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绘的艺术魅力
唐代长沙窑的发展历程
唐代长沙窑的发展历程
长沙窑又名铜官窑,窑址位于今长沙市望城县丁字镇石渚湖附近。
长沙铜官窑遗址是唐至五代时期制瓷遗址,距今约1000多年。
长沙铜官窑遗址是世界釉下多彩陶瓷的发源地,堪称为陶瓷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长沙铜官窑釉下多彩的发明,突破了当时青、白瓷的单一色调,丰富了瓷器的装饰艺术,为陶瓷装饰艺术谱写了重要的一页,在陶瓷发展史上独步一时,它还把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雕塑、诗词、谚语等溶入陶瓷装饰之中。
它以造型美观、装饰雅致、釉色匀润、工艺多样、题材丰富而著称。
长沙铜官窑的产品遍及亚洲,远至非洲,开辟了一条通往南亚到北非的“海上陶瓷之路”,在东欧、西欧地区也有发现,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科学、文化、艺术四大价值。
长沙窑制品有瓷胎与陶胎之分。
陶胎土质不纯且带砂,烧成后呈褐色或铁灰色,断面粗糙、吸水性大,习称缸瓦胎。
瓷胎大多呈灰白色、香灰色、青灰色,化学组成相似于浙江青瓷和景德镇瓷器,是具有南方鲜明特征的一种属富氧化硅质的瓷胎。
长沙窑制品以釉下彩绘花(包括书法题字)、釉上彩绘(外表不罩釉)、块状浸釉(或附加模印贴片)、泼墨(彩)渲染等手法作为主要特色。
此外,还出现剪纸和雕塑等其它
工艺,很少使用刻划花。
釉下多彩是长沙窑装饰工艺独具特色的新工艺。
长沙窑制品大多以辘轳轮制为主,附件和零件如罐耳、壶柄、贴花等用单模或分模、手捏制成,还有采用雕刻、镂空、堆塑、范模压铸等手法。
器物造型除园形器外,还出现了花形、瓜果形、仿动物形态和适应胡人喜爱的金属器式样酒壶和酒盏。
品种繁多,造型丰富。
湘瓷泛轻花——唐长沙窑釉下彩绘艺术探微
2 08 0 C ERA M I S IEN C & A T 0 .1 C S C E R
陶瓷
学
£
湘 瓷 泛 轻 花
一 一
唐 长 沙 窑 釉 下 彩 绘 艺 术 探 微
41 0 5 0 0
张 楚 务 《 南书 画 》 杂 志社 长 沙 湖
陶瓷科学与艺术 l 陶瓷 史话
芙蓉 花 ,这 在 有 芙蓉 国之 称 的湖 南 人 民心 目中举足 轻 重 ,荷 花那 种
出淤 泥 而 不染 的 高 洁是 人 们追 求 的 品德 ,那 种佛 教 色 彩 更 是 为人 们
的生活 增 添许 多 的安逸 与超脱 ,慈 爱与 关怀 。
龙是 我 们 民族 的精 神 图腾 ,龙 的传人 忘 不 了要 把 这 个 老祖 宗搬
上我们 的生活器 具 ,供 人们 欣 赏。 凤 凰 是 古代 传 说 中 的百 乌 之王 ,羽毛 美 丽 ,雄 的 叫凤 ,雌 的 叫 凰 ,象征祥 瑞 之意 。 鹿 与 “ ”同音 ,暗示 人们 对金 钱 的渴慕 。 禄 鸳 鸯 则是 象征 爱情 的 美满 。这 些瑞 草 祥 兽 ,与 人 们 生 活 息息 相
关 ,与 人 们心 灵 相 通。
通 俗 淡 雅 的意 趣绘 画素 材 随处 可 见 ,与人 们 生活 相 关 ,与人 们
心 灵 相 通 ,表 现 的 是 一 种 精 神 情 怀 ,一 种 社 会 态 度 ,一 种 生 活 情
趣。
《 鸟 纹壶 》是 长沙 窑 中精 品 ,描绘 一 只 鸟 雀 目光 炯 炯 ,惊 视 飞
唐 朝是 中 国封 建 社会 中 的辉 煌 时代 ,是 绘 画 史 上 的 昌盛 时 期 。 山水 、人 物 、花 乌 的 艺 术 成 就 是 空 前 的 。 唐 代 绘 画之 所 以光 辉 灿
唐代长沙窑陶瓷山水纹饰艺术特征及成因探究
饰 入手 , 它的艺 术特 色 、 对 产生 的时代 原 因 以及文 化 内涵等方 面进行 研究 。
1 长沙窑釉下山水纹饰的艺术特征
11 山水 纹 饰 的构 图 .
饰 也 非 常 讲 究 虚 实 关 系 的
处 理 . 2 青 釉褐 蓝 彩云 头 图 “
现在 万 里 江 山之 中。 除此 之外 ,通 观长 沙 窑釉 下 山
1 长 沙窑釉 下 山水 纹饰 的笔 墨技 法 . 2 长 沙窑 釉下 彩绘 瓷 的 山水 纹装 饰 常用 三种 线条
来 表现 , 即铁 线 式 、 线式 和 复合式 。其 中主要 以铁 棉
线 描作为釉 下 彩绘 的基本 笔法 。以笔线作 骨架 , 以笔
地 将 描 绘 云 朵 线 条 的 多 与
够确 切地 体现 作 画者 的构思要 求 ,圆满 的表达 其创
作 意图 。而长 沙窑 陶瓷 山水 画略具 透视 原 理 的构 图
意识 , 就很 好 的处理 了这 些关 系 , 且不 同的构 图布 并
少 、 与密 、 疏 聚与 散 、 繁与 简 相 结 合 . 至 其 用 笔 的轻 与 甚 重 、 与弱 , 墨 的 浓 与淡 、 强 用 枯 与 润都 有所 讲 究 . 使其 画
是 以淡 色 画 出月亮 , 月亮 虽从 山后 出现却显 得远 ; 画
地 是 以深 色 的短 线 写 出波光 粼粼 的水 面 。水 的波光
虽 从天 边来 却显 得如 此 近 .从 而 营造 出一个 天 高地
远 的境界 。 中飞鸟点 缀于天 地之 间 , 其 更增 添 了画面 的情 趣 、 意 。 诗
水 画 的图 片资 料 。我 们 不
线传 神 言情 ,可 以看 出它们 中每一笔 自始至终 都 中
唐三彩的色彩艺术特点与美学特征研究
唐三彩的色彩艺术特点与美学特征研究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的一大奇葩,它以其独特的色彩艺术特点和美学特征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唐三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彩和优雅精致的造型广受人们喜爱,成为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就唐三彩的色彩艺术特点与美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探寻其独特魅力所在。
一、唐三彩的色彩艺术特点1. 鲜艳明亮的色彩唐三彩以其鲜艳明亮的色彩而著称,主要包括黄、绿、褐三种颜色,这些颜色在唐代的陶艺中被运用得淋漓尽致。
