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及教训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教训和启示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教训和启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20世纪末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原因、教训和启示如下:原因:1.政治体制的失败:苏联的集权政治体制导致了决策与执行的不协调,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领导层的腐败、缺乏民主和人权保障,引发了人民的不满情绪。
2.经济崩溃: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长期存在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国家无法满足人民对物质生活提高的要求,导致经济不稳定和社会动荡。
3.民族矛盾的激化:苏联由多个民族组成,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历史、宗教和文化的差异。
苏联集权体制无法有效解决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导致民族主义情绪的抬头。
教训:1.重视民主制度和人权保障: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表明,民主制度和人权保障是国家稳定和长期发展的基础。
应重视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利。
2.推动经济和市场化:计划经济不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应推进市场经济,注重发展私营经济和鼓励创业精神,提高经济效率和国家竞争力。
3.尊重多元文化和民族平等: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是现代社会的客观存在。
国家应尊重多元文化,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防止民族主义情绪的滋生,为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环境。
启示:1.地区一体化的重要性: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地区一体化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可以促进共同发展和稳定,同时减少了国家间可能出现的冲突和矛盾。
2.领导层的廉洁和高效:领导层的廉洁和高效管理对于国家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领导层应以身作则,严格自律,追求对人民负责的执政理念。
3.民主转型的挑战: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显示了民主转型的艰难性。
政府和社会应有耐心和智慧,积极推动民主,同时避免过度急进和暴力冲突。
综上所述,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对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通过重视民主制度、推进经济、尊重多元文化和民族平等,我们可以避免类似的历史悲剧再次发生,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再议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历史教训-最新文档
再议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历史教训-最新⽂档再议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历史教训苏东剧变是⼆⼗世纪影响⼈类历史进程的重⼤历史事件之⼀,它在此后很长⼀段时间内对全球社会主义的发展产⽣深远影响。
为了总结其深刻历史教训以启⽰后⼈,⼆⼗年来不少学者就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做了⼤量深⼊的专题研究,并取得了⼀系列重⼤理论成果。
本⽂在前⼈研究的基础上探寻苏东剧变的相关问题,主要是针对⾃⼰对苏东剧变的若⼲思考展开相关论述。
⼀、苏东剧变的历史背景(⼀)苏联解体。
⾃勃列⽇涅夫执政后期开始,苏联⼀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在制度模式上,僵化的斯⼤林模式已严重阻碍着社会的发展。
在政治上,独裁专制与任⼈唯亲愈发明显。
在官员作风上,腐败横⾏,官僚特权意识⽇益严重。
在民⽣问题上,⼈民长期处于⽔⽣⽕热之中,难以解决温饱。
正是由于这⼀系列问题长期困扰着苏联的发展,才导致⼽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决意对苏联的传统体制进⾏改⾰。
这项改⾰最初以经济为突破⼝,在遭受挫折难以取得明显成就的情况下,经济改⾰⼜转向为政治改⾰。
即以经济改⾰失败为导⽕索引发了所谓“民主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
但是,随着改⾰局⾯的失控,⼽尔巴乔夫在⽆能为⼒的情况下,逐渐⾛向偏激,主张全盘西化,接受西⽅的“民主化”和“公开性”,最终导致苏联亡国。
随后的1991年12⽉8⽇,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签订协议,宣布“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理政治现实已不复存在”。
12⽉21⽇,11个加盟共和国抛开中央正式签署了《阿拉⽊图宣⾔》,宣布成⽴独⽴国家联合体。
之后在12⽉25⽇晚,⼽尔巴乔夫宣告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克⾥姆林宫上空飘扬了74个春秋的苏联国旗悄然降下,取代它的是俄罗斯的红蓝⽩三⾊旗。
⾄此,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彻底消失。
(⼆)东欧剧变。
在以前的改⾰难以取得显著成效以及内外交困的情况下,20世纪80年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掀起了新⼀轮的改⾰。
改⾰虽不同程度触及了体制问题,但未能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到80年代中期改⾰已经普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危机。
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
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苏东剧变是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之一。
在苏东,一个个执政党、一个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没有任何有效抵抗的前提下顷刻间轰然倒塌,留给人们无尽的感叹和反思。
一、苏东剧变的原因1、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过度集权的体制。
在这种情况下,处在冷战局面中的东欧各国,脱离了本国实际,大多照搬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
纵使改革了30年,直到解体,旧体制的基本框架仍几乎原封不动,以军事和重工业为主题的经济方针导致国内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长期低下,导致矛盾不断积累和激化。
直到苏东剧变前夕,苏东各国的经济形势严重恶化。
2、历史问题的沉淀所造成的潜伏危机是苏东剧变的历史原因十月革命开辟了新时代,但是改革本身没有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
斯大林的改革模式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尤其是在二战期间,对于抗战的胜利起了关键的作用,但是改革却没有适时调整,在社会主义建设上不但没有起到作用,反而被严重扭曲了,从而在整体上减缓了社会主义的发展。
长期冷战思维导致不断扩军备战,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在稳固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却延缓了经济建设、削弱了国力;对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推行的霸权主义,导致各国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形象。
这些问题的长期积累,对东欧各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极大影响,而这些历史问题的积淀造成的苏东社会潜伏的危机,是苏东剧变的深刻的历史原因。
3、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是苏东剧变的外部原因。
从20世纪50年起,西方国家就没有停止对苏东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他们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渗透和破坏,最突出也最有效的就是支持这些国家的政治反对势力,从波兰的团结工会、匈牙利的民主论坛,到捷克斯洛伐克的公民论坛,无一不是依靠西方的赞助和扶持下发展起来的。
