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教学
语感教学教学教案
语感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语感的概念,认识到语感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语感进行有效沟通。
二、教学内容1. 语感的定义与特点2. 语感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3. 培养语感的方法与技巧4. 语感实践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语感的概念、特点及培养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语感进行有效沟通。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语感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语感实践案例。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语感实践活动。
五、教学准备1. 教材:语感教学教材。
2.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3. 语感实践案例:准备一些典型的语感实践案例供教学使用。
【章节一:语感的定义与特点】1. 讲解语感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语感的基本含义。
2. 分析语感的特点,如直观性、敏捷性、准确性等。
3. 通过实例说明语感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章节二:语感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1. 讲解语感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如提高理解力、增强记忆力、提升表达能力等。
2. 分析语感对语言学习成果的影响。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培养语感的重要性。
【章节三:培养语感的方法与技巧】1. 讲解培养语感的方法与技巧,如多听、多说、多读、多写等。
2. 分析各种培养语感的方法的优缺点。
3.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
【章节四:语感实践活动】1. 设计一些语感实践活动,如朗读、复述、辩论等。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锻炼语感。
3. 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和反馈。
【章节五:总结与反思】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语感培养方面的不足之处。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章节六:听力训练与语感】1. 介绍听力训练对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2. 通过听力练习,让学生感受语感的差异和变化。
洪镇涛“语感教学”
洪镇涛“语感教学”洪镇涛,湖北新洲人,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
创立语文教学“本体论”。
是“语感教学派”的创派和代表人物之一,现已72岁高龄。
曾在武汉六中从教多年,他对我国语文教学改革贡献较大。
尤其在80年代初,提出“变讲堂为学堂”,主张改变语文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做法,认为语文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
90年代初,洪老师又提出“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主张纠正以分析教材为主的语文教学方法,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
概括起来,洪镇涛的语文教学思想是:指导学生在“学堂”里“学习语言”。
洪老师的这一主张,对新课改起到了一个奠基的作用。
目前我们使用的新课程标准中的很多理念都继承了洪老的思想。
例如,“语感”的培养,“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学习方式的转变”等。
一、教育存在着三种事物和关系即“道”、“法”、“术”的关系:“道”:就是指事物的本源。
就教育而言,指的是教育思想。
“法”:指的是方法、途经。
就教育而言,是指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派生出来的“方法”和“途经”。
“术”:指的是具体的操作技术、技巧。
就教育而言,指的是具体教育模式和具体的操作方法。
道生法,法生术。
反之,“术”服从、服务于“法”;“法”服从、服务于“道”。
“道”明、“术”精,“法”当,则实现理想的教育成效。
二、语文教育本体论——语文教育之道1、基本理念:(1)语文教育要以学习语言为本体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至于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和审美陶冶,则是派生出来的任务,是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完成的任务。
它们决不能脱离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这一根本。
离开了语言教育的思想教育,就是架空的形式主义的思想教育;离开了语言训练的思维训练,难免是智力游戏式的思维训练;离开了语言品味的审美陶冶,就是生硬的美学知识的灌输。
当然,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审美陶冶,虽是“派生”的任务,也是重要的任务,不可偏废。
语感教学心得体会(多篇)
语感教学心得体会(多篇)第1篇:语感与中学语文语感教学语感与中学语文语感教学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较为不稳定。
作为母语教学的重要科目,许多学者开始探索语文教学的出路。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中学语文语感教学收到了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
新的课程标准也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要求,形成良好的语感是提高以上能力的基础。
所以,发展语感教学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感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中学语文语感教学应该更加突出学生在语感体验与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传授作用转变为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感悟和自我体验的机会,鼓励学生从他们每个人生活经历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语言的内涵。
”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加到语言教学活动中,能够在自我体验中真正地获得语感。
例如学习《渡荆门送别》一课时,老师以一首歌曲《故乡情》进行情感导入,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到本课堂的语言情景当中。
然后描绘李白作诗时的场景,包括作者的所见所闻,作者的动作言行,周围的环境等等。
让学生充分体验诗人李白作诗当时的具体背景,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为作者,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怀。
此环节过后,老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学生们通过相互交流和分享更加完全地理解语言背后寄托的是怎样的情感。
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对学生的理解加以纠正和肯定。
