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集合量词的虚与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集合量词的虚与实
推荐本文
□ 傅海峰
现代汉语中,把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
一般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类。
而名量词又可分为专用名量词和借用名量词。
专用名量词又可分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和度量词。
通常意义上讲,集合量词“用于由两个以上个体组成的事物”①。
集合量词是汉语量词中极富特性的一类量词,其“在意义、作用、形态和功能上既严格区别于个体量词,又严格区别于度量词。
根据…从意义出发,找形式验证‟的原则,共有129个量词被确定为集合量词。
”
②比如对、双、套、副、批、群、摞、打、堆等等。
正是这些集合量词和其他量词,以及其他词类的共同作用,才使得汉语如此多姿多彩。
其中,集合量词的虚实作用,更增强了汉语词汇的表现力。
一、集合量词的“实”
1.表达具体的数量概念。
如:
(1)人家生就一双手,是为全身服务的;她呢,正好倒过来,她是全身心都在为一双手服务。
()
(2)爱情之所以像一双筷子,最根本的一点在于,他们之间谁也离不开谁,为了生活,永远不离不弃;他们总是一起品尝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共同承担着人生的风风雨雨。
这不正是美好爱情的共同特征吗?()
(3)这是一副极其普通的眼镜,也是一副历史的眼镜。
借着这副眼镜,我似乎走进了那个充满硝烟气息的年代,看到了新四军手持大刀在战场英勇杀敌的英姿;看到了革命工作者在灯下抱病工作的身影;看到了阿庆嫂在茶馆和敌人机智周旋的镇定;看到了军民那浓浓的鱼水情……
而今,这副眼镜已走过了七十多个春秋,它安静地躺在纪念馆里,迎接着一批又一批的红领巾的到来。
(/blog/user1)
(4)时光如梦般流逝,转眼间十年已过,郭郭送给我的这副手套一直都珍藏在我的身边。
对于我,它不仅仅是用来御寒的,更重要的它是一份友情、一份心意、一份思念、一份祝福。
亲爱的郭郭,我想告诉你,戴上你亲手给我打的手套,每年的冬天都不冷。
(莱芜新闻网)
(5)她谈过的男朋友至少也有一打吧,可没有一个中意的。
例(1)和例(2)中的“双”,明确的表示成对的东西“两个”的概念。
例(3)和例(4)中的“副”也是成对的意思;例(5)中的“打”则更为单一明确,就是“十二个”的意思。
这样的量词还有对、罗、钧、舍、俩、仨、垧、寻、旬、镒等。
2.出处明确,有据可查。
如:
(6)办公室为老师们买来了三打矿泉水,谁渴谁就去拿。
(7)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靡灭者。
(《汉书·贾山传》)
(8)秦马之良,我兵之众,探前抉后蹄闲三寻腾者,不可胜数。
(《孟子·滕文公下》)
“打”源自英语词dozen。
类似的量词还有“罗”,是英文gross 译音,商业上把十二打叫一罗;“钧”来自古汉语,古代称三十斤为一钧;“寻”也来自古汉语,古时八尺为一寻。
二、集合量词的“虚”
1.“集合”概念所表达的数量的不确定性。
如:
(9)我们到终点时那里已经聚集了一些人,还有一伙北京来的记者。
见工作人员拿着一些红色的长木牌,我们就猜测那是做什么用的。
看到那上面写着数字,我们的结论是名次……接着第二名第三名也相继到达终点。
前三名都是女子!稍后有一批男骑手飞奔而来。
(新浪博客)
(10)这里的羊真白呀!在阳光下白得耀眼。
马群里每一匹马都很漂亮。
还遇见了一小群骆驼,骆驼昂起头的时候那造型美极了。
(新浪博客)
(11)看,张秀才正和一帮朋友在树下吟诗呢!
皇帝的船即将靠岸, 知府带着一帮官员在码头迎迓。
一帮小伙子
跟着一帮孩子。
他有一帮小兄弟。
他收拢了一帮狐朋狗友。
(词酷网)
(12)店里的饼大小不一,我习惯在到达顾客饭桌前,把一摞饼按照大小次序摆好——小的在上面,大的在下面。
由于我一只手托着盘子,只好用另一只手,一次抓住最上面的几块饼,把它们上下颠倒个个儿,反复几次之后,这摞烙饼就排好序了。
()
(13)随手写下这些,不经意发现:一架书沦为一堆书,一堆书站成一架书,多么奇妙的命运循环
啊。
(《温州日报》2008.4.20)
(14)那山地人回家,砍了一捆柴,走了三天路,回到城里,把那一捆柴放在医生脚下,可笑他不知道现代的生活里,几乎已经没有“烧柴”这个项
目了,他的礼物和他的辛苦成了白费。
(:81/ywzgq)
(15)原来“画字”就是写“天书”。
还未等记者回过神来,冯骥才感慨地说:“…天书‟将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全都是那双手的功劳呀!”