所有的这些和平演变,对于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和东欧剧变都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教学精品)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
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苏东剧变是指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苏联及东欧的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在这一事件中,苏东各国执政几十年的工人阶级政党丧失政权,推行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制度改变性质,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
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三国四分五裂,土崩瓦解,作为独立主权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民主德国也与联邦德国合二为一。
从表面上看这一事件发生得非常突然、迅猛、剧烈,像一场大地震,出乎人们的预料之外,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因此,人们一般把这一事件称为“苏东剧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苏东剧变绝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诸多方面的原因。
全面、深入地探讨这些原因特别是主要原因,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长期推行僵化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高度集中而又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它的特点是一切权力归中央,中央以行政命令和统一计划管理经济,指挥生产。
企业没有自主权,实行单一公有制。
排斥商品、价值和市场经济,不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
这种体制,在革命和战争的特殊年代,曾经起过积极作用,它能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科技迅猛发展、世界经济日益走向一体化的和平时期,它就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了。
因为它不能充分发挥地方、企业和个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缺乏竞争活力;不能及时进行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切实提高经济效益,始终处于一种粗放经营的水平,必然不断扩大与西方的差距;不能正确及时地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长期压低消费品生产比例,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必然使人民生活得不到进一步改善;不能真正全面地实行对外开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必然使经济由停滞变为落后,陷入困境而难以自拔。
从70年代开始,苏联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就降了下来,进人80年代,便出现了停滞和危机。
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及教训被人称之为历史之谜”的苏东剧变至今已时过近20年。
在苏东,一个个执政党、一个个社会主义国家,怎么会在未作任何有效抵抗的情况下,就自行覆灭了呢学术界有人把决定性原因归结为经济因素,有人断言政治因素是最重要的原因,也有人认为体制问题是根本原因,有人认为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即僵化的苏联模式的弊端是根本原因。
以上观点都有失偏颇。
在总结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时,学术界同样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争论。
对此,我们只有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来看待和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有价值的结论。
这篇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苏东剧变的原因;第二部分是苏东剧变的教训与启发。
一、苏东剧变是多种因素形成“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重大的社会变迁和历史事件,都是一种“合力” 的结果。
作为20 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苏东剧变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既有直接原因,又有根本原因。
因此,我们应该进行客观的、历史的、全面的、辨证的分析。
当然,强调全面分析不是不分重点,强调诸因素综合作用,不是不讲主次,而是要分析其中哪一个是关键的、决定的因素,从中找出根本原因。
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l、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 战略是苏东剧变的外部原因。
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采用各种手段,对苏东国家推行“和平演变” 战略: 他们利用人员往来,“以接触促演变”;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以维护“人权” 为名,干涉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大力扶植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对派组织,支持他们搞动乱,乱中夺权;利用经济贸易和援助,对社会主义国家施加压力,迫使其作出政治上的让步,等等。
在上述手段中,最突出的就是支持这些国家的政治反对派。
东欧国家的反对派,从波兰的团结工会、匈牙利的民主论坛,到捷克斯洛伐克的公民论坛和保加利亚的“生态公开性”组织,无一不是依靠西方的赞助和扶持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一、苏东剧变的经过波兰1989年发生剧变后,紧接着8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剧变。
蒙古国于1990年发生剧变。
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联邦三国领导人于1991年12月7日在明斯克秘密会晤,讨论了苏联的前途问题。
并签署了著名的《明斯克协定》。
同年12月21日,苏11个加盟共和国(格鲁吉亚除外)在阿拉木图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并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随着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苏联将停止存在”。
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核武器控制权由叶利钦接管。
同时,白、红、蓝三色俄罗斯国旗代替了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升起。
最高苏维埃于12月26日举行最后一次会议,通过了宣言。
二、苏东剧变原因苏联的剧变不仅仅是一个超级大国的解体,更是苏联社会主义试验的失败。
苏联的剧变并非偶然,而是由多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的。
所以,总结苏联剧变的原因,有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
1、旧思维和专制主义俄罗斯在过去有过“直接民主制”的村社制度,这种制度主要表现为集体主义。
在后期,鞑靼蒙古人又对俄罗斯进行了200多年的漫长统治,这种“独裁传统”,主要表现为“专制主义”和“集权主义”,这使得俄罗斯人民和政府改良的社会实践性严重缺乏。
俄罗斯历史的旧制度、旧习俗、旧思维对苏联的新体制、新制度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苏联政府、决策层中存在严重的专制主义。
在斯大林时期,斯大林的强制性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社会发展的阻碍越来越显现出来。
这种强制性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
更为严重的是,苏联时期,竟然还出现了赵神运动,他们把国家领导人当做神仙,盲目的崇拜。
后来进行大清洗,稍有不同意见,即会被清理。
好多先进和优秀的党员和干部群众被冤枉,社会惶恐。
2、领导人水平不高前民主德国党的总书记克伦茨认为戈尔巴乔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不够,水平不高。
经常夸夸其谈,没有真正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苏东剧变的历史经验教训
苏东剧变的历史经验教训苏东剧变是指1989年至1991年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剧变的历史事件。