这样的教学方式将老师语感教学中进一步解放出来,把更多的权利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能够充分地体验语言的魅力、语言的内涵。
教师设置的语言情景引导着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语言的意境,不仅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语感,更是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加强语感实践,奠定语感基础。
“语感是在频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产生的,要想得到语感的提高就必须要加强实践。
”语言实践包括聆听、朗诵、背诵、默写等,这些都能促进学生的语感提高。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探究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探究摘要: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小学语文教学也越来越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要对基础的语文知识进行教学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这种整体环境下,语感教学愈发受到教师们的关注。
本文将在充分认知语文教学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语文教学语感培养的具体策略,以便为相关教学活动的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语感;培养策略前言:语感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项持续、全面的教学工作。
在小学阶段的语感教学中,教师应当用先进的理念和高度耐心优化教学过程,将语感的学习渗透到各个环节当中,促使学生们在学习语言、使用语言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语感能力,从而更加深入的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一、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语感的现实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任何语言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一定的语感能力作为支撑,进行语感培养就是提升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而这也会对后续的语文教学产生积极作用;其次,良好的语感有助于体会语言的精髓,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语感以后,针织可以凭借个别语句或者段落开头判定文章的情感基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所以无论是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培养语感都十分重要;还有就是敏锐的语感与优秀的审美能力相伴而行,语感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若是学生不能通过良好的语感能力把握语文的语趣,那么语文教学就只能停留于知识教学层面,至于其中蕴含的人文色彩则难以体现。
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树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语言文字,尽可能的讲语感教学渗透到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促使学生们在学习、理解、应用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语感能力。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措施1.创设情境,培养语感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的发展上还有待提升,所以对语感这种抽象的概念缺乏应有的了解。
如果教师只是自顾自的开展语感方面的培养教学,学生们就会因为不理解而陷入低效率的学习状态。
语感及语感教学法
语感及语感教学法林一苗一、甚么是语感---语感是对语言和言语的敏锐的感悟。
---即进行读写听说活动时,一眼要看得出来,一耳朵要听得出来。
---语感的培养要靠长期的训练。
二、训练途径1.朗读、熟读和背诵--朗读、熟读和背诵是训练语感的重要途径--古谚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就是这个道理。
--朗读、熟读和背诵要「心到、眼到、口到」。
--要注意正确、清晰、自然、生动。
2. 语境揣摩--语感除了通过熟读和背诵培养外,还可通过语境揣摩去培养。
--所谓语境,指的是语言环境,即上下文、对象、场合等。
--语境揣摩,就是说在语境中去咬文嚼字,尽可能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接近作者的意趣。
--这正如夏丏尊先生所说的那样:「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只解作红色,『夜』不但只解作昼的反对罢。
『田园』不但只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罢,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
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罢。
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
」3. 比较推敲,涵咏得切--语感的培养,一要靠美读、熟读和背诵;--二要靠语境揣摩,反复品味;--三要靠比较推敲,涵咏得切。
--凡是有成就的学者,无不推崇比较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一再强调︰在阅读中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辨别真伪与优劣。
--比较的方法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把作者的原稿与定稿或编辑的改稿进行比较。
--我们不妨看看鲁迅先生的《不应该那么写》一文是怎样说的︰「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
那末,不应该那一面,恐怕最好从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
」--此外,不同版本的比较,也是培养语感的好方法。
--例如:《天上的街市》(郭沫若)下面的句子,左边是作者原作的句子,右边是内地语文课本编者经作者同意修改后的句子。
说说为甚么作者会同意作这样的修改?1天上的市街天上的街市2好象闪无数的明星好象是闪无数的明星3好象点无数的街灯好象是点无数的街灯4我想那飘缥的空中我想那缥缈的空中5我想那隔河的牛女那隔河的牛郎织女6那怕是他们提灯笼在走是他们提灯笼在走--又例如:《古代英雄石像》下面的几组句子,第一句是作者原作的句子,第二句是作者修改的句子。
洪镇涛语感教学概说
四、语感教学方法
1、读是第一教学法 朗读的指导一般体现为三个层次:第一是感受性的讲 读;第二是领悟性的讲中读,以读代讲,讲在读中; 反复朗读重点语段;第三是品味性的讲后读,引导学 生入情入景,结合具体的语感情景,对文章中用得精 妙的语句咀嚼涵泳。
2、“品味语言”是语感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
①美读感染法
…… 师:“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为什么要加“不信”两个字,这两字 表达了什么情感? 生:吸引读者读下文,表达一种亲切的感情。 生:第3节“你看,那浅浅的天河”,与第二节“我想那飘渺的空中”, 结构上如果去掉逗号就更对称了么? 生:我觉得第一,使读者感到亲切,像谈话样的,拉近了读者和 作者的距离。第二,他也把读者引入了诗的意境。
根据文章的内容要求,准确安排停顿,处理重点,调 控速度,把握语调,把文章朗声诵读出来。通过这种 美读,以感悟语言意蕴,情感,韵味,形成语感。
②比较揣摩法 对文本的标点、字词、句子或段落,采用加一加、减 一减、调一调、联一联、换一换、改一改的办法,让 学生在比较中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以培养语感。
