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区域农业生产
件、布
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以热点或典型区域发展为背景,以
图、坐标统计图等为载体,考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治理措施和发展方
1.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自然条件
2. 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1)农业生产区域划分的依据
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3.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________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

命题角度一区域农业区位的选择
[经典例题]
(2017·江苏高考)河南淅川是我国南橘北种的最后一站,因其个大、质优、早熟,深受消费者喜爱。

下图为汉中、淅川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同纬度汉中相比,淅川柑橘上市较早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A. 北部山地阻挡南下冷空气,冬季气温高
B. 地处山间谷地,云雾多,气温日较差小
C. 位置偏东,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
D. 临近水库,水体对当地气候调节作用强
(2)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思维建模]
1. 文字信息获取
(1)由题干材料可知,汉中、淅川都种植柑橘,但淅川柑橘上市较早,说明其自然条件更为优越。

(2)柑橘的种植与水热、地形等密切相关,因此淅川附近四个地点中,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应是水热条件最好的地点。

2. 图像信息获取
3. 推理分析
结合图示,汉中和淅川纬度基本相同,东西距离相差不远,因此水热条件相似;两地的地形也相似;不同的是淅川附近有大型水库,水库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因此可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

4. 知识调用
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经纬网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区域农业区位条件的选择。

[小试牛刀]
(1)________(2)________
[方法归纳]
针对性归纳:区域农业区位条件评价
从该区域的背景条件(分析某区域农业发展的前景主要包括气候、地
形、土地、水源、社会经济条件等)入手,分析各项指标的优劣。

下图结合我国西北、东北、华北、南方、青藏农业区的农作物分布,辩证地评价各农业区的生产条件,具体分析如下:
[变式训练]
(2019·江苏省盐城模考)2017年6月“耐盐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科研项目在海南省喜获进展,耐盐水稻新品种在含盐量为0.6%的海水倒灌农田中增产明显。

下图为“我国部分盐碱地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 在海南省开展耐盐稻栽培选育试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 热量充足,选育周期短
B. 降水丰富,受台风影响小
C. 耕地多,土地盐碱化严重
D. 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高
2. 与甲地相比,乙、丙两地推广耐盐稻的限制性因素是()
A. 光照
B. 水源
C. 地形
D. 土壤
命题角度二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综合分析
[经典例题]
(2014·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

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

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
土壤肥沃。

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

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思维建模]
1. 文字信息获取
“1957年开始垦荒”说明开发晚、原始环境破坏轻;“土壤肥沃”“精准施肥”是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绿色”指环境质量高,污染少;“米都”说明稻米生产量大,商品率高。

2. 图像信息获取
3. 推理分析
本题的设问既独立又具有递进关系,正是由于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加之纬度位置较高,气温较低,农作物虫害较少,同时由于建三江土壤肥力高,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化肥施用量较少,这一切都导致建三江平原水稻的生长环境好,品质高,才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

4. 知识调用
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三江平原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

[小试牛刀]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方法归纳]
拓展性归纳
(1)区域农业发展问题的分析方法
①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
农业发展必须建立在自然条件基础之上,气候、地形、土壤条件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面对不同的区域,要找出发展某种农业部门所需的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例如,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
A.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大;C.热量、水分条件可以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的需求。

劣势条件表现在:A.水资源短缺;B.盐碱地、涝洼地占有较大比例;
C.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②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
主要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工业基础、交通条件、劳动力状况、开发时间、市场、科技等方面分析。

在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③区域农业布局特点的分析
农业布局必须因地制宜,在不同区域存在自然条件的差异,同一区域内部同样差别较大,如何合理利用土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般而言,平原地区适宜发展耕作业,形成专业化生产基地;山区适宜发展林业、
水果种植业、畜牧业等;水资源丰富地区适宜发展淡水养殖业;气候相对干旱地区应该从育林、护草,改善生态,适当发展畜牧业等角度考虑;城镇周边地区应该布局面向城镇市场的蔬菜种植业、观光农业等城郊农业。

(2)我国不同区域特色农业形成的条件
(2019·湖北省荆州第四次质量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羽扇豆俗名鲁冰花,原产于北美,是优质植物蛋白来源,蛋白质含量与大豆相近,耐旱能力比大豆强;产量和蛋白质含量较蚕豆、豌豆要高。

