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爆锚喷支护新工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
1 光爆锚喷支护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2 光爆锚喷支护新工艺研究 3 光爆锚喷支护新工艺劳动组织 4 采用光爆锚喷新工艺施工巷道的效果
1 光爆锚喷支护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1 光爆锚喷支护技术的发展
1.1.1 国外光爆锚喷支护的发展
光爆锚喷支护是一种先进的井巷掘进施工技术, 它主要包括光面爆破、锚杆支护和喷射混凝土三个 方面的内容。
光爆锚喷支护技术在徐州矿区应用50多年来,其技 术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全集团公司下属矿井的 岩巷施工全面使用了该项技术,在软岩巷道掘进中也 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近年来,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矿井的地应 力相对增加,给巷道支护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将煤巷支护工艺拓展到岩巷 施工工艺中,普遍使用等强锚杆和树脂锚固剂, 并采用锚杆快速安装一体化工艺。改善了巷道 围岩的受力状况,岩石巷道的支护状况得到了 明显的改观。
光爆锚喷支护突破了传统的支护理论,不是消极 地承受围岩压力,而是尽量保持围岩的完整性,限 制围岩的变形、位移和裂隙发展,充分发挥岩体自 身支承作用,把围岩从荷载变为承载,变消极因素 为积极因素,变被动为主动,这是锚杆支护与一切 旧的支护形式最根本的区别。
最早问世的是锚杆。据记载,1910年在美国首次研 究试验,1912年在阿伯施莱的弗里登斯煤矿开始使用锚 杆来支护巷道顶板,1915~1920年美国的金属矿山也 开始使用年开始引进,1971年全日本有32个金属矿山使 用了金属锚杆。
1.2.1 传统光爆锚喷施工工艺
传统光爆锚喷施工工艺主要方式 为“二掘一喷”,其流程为:
迎头打眼→装药、联线、放炮→ 找掉→临时支护→出矸→打锚杆支 护→(重复以上工序)→初喷→集 中复喷成型。
1.2.2 传统光爆锚喷支护工艺存在的问题
虽然光爆锚喷技术在徐州矿区得到了普遍 的应用,但是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也暴露 了其在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过分强调网、梁和喷层的支护作用,忽视了 锚杆的主体支护作用。树脂锚杆支护体系对 锚杆螺母二次紧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 锚喷支护工艺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因而大大 降低了锚杆的锚固作用。
1.2.2.1 传统工艺在工程设计方面的主要缺陷
(1)锚杆托盘与暴露围岩的接触为点线式接触。 (2)喷层厚度的不合理。传统工艺中,过分强调喷体 的支撑作用,设计的喷厚一般为120mm以上,多数 达到200mm,如在大断面巷道、岩巷交岔点、大硐 室(绞车房、变电所等)设计的喷层厚度都在 250mm,甚至更大。 (3)不能发挥金属网、托梁在喷体中的骨架作用。
喷射混凝土技术是由喷射水泥砂浆技术发展而来的。 1905年美国在建筑修缮方面使用喷浆技术。1911年德 国第匹约堡煤炭管理局首次提出用喷射水泥砂浆支护井 巷的可能性。1914年开始在井下用喷射水泥砂浆支护巷 道。1924年前苏联顿道斯矿井开始应用喷浆支护。
光面爆破作为锚喷支护的超前工序,是在二十 世纪50年代由瑞典发展起来的。瑞典哈棱曾在地 下建筑物进行试验,兰格弗尔斯和伦德伯格曾用 树脂玻璃进行模拟试验,均得出了有关的参数和 结论。
1.1.2 国内光爆锚喷支护的发展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采用光面爆破 锚喷支护技术,经过了长时间的试验、摸索, 1975~1981年为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1975年 煤炭部召开了煤炭系统光爆锚喷会议,正式把这 项新技术确定为井巷支护技术改革的发展方向, 并作为重大技术项目在全国煤矿推广。
1981年以后进入巩固发展阶段。1986年,煤 炭部以徐州矿务局为主要研究和完成单位上报的 光爆锚喷支护技术研究推广应用,被评为国家重 大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800m水平以下的破碎岩层、断层带等区 段,采用了锚喷和注浆相结合的施工工艺,巷 道维护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1.1.4 光爆锚喷支护技术取得的成就
光爆锚喷支护技术与传统的支护技术相比, 其主要成就在于:
(1)进度快,效率高。 (2)强度高,质量好。 (3)安全可靠。 (4)省材料,成本低。
1.2 光爆锚喷支护现状
1.2.2.2 施工工艺的缺陷
传统的锚喷施工工艺,存在着对施工质量较难控制 的环节,有些环节,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提高,也影 响工程质量的检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锚杆质量控制的影响。 (2)由于锚杆施工后被初喷覆盖,不能有效地实施树 脂锚杆的二次紧固,不利于锚杆质量检查。 (3)现场存在刻意造型的倾向。 (4)传统工艺中,组织生产方式为“两掘一喷”,第 二掘进班放炮对第一掘进班已支护好的地点造成影响。