③语境创设法
洪镇涛“语感教学“概说
一、语感教学的概念
语感教学是以语言为本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以 语感训练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培养语感从而提高学生 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体系。
二、语感教学的相关理念
1、语文教学要以语言为本体 2、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语感
3、学习语言要遵需要,创设特定的言语情境,让学生设身处 地,以特定的身份,“参与”言语活动,从动态语言中 获得语感。
④切己体察法
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去体察语 言的意蕴、情感和韵味,以培养语感。
课堂实录;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飘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三维语感教学法实践课件(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三维语感教学法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 掌握三维语感教学的基本步骤和策略。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对象初中阶段学生三、教学时长2课时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教学视频3. 学生练习材料4. 教学评价表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细节,并用语言描述。
2. 引出三维语感教学法的概念,简要介绍其理论基础。
(二)三维语感教学法的理论讲解1. 语言感知:讲解语言感知的层次,包括语音感知、词汇感知、句法感知和语篇感知。
2. 语言理解:介绍语言理解的过程,包括词汇理解、句子理解和语篇理解。
3. 语言运用:阐述语言运用的策略,包括模仿、创新和个性化表达。
(三)实践环节1. 语音感知练习:播放一段录音,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
2. 词汇感知练习:展示一组词汇,学生根据图片或上下文选择正确的词汇。
3. 句法感知练习:展示一组句子,学生分析句子结构,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
4. 语篇感知练习:阅读一段短文,学生总结段落大意,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四)小组讨论1. 分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三维语感教学法的实践效果。
2. 分享成果: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回顾三维语感教学法的三个层次:语言感知、语言理解和语言运用。
2. 复习上一节课的练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二)拓展练习1. 观看教学视频,学习三维语感教学法的具体案例。
2. 学生根据视频内容,进行角色扮演,练习语言运用。
(三)课堂活动1. 分组合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项与三维语感教学法相关的任务。
2. 展示交流:每组选派代表展示成果,教师点评。
语感教学设计
语感教学设计语感教学是培养学生对语言表达的感知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注重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洞察力,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将结合语感教学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特点语感教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语感教学强调感知与理解:通过让学生感知和理解语言的形式、音律、韵律等方面,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
2. 语感教学注重情感与直觉:通过情感和直觉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洞察力,让学生能够从自身的情绪和直觉中感受到语言的美。
3. 语感教学追求生动和情感的表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诗歌朗诵、音乐鉴赏、情感表达等,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和情感化。
4. 语感教学注重个体差异:由于每个学生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不同,教师在语感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感受力和理解力,能够通过感知和理解语言形式,提高自己的语感。
2. 培养学生对语言音律和韵律的感知能力,让学生能够从音律和韵律中感受到语言的美。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4.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洞察力,让学生能够从语言中感受到美和情感。
三、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营造语感:教师可以通过诗歌朗诵、音乐鉴赏等活动,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语言的美和情感。
2. 多媒体教学,提升感知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音频、视频等,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感知语言,提升他们的感官敏感度。
3. 分层教学,满足个体需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4. 情感表达,激发思维:教师可以通过情感表达活动,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敏感度。
四、教学活动设计1. 诗歌朗诵:教师选择一些优秀的诗歌,让学生进行朗诵。
学习洪镇涛先生“语感教学法”的感悟
学习洪镇涛先生“语感教学法”的感悟按:洪镇涛先生,著名语文教育家、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全国中学语文协会学术会员。
创立语文教学本体论,中国语文教学流派之一的“学习语言语感教学派”的创派和代表人物。
先后担任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专业会学术委员,全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语文教学本体改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人民出版社特约编审,开明出版社特约编审。
概括起来,洪镇涛的语文教学思想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
洪老师认为,学习语言的正确途径是指导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直接感受、领悟、积累和运用。
学习语言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语感训练。
综上所述,称洪镇涛教学法为“学习语言语感教学法”。
最近,本人又一次仔细阅读了开明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语感教学实录》。
这本书是他多年来理论研究和教学应用研究辛勤汗水的结晶。
读过之后,感受良多。
“学习语言”理论认定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
这种认识给语文教学定了位、定了向。
语文教学强调思想教育、审美陶冶和思维训练都是对的,问题在于它们与语言训练的关系该如何认识,到底以谁为中心,这是长期没有明确答案的。
多中心等于无中心,没有中心就会左右摇摆,摇摆不定就会使语文教育蒙受重大损失。
