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与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2.“中国禅”在政界与管理层的流行 禅学大师日本的铃木大拙及其代表作:《禅与
心理分析》(与弗洛伊德主义者弗罗姆合著) 对禅的推崇。 英国禅学中心约翰· 克鲁克主张“以佛疗心” (1991年)称“如来疗法”。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佛门三帖救心药(游乾桂,1999年) : 第一帖为真空妙有,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2)管理措施:



心戒说与制度约束并举。 因果说与慎行思想。 众善奉行与德性积累的修养。 由觉而悟的管理智慧。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三、佛教伦理文化与现时代

1.佛教在当今社会的影响
佛教的复兴。
当今中国在信仰危机的困顿中,佛门智慧成为
解脱之重要法门。佛门称“大家佛教”、“人 间佛教”(圆湛大师,1988年)。

第二帖为宇宙万有, 第三帖为观自在。 现代西方社会对中国佛教教义中人生智慧的发 掘已成为一种“显学”。
结束语
以儒、道、佛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伦理文
化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实践理性原则。所 以,我们可以而且应该从中汲取极为丰 富的处世之道和管理之道。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5)六度修行: 其一:“布施”度悭贪——佛门主 张“给予的快乐之道”:财布施、法布施、内 布施。 其二:“持戒”度毁犯——佛祖的 临终叮咛:“以戒为师”;比丘戒250条,比 丘尼戒348条,居士五戒;中国禅里更主张 “心戒”。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其三:“忍辱”度嗔恨——弥 勒和尚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 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 其四:“精进”度懈怠—— “八正道”之一就是正精进,晨钟暮鼓的激励; 木鱼的象征;佛有“不可自满”的口头禅。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其五: “智慧”度愚痴——在 佛门智慧又称般若,主要体现为一种境界或称 法门;赵朴初先生(1990年)有佛门光明心、 不生比较心、不动心、安心、放下执著心之五 大智慧说。 其六:“禅定”度散乱—— “禅”为梵文音译,意为静修之意。在禅宗以 后的历史发展中对“禅”的体悟有极多的门派。 譬如一指禅、茶禅等。
分论之三:
佛教文化与 领导力中的信仰力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 前566——486),其创始 人为乔达摩· 悉加多,相传他在菩提树下悟道。 2.中国化过程 : 汉时传入——白马寺——隋唐 时发展至宗派林立:法相宗、律宗、密宗、天 台宗(止观)、禅宗(顿悟)、净土宗(念佛) 以及藏传佛教——喇嘛教等。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茶禅:为赵州和尚所创 “小住为佳,
且吃了赵州茶去; 曰归可缓, 试闲吟陌上花来。”(杭州龙井茶馆 之对联) 这是领导力中指向自身的信仰力:

修行的力 量。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2.佛教伦理教义中的管理智慧 (1)管理境界上的空灵之美: “空观”的管理境界ຫໍສະໝຸດ Baidu—人生事业追求 中的空灵之美:看空身外之物,放下执迷之心, 淡泊名利;居有意无意之境界。 “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淡味声稀处识 心体之本然”。(南京鸡鸣寺)
的就是空观这四大物事。 而且,佛教以“空观”教义为本。 这是领导力中指向自身的信仰力: 空的力量。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2)四圣谛: 苦谛: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
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盛阴苦等八苦。 集谛又称因谛:贪、嗔、痴“人生三毒”。 灭谛:断弃、离欲、灭没、寂静。 道谛: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 精进、正念、正定等八正道。
1. 创立于古代印度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二、佛教的基本教义与内蕴的管理智慧
1.基本教义
(1)四大皆空: “空即色,色即空。”这里的“空”是无常之 谓。 “ 外四空”:地、水、风、火 。 “内四空”:钱财、权位、家室、子女。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因此,佛门主张“空观大千世界”(慧能)。 有“佛书”之誉的《红楼梦》中“好了歌”唱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4)因果报应:
佛祖有两大口头禅: 其一是“三世轮回是 因果”,其二是“怕因不怕果”。 “欲知过去因,现在受者是;欲知未来果,现 在作者是。” 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 种甚因结甚果; 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 欲求佛先求心。 这是领导力中指向自身的信仰力: 果报的力量。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所以,佛教讲述了“人生苦海无边”的事实,
但是,它更给出了“回头是岸”的路径: “心无挂碍,故无烦恼”(《般若心经》)。 这是领导力中指向自身的信仰力: 灭的力量。
佛教文化与 信仰的力量
(3)普渡众生:
众生是缘和惜缘的思想: 佛祖曾以”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问弟子, 从而阐明众生因缘的道理。佛祖甚至有以身饲 虎的典故。 观音的宏愿:“只要人世间尚有苦难,就 誓不成佛。” 地藏王的宏愿:“众生渡尽,方 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这是领导力中指向自身的信仰力: 缘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