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研究 (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古村落的民居建筑群,依山而建, 面河而立,户连户,屋连屋,鳞次 栉比,灰瓦叠叠,白墙片片,黑白 相间,布局紧凑而典雅。 内涵:民国以前建村,保留历史沿 革村落 特色:具有独特民俗民风 相关村落:婺源古村落
何文 去化 何传 从承 ,
古 村 落 与 古 镇 的 异 同
相同点: • 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 具有时代意义,历史性,存在时间久远 • 能居住人,服务于人 • 都是世界文化遗产
( 2) 保护措施: 环境整治。对古建筑环境进行整治, 为古村落创造一个整洁, 宁静的外部环 境。结构加固。对年久且结构有一定损坏的古建筑,采取措施进行加固, 以保证其建筑整体的 稳定和完整。 局部修复。对局部有所缺失的古建筑, 依据现存的建筑形体进行修复, 保证建 筑风格的完整, 对一些有重要价值、严重损坏的建筑配件、构件, 按原样重建, 恢复古建筑原 有的格局。
徽
城
最
美
古
村
落
经
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线
路
宏村
南屏
査济
西递
呈坎
査 济 古 村 落
西递古村落
宏村古村落
呈坎古村落
南屏古村落
以安徽省黟县西递村为例
24
1.村落概况
西递坐落于黄山南麓, 距黄山风景区 仅 40 km,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 叶, 鼎盛于清朝初期, 至今已有960 年历 史。据史料记载, 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 之子, 因遭变乱, 逃匿民间, 改为胡姓, 繁衍生息, 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 盛, 到明 清年间, 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 贾, 他们经商成功, 大兴土木, 建房、修 祠、铺路、架桥, 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 、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 风雨的侵袭, 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 、书院、牌坊已毁, 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 民居, 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 貌和特征。
( 3) 必要性原则: 加固和维护措施尽可能少。
( 4) 可逆性原则: 不妨碍以后采取更有效的保护措施。
28
古 村 落 旅 游 开 发 的 利 好 因 素 和 发 展
机 遇
核心 关键
国家领 导重视 和政策 扶持
核心 关键
巨大的国 内旅游市 场和多元 化的旅游 需求
核心 关键
高知群体 的“逃离 都市”和 “自觉保 护”
中国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上的几点思考
1. 解决古村落产权困扰,建立和完善古村建设开发的管理工作机制
2.
3. 4. 5. 6.
统筹新村和古村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维持古村的整体风貌,对老建筑进行适当修缮,采取措施活化 结合传统的风俗习惯,加强古村的文化建设 加强对古村周边自然环境资源的整治利用,营造与自然和谐融合的氛围
传统古村落的文化价值
中国古村落数量多、分布广、个性鲜明,被称之为“传统文化的明珠”、 “民间收藏的国宝”,近年 来逐步受到世人的瞩目。传统古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是人类长期适应自然、利用自然条件的见 证,承载着人们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历史川。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从200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选择 一些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的传统风 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镇,分期分批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其中已分四批共公 布了108个国家级的 历史文化名村。
27
2. 4 保护遵循的原则
( 1) 整体性原则: 修复和补缺部分要与原有部分形成整体, 保持景观上的和谐一致, 有助于 恢复而不是降低它的艺术价值和信息价值。 ( 2) 可识别性原则: 添加部分都必须跟原来部分有所区别, 使人们能够识别哪些是修复的和 当代的东西, 哪些是过去的原迹, 以保存文物建筑的历史可读性和历史艺术见证的真实性。
分布在中国大地上的古村落,不但 是旅游开发重要的后备资源,而且 是被市场明显低估的经济资源。通 过文化旅游的手段促进古村落的保 护,通过经济开发的手段释放古村 落的资源价值,构建和培育古村落 内在的“造血机制”,可以走出一 条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有机融合的可 持续发展之路。
路 在 何 方
古村落未来发展的方向
现代古村落要结合现代制度与古村落当地社会关 系网络,又要包含宗族文化和风水文化
演变路径
•路径之一:社区旅游参与 - 物 质文 化 变迁 - 制度变迁 •路径之二:村民旅游感知 - 精神文 化变 迁 - 制度变迁
古村落历史文化延续的措施
•要延续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主要靠两点。一点是人,一点是钱。 •有效的留住人,可以创造经济效益,解决古村落的窘境,改善 当地村民的生活条件,推动当地社会发展,又很好地延续古村落 的历史与文化,保存其珍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留住人包括当地村民和观光客。 具体措施: 1.“古村落游”本身要经过重新的规划和设计,以改变现混状况 (以人文景观为主,搞好村内旅游路线,避免重复,不同古建筑 承担不同展示任务) 2.为配合旅游业的发展,餐饮、住宿、购物等服务行业应及时共 同发展(土特产转服务,生产和生态区分,手工艺术品转服务 ,农家乐转连锁)
先秦→中国历史上三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迁时期→明清时期
黄山、天目山和白际山脉环绕徽州四周,山脉之间形 成休(宁)歙(县)、黟县、祁门等盆地,源于四周山脉的新 安江及其支流回环全境,形成闭塞而景色秀美的自然环境, 为历史上中原地区因战乱等原因形成的南迁人口提供了 重要的迁徙地。据研究,徽州移民主要集中在中国历史上 三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迁时期,南宋以后,很少有移民迁 徽。位于徽州主要盆地休歙盆地的歙县岩镇、古溪、黄 墩、潜口,休宁万安、阳湖等是徽州早期的移民型村落。
注重古村落旅游产品的体验性
古村落旅游真实性的”度 ”
借鉴国外古村落开发的成功经验
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接受先进文化
集散为整的保护 历史街区保护 分区式保护 原生态式保护 旅游开发式保护
景观设计式保护 特色产业式保护
因地制宜,建设文化景观村落。 结合古村落自身资源特点,发展古村落特色产业,比如花卉、编织、盆景、园艺、农产品和水 产品等。
14
徽州古村落产生的原因