可以说,语文教学长期高耗低效、少慢差费,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长期明确不了教什么,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到底是什么。
确认语文教学以学习语言为核心,以学习语言为根本任务,用学习语言统摄教学全过程,这是洪镇涛语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它揭示了语文教育的本质。
洪镇涛先生认为,语文课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能力构建。
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
在听说读写实践中,感受语言、领悟语言,形成语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洪镇涛强调,“感受--领悟--积累--运用”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条正确途径。
感受,指对语言材料(包括内容和形式,思想和感情)的整体感受,这就不只是认知意义上的,还有情感上的。
如何培养语文语感(优秀4篇)
如何培养语文语感(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如何培养语文语感(优秀4篇)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语感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文素养。
语感是指人们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和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感,我校于近日开展了语文语感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语感培养的认识,明确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2. 探讨有效的语感培养策略,为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教学方法。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讲解语感的内涵、特征、培养方法等,帮助教师深入了解语感。
2.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观摩,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语感培养课例,让教师们在观摩中学习、借鉴。
3. 交流研讨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围绕以下主题进行交流研讨:(1)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2)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感?(3)如何将语感培养融入语文教学全过程?4. 教学设计比赛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设计比赛,要求参赛教师设计一堂语感培养课,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活动过程1. 专题讲座专家首先对语感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强调了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接着,专家结合实际案例,分享了语感培养的策略和方法,如:(1)注重阅读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感悟,提高学生的语感。
2. 教学观摩观摩了多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他们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节奏美。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感受语言。
3. 交流研讨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1)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们认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的阅读材料。
语感教学
一、语感教学的概念语感教学是以语言为本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以语感训练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培养语感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体系。
二、语感教学的相关理念语文教学要以语言为本体语文课的目的是孩子们学语言,即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叙事状物。
“学习语言”才是语文课有别于其他课程的个性和本质特点。
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不是研究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至于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审美陶冶等等都是派生的任务,是在教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如果脱离语言去一味追求“人文”,那必然会导致语文课的异化。
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语感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对一种话语系统的敏锐感觉。
它是在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的能力。
人们在长期语言实践和有意识的语言训练中,词语含义,语法规则,修辞手法,文章图样,文意,文情,文序,文境,文势,文术等等,往往以“格”的形式在头脑里固定下来。
“格”(指正确的格)越多,越固定,语感就越强。
语感力强的人在运用语言时,可以不假思素地(指不必考虑词语含义、语法规则、修辞手法、语言结构等)借助于“格”自由地表情达意,写出“得体”的文章,说出“得体”的话。
正如“乐感”是音乐能力的核心一样,“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三、学习语言要遵循的途径:感受———领悟———积累———运用。
从本质来看,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能力构建。
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
在读写听说实践中,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提法,出于对语文学习的一种全新的理解,认为学习语言不是一种纯客观的认识过程,而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和理性统一的感悟过程。
感受,指对语言材料(包括内容和形式,思想和情感)的整体感受,这就不只是认知意义上的,还有情感上的。
语感教学方法
浅谈语感教学的方法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可见,语文教学应以语感教学为中心。
语感是左右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质量和效率的杠杆,在言语活动中起关健作用。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言语能力的核心是语感。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感教学时,要注意方法,注重效果。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本在培养语感上的凭借功能语文课本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是进行语感培养的主要训练材料。
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和作品中往往有很多意蕴丰富、文理清晰、情思隽永、文辞斐然的段落,这些段落集中地浓缩了许多言语和章法的知识。
