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吃降压药有什么坏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尤其是老年人群发病率很高,几乎50%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是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因此积极预防高血压病是保护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环节。

我国高血压病的流行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三高”特点,同时又存在着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现象。

吃降压药有什么坏处?长期服用降压药确实有损肝肾功能的。

高血压对于人群的危害中直接的急症(高血压危象)是少部分人群,对于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来说真正的危害在于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硬化,使得肝肾脑冠状动脉等等全身靶器官血管广泛病变。

如果血压长期不控制好,出不了三五年这些靶器官就会受损,随之出现冠心病脑梗死肝肾损害等各种并发症。

高血压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二种情况。

继发性高血压是有明显病因的,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大动脉炎等病都可以有高血压,这样的高血压增高只是各自疾病的症状之一。

这种继发性高血压占全部高血压的5%左右,是可以治疗的。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我们知道有些危险因素容易引发高血压,其中得到流行病学研究证明的三大危险因素是:体重超重、膳食高盐和中度以上饮酒。

引发高血压的其他可能因素尚有:遗传倾向、吸烟、年龄、性别、工作紧张程度、高脂血症、社会经济及心理因素等。

眩晕头晕(眩晕)是高血压最多见的症状之一,大多数病人表现为持续性沉闷不适感,也有表现为一过性。

头晕可妨碍思考,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降低工作效率。

长期血压高会导致脑供血不足,是高血压病人头晕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些长期血压增高的病人,对较高水平的血压已适应,当服用降压药后血压降得太快、太低时,因为脑血管调节的不适应也会产生头晕。

当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时应及时测量血压,以尽早发现高血压,尽早治疗。

若眩晕伴有短暂的反复出现的脑缺血神经症状,或感到天旋地转、身体失去平衡、无法行走时,要考虑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应及时采取措施,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头痛高血压病人往往伴头痛,多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阵痛,一般发生在枕部和两侧太阳穴,尤其是睡醒时,部分是高级神经功能失调所致,无临床特异性,但如果频频感到头痛或头痛十分厉害、同时感到恶心欲吐时,就应特别注意病情转化,警惕突发事件。

心悸高血压病人在初期血压升高时,神经调节失去平衡,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当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会引起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加强,这时可能会感到心悸。

一般认为,高血压早期或轻型高血压,其心律失常的发生主要是功能性的,与交感神经兴奋性有关,不必过分紧张。

但伴随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展可使心脏结构重塑,产生心肌肥厚和心肌缺血,从而改变心肌细胞的电活动而产生心律失常。

伴有心律失常的高血压病人属于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可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可诱发心绞痛甚至猝死,因此在高血压病人中若自觉心悸应作心电图检查及早诊断,以利于及早治疗。

胸闷胸闷可能是功能性自我感觉,也可能是心脏以外的因素引起的,从高血压病角度分析,胸闷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的:●早期高血压在心脏代偿时期发生的胸闷,往往是神经性的,可能属于神经(官能)症,检查可能无明显异常表现。

●血压长期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发生改变,渐渐引起心脏肥厚、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病人就会感觉胸闷。

●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如早搏)或出现心力衰竭时,无论在安静或活动状态都会感到胸闷、气促和心悸。

●高血压是冠心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若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时,常出现胸闷、心前区不适等症状,甚至会出现典型的心绞痛发作。

肢麻高血压病人可能出现手足麻木和僵硬的感觉,也可能出现蚁行感,这些现象多数是由于高血压病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或动脉硬化等原因引起的肢体局部供血不足所致,即通常人们所讲的“气血不和”。

通过控制血压和对症治疗,一般均可逐步缓解和消失。

高血压病人如出现手足麻木还应当考虑合并存在的其他疾病,最常见的是糖尿病和肩、颈、腰、腿痛,糖尿病控制不好会引起末梢神经炎等病变,也会出现肢体麻木、感觉异常的症状,应加以警惕并妥善处理。

(摘自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高血压病》)血压偏高--无声的杀手由于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肾、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而严重
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