多年的实践证明,光爆锚喷支护技术先进, 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有利于加快掘进速度, 降低工程造价。但是从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 锚喷支护技术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
1.1.3 徐州矿区锚喷支护的使用情况
徐州矿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试验、推广锚 喷支护技术。其巷道光爆锚喷支护技术水平在全国处 于领先地位。如大黄山煤矿巷道的光爆锚喷技术水平 一直居于全国领先水平,建井工程处施工的卧牛山防 空洞工程的光面爆破达到世界一流,眼痕率达100%, 许多单位来参观学习。在锚杆支护方面,从1976年 起开始研究、试验,二十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在全 国处于领先水平。但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相对 缓慢。
传统的锚喷支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 定意义上的成功,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及 后期巷道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工艺的原 因,出现了许多问题。
1.2.2.3 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1)一次喷厚过多的问题。在传统的工艺施工中, 要求初喷跟到迎头,复喷距迎头不超过一个圆班的 进尺。在实际操作中,为赶任务,往往一次完成全 部的喷浆工作。有时一次喷厚达150mm以上,由于 喷体不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相互之间以及与围岩之间 稳定凝固胶结,初喷体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自行掉 落,造成人身伤害事故,或者喷体在自身的重力影 响下,发生下垂塑性变化,喷体与围岩形成空间, 影响喷体的支护效果。
同时由于传统的锚喷施工工艺在爆破 后直接挂网打锚杆,因巷道表面往往凹凸 不平,致使锚杆托板不能有效地紧贴岩面, 从而降低了锚杆的支护质量。此外,随着 徐州矿区各矿井的开采深度的加大,传统 工艺施工的巷道失修比例越来越大,且修 护的难度随着地应力的增加而增大。传统 锚喷支护工艺在工程设计、生产实践中还 存在诸多的缺陷和薄弱点。
1 光爆锚喷支护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2 光爆锚喷支护新工艺研究 3 光爆锚喷支护新工艺劳动组织 4 采用光爆锚喷新工艺施工巷道的效果
1 光爆锚喷支护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1 光爆锚喷支护技术的发展
1.1.1 国外光爆锚喷支护的发展
光爆锚喷支护是一种先进的井巷掘进施工技术, 它主要包括光面爆破、锚杆支护和喷射混凝土三个 方面的内容。
光爆锚喷支护技术在徐州矿区应用50多年来,其技 术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全集团公司下属矿井的 岩巷施工全面使用了该项技术,在软岩巷道掘进中也 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近年来,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矿井的地应 力相对增加,给巷道支护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将煤巷支护工艺拓展到岩巷 施工工艺中,普遍使用等强锚杆和树脂锚固剂, 并采用锚杆快速安装一体化工艺。改善了巷道 围岩的受力状况,岩石巷道的支护状况得到了 明显的改观。
光爆锚喷支护突破了传统的支护理论,不是消极 地承受围岩压力,而是尽量保持围岩的完整性,限 制围岩的变形、位移和裂隙发展,充分发挥岩体自 身支承作用,把围岩从荷载变为承载,变消极因素 为积极因素,变被动为主动,这是锚杆支护与一切 旧的支护形式最根本的区别。
最早问世的是锚杆。据记载,1910年在美国首次研 究试验,1912年在阿伯施莱的弗里登斯煤矿开始使用锚 杆来支护巷道顶板,1915~1920年美国的金属矿山也 开始使用年开始引进,1971年全日本有32个金属矿山使 用了金属锚杆。
1.2.1 传统光爆锚喷施工工艺
传统光爆锚喷施工工艺主要方式 为“二掘一喷”,其流程为:
迎头打眼→装药、联线、放炮→ 找掉→临时支护→出矸→打锚杆支 护→(重复以上工序)→初喷→集 中复喷成型。
1.2.2 传统光爆锚喷支护工艺存在的问题
虽然光爆锚喷技术在徐州矿区得到了普遍 的应用,但是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也暴露 了其在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过分强调网、梁和喷层的支护作用,忽视了 锚杆的主体支护作用。树脂锚杆支护体系对 锚杆螺母二次紧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 锚喷支护工艺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因而大大 降低了锚杆的锚固作用。