首先,这些段落的文体特点非常明显。
通常是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综合使用多种表达方式。
其次,在典范的段落中,词句使用、句群组织、修辞手段、逻辑联系,都具有“无可移易”的特点。
通过“移易”的方法把对丰富多彩的言语现象的感受上升到语言理性的高度,在品悟、积累中实现对语言规律的把握。
二、指导学生加强诵读语感实践的核心是多读,要有声读,有声阅读法主要有朗读、吟诵、背诵等。
1、朗读。
朗读是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得语言美感的一项主要语感实践。
学生在朗读中须调动所有的感官,“目视”、“口诵”、“耳听”、“心惟”。
这是一个综合的心理过程。
2、吟诵。
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也即叶圣陶先生所谓“美读”。
吟是吟唱,拖长腔调,夸张抑扬,突出韵律;诵即诵读,讲究腔调节奏。
吟诵适用于我国古代诗文和现代美文的朗读3、背诵。
背诵是积累、吸收和形成正确语感的重要手段。
它对熟悉教材、巩固字词知识、加强课文理解均有积极的独特作用。
三、引导学生理解语言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教学面对的是大量的具有动态化个性色彩的语言。
语感,说到底是语境之感。
因此,培养语感,重点应是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以帮助学生提高言语交际运用能力。
语境分为言辞语境和非言辞语境。
于漪语感教学实践路径(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学生的语言感知、理解和表达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于漪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她提倡“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本文将从于漪语感教学实践路径的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开展语感教学。
二、于漪语感教学实践路径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于漪认为,语感教学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
教师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言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语言魅力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元素融合,展示语言的美。
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播放荷塘月色的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感受荷塘月色的美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体验语言魅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朗读比赛、诗歌朗诵、作文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语言的魅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语言,提高语感。
2. 注重朗读,培养语感于漪强调,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包括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的要求。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2)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教师应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关注词语、句子的运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在教学《背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背影”一词的运用,体会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3. 重视写作,提升语感于漪认为,写作是检验语感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在写作中提升语感。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丰富的素材。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体验、思考等方式,将生活中的点滴感受融入写作中。
(2)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如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续写、改写等。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写作技巧,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如何进行语感教学
语 感 教 学 就 是 一 种 以 培 养 语 感 为 主 要 目的 的 教 学 活 动 。 语 感 教 学 要将 语 感 实 践 与语 感 分 析 二 者兼 顾 。 感 实 践 . 是 语 就 放 手 让 学生 去 亲 自接 触 、感受 语 言材 料 和 运 用 语 言 。 语 感 分 析 , 是 语 言 表 面 特 征 的 分 析 , 这 是 什 么 词 性 , 是 什 么 方 不 如 这 式 , 里 采 用 了 什 么修 辞 , 里 又运 用 了什 么 表 达 方 式 , 等 , 这 那 等 而 是分 析 语 言 的 语境 意义 , 析 语 言 的使 用 。 如 :这朦 胧 的 分 例 “ 桔 红 的光 , 实在 照 不 了多 远 ; 这 小 姑 娘 镇 定 、 敢 、 观 的精 但 勇 乐 神 鼓舞 了我 , 似 乎 觉 得 眼 前 有无 限 的光 明 。 ” 里 是在 赞 颂 我 这 小 姑 娘 的 镇 定 、 敢 、 观 的精 神 , 人 鼓 舞 , 人 看 到 光 明 。 勇 乐 给 使 在 教学 中 , 师 要 指 导 学 生仔 细体 会 语 言 的表 现 力 , 步 提 高 教 逐 学 生 的语 感 力 。 以往 的语 文 教 学 实 践 证 明 : 语 文 教 学 过 程 中 。 师 是 否 在 教 自觉 地 引 导学 生 对 语 言 进 行 感 受 。 感 受 深 浅 与 否 , 接 影 响 或 直 训 练 质 量 和效 果 的好 坏 。 学 生而 言 。 于对 语 言 文字 的感 受 对 由 能 力 是个 体 实 践 的 产 物 , 感 受 深 浅 与 否 , 直 接 影 响 语 文 教 其 将 学 质 量 的高 低 和 语 言感 受 能 力 的 形成 与否 。 年 前 , 地 某校 数 外 对 近 千 名 中学 生 进 行 一 次调 查 . 们 发 现 , 文 写 得 好 的 学 生 他 作 有 一个 共 同特 点 : 们 的语 言 形 象感 受 强 , 言逻 辑 感受 力 强 , 他 语 以及 语 言 内含 的思 想感 情 、 度 分寸 感 受 力等 均 较 强 。这些 集 态 中表现在作文上 ; 言干净、 确 、 动流畅 ; 语 准 生 内容 比较 丰 满 , 富有 感 情 、 象 力 ; 构 清 晰 、 理 清 楚 , 次 、 重 、 略 比较 想 结 条 主 轻 详 得 当 。而 作 文 写得 差 的 学 生 , 些语 言感 受 力 均显 得 薄 弱 。 这 语 感 是 阅读 的基 本 能 力 。叶 圣 陶 先 生 说 : 至 于语 言 文 字 “ 的训 练 , 要 紧 的是 训 练 语 感 。 “ 最 ” 多读 作 品 , 多训 练 语 感 , 将 必 能 驾 驭 文 字 。 吕叔 湘先 生 也 指 出 :语 文 教 学 的 首要 任 务 就 是 ” “ 培 养 学 生 各方 面的 语 感 能力 。 “ 个 学 生 的语 感 强 了 , 在 理 ”一 他 解 方 面 和表 达 方 面 都会 不 断前 进 。 ” 强 语 文课 的语 感 教 学 , 加 就 是 要让 学 生 具 备 一 定 的语 感 能力 ,从 而 具 备 一 定 的 学 习 能 力 , 样 , 文 教 学 才会 有 出路 。 这 语 那么 , 如何 进 行 语 感教 学 呢 ? 我认 为 , 感 教 学 的 实施 有 两 条 途径 。 语 1 加 学 生 的 语 言 实践 机 会 。 课 堂 上 要 避 免 讲 风 盛 行 的 . 增 现象 , 指 导 学 生 自己 学 习 语 言 . 强 语 言 的感 知力 。课 堂 上 要 增 让 学 生 独 立 阅 读 、 手 、 口 、 脑 , 此 基 础 上 教 师 进 行 指 动 动 动 在 导、 拔, 点 逐步 让 学 生 自 己感 知课 文 的语 言 。 因此 我 们 应 尽 可 能 在 课 内 给学 生 创 造 读 、 、 的 机 会 . 学 生 在 自己 学 习 课 说 写 让 任 重 而 道 远 , 信 只 要 我 们 齐 心 协 力 , 人 参 与 , 利 就 一 定 相 人 胜 会 属 于我 们 。