我们讲,心脏就像一个泵一样将血液从心脏经连接的主动脉泵出,把营养物质、氧等带到全身,再通过静脉回流到心脏;血就像在密闭的自来水管子里,周而复始地不停流动,当心脏收缩加强,血管内血流量高;周围血管收缩加强或肾脏有问题时,体内潴钠、潴水增加或其他原因使血容量增加,都会引起血管内压力升高,使血压升高。

血压一升高,尤其是忽高忽低,就很容易将血管壁磨损,受损的血管壁就会形成血凝块,血内脂质沉淀,最后发生血管硬化甚至形成斑块堵塞血管。

如果堵塞发生在冠状动脉处,就形成冠心病、心肌梗死;在大脑处就形成中风、脑梗死;发生在肾动脉就形成肾动脉狭窄、肾缩小。

总之,高血压是心、脑、肾受损的“元凶”!由于大多数高血压病的病情进展缓慢,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在不知不觉中突发心、脑、肾并发症,甚至猝死。

因此,血压偏高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无声的杀手”,当合并高血脂、肥胖、糖尿病时,“杀手”的威力更大。

(摘自人民卫生出版社《首席专家郭冀珍谈控制高血压享受美好人生》)血压偏高的并发症及其危害高血压的最大危害是造成靶器官(心、脑、肾、大血管等)的损害,出现脑卒中(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合并症。

所以,一旦发现有高血压就应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无高血压者,要采取有效方法预防高血压。

■高血压可以引起心绞痛高血压与冠心病密切相关,高血压病人冠心病发病率较血压正常者高4倍。

长期高血压引起冠状动脉严重痉挛和硬化,而且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引起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最终导致心绞痛。

高血压是心绞痛最危险的因素之一。

■高血压可以引起心肌梗死长期高血压引起冠状动脉严重痉挛和硬化,而且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引起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最终导致心肌梗死。

■高血压可以引起高血压性心脏病长期高血压使心脏负担加重,引起心肌代偿性肥厚,称之为高血压性心脏病。

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心血管事件发生与死亡的重要因素。

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不但突然死亡(猝死)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而且心血管病发生率、死亡率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

■高血压可以引起心功能不全长期高血压使心脏的负担加重,心脏会逐渐肥厚、扩大,这是一种病理性代偿过程,最终代偿失败,出现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

■高血压可以加速动脉硬化引发脑卒中脑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出血等,是我国人群主要病残和死亡原因,年发病率为120~180/10万,死亡率为60~120/10万,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是心肌梗死的4~6倍。

脑卒中与高血压的关系极为密切,临床研究发现:①长期高血压人群,血压升高9/5mmHg导致脑卒中发生率增加1/3;升高18/10 mmHg增加50%,而将血压长期平均下降5~10mmHg,可使脑卒中减少35%~40%。

②收缩压水平和脉压差与脑卒中的危险性关系更大。

脉压差>80mmHg者脑卒中的危险性是脉压差>50mmHg者的3~4倍;单纯舒张压升高,而收缩压正常者脑卒中的相对危险性几乎与正常血压者相同。

■高血压可以引起短暂性脑缺血高血压是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主要、最常见的诱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系指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暂时性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局灶性脑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通常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24小时内完全恢复,但可反复发作。

约1/3病例发展成脑梗塞。

■高血压可以引起偏瘫偏瘫是脑血栓形成的结果,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高血压可以引起脑出血昏迷脑出血以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出血为最常见,是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严重类型。

高血压病引起的脑出血是我国高血压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血压可以引起肾脏损害和肾功能衰竭肾脏是高血压的重要靶器官之一,高血压引起肾小动脉硬化,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

高血压性肾损害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高血压可以引起糖尿病高血压与糖尿病均为常见疾病,合并存在十分多见。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会加速心血管病、脑卒中、肾脏、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有效的降压、降糖治疗对控制病情发展至关重要。

高血压加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加重糖尿病肾病的病情。

(摘自人民卫生出版社《高血压病人康复与养生指导》)降压药的副作用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物能有效地控制高
血压,可以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但有些降压西药在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往往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药物副作用已成为影响长期持续治疗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之一,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

