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价值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现在新加入一个劳动者:马尔萨斯,也生产棉布,但是生产率比较高, 一天能生产40尺棉布。 • 这样我们就放松了第三个假设:没有竞争
商品的价值量
• 那么现在交换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 仍然考虑交换之后大家的生活条件不会产生差距的情况 • 每人可以分享2斤土豆和12尺棉布,而斧子只有斯密需要 • 穆勒父子首先向斯密换取4斤土豆和24尺棉布,斯密需要用剩余的4斤土 豆换取36尺棉布。 • 这时,交换比率变为1:6.6:60 • 显然这时棉布变得更便宜了,因为加入了更有效率的生产者
第二讲:书单
• 必读:
• 马克思:《工资、价格和利润》 • 斯威齐:《资本主义发展论》
• 第2章:价值质问题 • 第3章:价值量问题
• 选读:
• 张宇等:《高级政治经济学》
• 第7章: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础
• 曼德尔:《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第1章:劳动,必要产品,剩余产品 • 第2章:交换,商品,价值
•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较 • 大于:在生产中具有优势 • 小于:在生产中具有劣势 • 等于:正常的生产条件
商品的价值量
• 第二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三产品交换模型
• 前面的其他条件不变 • 但是每个人只需要10尺棉布,不需要更多
• 因此斯密总计只需要用4斤土豆换取30尺棉布即可,而对于李嘉图和马尔 萨斯来说,他们自己也仅仅需要20尺棉布,但是总产量是60尺,多了10 尺的富余产量。 • 一种最大的可能是:马尔萨斯和李嘉图为了能够更多的卖出棉布竞相压 价,最终最低的价格是总计40尺棉布换来4斤土豆。 • 当然,也可能两个人都不竞争,浪费掉了10尺的产量 • 无论如何,这两个人最终只有5/6的劳动量被承认为社会劳动
商品的二因素
• 两个模型背后的假设:
•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产主体和交换主体 • 存在分工,并为交换而生产:商品经济 • 没有竞争 • 生产的产品大家都需要
• 随着假设的放宽价值的理论会逐步展开
商品的二因素
• 价值不是什么:
• 价值不是价格背后的那个“不变的价格”,也不能直接解释价格 • 价值不是对人类的“有用性” • 价值不是财富
商品的二因素
• 土豆变贵了?为什么? • 土豆实际上不仅仅使用了斯密的劳动,还是用了穆勒父子的劳动 才得以完成。实际上10个土豆用了30个小时才完成。 • 土豆的生产过程实际上分成了两个部分,生产生产资料的穆勒父 子,和用生产资料生产生活资料的斯密。 • 对于一个生产过程,我们一般把过去生产生产资料的劳动称为 “物化劳动”,而把新加入的劳动称之为“活劳动”。
• 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表现为商品和商品之间物的关系
• 庙里的人偶:人的产物但是却被当作神秘的东西 • 商品:只是人的产品,但是因为采取了交换的性质,而使得人们误以为 商品自己有什么特别的。
商品价值量
• 三产品交换模型:
• • • • 还是穆勒父子一天生产1把斧子 斯密一天生产10斤土豆 李嘉图一天生产20尺棉布 每人每天劳动10小时
商品的价值量
•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 劳动并不都是均质的
• 简单劳动:不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就能胜任的劳动 • 复杂劳动: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具有一定技术专长才能胜任的劳动
• 三产品交换模型
• 穆勒父子生产斧子的劳动现在比较特殊,他们需要每天锻炼5个小时,然后再用5个小时来铸 造斧子。 • 这个时候,生产斧子的劳动减少为10个小时,但是在交换中,交换比率并不变,因为正是每
•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 抽象劳动形成价值,是唯一价值的唯一源泉。 • 理解劳动价值论的枢纽。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 私人劳动:劳动者独立进行生产并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
• 鲁滨逊、自给自足的小农
• 社会劳动: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
• 合作社、全能的计划者
• 商品经济条件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对立统一
商品的价值量
• 个别劳动时间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 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 时间。
• 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在一定时期内某一生产部门中大多数生产者的生 产条件,主要是指生产资料状况 • 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大多数情况
商品的价值量
• 对于生产某一产品的一个企业而言:
• 如果他的产品产量不足以影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么他的劳动生产率 越高,个别劳动时间越小,个别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但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单位时间内产量越高,自身生产的价值量越大,二 者成正比。 • 如果他的产品产量足以影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么劳动生产率越高,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小,还是成反比。
• 《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六辑)
• 第2章:《劳动价值论的结构和实践》
商品的二因素
• 两产品交换模型 • 第一种可能:斯密用更多的劳动交换李嘉图更少的劳动
• 比如:1斤土豆交换1尺棉布 • 如果斯密希望和李嘉图享受同样多的土豆:那么斯密拥有5斤土豆,并用 另外的5斤土豆交换了李嘉图的5尺棉布。而李嘉图享有5斤土豆和15尺棉 布。 • 如果斯密希望和李嘉图享受同样多的棉布:那么斯密需要使用全部的土 豆换取10尺棉布,李嘉图享受10斤土豆和10尺棉布。 • 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密越来越贫穷,李嘉图越来越富有
• 两人交换模型当中没有考虑生产资料,两位直接用手就能生产 • 现在考虑斯密实际上每天都要一把斧头 • 生产斧头的人是老穆勒和小穆勒,两个人一天工作10个小时,生产一把 斧头。 • 我们还是考虑四个人都不会因为交换而贫富差距变大 • 穆勒父子需要用自己的斧头换取5斤土豆和10斤棉布二人平分。 • 需要斧头的是斯密,斯密只生产土豆,他就需要先跟李嘉图多换一些棉 布。斯密自己也需要2.5斤土豆和5斤棉布,他就需要用剩下的2.5斤土豆 交换15斤棉布。 • 最终按照1把斧头换5斤土豆和10斤棉布,1斤土豆换6尺土豆的比率可知: • 斧头、土豆、棉布的交换比率最终是 1:6.66:40
