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景】调动五官感知来描写景物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动五官感知,提升语言魅力

很多同学在写作时往往只想着怎样将一件事叙述清楚,而忽略了描写的份量,结果往往导致文章读起来不具体形象,索然寡味。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运用五官参与写作法。古人写景就喜欢这样做,同样写“春”:“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的是视觉,“红杏枝头春意闹”用的是听觉,“踏花归来马蹄香”用的是嗅觉,“吹面不寒杨柳风”用的是触觉。我们只要仔细回想一下那些留在大脑中的经久难忘的景物形象,就会发现除了来自视觉的,还有来自其他感官的。也就是说,视觉仅仅是一种观察通道,人们观察与感受外物的感觉器官,还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我们写作文如果能调动五官感知,充分地欣赏、品味与把玩景物,进行一定的语言加工,就能立体地全方位地创造出真切感人的图画来。

一、启动视觉,摄下事物的精彩瞬间。

视觉,我们依靠它来辨别色彩、形状和动态。写作时,要充分调动眼睛的观察力,要像一部摄像机,把作文要表现的主要事物或者主要人物摄下来,把真实的鲜活的事实纳入视野。只有用“眼”去看,用“心”去想,然后摄取最生动、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才能写出生动传神的好文章。

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老舍《济南的冬天》)“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鲁迅《社戏》)三句话分别从视觉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的色彩、树尖上雪的形状、航船的动态。

二、启动听觉,让动听的乐曲敲击耳鼓。

听觉让我们感知声响,进而触动心灵。如何积极地运用听觉有效地进行写作,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善于倾听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是获取更多信息的基本途径。耳朵就像一部录音机,平时就要学会收集各种各样的声音。既要把社会和生活中的“交响乐曲”录下来,也要把娓娓动听的“单弦独奏”录下来。社会中的“乐曲”万万千千,要善于用耳朵辨别哪种场景下什么音响最动听,最有韵味。善于启动听觉,就会让文章在“乐曲”的伴奏下精彩绝伦。如:“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婉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鲁迅《社戏》)这句从听觉角度写出我在江南水乡宁静的夜色陶醉之感。

再如:“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谢大光《鼎湖山听泉》雨后,山涧的水势更大;夜间,万籁俱寂,白天浑然一片的泉鸣,如今却能分辨出许多层次:柔曼、清脆、厚重、雄浑……轻重缓急,节奏又有

着各种各样的变化。作者把这些泉声汇聚起来,组合起来,比之为交响乐——各种乐声交融到一起,并且描写了乐曲的起伏变化,用对乐曲的阐释道出作者对人生规律乃至社会和宇宙发展规律的领悟。听泉的过程无形中也就成了自我心灵净化的过程。

三、启动嗅觉味觉,让文章成为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嗅觉、味觉也让我们多角度、多侧面地立体感知事物。

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朱自清《春》)朱自清先生带领我们从味觉感受春花的甜香,从触觉、嗅觉感受春风的和煦、芳香,领略春天的美好。

四、启动触觉,让抽象的事物可感可触。

触觉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将本来无形无状的事物或景观具体化,使读者产生真切体验。

如:“忙碌了一天之后,我总爱独自一人迎着风,或沿着田间的小路,或趟着浅浅的河水,漫无目的地踽踽而行。风,轻轻地抚摸着我,像收藏家抚摸自己心爱的陶罐。当它吹掠过树叶和岩石的时候,也同抚摸我们的面颊时一样充满爱意。它用好听的声音安慰我们,像一个守在摇篮边的母亲轻吟夜曲。”(学生习作)这段文字写夏季的风给人带来的愉悦。我觉得这是人们享受自然的经典之作。用触觉让人真切地感受夏风的可爱,于清爽中体会舒服,在体贴中感受温馨。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洋溢在字里行间。

总之,好作文必须充分发挥“五官”的功能和作用。平时有意观察生活,积累运用五种感官进行描写的词汇,同时注意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结合。“五官”感受的东西越多,写好文章的天地就越宽,写出的作文也就越生动,越有吸引力。

(来源语文报初二版2010年第40期文/包广琴)

开放五官感受长城

--从分解写景到开放五官

一、升格导语

第一格讲的分解写景,主要是将眼睛看到的景物通过不同的方法“分”下来进行详细描写。但是,观察景物单靠视觉这一感官,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住住难以深刻地感受事物与立体地描绘景物。我们还需要学会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与描写景物。古人写景就喜欢这样做,同样写“春”:“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的是视觉,“红杏枝头春意闹”用的是听觉,“踏花归来马蹄香”用的是嗅觉,“吹面不寒杨柳风”用的是触觉。我们只要仔细回想一下那些留

在大脑中的经久难忘的景物形象,就会发现除了来自视觉的,还有来自其它感官的。也就是说,视觉仅仅是一种观察通道,人们观察与感受外物或景物的感觉器官,还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我们观察写景如能开放五官,充分地欣赏、品味与把玩景物,进行一定的语言加工,就能立体地全方位地创造出真切感人的图画来。

二、病文呈现

游览长城

江苏省蒋王中学高二(4)乔羽

这天,我们在北京乘公交汽车到八达岭登长城。

一眼望过去,雄伟高大的长城,在连绵不断的山峰上蜿蜒盘旋,就像一条活蹦乱跳的巨龙,一头扎进辽阔的苍穹之中。正在我沉静在美好的幻想之际,有人喊道:“到长城了!”

于是我们就下了车,开始登长城了。

有人说道:“长城真陡啊。”我也觉得长城好高好陡,登了几步,腿就有点酸了。我一边攀登,一边望着这从未谋过面的古长城。我发现蜿蜒的长城身上有一个又一个隆起的建筑物,就问导游:“那是什么?”回答道:“那是烽火台。”

大概攀了十分钟时间,我们就到了第一个烽火台。我顾不上疲劳,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到烽火台前面。哦!原来这就是古代长城上报警的烽火台。望着高入云天的烽火台,我的大脑中不禁浮现数千年的边塞烽火与刀兵相接的战争场面,倾刻间就回到了古代筑长城的时代……

一阵高风,从烽火台中的窗口迎面扑过来。把我从远古的遐想中唤了回来。这阵凉风好爽,好舒服,仿佛要替我们把炎热的暑气全都赶走似的。

我们继续向上攀登。看着下面的山坡与远远近近的山峰,都是郁郁葱葱的,就像一幅宽阔无比的画图。长天,是湛蓝的;大地,是碧绿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中攀登长城,哪里像是在旅游,简直是在神游啊。

我发现身边城墙垛子呈"弓"字型。问了导游才知道,这是古代汉族军人防止少数民族军队侵入时射箭使用的。这些垛子与城墙一样,都是用长方形的长城砖砌成的。脚下铺的全是条石。听解说员讲,一块条石有几千斤重。可以想象,从山海关到嘉峪关那么长,需要多少条石,需要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才能凝结成这的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啊!

经过一个多小时,我们攀登了八达岭长城的最高处。

不知什么,天上飘起了几点。一会儿又没有了。只见四周只是蓝蓝的天,几朵白云点缀其间,煞是美丽,煞为壮观。下面依然是无限的绿色,无限的梦幻,"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