这一时期,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纷纷推翻了共产党的统治,实行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转型。
苏东剧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历史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和政治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苏东剧变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的稳定和合理性对于国家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在苏东剧变之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模式已经存在着许多弊端和矛盾。
共产党的专制统治导致了严重的腐败和不公平现象,经济上的计划经济模式也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这些问题的积累最终导致了人民对于政府的不满和抗议,最终引发了剧变。
因此,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必须符合人民的利益和需求,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苏东剧变告诉我们,政府应该保持与人民的沟通和联系,倾听人民的声音和意见。
苏东剧变爆发的原因之一就是政府对于人民的要求置若罔闻,不顾人民的利益和权益。
政府应该及时回应人民的关切和诉求,通过与人民的沟通和对话,建立起政府和人民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
只有政府与人民真正实现了良好的互动和合作,才能够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苏东剧变还告诉我们,政府应该尊重人权和民主价值观。
在苏东剧变期间,人民的诉求主要集中在政治自由和民主权利方面。
人民渴望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参与政治决策,享受人权和自由。
因此,一个政府应该尊重人权,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为人民提供公正和透明的治理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够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苏东剧变还告诉我们,社会的转型和改革需要有长期的规划和有序的进行。
在苏东剧变之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面临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革。
然而,由于改革的过程不够有序和规范,导致了许多问题和困难的出现。
因此,一个国家在进行重大的改革和转型时,应该制定出合理的规划和措施,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并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的冲突和不稳定因素。
苏东剧变的原因
苏东剧变的原因、影响及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启示苏东剧变是指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
在1989年后开始剧变。
最先在波兰出现,后来扩展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
这个事件以苏联解体告终,一般被认为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一、苏东剧变的原因探究1、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
苏联和东欧,长期以来忽视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甚至号召全民皆党。
一时间党员数量激增,素质下降,党的干部腐化堕落,独裁专断,党内民主被特权意识取代,最终导致老百姓对社会主义热情与积极性的丧失。
所以,忽视党的建设是导致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苏东演变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决定性原因归根到底是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集团在错误理论指导下推行了一条错误路线——“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背弃了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
而东欧是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的实验田,所以执政党的理论和路线错误是苏东剧变的直接原因。
3、内部原因苏联所建立的高度中央集权制未能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而及时调整,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束缚了经济的发展。
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 长期以来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形成重、轻、农经济结构比例失调,人均生活水平下降, 引发了群众不满情绪, 社会矛盾尖锐。
所以,经济危机是社会政治全面危机的导火线,是各种社会矛盾积累和深化的结果。
4、外部原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特别是对苏联实施和平演变战略, 加速了苏东剧变进程。
“和平演变”战略是一种旨在通过政治、经济、思想等非军事、非暴力的方式, 瓦解和颠覆社会主义国家, 推翻共产党的领导, 重新恢复资本主义在全球一统天下的新的战略图谋,80年代末,西方国家更是直接插手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内部事务,支持和援助这些国家的内部反动势力,最终实现了“和平演变”,达到了颠覆社会主义的目的。
苏东剧变的历史经验教训
苏东剧变的历史经验教训
苏东剧变是指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1989年至1991年间发
生的政治和经济剧变,这一时期的历史经验教训令人深思。
首先,苏东剧变表明集权政权容易陷入腐败和僵化。
苏联和东欧
国家的政权权力高度集中,导致决策和领导层的腐败问题无法有效解决。
长期以来,这些国家的政治体制缺乏透明度和监督机制,最终导
致了政府的无能和不信任。
其次,苏东剧变揭示了计划经济的弊端。
苏联和东欧国家长期实
行的计划经济模式,使经济无法自由调节和发展。
中央计划对资源配
置的不灵活性以及生产效率的低下限制了经济的增长潜力,并导致供
应不足和质量问题。
再次,苏东剧变证明了人权和民主意识的重要性。
苏联和东欧国
家的人民长期缺乏基本的人权保障和政治参与的渠道,这导致了社会
的不稳定和人民的不满情绪积聚。
苏东剧变中的抗议和示威运动表明,人民对自由、民主和公正的追求是无法逆转的。
最后,苏东剧变提醒我们,和平转型的重要性。
在苏东剧变期间,一些国家出现了暴力冲突和社会动荡,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因此,通过和平的方式进行政治改革和社会重建是保障稳定和发
展的关键。
总之,苏东剧变是一段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经验,从中我们应该
认识到集权政权、计划经济模式、人权和民主意识以及和平转型的重
要性。
这些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审视和改进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政策具有
重要的启示作用。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警示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警示周煦烽09091020苏东剧变不是偶然的,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完全照搬苏联模式,造成经济困难,这是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
在政治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东欧国家在苏联的影响下,将阶级斗争扩大化,制造了许多冤假锗案。
20世纪70年代,有的国家领导人独断专行,大搞个人迷信和家族统治,加上党内存在的各种不良分子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败坏了党的声誉和形象,降低了社会主义在东欧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
在经济上,东欧国家长期照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形成了一件高度集权的僵化的经济体制,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西方国家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
群众逐渐对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