• 劳动生产率的决定因素:
• • • • • 劳动者平均熟练程度 科技水平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 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形式 劳动对象的状况 自然条件
商品的价值量
•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 对于生产某一产品的整个行业而言:
• 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这种产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价值量 越小。因此二者成反比。
商品的价值量
• 三产品交换模型续:
• 这次马尔萨斯和李嘉图没有完全实现自己的商品,他们可能会因此变穷, 尤其是李嘉图,本来生产率就很低了。 • 李嘉图可能无法为生,离开了这个分工体系,现在体系当中只剩下马尔 萨斯了。这回,交换比率变成1:6.6:80 • 不过很快冬天来了,人们发现一天10尺棉布不够了,还是12尺比较好。 • 这个时候穆勒父子和斯密愿意用4个土豆交换48尺棉布,而马尔萨斯只生 产40尺。 • 马尔萨斯可能以此为要挟,希望多拿到一些土豆,并且很有可能成功, 他的全部私人劳动都被承认了,并且还不够。 • 很快李嘉图又回来了,棉布供需平衡,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商品的价值量
• 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这里我们放宽了第四个假设:生产的商品大家都需要
• 商品并不总是能够顺利的卖出,也存在供不应求的可能
• 社会需要多少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决定了这种劳动最后有多
少能实现为社会劳动,从而形成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
• 注意 • 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的变化是简单的,但是我们在最后会发现, 一种商品的需求其实并不都是简单的个人因素决定的。 • 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供求决定价值:决定价值的还是第一种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第二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能决定其实现。 • 在简单商品生产的条件下,这种实现的波动会不断地通过生产 者的进入和退出回归到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上。
第二讲 价值理论
商品:分析的起点
• 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叙述方法:一个起点 • 浅显的理由:“庞大的商品堆积”
• 或者我们换个起点:
• 人?或者人口? • 货币?
商品的二因素
• 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 使用价值: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 注意:这是一种客观性质,不是“效用”。
• 交换价值:一种交换价值与另一种交换价值之间的数量关系
天的锻炼才让他们能够用10个小时生产斧子。而也正是由于10个小时的锻炼让他们不能每天
生产更长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
•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 穆勒父子的劳动是复杂劳动,可以看成是双倍的简单劳动 • “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承的或不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复 杂劳动等于多辆的简单劳动” • 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的比例,是由社会过程决定的,是在反复的市 场交换实践中自发形成的。
商品的价值量
• 注意:
• 不能直接把各种收入分配的差异,尤其是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异归结为 简单劳动复杂劳动 • 有很多因素决定了上面的差异:
• 劳动生产率和生产资料的先进程度 • 市场供求和垄断因素租金
• 劳动强度等
商品的价值量
• 劳动生产率
• 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 反应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能力
• 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既是私人劳动也是社会劳动 • 私人劳动需要在交换中得到承认,成为社会劳动:惊险的一跃
•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矛盾的存在导致需要互相交换 • 交换需要将按抽象劳动来衡量 • 抽象劳动决定价值
商品拜物教
• 不光要分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还要分析为什么会犯错
• 价值是什么:
• 一种社会关系
商品的二因素
• 二因素的统一:
•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 一个人不能同时拥有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的二重性
•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
•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 对立统一: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 第二个直观的解释:一个简化的交换模型
商品的二因素
• 两产品交换模型:
• 斯密专业生产土豆,李嘉图专业生产棉布 • 两个人都要吃饭穿衣,所以需要互相交换 • 两个人每天都勤勉工作10个小时 • 斯密平均每小时生产1斤土豆,李嘉图平均每小时生产2尺棉布 • 两个人每天的总计可以享受的量是10斤土豆和20尺棉布 • 他们应该以什么比例交换比较好呢?
•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的二因素
• 为什么价值的背后是劳动呢?
• 一个传统的解释:唯一的或者最主要的同质性物品
• 是否劳动是商品背后唯一的共性呢?
• 第一个直观的解释:生产要素无限分解之后只会剩下劳动
• 不论何种生产都需要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劳动 • 生产资料也是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协作的结果 • 从全社会看,都可最终归结为劳动者的劳动的结果
商品的二因素
• 两产品交换模型: • 第二种可能:李嘉图用更多的劳动交换斯密更少的劳动
• 比如:1斤土豆换4Hale Waihona Puke Baidu棉布 • 结果:李嘉图会越来越贫穷,斯密越来越富有
• 如果两个人地位平等(不存在比如李嘉图手里有斧头,或者李嘉 图仰慕斯密多年)交易的结果一定是按照劳动时间交换。
商品的二因素
• 三产品交换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