同侧本体感觉、同侧精细触觉

16、躯干的固有肌、双

17、单突触反射弧、骨骼肌内的肌梭和Colgi腱器、三

18、同序数椎骨、同序数上方第三节椎体、第10至第12 胸椎范围、第1腰椎

19、第1腰椎体下缘、第3、4腰椎棘突间

20、灰质中间带、外侧部(中间外侧核)、中间内侧核、最内侧

(二)单项选择题

1、B

2、D

3、B

4、B

5、A

6、E

7、E

8、B

9、B 10、A 11、B

12、A 13、A、14、C15、A 16、E 17、A 18、E 19、B 20、D

(三)、多项选择题

1、BD

2、BE

3、ABD

4、AD

5、ABCE

6、AD

7、CE

8、BCE

9、ABCDE 10、ABCE 11、ACD 12、CE 13、BE 14、ABDE 15、BD

(四)名词解释

1、脊髓圆锥向下延伸出一条尾无神经组织的细丝,称为终丝,在第2骶锥水平有硬脊膜包裹,最终止于尾骨的背面。

2、脊髓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膨大部,神经原数量相对其它节段多。其中颈膨大位于C4至T1节段,是发出支配上肢的脊神经的部位。

3、前根和后根在与脊髓节段相应的椎间孔处合成一条脊神经,并穿出相应的椎间孔而分支分布。因椎管长于脊髓,腰、骶、尾部的脊神经根距各自的椎间孔自上而下愈来愈远,其前,后根在通过相应的椎间孔之前,围绕终丝在椎管内向下行走一段距离,它们共同形成马尾。临床上选择第3、4或

4、5腰椎棘突之间进针行蛛网膜下隙穿刺或麻醉术,以避免损伤脊髓。

4、在脊髓灰质前连合的前方有纤维横越,称白质前连合。

5、胸核,也称背核,或称Clarke,位于C8至L3节段、后角基底部的内侧,发出纤维主要在同侧百质外侧索上行止于小脑。

6、γ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有两种,大型细胞为α-运动神经元,小型细胞为γ-运动神经元,后者的纤维支配梭内骨骼肌纤维,其作用与肌张力调节有关。

7、脊髓白质主要由长上行纤维、长下行纤维核、固有束组成。固有束紧贴脊髓灰质周围,它们起于脊髓不同节段,在脊髓内上行或下行数节段后,再止于脊髓,完成脊髓节段和节段内的联系。

8、在脊髓灰质后角基部外侧与白质之间,灰、白质混合交织,即神经纤维交通警织成网,网眼中有散后的元,形成网状结构。

9、背外侧束:位于胶状质的背外方。后根外侧部纤维(主要是细的无髓和薄髓纤维)进入脊髓上升或下降1-2节,在胶状质背外侧聚成背外侧束。此束发出的侧支或终支进入后角。背外侧束或称Lissauer 束。此纤维束参与躯干、四肢痛、温觉的传导。

10、是指脊髓固有的反射,其反射弧并不经过脑,但在正常情况下,其反射活动脑的控制下进行的。脊髓与脑分离(如脊髓横断性截瘫)后,仍可完成若干简单的反射,这些脊髓反射包括牵张反射、屈曲反射,甚至较为复杂些的排便、排尿反射等。在脊髓内部存在着某些神

经元的特定联系,前、后根,灰质和固有束构成完成这些反射的形态基础。

(五)问答题

1、马尾是脊髓的腰、骶、尾神经根在未出相应的椎间孔前先在椎管内围绕着终丝下行一段所形成的。因成人第一腰椎以下的椎管内已无脊髓,仅有马尾,临床常在第三、第四或四、五腰椎棘突间进行腰椎穿刺或麻醉,以免刺伤脊髓。

2、脊髓灰质的重要核团有后角边缘核(层)、胶状质、后角固有核、中间外侧核、胸核、骶副交感核和前角运动神经元。

后角边缘核位居RexedⅠ层,胶状质位居RexedⅡ层,后角固有核位居RexedⅢ、Ⅳ层,

中间外侧核、中间内侧核、胸核、骶副交感核位居RexedⅦ层,前角运动神经元位居Rexed Ⅸ层。

3、脊髓中央管周围灰质前方主要结构是脊髓的白质前连合,主要由两侧脊髓丘脑束的交叉纤维组成,脊髓中央管周围灰质前方损伤时即发生两侧对称性的相应节段的痛觉和温度觉障碍,由于未涉及后索的薄束和楔束功能,而保存触觉和深感觉。

4、脊髓半横断性损伤后可出现如下症状:

