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跳动与轮罩设计校核规范标准

合集下载

上汽车轮设计规范

上汽车轮设计规范

上汽车轮设计规范1. 引言上汽车轮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汽车轮的设计满足安全、可靠、经济、美观等方面的要求而制定的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上汽公司在汽车轮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以确保最终产品符合设计和制造标准,满足客户需求。

2. 轮胎尺寸车轮的尺寸应根据车型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规格。

轮胎尺寸的确定需要考虑到车辆的动力性能、操纵稳定性、驾驶舒适度和燃油经济性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制动系统和悬挂系统等其他因素对轮胎尺寸的要求。

3. 轮毂结构车轮毂的结构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汽车行驶中的各种荷载和力矩。

同时,车轮毂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轮胎安装、动力传递、悬挂系统和制动系统等其他部件的要求。

车轮毂的材料应选择高强度、耐腐蚀和耐磨损的材料,以确保车轮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

常见的车轮毂材料有铝合金、镁合金和钢材等。

4. 轮辐结构车轮辐是车轮毂与车轮毂之间的连接部件,其设计应考虑强度、刚度和轻量化等要求。

车轮辐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辐条之间的距离应足够大,以确保轮胎的散热和制动系统的散热;•辐条的断面形状应选择合适的形状,以提高辐条的强度和耐久性;•辐条的材料应选择高强度和刚度的材料,以确保辐条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

5. 车轮均衡性车轮的均衡性是指车轮在旋转时的平稳性。

车轮的均衡性对驾驶稳定性、悬挂系统和悬挂零件的寿命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车轮的均衡性需要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整。

为了确保车轮的均衡性,应采取以下措施:•在车轮设计过程中考虑轮毂和辐条的重量分布;•采用合适的车轮均衡技术,如质量均衡和动平衡;•在制造过程中进行车轮动平衡测试和调整,以消除轮胎和车轮组合体的不平衡。

6. 轮胎安装要求车轮的安装需要特别注意以确保安全和可靠性。

以下是车轮安装的一些重要要求:•轮胎与车轮轮毂之间的安装应采用适当的装配工具和技术,避免造成损坏或失效;•安装时应检查轮胎和车轮轮毂之间的间隙,以确保安装的正确性;•安装后应进行定位和校正,以确保轮胎与车轮轮毂的匹配性;•安装后应进行扭矩检查,以确保螺栓和螺母的紧固力合适。

轿车护轮板的校核设计

轿车护轮板的校核设计

侧 面等 ) 与轮 胎产生 干涉 , 这种干 涉不会 对轮胎造 成致命损 坏 , 不会对 行驶安 全 性 造成 严重 影 响 。
1 . 1 . 5边 接触
边接触 指 可能存 在 的干涉是 周边 零部件 的边 型结构 ( 比如纵梁 翻边 、 侧 围 翻 边等 ) 与 轮胎产 生 干涉 , 这种 干涉 会导致 轮胎 被划破 、 割 裂或 刺穿 等 , 会对 轮 胎 造成 致命 损坏 , 会对 行驶 安全 性造成 严 重影 响 。
轿 车护 轮板 的校 核 设 计
黄 善女
( 江 淮汽 车股 份有 限公司 技 术 中心 安徽 合肥 2 3 ( 1 6 0 1 )
[ 摘 要] 汽 车护 轮板 术 语称 为轮 罩 , 能够 保 护周 边功 能件 不受 到 汽车 车轮 甩 出的石 子 泥沙、 冰雪、 水 等的 袭击 ; 但 是 不规 范的 设计 会导 致 护轮板 不 满足 法 规要求或与车轮发生干涉导致客户抱怨 , 本文系统地叙述了轮胎包络间隙校核法和轮罩在一定区域内宽度的间隙校核方法 。 [ 关键 词] 护 轮板 轮 罩 校 核 中图分类 号 : T H2 4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9 — 9 1 4 X ( 2 0 1 4 ) 3 7 — 0 0 5 8 — 0 2
体模型 。
1 . 1 . 2径 向 间隙
2 . 2 . 2需配 置 防滑链 的 轮胎 2 3校 核说 明
轮胎运 动包络 校核基于理 论的 轮胎数模及 悬架结 构 , 校验 的结果 可能与 实
径 向间 隙指 胎冠与 周边 零部 件 间隙 1 . 1 . 3侧 面 间隙
侧 面间 隙指胎 肩及 胎侧 与周 边零 部件 间 隙。 1 . 1 . 4面 接 触 面接触 指 可能存 在 的干涉是 周边 零部件 的面型 结构 ( 比如 轮罩 表面 、 纵 梁

整车设计的运动校核

整车设计的运动校核

固定节角度 35.5° 38.5° 40.2° 38° 38.6° 35.7° 38° 40.4°
移动节角度 11.75° 13.12° 10.96° 10.1° 13.6° 12.17° 10.45° 11.35°
(4)后桥中间传动轴
校核要求:
满载布置角度不大于6° 上跳,下跳角度不大于15°
中间传动轴的角度校核
挠性万向节布置角度不能大于5度的要求。
后传动轴跳动示意图
上跳极限
下跳极限 下跳极限
满载时后传动轴位置:
1.181°
1.441°
后传动轴上跳极限
后传动轴下跳极限
后传动轴校核输出
后传动轴十字万 向节夹角(分动 器端) 汽车静止满载 行驶中极 上极限 限夹角 下极限 1.181º 1.596º 6.16º 后传动轴十字万 向节夹角(后桥 端) 1.441º 1.545º 2.076º 15º 十字万向节夹 角α 不大于
转向拉杆与横向稳定杆最小间距28.5mm
与横向稳定杆间最小间隙(mm) 转向拉杆状态 左转 右转 企业标准推荐 值(mm)
跳动上极限
28
33
≥10
跳动下极限
12
51
≥10
转向拉杆与摆臂最小间距 108 mm
与摆臂间最小间隙(mm) 转向拉杆状态 左转 跳动上极限 跳动下极限 108 56 右转 77 86
6)发动机运转时对部件动态间隙
1)车轮跳动与轮罩的间隙校核

输入条件: 前轮: 独立悬挂上跳至缓冲块压缩2/3 左右转向轮按规定转至最大角度 后轮:独立悬挂上跳至缓冲块压缩2/3 非独立悬挂上跳至缓冲块压缩1/2 输出要求: 最小间隙大于15 mm,满足安装防滑链(驱动 轮)