在遇到困难时,东欧国家不是依靠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而是盲目依靠西方外债、专利、成套设备、原材料和生活消费品来“繁荣”经济。
结果:经济依赖西方,失去了独立自主原则;债台高筑,大大超过了偿还能力,致使出现了债务危机,沉重的外债包袱加重了东欧各国的经济危机。
经济恶化,必然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致使广大人民群众对执政党和政府失去了信任,也丧失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2.在经济建设中,一方面是急于求成的思想导致发展战略的失误,另一方面没有适应世界新科技革命和集约化经营的客观需要而及时采取对策。
前者既表现为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过早消灭其他经济成分,还表现为片面地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发展比例的失调,更表现为长时期不切实际的高速度、高积累政策,致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不断扩大,陷于危机,难于自拔。
后者则表现为长期固守着粗放经营,使经济失去后劲,停滞不前。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东欧国家虽然搞了一轮又一轮的经济改革,但这些改革有的没有长期坚持下去,有的没有触动经济体制中带根本性的问题,还有的则根本走偏了方向,因而没有收到顶期的效果。
3.执政党长期不重视自身建设,丧失了战斗力。
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及教训被人称之为历史之谜”的苏东剧变至今已时过近20年。
在苏东,一个个执政党、一个个社会主义国家,怎么会在未作任何有效抵抗的情况下,就自行覆灭了呢? 学术界有人把决定性原因归结为经济因素,有人断言政治因素是最重要的原因,也有人认为体制问题是根本原因,有人认为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即僵化的苏联模式的弊端是根本原因。
以上观点都有失偏颇。
在总结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时,学术界同样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争论。
对此,我们只有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来看待和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有价值的结论。
这篇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苏东剧变的原因;第二部分是苏东剧变的教训与启发。
一、苏东剧变是多种因素形成“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重大的社会变迁和历史事件,都是一种“合力” 的结果。
作为20 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苏东剧变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既有直接原因,又有根本原因。
因此,我们应该进行客观的、历史的、全面的、辨证的分析。
当然,强调全面分析不是不分重点,强调诸因素综合作用,不是不讲主次,而是要分析其中哪一个是关键的、决定的因素,从中找出根本原因。
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l、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 战略是苏东剧变的外部原因。
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采用各种手段,对苏东国家推行“和平演变” 战略: 他们利用人员往来,“以接触促演变”;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以维护“人权” 为名,干涉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大力扶植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对派组织,支持他们搞动乱,乱中夺权;利用经济贸易和援助,对社会主义国家施加压力,迫使其作出政治上的让步,等等。
在上述手段中,最突出的就是支持这些国家的政治反对派。
东欧国家的反对派,从波兰的团结工会、匈牙利的民主论坛,到捷克斯洛伐克的公民论坛和保加利亚的“生态公开性”组织,无一不是依靠西方的赞助和扶持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苏东剧变的原因和启示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启示一、苏东剧变的历史进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20世纪震惊国际社会的重大事件。
这一连锁事件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其结果直接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崩塌,社会主义国家由原来的15国缩小为5国,它是苏东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使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苏东剧变是指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苏联及东欧的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波兰等国家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在这一事件中,苏东各国执政几十年的工人阶级政党丧失政权,推行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制度改变性质,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三国四分五裂,土崩瓦解,作为独立主权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民主德国也与联邦德国合二为一。
这一事件发生得非常突然,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因此,人们一般把这一事件称为“苏东剧变”,也有一些人称其为“苏东巨变”。
二十年过去了,国内外的学者已有多种解说,进行了多方位的揭示。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引发这些国家社会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若只从单个因素和角度进行分析,或把这一重大历史性事件归结为某个人或某时的行为,则不足于揭示其爆发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也很难使我们对它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理解。
苏东剧变的实质是苏东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二、苏东剧变的原因苏东剧变是一把双刃剑,它并不是社会历史地正常发展,打破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平衡,使传统的社会主义成果丧失殆尽,也标志着苏式社会主义的失败。
为了深刻地反思苏东剧变的沉痛教训,这里再对它进行分析,“以史为鉴”对我们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一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更多的启示和指导。
下面分析一下苏东剧变的原因:1.完全照搬苏联模式,造成经济困难,这是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
在政治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东欧国家在苏联的影响下,将阶级斗争扩大化,制造了许多冤假锗案。
20世纪70年代,有的国家领导人独断专行,大搞个人迷信和家族统治,加上党内存在的各种不良分子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败坏了党的声誉和形象,降低了社会主义在东欧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
对苏东剧变原因和历史教训的再认识
对苏东剧变原因和历史教训的再认识一、苏东剧变的原因苏东剧变指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1989年至1991年间的政治经济转型过程。
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 社会主义制度矛盾激化,推动了政治改革。
2. 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人民对于民主、自由的需求日益增加。
3. 集权式政治管理方式导致经济不景气,国家实力日益减弱。
4. 全球化思想观念的日益普及,让人们意识到自由与开放的重要性。
5. 老年领导层的逝去,新领导层对于政治改革的渴求。
二、历史教训的再认识苏东剧变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历史教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1. 社会主义制度并非万能的。
社会主义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社会不平等的问题,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社会主义制度已经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力,人民渴求开放、自由,政治改革也逐渐成为了必然。
