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评吕叔湘先生_汉语语法分析问题_
论吕叔湘前期汉语语法研究特点

现代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1904—1998),1939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语法学论文《中国话里的主词及其他》,并与《中国文法要略》等一起成为他前期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论述。
这一时期的汉语语法研究,奠定了他在汉语语法学研究领域的领军地位。
他这一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特点,既有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末语法研究的共性:注重借鉴西方的普通语言学理论、方法来研究汉语语法,侧重“有意识地挖掘汉语语法的特点”[1],又充分表现出其语法研究的鲜明个性:(一)强调占有材料,反对“用小本钱做大买卖”,(二)模范践行“用法研究与理论研究同等重要”。
对其共性的讨论较多,但对其个性的关注,则所论甚少,现不揣浅陋,求教于方家。
1侧重“有意识地挖掘汉语语法的特点”作为中国文法革新问题大讨论的“入围”之作,《中国话里的主词及其他》无疑契合了上世纪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末(“革新探索期”)汉语语法研究的共性特征:与“自觉建立期”(1898-1936)不同,“革新探索期”的汉语语法研究在方法论上有一个重大转折——注重借鉴普通语言学理论、方法来研究汉语语法。
而普通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是对众多语言共性的、一般性的概括和抽象,因而,与汉语的适应面就可能更大些。
[2]吕叔湘的《中国话里的主词及其他》、《中国文法要略》等著述正是受了叶斯柏森语言学说的影响,融入了普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而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以普通语言学为理论指导来进行汉语语法研究,正是革新探索时期和上一时期的明显区别。
所谓“革新”,就是要探索汉语语法的特点,并基于汉语语法特点来建立汉语语法的新体系。
也就是,在普通语言学理论的观照下,在汉语语法革新思潮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语法学家对语法的民族性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他们认识到指出不同语言的共同点是不难的,难在指出不同语言的不同点,这个不同点也正是这种语言的特点。
吕叔湘和这个时期的其他语法学家一样更多地关注汉语语法的特点,把寻找汉语语法的特点当作最重要的工作。
试评吕叔湘先生_汉语语法分析问题_

收稿日期:2008206217;修回日期:2008210209 作者简介:杨晓宇(19742),男,宁夏彭阳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汉语研究。
第26卷第1期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月Vol.26No.1Journal of Zhouko u Normal U niversity J an.2009试评吕叔湘先生《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杨晓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摘 要:吕叔湘先生《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对80年来现代意义上的汉语语法研究作了全面和深刻的检讨,在新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是一部具有承上启下性质的力作。
文章从创作背景和目的、体例和内容、理论创新、理论溯源、价值与不足等方面对这部著作进行了评析。
关键词: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理论创新;理论溯源;价值;不足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29476(2009)0120050205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以下简称《问题》)是吕叔湘先生后期语法理论的代表性著作,也是新时期汉语语法理论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这部著作凝结着吕先生40年研究汉语语法的心血和智慧,是对80年来现代意义上的汉语语法研究的检讨和小结。
一、《问题》的创作背景和目的从1898年《马氏文通》问世到吕先生创作《问题》,将近有80年的时间。
在这80年中,中国的语法学家在社会剧烈变动的情况下,执着耕耘,不断探索,使得汉语语法学由最初的模仿借鉴,逐步走上了发展创新的道路。
“文革”结束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大地处处涌动着革新发展的思潮。
汉语语法学界也气氛活跃,各项研究工作重新开展起来。
然而,由于刚刚经历了一场动乱,许多研究被迫中止了一段时期,再加上这80年来汉语语法研究各个方面的进展头绪繁多,参差不齐,问题确实不少。
所以,汉语语法学发展到了怎样一个阶段,面临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今后的工作方向和重点在哪里,这些都是汉语语法学界面临的亟待整理的重要问题。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本文以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为话题,探讨了汉语语法分析的研究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吕叔湘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他在研究古代汉语研究方面有着巨大贡献,其中一个重要成果就是《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该书深入浅出,将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按几大部分阐述了出来:概念阐明、体系研究以及有用的分析方法的研究。
首先,吕叔湘在书中介绍了汉语语法分析的概念及其目的,以及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如何在传统的汉语语法基础上形成新的分析方法,以及如何将非结构主义欧美语法中的研究理论应用到汉语研究,是该书主要探讨的内容。
其次,吕叔湘在书中提出了汉语语法体系的共同特点,提出了汉语语法及其结构层次的理论,以及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如何应用实验数据和语料分析等方法等。
另外,他提出了汉语中虚词及其具体内容、实词及其功能分析等内容,并提出了汉语语法结构层次的新理论,为语言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吕叔湘书中也指出了汉语语法分析存在的问题。
比如,汉语语法研究中没有统一的理论体系,存在一些结构体系未能完全系统地建立等。
同时,汉语语法分析需要同时运用观察分析、回忆分析、调查分析以及实验性的法子,全面考虑汉语的特征及其和其它语言的不同,汉语语法描述的实用性也有待提升。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地运用汉语的特点,从研究现状到特点、体系研究、有效分析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全面揭示了汉语语法分析的研究状况,为汉语语法研究和理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分析语法是汉语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需要更加全面地了解汉语语法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构建完善的汉语语法系统,以及理解汉语中虚词、实词和词类的特征,使汉语语法研究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最后,我们仍然感谢吕叔湘的贡献,它为汉语语法研究和理论发展提供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总之,《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是一本具有重大意义的书,深入地探索了汉语语法分析的研究,为汉语语法研究和理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学术价值深远。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