黄色是唐三彩中最为常见的颜色,是由于釉彩的运用带来的金黄效果,给人以温暖、明快的感觉。
绿色在唐三彩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它常常被运用在花卉、植物的叶子上,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感觉。
而褐色则在唐三彩中起到了凝重、稳重的作用,常常被用于勾勒轮廓、线条等。
这些色彩的组合让唐三彩艺术作品呈现出鲜艳明亮、绚丽多彩的特点,给人以美好、愉悦的视觉享受。
2. 彩釉的巧妙运用唐三彩在色彩的运用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彩釉技术。
彩釉是一种将色料与釉料混合,随后再施釉烧制的技术,可以使陶器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效果。
唐三彩正是通过彩釉技术,使其作品呈现出金黄、碧绿、赭黄等丰富的色彩。
而彩釉的运用还可以使唐三彩作品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纹饰,增加了其视觉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唐三彩通过对彩釉的巧妙运用,使得其作品色彩丰富、绚丽多姿,独树一帜。
二、唐三彩的美学特征1. 美的审美理念唐三彩在美的审美理念方面,主要表现在其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生活的热爱。
唐代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鼎盛时期,当时的人们追求自然、敬畏自然,将自然界的景象融入到陶瓷艺术中。
唐三彩作品中常常以花卉、动物、人物等为题材,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的描绘,展现出了唐代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唐三彩所表现出的对自然的崇尚,体现了它美的审美理念的深刻内涵。
2. 抽象与写实的结合唐三彩在美的表现手法上,以抽象与写实的结合而著称。
在唐三彩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对自然界景物的写实描绘,如花卉、动物等,这些形象都是栩栩如生的。
釉下彩绘陶瓷的独特魅力与制作技巧
釉下彩绘陶瓷的独特魅力与制作技巧釉下彩绘陶瓷是一种传统的陶瓷制作工艺,在古代中国就已经出现。
它通过在陶瓷器物的表面上涂抹上彩料,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彩料和陶瓷釉层融合一体,形成美丽、丰富的图案。
釉下彩绘陶瓷因其独特的魅力和精致的制作技巧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首先,釉下彩绘陶瓷的独特魅力在于其鲜艳多彩的色彩。
彩色釉料在高温下能够与陶瓷器表面的釉层融为一体,形成持久的艳丽色彩。
从古代的青花瓷到现代的精美瓷器,釉下彩绘给陶瓷器物带来了无限的色彩魅力。
这种丰富多样的色彩让陶瓷器物更加生动、充满活力,使其成为人们收藏和使用的珍品。
其次,釉下彩绘陶瓷的魅力还在于其精细的工艺和独特的装饰效果。
制作釉下彩绘陶瓷需要经过多道繁琐的工序,其中包括制作、绘画、烧制等过程。
艺术家们需要具备扎实的绘画技巧和对陶瓷材料的深入了解,才能够完成出精美的作品。
他们利用巧妙的刷笔技法和艳丽的色彩,将各种图案绘制在陶瓷器表面上,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再次,釉下彩绘陶瓷的制作技巧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首先是对陶瓷材料的了解,包括制作瓷胚、釉料的调制与使用等。
其次是对绘画技法的熟练掌握,艺术家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图案和效果选择合适的绘画方法。
同时,还需要对烧制过程的掌控,以确保彩料与釉层融合均匀而不出现变形或者破损的情况。
在釉下彩绘陶瓷的制作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技巧需要注意。
首先,艺术家们需要精确掌握彩料的浓度和稠度,以便于绘画时能够均匀且流畅地上色。
其次,绘画时需要注意力度的轻重,以保证图案的线条清晰而不模糊。
同时,也需要注重绘画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使得陶瓷器物的图案更加生动逼真。
除了技巧,制作釉下彩绘陶瓷还需要艺术家们具备创新和审美的能力。
他们需要不断地寻求灵感,设计出独特而富有个性的图案。
通过不同的图案形式和色彩搭配,可以为陶瓷器物赋予不同的风格和表现力。
总结起来,釉下彩绘陶瓷以其鲜艳多彩的色彩、精细的工艺和独特的装饰效果而备受人们的喜爱。
唐三彩的色彩艺术特点与美学特征研究
唐三彩的色彩艺术特点与美学特征研究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一个重要代表,其色彩艺术特点与美学特征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
唐三彩以其独特的色彩和精湛的工艺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陶瓷艺术宝库中的明星之一。
本文将从唐三彩的色彩运用、艺术特点和美学特征等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对唐三彩的艺术之美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唐三彩的色彩运用唐三彩是唐代(618-907年)彩绘陶器的一种,主要以黄、绿、褐三种颜色为主,因此得名。
唐三彩在色彩运用上十分讲究,各色相互配合,色彩层次分明,构成了独特的风格特点。
唐三彩的黄色通常采用铁黄色釉,其色泽鲜艳明亮,给人以活泼轻快的感觉。