(1)损伤节段以下出现痉挛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升高、腱反射亢进、肌并不萎缩、并可出现病理反射,如Babinski症。原因:皮质脊髓侧束阻断,失去皮质脊髓束控制骨骼肌随意运动的功能。

(2)损伤节段以下出现运动、位置和振动觉以及皮肤两点辨别觉障碍。原因:后索的薄束和楔束被阻断,使传导肌、腱、关节、皮肤冲动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被阻断。

(3)损伤平面1~2节段以下痛、温觉丧失。原因:脊髓丘脑束被阻断。传导浅感觉的脊髓丘脑束主要起脊髓灰质Ⅰ和Ⅳ~Ⅶ层,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并斜越1~2节至对侧。因此,对侧痛、温觉的传导被阻断。

5、障碍左侧第四胸髓半边受损可出现左下肢痉挛性瘫痪;左侧乳头水平以下的深感觉和精细触觉;右侧剑突水平以下皮肤痛、温感觉障碍。若损伤波及全部胸髓第四节,出现乳头平面以下的全部感觉障碍及下肢肌肉痉挛性瘫痪,此种现象临床称为截瘫。

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习题

中枢神经系统 1脊髓的位置(B ) A 、几乎与椎管同长 B 、上端于枕骨大孔续延髓 C 、成人下端至第一骶椎下缘 D 、小元下端平第3 骶椎 E 、脊髓末端膨大称腰髓膨大 2脊髓(C ) A 、成人从枕骨大孔延伸到第2 腰椎下缘 B 、在胸段大部分有侧角 C 、有31 个节段 D 、背侧有一条深的后正中裂 E 、在新生元下端平齐第1 腰椎下缘 3成人脊髓下端平齐(D ) A 、第1 骶椎水平 B 、第2 腰椎下缘水平 C 、第3 腰椎与第4 腰椎之间 D 、第1 腰椎下缘水平 E 、第1 骶椎下缘水平 4有关脊髓的外形说法,错误的是(D ) A 、脊髓第四颈节段至第一胸节段为颈膨大 B 、脊髓第二腰节至第三骶脊髓节为腰髓膨大 C 、脊髓的末端称脊髓圆锥 D 、脊髓后正中沟有后根附着 E 、脊髓的前正中裂比后正中沟深 5成人脊髓的终丝(D ) A 、全长被硬脊膜包裹 B 、附着于骶骨的背面 C 、内有神经细胞 D 、在第2 骶椎水平以下被硬脊膜包裹,向下止于尾骨背面 E 、在第2 腰椎处出硬脊膜,止于第2 骶骨背面下缘 6何处损伤可伤及脊髓骶段(A ) A 、第1 腰椎 B 、第2 腰椎 C 、第5 腰椎 D 、第1 、2 骶椎 E 、第3 腰椎 7 第7 颈脊髓节平对(B ) A 、第4 颈椎体 B 、第5 颈椎体 C 、第6 颈椎体 D 、第7 颈椎体 E 、第1 胸椎体

8马尾主要由(E ) A 、胸、腰脊神经根形成 B 、胸、骶脊神经根组成 C 、胸、尾脊神经根组成 D 、胸、腰、骶、尾脊神经根组成 E 、腰、骶、尾脊神经根组成 9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应在哪个棘突间隙(C ) A 、第于二胸椎与第一腰椎棘突间隙 B 、第一腰椎与第二腰椎棘突间隙 C 、第三腰椎与第四腰椎棘突间隙 D 、第五腰椎与第一骶椎棘突间隙 E 、骶管裂孔处 10胶状质属于脊髓灰质何层内的结构(B ) A 、板层I B 、板层II C 、板层III D 、板层IV E 、板层V 11后角固有核是何板层的细胞群(C ) A 、板层I 和板层II B 、板层VIII C 、板层III 和板层IV D 、板层V 和板层VI E 、板层VII 12右侧颈5 一胸2 后角受损时产生(D ) A 、病变水平以下的对侧肢体所有感觉缺失或减退 B 、病变水平以下同侧肢体所有感觉缺失或减退 C 、右上肢所有感觉减退或缺失 D 、右上肢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留 E 、左上肢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留13脊髓内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是(B ) A 、后角固有核 B 、中间外侧核 C 、骶中间外侧核 D 、胸核 E 、中间内侧核 14脊髓的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B ) A 、胸核 B 、中间外侧核 C 、骶中间外侧柱 D 、中间内侧核 E 、网状结构 15关于脊髓中间外侧核的描述,错误的是(D ) A 、它形成灰质的侧角 B 、存在于脊髓的胸段和上腰段