(《人民政协报》2007.3.13)
这里的量词“些”、“伙”、“批”、“群”、“帮”、“摞”、“堆”、“捆”、“笔”,都是指“多数”这样的集合概念,但并不确定其数量到底是多少,只是一种虚指。
2.同一集合量词在行使量词功能时,表现出不同的数量范围,如,量词“副”。
(16)木匠为要重新买一副眼镜而伤心不已,
在回家途中,他沮丧万分,不停地嘀咕。
(《衡阳晚报》2008.8.17)
(17)“一副手套能值几个钱?”这是不以浪费为耻的体现。
在企业里,下班电脑不关、用办公电话聊天没完没了、一张信笺纸才写几个字就随手丢弃……(新华报业网2006.8.17)
(18)一次,郑板桥去扬州南门外的文峰塔去游玩。
走到南门街,看见一户人家贴了一副蹊跷的对联。
上联写着“二三四五”,下联写着“六七八九”。
(中国育婴网)
(19)他那副正人君子的样子,使人们敬而远之。
(20)吃完五副中药后,他的气色明显好起来了。
(21)狗吃青草——长着一副驴心肠。
例(16)中的“副”表达的数量概念是“附在同一事物上的不可分割的成对物件”;例(17)中的“副”表达的数量概念是“常以成对形式出现,但可分割的物件”;例(18)中的“副”表达的数量概念是“常以成对或三部分集体形式出现,但可分割的物件”;例(19)中“副”表达的数量概念是“作为整体出现的人的表情”;例(20)中的“副”表达的数量概念是“以整体计量的中药单位”;例(21)表达“成套”的概念。
3.除了表达数量,集合量词还具有强烈的修辞功能
(22)在几乎能把心脏五腑颠簸出胸腔的归程中越过群峰,山坡上那一排排工棚离我越来越远了。
当要跨越坡顶分水岭,曾经为筑路工遮风避雨的那一排排工棚即将要从眼帘中消失时,我突然顿悟:面对着这一排排残破不堪的工棚,为什么会产生那样一种近乎梦游的痴恋?(携程网)
(23)那一双双含泪的眼睛/是多么地热爱生命/在天籁的哀叹声中/他似乎还留恋着黎明/多少欢乐/多少幻想/多少希望/瞬间便成了泡影(中国文学论坛)
(24)二十五两银子——半封(疯)
晌午吃晚饭——早歇(些)
(25)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排排”和“一双双”是集合量词叠用,叠用的效果是使量词所修饰的名词更加生动形象,特别是例(23),在诗歌中叠用集合量词,使诗歌固有感染力进一步增强;而例(24)则巧妙地利用了集合量词“封”(古时五十两银子为一封)和形容词“疯”的谐音双关;例四是“歇”和“些”的谐音双关;例五是为大家所熟知的杜甫绝句,其中集合量词“一行”和“两个”形成对仗,修辞功能不言而喻。
(另外,“千秋”和“万里”也形成对仗关系。
)
4.除了修饰一般名词外,也修饰抽象名词,如:
(26)毛泽东看到叶公超这个声明后说,蒋介石还有一点良心,不想分裂中国,不想成为千古罪人。
(人民网)
(27)给我一点水喝,行吗?
(28)让自己增加一些信心。
(29)所谓的淘金就是到河里去捉一些鱼虾或者是捡一些螃蟹,要不就是抱着一颗平淡的心去洗一轮澡。
()
这里的“水”、“鱼虾”和“螃蟹”都是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而“良心”、“信心”都是抽象名词。
而作为量词的“点”和“些”都可以修饰他们。
三、集合量词“虚”和“实”的关系
1.虚实相生,相辅相成
汉语量词是汉语独特的现象之一,很少有其他语言像汉语这样拥有如此巨大数量的量词。
而汉语量词又分化出如此多的种类,正是这些不同种类、不同特色的量词的交互运用,加之与其他词类的共同作用,才使得汉语言产生无与伦比的魅力。
(30)一副普通的毛线绳手套,却代表一颗炙诚金子般的心。
寒冷的冬天拥有它使你不再寒冷。
我喜欢戴着它就像载着一份深厚的爱。
(佳缘网)
(31)幻想着站在悬崖边上,和一群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抓住那些跑向悬崖的孩子,当个麦田守望者……有一些小小的片断,可以从里面看到曾经的我们。
想起曾经小高同学说他要去山里造一座房子,养一群羊,或者找个老婆养一群人也行。
(豆瓣网)
2.部分实指量词被虚化
和个体量词一样,集合量词也存在着数量逐渐减少,用法相对固定的发展趋势。
比如,像钧、舍、寻、垧等这些古汉语量词或是方言量词,正在逐步失去其功能。
想必这也是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吧。
又比如,
(32)《憎只律》中说:一刹那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
一昼夜有八万六千四百秒。
那么,据此可推算出:一“须臾”等于二千八百八十秒;一“弹指”等于七点二秒;一“瞬间”等于零点三六秒;一“刹那”却只有零点零一八秒。
这里的“念、须臾、刹那、瞬、弹指、罗预”等都已失去量词功能,变成普通名词,甚至有的词连最基本的交际功能都失去了。
注释
①北京语言大学网页/beiyu/kc/cd_hanhan/Norm_06_xgzs.html
②宗守云《从数和整体意义看集合量词的性质、范
围和类别》, 《语言科学》2007年第1期
参考文献
[1]郭先珍《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语文出版社,2002
[2]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研社,语文出版社,2004
[3]马叔骏《汉语量词的量与质》,《汉字文化》2008年第2期
(通讯地址:116029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