唐三彩的绿色采用铬绿色釉,色泽深邃宁静,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唐三彩的褐色以锰棕色为主,这种颜色温润饱满,给人以沉稳厚重的感觉。
三种颜色的相互搭配,既能彰显出各自的特点,又能在彩绘陶器上形成丰富多彩、和谐统一的色彩效果。
除了色彩层次的分明外,唐三彩的色彩运用还表现在对色彩的运用技巧上。
在绘制人物形象时,唐三彩往往用黄色作为衣服的主色调,绿色或褐色作为衣服的辅助色调,这样的运用方式既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栩栩如生,又使整个陶器更加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在绘制花鸟鱼虫等图案时,唐三彩的色彩运用同样能够使图案更加绚丽多彩,生动活泼。
唐三彩的色彩运用是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之一,也是其与其他彩绘陶器明显区别的地方。
二、唐三彩的艺术特点唐三彩作为唐代彩绘陶器的一种,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和结构丰富等方面。
唐三彩的造型生动,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表现。
在唐代,人们生活富裕,社会文化发达,这也反映在唐三彩的造型上。
唐三彩中的人物形象,有的是宫廷美女,身着华丽的衣裳,婷婷袅袅;有的是武士将领,挺拔英姿,神情自若。
这些生动的形象不仅展现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风采,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唐三彩的线条流畅,给人以舒展自如的感觉。
唐三彩陶器的各种线条处理得当,线条间的转折自如,没有生硬感,给人一种柔美的视觉享受。
唐代长沙窑外销瓷器的产品特点及历史文化价值
【史学理论】Historical Theory052Vol.191长沙窑是兴盛于晚唐五代时期的商业性瓷窑。
中晚唐时期,伴随着长沙窑烧造工艺的成熟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长沙窑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外销瓷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沙窑的外销瓷器在器形、工艺、纹饰上都别具特色,自成一派。
以探讨唐代长沙窑外销瓷器的产品特色为出发点,能够加深学界对唐代陶瓷贸易发展情况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认识,从而证明该时期长沙窑外销瓷器的历史文化价值。
1 长沙窑概况长沙窑的窑址位于长沙市望城区石渚湖、铜官一带。
初唐至中唐时期,长沙窑已经开始烧造瓷器,但技艺仍比较粗糙。
发展至晚唐和五代时期,长沙窑进入了兴盛期。
长沙窑瓷器之所以能够发展兴盛,一方面因晚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长沙窑所处的地理位置能够利用湘江的水运便利将产品运往全国各地,再通过港口城市出口至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等地。
另一方面,长沙窑作为商业性瓷窑,产品具有很强的平民意识,器物的装饰纹样自由随性,迎合了百姓的审美。
由于其销售对象主要是普通百姓,因此以低廉的价格参与市场竞争,盛销于国内市场,并很快成为外销日用瓷的大宗。
①以“黑石号”沉船出水的长沙窑瓷器为突破口,可以总结出唐代长沙窑外销瓷器在器形、工艺、纹饰上的特点,同时也为研究唐代长沙窑瓷的外销情况提供实物证据。
②2 唐代长沙窑外销瓷器的产品特点2.1 器形唐代长沙窑外销瓷器的用途以实用为主,常见各类生活器具,碗、执壶、杯、水盂等器形较多,也可见熏炉、油灯等器形,除此之外,也有少量鸟形、狮形瓷器雕塑。
③“黑石号”沉船上出水的长沙窑外销瓷器以敞口弧腹碗的数量最多。
该类碗造型独特,敞口,弧腹,圈足,内底常用褐绿彩绘出各类纹饰,口沿有四个褐斑。
④长沙窑外销瓷器中的壶以模印贴花壶较为多见,另有盘口壶等器形。
执壶器形为撇口,束颈,鼓腹,平底,肩部有一八棱形流,在流的两侧各安有一系,且有条状凸起,模印贴花的椰枣纹、狮子纹等常饰于流与两系下,贴花上施褐斑。
浅谈釉下五彩的历史发展
陶瓷美术论坛J I N G D12陶瓷釉下彩的发展史也是源远流长的,早在三国时期的吴国墓中出土了一件青黄釉下彩盘口壶。
此壶是在坯胎上用毛笔通体绘褐黑色纹饰,之后罩上青黄面釉一次烧成。
它证明了当时已有烧制釉下彩绘画的工艺,开创了釉下彩绘画之先河,到了唐代,在四川的邛崃和湖南的长沙窑中,釉下彩绘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用彩以多色为主,以含有铜、铁、钴、猛等元素的矿物质为着色剂,绘出所需纹样,罩上透明釉一次烧成,呈现出褐红、褐黑、兰、绿、黄、紫等色彩。
装饰纹样有人物、动物、植物、花卉、云气山水和图案画等。
另外从杨州唐城遗址和浙江龙泉金沙塔基、绍兴翠环塔基中出土的青花瓷片中,证明我国在唐、五代、宋已烧制出釉下青花瓷。
所谓釉下五彩瓷,按古代陶瓷辞典解释为色彩繁多、色泽浓艳、五彩缤纷者。
其主要特征:第一.无毒、耐酸、耐碱、耐磨损,永不褪色。
它的这一特点是烧造工艺和颜料性能两个因素所决定的。
釉下五彩的基础颜料,是用各金属氧化物或它们的盐类为着色剂,掺合一定量的硅酸盐原料所制成。
这种颜料不像釉上颜料那样需要采用含铅的熔剂来帮助发色和降低焙烧温度。
也不需要用低温熔剂为结合剂而使彩料固着在制品上。
釉下彩料之所以能牢固地附着在瓷器釉层的下面,是因为在高温烧成的过程中,彩料中的熔融物与已熔融的坯釉互相粘合着,同时也是釉层覆盖的作用。
这样不仅不存在铅毒和其它毒性物对人体的危害,而且由于釉层的保护作用,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013年第2期 总第144期13还能抵抗自然酸碱的侵蚀,同时在使用中又能耐磨损。
只要瓷器听釉层不受到强力破坏,花色就能永保清晰、鲜艳和明亮。
故釉下彩瓷是一种理想的日用瓷器。
第二.画面平滑光亮、晶莹润泽、清雅明快,具有饱满的水份感;亮晶晶、水灵灵,能给人一种美感享受。