目录序4一引言61本书宗旨62实质性问题和名称问题63术语64-6形态77意义8二单位88单位:旧的和新的99-18语素和词910语素:大小问题911-12异同问题913语素和汉字1014语素和词类1015词1116有时是词1117有的义项是词1218语素分四种1219-29词和短语1220能不能单用?1321语法的词和词汇的词1322几个语素的组合?1423有没有专门意义?1424形名组合不完全自由1525-26‘短语词’1527能不能拆开?1628简称1629省缩1630-32主谓短语,小句,句子1733小结18三分类1934分类目的1935结构分类和功能分类2036-37划分词类2038-39大类和小类2140-53词类2240名词2241方位词2242量词2343-47动词2343动词和形容词2344非谓形容词2345动词和介词2446及物和不及物2447趋向动词,助动词,是,有25 48副词2649代词2650介词2751连词2752助词2753词类转变2854词根2955-56前缀,后缀,中缀2957-61短语分类3058的字短语3059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31 60主谓短语3161四字语3162-63句子分类32四结构3364-67结构层次3468-70结构关系3671-79句子成分分析法3772-74句子成分和结构层次3875句子成分和结构关系4076句子成分和词类分别4277省略4278倒装4279图解和代号4380-96句子成分4381-85主语,宾语4486补语4687状语4888介系补语4889‘述语’4990是字句4991主谓短语作谓语5092连动式5193-95兼语式5296动词之后5397-99句子的复杂化和多样化54 97单句复句5498句子的复杂化5599句子格式的变化56附注56序多年来想写一篇文章谈谈汉语的语法分析问题。
主要是为了说明汉语语法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何以成为问题,说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借以活泼思想,减少执着。
吕叔湘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助读

5.1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156—171) 5.2句子成分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172—191) 5.3句子成分和结构关系(192—203) 5.4省略、倒装(204—206) 5.5图解、代号(207—210) 5.6汉语的句子成分(211—214) 5.7主语和宾语的纠纷(215—230) 5.8补足语以及补语的种类、归属(231—236) 5.9状语(237—242)
3.1新旧语法单位及语素、短语、小句的重要性(25—27) 3.2语素和词(28—40) 3.3词和短语(41—62) 3.4主谓短语、小句、句子(63—68) 3.5单位问题小结(69—73)
4.1词语分类的目的和标准(74—91) 4.2词的分类和词类转变(92—139) 4.3词根和语缀(140—145) 4.4短语的分类(146—150) 4.5句子的分类(151—155)
目录分析
1
一序中的问题 解答
2
二引言中的问 题解答
3
三单位部分的 问题解答
4
四分类部分的 问题解答
5
五结构部分的 问题解答
1.1 80年来中国语法研究的概况(1—5) 1.2语法研究的对象和方法(6)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的创见举例(7)
2.1国外语法研究三大流派简介(8) 2.2实质性问题和名称、术语问题(9—11) 2.3汉语语法分析意见分歧的根本原因(12—19) 2.4意义在语法分析上的作用(20—24)
吕叔湘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助读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问题
单位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读后感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读后感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A. 语言学家B. 文学家C. 历史学家D. 数学家。
解析:吕叔湘是著名的语言学家,他在汉语语法研究等语言相关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
所以答案是A。
A. 结合具体的汉语语法实例B. 单纯记忆理论C. 跳过复杂部分D. 只看结论。
A. 汉语语法教学与研究B. 英语语法研究C. 古代汉语研究D. 数学逻辑研究。
解析:因为这本书主要是关于汉语语法分析的,所以它对汉语语法教学与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对古代汉语研究有启发,但主要还是针对汉语语法本身,和英语语法、数学逻辑研究关联不大。
所以答案是A。
A. 通俗易懂B. 晦涩难懂C. 诙谐幽默D. 口语化。
解析:由于是语法分析类的专业著作,书中会涉及很多专业术语和复杂的理论分析,相对来说可能比较晦涩难懂,虽然吕叔湘先生尽力使表述清晰,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仍然有一定难度。
所以答案是B。
A. 书中具体的语法分析理论B. 吕叔湘的生平事迹C. 对自己汉语语法学习的启发D. 书中语法分析理论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解析:写读后感重点应该是对书籍内容(具体的语法分析理论)的理解感悟、对自身学习的启发以及对相关教学的影响等,而吕叔湘的生平事迹不是这本书内容本身,虽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联系,但不是读后感的重点内容。
所以答案是B。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75分)解析:可能遇到的困难如对专业术语的理解困难,书中一些复杂的语法分析逻辑难以把握等。
克服的方法可以是查阅相关的语法工具书、参考其他汉语语法研究著作中的解释,结合汉语实际使用中的例子来理解书中的理论等。
例如,对于词类划分中的一些特殊情况难以理解时,通过查找更多例句并分析其中词的用法,从而加深对书中理论的理解。
解析:在汉语学习中,以前可能只是凭借语感来使用汉语,但读了这本书之后,开始从语法结构等理论层面重新认识汉语。
例如,在句子结构方面,了解到不同成分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避免语法错误。
吕叔湘先生的分词连写思想——试解一条“附注”的“微言大义”