中枢神经系统各种疾病影像检查方法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检查 ?平片:评估颅骨的骨质改变,不能直接显示脊髓 ?造影检查 1.脊髓造影 ·将造影剂引入脊蛛网膜下腔中,通过改变患者体位,在透视下观察其在椎管内流动情况和形态,诊断椎管内病变的一种检查方法。 ·显示椎管内有无肿瘤、梗阻以及梗阻的部位和梗阻的程度。 ·有创,已被MRM代替 2.脑血管造影 ·将造影剂引入脑血管中,使脑血管显影的方法。 ·脑血管造影主要用于诊断脑动脉瘤、血管发育异常和血管闭塞等症并了解脑瘤的供血动脉。 ·常用DSA技术。 ●CT扫描:诊断价值较高,应用普遍 ?平扫:显示含有钙化、骨化的病变有优势 ?平扫+增强扫描 ?CTA:诊断效果类似DSA ●MR检查 ·MRI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成像技术。·MRI优点: ①软组织分辨率高②由于骨结构没有信号,故没有骨组织的干扰③无射线 ④任意平面成像⑤多种参数、序列成像 ?平扫:T1上解剖结构较好,T2发现病变敏感 显示肿瘤、出血、梗塞、感染、畸形。 ?增强: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信号病变; 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 准确显示病变大小、形态、数目; 分辨肿瘤与水肿; 显示病变的部位及解剖关系。 ?MRA:显示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A-V-M等。 其他: 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早期脑梗死敏感性极高 磁敏感成像SWI:对于小静脉、小出血灶显示有较大优势 血氧饱和度水平依赖成像BOLD(fMRI):显示功能情况

灌注成像 磁共振波谱分析MRS 正常影像学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CT表现 脑的解剖 大脑:间脑、颞叶、额叶、顶叶、枕叶 小脑:半球、蚓部、扁桃体 脑干:中脑、桥脑、延髓 脑室:侧脑室、三脑室、中脑导水管、四脑室 CT扫描 ?平扫:头部CT主要用横断面,有时加用冠状面。横断面CT多以眦耳线(眼 外眦与外耳道中心联线)为基线,依次向上扫描8~10个层面。 CT表现: 1、脑白质:密度稍低于灰质,CT值20-30Hu。 2、脑灰质:密度稍高于白质,CT值30-40Hu。 3、脑室脑池(含脑脊液):呈低密度,CT值0-10Hu。 4、颅骨:呈高密度,CT值>250Hu。 5、生理钙化:点片状致密影。CT值>60Hu。 ?造影增强CT及CTA:经静脉注入含碘水溶性造影剂再行扫描。 剂量:成人50~100ml;小儿1.5~2.0ml/kg。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MR表现 MR形态:矢状位、冠状位、横断位可清楚显示脑部与脊髓的形态结构,如灰白质、脑室、脑裂、脑干、脑血管、脑垂体等。其效果可与大体标本 媲美。 中枢神经系统--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颅内疾病的平扫基本CT征象 1、常规CT通过密度的变化反应信息 1)低密度病变: 脑水肿灶

医学影像学重点中枢神经系统总结1中大

1.头颅CT、MR的正常解剖 大脑半球(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分界:大脑镰、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 小脑(小脑半球、蚓部、小脑扁桃体) 小脑与大脑间:小脑幕 脑干(中脑、桥脑、延脑) 脑室系统:侧脑室(额角、枕角、颞角、体部、三角区) 、第三脑室、第四脑室 脑膜(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硬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硬脑膜窦 脑池、脑脊液循环 脑脊液循环:各脑室脉络丛产生(主要是侧脑室,其次是第四脑室,第三脑室很少)-----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正 中孔和两个外侧孔-----蛛网膜下腔-----蛛网膜粒渗入-----上矢状窦 ------血液循环 大脑镰:硬脑膜内层自颅顶正中线折叠并伸入两大脑半球间形成。 CT:正中部前后走行线状高密度区 MRI:中等信号影 小脑幕:水平位于大脑半球与小脑之间。信号与大脑镰相似。 硬脑膜:增强时明显强化。 蛛网膜:正常时不强化,在脑膜炎或有肿瘤浸润时则可强化。 硬脑膜下腔:蛛网膜和硬脑膜之间的潜在性腔隙。 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较大腔隙,充满脑脊液。 CT:水样密度 MRI:T1低信号,T2高信号 2、大脑 大脑半球被覆皮质,深部为髓质和神经核团; CT:皮质密度略高于髓质 T1WI上,皮质为灰黑信号,髓质为灰白信号 T2WI上,皮质为灰白信号,髓质为灰黑信号 基底节,丘脑,内、外囊