这种富于韵味的装饰效果,除彩饰技巧外,也是釉层的作用。
覆盖在纹饰上的这层釉,通过高温烧成后,变成了一种玻璃质薄层。
唐代长沙窑彩瓷辨识(组图)
唐代长沙窑彩瓷辨识中国的彩瓷发展到唐代,可以说是有了重大的突破。
尤其是唐代创制的三彩瓷和以釉下彩绘闻名于世的长沙窑彩瓷,以及唐钧花釉瓷等,均以其色彩丰富、气象万千而成为古代艺术宝库里的珍品。
唐代的彩釉瓷因其色彩绚丽、精美绝伦,又历史久远,存世量不多,因此,收藏价值不凡。
于是,市场上以假充真的赝品就层出不穷,收藏者务须认真鉴别,谨防上当。
唐·长沙窑白釉红绿彩瓷壶在唐代的彩瓷中,长沙窑彩瓷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它始烧于初唐,兴盛在中晚唐,终结于五代。
长沙窑彩瓷的出现,既代表了中国陶瓷从注重釉面装饰到注重釉下彩绘的审美追求的一种新发展,它又是应承当时外销出口的需要,是当时最著名的一种外销瓷,是中外文化交流发展的一个实证。
因此,在鉴识时要充分地考虑到这两个方面的因素。
从形制到装饰,长沙窑除了展现出了中国古老文化的发展以外,也融合了很多西域的阿拉伯文化、伊斯兰教和印度佛教等的艺术元素,这些在鉴识中都要予以充分的关注。
从胎釉角度看,早期的制品胎质较粗疏,呈灰黄、暗红或青灰色。
中期以后胎质稍坚硬,色呈深灰或浅灰。
胎体一般显粗厚。
但长沙窑的壶、罐相对显轻薄,且在内壁留有瓦棱状的轮旋纹。
仿品常忽略这一制作特征,且胎壁往往做得过厚,胎体显重。
仿品对胎质常把握不好,不是过粗,就是过细;胎体不是过重,就是过轻。
长沙窑彩瓷施釉早期为米黄、姜黄,中期以后青色加重,为青黄或青绿。
壶罐的外壁施釉不到底。
为绘画需要,在胎釉之间,均施一层薄薄的白色化妆土,然后在这上面作画。
仿品常无化妆土。
和唐代其他彩釉瓷一样,长沙窑彩瓷釉面大多有流淌现象,且在放大镜下均可见器身上布满了细小的鱼子纹开片,且开片内可见腐蚀之痕和个别爆裂之处。
壶类制品的短流口沿和模印贴花的贴塑折角之处应有爆釉现象,这也是长沙窑瓷真品的一个重要特征。
仿品常把开片做得偏大,过分明显,开片中不见腐蚀痕迹,短流和贴花的交楞处也没有爆裂现象。
还有一点,长沙窑彩瓷的釉下绘画创意独特,线条灵活而流畅;模印贴花的刀功熟练,刻画生动。
浅析唐代长沙窑陶瓷装饰艺术
浅析唐代长沙窑陶瓷装饰艺术长沙窑又名铜官窑,它是唐、五代时期的釉下彩窑,也是唐代著名的外销瓷窑,主要生产壶、碗、罐、瓶、灯与烛台、玩具等生活陶瓷器皿,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长沙窑在装饰艺术方面有特殊成就,”①陶瓷装饰以模印贴花、釉下彩绘、印划花等装饰手法,大大丰富了历史时期的陶瓷装饰,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绚丽的一笔。
一、对当时的陶瓷装饰手法的继承瓷器的发明出现于东汉,我国进入瓷器时代是在六朝。
六朝时期陶瓷制品成为人们生活器皿中一个主要的品种,瓷器的装饰手法发展的十分丰富,有刻划花、镂空、戳印、堆塑等装饰,长沙窑陶瓷装饰手法继承了六朝时期的装饰工艺。
刻划花是用一种较硬的工具在瓷坯上刻划出各种装饰线纹,主要用于长沙窑的盘、碗的内底(如图一)。
镂空是在瓷器上雕镂成透空的圆孔、三角孔,主要用在长沙窑的烛台和熏炉,这是适应实用功能的的需要。
戳印是直接在半干半湿的器壁上压印图形,压印后图形外表不在使用其他彩釉加工装饰,题材有双鱼、龙、莲花、牡丹等,主要用于盘、碗的内底与壶、罐的手和柄上。
堆塑装饰,是用瓷泥捏塑成各种物象,装饰在瓷坯上,具有立体效果,主要用于附件和局部,如罐耳、壶扭等手捏或单模、分模手捏制成,这种装饰手法多见于长沙窑一种小壶,堆塑鸡翅和尾,带短嘴,偶有壶嘴塑成狮头形,此外还有小壶上雕塑的莲花,河水边的水鸟等。
二、在时代陶瓷装饰工艺上的发展模印贴花瓷器是长沙窑较早出现的陶瓷装饰,它是一种仿金银器中的锤揲镶嵌式技法。
其制作工艺是先用泥片在印模上印出,然后趁半湿未干之际粘贴在壶罐等器物的外壁,并在贴片处加饰酱褐色块状釉装饰,花纹在釉色衬托下更加醒目。
唐三彩将金银器精美的模印贴花和印花工艺搬到陶器上,长沙窑随之将其搬到瓷器上,印出纹饰后,粘贴在壶的系钮和流下,也用来粘贴在罐、洗、碗、钵耳和腹部上。
模印贴花不是在二维平面上作画,而是将绘画、雕刻、模印和贴塑四种工艺联为一体,是综合表现艺术。
这种半浮雕式的装饰画,既具有瓷器的工艺之美,又兼有金银器造型和装饰的效果。
长沙窑陶瓷的鉴赏与鉴定
长沙窑 陶瓷 的款识是 鉴定 和研究 古 陶瓷 的重要 依据 之一, 也是 反映古 陶瓷 的年 代 、 口、 窑 档次 、 品质 的重要组
维普资讯
20 06年第 1 O期
( 18期 ) 第 1
佛 山 陶 瓷
3 5
陶艺纵横
长沙窑陶瓷的鉴赏与鉴定
彭 建 祥
( 湖南工业大学包 装设 计学院 湖南 株洲 1 4 2 0 2衡 阳师范学 院美术 系 湖南 衡 阳 10 8 4 10 ) 2 0 8
窑青 瓷和邢窑 、 定窑 白瓷 。同时代 的一件长沙 窑壶 只标 价 “ 五文 ” ( 1c ) 而 浙江 出 土 的一 件 越 窑盘 口壶 上 则 钱 高 9m 。
价 ( 79m 。 之路 。长 沙窑是我 国釉 下彩绘 的第一个 里程碑 , 为唐 以后 刻 “ 值 一千 文 ” 高 4 .c ) 两件 瓷 壶 大小 相 差 不 到 3 倍 , 格 却相 差 2 0多 倍 , 价 0 因而 在 当时 , 美 价廉 的长 沙 物 的彩瓷发 展奠定 了基 础 , 是我 国彩瓷 工艺的骄傲 。
釉 阴干 之 后 , 直接 在 上 面作 彩 画 , 再入 窑 煅烧 , 次性 完 一 成 。这种釉 上彩 绘一般 绘 彩云 、 山 、 带 、 彩 彩 彩斑 、 彩树 叶
种 是先在 坯胎上刻 划 出花纹 , 在其 上施 彩色 , 然后 罩上
青釉 , 最后 入窑烧成 。常见 的彩绘色彩有 褐色 、 色 、 绿 粉蓝
Vo. o1 (eil .1 ) 1 6N . Sr 18 1 0 aNo
气息, 开创 了瓷器装 饰艺术 的新天 地 。长沙窑 把绘 画 、 剪 型 给人以古拙 大方 , 实用美观 的感觉 。
试论长沙窑陶瓷产品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4 9
中 国 陶 瓷 工 业
20 0 9年 第 4期
影响, 形成 自己的产品特 点。
22 长 沙 窑 陶瓷 深 受唐 三彩 的 影 响 .
