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情感的语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在成长与拓展中发挥情感

音乐课程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要使青少年健康成长,成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除在课堂中进行情感渗透外,还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外育人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的育人作用,使情感教育有课内向课外延伸。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大部分老师是唱着《闪闪的红星》和《校园的早晨》等歌曲成长过来的,那种斗争和励志的情感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时代烙印,我们现在仍然用他们发挥动力和活力去纪念过去和培育未来,虽然现在的学生只喜欢周杰伦和韩庚,但是好的音乐是永远可以传承的。

我知道一次好的文艺旅程,一次难得的见识,对于一个农村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作用是深远巨大的。我想自己现在为什么如此喜欢和擅长文艺活动,跟小时候的经历分不开。我是在校园里长大的,那个时代虽然穷,但有风琴弹,有戏演,隔壁一个长沙知青画的油画让我着迷,我成天沉浸在旋律和色彩的快乐情感中。现在我是学生的老师了,

相信现在的教学活动也会作用他们的成长心路,只是他们还理会不到,而这正是我们不能够放弃的。杨同学,一个漂亮懂事的农家女孩,虽然读书成绩不好,但在我的培养下,连续两年获得文艺展演一等奖。没有别人说的那样学音乐会玩疯,反而更加懂事,马上就要初中毕业了,虽然注定考不上县一中,但她有路走,会一路高歌向天涯。因为她有音乐的情感陪伴着并且发挥着。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喜欢在愉快、平等、和谐和放松的氛围里学习,更加珍惜那份知音共鸣的情感。音乐可以带给人们每好,但同样会叙说生活的艰辛。“春风化细雨,润物细无声”,一个音乐老师,永远只属于需要他(她)的学生。在现代中学音乐教材中的众多优秀曲目,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我们有责任将之传承和发挥。除了要用一份心力外,还要充分运用各种乐器、电教设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让音乐的情感作用生动流露,让学生受益,让教学永远充满活力。

当今音乐教育在音乐技术化、音乐专业化教育等存在着多种倾向性现象,而审美性、艺术性的音乐教育严重丧失。情感性音乐教育被忽视,从而导致这些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音乐教育中出现令人担忧的种种新题目,诸如只注重非审美的体验(知识、技术、历史、思辨)而忽视审美体验只习惯于把其他课程的教育目标简单地移植为音乐课程的目标,而忽视音乐教育自

身的审美育人目标。

一、音乐教育的情感性首先体现在教育者对音乐情感的正确熟悉上,这是实施情感性音乐教育的基础和条件

“音乐是情感生活的摹写”,“情感、生命、运动和情绪,组成了音乐的意义”。但音乐内在的情感是通过形式来表现的,而音乐情感的形式表现必须以音乐知识的把握、技术的练习为基础。新题目在于,很多教育者过分崇尚技术,错误地把技术的练习放在首位,不了解情感机制参和教育的全过程,甚至否定了音乐的情感意义的存在,使音乐课堂变成了技术练习场,忽略了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主动体验。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者对音乐本质的模糊熟悉,进而将情感因素排除在音乐之外。那么音乐情感是否存在?这是传统的音乐情感论美学和自律论美学长期以来争论的焦点,二者各执己见,无法达到妥协。对此,著名现象学哲学家罗曼·茵伽尔登(Roman Indergarden)提出独到见解,他中肯地指出音乐自律论者之所以否认了音乐情感意义的存在,是由于将“声音的”和“音乐的”这两个概念相混淆,把非声音因素的“情感品格”。当作非音乐成分来对待,因而拒尽承认,它在音乐作品中的审美价值。茵伽尔登以为情感品格是“在音乐作品声音构成物自身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其非独立的因素”。即它在音乐作品本体构成中以非声音因素而存在,是属于音乐作品自身的一种特性,说它是什么音乐之外的东西,显然不能成立。

从上可见,音乐的情感正是一种蕴含于音乐之中,而又由音乐表

现出来的艺术化的情感。假如教育者脱离音乐情感而进行单纯的技能练习,这样从表面上看来可能会有一些成绩,但事实上却可能使学生对音乐生来具有的敏感和乐趣削弱,甚至磨灭。这种缺失情感的音乐学习和教育,实际上根本违反了音乐作为人类艺术的本性,和音乐美学、音乐人类学、音乐教育学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

二、音乐教育的情感性体现在音乐教育中情感体验的自然发生

在音乐教育中,情感体验疏通教师和音乐,学生和音乐,教师和学生之间多方面的渠道,三者之间达到了情感的相通和交流,得以互相对话。音乐情感体验,即音乐的欣赏者将自己的情感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进行交流,获得对音乐的情感认知,既包括欣赏者对作品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等的直觉体验,还包括对作品情感内蕴的理解。欣赏者对音乐情感意义的把握,需要在主客体的“视界融合”中往把握。其功能原理和特征是音响给人一种渗透力和张力,节奏和人内在心理节奏相呼应相协调,各种个性和风格的旋律在欣赏者和审美者脑海中形成相应的音乐记忆和沉淀,进而形成审美“心理图式”和音乐美感。

音乐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探析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情感是音乐作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音乐中的情感能够让音乐美尽展无疑,能够让人对音乐产生情感体验,从而让音乐作品能够引起听者情感的感染和共鸣,并且在愉悦的身心体

验中感受到音乐传达的情感。所以音乐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在任何音乐作品中,音乐所表达出的情感必须是多样的。本文将重点探讨音乐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及地位、音乐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人类表现艺术最早的一种形式之一。随着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人们对音乐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研究逐渐趋向一种科学化、实证化的描述和解释,同时也对音乐情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音乐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研究涉及到的学科面很广,这就说明必须要对音乐情感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究。

一、音乐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及地位

古话“诗言志歌咏言”、“当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候,请让音乐响起来吧!”这都说明音乐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小觑的。任何艺术都是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的,它们以独特的形式和技巧反映生活、体现生活。因此音乐情感与音乐形式在任何艺术中都是固有的、感性的。如果对作品形式所含的内在情感理解和体会得越深,那就越能充分的表现出音乐的韵味和魅力。相反,如果只掌握了表现作品的形式和娴熟的技巧而没有情感,那就只能像钟摆一样机械地表达作品的形式涵义,由此带来的效果是乏味的,难以打动听众。音乐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和地位是显而易见的。音乐的最大特点就是激发情趣,触动情感,使人愉快地品尝音乐艺术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音乐作品能够突出情感教育和体验,以情感人,提高审美能力,净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