“四步四法七课型”语感教学法
“四步四法七课型”语感教学法语感就是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感教学即是以培养语感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活动。
叶圣陶先生说:“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
”洪镇涛老师认为,语文教学的积累语言材料,扩大知识见闻,借鉴写作方法,训练思维能力,陶冶思想情操都可以统一和落实在语感教学中。
他经过多年的摸索,总结出“四步四法七课型”语感教学法。
所谓“四步”,就是语感教学的四个环节。
第一步,感受语言,触发语感。
让学生通过听(听范读)、看(默读)、读(朗读)、说(复述)等途径。
从整体上感受语言材料。
在熟悉内容、把握思路、了解主旨的同时,触发语感,即触发对文章的体裁、文章的风格、文章的情感、文章的质地、文章的气势和文章的表达等方面的整体的笼统的感受。
第二步,品味语言,领悟语感。
指导学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扣住某些语感因素很强的地方,借助于语言知识,联系生活体验,深入品味语言,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语言。
第三步,朗读课文,习得语感。
指导学生开展朗读重点段落,交流感悟心得,撰写语感随笔,完成课后有关揣摩语言的练习等活动,让他们进一步感悟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从语言实践中习得语感。
第四步,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全篇或重要语段),抄写精彩语句,有意识有计划地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触发语感、感悟语感、习得语感、积淀语感,体现了语感教学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语文教学抓住语感训练这个纲,就像牵牛牵住了牛鼻子一样,抓住了事物的关键。
洪镇涛老师提出的语感训练四步走,对语文教学的实际操作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四法”即语感教学四种方法。
美读感染法。
根据文章内在要求,准确安排停顿、处理重音、调控速度、把握语调,把文章朗读出来。
注重朗读,善于范读,长于朗读指导,是洪镇涛语文教学的主要特色之一。
把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的口头语言,这应当是语文教学一个最重要的过程。
分析语感教学的实践路径(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感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
语感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觉和把握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语感教学的实践路径。
二、语感教学的理论基础1. 语言学习理论语感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习理论,如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布鲁姆的层次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语感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指出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来培养语感。
2. 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为语感教学提供了心理依据。
如认知心理学认为,语言学习是一种认知过程,语感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培养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
三、语感教学的实践路径1. 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举办各类语言活动,如英语角、演讲比赛等,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
(2)加强校企合作。
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运用所学语言,提高语感。
2. 注重语言输入(1)大量阅读。
鼓励学生阅读各类课外读物,如小说、报纸、杂志等,增加语言输入。
(2)听力训练。
通过收听广播、观看英语电影、电视剧等,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3. 强化语言输出(1)口语训练。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写作训练。
引导学生进行日记、作文等写作练习,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 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1)了解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
(2)实施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6. 教师专业发展(1)提高教师自身语言素养。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参加培训与研讨。
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与研讨活动,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培养语感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语感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教师对培养学生语感的认识,提升教学效果,我校于2021年9月开展了“培养语感”主题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培养学生语感重要性的认识。
2. 探讨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和策略。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活动伊始,我们邀请了语言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从理论层面分析了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和策略。
2. 教学观摩随后,我们安排了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展示了在培养学生语感方面的成功经验。
观摩课后,教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分享了各自的教学心得。
3. 分组研讨根据学科特点,我们将教师分成语文、英语、数学、科学等小组,针对各自学科的特点,共同探讨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和策略。
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4. 案例分析选取了部分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感方面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旨在让教师们了解和借鉴他人的经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5. 教学设计教师们结合所学知识和自身教学实际,设计了培养学生语感的教学活动,旨在将所学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四、活动总结1. 提高认识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培养语感的目标和方法。
