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物理作者
课题 4.5 牛顿第三定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用具:
弹簧秤、磁铁、小车、皮球、小磁针、白纸、大头针、火柴棒等,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自己设计实验,验证以前学过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设计实验。
点评:开门见山,让学生进入主动思考状态。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1、教师巡视,观察各组设计试验的情况。
2、鼓励学生大胆演示自己设计的实验,并说明如何证明此结论。
3、根据需要,引导、补充学生发言。
学生活动:各小组积极动手做实验,并踊跃发言,展示成果。
学生可能设计的实验:
实验一:将两个皮球对压(二者均发生形变)
实验二:用手拉弹簧(弹簧形变,手也受到弹簧的拉力)
实验三:将左手攥拳后仅竖直向上伸出食指,用右手掌心竖直向
下压迫左手食指。(左手食指受压,右手掌心被扎疼)点评:实验具有开放性,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相互的还是单
方面的?一个力应与几个物体相联系?
2、如果把左手食指受到的力叫作用力,那么右手掌心受到的力叫
什么合适?叫反作用力好吗?
(注意,教师不一定用这个例子,要看学生回答情况而定)学生活动:得出实验结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必有受力物体,一个力应与两个物体相联系。
点评:1、设计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的学习兴趣
2、课堂上可能会出现教师意料不到的情况,教师要驾驭好课堂。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1、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证明这一点?
2、与同学一起分析、补充这些事例,并印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并给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3、引导学生分类,弹力、磁力、摩擦力均是相互的,使学生注意
到从多角度证明问题更全面。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通过小组举例、做实验、讨论:
1、用力拍手,两手都疼
2、磁铁相吸、相斥
3、碰碰车
4、滑旱冰的人相推,均后退(事先做好多媒体课件)
5、用橡皮擦铅笔字,字被擦掉了橡皮也掉了一层皮
……
点评:1、在课桌上,事先尽可能多的将一些合适的器材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边讨论边做实验。
2、学生举例,教师不可能完全预料到,但对常见的事例要作充分的准备(如:器材、课件)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我们研究的是力,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研究呢?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补充,认为应该研究力的三要素:作用点、大小、方向。
点评:让学生回忆并讨论从哪些方面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将学生引向更深入的问题,找出问题的突破点。
教师活动:让学生自己举例分析。比如学生作了下面的实验:在右车上放一条形磁铁,在车上放一质量近似相等的铁块。用手调整两车间的距离,使放手后左车
刚好能在右车吸引力作用下运动。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鼓励学生并注意纠错:
1、如把右车上铁块受到的力叫作用力,找出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谁?作用点在哪里?这个力的方向如何?这个力的作用效果怎样?
2、反作用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受力物体是谁?作用点在哪里?方
向如何?这个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如何?
学生活动:小组分析实例,讨论得出:
作用点分别在两个物体上。
点评:研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点
教师活动:鸡蛋碰石头会怎样?由此你认为他们之间的作用力大小有什么关系?请你设计实验定量证明你的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积极动手操作,加以证明。可能出现两种意见:
1、等大。
2、石头对鸡蛋的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力
点评: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先提出一个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要仔细、思考要全面,比如为了使实验更具一般性,可以变化多个位置,重复实验。
假如学生做了这个实验:取两个弹簧秤,把甲秤的圆环固定,手拿
乙秤与甲秤钩住,再用手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乙秤的圆环端至某
一位置停下,读出两秤的读数。
提出问题:
1、读出两秤的读数。把甲乙两秤视作质点,画出各自的受力图。
2、乙秤受到的作用力的效果是?甲秤受到的作用力的效果是?
3、将其中一弹簧秤的读数减小到零,观察另一弹簧秤的读数。
让学生复述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演示操作、读取数据并说明结
论。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设计实验、讨论分析现象,找出规律:
1、两个弹簧秤对拉,二力等大
2、两弹簧均被拉伸,二力反向
3、同时为零,说明二者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点评:1、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定量去证明结论,不被现象所迷惑,用数据说明问题。
2、学生不一定一次性得出上述正确、简练的结论,教师再去引导。
教师活动:介绍传感器系统,用传感器进一步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见课本87页做一做)。
让多个学生自己拉动传感器,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拉法:拉力逐
渐增大、拉力逐渐减小、拉力大小随意变化、手停止和手运动等等。
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屏幕上的图像。你得到了那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