此步入 了色彩斑斓 的时代。 瓷器发展到唐代 , 己经 由青釉和 白
釉向多种单色釉发展 。长沙窑遗址 遗存中单色青釉、 白釉 、 绿 釉、 酱釉有了大量发 现。 多种单色釉的出现为在同一器物上装 饰多色彩开辟了道路 。长沙窑高温 铜红釉的出现为以后宋代 神奇的钧红 、 元代的釉里红 、 明代的霏红的形成开辟了广 阔的 道路。 釉下彩的发 明, 在瓷器装饰领域开 启了一个五颜六色的
准备了条件 。 唐代长沙 窑能够在 9世 纪时即创造出划时代的陶瓷艺术
乱” 之后 , 盛于 中晚唐。其早期器物形态及化学成份与岳州窑
产品极为相似 。 在装饰技法上 , 深受唐三彩的影响 。 长沙窑主
要生产釉下彩绘和各种单色瓷器 ,它的装饰艺术不仅吸收了 中国绘画 、 书法 、 堆塑和雕塑的特点 , 还吸 收了 中西方 的地方 特色以及伊斯兰教和佛教的一些艺耗 冤 形式,从而形成 了独 具特色的长沙窑彩瓷。它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 长沙窑陶瓷产 品多是以辘护轮制为主 ,附件和零件如罐 耳、 壶霎、 帖花 等用单模或分模 , 手捏制成 。 还采用雕刻 、 镂空 、
器物造型 除圆形 器外 , 出现了花形 、 果形 、 还 瓜 仿动物形 态 和迎合胡 人及西方 人所喜 爱的金 属容器 式样 的酒壶 和酒 盏, 品种繁多 , 造型丰富 。 前期产品形态丰满 端庄 , 线条圆润柔
和; 后期产 品形态趋于 隽丽 , 有一种 出新意 以应 时宜之势 , 具 有雄浑潇洒的唐代风韵 。 具体地说 , 以壶 、 为例 , 罐 前期腹体圆
唐代唐三彩的色彩魅力
唐代唐三彩的色彩魅力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其丰富多彩的色彩而闻名于世。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唐三彩正是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巅峰。
其色彩魅力不仅体现在艳丽夺目的外表上,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从唐三彩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色彩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揭示唐三彩色彩魅力的独特魅力所在。
唐三彩的历史背景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这为唐三彩的兴盛提供了有利条件。
唐三彩起源于隋代,但真正兴盛和发展却是在唐代。
唐三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泽和精湛的工艺技术成为当时陶瓷艺术中的佼佼者,备受人们喜爱。
制作工艺唐三彩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胎、釉、绘画和烧制四个环节。
首先是选料和制胎,然后施釉,接着进行绘画,最后入窑烧制。
其中,绘画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为关键和复杂的环节。
绘画主要采用红、黄、褐、绿等颜料,通过勾线、填色等技法勾勒出各种形态,再经过一次次施釉和烧制,使得色彩更加饱满明亮。
色彩特点唐三彩以其丰富多样的色彩而著称,主要包括红、黄、褐、绿等几种基本颜色。
这些颜色不仅单一鲜明,而且常常运用在同一器物上,形成了对比鲜明、层次分明的视觉效果。
红色象征着喜庆和祥和,黄色代表着富贵和权势,褐色则给人一种沉稳和厚重之感,而绿色则带来清新和生机。
这些色彩相互交融、相得益彰,使得整个器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对后世的影响唐三彩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在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丰富多彩的色彩激发了后人对于陶瓷艺术的探索和创新,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方向。
同时,唐三彩所体现出来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也为后世艺术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可以说,唐三彩不仅仅是一种陶瓷器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
综上所述,唐三彩以其色彩魅力成为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夺目光芒。
其丰富多样的色调、精湛复杂的制作工艺以及深厚内涵的文化底蕴使得唐三彩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全国窑口学习大全之长沙窑
全国窑口学习大全之长沙窑长沙窑位于湖南长沙北郊30公里的石渚湖至铜官镇一带,故又名铜官窑,是唐代南方规模巨大的青瓷窑场之一。
唐代诗人刘言史咏茶诗云。
“湘瓷泛轻花”,《水经注》载:“铜官山土性宜陶”,杜甫途经铜官写下的《铜官渚守风》赞诗等文献记载和国内外大量考古出土文物考证,长沙窑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
其烧制出来的瓷器品种丰富,美观精致,实用性强。
这些瓷器在青釉下加绘彩色花纹,冲破唐以前单色青釉一统天下的局面,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
长沙窑是我国釉下彩绘的第一个里程碑,为唐以后的彩瓷发展奠定了基础,是我国彩瓷工艺的骄傲。
初唐(公元618一684年),瓷器大部分是开片青瓷和陶塑艺术品。
如十二生肖、镇墓兽、侍女、乐俑、胡人、骆驼、车马等。
盛唐(公元684—756年),以素釉青瓷为主,并开始出现彩瓷。
中唐(公元756一840年),在从单色釉到多色釉烧成功的基础上,研制出釉下彩精堪瓷品,并以格言、警句与五言、六言句为内容的书法装饰瓷器,在陶瓷工艺中已形成新的形式,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晚唐(公元841—907年),造型趋向纤巧多变,装饰流行于花鸟画、印花、压花以及单形式的宣染画和彩釉画等特有风格。
五代,黄巢起义,外商横遭杀害,外销受阻,长沙窑产品大部分瓷化程度差,脱釉现象多,不如邢窑之细白和坚致,且湖南衡州地区的蒋家窑、瓦子墩窑及岳州洞庭湖一带,大量烧制类似越窑的青瓷制品,给长沙窑的国内市场带来了很大威胁,再加之长沙窑规模很大,原料、燃料日逐匮乏,迫使窑主们不得不改迁窑址或另谋生路,导致长沙窑晚期趋向衰落。
元末明初,长沙窑回光返照,继承和发扬了多色釉的传统技艺,特别是对铜绿釉、宝石蓝釉、桔黄釉的研究很有造诣,并创制了器型多变,釉似流霞、色彩鲜艳的琉璃制品。
清末民初,铜官镇陶业生产趋向高峰,发展到十二条龙窑、六百多制陶工人,号称湖南的陶都。
但民国时期,长沙窑陶瓷又受到斫伤,艺术风格一落千丈,濒于窑沉倒闭。
