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抗原受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饲养细胞有: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饲养细胞一般在融合前一天制备
免疫脾细胞:处于免疫状态脾脏中B淋巴 母细胞-浆母细胞。一般取最后一次加强 免疫3天后的脾脏。
融合比例:
骨髓瘤细胞:脾细胞=1:5或1:10
融合剂:40%PEG(分子量1000-2000)
融合24小时后加HAT培养液 2周后 改 用HT培养液 2周后 改用一般培养液
质中多种抗原决定簇的多种抗体混合物。如: 免疫血清(含多种特异性抗体)。 2.实际意义 (1)预防、治疗感染性疾病
(2)临床诊断
二、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
1.定义 由单一克隆B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识别抗 原分子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
2.特点 具有高度均一性。 3.杂交瘤细胞
尿核苷单磷酸
胸腺嘧啶核苷酸
TK 3.次要途径:胸腺嘧啶核苷(T)
HAT选择培养基的原理
HAT选择培养基组分 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 氨甲喋呤(aminopterin,A):叶酸拮抗剂 胸腺嘧啶核苷(thymidine,T)
抗原免疫的脾细胞
(B细胞) 1. 抗体分泌(Ig+)
在HAT生长
(一)胚系基因结构:
肽链编码基因: 编码V区的基因, V区基因的下游是: 编码C区的基因
重链V区基因由基因片段:V、D、J拼接 轻链V区基因由V、J基因片段拼接 互补决定区CDR1+CDR2←V基因片段,
大部CDR3←D, 其余CDR3←J 。
பைடு நூலகம்
14号染色体 2号染色体 22号染色体
C区的基因在V区基因的下游,1~9 个,如H的C基因有9个功能性基因。
2、等位排斥和同种型排斥 (1) 等位排斥:
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某一基因座位上, 二条染色体的等位基因中只有一个基 因能表达。保证了一个B细胞或T细胞 只能表达一种特异性的抗原受体。
(2) 同种型排斥:
表达同一类型肽链的不同基因座位之间 的排斥。如表达L链的κ链基因在第2号染 色体上,而λ链基因在第22号染色体上, 在一个细胞内它们不能同时表达,只能 表达其中之一,κ/λ,κ:λ=65:35。
Tail Piece
五、IgE
1.单体分子; 2.血清中含量最低(占Ig的0.002%); 3.半衰期 3天; 4.呼吸道和胃肠道浆细胞产生; 5.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6.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感染患者血清中特异
性IgE水平增高。
C4
第七节 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
一、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1.定义 指由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抗原物
二、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1、组合造成的多样性
2、连接造成的多样性
CDR3区位于V、J和V、D、J片段连 接处,可丢失或加入数个核苷酸(N插入), 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作用下,不需 模板,直接加入核苷酸至DNA断端,在 V-D-J之间,形成VNDNJ ,而显著增加 了CDR3的多样性
3、体细胞高频突变造成的多样性
小鼠骨髓瘤细胞
(B细胞恶性肿瘤) 1.具永生性 2.HGPRT+ 2.8-AG筛选出
HGPRT-株
PEG 融合 HAT筛选
脾-骨髓瘤细胞(杂交瘤细胞) (HGPRT+、Ig+)
融合的结果及命运
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
杂交瘤细胞
脾-脾杂交细胞
未融合的脾细胞
骨髓瘤-骨髓瘤杂交细胞
免疫动物
培养骨髓瘤细胞
收集致敏的B淋巴细胞 收集骨髓瘤细胞
克隆化:指将抗体阳性孔进行克隆化。 目的是将抗体分泌细胞、抗体非分泌细 胞、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和无关抗体分 泌细胞分开。