2. 提升教学水平教师们在活动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他们纷纷表示,要将所学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感。
3. 丰富教学手段活动期间,教师们探讨了多种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和策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
五、活动反思1. 加强教师培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学校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 注重实践教师应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兴趣在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培养学生语感与语言能力的教案设计
语感和语言能力是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也非常重要。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能力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份教案设计,帮助教师们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能力。
一、教学目标:1.掌握词语的基本意思和用法。
2.理解词语的内涵和外延。
3.熟悉语音、语调和语节。
4.掌握正确运用词语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词语的基本意思1.1.通过阅读短文、句子、诗歌等各种文本,学习新词语,了解词语的基本意思。
1.2.对一些常见的词语进行深入探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词语的了解。
2.理解词语的内涵和外延2.1.学生对同一个词语的理解可能不一样,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词语内涵与外延。
2.2.解释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的词语,并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
3.语音、语调和语节3.1.学生通过听音乐及朗读,掌握音乐节奏与语言节奏的区别,了解语音、语调和语节的特点。
3.2.通过学习语音、语调和语节,使学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节表达自己的意思。
4.正确运用词语的方法4.1.学习词语的前后搭配、词性变化等规则,掌握正确运用词语的方法。
4.2.通过词语的练习和应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词语的使用技巧。
三、教学策略:1.语境化教学: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词语的意思和用法,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2.游戏化教学:通过情景化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合作探究教学: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探究,分享和交流各自的探究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4.常规练习:通过词语的听写、默写、造句等常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词语的运用能力。
四、教学流程:1.主题深化:通过课前预热和情境介绍等方式,引导孩子迅速进入语文学习状态。
2.词汇新知:从学习字音字形、讲解词义、举例用法、补充拓展等多种途径,一遍一遍引导孩子领悟词汇。
3.词语的练习:在各种面向不同学习阶段、适合不同学习需求的应用场景中,帮助孩子熟练掌握所学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感教学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吴吉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锐敏的感觉。
”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两位语文界老前辈的话,不但为语感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而且认定了语感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说话能力,其实质也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纵观近些年的高考试题,除了少数语文基础知识(语音、文字等)、文学常识考题外,其余基本上属于对学生语感能力的考查。
因此,语文教学包括听、说、读、写活动,应该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服务。
以前,我们总是认为,用高考的指挥棒来指挥语文教学,就是学字、词、句、段、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等纯知识性的东西,因而把一篇篇文情并茂的活生生的课文弄得支离破碎,变成一二三四ABCD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题目,课堂变成了以解题为主的模式训练。
让学生重复那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机械劳动,而忽视对学生语文素质和领悟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厌学语文和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那么,怎样来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或者说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呢?我的体会有三:一是表情诵读。
这里之诵读,绝不等同于为完成背书任务或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而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道工序。
这种读,正如叶老所说,应该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在语调上应该抑扬顿挫,读出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与哲理。
不但知道作者在说什么,而且懂得作者在想什么。
所谓“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读到传神发兴的地步。
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读书提出如下章法:第一遍观其大略,谓之粗读,读后要动笔列出提纲;第二遍对照注释细嚼慢咽,谓之细读,读后要提出疑难;第三遍据其要点,居高临下,谓之深读,读后要释疑解难,言之成理;第四遍吸取精髓,举一反三,谓之精读,读后要有所发现,联想翩翩。
当然,这里的一遍并不等于一次,有时是两次或多次。
同时,强调手脑并用,用心发现。
一般来说,文学作品中,作者的情感是借助语义的形象化和语音的语气化来传递的。
因此,特别要注意让学生再现作者的语调和语气,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作者的情愫和作品的意境。
如读《扬州慢》中的“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不但语调要低沉,而且情绪要凄婉,于字里行间去体味那种“悲怆美”。
而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则应强调高昂激越,声音铿锵有力,表现出“雄浑豪爽”之美。