CT:基底节和丘脑为皮质密度,内、外囊为髓质密度 MRI:T1WI:基底节和丘脑为灰黑信号,内、外囊为灰白信号 T2WI:基底节和丘脑为灰白信号,内、外囊为灰黑信号 脑干由中脑、脑桥与延髓构成 CT表现:脑干,其周围脑池为低密度 MRI表现:T1WI:神经核团为灰黑信号,白质纤维为灰白信号 T2WI:神经核团为灰白信号,白质纤维为灰黑信号 小脑(天幕分界) CT表现:双侧小脑半球可分皮质髓质、小脑蚓部和小脑扁桃体密度较高 MRI表现:小脑皮、髓质和神经核团的信号与大脑信号相似 3. 重要的几个区: 基底节区(内囊、外囊、屏状核、脑岛) 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鞍上池、桥小脑角。 扣带回、海马回、海马回勾 丘脑下部:视交叉、视束、灰结节、乳头体、垂体漏斗 4、颅内脑血管的正常X线、MRA及DSA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脉络膜前动脉、眼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大脑半球前内侧面2/3,大脑凸面上外侧约1CM宽区域 变异:起始段在对侧发出。 前交通动脉为动脉瘤的好发部位。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部分大脑半球外侧面、脑岛、颞叶的前外侧 椎基动脉系统:小脑前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 大脑后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内侧面的后1/3以及枕叶 脑底动脉环(Willis环): 双侧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双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二、颅脑病变的基本影像学征象 异常CT图像分析要点:(首先要熟悉正常解剖)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影像检查技术要点 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学检查以CT、MRI为主要检查方法。 一.X线检查适应征与局限性 ⒈适应征:对颅骨的显示是重要的检查方法。特别对怀疑侵犯颅骨的病变、颅骨的先天性畸形等病变X线检查有很大的价值。 ⒉局限性:中枢神经系统X线检查的作用正在被逐渐减弱,对颅内病变的显示明显不如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由于脑组织与脑脊液的密度相似,除钙化外单凭头颅平片不能进行明确诊断。 二.CT检查适应征与局限性 ⒈适应征:CT以其图像密度分辨率高,图像清楚,可直接显示传统X线检查无法显示的结构和病变,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高,检查方便、迅速、安全。已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和普遍应用的检查技术,CT检查广泛适合于颅脑、骨性椎管及椎管内病变的检查,可显示颅内主要结构,对于皮质骨、钙化的显示均优于MRI。对于病变内的钙化灶、累及骨质的病变具有独特的价值。 ⒉局限性:CT对脑、脊髓和软组织细节的显示稍逊色于MRI。 三.MRI检查适应征与局限性 ⒈适应征: MRI因其具有对人体无电离辐射损伤、安全、无创;对脑质、脊髓和软组织的分辨力优于CT;能直接进行多方位成像,便于显示解剖结构和病变的空间位置和相互关系;可分别在T⒈T2和质子密度等多参数成像取得正常组织与病变之间的影像对比,可进行脑功能和组织生化代谢方面的研究等方面的优点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最主要检查技术。 MRI特别适合颅脑、椎管内和脊髓病变的检查,是颅颈交界区、颅底、后颅窝及椎管内病变的最佳检查方式和脊髓病变的首选检查方式。MRA是一种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可用于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 ⒉局限性:带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绝对禁忌检查;对体内带有铁磁性物质或异物的

神经系统解剖记忆口诀

神经系统解剖记忆口诀 (一)概述 1.神经系统的区分 神经区分两部分,中枢周围两系统; 脊髓与脑中枢系,脊脑神经周围系。 2.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内外刺激作反应,所作反应叫反射; 反射基础反射弧,五个环节要记住。 接受信息感受器,感受神经传信息; 传入反射中枢内,运动神经传指令; 效应器中起作用,肌肉收缩作运动。 3.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1)灰质 中枢神经神经元,胞体树突共集中。 色泽灰暗称灰质,大小脑表为皮质。 (2)神经核 若在中枢神经内,功能相同细胞体; 集中构成灰质团,特称之为神经核。 (3)神经节 若在中枢外,胞体集中处; 形状略膨大,叫作神经节。 (4)纤维束 中枢白质内,神经纤维聚, 功能若相同,称作纤维束。 (二)脊髓 1.外形 位居椎管扁圆柱,纵贯全长六条沟; 枕大孔处连延髓,长落第一腰下缘。 腰骶膨大颈膨大,三十一节要记清; 颈八腰五胸十二,骶五尾节单一个。 2.内部结构 白质周围灰质中,灰质切面倒“H”形; 胞体树突集中成,前柱胞体为运动。 后柱中间神经元。胸一腰三有侧柱, 交感低级中枢部。骶二三四无侧柱, 前后角间夹细胞,都是副交感中枢。 白质集中有三素,后索内薄外楔束; 精细触觉本体觉,两束传递有分工; 胸四以下薄束传,胸四以上楔束管。 侧索之中下行束,皮质脊髓侧束传; 躯干四肢温痛觉,脊髓丘脑侧束传。 前索之中共有两,皮脊前束脊丘前。(三)脊神经 颈八腰五胸十二,骶五尾一三十一;