以下分别介绍四大类降压西药可能的不良反应及其对策。

利尿性降压药:噻嗪类利尿剂(双氢氯噻嗪)主要副作用为一低(低血钾)、三高(升高血脂、血糖、血尿酸)。

(1)利尿剂小剂量服用时,机体通过自身调整,血钾一般不会明显降低,不一定需要额外补钾,平时多吃富含钾的食品就可以了。

应定期测定血电解质水平和检查心电图。

如果出现低钾血症,应当补钾或合并服用保钾利尿剂,若本身血钾就偏低或肾功能不佳则应慎用。

(2)噻嗪类利尿剂对糖、脂肪代谢有不良影响,血糖、血脂水平偏高与胰岛素抵抗者尽量少用或不用,并避免与?茁-受体阻滞剂合用以免叠加升高血脂的作用。

糖尿病、痛风症病人禁用。

?茁-受体阻滞剂:各类?茁-受体阻滞剂作用有所差异,其副作用也不尽相同,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和监测。

(1)?茁-受体阻滞剂有负性心率、负性肌力和负性传导作用。

服用时应经常检查心率和心电图,心率缓慢的老年高血压病人服用时要加强观察,严重心动过缓、重度房室传导阻滞及明显心功能不全者禁用。

(2)某些?茁-受体阻滞剂对血脂有不良影响,还可以加重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禁用。

选择性?茁-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对代谢影响较少,可适当应用。

(3)某些?茁-受体阻滞剂会促使血管平滑肌痉挛,有哮喘史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者禁用。

(4)长期服用?茁-受体阻滞剂的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合并冠心病者,不可骤然停药,以免交感神经系统反跳性过度兴奋,而导致血压上升和心肌病变恶化。

钙拮抗剂:不同类型的钙拮抗剂在不同疾病、不同用药途径与剂量时的反应各不相同。

(1)硝苯地平等钙拮抗剂明显扩张血管,可引起头痛和潮红,甚至难以忍受,踝部水肿亦较常见。

(2)硝苯地平等钙拮抗剂在降压的同时,可反射性地兴奋交感神经,使心跳加快。

(3)使用硝苯地平等短效钙拮抗剂,有时会导致血压下降过快而诱发心率加快与心绞痛,故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

(4)维拉帕米(异搏定)、地尔硫卓(恬尔心)这两种钙拮抗剂有负性心率、负性肌力及负性传导作用,严重心动过缓、重度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功能不全者不宜服用。

不要与?茁-受体阻滞剂合用,以免加剧副作用。

转换酶抑制剂: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咳嗽,其发生的确切机制有待探讨。

一般停药后即消失,但恢复服药后又会出现。

不同品种转换酶抑制剂所致的干咳作用程度有所差别。

明显肾功能不全者应当慎用,双侧肾动脉狭窄的病人则应禁用。

服用转换酶抑制剂,可能出现高血钾,尤其在并发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时,应注意血钾的变化,少数患者可出现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反应。

(摘自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高血压的防治》)血脂偏高有哪些早期症状?不加强自我保健,高血压、高血脂不会有好转高脂血症被医学界称为“沉默的杀手”。

因为它的症状不明显,可作为提示症状的有:形体肥胖、头昏脑胀、胸闷气短、黄色瘤、秃发、静脉曲张等。

(一)黄色瘤(1)肌腱黄色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结节状黄色瘤,发生在肌腱部位,常常是家庭性高胆固醇血症较为特征性的表现。