董伟佳-轮跳仿真校核及轮罩校核

董伟佳-轮跳仿真校核及轮罩校核

车辆类型 普通轿车
城市型SUV 越野型SUV及
皮卡
工况
工况一 工况二 工况三 工况四 工况一 工况二 工况三 工况四 工况一 工况二 工况三
车轮行程(每10%一个跨度)
80%—100%上跳 70%上跳
60%上跳—60%下跳 70%下跳—100下跳
90%—100%上跳 80%上跳
70%上跳—70%下跳 80%下跳—100下跳
a、在车轮中心向前30°和向后50°的两个辐射平面所形成的区域内(见图5-2-1),护轮板 的宽度q必须足以遮盖整个轮胎的宽度。如属双胎,则应遮盖两个轮胎的安装总宽度。
第10页/共27页
b、护轮板的后缘应位于车轮中心 上方150mm的水平面以下。而且护轮 板的边缘与这个平面的交点(图中 的A点)必须位于轮胎纵向中心平面 的外侧。如属双胎,则必须位于外 侧轮胎的纵向中心平面的外侧。
间隙变化曲线生成过程
某工况下前轮胎与转向拉杆的间隙变化图
第9页/共27页
➢ 护轮板设计技术要求 1 汽车必须装有护轮板。 2 护轮板应该能够保护其他道路使用者尽可能地不受到汽车车轮甩出的石子、泥沙、冰雪及水 等的袭击;并减小其他道路使用者由于接触运动的车轮而产生的危险。 3 护轮板必须安装牢靠。若护轮板由几部分组成,则装配后各独立零部件之间不允许有空隙。 4 在水平路面上,当汽车处于整备状态,车轮在直线行驶位置时,护轮板应满足下列要求:
度测量位置相对应),图纸最大行程如图1所示;减震器数模最大行程如图2所示。
图1、图纸最大行程
图2、数模最大行程
校核各位置轮胎包络与周边件间隙 输出校核报告
第5页/共27页
五、校核步骤
依据GB 7063-2011 《汽车护轮板》要求:汽车制造厂应把汽车设计成至少一种型 式的防滑链适用于该车驱动轮的一种形式的车轮和轮胎。根据3C 认证的需要, 企业 应申报一种轮胎与防滑链的组合, 所以在包络校核的过程中把防滑链的空间安装尺寸 考虑在内,国内常规雪链是全包型的, 厚度大约12mm。经验要求车轮包络与周边最小 间隙不小于10 mm,因此设计时在考虑防滑链的前提下车轮包络间隙最少为22 mm。基 于以往设计经验,表1中内容为前轮包络设计要求。

轮罩设计指南

轮罩设计指南
图 1-1-1 轮罩设计流程 2. 环境条件、材料、热处理及加工要求 轮罩通常采用 PP 注塑成型,材料 PP 要符合 MS213-24(TYPE3)要求(详见表 1-2-1),通常厚 度为 1.5~2mm,允许厚度公差为 0~0.2mm。产品要能满足 80℃耐高温性。
表 1-2-1 轮罩材料性能要求
图 2-3-2 轮胎跳动过程中轮胎与轮罩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设计阶段,要分析缓冲块压缩到总长度 2/3 状态时轮罩与轮胎的相对位置关系。 ⑸ 以最终下发的 3D 数模为依据进行 2D 零件图的设计,要求图纸信息准确、详实。 ⒋ 零部件装配设计、总成结构设计 轮罩一般与车体、保险杠等周边件进行连接固定,通常通过索环螺钉与自攻螺钉相结合的方式与 车体的翼子板、侧围等件进行固定、膨胀卡扣等紧固塑料卡扣与轮包、保险杠进行固定(图 2-4-1)。
⑸ 防水性试验:
将样件浸入 40±2℃水中 240 小时,然后擦洗表面,用空气将其吹干并在与 4⑴一致的试验条件
下放置 1 小时,检测是否有任何颜色变化。要求无明显褪色、剥落、涨水等现象,嵌件、附件无铁锈
现象。
⑹ 抗化学腐蚀试验
擦拭试验法:用表 1-4-2 中的化学剂 5ml(或 5g)将的 250×250mm 水平、垂直方向折叠的擦子
表面弄湿(擦拭 2-3 次)。然后在 4⑴所定的条件下放置 30 分钟,观察变化。
污点试验法:将表 1-4-2 中的化学剂 0.2ml(或 0.2g)滴到样件表面,在 4⑴所定的条件下放置
1 小时,按(抗热和潮湿性试验)进行一个周期试验。擦去化学剂,观察变化。要求无明显脱色、 涨
水、 裂纹等缺陷
表 1-4-2 化学剂类型
一. 设计思想 ⒈ 设计原则与设计流程 ⑴ 设计原则 轮罩作为外饰件之一,主要作用是防止泥水飞溅到车身上和颗粒状物体对车体产生冲击,对车身

中重型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中重型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中重型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汽车的总体设计与汽车的使用性能、艺术造型与制造成本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汽车销售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汽车的结构、性能及其使用、维修、寿命和使用经济性,所以总体设计在汽车的设计中显得十分重要。

1、汽车总体设计的任务:(1)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目标产品的用途、销售对象、控制成本及生产纲领等出发,正确选择整车性能指标、质量及尺寸参数,提出整车设计方案,为部件设计、选型提供依据。

(2)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和运动校核,使汽车能满足主要性能的要求,使相对运动的部件不会产生相互干涉。

(3)对汽车性能进行精确计算和控制,保证汽车主要性能指标的实现。

(4)协调各总成与整车的关系以及各总成之间的关系。

(5)拟订整车技术文件。

如:整车装调技术条件、产品标准(6)进行各种有关整车的技术综合工作。

如:总布置评审材料的准备;设计计算书(设计计算说明书);项目描述书;试验任务书;零部件技术认证计划。

2、对整车设计师的要求:作为一名整车设计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对汽车的有关标准、法规的了解和掌握;(2)对汽车设计、试验知识的掌握和运用;(3)对汽车使用、保养和修理知识的基本了解;(4)对汽车生产工艺的基本了解;(5)对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技术状态及技术水平主要零部件资源的了解;(6)有强烈的经济观念和市场意识,对市场的需求有必要的了解;(7)要有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细致的工作作风;(8)要有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和耐心。

3、汽车设计的一般主要原则:汽车的设计原则是解决设计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指导思想和统一的准则。

其中包括产品设计方针、主要技术—经济要求(对技术先进性、工艺性、继承性、生产成本和零部件互用化的要求),需要考虑哪些变型车;同时要规定在各自使用性能发生矛盾时应优先保证的性能等,对于不同类型的汽车,其设计原则是不相同的,但有一些普遍适用的主要原则,表现在:(1)用户第一原则:汽车是工业品,也可看作艺术品。

