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人的北平》定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紫禁城为中心,写了城壕、墙垣、 亭台、中轴路、鼓楼。 如数家珍,不嫌啰嗦。
是作者自豪、赞美之情的真实表露。
总述:感受到林语堂笔下的北平 的动人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自然风光 城市景象 寻常百姓的街巷院落 平民百姓形象和他们的生活景象
整个北平的文化气息
1、形象化的语言,创造一种浓厚的诗意
(1) “并且北平有蓝天洁月,雨夏凉秋,与高 爽的冬日气候。”
虽是散文语句,内在情感丰富,词句很工 稳,像诗的语句一样有韵味。
(2)“那里的街道排列恰当,清晨在花园中拔 白菜的时候,抬头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
更富有诗意,看似不经意的轻描淡写一句, 表达了一种优雅的审美情怀,令人想起陶渊 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2、抒情的语句,表达优雅的审美情怀 。 另外,文中多处以“佝”称呼读者,仿佛引 领读者进入文章的意境之中,拉近了作者与 读者、读者与本文之间的距离。 “桃就是桃,柿就是柿。”
前 门 情 思 大 碗 茶
京 味 儿 欣 赏
.flv
试着概括“北平成为理想的居住城 市”的几个原因
第一、道路极其宽阔。 第二、生活“舒适可爱”。 第三、老百姓善良、淳朴。
作者对北平的动人之处做了许多细致入 微的描写刻画,你能否找几处,细细品位一 下,在看似琐屑的细节后面,体现出作者什 么样的感情?
第7段,“北平像是一个饮食专家的乐园…… 受了传统的特别训练。”
《憎恨》中诗的末句“不是要写诗,/要写一 部革命史啊”有何含义?
• 这一句展示出诗人的战士性格和哲人风度 合而为一的形象。对于当时的他来说,他 已深深意识到反抗、斗争已经成了第一 义——压倒一切的任务了。
•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全诗共—节, 第---、第---、---节主要写所见所闻,其余 几节主要写即时的感受;七个诗节依次交 错,相互叠现,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即将离 别亲人的知识青年们丰富的情感世界,生 动的表现了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北京火 车站那稍纵即逝的情景,令人回味无穷。 • 诗歌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开头有 何用意?