2. 发展经济是国家最重要的任务。
经济的发展一直是国家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它不仅是国家实力的体现,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保障。
在今天,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点,并及时采取措施,为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3. 民主和法制的建设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趋势。
法制和民主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保障人民权利,保障社会交往秩序,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在现今社会,我们不论在个人还是在国家层面,都应该始终坚持法制和民主。
4. 改革应该从全局出发而不是单纯追求一时之利。
改革应该考虑全局的利益,创造良好的条件来满足人民的需求和国家的发展。
改革需要持久的力量,需要整体性的思考和规划,不能单纯追求一时之利。
5. 照顾和尊重人民的意愿和需求是保障社会稳定的关键。
人民的意愿和需求是社会稳定的关键,政治领导层必须时刻倾听人民的呼声,尊重人民的意愿和需求,为国家的保持稳定创造良好的氛围。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反思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反思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苏联及东欧的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波兰等国家执政几十年的工人阶级政党丧失政权,推行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制度改变性质,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
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三国四分五裂,土崩瓦解,作为独立主权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民主德国也与联邦德国合二为一。
这一事件发生得非常突然,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引发这些国家社会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为了深刻反思苏东剧变的沉痛教训,“以史为鉴”对我们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一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更多的启示和指导。
(一)苏东剧变的原因在经济方面:长期以来,原苏东国家潜在于经济和经济体制中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经济发展危机:原苏东国家经济发展基本上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这种发展模式是依靠高投入和高消耗来推动经济发展的。
这种只追求发展速度和数量的发展模式,虽然短期内依靠增加投入和高积累的方式,推动了初期的经济快速增长,但它是不可持续的。
当它的发展越来越受制于资源投入的限制时,这种旧的经济发展动力已经耗尽,而新的经济增长点又难以出现,因此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便不可避免的陷入困境。
2 、经济体制危机:苏联型旧经济体制采用的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建立在这种“命令经济”基础上的经济体制,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功能。
它的经济改革则需要来自政治力量的支持,需要政治体制改革作相应的配合。
而在政治和经济高度融合的体制框架内,如果缺少来自国家上层领导自身的改革动力,任何改革措施都面临“障碍机制”的困扰并以失败而告终。
3 、社会进步危机:原苏东国家的社会进步危机主要体现在它与发达国家的对比所产生的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经济、社会进步与富裕程度诸方面。
几十年来,在与发达国家的经济竞赛中,原苏东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生活质量、消费水平等诸多方面都与发达国家拉开了距离。
在早期封闭的体制条件下,社会经济的巨大反差对原苏东国家的影响并不明显。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其教训对我国建设的启示
一.苏东剧变的历史背景东欧各国是首先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东欧各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一开始具有不同于苏联的新特点,主要表现为不是一党制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而是多党制的几个阶段联合的人名民主国家,共产党和其他进步政党一起组成联合政府。
但是,苏联却自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具有普遍性,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普遍规律,具有国际意义,非要别国照搬不可。
总之,东欧各国社会主义各国普遍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它们有的是主动地效仿苏联模式,更多的是苏联向它们推销。
而苏联模式本来是一种在非常状态下实行的特殊模式,其弊端日益显露【1】。
结果,使东欧各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遇到重重困难。
因而也就陆续出现了改革苏联模式,走自己的路的改革现象,因此,包括苏联在内的苏东地区先后不同程度地卷入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浪潮之中,形成了不可逆转的态势。
然而,苏联东欧的的改革并没有达到完善社会主义的目的,相反,改革走进了死胡同,各种矛盾的激化达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最终使社会主义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共产党政权丧失。
1.1东欧剧变东欧剧变的国家从时间先后来说分别是,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阿尔及利亚和南斯拉夫八国。
送方式上看有的国家是执政党本身改变了性质,变成了社会党,从而导致社会发展方向的改变;有的国家则是共产党被迫向反对派让权,从而使国家政权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多数国家的剧变是“和平演变”,个别国家如罗马尼亚的领导人一“左”到底,硬要用强力镇压群众,结果被人民以暴力推翻了原有的政权。
但是东欧各国剧变的性质是相同的。
第一,共产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第二政权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第三,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1】。
1.2苏联解体1988年苏联的改革面临复杂形势。
一方面经济改革陷入停滞状态,另一方面左翼激进有了较快发展。
从1990年8月到1991年8月,即苏共二十八大后,苏联的形势发生剧烈变化,各种政治势力纷纷进行组合,基本形成了以叶利钦等为首的“激进派”,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中间派“和以利加乔夫为首的”传统派的三种势力。
阐述苏东剧变的历史经验教训
阐述苏东剧变的历史经验教训苏东剧变是指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发生在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其历史经验教训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苏东剧变告诫我们,政治体制的僵化和腐败会导致国家失去人心。
在苏东剧变之前,这些国家的政权长期没有进行有效的政治改革,导致政府对社会民众的需求缺乏反应,腐败盛行,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人民权益得不到保障。
这种政治失信和不公平引发了广泛的不满和反抗,最终导致了剧变的爆发。
其次,苏东剧变提醒我们,经济体制的僵化和落后将给国家带来严重的发展问题。
在苏东剧变前,这些国家长期奉行计划经济模式,国有化程度极高,市场经济得不到有效发展,经济体制创新的动力被压抑。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这些国家在经济上逐渐被边缘化,继而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经济的衰退和社会的动荡加剧了人们对体制的不满,推动了剧变的发生。
再者,苏东剧变教育我们,民主和法治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剧变后,苏联及东欧国家纷纷转向民主体制,并建立了法治社会。
这一转变使人民能够通过选举和法律手段来表达诉求和维护权益,政府的权力得到了制约和平衡。