车轮跳动与轮罩设计校核规范标准

车轮跳动与轮罩设计校核规范标准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TJI/YJY车轮跳动与轮罩设计校核规范标准2005-XX-XX发布2005-XX-XX实施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发布TJI/YJY前言防止车轮转向及跳动时与车体发生运动干涉,特制定此校核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与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梅禹目录一、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某车转向轮跳动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前轮内外转向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车轮跳动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某车转向轮跳动校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某车后轮跳动校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车轮跳动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某车后轮跳动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概述此校核的目的是确定车轮上跳至极限位置时占用的空间,进而确定车轮与轮罩之间的运动间隙是否足够,并由此决定前后轮罩设计的最小尺寸边界,指导轮罩的进一步设计。

车轮跳动与轮罩设计校核

车轮跳动与轮罩设计校核

2010年第3期(总第91期)中国现代教育装备车轮跳动与轮罩设计校核马红荣威海职业学院山东威海264209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某型货车前、后轮跳动与轮罩设计的校核,总结了车轮跳动与轮罩设计校核项目。

关键词:汽车总布置设计;车轮轮跳动;校核在进行汽车总布置设计时,必须对车轮的运动进行校核,防止发生运动干涉。

此校核的目的是确定车轮运动至极限位置时占用的空间(对于前轮应同时考虑上跳及转向至极限位置时的情况),从而检查车轮与轮罩、纵梁之间的运动间隙是否足够,并由此决定前后轮罩设计的最小尺寸边界。

下面对某型货车前、后轮跳动情况进行分析,对其空间布置情况进行校核,并为轮罩、挡泥板的设计提供依据。

该型货车轮胎型号为185R14LT。

在进行轮胎跳动校核时,轮胎主要尺寸按照国家标准中的新胎充气后的尺寸,即轮胎外径为652mm,轮胎断面宽度188ram。

一、货车前轮跳动动校核货车的驱动方式为发动机纵置、后轮驱动,悬架为钢板弹簧结构。

1.前轮内外转向角及跳动量根据转向器的相关结构参数,货车的内外轮转向角分别为37o、270。

在计算前轮上跳量时,由数模得出前悬架限位块在满载状态与纵梁的距离,橡胶限位块按照压缩1/2计算,根据以上数据,得出货车前轮上跳最大行程为51.6mm(即动扰度),即前轮从设计状态(满载)向上跳动量为51.6mm。

根据钢板弹簧刚度、静扰度等的计算,得出从设计状态到下极限的跳动量为44.5mm。

2.前轮跳动包络图根据该型货车前悬架在满载状态下的数模和转向机的相关参数,结合前轮跳动量,可以作出前轮的最大包络体(如图1所示)。

收稿日期:2009—04—08作者简介:马红荣,学士,I程师。

◇‰搿漱酩雹2娃。

拟图1货车前轮胎包络图3.前轮包络与轮罩上部的间隙校核根据轮胎包络图,就可以进行轮罩的相关设计。

图2是货车轮胎在极限位置时与轮罩等的空间位置关系图。

轮胎与轮罩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9.7mm。

.27。

万方数据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

QCT 717-2004 汽车车轮跳动量的要求和检测方法

QCT 717-2004 汽车车轮跳动量的要求和检测方法

QC/T 717-2004(2004-10-20发布,2005-04-01实施)前言本标准是为完善车轮标准体系制定的新标准。

本标准参考日本汽车标准组织JASO C603-1980《汽车用钢制辐板式车轮》中6.5制定。

本标准规定了轮辋规格为5°DC、SDC、FB和15°DC的汽车车轮单侧跳动量的要求。

随着车轮技术的发展,国际同行业逐步提出了一次谐波技术的概念,特别是对滚型车轮应用更趋广泛。

因此,将“平均跳动量和一次谐波值”列入本标准附录A,供参考。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车轮实验中心、天津汽车车轮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钢、董正年、王学刚。

汽车车轮跳动量的要求和检测方法Run out requirements and measuring methods of automotive wheels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车轮跳动量的要求和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轮辋规格为5°DC、SDC、FB和15°DC的汽车车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933-1995 充气轮胎用车轮和轮辋的术语、规格代号和标志(eqv ISO/DIS 3911:1993) GB/T 3487-1996 汽车轮辋规格系列(neq ISO/DIS 4000-2)3 要求3.1 5°DC、SDC和FB汽车车轮5°DC、SDC和FB汽车车轮跳动量要求见表1。