1369年6月,常遇春荡平了大都附近元的残余军队。战 报送达朝庭,朱元璋便以“蓟北悉平”为名,将元大都改 为“北平府”。这也就是北京也称北平的来历。 1399年,燕王朱棣在北平发动“靖难之变”,历经近 三年的征战,攻占了南京,从其侄子手中抢得了皇帝的宝 座。并在1403年(即永乐元年)将北平府改为了“北京”, 后又迁都北京。北京这个称谓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了。
• “雪白的墙”与“肮脏的墙”分别象征什么? • “文革”时期,没有洁白的墙,只有肮脏, 上面涂满了粗暴的字。那时人与人之间缺 乏友爱和温暖,而只是相互仇视和践踏。 可以说,“雪白的墙”和“肮脏的墙”分别代 表了两个不同的时代,分别象征着文明与---,理智与-----。
《北京欢迎你》 .avi
动人的北平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由北京退回沈阳,南京国民党 政府任命阎锡山为京津卫戍总司令,6月20日宣布改直隶省 为河北省,改北京为北平。 1937年7月29日,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日伪政府于 1937年10月12日,将北平又改为北京。1945 年日寇投降后, 又改为北平。 北平和平解放后,1949年9月21日,召开了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9月27日,政协会议全体决议定都北平。自即 日起改北平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林语堂
林语堂(1895— 1976),原名林和乐, 散文家、小说家、学者。 福建龙溪人。著有长篇 小说《京华烟云》(用 英文写成),散文集 《剪拂集》《大荒集》 《生活的艺术》等。
他是一个传统文化故土和西方文化新壤混合 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
结婚时,当着众宾客的面,林语堂 拿出婚书,对新婚的妻子说:“婚书只 有在离婚的时候才有用,我们一定用不 到。我把它烧了!”举座哗然。 林语堂在杭州玉泉购买一铜雀瓦, 付款后对摊主说这是假的。摊主严词诘 问:“你为什么要买假古董?”林则回 答:“我就是专门收藏假古董的。”
杨杏佛事件
• 1932年底.蔡元培和宋庆龄成立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民盟的活动,让南京当局很恼火,他们选择了向杨杏佛 下狠手,杀鸡给猴看。 • 好友的故去让林语堂悲痛欲绝.更让人难过的是,他和 鲁迅又产生了误会。6月20口,举行杨杏佛的入殓仪式。 林语堂正在被严密监控,出不得门。鲁迅去后没见到语 堂,很生气,“这种时候就看出人来了,林语堂就没有 去,其实,他去送殓又有什么危险!” • 事实上,据《申报》报道,林语堂参加的是7月2日杨杏 佛的出殡下葬仪式,也是冒着生命危险去的。那一次, 鲁迅没有去。林语堂没有解释。他觉得清者自清,没必 要自我辩护。
为什么在当时千万人眼中再也寻常不过的北平 城市和百姓生活,在本文中就变得如此的美丽动 人呢?
一方面,当时当地的社会确有美丽动 人之所在。另一方面作者带有审美的 眼光他看见最平常的人、最平常的物、 最平常的事都觉得是审美对象。说到 底,作者写的不叧是客观外物,而是 写自己内在感受,写一种审美的心境, 写一种心灵的镜像。
饭馆的历史、招牌、堂倌 看出氛围浓郁,北平特有的热情、亲切跃 然纸上。 作者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第八段“北平是清静的,……柿就是柿” 写居民院落、院内陈设、院内栽培 的树木、院里种植的蔬菜。 写出居民院落的清净明亮,表现它的丰 富内涵,突出北平宜居的种种好处。
处处流露出对北平的喜爱
第13段,细说了北平建筑布局
本文的情:情怀、情调、情韵
• 作者身上具有优雅的情怀,表现在 文章中既有对本土历史的崇敬、对故都 文化的热爱、对故都包容新旧事物的喜 悦、对故都平民百姓的亲和。可见他既 不是一个全然保守的仕人,又不是一个 全然革新的新人,而是一个保持中和的、 包容的态度倾向的文化人。不过从他细 数故都风物时那么沉醉的情态看,他的 故国故都故土的情感更加凝重、深沉。
不具体写是怎么新鲜的,两个“就是”,意即 长得很好。让读者尽想这种水果的形、色、味, 作者的喜爱与自豪的感情也自然地流露出来,感 染了读者!
3,细致入微的描写,自然地流露情感。
阅读文章第三段,请说说这一段的语言特点 “在高耸的北京饭店后面,一条小路上的人过着一千年 来未变的生活,谁去理那回事?离协和医院一箭之地, 有些旧式的古玩铺,古玩商人抽着水烟袋,仍然沿用旧 法去营业,谁去理那回事?穿衣尽可随便,吃饭任择餐 馆,随意乐其所好,畅情欣赏美善——谁来理你?”
老成、豪爽、宽大、包容、 特点 守旧融新。
作用 是全文的总起段,概括介绍 了北平的特点,具有总领全 文的作用。
第二三段写了北平什么特点?又是如何写? 写出北平新与旧、雅与俗共存的特点。 体现了北平包容新旧、宽怀大量。 例子:“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与着木屐的东北老 “新式汽车与洋车、驴车媲美” 妪并肩而行” “在高耸的北京饭店后面,一条小路上的人过着 一千年来未变的生活”
离协和医院一箭之地,有些旧式的古玩铺,古玩 商人抽着水烟袋,仍然沿用旧法去营业 用对比手法,呈现北平特有的各色共存的城市景象
怎样理解第四段结尾“一个北平居民如何能 形容老大的北平哪? 作者将北平比喻成“一株古木老树” 它“根脉深入地中”(喻指北平历史悠久、积淀深厚 树干枝叶“藉之得畅茂” 把生活在此地的人比喻为“在它的树 荫下与肢躯上寄生的”“数百万的昆 虫” 昆虫对于枝繁叶茂的大树实在是难以看得全,认得清。 同样,一个生活在古老而深厚的北平的居 民,是很难将北平形容的全面而恰当的。 这样说是为了突出北平历史古老、内涵丰富的特点
有几个短句,有长句;还有一些对称句(开篇几 句即是);有排比句,连在一起增强了表达的气势; 有设问句,加重表达的语气,提示读者的注意。
“穿衣尽可随便,吃饭任择餐馆,随意乐其所好, 畅情欣赏美善——谁来理佝?”
结构一致,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尽”和“任”两个词,尽显随意、 惬意、满意,最后一个反问句,更是 透着无比的欢愉之情!
闪烁 众口铄金 词可以混淆是非。
• 1、单音字 • 虐待(nǖè)憎恨(zēng)晚祷(dǎo) • 2、多音字 • 吞咽(yàn)咽喉(yān)呜咽(yè) • 绷紧(bēng)绷脸(běng)绷瓷 (bèng) • 粉刷(shuā)刷白(shuà)