当两个细胞紧密接触时,细胞膜可能融 合在一起。融合细胞含有两个不同的细 胞核,称为异核体,产生具有原来两个 细胞基因信息的单个核细胞,称为杂交 细胞(hybrid cell)。
细胞DNA合成途经
1.替代途径:次黄嘌呤(H)
2.主要途径: 氨基 酸
HGPRT 鸟嘌呤核苷酸
谷 氨 酰 胺 (A-)
克隆选择学说:Burnet(澳) 1957年
①免疫细胞随机形成多样性的细胞系(克 隆,Clone),每一克隆细胞表达同一种特异的识别 抗原受体,识别相同抗原。
②胚胎期的免疫细胞系接触抗原后,该细 胞系被排除或失去活性,处于抑制状态,成为 禁忌克隆,产生耐受。
③成熟淋巴细胞可识别外来抗原,被选择 而活化、产生效应。
骨髓瘤细胞 — 无限增殖; 免疫B细胞 — 合成、分泌特异性抗体。 4.杂交瘤技术 HAT培养基:次黄嘌(H), 氨基蝶呤(A)和胸腺嘧 啶核苷(T)。
杂交瘤技术的理论基础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克隆选择学说,即 一种克隆只产生一种抗体
细胞融合技术产生的杂交瘤细胞可以保 持双方亲代细胞的特性
利用代谢缺陷补救机理筛选杂交瘤细胞, 并克隆化,制备McAb
研究证明:
不同的V基因实际上是由少数原先分 隔的胚系基因片段,在淋巴细胞发生分化 过程中,通过重排(组合、拼接及高频突变 等)的过程,从而获得了特异性的V基因, 产生巨大数量特异的抗原受体以识别不同 的抗原,BCR的多样性可达1014,TCR的 多样性可达1016。
一、BCR、TCR基因结构及其重排
可溶性抗原免疫原性弱,一般要加佐剂
目前,用于可溶性抗原(特别是一些弱抗原)的 免疫方案也不断有所更新,如①将可溶性抗原 颗粒化或固相化,一方面增强了抗原的免疫原 性,另一方面可降低抗原的使用量。②改变抗 原注入的途径,基础免疫可直接采用脾内注射。 ③使用细胞因子作为佐剂,提高机体的免疫应 答水平,促进免疫细胞对抗原反应性。
V、D、J片段各有多个 一个淋巴细胞中只有一个片段参与组成 抗原受体V区的编码基因
14号染色体中 7号染色体q 7号染色体p
TCR的β、δ链 是由三种胚系 基因片段:V、 D、J 拼接而成, α、γ链基因是 由V、J 两个基 因片段拼接成 的。
BACK
二、基因重排:
1、重组酶:重组激活酶、末端脱氧核酸 转移酶、DNA外切酶、DNA合成酶等。
抗体
第四节 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 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
n(抗原表位) ↑↓
n(T/B细胞克隆) ← n(TCR/BCR) ← n(V基因)
机体存在着特异性识别各种抗原的T、B细胞 克隆,称T、B细胞库, 即TCR、BCR的多样性
一个机体每一个淋巴细胞是不是具有 这么巨大数量的V基因库呢? 没有。
BCR/Ig的重链V区基因 是由三 种胚系基因片段:V、D、J拼接 而成,轻链V区基因 是由V、J 两个基因片段拼接成的。互补决 定区CDR1+CDR2←V基因片段, 大部CDR3←D, 其余CDR3←J 。
BACK
C区的基因在V区基因的下游,1~9个, 如H的C基因有9个功能性基因。
TCR的β、δ链是由三种胚系基因片段:V、 D、J 拼接而成,α、γ链基因是由V、J 两 个基因片段拼接成的。
2.介导免疫细胞活性 (1)调理作用(opsonization):IgG + 抗原(颗粒性) → FcγR(单核、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 → 促吞噬细胞吞噬; (2)ADCC:IgG + 抗原(靶细胞) → Fc γR(NK 细胞)→ 杀伤靶细胞;
(3)介导超敏反应:Ⅰ型、Ⅱ型和Ⅲ型超敏反应。
3.穿越胎盘和粘膜
4、BCR(膜型Ig)和分泌型Ig
在转录时如只转录到SC(分泌性外显子), 不能表达疏水性氨基酸残基,只能分泌 出去。 如继续转录至MC(膜性外显子),则可 表达疏水性的跨膜区和膜内区,插入细 胞膜,作为膜受体。
在转录时如只 转录到SC(分 泌性外显子), 不能表达疏水 性氨基酸残基, 只能分泌出去。 如继续转录至 MC(膜性外显 子),则可表达 疏水性的跨膜 区和膜内区, 插入细胞膜, 作为膜受体。
第六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一、IgG
1.一般特性
(1)单体分子;
IgG1, IgG2 and IgG4
IgG3
(2)四个亚类;
(3)血清中含量最高(75%Ig);
(4)半衰期最长(21~23天);
(5)3~5岁达成人水平(8.0~17 mg/ml);
(6)可与SPA结合。