表1 5°DC、SDC和FB汽车车轮跳动量的要求mm3.2 15°DC汽车车轮15°DC汽车车轮跳动量要求见表2。

车轮相关标准

车轮相关标准

国际标准ISO 3894-2015 道路车辆—商用车车轮/轮辋试验方法ISO 3006:2015 道路车辆—乘用车车轮-试验方法ISO 16833-2006 道路车辆--车轮--径向和轴向跳动检测ISO 3006-2005 道路车辆-乘用车车轮--试验方法ISO 3894-2005 道路车辆--商用车车轮轮辋--试验方法ISO 3911-2004 充气轮胎用车轮和轮辋--术语、规格代号和标志ISO 4000-2-2007 乘用车轮胎和轮辋--第二部分轮辋ISO 4107-2010 商用车--板辐式车轮在轮毂上的安装尺寸ISO 4209-2:2001 卡车和客车轮胎和轮辋(度量标准系列)--第二部ISO 7141-2005 道路车辆--轻合金车轮--冲击试验ISO 7575-1993 商用道路车辆--平面安装车轮固定螺母ISO 10597-2004 道路车辆-商用车平面安装固定螺母--试验方法ISO 13988-2008 乘用车车轮--夹片配重和轮辋轮缘术语、试验程序ISO 14400-2005 道路车辆-车轮和轮辋--使用,一般维护、安全要求ISO 15172-2005 道路车辆--车轮--螺母座强度试验美国标准SAE J267:2014 车轮/轮辋—载货汽车及客车—径向及弯曲疲劳性SAEJ1102-1995 轮胎螺栓的机械及材料要求SAEJ1204-1997 轮毂- 娱乐和实用拖车测试程序SAEJ1671-2006 外侧安装的制动器卷筒/盘式轮毂接合尺寸商用车辆SAE J1730-2004 ABS励磁器圈位置标准化SAE J175-2003 车轮-冲击试验方法―道路车辆SAE J179-2007 标记-辐板式车轮和可拆卸式轮辋―卡车SAE J1835-1999 组装轮辋式车轮的紧固件SAE J1842-2004 辐板式车轮轮毂辐条式车轮及轴接口尺寸-商用车SAE J1865-2007 商用车车轮所有配件的尺寸兼容性SAE J1965-2003 道路车辆-商用车和多用途乘用车车轮-固定螺母-试SAE J1981-2005 车轮总成的道路危险冲击测试(客车,轻型卡车,和SAE J1982-2010 乘用车、轻型卡车及多功能车车轮术语SAE J1986-2011 平衡重量和轮缘设计规范、测试程序和性能建议SAE J1992-2001 车轮/轮辋—军用车辆—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SAE J2133-2011 辐板式车轮径向跳动低点标示SAE J2224-2002 载货汽车、挂车及客车车轮密封件和相关包装的识SAE J2283-2005 整体车轮螺母的机械工程和材料要求SAE J2315-1998 车轮螺母座强度SAE J2316-1998 乘用车及轻型货车车轮螺母座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SAE J2475-2008 车轮最终总成和轮轴接口尺寸-商用车SAE J2530-2009 乘用车、轻型车修配车轮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SAE J2535-2001 重型车轮轴承的安装初载荷SAE J2562-2005 双轴车轮疲劳试验SAE J2633-2007 用于检验涂漆的车轮和车轮装饰件风化试验SAE J2634-2003 车轮及车轮装饰件试验准备阶段的涂层划线SAE J267-2007 车轮/轮辋―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卡车和公共汽车SAE J2792-2008 用多种化学品评价车轮罩面漆的化学兼容性的试验SAE J328-2005 车轮—乘用车及轻型卡车—性能要求及试验程序SAE J851-2011 尺寸-组装轮辋式车轮、可拆装式轮辋及隔圈-卡车SAE J876-2007 宽基辐板式车轮及可拆式轮辋SAE J393-2001 术语-商用车辆车轮、轮毂及轮辋SAE J694-2007 辐板式车轮/轮毂或轮鼓接触面尺寸―卡车和公共汽SAEJ1095-2009耐久试验程序:可拆卸轮圈的轮毂和车轮SAE J175-2003道路车辆轮子冲击试验程序日本标准JIS D4220-2009 汽车车轮的尺寸以及紧固方法JIS D4218-1999 解说部分JIS D4218-1999 汽车零件-车轮-轮辋轮廓JIS D4103-1998 汽车零件-车轮-性能要求和标记JIS D4102-2007 用充气轮胎的车轮和轮辋-词汇,规格和标记JIS D2701-1993 汽车用车轮螺母JASO C614-2004 汽车零件-辐板式车轮欧盟标准ES 4.03 Mar.1994 数据传输-EDI系统ES 2.01 Apr.1991 质量检验系统ES 3.01 Mar.1992 钢制车轮、轮辋、轮辐图上关于涂漆层的尺寸标ES 3.03 Mar.1992 钢制车轮表面涂层标准ES 3.02 Mar.1992 轻合金车轮、轮辋、轮辐图上关于涂漆层的尺寸ES 3.04 Apr. 1993 静不平衡的定义(用于轿车、旅行车、厢式汽车ES 3.05 Apr. 1993 静不平衡的定义(用于商用车的钢制车轮和轻合ES 3.06 Mar. 1992 机动车车轮轮缘磨损的安全判别ES 3.07 Apr. 2003 机动车车轮一次谐波的测量和标记ES 3.08 Apr. 1993 车轮和轮辋标记ES 3.09 Apr. 1993 公路车辆用钢制车轮的特征文档ES 3.10 May 2006 厢式汽车和轿车拖车车轮的试验要求ES 3.11 May 2006 卡车钢制车轮的试验要求ES 3.12 Apr. 2004 农用车轮的试验要求ES 3.13 Apr. 1993 公路车辆用轻合金车轮的特征文档ES 3.14 Apr. 1993 铝合金车轮的漆层特征和试验规范ES 3.15 Apr. 1995 卡车车轮螺栓孔的表示方法ES 3.16 May 2006 卡车车轮安装尺寸ES 3.17 Apr. 1996 卡车车轮辐板安装平面尺寸ES 3.18 Apr.1996 轿车备用车轮的试验要求ES 3.19 May 2000 轿车,厢式汽车,轿车拖车车轮+螺母螺栓总成试ES 3.20 May 2002 钢制车轮轮辋固定平衡块用的轮缘形状ES 3.21 Apr.2003 农用拖位机高速车轮的均匀性和一次谐波(50公ES 3.22 Apr.2003 卡车15°深槽钢制车轮的静态刚度ES 3.23 May 2006 卡车车轮双轴疲劳试验ES 4.04 Apr.1996 数据传输条形码系统ES 4.05 Jun.2004 轿车和卡车车轮的标准化包装日本的汽车工业标准化工作介绍日本的汽车标准化工作分为两个主要的层次,即日本国家标准:日本工业标准(JIS标准)和日本汽车行业标准(JASO 标准)。

汽车总布置设计指南(轮胎布置校核)

汽车总布置设计指南(轮胎布置校核)
第 2页 共4页
版本:01
6、轮胎型号及尺寸的确认 6.1、确定车型所选用的轮胎型号 6.2、进行轮胎运动校核时,所选用的轮胎数模必须是厂家提供的该型号轮胎的 标准尺寸数模。 6.3、若某个车型配置有多个可选轮胎型号,需对每个轮胎的断面宽度和外直径 进行对比分析,选择最大尺寸的轮胎进行轮胎包络校核。 7、校核中对防滑链的要求 7.1、驱动轮必须配备防滑链,非驱动轮可不配备防滑链 7.2、防滑链的厚度H按12mm计算,若车型明确选定了某厂家提供的防滑链,则按 该厂家提供的尺寸进行校核。 8、轮胎运动范围 8.1、转向轮:转向轮运动时,配备防滑链与不配备防滑链的运动条件设置不同, 需分别进行校核。
图1
图2
第 1页 共4页
版本:01
3.10、径向间隙:胎冠与周边零部件间隙。 3.11、侧面间隙:胎肩及胎侧与周边零部件间隙。 3,12、面接触:面接触指可能存在的干涉是周边零部件的面型结构(如轮罩表面、 纵梁侧面等)与轮胎产生干涉,这种干涉不会对轮胎造成致命损坏,不会对行驶 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 3.13、边接触:边接触指可能存在的干涉是周边零部件的边型结构(如纵梁翻边、 侧围翻边等)与轮胎产生干涉,这种干涉会导致轮胎被划破、割裂或刺穿等,会 对轮胎造成致命损坏,会对行驶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 3.14、标准尺寸数模:与GB/T2978中提及的新胎尺寸一致的轮胎数模。 4、轮胎与周边零部件的关系:车辆行驶过程中,轮胎存在前后旋转、转向及遇 到路面不平而产生的跳动等多种运动状态,轮胎在运动过程中,周边存在两种状 态零部件,在校核时需要区别对待。 4.1、轮胎运动时,随轮胎一起运动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通常是随着轮胎一起 运动的零部件,包括摆臂、减振器、转向横拉杆等。由于这些件无法通过运动包络 校核间隙关系,因此需要动态地分析与车轮的间隙。 4.2、轮胎运动时,不随轮胎一起运动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通常不随轮胎运动 而运动,主要是车身件或安装固定在车身上的零部件,包括副车架、纵梁、保 险杠、轮罩装饰件等。这些件与轮胎的运动间隙关系可以通过测量与轮胎运动包 络的间隙获得。 5、校核过程