(2)掌纹黄色瘤:是一种发生在手掌部的线条状扁平黄色瘤,呈橘红色轻度凸起,分布于手掌及手指间皱褶处。

此种黄色瘤对诊断家族性异常?茁-脂蛋白血症有一定的价值。

(3)眼睑黄色瘤: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黄色瘤。

表现为眼睑周围处发生橘黄色略高出皮面的扁平丘疹状或片状瘤,边界清楚,质地柔软。

泛发的可波及面、颈、躯干和肢体,为扁平淡黄色或棕黄色丘疹,几毫米至数厘米大小,边界清楚,表面平滑。

此种黄色瘤常见于各种高脂血症,但也可见于血脂正常者。

此外,黄色瘤还可发生在肘、膝、指节伸侧以及髋、踝、臀等部位。

(二)视力下降高脂血症可使视网膜血管颜色变淡,血液中脂蛋白有可能从毛细血管中渗出,在视网膜上呈现黄色斑片,当脂质渗出侵犯到黄斑时,就会严重影响视力。

高脂血症引起的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后果更加严重,而且不易被及早发现。

中央静脉阻塞可引起视力严重下降。

(三)头晕头晕是各种高脂血症的常见症状。

主要原因是长期的脑动脉硬化和血粘度增高,导致脑部缺血、缺氧。

(四)
心绞痛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时,常有心绞痛发作。

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长期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粘度增高。

(五)腹痛高脂血症可以引起反复发作的饱餐后短暂腹痛,这是由于肠系膜动脉硬化引起胃肠缺血。

(六)肢体乏力疼痛肢体乏力或活动后疼痛,可见于长期高脂血症导致的闭塞型动脉硬化。

(摘自华龄出版社《远离高血脂症》)人到老年,调压、调脂要同时并举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

无论是谁,进入老年阶段,就会出现动脉硬化,导致血压上升。

可以说,高血压是高血脂的结果之一。

高脂血症在老年人群较为常见,这是因为老年人体内LDL(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下调,机体分解代谢LDL的能力减退。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人群中的血浆胆固醇水平随年龄增高而升高,男性在65岁时达高峰,而女性则在70岁时达高峰。

高血压是高血脂的结果之一。

脂肪沉积在血管壁,血管失去弹性。

另外,在血管内壁形成粥样斑块,为此,血管内腔变得狭窄。

血管出现动脉硬化,为了扩张血管壁,增加压力是必要的,因此血压也就自然地上升了。

即高血脂通过引起动脉硬化引起高血压。

而且,高血脂还能降低降压药的疗效。

血液中脂类物质增多,可降低降压药物敏感度,影响降压药物的疗效。

因此,如果要降压,就一定要把血脂降下来,如果想提高降压的效果,就一定要首先降脂。

降脂可以提高降压药的效果。

高血压如何影响高血脂呢?(1)高血压容易诱发高血脂。

血压一升高,尤其是忽高忽低,就很容易将血管壁磨损,受损的血管壁会形成血凝块,血内脂质沉着最终形成高血脂的典型表现——动脉硬化。

(2)服用某些降压药会引起高血脂。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噻嗪类利尿剂以及?茁受体阻滞剂等药物,长期大量服用可使血胆固醇或甘油三脂升高。

(3)高血压病人常存在高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抵抗可引起糖耐量降低,脂代谢异常,导致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

(4)高血压肥胖者外周组织对葡萄糖摄取和利用降低,糖的异生脂的作用增强,使血脂升高。

(5)高血压与高血脂具有同源遗传基因,高血压病人常伴有血脂升高。

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均属冠心病的主要易患因素,而且当两者同时并存时,则冠心病的发病率将远较仅存在一项者为高,提示它们具有协同的作用。

因此,高血压病人,请关注您的血脂!高血压常与高血脂并存,高血压肥胖者血脂异常占2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与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呈平行直线双双上升的趋势,它们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

它们平时都无明显症状,无声无息,悄悄地损害着人们的心、脑、肾和血管,最终导致发生中风,心、脑、肾功能衰竭。

为了早期预防动脉硬化的发展,降压、降脂需同时并举。

(引自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家庭自助医疗百科——高血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的两大元凶:高血压和高血脂21世纪人类健康最大的威胁是什么?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是心脑血管疾病。

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最危险的两大元凶是高血压和高血脂。

国内外大规模的研究显示,全球高血压患者达6亿人,到2006年可增长到6.5亿人;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1.3亿人,每年新增300万人以上;我国高血脂患者有3.2亿人,有46万冠心病患者需要进行控制血脂的治疗。