长沙窑民间陶瓷的艺术魅力
于 模 拟 鸟 、 、 子 、 等 动 物 形 象 , 法 简 练 , 格 活 鱼 狮 羊 手 风 泼 , 现 了长 沙陶 工对 生活 趣味 的无 限追求 。 体
2 自然 的 艺 术 韵 味 、 长 沙 窑 民 间 陶 瓷 的 艺 术 魅 力还 在 于 釉 下 彩 绘 的 独 创 ,其 自 然 的 笔 法 在 陶 瓷 器 物 上 的 艺 术 表 现 有 着 独 特
“ ”而不致 散开 。 束 , 长 沙窑 民间 陶 瓷在 满足 使 用功 能 的 需求 下 ,也善
发 展 和 人 们 生 活 息 息 相 关 。 长 沙 窑 民 间 陶 瓷 是 由 民 间 工 匠 根 据 湖 南 地 区 生 活 的 需 要 , 主 要 利 用 当 地 的 陶 瓷
原 料 ,采 用 手 工 艺 生 产 方 式 所 创 造 的 具 有 浓 厚 乡 土 气
国 的 数 千 年 里 , 笔 早 已成 为 人 们 书 写 、 画 的 普 及 工 毛 绘 具 。 毛 笔 作 为 彩 绘 工 具 , 经 在 长 沙 窑 陶 瓷 器 物 上 自 由 已 挥 洒 中 显 示 出 高 度 成 熟 的 水 平 , 它 有 别 于 中 国 绘 画 的
载体 和 风 格 而 在 陶 瓷上 发 挥 着 中 国绘 画艺 术 的韵 味。 在 技 法 上 , 情 、 放 、自然 的 笔 调 是 当 时 长 沙 窑 陶 瓷 激 奔 绘 画 的典 型 特 点 , 表 现 手 法是 率 意 放 写 、 肆 奔放 , 其 恣
的 器 物 难 以 比 拟 的 , 它 们 从 一 个 侧 面 印 证 了 唐 人 饮 酒 风 尚 之 盛 , 及 对 饮 酒 的 重 视 程 度 。在 长 沙 窑 民 间 陶 瓷 以 的 造 型 中 酒 壶 的 种 类 最 多 , 六 十 多 种 造 型 样 式 。 壶 的 有 造 型 基 本 结 构 完 全 是 由 实 用 功 能 所 决 定 的 ,主 体 腹 部
论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的绘画性和工艺美
论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的绘画性和工艺美醴陵釉下五彩瓷产生于20世纪初叶,虽然历史不长,却蕴涵着悠久的陶瓷文化底蕴,它继承了唐代长沙铜官窑的优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创新,不断发展。
它以其缤纷五彩的色调、清新优美的艺术风格、精致巧妙的工艺技术、独特的审美品格而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百余年间,虽几经凋零,却并未湮灭,仍以其顽强的艺术生命力而发展壮大。
在不同时期,它的艺术特色都呈现出不同面貌,但就总体而言,其装饰的绘画性特征和对工艺美的追求则是它的突出表现。
釉下五彩瓷装饰艺术借鉴中国绘画的表现形式,在器物上反映中国绘画的特点中,并使这种艺术风格成为装饰的主流形式。
尤其是在初创时期,匠师们将中国画的艺术形式移植或借鉴到陶瓷装饰中,突出表现在攫取装饰题材的处理都与中国绘画不谋而合。
釉下五彩装饰,无论是在初创时期或是后来发展的成熟阶段,其所涉及的题材范围十分宽泛,纹样中既有花卉草虫草、水藻鱼虾、飞禽走兽,又有山石丛林、古今人物、戏曲故事的表现;既有“吉利花样”的描绘以迎合大众心理,又有可图“柳岸清秋”的表现以避世间俗情。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以花鸟题材的装饰极为多见,尤其是在初创时期的釉下五彩瓷器上以映南方农家庭院的蔬菜瓜果和乡间野卉、草虫鱼藻题材更为普遍。
从图形结构处理上,画师们常将几种花草进行有机结合,并遵循主宾、完美而富韵律感。
釉下五彩装饰题材的处理也并不是对自然的直接模仿,同样还与人的情感保持着密切的关联。
画师们常用夸张、变形、象征、比兴等艺术手法,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一些陈设艺术瓷瓶上装饰的四时花果纹饰,则寓意着“春光常在”的美好意愿,洋溢着浓郁的民间气息与生活情趣;对色彩的处理也极富主观意识,强调色彩对比和谐,意味浓烈,体现出强烈的地方风格特点。
装饰艺术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如果说釉下五彩瓷装饰在题材上借鉴了中国绘画的元素,那么在表现形式上,尤其是在以线造型的表达上,二者就更为接近了。
浅谈长沙窑釉下多彩瓷
1长沙窑兴起的历史背景长沙窑又名“铜关窑”,地处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铜关镇。
自隋唐时南方越窑制青瓷、北方邢窑产白瓷的南青北白制瓷形成后,湖南岳州窑,从东汉开始制瓷,因岳州窑大部分窑址地处于湘阴县,故也称湘阴窑,制青瓷,当时的湖南只有一个岳州窑。
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后,朝野混乱,社会动荡不安,中原社会经济遭到了战火的强烈破坏,导致中原人口大量南下,其中有不少制瓷工匠,中原制瓷工匠在湘江与南方的制瓷技术相融合,为长沙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关键的节点。
正是有了这个独特的契机,再加上长沙窑有着利于制瓷的外部自然条件,瓷土资源十分丰富,为制作瓷器提供了足够的原料,长沙窑又地靠湘江水路交通十分方便。
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长沙窑必定是要从岳州窑中脱离出来,初始的长沙窑是在岳州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长沙窑从岳州窑分离出来之后,早期生产瓷器的风格与岳州窑十分相似,均以青瓷为主。
后期风格骤变,生产出多种单色釉彩,如红釉、绿釉、蓝釉、黑釉、褐釉等,以及首创了釉下多彩瓷,打破了以青釉、白釉为文惠玲(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333000)觉得很惊艳,颜色清新雅致,色泽光润如玉,在1300多度高温烧制下,日常使用起来安全无毒。
釉下彩瓷是长沙窑的首创,打破了隋唐时期南青北白的制瓷格局,为传统瓷器的创新发展寻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也为今日丰富的彩釉瓷器发展铺垫了一定基础。
仅仅存世一个多世纪的长沙窑,在釉下彩瓷方面为我们留下了不少又值得研究的经典作品,也为后代留下不可忽略的文化影响。
釉下彩瓷;单色釉;多色釉图1红釉执壶主的单一釉色风格。
2长沙窑制瓷特点受南青北白制瓷格局的影响,唐代中后期长沙窑初建立时制造的主要是青瓷。
在吸收了中原制瓷工匠带来的新元素后,长沙窑无论从器物的胎质、造型、产品种类、装饰、釉色上来看,都与岳州窑以及南方窑口的瓷器有了明显的区别。
从胎质上来看,长沙窑瓷的胎质与岳州窑的大体相同,相较于岳州窑厚重紧密的胎质,长沙窑受北方制瓷工艺的影响,长沙窑的胎质更加疏松。
论唐代长沙窑的历史地位与艺术意义