轮胎间隙校核规范_阿尔特

轮胎间隙校核规范_阿尔特

Q/IAT‧SJ 51-2009
图 B.3 d) 画一段半径为 Rt 的圆弧止于 T 点,T 点到中心线的距离为 C/2,见图 B.4;
图 B.4
11
Q/IAT‧SJ 51-2009 e) 过 T 点画一段适当圆弧 Rf 并在 S 点与 SG 相切,见图 B.5;
图 B.5 f) 画一段半径为 Re 圆弧与 Rt、Rf 相切,见图 B.6;
215/65R15
输入条件
标准胎
最大胎
SG
221
230
DG
661
672
dr
6J
380.2
380.2
Amax
6J
154.5
154.5
Gmin
6J
16.5
16.5
Bmax
6J
11
11
ar
65
65
S
152.5
152.5
计算数据
Rt
1259.7
1311
C
114.9514
114.9514
Hg
140.4
145.9
5
Q/IAT‧SJ 51-2009 5 校核方法二
本校核方法根据专家经验编制。 5.1 前轮胎校核
根据已有的前悬架运动分析数据将轮胎与轮毂刚性连接并按表 3、表 4 进行校核,表 3 针对前 置前驱的 M1 类车进行校核,表 4 针对前置后驱的的 M1 类车进行校核。
表 3 前置前驱的前轮胎校核
6
3 输入条件
所有数据均要求在整车坐标下。 3.1 轮胎的上下跳行程参数(参数可参考同类车型初步设定,如附录 A ),转向器行程参数等。 3.2 所用轮胎的标准胎、最大胎数据,如底盘无法提供准确的最大胎断面,则参考附录 B 绘制最大 胎断面;有防滑链要求时考虑防滑链尺寸。 3.3 车身相关数据(包括车身纵梁、轮罩、翼子板、挡泥板等轮胎周边数据)。 3.4 前后悬架的运动分析数据。

轮胎径向跳动标准

轮胎径向跳动标准

轮胎径向跳动标准
轮胎径向跳动标准是轮胎最大半径与最小半径之差不能超过3mm,否则会产生明显的抖动问题。

此外,根据相关标准规定,轮胎径向、轴向圆跳动量≤2.5mm;钢圈径向、轴向圆跳动量≤2mm。

若考虑积累误差,则轮胎与钢圈装配后整体的径向、轴向圆跳动量将接近4.5mm,但实际情况是,在大于3mm时,就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跳动现象。

车轮紧固力矩不均、使应力集中、钢圈、轮胎尺寸误差、磨损不一、不同品牌轮胎混装等造成全车车轮不在同一平面上,出现汽车行驶中摆动,也是径向跳动的原因之一。

因此,为了确保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必须严格控制轮胎径向跳动标准。

在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轮胎和钢圈的检测和质量控制,确保其尺寸误差和跳动量在规定的范围内。

同时,对于车辆的日常维护和保养,驾驶员也应该定期检查轮胎和钢圈的磨损和跳动情况,及时更换不合格的零部件,以避免出现安全问题。

1。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一、整车主要参数的确定:1、前悬、后悬、轴距的确定: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车身型号、货厢内部尺寸确定前悬、后悬、轴距的尺寸。

1.1前悬长:主要依据车身前悬及车身布置位置,前翻车身还要考虑车身前翻时与保险杠的间隙。

1.2后悬长:也是确定轴距长度,后悬除要符合法规要求之外,要充分考虑对离去角、质心位置的合理性,车身与货厢的合理间隙,应该保证高位进气在车身翻转时有至少30mm间隙。

2、整车高度的确定:2.1车身高度的确定:车身高度的确定主要受发动机高低位置的影响,发动机高低位置确定之后,应该保证车身地板与发动机最小间隙在30mm以上。

2.2整车高度确定:(既货厢帽檐或护栏高度的确定)2.2.1货厢带前帽檐:应保证车身前翻时,车身及附件与货厢帽檐最小间隙大于60mm。

2.2.2货厢为护栏结构:安全架与车身顶盖高度差:(GB7258规定:载质量为1吨及1吨以上的货车、农用车为70-100mm)3、整车宽度的确定:一般来言,车辆的最宽决定于货厢的宽度。

4、轮距确定:4.1前轮距:前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前桥的选取,前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前轮距主要受车身轮罩的宽度、车轮的偏距影响,并且受到法规(整车外宽不超过2.5m)的限制,同时要考虑前轮的最大转角。

4.2后轮距:后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后桥的选取,后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同时再根据货厢的宽度来选取合适的轮距。

二、驾驶室内人机工程总布置:1、R点至顶棚的距离:≥9102、R点至地板的距离:370±1303、R点至仪表板的水平距离:≥5004、R点至离合器和制动踏板中心在座椅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750~850(气制动或带有助力器的离合器和制动器,此尺寸的增加不大于100)5、背角:5~28°6、足角:87~95°7、转向盘外缘至侧面障碍物的距离:≥100(轻型货车≥80)8、转向盘中心对座椅中心面的偏移量:≤409、转向盘平面与汽车对称平面间夹角:90±510、转向盘外缘至前面及下面障碍物的距离:≥8011、转向盘下缘至离合和制动踏板中心在转向柱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60012、转向盘后缘至靠背距离:≥35013、转向盘下缘至座垫上表面距离:≥16014、离合、制动踏板行程:≤20015、离合踏板中心至侧壁的距离:≥8016、离合踏板中心至制动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11017、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至通过加速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10018、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距转向管住纵向中心面的距离:50~15019、加速踏板纵向中心面至最近障碍物的距离:≥6020、变速杆和手制动手柄在任意位置时,距驾驶室内其他零件或操纵杆的距离:≥50三、底盘总布置:1、车架宽度的确定:1.1发动机安装部位的车架外宽的确定a.发动机宽度尺寸:特别是在车架纵梁附近的发动机宽度。