可在年降雨量250 mm的干旱环境正常生长,较耐寒(- 5 ℃
以上),喜凉爽、忌炎热,是一种耐旱、耐瘠、耐阴雨、固氮能力强的食用豆类。

溧阳和平生态园(位置如下图所示)在国内首次引进羽扇豆种植及其蛋白质浓缩加工生产技术。

(1)分析当前溧阳和平生态园发展羽扇豆蛋白质浓缩加工生产的条件。

(2)科学界人士认为,从羽扇豆中提炼出的蛋白质将来可以成为肉制品、奶制品的替代品。

推测其大规模替代可能对全球气候、土地资源、水资源产生的积极影响,并分析原因。

(3)指出在溧阳大规模种植羽扇豆最适宜的生长季节,并说明理由。

(4)为什么有专家担心随意引种羽扇豆,有可能成为“生态灾难”?
考点二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
1. 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
(1)建设商品粮基地要具备的条件:①余粮多,粮食________高;②生产条件好,旱涝保收,农业生产基础好;③条件好的宜农荒地多,投资少,见效快,增产潜力大;④交通运输方便。

(2)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①东北地区人少地多,人口较少,余粮多,可以提供更多的粮食作为商品粮;②宜农荒地数量很多,后备土地资源丰富;③黑土肥力很高;④夏季高温多雨,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增产潜力很大;⑤东北地区是我国铁路网最稠密的地区,交通运输条件极为便利。

(3)建设商品粮基地的好处:①建设商品粮基地可以充分合理利用多种地域性条件,为粮食生产选择最适宜的自然环境;②商品粮基地为国家粮食储备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对平衡粮食余缺有很大的作用;③合理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可减少粮食运输费用。

2. 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命题角度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经典例题]
(2015·浙江高考)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

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A. 甲地海拔较高
B. 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 丁地地势低平
D. 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2)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②增加耕地面积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④改变耕作制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思维建模]
1. 文字信息获取
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2. 图像信息获取
3. 推理分析
首先,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土地利用变化特点的正确判读,是正
确解答的前提和出发点;其次,图中河流的流向也是解题的重要依据;再次,明确农业“大规模经营”往往与机械化水平密切相关。

4. 知识调用
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东北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小试牛刀]
(1)________(2)________
[方法归纳]
拓展性归纳
(1)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分析
农业发展方向要符合生态农业的特点,要追求效益最大化,应该把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作为发展重点。

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在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找准重点发展的方向。

(2)我国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我国商品农业的发展历史较晚,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并日益突出,问题的出现往往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压力增大导致农业发展方向和实施出现偏差有关。

具体表现如下所示:
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②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以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灌溉水源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④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3)我国主要农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2017·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粮食供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图1为“2012年中国粮食供需空间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区域粮食供需状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

图2为“2005~2013年江苏省人口变化与粮食增产关系图”。

(1)与全国高余粮区相比,简述高缺粮省市的主要分布区域及其形成原因。

保障高缺粮地区粮食供给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2)据图2,简述江苏省人口变化-粮食增产关系的主要区域差异。

(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粮食的品质。

江苏不少农业示范区推广种植有机大米,试分析种植有机大米的有利条件。

图型攻略
图表专项突破核心素养提升
中国农业分布示意图的判读
[图像特征]
中国农业分布示意图主要展示我国主要农业区、主要农作物分布地区,主要考查我国主要农业区的分布条件和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如下图所示:
[经典例题]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显著。

读下图,回答(1)~(2)题。

(1)关于A、B、C、D四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B地位于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②A、C两地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③C、D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④D 地农业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①A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②B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增加人均耕地面积③C地区要注重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D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思维建模]
1. 文字信息获取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之间自然条件差异显著,导致农业生产的特点也不相同,因此区域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并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确定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向。

2. 图像信息获取
3. 推理分析
判断出图示四个区域及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是本题正确解答的关键所
在。

在此基础上,结合影响农业区位因素(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4. 知识调用
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方法。

[小试牛刀]
(1)________(2)________
[方法归纳]
针对性归纳:农业生产区域图的读图流程
第一步:进行区域空间定位
可以根据农业生产的对象、生长特点、经纬度及相关地理事物确定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

第二步:分析区域特征和农业生产条件
主要从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条件入手,探究其农业生产方面的优缺点。

第三步:明确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
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发展生态农业、节水农业,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确定具体措施。

[即学即练]
(2019·广西钦州高新区高三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方果农利用麦秸、稻草、玉米秆、杂草等有机物质,覆盖于树盘、树行(一行行果树)或全果园。

