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论》泄泻辨治探究[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历代医家多有论述,辨证论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 是随着证情变化而变化的。所以辨证论治不是一劳永 逸的,经过第一次辨证论治后,证情如有变化或病情未 有缓解,则须第二次仔细的进行辨证论治。特别是慢性 病,更要不断的进行进一步的辨证论治,以便步步深 入,进而根治。
(收稿20ll一03—20;修回2011—05—18)
3
典型病例
2009年10月11日,李某,男,45
用
药
2.2.1
组方选药的原则:李东垣
岁,诉平素胃肠虚弱,每吃“芋头”及凉性食物就会腹泻, 2天前无诱因再次腹泻,2~3次/d,质如稀水,就诊县医 院,予思密达口服,以及“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无效, 转诊我处,细询症状除腹泻、肠鸣外,时有反酸,余无他 症,知饥纳可,口无干、苦,无表症征象,然舌质暗,苔黄 腻,脉细滑,此脾虚湿热,思之再三,仿升阳除湿汤处方: 升麻99,柴胡、防风、炙甘草各69,羌活39,白扁豆129, 薏苡仁、茯苓各159,黄连39,另加生姜3片,大枣3枚, 水煎服2剂,告诉患者当日服用一剂半。第3日反馈于 余,初剂腹泻、反酸即止,二剂则诸症悉平。
1246
陕西中医2011年第32卷第9期
・医经研读・
《脾胃论》泄泻辨治探究
骆云丰 摘
要
陈锦团△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脾胃科(福州350003)
《脾胃论》是李东垣的代表著作,其中“风药升阳”理论为其核心理论之一,而“升阳除湿” 法,在其治疗泄泻病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笔者通过学习原著并验之临床,确有效验。本文 详述《脾胃论》治疗泄泻病的理论、方剂、用药特点,并附临床案例予以验证。
2.2.2治泄选药:上述四方中,除胃风汤外,余升 阳汤、升阳除湿汤、益胃汤,均遵东垣升阳理论,三方均 含有柴胡、升麻、益智仁、陈皮、甘草5药,另外,苍术、 黄芪、当归、半夏均有2个方剂含有。细考《脾胃论》东 垣自注认为:升麻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便是行春升 之令;柴胡引清气,行少阳之气上升;陈皮导气,又能 益元气;炙甘草泻火热,缓急痛;当归和血脉;黄芪补中 气除湿热烦热,苍术除湿热,益智仁暖脾温肾止泄,半 夏和胃化浊。另各随病机选药组方,如益胃汤加黄芩清 虚热,升阳汤加红花以通络,升阳除湿汤加猪苓、泽泻 利尿除湿,神曲化浊运脾醒胃。
2.2
1251
胁胀痛已除,且痛泻日行一次,精神大有好转,纳食觉 香。药已中的,效不更方,继以上方再服5剂,症状基本消 失。 按:肝为乙木,为阴中之阳之脏,时主春令,具有 生发条达之性,肝之疏泄即可助中焦之运化,也能调腑 之传导,故泄泻与肝气疏泄不及,或克侮太过也不无联 系,临证务虚识此。若肝气不足,疏泄不及,非但脾土失 其疏调之助,肠腑乏其束要调运而继发泄泻者,也不少 见。此证大多与中气亏虚,脾失健运同存,方予补中益 气汤去升麻、柴胡,加桂枝、乌梅、麦芽、防风、木瓜,变 补中益气之方为温柔肝体之剂,黄芪、茯苓、自术、甘草 培土荣木,防风、白芍、麦芽生发疏柔肝气,使疏调与束 要同步,由此所致之顽症迎刃而解。 结论 郁证临床见于多种中医20余种过程当
(收稿2011-03—18,修回2011-05—07)
在《脾胃论・君臣佐使法》详述了对组方的原则,为后世 研究东垣方药提供了圭臬。如对于君臣佐使的确定上, 遵从《内经》理论,认为“主病者为君,佐君者为臣,应臣 者为使”。而对于君药的选择上,东垣秉承一贯的学术思 想,以“气味”为选择之关键,如其云:“一物之内,气味 兼有,一药之中,理性具焉,主对治疗,由是而出”、“凡药 之所用,皆以气味为主,补泻在味,随时换气”。对于药量 的选择,东垣则赞同“力大者为君”这一观点,认为“君 药,分两最多,臣药次之,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 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
1
升阳风药”。遂以羌活、独活、柴胡、升麻、防风、甘草处 方而获愈。 2方药探微2.1
方荆
对于腹泻的治疗,《脾
胃论》从腹泻轻重、病机简繁等角度,列举4个方剂:大 便微溏的益胃汤、有时泄泻的升阳汤、泄泻注下的胃风 汤、泄泻无度的升阳除湿汤。
2.1.1
理论基础
1.1
经典奠定升阳理论《脾胃
论》首先考证了《黄帝内经》中有关脾胃的论述,其中 《素问・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精于 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 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该段经文把中医脾胃 气机升降阐述的十分详尽。继之东垣先生结合四时气 候变化,春夏秋冬气机升降变化,提出了“脏气法时升 降浮沉补泻”的理论,由此正式明确了“升脾气以及风 药升阳”的理论,如其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言: “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脏 之气不生”。