高血压、高血脂的防治刻不容缓!成人收缩压(高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时,就是高血压。

高血压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

高血压的三大并发症是:心肌梗塞、脑溢血、肾功能不全。

那么,什么是高血脂呢?血浆所含脂类就是血脂。

如果血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过低,就可诊断为高血脂。

高血脂对健康的最大危害,就是引发动脉硬化。

正常的动脉,随着岁月流逝而老化。

胆固醇沉积与渗透,巨噬细胞增生,平滑肌细胞增生,斑块形成,血管狭窄和堵塞,最终导致动脉硬化。

当心脏冠状动脉堵塞≥70%,出现心电图变化;堵塞≥75%,出现心绞痛;堵塞100%时,心肌梗塞。

如果发生在脑,就会出现脑中风;如果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肾功能衰竭。

高血脂会引起脂质代谢紊乱,进而引发糖代谢紊乱,最终导致糖尿病。

由此可见,如果高血压与高血脂不及时防治,危害巨大,后患无穷。

防治措施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要注重生活调节,主要包括:适量运动、舒畅心情、合理膳食、戒烟戒酒;另一方面,合理用药,可适当选用权威、有效且没有毒副作
用的保健品。

当前防治,主要以西药为主。

疗效虽好,但存在不少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不良反应:降压西药的副作用主要有眩晕、低血压、嗜睡、心动过缓;降脂药的副作用主要是肌痛、肌无力及肝功能损害。

而且,任何药物长期服用,最终会导致肝、肾功能损伤。

(二)作用不平稳:老年人的血压自动调节的功能衰退;西药单成分、单靶点、作用强,易引起血压过低,而血压忽高忽低、大起大落,会严重损伤重要脏器。

(三)单纯降压或降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高血压与高血脂的关系非常密切,必须同时解决,双管齐下。

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高血脂直接导致高血压:高血脂使血液粘稠度上升,在动脉壁内形成分散的粥样斑块,血管狭窄,阻力加大,血压增高;其次,高血脂影响降压药物的疗效:血液中脂类物质增多,可降低降压药物敏感度;最后,降压药物影响血脂代谢:如β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影响血脂代谢,导致高血脂。

因此,调节血压的同时必须调节血脂,二者缺一不可。

抽烟、喝酒会增加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病,饮酒可使心率增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还可促使钙盐、胆固醇等沉积于血管壁,加速动脉硬化。

长期大量饮酒,更易诱发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

因此高血压患者应戒酒烟与酒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酒还能降低病人对抗高血压药物的反应性。

细小动脉硬化是小动脉病变,主要发生在高血压病人。

动脉中层硬化是中型动脉病变,常不产生明显症状,对人们危害性不大。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内壁有胆固醇等脂质积聚,看起来似黄色粥样,故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因此将动脉粥样硬化简称为动脉硬化不太妥当。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对人类危害性较大,故将在此重点介绍。

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大多数在40岁以上(女性多在约经期以后)。

但壮年甚至青年人亦可患病。

男性较女性多,且病情重。

城市居民、从事紧张脑力劳动者、肥胖、嗜烟、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患者易得此病。

近年来本病在我国逐渐增多,成为老年人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本病病因为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因素为脂质代谢紊乱、血液动力学改变,和动脉壁本身的变化。

在高脂血症(主要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及卜脂蛋白含量增加)患者中易发生本病。

引起血脂增高可能是进食过多动物脂肪的食物如猪油、肥肉、肝、肾等内脏、蛋黄、奶油等。

也可是患肝、肾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引起脂质代谢失常引起血脂增高。

当动脉内压力增高,高压血流长期冲击动脉壁引起动脉内膜机械性损伤,造成血脂易在动脉壁沉积,因而高血压病患者易得动脉粥样硬化。

嗜烟使血管长期痉挛,引起管壁营养不良也可使脂质在动脉壁上易于沉积。

老年人动脉壁代谢夫调,可使脂质易于在动脉壁上沉积而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