1.2.2.1 传统工艺在工程设计方面的主要缺陷
(1)锚杆托盘与暴露围岩的接触为点线式接触。 (2)喷层厚度的不合理。传统工艺中,过分强调喷体 的支撑作用,设计的喷厚一般为120mm以上,多数 达到200mm,如在大断面巷道、岩巷交岔点、大硐 室(绞车房、变电所等)设计的喷层厚度都在 250mm,甚至更大。 (3)不能发挥金属网、托梁在喷体中的骨架作用。
喷射混凝土技术是由喷射水泥砂浆技术发展而来的。 1905年美国在建筑修缮方面使用喷浆技术。1911年德 国第匹约堡煤炭管理局首次提出用喷射水泥砂浆支护井 巷的可能性。1914年开始在井下用喷射水泥砂浆支护巷 道。1924年前苏联顿道斯矿井开始应用喷浆支护。
光面爆破作为锚喷支护的超前工序,是在二十 世纪50年代由瑞典发展起来的。瑞典哈棱曾在地 下建筑物进行试验,兰格弗尔斯和伦德伯格曾用 树脂玻璃进行模拟试验,均得出了有关的参数和 结论。
1.1.2 国内光爆锚喷支护的发展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采用光面爆破 锚喷支护技术,经过了长时间的试验、摸索, 1975~1981年为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1975年 煤炭部召开了煤炭系统光爆锚喷会议,正式把这 项新技术确定为井巷支护技术改革的发展方向, 并作为重大技术项目在全国煤矿推广。
1981年以后进入巩固发展阶段。1986年,煤 炭部以徐州矿务局为主要研究和完成单位上报的 光爆锚喷支护技术研究推广应用,被评为国家重 大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800m水平以下的破碎岩层、断层带等区 段,采用了锚喷和注浆相结合的施工工艺,巷 道维护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1.1.4 光爆锚喷支护技术取得的成就
光爆锚喷支护技术与传统的支护技术相比, 其主要成就在于:
(1)进度快,效率高。 (2)强度高,质量好。 (3)安全可靠。 (4)省材料,成本低。
1.2 光爆锚喷支护现状
1.2.2.2 施工工艺的缺陷
传统的锚喷施工工艺,存在着对施工质量较难控制 的环节,有些环节,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提高,也影 响工程质量的检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锚杆质量控制的影响。 (2)由于锚杆施工后被初喷覆盖,不能有效地实施树 脂锚杆的二次紧固,不利于锚杆质量检查。 (3)现场存在刻意造型的倾向。 (4)传统工艺中,组织生产方式为“两掘一喷”,第 二掘进班放炮对第一掘进班已支护好的地点造成影响。
多年的实践证明,光爆锚喷支护技术先进, 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有利于加快掘进速度, 降低工程造价。但是从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 锚喷支护技术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
1.1.3 徐州矿区锚喷支护的使用情况
徐州矿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试验、推广锚 喷支护技术。其巷道光爆锚喷支护技术水平在全国处 于领先地位。如大黄山煤矿巷道的光爆锚喷技术水平 一直居于全国领先水平,建井工程处施工的卧牛山防 空洞工程的光面爆破达到世界一流,眼痕率达100%, 许多单位来参观学习。在锚杆支护方面,从1976年 起开始研究、试验,二十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在全 国处于领先水平。但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相对 缓慢。
传统的锚喷支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 定意义上的成功,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及 后期巷道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工艺的原 因,出现了许多问题。
1.2.2.3 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1)一次喷厚过多的问题。在传统的工艺施工中, 要求初喷跟到迎头,复喷距迎头不超过一个圆班的 进尺。在实际操作中,为赶任务,往往一次完成全 部的喷浆工作。有时一次喷厚达150mm以上,由于 喷体不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相互之间以及与围岩之间 稳定凝固胶结,初喷体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自行掉 落,造成人身伤害事故,或者喷体在自身的重力影 响下,发生下垂塑性变化,喷体与围岩形成空间, 影响喷体的支护效果。
同时由于传统的锚喷施工工艺在爆破 后直接挂网打锚杆,因巷道表面往往凹凸 不平,致使锚杆托板不能有效地紧贴岩面, 从而降低了锚杆的支护质量。此外,随着 徐州矿区各矿井的开采深度的加大,传统 工艺施工的巷道失修比例越来越大,且修 护的难度随着地应力的增加而增大。传统 锚喷支护工艺在工程设计、生产实践中还 存在诸多的缺陷和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