成因上,村落有定居型与移民型之分。 定居型村落主要指因农业出现要求定居而形成的村落,真 正意义上的定居型村落很少,村落大多是移民形成的。事物发 展是相对的,历史上某一地区某一时期发生大规模移民形成移 民型村落,而随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保持相对稳定没有发生大 规模移民,由于人口自然增长则可能自发地产生新的定居型村 落。
25
2.保护措施
2. 1 明确保护的核心
( 1) 青石牌坊: 村头坐落一座明万历六年( 公元1578) 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 峥嵘 巍峨, 结构精巧, 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 ( 2) 明清民居、祠堂: 以开发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 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等明清民居、祠堂 20 余处, 仍可见往昔的规模和特色。采 用传统皖南民居布局的手法, 结构牢固, 历经数百年而无毁损, 室内部分木雕装饰和小木作构 件至今完好无缺。 ( 3) 传统街区: 西递村四面环山, 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 以一条纵向的街道( 大陆街) 和两条沿溪( 前边溪和后边溪) 的道路为主要骨架, 构成东向为 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 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 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 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 建筑色调 朴素淡雅, 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
Part1: Part2: Part3:
孙宗艾 冯瑶 邓晓玲 王蕊 孟庆雯 苏丹
品
探
赏
2016
古
村
落
壹· 古村落的生长与其传 统形态和历史文化的 延续 贰· 中国传统古村落的保 护和开发
叁· 古村落的案例和发展 前景
古村落的概念
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保留 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 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 ,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 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 。古村落居民的意识、生活方式及 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农民思想意 识和一般市民阶层,而是保留和追 求与文人、官宦阶层相一致,因此 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不同点: •含义不同。古村落是民国以前 建村,保留历史沿革村落。而古 镇是年代久远的古代建筑群 •发展特色不同。古村落发展独 特的民风民俗。古镇探究传承历 史文化
古村落历史文化演变
血缘性是古村落的共同特点,以宗族文化和风水 文化为最核心层次 种植文化生态结构与传统社会的环境条件相适应 ,适用于传统农业社会 建国时期以后,宗族文化得以复兴
明清时期徽州府重要村落分布
徽州古村落
• 徽州古村落是徽州文化的载体,也是徽州文化之重要组成 部分之一。其保存数量之多,形态之完整,环境之优美, 建筑之恢宏,装饰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 古村落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以“风水”理论为上,天人 合一,依山临水,突出陶冶性情,街巷幽深恬静,追求空 间特色。村落建筑群巷道曲折蜿蜒,变化万千,或分或通, 狭窄而宁静安祥,生活气息浓厚,崇尚人文与自然和谐统 一之最高境界。
古村落保护的八种方法
保护方式 博物馆式保护 具体措施 强调保护和保存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这种保护方式对有价值的东西不搬迁不 复制,而是就地保护,同时保护使其得以存续的环境。 把分散的经典的建筑集中于一处进行保护,如山西王家大院就是这种方式。 对较为孤立存在的历史街区或代表性院落进行就地重点保护。 原有的古村落不动,在其旁边再建一个新区,以供村民居住和生活。 强调保持当地原住民的原生态生活。 在大多数古村落都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其理想状态是一方面通过旅游开发吸引更多资金,投入 到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上;另一方面,古村落旅游业的开展,促使该地区的居民更关注古建筑 和古文化的保护,增强当地居民保护文物的意识。 发展 侧重方向 保护
中国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
在中国,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扩张,不少承载着乡土文化和历史记忆的被称之为“传统文 化的明珠”、民间收藏的国宝“的我国传统古村落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消亡的压力。加强古村落保 护和开发利用的呼声虽然日益高涨,但实施工作却因产权、资金等问题难以开展,部分有旅游开 发价值的古镇、古村落在市场经济中逐渐丧失了自身的文化。
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开发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传统古村落在城镇化进程中正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消亡的压力。在不可逆转的城镇化进程中,一 部分村落重新集聚,一部分正在衰退或萎缩,一部分正在成为城市(镇)的一部分从而改变其社会存在的形 式。 另一方面,农村的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古村落内居住的农民也有享受现代物 质文明的权利,这种追求必然与原有的生活方式产生矛盾。传统古村落的房屋由于自然与人为的因素,部 分老屋已经损毁、老化,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村民热衷于建造宽敞明亮的新房而不屑于对 老屋进行修补,随着农村居住生活需求和方式的改变,传统古村落原来的风貌也随之受到破坏。 传统古村落独特的建成环境和其历史文化遗产是极其脆弱和不可再生的,保护传统古村落已成为国际社会 的广泛共识和迫切任务。
26
2.保护措施
2. 3 重点建筑的保护 西递古村落的重点保护建筑, 包括民居, 祠堂, 楼台、亭阁、街区等, 是西递古村落的重 要组成部分与建筑文化精髓。这些重点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所建, 有着不同程度的损坏, 因此在 保护与发展的过程中, 要根据建筑物的现状, 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保护。
( 1) 保护原则: 对一些有重大纪念意义、重要文物价值的建筑物, 如大夫第、履福堂等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在做好重点保护的同时, 组织申报上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对已公布的县、镇级 保护单位, 由县、镇有关部门划定出保护范围, 做出标志说明, 建立专门档案, 落实保护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