论唐代长沙窑的历史地位与艺术意义孔六庆【摘要】唐代长沙窑属于高温釉下彩瓷器,在中国陶瓷史上,其价值与意义更多表现在其独特的瓷绘艺术性上.作为陶瓷绘画,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的重要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目前唐代绘画缺少“逸品”绘画实物作品的情况下,长沙窑釉下彩实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表明状态的意义;二是长沙窑釉下彩的花鸟画从题材到画法,除了体现唐代在粗笔花鸟画方面的超前意识外,另外也与宫廷院体的边鸾工笔花鸟画形成两个互补的形态;三是唐代长沙窑陶瓷画工的粗笔花鸟画表现,比起明清文人狂墨大写意,更多别样的意趣.民间美术范畴的长沙窑具足了不土气、有文气并洋气的特点.【期刊名称】《创意与设计》【年(卷),期】2012(000)003【总页数】6页(P57-62)【关键词】唐代长沙窑;瓷绘;历史地位;艺术意义【作者】孔六庆【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唐代长沙窑在中国陶瓷绘画史上,是于高温釉下彩瓷绘鸣响的第一声礼炮。
唐代长沙窑在这之前的中国陶瓷绘画,曾经在无釉的低温陶器表面取得过骄人的成就。
例如中国绘画源头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既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陶器上见精细线刻而富于韵律感的猪纹、稻穗纹,又在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彩陶上见同具韵律感的毛笔所画的纹样,如柳子镇出土《彩陶钵绘鸟纹》蚕头燕尾用笔的云气和振翅小鸟生动形象、半坡出土《彩陶钵绘五鱼纹》毛笔尚小、起笔尚藏、收笔尚停、复笔还加用笔的生动游鱼,还在甘肃辛店文化《犬纹彩陶罐》上见粗笔横扫大写意气象的犬纹1 所举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辛店文化彩陶的各纹样,见拙著《中国画艺术专史·花鸟卷》28、29页。
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然而,那窑中烧成的彩绘在新石器时代轰轰烈烈地进行了表现之后,却一下子沉寂了两千多年而很少见到踪影。
虽然在接近唐代的三国·吴时期曾于青瓷出现过釉下褐彩2 三国·吴时期的青瓷釉下褐彩,见南京市博物馆编《六朝风采》46、48页。
釉下五彩工艺之釉下颜料篇
釉下五彩工艺之釉下颜料篇瓷器的装饰工艺中,釉下彩的优点是明显的。
玻璃质的釉面坚硬耐磨,而且无毒、无腐蚀,能够有效地保护釉层下面的彩绘不受损伤。
由于表层釉面熔点高达1200?~1300?,所以要求釉层下的彩绘材料也必须是适应高温条件的,但是传统原生金属矿物类高温颜料对烧成工艺过于苛刻,在相关的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之前,高温釉下颜色是不可能十分丰富的。
因此,中国传统釉下彩瓷器就只能是维持原有的状态,不可能产生质的飞跃。
这就是为什么“长沙窑”创烧釉下彩绘以后的一千多年,只有青花和釉里红占据统治地位的原因。
为此,人们千方百计地在瓷器造型上、绘画上不断进取,精益求精,以这些手段来弥补釉下颜色单调的不足。
当这些手段达到顶峰之后,人们还是要设法追求丰富的色彩效果,以便将精美的绘画作品移植到瓷器上,所以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等釉上彩工艺手段应运而生,以传统低温彩料的工艺条件装饰在瓷釉外面。
这极大地丰富了瓷器的装饰色彩,尽量地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长沙窑釉下彩中的褐、绿色以及青花、釉里红等所有传统釉下高温颜料都是直接从各种矿物质中制取而来,是自然形成的原生矿物,所以称为天然颜料。
将这些颜料描绘在素坯上,然后施表层釉,再入窑一次烧成。
天然颜料就在烧成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而呈现色彩。
也就是说,泥坯烧成瓷胎,天然颜料经化学反应呈现色彩,表层釉浆熔成玻璃质釉面,这些工艺在烧成阶段同时完成。
因此,诸多因素都是统一符合烧成条件,才有可能制成产品。
但是各种金属化合物的呈色温度差别很大,所以不可能将多种金属化合物都直接绘制在瓷器上去同步完成呈色工艺。
长沙窑的褐、绿彩和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品种,同时稳定呈现两种或三种颜色尚且困难,要求更多种金属同步呈色的工艺难度之高令人不能想象。
“湖南瓷业公司”在日本引进的制瓷成套设备,其中有些就是专门用于制造釉料和颜料的。
在日本技师协助配合下,很快就制造出适合用于釉下的高温颜料。
虽然当初只有玛瑙红、海碧、草绿、艳黑、褐色五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绘的艺术魅力摘要:长沙窑釉下彩绘的发明,在中国陶瓷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以丰富的器型、神秘的图案、亮丽的色彩、灵动写意的装饰等特点,书写了长沙窑古瓷艺术灿烂的篇章。
本文试图从唐代长沙窑独特的釉下彩绘装饰工艺、丰富的装饰题材及写意的装饰风格来分析长沙窑彩绘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长沙窑;釉下彩;写意风格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080-02
湖南长沙窑又名铜官窑,长沙窑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终于五代,时间延续300多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与浙江越窑、河北邢窑齐名的中国唐代三大出口瓷窑之一,长沙窑以它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在中国陶瓷史和九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中占有十
分重要的地位,它以丰富的器型、神秘的图案、亮丽的色彩、灵动写意的绘画装饰等特点,书写了长沙窑古瓷艺术灿烂的篇章。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绘的繁荣与发展,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长沙窑创造性地把绘画艺术运用到瓷器装饰上,其釉下彩瓷工艺的成熟,突破了当时“南青北白”一统天下的局面,推陈出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瓷器装饰艺术。
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曾在《三十年来我国陶瓷考古的收获》一书中高度评价:“长沙窑是我国釉下彩的创始地,对宋以后瓷窑有极大的影响为天下第一,也不过分。
”本文将从长沙窑独特的釉下彩绘工艺、丰富的釉下彩绘装饰题材、
写意的釉下彩绘装饰风格三个方面来分析其艺术魅力。