车轮跳动校核与轮罩设计校核报告

车轮跳动校核与轮罩设计校核报告

车轮跳动校核与轮罩设计校核报告
本报告旨在对车轮跳动校核与轮罩设计校核进行具体分析和介绍。

一、车轮跳动校核
1. 校核背景
车辆在行驶中,车轮跳动会对行驶稳定性和行驶舒适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针对车轮跳动进行校核是非常必要的。

2. 校核内容
针对车轮跳动进行校核需要对车轮的质量、转动惯量、制动力矩等进行分析和计算,并结合转速和加速度等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

3. 校核结果
经过计算和分析,得出车轮跳动的跳动高度和跳动频率,得出结论并作出调整。

二、轮罩设计校核
1. 校核背景
轮罩设计的校核是为了防止飞石等物体磨损车轮,保证车辆的安全性和外观美观性。

2. 校核内容
轮罩设计的校核需要考虑材料、结构、制造工艺等多个因素,包括轮罩的强度、刚度、隔热性能等。

3. 校核结果
经过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方面的计算和分析,得出轮罩的尺寸、材料和制造工艺等要求,保证轮罩的质量和性能符合标准和要求。

结论
通过对车轮跳动校核和轮罩设计校核的具体介绍和分析,可以看出这两项校核对于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和外观美观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车辆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校核,保证车辆的质量和性能达到最优。

汽车外部凸出物校核规范

汽车外部凸出物校核规范

汽车外部凸出物校核规范与流程一校核目的检测汽车外部凸出物是否符合国家法规要求。

二.校核标准G B11566—2009 轿车外部凸出物三.校核过程1. 一般要求1. 1本标准不适用千在汽车满载,车门、车窗及各种入口的盖板均处千关闭状态时,外表面位于以下位置的零部件:高于地面1.8m的零部件;低于底线的零部件;在工作状态或静止状态下,均不能被直径为100mm的球体所触及的零部件。

1. 2车身外表面不应有任何朝外的尖锐零件,以及由千其形状、尺寸、朝向、硬度等在碰撞事故中可能增加刮伤、撞伤的危险性或加重被撞伤者伤势的朝外的凸出物。

1. 3车身外表面不应有可能刮到行人、骑自行车或摩托车的人的朝外零件。

1. 4车身外表面凸出零件的圆角半径不应小于2.5mm。

这一要求不适用于凸出车身外表面不到1.5mm的零件以及凸出车身外表面1.5mm以上、5mm以下但零件朝外的部分是圆滑的零件。

1. 5车身外表面凸出零件的材料硬度不超过邵尔硬度60HA时,圆角半径可小千2.5mm。

在测量硬度时,部件应安装在车辆上。

当不能用邵尔硬度方法进行硬度测量时,可用比较法进行评价。

2. 特殊要求2. 1装饰件对千凸出支承面超过10mm的车身装饰件,在大致平行千其安装面得平面内,从任何方向对装饰件凸出的最高点施加100N的外力时,该装饰件应能收缩到支承面之内、脱落或弯曲变形。

车身外表面上的保护装饰条或防护件不受此限制,但应可靠地固定在车身上。

2.2前照灯前照灯允许装凸出的遮光板及灯圈,但相对于前照灯配光镜外表面得凸出高度应不超出30mm且圆角半径不应小千2.5mm。

如前照灯安装在一个外加的透明面之后,凸出部分应自最外的透明表面测量。

凸出高度按附录B.3(见G B11566—2009轿车外部凸出物)规定的方法测量。

2.3格栅及间隙一般要求1.4不适用千固定元件或活动元件间的间隙宽度小千40mm、且此间隙是有功能要求的情况。

当间隙宽度在25mm~4omm之间时,圆角半径不应小千1mm;若间隙宽度等千或小千25mm时,其外边缘的圆角半径不应小千0.5mm。

车轮选型及校核作业指导书

车轮选型及校核作业指导书

车轮选型及校核作业指导书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发布日期:年 月 日 实施日期:年 月 日前言为使本中心车轮选型及校核规范化,参考国内外汽车设计的技术规范,结合公司标准和已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意在对本公司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起到一种指导操作的作用,让一些相关设计经验不够丰富的员工有所依据,提高设计的效率和成效。

本作业指导书将在本中心所有车型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本标准于201X年XX月XX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五研发中心底盘总布置分院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五研发中心底盘总布置分院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礼刚目录1车轮概述 (1)1.1车轮功能 (1)1.2车轮构成 (1)1.3车轮发展趋势 (2)1.3.1防爆轮胎 (2)1.3.2胎压监测系统 (2)1.4主要零件介绍 (3)1.4.1轮胎 (3)1.4.2轮辋 (10)1.5铝合金车轮与钢制车轮优缺点 (11)2车轮选型 (12)2.1车轮选型输入条件 (12)2.2车轮选型要求 (12)2.2.1轮胎选型 (12)2.2.2轮辋选型 (13)2.2.3平衡块、气门嘴、轮胎螺母的选型 (16)2.2.4备轮选型 (17)2.2.5实际道路试验验证 (17)3车轮校核 (18)3.1负荷指数与速度级别校核 (18)3.2拆装性校核 (18)3.3轮辋三维造型校核 (18)3.4车轮二维图纸校核 (19)3.5相关设计标准 (19)4技术文件的编制 (20)参考文献 (20)车轮选型及校核作业指导书1车轮概述1.1车轮功能车轮是汽车的重要零部件,其主要功能为:¾支撑汽车,承受汽车的重力,使汽车能够承载;¾通过轮胎同路面存在的附着力来产生驱动力和制动力;¾产生平衡汽车转向行驶时的离心力的侧抗力,在保证汽车正常转向行驶的同时,通过轮胎产生的自动回正力矩,使车轮保持直线行驶的方向;¾减小行驶阻力和能量消耗,提高运输效率;¾缓和行驶冲击,改善承载条件,提高通过性,同时保护汽车和路面;1.2车轮构成车轮主要由轮胎、轮辋和轮辐组成。

