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派(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边塞诗派
盛唐开元、天宝年间,边塞战争频繁。以高 适、岑参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向往立功边塞,创作 了许多边塞诗,从各方面表现边塞生活,格调雄 浑豪放,艺术上更多创新;其中的乐府歌行和五、 七言绝句,更具唐人气派,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唐代疆域广阔,各民族之间交流日趋频繁。 (1)北方的突厥、契丹及西北的回纥经常侵 扰唐朝边境,唐王朝为保护边境安全和贸易交通 的正常进行,常以攻为守,进行反击。 (2)帝王好大喜功,官僚将帅邀功边关,开 边战争不断出现。 (3)一些边帅能武喜文,延搅文学之士,使 文人学士得以依附,并获得一定创作环境。 因此,盛唐时代的边塞诗,便在隋及初唐边 塞诗的基础上繁荣起来,代表诗人是高适和岑参。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两句写战争结果:一写胡人乘秋高与草萎猖狂入侵; 一写唐朝士兵在敌我悬殊的战斗中仍奋力拼杀。大漠、塞 草、孤城、落日等景物构成大战后的特有景象,有力地突 出唐军士兵宁死不屈的战斗豪情和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两句描写战争,语带谴责。前句照应“天子非常”句 与“美人账下”句,揭露了将帅轻敌误国之罪行;后句照 应“战士军前”句,写战士全力奋战终“未解围”,感情 悲愤。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两句议阵亡将士的高尚情操:他们浴血奋战,白刃相 拼,为国死节,不顾功名。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两句议边关将领的用非其人。前句“君不见”语,呼 告人们注意士兵的生死悲苦;后句借怀念李广,表达对将 帅的怨愤之情,并流露出渴望得到体恤的强烈愿望。
全诗思想感情复杂,既有对男儿自当横行天下的英雄 气概的表彰,也有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 既有对战士浴血奋战而忘我的崇高精神的颂扬,也有对将 领帐前歌舞作乐的不满。可以看出:作者虽对当时边塞用 兵而将非其人的情形有看法,亦不讳言征战的艰苦,但全 诗又不失奋发激昂的高亢基调;苦难与崇高对照,更能增 添出塞征战的慷慨悲壮。
艺术特点: 1、成功塑造唐军士兵的英雄群像。作者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 刻划:“男儿本自重横行”、“身当恩遇恒轻敌”是正面赞颂; “胡骑凭陵杂风雨”是反面衬托;“战士军前半死生”是以官兵苦 乐对比显示英勇报国;“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则以 景物描绘突出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作者还深入到唐军士兵的内心 深处:既有离家万里、报国卫边的崇高精神,又有思念家园、怀恋 亲人的丰富情感;既有冲锋陷阵、不畏生死的豪情和勇气,又希望 得到关怀、体恤和同情。 2、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本诗以叙事为主。“战 士军前半死生”句,叙议结合;“边庭飘飖那可度”句,写景与抒 情结合;“摐金伐鼓下榆关”句,既叙述唐军出发、奔赴边境,又 描绘出发与行进时的浩荡声势,还洋溢着作者的赞颂、艳羡和自豪 之情。 3、对偶、借代、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对偶:“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等。 借代、比喻:“白刃”借代刀剑,“铁衣”借代征人,“玉箸” 两字,既是比喻少妇啼哭时泪流的形状,又是用以借代少妇。
先以金鼓阵阵,旌旗招展写出唐军将士奔赴前线、雄 伟壮观的进军图画:以“摐金伐鼓”作听觉渲染;以“旌 旆逶迤”作视觉描写,气势磅礴,声势喧赫。 后以“羽书飞”、“单于猎”分写交战双方:唐军频 频告急,敌军步步逼进,把紧张气氛推向高峰;“羽书飞” 和“单于猎”还构成力量对比,为下文战败作铺垫。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再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前两句在苍茫之景中见郁积之情: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 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有日 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后两句以安慰之语写真挚友情, 写送别而脱去伤感,表现出慷慨豪情,为人传诵。 再如《塞上听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前两句写实: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归来,明月清辉, 一派和平宁静景象。后两句写风传《梅花落》笛曲,一夜 之间声满关山,流露出思乡情调;“梅花落”三字拆用, 又构成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片片梅花。全诗 开朗壮阔,豪情四溢。
第一节 高适
高适(700—765),字达夫, 渤海(河北景县)人。早年生活 困顿,功名未就。后北上蓟门, 漫游燕、赵,希望立功边塞,但 无结果。天宝八年,因人举荐, 授封丘尉,后弃官入河西节度使 哥舒翰幕府,从此官运亨通,做 过淮南节度使和蜀、彭二州刺史, 终散骑常侍,为唐代官位最高诗 人。《旧唐书》说:“有唐以来, 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有 《高常侍集》。
高适诗歌大部分作于安史之乱前。他是功名 心极强的诗人,性情狂放,好交结游侠。想通过 立功边塞而封侯的理想和热情,促使他不畏艰险, 两次北上蓟门。 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 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 尽管这种愿望落空,但对边塞生活的体验和观察, 使他能在第一次北上归来后,于开元二十六年 (738)创作出极负盛名的边塞诗《燕歌行》。
序云: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 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 事,因而和焉。 公元738年,幽州节度使张守珪部将赵堪假托 张的命令攻打奚族,先胜后败。张偏袒赵,隐瞒 败绩,反向朝廷申奏军功。此事败露,张被贬。 这一年,张的部下从边塞归来,到高适家作客, 谈起边塞战事,并给高看了自己写的《燕歌行》, 引起高适对边塞战事的感慨,因而和了此诗。
两句由边地萧条与敌人凶残构成塞外沙场严酷的景象, 可见战争的破坏性与残酷性。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两句写唐朝军队,分写士兵和将帅:“半死生”,写 唐军战士英勇无畏,是写苦战、伤亡惨重和战争失利; “犹歌舞”,是写将军在大敌当前之时,犹诗酒弦歌、沉 溺美色、贪图享乐的情景;一正一反,构成鲜明对比;一 个“半”字、一个“犹”字,饱含诗人的无限深情和极度 悲愤。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四句由沙场转写思情,分写征人、思妇的两地相思, 感情真挚、坦诚,既深化了诗境,又丰富了广大士兵的形 象,揭示出守边战士的忘我精神。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四句由思情又转到沙场,在描绘出沙场战败的悲壮凄 凉的景象中,深刻揭示出守边战士的怨情和悲苦。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两句由“烟尘”到“辞家”,写出边关告急,点明出 师缘由,烘托出大战来临的紧张气氛。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以“重横行”、“赐颜色”作正面描写:一写将士胸 怀,一写天子器重,突出君臣同心、士气高昂。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