民主和法治为社会建立了稳定的框架,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苏东剧变提醒我们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必须关注人民的福祉和社会公平。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能以牺牲人民的权益为代价。
政府应该更加注重人民的需求,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确保人民享有公平的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权益。
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稳定。
总之,苏东剧变的历史经验教训提醒我们,政治体制的改革、经济体制的革新、民主法治的建设以及关注人民福祉和社会公平是确保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体制,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阐述苏东剧变的历史经验教训
阐述苏东剧变的历史经验教训苏东剧变是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期发生在苏联及其东欧盟友国家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
这一剧变不仅对苏联及其盟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一些历史经验教训。
苏东剧变告诉我们,政治体制的僵化和腐败会严重削弱国家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在苏联及其盟国,长期以来一党专政和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了政治上的僵化和腐败的滋生。
这些问题的积累最终引发了人民的不满和抗议,进而导致了剧变的爆发。
因此,一个政治体制应该保持活力和适应性,以及有效的反腐机制,才能保证政权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
苏东剧变也提醒我们,经济改革不能过于急进和片面。
在苏东剧变前夕,一些苏联及其盟国领导人试图通过大规模的市场经济改革来实现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理,这些改革导致了经济的混乱和社会的不稳定。
因此,经济改革应该逐步进行,平衡考虑市场机制和国家规划的作用,避免经济的剧烈波动和社会的不公平。
第三,苏东剧变还揭示出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资本主义国家竞争时的一些弱点和不足。
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和军事领域的相对落后,使其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苏东剧变后,一些国家选择了向市场经济和多党制转型,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这表明,一个国家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
苏东剧变还告诉我们,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应该被充分尊重和保障。
在苏东剧变中,人民的不满主要来自于政府的腐败和剥削,以及对基本权利的限制。
因此,一个国家的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保障人民的言论、新闻、组织等基本权利,并与人民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以便了解和满足人民的合理需求。
苏东剧变也提醒我们,国际社会应该保持和平与合作的态度。
苏东剧变后,东欧国家和苏联经历了艰难的转型期,国际社会给予了他们宝贵的支持和帮助。
这表明,各国应该坚持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原则,以建立一个稳定、公正和有序的国际秩序。
苏东剧变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材料
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材料苏东剧变指的是1989年至1991年间,苏联及其东欧盟国发生了剧烈的政治变化,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柏林墙倒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
这些事件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是20世纪末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
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其教训材料也是非常丰富的。
政治因素是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此期间,苏共中央出现了领导层的变化,共产主义国家的治理模式也遭到了质疑。
俄国作家索尔仁尼琴就公开揭发了苏联在古拉格中的人权侵犯,进一步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与此同时,东欧各国的政治局面也发生了变化,东德、波兰等国的民众开始要求民主化,反对共产主义政权的统治。
在这种情况下,当局的回应方式是采取打压的方式,这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剧变。
此外,经济因素也是苏东剧变的重要原因。
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生产力降低,经济状况越来越差,东欧各国的经济形势也日趋糟糕。
为了缓解经济压力,苏联和东欧各国的领导人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由于这些措施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导致经济状况越来越恶劣。
未来的前途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这也加剧了社会矛盾和反共情绪。
此外,社会因素也是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此期间,社会的革命和变革思潮在东欧各国中不断发酵,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不断升级。
人民要求政治改革和民主化,反对政治压迫和镇压,这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整个社会的动荡和异化。
苏东剧变的教训材料也是非常丰富的。
首先,在政治方面,这一时期的变革告诉我们,一个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必须建立在对人权的尊重和固有价值的保护之上。
极权主义带来的是社会动荡和政治压制,对个人自由权的损害,这种制度在长久的时间中难以维持。
其次,在经济方面,毋庸置疑,经济建设才是真正的国家根本。
任何国家,如果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条件,那么无论怎样喊口号,最终都会自食其果。
这需要我们加强国家管控,吸收和借鉴西方国家的管理理念,改善经济状况和执行效率。
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的理论分析
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的理论分析苏联是20世纪最显著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然而在1991年,苏联发生了剧变,解体成了独立的国家。
这个剧变引发了人们对于苏联的原因和教训的深思。
本文将从理论的角度对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进行分析。
一、经济体制失灵与市场经济的崛起苏联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模式,这个模式在早期确实为苏联带来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部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
计划经济模式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
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在其他国家的兴起展示了私有产权和市场机制的优势。
这促使苏联内部出现了一部分渴望改革的人群,他们坚持改革和开放,寻求新的经济体制。
二、中央集权的制度弊端苏联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初期推动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但也给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的制度弊端。
中央集权模式导致了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和控制,这使得经济决策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缺乏市场的自由竞争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信息交流和全球化的兴起,这种中央集权的制度框架变得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民族和宗教问题的复杂性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内部存在着多种民族和宗教。