这样的读,是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主要手段,是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的语感实践,绝不可等闲视之。
书本中有些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东西,往往是作者情感的最高境界。
要进入这种境界,全靠读书人的参悟,非强拉所能至也。
因此表情朗读得好,不但表现出自己的语感能力强,而且会使听众产生同样的语感。
作为语文教师,在注重学生训练学生表情朗读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还要充分利用课文朗读磁带,发挥电化教学的作用。
有些课文学生一听就明,一读就懂,教学任务完全可以提通过朗读训练来完成。
学生的语感能力强了,就是对语文的理解能力长进了,考试时解题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二是想象创意。
这个环节必须建立在第一个环节之上。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对语言文字有了直觉思维,形成了表层意义上的语感,但这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让他们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产生想象而创造意境,形成感性和理性相通融的悟性,从而进入认知的境界。
这个过程要求老师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恰到好处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引导,使学生扑捉住语言文字中的全部信息,起到洞幽发微的作用。
叶老曾以读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说,要领会这两句诗,必须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字构成的画面: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传出北方旷远荒凉的印象。
给“孤烟”加上个“直”字,见得没有一丝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来了个静寂的印象。
给“落日”加上个“圆”字,是说落日挂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才见得“圆”。
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寂静的境界啊!这样的想象,其实是叶老为我们提供的一个极好的教学范例。
我曾经看一位名老教师教《行路难》的教学录象,在完成学生反复表情诵读后,他的讲课就是启发学生想象:由路途的崎岖险阻,想到一位与朝廷格格不入的醉醺醺的诗仙,一副傲岸不俗而又放荡不羁的形骸,却又在现实面前碰得鼻青脸肿……人生之路的险恶,与旅途的艰难互为表里。
同时,他还征引李白四首有关的诗歌适时穿插阐发,使学生的想象更为丰满。
有了这样一番意境,学生要理解《行路难》的语言文字及内涵,还会难吗?在教学实践中,我对此也深有体会。
如教《琵琶行》时,白居易江心聆听琵琶曲的一段,是运用诗歌描写音乐的名段,极其精彩。
其用词的传神,比喻的贴切,意境的高妙,简直非言辞所能表达也。
为了启发学生的想象,我先让他们欣赏琵琶独奏《春江花月夜》和《十面埋伏》,具体感受音乐形象。
然后重温《明湖居听书》一文中对白妞表演的描写,与本诗中的“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等互相照应,使学生产生领悟能力,他们的想象就丰富了。
当然,这种想象创意,并不局限于散文和诗歌的教学,议论文乃至说明文都有这个要求。
譬喻读鲁迅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拿来主义》等等文章,不进入作者特定的境界,没有形象思维,是无法读懂读好的。
吕叔湘先生说:“可以通过语感判断感情,判断语意,有助于深入理解思想内容。
”此话信然。
三是联想生发。
读书要有所得,并且要学以致用,联想生发是很重要的。
这是一项较高层次的语感训练,要求学生扑捉字里行间的隐含信息,加以延伸,产生由内到外、由上到下、由此物到彼物、由现在到将来的构想。
能由一个形象联系到另一个形象,由一个形象创造出另一个形象。
变他人的语感为自己的语感,甚至创造出新。
即如叶老所云:“于有字的书以外,更留心去读没有字的书。
”譬如读毛泽东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如果学生局限于文字所及,那么所得是肤浅和有限的。
如果由眼前之景读到天下之景(革命的大好形势),由眼中所见读到了心中所思(祖国的浮沉和由谁主宰),由有形之物读到了无形之物(革命豪情和远大理想),这样的读就有深度了。
如果还能生发开去,以革命者的伟大胸怀和豪情壮志来熏陶自己,懂得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建设社会主义强大祖国任重道远,应该勇挑重担,这样的读就不但有深度,而且有力度了。
教学大纲规定语文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故语文课本也兼具这三种功能。
而我们平常往往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和听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写作方面的训练,没有把学生在阅读和听说时形成的语感优势移植到自己的语感实践——写作中去,乃至形成读归读、写归写,读的是一套,写的又是一套的脱节之势,这是很可惜的。
其实,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不通过实践去掌握,是很难形成能力的。
学生在书本上学得的知识,要相信他们能够用,并且有用的欲望,甚至还可以创新。
譬如我在教《项脊轩志》一文时,着重点拨学生学习该文取材与行文的平淡朴实,让学生反复体味归有光散文的“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外”的语感,然后仿此作文一篇,题为《不忘家里的那间小屋》。
两节课后作文本收上来,打开一看,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学生写的实事实情实景,令人赏心悦目。
录下一篇与同行把玩:家中人多,我考上初中后,父亲还是空出一间房来给我读书。
我很高兴。
屋很小仅容下一桌、一床、一椅;屋前没有树,一方净土,空荡荡的。
我用一只破瓦钵在窗台上种个仙人掌,算是有了一点绿意。
小屋很静,除了父亲每天晚上为我端来热茶外,其他人很少踏入。
每当朗月高照之时,我总爱在一阵作业之后关灯赏月。
“对影成三人”,我不知道和我的小屋对影成几人了。
(眉批:别有一番情景)六月天,晚上很热,我便脱下衬衫,赤膊上阵做作业。
父亲端茶进来总忘不了拿衣给我披上,然后立在我身边,摇着大蒲扇说:“天热,脱得太干净容易感冒的。
”扇得我不在流汗,便带上门出去了。
有时走出好远,发现门未带紧,又转身来在门外立着,好久才把头从门缝里探进来说:“早点歇息吧,明天又要起得早。
”然后在带紧门。
听着父亲沉沉离去的脚步,我眼中总是噙满泪水。
(眉批:别有一番情意)冬天,小屋里显得格外冷,纸糊的窗户被风吹得七零八落了。
父亲除了每天晚上给我端来热茶和一只热炉子外,总忘不了摸摸我的脚,然后轻轻叹口气说:“天这么冷,还要做作业,难怪叫寒窗苦读啊!”(眉批:别有一番情感)小屋的墙脚不知几时被老鼠挖通了。
晚上做作业时老鼠便吱吱喳喳地吵吵闹闹,真烦人。
我便找到那老鼠洞,准备封泥。
父亲见到了,好象明白我的意思,抬起锄头,三下五除二便筑好了。
笑着说:“这下老鼠又没门了。
”真的,小屋又恢复了宁静。
(眉批:别有一番情趣)……如今,我已来到县城求学,很少回家。
但小屋仍然没有变,只不过窗台上那个仙人球长大了。
(眉批:别有一番情调)(尾批:尽是眼中所见,手中所为,心中所想。
写来情真意切,语出天然。
岂非脱胎于《项脊轩志》乎?)我觉得,学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得益于阅读时获取的感悟。
也就是说,他们把课堂上获得的语感引申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了,而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
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小学阶段抓起。
抓住了语感训练,才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才能走出应试教学的怪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