一、独特的釉下彩绘装饰工艺
长沙窑以其独特的釉下彩绘工艺而闻名于世,长沙窑的釉下彩是中国最早出现的釉下彩,它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釉下彩绘的发明,是瓷器制造技术发展进步的结果。
其烧制工艺一般先在素胎上施白色底粉,然后在底粉上运用釉下彩进行自由描绘,绘画或书写文字,之后外表再罩一层青色透明的薄釉,使它们同时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烧成釉下彩,装饰图案或文字在青色透明釉的覆盖下,形成各种精致美丽的图案,从而具有神奇独特的视觉效果。
长沙窑釉下彩的工艺主要是在青釉下描绘以铁、铜为着色剂的褐、绿彩纹饰,常见有褐彩与褐绿彩两种,呈色剂为铁矾和氧酸亚铁,极其少见钴蓝彩和高温铜红釉彩。
早期为彩斑装饰,即在瓷坯上用铁或铜料涂上斑块,烧成褐斑或绿斑。
也有彩斑和模印贴花装饰相结合,即以人物、狮子等模印纹样贴在罐、壶等器物上,再在这部分涂上褐色彩斑,高温一次烧成。
后期以铁料或铜料在坯上直接绘成图案花纹,再施青釉,烧成釉下褐、绿彩。
也有先在坯上刻、划出纹饰轮廓线,然后在线上填绘褐绿彩,再施青釉烧成。
这类艺术装饰概念在唐三彩已经采用,长沙窑在其后进一步发展成更成熟的釉下彩绘工艺,比起唐三彩来拥有诸多优点,器物大面积的空白和彩色纹饰的艺术性和装饰性大大增强,成功走出了唐代从注重釉色美转移到瓷器彩绘装饰美的这条发展新方向,在中国陶瓷史上占
据重要地位。
它打破了唐朝瓷器南青北白的格局,中国陶瓷生产由此步入了彩色时代。
二、丰富的釉下彩绘装饰题材
长沙窑釉下彩绘在装饰题材上大都取材于民间生活。
不仅有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还有千姿百态的山水人物、变化丰富的几何纹样,以及各种脍炙人口的诗词书法、名言警句等,这些极为丰富的装饰题材,既保存了唐代时期民间绘画的详细史料,也保存了许多风土人情的民俗资料,同时也反映出唐宋时期文学艺术的繁荣兴旺。
长沙窑的彩绘装饰纹样除了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纹样之外,也由于产品的外销,一部分吸收了外来文化,从而形成了长沙窑丰富的题材内容和特有的艺术价值。
长沙窑的釉下彩绘纹饰很丰富,计有花鸟、人物、山水等,其中以花鸟类最为多见,长沙窑中的花卉植物纹饰在它的釉下彩中大多是中国传统的纹饰,如:莲花纹、菊花纹、折枝纹、蕨草纹等,这些纹饰舒展生动,简练洒脱。
长沙窑中,釉下彩绘的动物很多,仅鸟纹就有20多种,典型的有:长尾鸟纹、飞鸟纹、回首鸟纹、彩凤纹、鹭纹等等。
鸟的姿态各异,有的展翅飞翔,有的跳跃草丛,有的悠闲栖息,但均羽翼丰满,神态生动。
此外,山羊、野鹿、狮、鱼、豹、獐等动物题材在长沙窑也很常见。
唐代是一个开放、包容、自信的朝代,对各种思想文化兼容并蓄,吸收融入域外的各种文化,长沙窑也受到这个时期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丰富的域外题材风格的装饰纹样。
如在长沙窑瓷器上,人物图案主要为“金发女郎图”
或“异国情侣图”,还有“胡人吹笛图”、“舞蹈者图”。
这些图案都与中国传统瓷绘艺术相差甚远,它完全是为满足外销需要而产生的。
在长沙窑的釉下彩绘中也出现了大量抽象图形,有的由连珠纹组成作串珠状,类似波斯地毯的效果。
有的则如行云流水般自由舒展,变换丰富的线条,似蔓草、宝石纹理。
这种装饰的形成,主要是迎合伊斯兰教徒在习惯上对抽象纹样喜爱。
值得一提的是在长沙窑中以文字作为装饰题材。
在瓷器上书写诗文、警句、谚语始于长沙窑。
据不完全统计,现已发现长沙窑瓷器上书有诗文近80首,以五言诗为主,也有少量的六言诗和七言诗。
除此之外,还有来自民间的俗语、俗话、谚语、题材和款式等,它们大多用毛笔以铁绘于器物上,大多以行书居多,也有少量草书。
按照诗的内容可归纳为宫体诗、闺情诗、感怀诗、风情诗、开悟诗、饮酒诗、边塞诗等。
三、写意的釉下彩绘装饰风格
唐时期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一个空前繁盛的时代,花鸟、人物画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先后成熟,可谓异彩纷呈。
花鸟画作为唐代兴起的独立画科,它是在宫廷绘画环境中成长的,是以工笔风格为特征发展的,画法追求勾勒工整、晕染精到等特点。
而绘制在长沙窑瓷器上的花鸟画效果与同时期的唐代宫廷花鸟画风格有所不同,它是民间艺术家对自然界动植物的艺术再现,其画面简洁概括,笔调激情奔放,形象率真生动而无雕琢感,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使人感到自由、舒展、活泼、亲切,体现了灵动的写意装饰绘画风格。
长沙窑瓷器彩绘装饰绘画多取材于自然,无
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其造型均以气韵生动的写意画表现。
在绘画技巧上,长沙窑釉下彩绘常以粗线先勾出大体形态,然后用铁线(细线)描勾细部轮廓部分,如长沙窑釉下花鸟彩绘多采用两者线条相搭配使用,一般情况下,先用铜绿线条勾画轮廓,作为渲染结构的作用,再用遒劲的褐色铁线条描绘细部,如鸟雀的眼、嘴、羽毛和植物的叶脉等。
褐色单线的勾勒和绿色深色线条的润彩通过高温窑炉的洗礼,画面经常呈现出水墨画的效果,它们构成了长沙窑独特的花鸟装饰特色。
尽管在绘制上需要多次绘画,然而长沙窑花鸟纹饰的用笔表现出自由奔放、潇洒豪迈的特色却是独一无二的。
以在长沙窑出土的一件青釉褐绿彩壶为例,腹部花鸟图案为一只昂首翘尾的小鸟和几枝疏朗的花叶,鸟用绿彩粗线勾画出轮廓,嘴、翅膀和羽毛则施褐彩细细描绘,花叶以没骨画法由褐彩作轮廓,中间填绿彩,整个画面虽草草几笔,但小鸟的神态栩栩如生,颇得写意画之妙。
从大量的长沙窑釉下彩绘瓷器中可以看出,当时长沙窑的花鸟画纹饰已经大量运用勾勒,勾花点叶,阔笔、点垛,晕染、泼墨,泼彩等技法,因而具有在宣纸上画水墨画的效果。
其逸笔草草,神采飞扬,乃“画鸟欲飞,画花于语”,此种风格已经基本形成写意花鸟画的特征。
长沙窑釉下彩绘巧妙的构思、娴熟的写意绘画风格增强了人们欣赏的情趣和艺术感染力,提升了长沙窑瓷器的审美价值,图案与器形相映成趣。
结语:综上所述,长沙窑以独特的釉下彩绘工艺、丰富的釉下彩绘装饰题材、简洁生动的写意绘画装饰风格构成其独特的艺术魅
力。
长沙窑艺术的艺术成就与唐代开放的社会背景及中西文化互渗互融有直接的关系。
长沙窑釉下彩的兴盛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彩瓷工艺的不断创新,长沙窑釉下彩绘瓷器独特的装饰风格及釉下彩瓷器装饰艺术,对宋以后的瓷器彩绘发展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李效伟.长沙窑大唐文化辉煌之焦点.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出版.
[2]黄剑波.长沙窑釉下彩绘初探.艺术市场,2007年第08期.
[3]成龙.丰富多彩的长沙窑瓷器.收藏家,1997年第06期.
[4]王奋英.大唐意象一古长沙窑瓷上意笔画艺术.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