• 3、字形 • 揉搓 róu cuō 杂糅 róu • 蝗虫 惶恐 • 缀扣子 辍学 啜泣chuò qì 拾掇 shíduo • 蜡笔 腊肉 • 车厢 箱子 • 闪烁 众口铄金 铄: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 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字词
1、单音字
虐待(nǖè)憎恨(zēng)晚祷(dǎo) 2、多音字 吞咽(yàn)咽喉(yān)呜咽(yè) 绷紧(bēng)绷脸(běng)绷瓷(bèng)
粉刷(shuā)刷白(shuà)
3、字形 揉搓 róu cuō 杂糅 róu
蝗虫
惶恐
缀扣子 辍学 啜泣chuò qì 拾掇 shíduo 蜡笔 车厢 腊肉 箱子 铄: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
《憎恨》中诗人“憎恨”什么?
• 联系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来看,该诗写于 1941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山河破碎, 民生艰苦。全诗最具有“憎恨”色彩的诗 句当属“杀死那些专门虐待青色谷粒的蝗 虫吧”,诗人痛恨这些有攻击性的、残忍 的“蝗虫”,这也暗示着对侵略者的憎恨, 对当时险恶的生存环境的憎恨,憎恨这一 切破坏了人们平静安宁的生活,憎恨战争 的烽烟正焚毁那一个个如梦般的“童话”, 使诗人无心写诗。
全文都是语言形象化, 创设一种浓厚的诗意
全文都是抒情的句子,充满诗意 全文有多种变化的句式
长短句 对称句 排比句
文章看似“散”,它是怎样整合起来的呢?
初读本文确实会产生散而无序的感觉,好像 面面俱到,什么都说到了,可是又什么都没有 说充分。其实深思细察,会发现文章的一些内 在肌理,即组织成文的特殊方式。首先,它采 用总—分的结构方式,以第一段为全文总起, 提纲挈领,统领全篇,余下各段是第一段的展 开分述;其次,文章围绕北平的“性格”──老 成、豪爽、包容、守旧融新等来写,尽管撒得 开,但在精神上聚得拢,这正好体现散文形散 神聚的特点。
基 础 知识

木 屐

老 妪

媲 美
堂 倌
guān
fàláng
珐 琅
zhóu
中 轴 画 舫
yuán
墙 垣
什 刹 海
lánl 褴ǚ褛

街 衢
fáng Shíchà
成语积累
莫名其妙 兼容并包
作奸犯科 风调雨顺 风风雨雨
朗读课文,在文中画 出能够体现北平动人之 处的关键词。
文章第一段写了北平的什么特点? 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