板簧悬架运动行程校核规范

板簧悬架运动行程校核规范

板簧悬架运动行程校核规范为规范板簧悬架的运动行程校核,保证悬架的运动性能和运动空间,特制定此规范,并在乘用车所试用。

1.设计载荷的确定1.1 汽车设计首先应确定设计位置,每个车的设计位置应根据具体使用情况来确定。

以下是几款车的设计位置1.2 本规范以满载作为设计位置,便于分析说明。

2.板簧行程运动图及其说明图12.1 板簧行程运动图以板簧刚度曲线为基础绘制,板簧刚度为夹紧刚度。

2.2 以满载位置为基准,至缓冲块压缩2/3时,为板簧悬架动行程,板簧悬架的动行程应保证3个g的动载荷冲击,悬架动行程不小于100 mm。

2.3 板簧刚度曲线在满载点的切线为悬架的满载刚度,由该切线沿伸至横轴交点,确定悬架静挠度,如图示,计算出的悬架动挠度应在悬架的动行程之内。

2.4 以满载位置为基准,至铁碰铁时的悬架行程作为车轮与轮罩的校核依据,缓冲块压缩2/3至铁碰铁的距离不小于20 mm。

2.5 以满载位置为基准,至板簧压平段为板簧满载弧高,满载弧高控制在15-30mm。

2.6 板簧悬空时处于自由弧高+20的状态为悬架行程下极限,铁碰铁为悬架行程上极限,悬架从上极限至下极限为悬架的全行程,悬架的全行程应不小于220 mm,2.7 在空载与满载之间,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载荷点,如:2人状态、5人状态。

3.板簧运动行程校核板簧行程运动图(图1)作为设计计算及总布置评审的说明图。

板簧的实际运动行程校核可在二维或三维图上进行,见图2。

3.1 板簧主片的中性面A点的运动中心为O1,O1点由L1/4和e/2来决定,L1/4为1/4板簧前半部分的长度(即:1/4半长),e为板簧卷耳中心至板簧主片的中性面的距离。

3.2 桥中心的运动规迹按图2中的平行四边形确定,O2桥中心B点的运动中心。

图24.板簧前倾角的确定4.1 板簧前倾角考虑车辆的不足转向,应有适度的不足转向度。

4.2 从图2中可以看出车辆是否有不足转向的倾向,方法是以满载为平衡位置,桥中心分别上下跳动50,作水平线,分别量出图2中的x1和x2,(规定桥往前走为正)只要x1大于x2则车辆有不足转向。

车轮跳动与轮罩设计校核规范标准

车轮跳动与轮罩设计校核规范标准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TJI/YJY车轮跳动与轮罩设计校核规范标准2005-XX-XX发布2005-XX-XX实施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发布TJI/YJY前言防止车轮转向及跳动时与车体发生运动干涉,特制定此校核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与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梅禹目录一、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某车转向轮跳动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前轮内外转向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车轮跳动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某车转向轮跳动校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某车后轮跳动校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车轮跳动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某车后轮跳动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概述此校核的目的是确定车轮上跳至极限位置时占用的空间,进而确定车轮与轮罩之间的运动间隙是否足够,并由此决定前后轮罩设计的最小尺寸边界,指导轮罩的进一步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TJI/YJY车轮跳动与轮罩设计校核规范标准2005-XX-XX发布2005-XX-XX实施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发布TJI/YJY前言防止车轮转向及跳动时与车体发生运动干涉,特制定此校核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与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梅禹目录一、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某车转向轮跳动校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前轮内外转向角...................................................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车轮跳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某车转向轮跳动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某车后轮跳动校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车轮跳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某车后轮跳动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概述此校核的目的是确定车轮上跳至极限位置时占用的空间,进而确定车轮与轮罩之间的运动间隙是否足够,并由此决定前后轮罩设计的最小尺寸边界,指导轮罩的进一步设计。

二、某车转向轮跳动校核某车的驱动方式为发动机横置前轮驱动,在进行前轮跳动校核时,同时考虑转向和悬架两个方面的综合作用。

2.1 前轮内外转向角:根据转向器的相关参数和转向断开点的优化结果,结合参考车型的测量参数,得到某车的内外轮转向角。

2.2 车轮跳动量:由设计数模得出前减振器在满载状态与限位块的距离,另外橡胶限位块按照最大压缩2/3计算。

2.3 某车转向轮跳动校核2.3.1、前轮极限工况分析车轮在上跳至极限位置时且处于最大内外转角时与周边部件间隙的校核。

情况一、车轮上跳至最大行程且车轮处于右最大转角时间隙校核情况二、车轮上跳至最大行程且车轮处于左最大转角时间隙校核三、某车后轮跳动校核3.1 车轮跳动量按橡胶限位块压缩2/3得出后轮从设计状态(满载)向上跳动量。

3.2 某车后轮跳动校核作出后轮跳动的最大包络体,检查车轮与周边的间隙。

四、结论综上,某车车轮跳动结论见下表:校核工况车轮跳动情况列表附录 A(规范性附录)(标题)一、概述在进行总布置设计时,必须对车轮的运动进行校核,防止发生运动干涉。

此校核的目的是确定车轮运动至极限位置时占用的空间(对于前轮应同时考虑上跳及转向至极限位置时的情况),从而检查车轮与轮罩、纵梁之间的运动间隙是否足够,并由此决定前后轮罩设计的最小尺寸边界。

下面分别对C926轿车前、后轮跳动情况进行分析,对其空间布置情况进行校核,并为轮罩、挡泥板的设计提供依据。

C926轿车轮胎型号为205/55 R16(宽胎)。

在进行轮胎跳动校核时,轮胎主要尺寸按照国家标准中的新胎充气后的尺寸,即轮胎外径为632mm,轮胎断面宽度214mm。

在此基础上,再对JAC提出的选装轮胎215/55 R16进行校核。

二、C926轿车前轮跳动动校核C926轿车的驱动方式为发动机前横置、前轮驱动,前轮既是转向轮,又是驱动轮。

因此,在进行前轮跳动校核时,必须同时考虑转向、悬架两个方面的综合作用。

2.1 前轮内外转向角及跳动量根据转向器的相关参数和转向断开点的优化结果,转向器的行程为136±1mm,将此参数输入到包括转向器、转向拉杆及车轮的机构中,可得C926轿车的内外轮转向角分别为36.5º、29.2º。

在计算前轮上跳量时,由设计数模得出前减振器在满载状态与限位块的距离,橡胶限位块按照压缩2/3计算,根据以上数据和悬架的匹配及偏频、挠度的相关计算,结合参考车型,得出C926轿车前轮上跳最大行程为63.3mm,即前轮从设计状态(满载)向上跳动量为63.3mm。

2.2 前轮跳动包络图图1前悬架ADAMS模型由于前后悬架设计完全沿用样车悬架状态,首先通过逆向得到样车前悬架关键点数模,将悬架各杆系按照其铰接点装配得到前悬架装配数模。