这在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方面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长期以来,苏联政权通过加强统一意识、禁止宗教活动等手段,试图维持国家的稳定。
然而,这种政策也引发了一些民族和宗教的不满,进一步削弱了国家的凝聚力。
苏联剧变的发生,部分是因为基于民族和宗教问题的不满情绪的爆发。
苏联剧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重要的教训。
一、不能忽视经济改革的重要性苏联的剧变是在经济发展滞缓和计划经济模式失灵的背景下发生的。
这也提醒我们,经济改革是国家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全球化的时代,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加强市场机制的改革,提高资源配置和生产效率,都是确保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
二、合理权力分配和制度建设的必要性苏联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局限性。
权力过度集中在一小部分人手中,导致国家无法及时有效地做出适应性决策。
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
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摘要: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对各国共产党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打击,它对整个世界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及各国共产党都造成了重大危害,它如同一场“政治地震”,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
苏东剧变至今已时过二十年,在苏东,一个个执政党、一个个社会主义国家,怎么会在未作任何有效抵抗的情况下,就自行覆灭了呢? 这里,文章简单分析了苏联解体的原因,并总结了它带给我们的一些深刻的教训。
千年的钟声指导人类走入了新的纪元,回首那连历史都难以载荷的20世纪,我们感慨万千。
这一百年注定了将要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20世纪下半段,以一个局外人的严峻而又客观的视角重新审视那一场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的“革命”:苏东剧变。
关键词:苏东剧变原因教训一、苏东剧变原因1、苏联剧变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一件大事,它不只意味着一个超级大国的崩溃,而且还意味着长达70年之久的苏联社会主义和一批东欧社会主义试验的失败。
这个历史事件要比一百多年前巴黎公社失败所包含的内容与提供的历史教训丰富得多和深刻得多。
因此,从苏联发展历史过程中来研究其兴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无疑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特别要指出的是,当东欧各国和苏联剧变而导致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吗,我国通过改革开放转变体制,决心摆脱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之际,通过对苏联兴亡历史的研究并得出科学结论,这对今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更具有直接的意义。
苏联的兴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过程。
苏联演变并非命中注定但却事出有因。
苏联剧变后,对苏联的兴亡问题尤其是在分析苏联解体原因问题上,国内外学术界的观点差异很大。
因此得出的经验教训亦不相同。
(1)外因决定论,即:主要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外因,使得苏东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堡垒”从外面被攻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及教训摘要: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从而直接影响到冷战后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和变化。
苏联剧变主要原因不是单一的,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惨痛教训十分深刻,值得认真总结汲取。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总结这一经验教训,要始终抓住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正确对待自己的历史;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最终巩固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要强化发展意识,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关键词:苏联剧变;主要原因;教训
一、绪论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СССР),简称苏联,于1922年12月30日成立,1991年12月26日解体。
苏联解体消亡是世界当代史的一件大事,苏联红旗落下,俄罗斯三色旗升起,它改变了世界格局,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从而直接影响到冷战后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和变化。
对此,中国的态度是很明确的,邓小平曾指出:“不管苏联怎么变化,我们都要同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从容地发展关系,包括政治关系,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
”
苏东剧变十余年来,我国理论界在研究苏联演变的性质、原因和教训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有新的进展。
但是应该看到,一些基本问题的研究亟待深入,特别在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与教训的问题上,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正确的观点与错误的观点相互交织,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人们的视听。
我们知道苏联剧变主要原因不是单一的,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惨痛教训十分深刻,值得认真总结汲取。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总结这一经验教训,要树立创新意识,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建设规律认识。
二、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
高放先生在《中国与苏联改革的比较研究》一文中指出,苏联改革失败的真正原因,不是单一的,应该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历史发展合力论来解释,仔细分析苏联东欧剧变有12 个方面的原因:外因与内因,内因为主;远因与近因,近因为主;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主观原因为主;微观原因与宏观原因,宏观原因为主,上层领导出了问题;浅因与深因,深因为主,浅因,如民族矛盾没处理好,
深因就是苏联共产党没有很好掌握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
肖枫先生在《苏联解体的深层次教训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文中指出,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原因很多很复杂,但可简要地归纳为五句话。
即:(1)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长期潜伏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2)在诸多因素中,西方“和平演变”得手和苏联的“改革”变成“改向”,是两个重要的直接原因;(3)政治经济体制僵化造成经济发展滞缓、社会主义形象受损以及执政党陷入深刻危机严重脱离群众、动摇了生存基础,是两个深层的根源;(4)指导思想上背离和抛弃马克思主义,是个根本教训;(5)归根结底,问题出在执政党内部,深层根源还在经济上。
上述两位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不同的思考和辨析。