胸一腰三前根内,躯体内脏运动全。骶二骶三骶四中,胸一腰三前根同;前支粗大吻合丛,颈丛臂丛腰骶丛;胸部前支单独走,后支细小不成丛。1.膈神经 一至四颈组颈丛,肌皮分支有两种;肌支名为膈神经,胸膜心包达膈肌;右膈神经有特点,肝胆信息它传递。2.臂丛分支 颈五至八胸第一,组成臂丛发长支;肌皮正中尺神经,桡腋神经后束分。 3.上肢的神经分布 (1)腋神经 腋神经后束发,三角肌它管辖。(2)臂肌前臂肌神经支配 肌皮神经外侧束,肱二头肌它管理。内侧束发尺神经,前臂屈肌一块半,名为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其余正中神经管,损伤正中不旋前。上肢伸肌肱桡肌,全受桡神经管理。损伤症状显垂腕,手背桡侧感觉缺。(3)手肌的神经分布 正中神经管手肌,鱼际肌群收除外,一二蚓肌它管理。小鱼际肌拇收肌;三四蚓肌骨间肌,全由尺神经管理。(4)手的皮神经分布 手的掌侧一个半,尺神经支它管理。其余桡侧三个半,正中神经管辖区。手背皮肌更易记,桡尺神经各一半。4.胸神经 胸神经支单独行,上十一对穿肋间;最下一对走肋下,胸腹壁乳肋间肌。二平胸角四乳头,十对水平平脐环;八对恰在肋弓下,腹股韧带中点出。5.下肢和神经分布 (1)股神经 腰丛分支股神经,股四头肌缝匠肌;最长皮支隐神经,小腿内侧足内缘。(2)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骶丛发,支配大腿后肌群;半腱半膜股二头,伸髋屈膝它有功。(3)腓总神经、胫神经 坐骨神经分两支,腓总神经胫神经;腓总前群外侧群,后者支配后肌群。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学及答案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学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形成的结构,色灰暗。2.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而成的结构,呈银白色。 3.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内,形态、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所形成的结节状结构。 4.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态、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所形成的团块。 5.纤维束:起止、功能相似的神经纤维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聚集形成的束状结构。6.神经: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而成的条索状结构。 7.网状结构: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灰、白质混杂的区域,既有神经元,又有神经纤维。 8.小脑扁桃体:小脑半球的下部向前内膨出。位于枕骨大孔上方,紧邻延髓。9.边缘叶:在大脑半球内侧面,扣带回、海马旁回和钩以及被挤到侧脑室下角的海马等结构相连成环,环绕于脑干边缘,称为边缘叶。 10.边缘系统:边缘叶与附近的皮质以及有关的皮质下结构(如杏仁体、下丘脑和背侧丘脑前核群等),在功能上相互都有密切的联系,统称为边缘系统。在进化上,它们是脑的古老部分,主管内脏和情绪活动、生殖行为,参与脑的记忆活动。 11.基底核:位于大脑白质深处的灰质团块,因为位于大脑的基底部而得名12.纹状体:豆状核和尾状核因为其内部有神经纤维穿行,在其表面呈现有纹理,故而得名。 13.内囊:为背侧丘脑、豆状核和尾状核之间的投射纤维,在脑的水平面上呈现﹥或﹤形。 14.侧脑室:为位于每侧大脑半球内的腔隙,略呈“C”形,分为前角、后角、下角和中央部四部分。内含脑脊液。 二、填空题 1.中枢神经系统是指_脑_______和__脊髓 ______。 2.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神经元的细胞体和树突聚集形成的结构称_灰质_______,由神经纤维聚集而成的结构则称___白质_______。 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_____反射弧_______。 4.脊髓位于_椎管_内,上端与__脑(脑干)_相续,下端在成人平对第_一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