将前悬架数模导入ADAMS软件中,在悬架各铰接点处添加合适的运动副、弹性元件等连接部件,并输入相关参数,得到如图1所示的分析模型。

根据最大的内外轮转角、前悬架动挠度等参数,可以作出前轮跳动的最大包络体,如图2所示。

前悬架上横臂随着轮胎跳动至极限时的位置也同时给出,它直接影响前轮罩及挡泥板上部的设计。

图2前轮及上横臂极限位置包络图2.3 前轮包络与轮罩上部的间隙校核根据轮胎包络图,就可以进行轮罩的相关设计。

图3是轮胎和悬架杆系在极限位置时与轮罩等的空间位置关系图。

悬架上横臂上方与钣金件之间的最小距离为32mm。

此时前轮距离轮罩钣金件内侧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5mm。

此空间内完全可以设计出挡泥板,并与轮胎、摆臂之间留出合理间隙,而不会与轮罩等发生干涉。

最小间隙15mm图3 前轮包络与轮罩的位置关系2.4 前轮包络与轮眉的间隙校核图4是前轮包络与外表面上轮眉之间的位置关系,轮眉与轮胎之间的最小距离为35mm。

在此空间内可以设计出轮罩翻边及挡泥板结构。

最小间隙35mm图4 前轮包络体与轮眉的位置关系2.5 前轮包络与前纵梁的间隙校核图5是前轮极限位置与纵梁的位置关系。

图中轮胎是最大使用尺寸时的数据,这时它与纵梁(钣金)之间的间隙是5.8mm。

由于前轮跳动至上极限位置同时转动到最大转角的状态实际情况中发生的可能性为零,而在此状态下轮胎与纵梁之间尚有5.8mm的间隙,可以认为纵梁与轮胎之间不会发生运动干涉最小间隙处图5 前轮包络体与前纵梁位置关系三、C926轿车后轮跳动校核由于后轮不是转向轮,其跳动主要表现为悬架变形引起的轮胎跳动。

下面校核后轮跳动情况。

3.1 C926轿车后轮跳动量根据悬架的匹配及偏频、挠度的相关计算,C926轿车后悬架动挠度为75.7mm,即后轮从设计状态(满载)向上的最大跳动量为75.7mm。

3.2 C926轿车后轮跳动包络图根据逆向得到的样车后悬架关键点数模,在ADAMS软件中建立后悬架运动学分析模型,在后悬架数模各铰接点处添加合适的运动副、弹性元件等连接部件,并输入相关参数,得到如图6所示的分析模型。

图6后悬架ADAMS模型根据后悬架动挠度等参数,通过运动学分析,可以作出后轮跳动至极限位置时的最大包络体,如图7所示。

后悬架上横臂随着轮胎跳动至极限时的位置也同时给出,它直接影响后轮罩及挡泥板上部的设计。

最小间隙处图7 后轮极限位置包络图3.3 C926轿车后轮跳动包络与周边间隙图8是轮胎和后悬架杆系在极限位置时与轮罩等的空间位置关系简图。

上横臂与轮罩钣金件之间的最小距离为24mm,后轮极限位置与轮罩钣金件之间的最小距离为65mm,可见在车轮处于极限位置时,不会与轮罩等发生干涉。

最小间隙24mm 最小间隙65mm图8 后轮极限位置与轮罩之间的位置关系图9是轮胎与外表面轮眉之间的位置关系图。

轮眉与轮胎之间的最小空间距离为54mm。

轮罩翻边及挡泥板的设计有足够的空间。

最小间隙45mm图9 后轮包络体与轮眉的位置关系四、选装215/55 R16型号轮胎校核上文已经对205/55 R16轮胎进行了运动校核,防止与轮罩干涉。

下面对选装型号215/55 R16的轮胎进行校核,以确定车轮运动至极限位置时占用的空间,从而检查选装型号215/55 R16的车轮与轮罩等的运动间隙是否足够。

C926轿车选装轮胎型号为215/55 R16(宽胎)。

在进行轮胎跳动校核时,轮胎主要尺寸按照国家标准中的新胎充气后的尺寸,即轮胎外径为642mm,轮胎断面宽度226mm。

4.1.215轮胎前轮跳动校核与前文相同,根据转向器的相关参数和转向断开点的优化结果,转向器的行程为136±1mm,将此参数输入到包括转向器、转向拉杆及车轮的机构中,可得C926轿车的内外轮转向角分别为36.5º、29.2º。

在计算前轮上跳量时,由设计数模得出前减振器在满载状态与限位块的距离,橡胶限位块按照压缩2/3计算,根据以上数据和悬架的匹配及偏频、挠度的相关计算,结合参考车型,得出C926轿车前轮上跳最大行程为63.3mm,即前轮从设计状态(满载)向上跳动量为63.3mm。

4.1.1前轮包络与轮罩上部的间隙校核根据轮胎包络图,就可以进行与轮罩上部间隙的校核。

最小间隙10mm 图10 前轮包络与轮罩的位置关系(215/55 R16)图10是轮胎和悬架杆系在极限位置时与轮罩等的空间位置关系图。

前轮距离轮罩钣金件内侧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0 mm。

同时根据CAE运用ADAMS软件进行模拟计算的结果,前轮达到最大转角的90%时,其与轮罩之间最小间距为21mm。

又必须考虑到因给予挡泥板流出合理的间隙,所以不排除在实际行驶过程中轮胎与挡泥板发生干涉的可能性。

4.1.2前轮包络与轮眉的间隙校核图11是前轮包络与外表面上轮眉之间的位置关系,轮眉与轮胎之间的最小距离为30.5mm。

最小间隙30.5mm 图11 前轮包络体与轮眉的位置关系(215/55 R16)4.1.3 前轮包络与前纵梁的间隙校核几乎干涉图12 前轮包络体与前纵梁位置关系(215/55 R16)图12是前轮跳动至上极限位置同时转动到最大转角时前轮与纵梁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这时它与纵梁(钣金)之间最小间距为0.9mm,考虑到轮胎尺寸波动和安装累计误差,两者几乎干涉。

同时根据CAE运用ADAMS软件进行模拟计算的结果,前轮达到最大转角的90%时,与纵梁之间最小间距仅仅为11mm。

所以不排除在某些工况和路面条件下,轮胎和前纵梁(钣金)发生干涉的可能性。

4.2.215轮胎后轮跳动校核由于后轮不是转向轮,其跳动主要表现为悬架变形引起的轮胎跳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