“大法云,汗之则愈,下之则死。若用辛甘 之药滋胃,当升当浮,使生长之气旺。言其汗者,非正 发汗也,为助阳也”。 1.2对传统治泻的反思癸卯年六七月间,阴雨 连天,东垣自患腹泻,出现“体重、肢节疼痛,腹泻、尿 少”等症状,传统治疗方法多为“用淡味渗泄之剂利小 便实大便”,并有经典理论依据,如《内经・标本论》“大 小便不利,无问标本,先利大小便”、“在下者,引而竭 之”、“诸泄利,小便不利,先分别之”。而这些理论与东 垣自己所倡导的“辛甘滋胃升阳”南辕北辙,不免对经 典的传统治疗方法产生疑问,对待该疑问,东垣大胆否 认经典,提出自己的见解“今客邪寒湿之淫,从外而入 里,以暴加之,若从以上法度,用淡渗之剂以除之,病 虽即已,是降之又降,是复益其阴,而重竭其阳气矣,是 阳气愈削,而精神愈短矣,是阴重强而阳重衰矣,反助 其邪之谓也。”仍遵从自己的升阳思想,于是提出“必用
2.1.3
胃风汤:治大人小儿,风冷乘虚,人客肠
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腹胁虚满,肠鸣亏痛及肠胃湿 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无度,并宜服之。方用人 参、白茯苓、芎蔻桂、当归、白芍药白术。 (下转第1251页)
万方数据
陕西中医2011年第32卷第9期 嗽,鼻塞流涕,医谓感冒,给予肌注板蓝根2支,即感纳 差,恶心,吐酸,呃逆。以往几次感冒肌注板蓝根,症状 与本次基本一样,只是程度不同。至此恍然大悟,遂另 书方抗敏汤加减。处方:柴胡、防风、陈皮、半夏各lOg, 苦参、丹参各159,紫草、山楂、麦芽、神曲各129。2荆 水煎服。服1剂后症状基本消失,2剂尽,康复如初。 按:依据初诊时的证候,诊为肝木横逆,克脾犯胃, 给予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以为立法方药切合病机,可 收预期疗效。不料服药2剂诸症未减,方感辨证有误。 待改投抗敏汤加味后,一剂知,再剂病瘥。 例4杨某,女,39岁,2006年9月25日初诊。患 者脘胁胀痛不适百日余,腹痛且泻一月余。B超、肝功 能化验均正常。从其前诊病历来看,服疏肝理气、健脾 和胃中药30余剂,症状稍减而后复如故,故转诊。见其 寡悦不欢,表情淡漠,纳少暖气,善太息,腹痛且泻日3 "--'4次,稀便溏薄,多沫,矢气则舒,舌淡苔薄自,脉弦 细。结合病史,方悟出肝气郁结日久,困而不伸,疏泄不 及,非但脾土失其条达助运,肠腑也乏束要调运,遂拟 痛泻要方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黄芪、茯苓、木瓜、 白术、白芍、乌梅各159,防风、麦芽、神曲、陈皮、甘草、 延胡索各lOg,5剂,水煎服。一周后,患者欣然来告,脘 (上接第1246页) 是方以四君治气,四物治血,调补血气,另加粟米 养胃阴,加肉桂温脾肾阳。腹胁虚满,肠鸣亏痛,是属血 分,亦为辨证之要点。 2.1.4升阳除湿汤: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肠鸣 腹痛,泄泻无度,小便黄,四肢困弱。用甘草、大麦蘖面、 陈皮、猪苓、泽泻、益智仁、半夏、防风、神曲、升麻、柴 胡、羌活、苍术。 该方在升阳止泄的基础上加猪苓、泽泻利尿止 泄,苍术、陈皮、半夏化湿止泄,神曲化浊运脾,益智暖 脾止泄,则组方更加完善。与参苓白术散异曲同工、各 有千秋。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万方数据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福州350008)
益胃汤:方用黄芪、甘草、半夏、黄芩、柴
胡、人参、益智仁、白术、当归梢、陈皮、升麻、苍术。治头 闷,劳动则微痛,不喜饮食,四肢怠惰,躁热短气,口不 知味,肠鸣,大便微溏黄色,身体昏闷,口干不喜食冷。 “头身昏闷,燥热短气,口干”,咋一看好似内热壅 盛,但“大便溏软,口虽干而不喜冷饮,头闷劳动后加 剧”,提示该证非实证乃虚证,故而治疗仍以补中益气 汤为底方,加黄芩清虚热,选益智仁止泄;依据苍术、半 夏考虑可能存在湿热,其舌苔当为黄腻。 2.1.2升阳汤:治大便一日三四次,溏而不多,有 时泄泻,腹中鸣,小便黄。方选柴胡、益智仁、当归身、 橘皮、升麻、甘草、黄芪、红花。 遵《内经》“谷气上升,春夏之令行”,脾升胃降功能 正常,机体则处于一种泰和状态。然脾升不及则下注, 故而大便次数增多;次数虽多,但每次便量却少,足以 提示病在气机,故东垣选黄芪补气,加柴、升引中气上 行,加益智仁暖肾温脾止泄,陈皮导滞气、益元气(《脾 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对于方中用当归、 红花似难理解,结合东垣自己的观点“里急者,腹中不 宽快也是也,或虚坐而大便不得者,皆血虚也,血虚则 里急,加当归身”(《脾胃论・脾胃盛衰论》),推测该证 中当有腹部的不适,或有里急感,这和文中所说的“大 便次数多,质地溏软,量少,时泄泻、肠鸣”并不矛盾,符 合临床实际。
主题词《脾胃论》泄泻/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69(2011)09-1246—02 《脾胃论》是金元四大医家李东垣的代表著作,是 东垣学说中理论最集中的部分,强调了“人以胃气为 本”的理论,开创了中医对脾胃的认识,历经七百余载 而不衰,成为后世脾胃学家必读之经典。笔者浅涉《脾 胃论》,仅将对泄泻认识体会,列于兹以咨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