我们认为苏联剧变,即有政治原因又有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是主要的;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内因是主要的;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主要的;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现实原因是主要的。
在诸多原因中,必然有一种是主导的、起决定作用的。
从根本上来说,问题主要出在苏共党内,又主要是其领袖人物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对内背叛苏联人民,对外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把苏联党和国家引入了歧途,葬送了几千万人流血牺牲换来的胜利成果。
(一)领导人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苏共领导权被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纂夺,他们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背叛了党和人民。
党的领导权掌握在什么人手里,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带根本性的问题。
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都是两面派、阴谋家、野心家,说一套、做一套,千方百计骗取信任。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推行其反共的、修正主义的路线。
他们的基本手法是把否定党的历史、否定党的领袖作为突破口。
党的历史与党的领袖是密切联系的,“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他们从否定斯大林到否定列宁,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苏联历史,否定党的领导,终于导致了苏共党亡政息。
(二)党内腐败,严重脱离群众,苏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苏联各级干部的特权现象早就存在,二次大战后逐渐形成为特权阶层,享有各种既得利益。
到勃列日涅夫时期,更形成一个个“官僚氏族集团”,这些集团内部儿女联姻,官官相护,贪污渎职,使执政
党与民众之间隔阂越来越大,民心尽失。
有一种观点认为,搞垮苏联的不是反共分子,不是外国敌对势力,就是这些官僚特权阶层为维护和扩大其既得利益而造成的。
具体地说,20世纪80年代末,这个集团羽翼已经丰满,他们已将大量国家财富占为己有,此时,他们急切希望共产党的垮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剧变,以便通过国家制度的公开变更,在新制度下从法律上承认他们攫取的财富合法化,并能名正言顺地将这些财富传给子孙。
基于这样的认识,有的学者认为,苏共的垮台和苏联的剧变,是“一次来自上层的革命,旧统治集团中的主体部分自行背叛了以往对自己借以统治的体制的忠贞,掉头而去”。
国内也有学者认为,苏共党内官僚特权阶层“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既得利益集团的‘自我政变’”。
(三)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
十月革命的胜利,固然不一定像过去苏联教科书所说“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但无需讳言,它也绝不是一次普通的朝廷更替或政权转手,它的世界意义在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开辟了一条非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尝试。
在苏联,这一伟大的社会实验曾经取得过辉煌,但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史称“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
这种体制,为应对国内外紧张局势,能集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适应备战和应战的需要,取得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力的显著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使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
然而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加上它在政治上无情地消灭各种反对派和压制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密控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时代主题逐渐向着和平与发展转移,这种体制使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更加严重,制度性的弊端进一步凸现。
显然,这种体制不但不能完成把俄国建成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历史性任务,反而使俄国在同资本主义的世界性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四)苏共在理论上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丧失了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在意识形态领域,苏共先是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态度,后又跳到背离
和彻底抛弃马克思主义;由于丢掉了先进文化的灵魂,失去了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资格,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攻势面前迅速败下阵来,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旗帜问题历来关系着党的生命,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是绝对丢不得的。
社会主义文化之所以具有先进性,之所以优越于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文化,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作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先进文化的灵魂,对马克思主义采取什么态度是关系党能否保持先进性的关键。
坚持并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史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就能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思想僵化,理论停滞,或者反转过来,背离和彻底抛弃马克思主义,都会失去先进文化的灵魂,使党失去先进性,从而在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攻势面前败下阵来。
苏共在这方面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三、苏联剧变的主要教训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资本主义必然进入社会主义,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从苏联剧变中汲取有益的教训。
1、苏联在改革战略上,偏离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要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在实践中显示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2、苏联没有正确对待自己的历史。
实事求是是评价本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实践,包括主要领导人的是非功过,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正确的改革路线的重要前提。
3、没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最终丧失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力量,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
4、强化发展意识,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
苏共兴衰成败的历史启示我们:必须牢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不断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巩固和壮大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物质基础。
四、参考文献
[1] 高放.中国与苏联改革的比较研究[J].中共党史研究,1998(5).
[2] 肖枫.苏联解体的深层教训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J].理论前沿,2002(4).
[3] 许青云. 关于苏联剧变的轨迹及主要原因和惨痛教训的分析[J].2010(6).第25卷第3期.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