覆盖厚度在15~20 cm,一般连续覆盖3~4年为一个周期。

每年将腐烂的物质埋入果园地,然后继续覆盖上述有机物质。

利用自然生杂草和生草覆盖时,最好在夏季进行。

材料二下图为某区域年太阳日照时数及苹果产地分布图。

下表为不
同苹果产区与最适宜区的气候资料。

栽培面积约占苹果总面积的60%,早、中熟品种面积偏低,致使成熟期过于集中;商品化处理仍以简单的手工分级为主,大部分采用土窖贮藏;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很难实现产、运、贮、销一体化。

(1)为什么利用自然生杂草和生草覆草最好选择在夏季?
(2)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种植苹果的区位选择在A地还是B地产生了争论。

对此谈谈你的观点,并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提出B 地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
东北地区为例
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及农业布局特点
高考清单

1内蒙古自治区 □2商品粮 □3一年一熟 □4低温冷害 □5平原 □6黑土 □7工业 □8外向型 □9规模 □10绿色农业 □11农业生产方式 □12松嫩 □13玉米 □14三江 □15春小麦 □16辽河 □17冬小麦 □18三江平原 □19大规模机械化 □20专业化 高考考向 命题角度一
□1山间谷地 □2较近 □3冷空气 □4东 □5气候 □6阳坡 □7水库 小试牛刀 (1)D (2)A 变式训练
1. A
2. B 解析:第1题,海南省开展耐盐稻栽培选育试验的优势区位条件有: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选育周期短等;海南受台风影响明显;耕地不多,且土地盐碱化不严重;耐盐稻栽培选育试验与劳动力是否丰富关系不大,且海南的劳动力素质高的说法也不妥。

故选A 。

第2题,乙、丙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与甲地相比,乙、丙两地推广耐盐稻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水源不足;光照、地形、土壤不是主要限制性因素。

故选B 。

命题角度二 □1短 □2大 □3高 小试牛刀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 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
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变式训练
(1)有利:地处长三角地区,水陆交通便利;人口城市众多,产品市场广阔;经济发达,资金力量雄厚。

不利:目前当地原料缺乏,进口原料成本高。

(2)影响:抑制全球变暖,缓解土地资源、水资源紧张的矛盾。

理由:羽扇豆是一种耐旱、耐瘠、耐阴雨、固氮能力强的食用豆类植物,羽扇豆植物蛋白大规模替代动物蛋白,使羽扇豆种植规模扩大,植物光合作用固定更多大气中的CO 2;使人类减少肉类食品消费,从而缩小畜牧业规模,这样既减少CO 2的排放,又降低用于生产饲料和放牧占用的大面积土地和水资源的耗费。

固氮能力强则有利于保持土地肥力。

(3)冬季。

江苏溧阳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凉少雨,羽扇豆喜凉爽、忌炎热,适宜冬季生长。

该地人多地少,冬季种植,与水稻等夏季作物轮作,既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利于改善土壤肥力。

(4)羽扇豆耐旱、耐贫瘠、耐阴雨、适应性强,是一种极易种植的植物,随意引种可能使其迅速生长,拓展领地,驱逐本地植物,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引发生态问题。

考点二 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
高考清单

1商品率 □2生产基础 □3宜农荒地 □4人少地多 □5土地 □6黑土 □7地域性 □8运输 □9盐碱化 □10草场 □11湿地 □12农林 □13水土 □14黑土 □15自然保护区 □
16湿地 □17竞争力 □18专业 □19生态 □20质量 □21农产品加工业 □22绿色食品 □23舍饲畜牧业 □24特色经济作物 高考考向 命题角度
□1湿地 □2低 □3林地 □4上游 □5高 小试牛刀 (1)B (2)B 变式训练
(1)主要分布区域: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京津地区。

原因:人均耕地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粮食的跨区域调配;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单产 (2)苏南人口增长快,粮食增产慢;苏北人口负增长,粮食增产快。

(3)市场需求大;技术
水平高;生态环境好;政策支持。

(任答三点)
图型攻略
□1河西走廊□2水资源□3云贵高原□4水土流失□5华北平原□6暖温□7三江平原
□8商品谷物农业
小试牛刀
(1)B(2)D
即学即练
(1)夏季高温多雨,覆草易腐烂,增加土壤肥力;减少水分蒸发;调节地温。

(2)A 地年降水量符合最适宜区要求;光照较充足;地形多低山丘陵,适合种植苹果;土壤较肥沃。

B地年均温、夏季平均气温方面更接近最适宜区温度;光照充足;日较差大,利于有机物质积累;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3)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调整品种种植结构;改善交通条件,提高产品运输能力,提高保鲜技术;延长产业链,对苹果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合理种植,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