2.生物学活性 (1)通过胎盘(新生儿抗感染); (2)激活补体(裂解细胞); (3)调理作用(促进吞噬); (4)介导ADCC(细胞毒作用)。 3.实际意义 (1)抗感染; (2)自身抗体 → 自身免疫病; (3)介导变态反应(Ⅱ、Ⅲ型); (4)封闭抗体 → 肿瘤细胞逃逸; (5)亲合层析法 — IgG纯化; (6)免疫学检测。
骨髓瘤细胞系选择要点:
稳定易培养、自身不分泌Ig、融合率高、 HGPRT缺陷株
常用骨髓瘤细胞系有:NS1、SP2/0、X63 等。 保存:防止突变、定期筛选(8-氮鸟嘌呤)
防止支原体污染(胎牛血清)
融合时保证骨髓瘤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良好 的形态,活细胞计数高于95%
融合比例 脾细胞:骨髓瘤细胞=3:1许多环节 需要加饲养细胞,如:在杂交瘤细胞筛选、克 隆化和扩大培养过程中
细胞融合
HAT选择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
检测筛选阳性细胞
克隆化培养(反复3-5次) 获得稳定分泌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 McAb的制备(杂交瘤培养上清或诱生腹水)
McAb 纯化及鉴定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本技术
1 抗原提纯与动物免疫 2 骨髓瘤细胞及饲养细胞的制备 3 细胞融合 4 抗体检测 5 杂交瘤的克隆化和冻存 6 McAB的制备 7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水平升高表明胎儿有宫内感染;
8.B细胞膜IgM(mIgM) →体液免疫应答;
C4
9.自身抗体 → 自身免疫病
三、IgA
1.两种类型
血清型: IgA1,单体;
分泌型:IgA2,二聚体, 粘膜局部浆细胞合成; 分泌片由粘膜上皮细胞合成;
2.半衰期 6天; 3.占血清Ig含量的5~15%; 4.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
5.聚合IgA激活补体替代途径。
Secretory Piece
J Chain
Origin of Secretory Component of sIgA
四、IgD
1.单体分子 2.存在形式 分泌型 — 血清中,功能不清;
膜结合型 — B细胞表面, 3.意义
(1)是B细胞成熟的重要标志; (2)抗原受体; 4.占血清Ig含量的1%; 5.半衰期 3天。
3、类别转换(同种型转换)
在抗体应答过程中,B细胞激活后分泌Ig 的类别发生转换。
类别转换主要与同一V区基因与不同重链 C区基因重排有关。
表 达 CH 的 基因片段有 9个,除了 Cδ 以 外 , 它们之前都
有一个 DNA 序 列 重复排列的
转换区,如
要转换某一
类别,其上 游的C基因 片段即被环 出。
二、IgM
1.五聚体,分子量最大(900 kd),又称巨球蛋白;
2.人类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的Ig;
3.体液免疫应答最先产生的 Ig — 感染早期免疫;
4.占血清Ig含量的5~10%;
5.半衰期 5天 — 血清中特异性IgM 水平增高提示
有近期感染;
J Chain
6.激活补体;
7.IgM 不能通过胎盘 →脐带血或新生儿血清中IgM
外周淋巴组织生发中心内的成熟B细胞, 在受到抗原剌激后,已重排好的V区基因 (尤CDR3)突变频率增高,称体细胞高频 突变,主要为点突变,非随机性。抗原 对多株高频突变细胞的选择结果,使其 表达的的IgV区CDR(互补决定区)与抗原 表位的互补性更优于原先分子,即为抗 体的亲和力成熟。
三、淋巴细胞的克隆选择
免疫成功的标志是在融合时脾脏能够提 供处于增殖状态的特异性B细胞,此时血 清中抗体效价不一定最高。
可溶性抗原10-15ug/100ul+等量弗氏完全 佐剂注射小鼠腹腔 2-4周后加强免疫 (量减半,改用不完全佐剂,可反复多 次) 冲击免疫(融合前3天进行)
选用6-12周龄Balb/c小鼠
颗粒性抗原免疫性较强,不加佐剂就可获得很 好的免疫效果
第五节 抗体的功能
一、 V区的功能 — 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
1.抗体的结合价
单体(IgG, IgE) — 2价 二聚体(分泌型IgA) — 4价 五聚体(IgM) — 10价(5价)
中和效应 — 中和毒素和病毒 2.实际意义 与Ag结合 — 促吞噬细胞吞噬
二、 C区的功能
1.激活补体系统 Ab(IgM、IgG) + Ag → C1q → 补体经典途径 IgG4、IgA的凝聚物 → 补体旁路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