行 。例 ( 5 )用 “ / ” 隔 离 对 话 中 两 个 人 说 的话 。例 ( 6 )
实应 该按 照 词 拼 写成 2 个 单位 。
种 假 象 , 仿 佛 先 有 文 字 , 一 个 字 有 音 有 义 ,语 音 变 成 附 有 讲 究 ’ , 因 而 引起 研 究 于 文字 的 东西 。 , , 『 1 ] “ 汉 语 拼 音 ”把 汉 语 的 音表 面 化 ,可 发 现 特 别 需 要 得 到 帮 助 的 地 方 或 者 著 墨 不 多 或 被 忽 略 了 。 以 “ 因音得其义 ”。 “ 语 音 学 之 于语 言 ,犹 数 学之 于 天 文 因此 从 兴 趣 出发 ,试 解 吕著 《 分析 》附注 [ 2 1 ] 的 “ 微 言 大
吕叔 湘 先 生 说 : “ 语 言 首 先 是 一 串 声 音 , 文 字 是用 来 析》 的序 言中表示 “ 所 希望得到 的反映 ,不是 简单 的 ‘ 这
撰 写 语 音 的 。 汉 字 的特 殊 形 式 掩 盖 了 这 一 基 本 事 实 , 造 成 个 我 赞 成 ’ , ‘ 那 个 我 不 同意 ’ , 而 是 ‘ 原 来 这 里 边 还 大
甜 现 代化
: 潮
吕叔 湘 先生 的分 词连 写思 想
试解一条 “ 附注’ ’的 “ 微 言大义"
口陈永 舜
汉字 “ 象 形 ” ,走在 了世界 的前 列 。受 东 汉佛 经梵 停一下 。
汉 对 译 的 启 发 ,发 明 了 两 个 汉 字 的 “ 反 切 ” 。清 末 的 “ 切
《 汉 语 语 法 分 析 问 题 》 是 吕 叔 湘 先 生 语 法 研 究 的 结 音字 ”还坚持声 、韵两分 ,不过 用 “ 字母 ”了。辛亥革命 晶 ,也 是 对 近 百年 来 汉 语 语 法研 究 的总 结 。[ 。 ] 陈 亚 川 、郑 懿 以 后 的 注 音 字 母 从 声 韵 二 分 发展 到 声 介 韵 三 分 。 国语 罗 马 德 两 位 1 9 8 1 年开始撰写 ,1 9 9 7 年完稿 ,1 7 @ z 间 三 易其 稿 写 字 引进 拉 丁 字 母 , 按 照 音 位 原理 把 下 降 的复 合 韵 母 都 用 字 成 《 吕叔 湘 著 ( 汉 语 语 法 分 析 问题 ) 助 读 》 [ 。 《 助 读 》 认
吕叔湘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吕叔湘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汉语语法的研究和发展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基础始于20世纪初期。
据追溯,汉语语法学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位就是吕叔湘(1889-1941年)。
他于1930年出版了《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这对汉语语法的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视为汉语语法学界的一本里程碑式的著作。
吕叔湘的著作《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以及他追溯语源、论述汉语语法结构及演变的论文,拓展了20世纪汉语语法学研究的前沿,促进了汉语语法学的发展。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由三篇论文组成,它们探讨了语法形态学,变形学和状态学等语法学研究中有关要素的变化。
语法形态学部分,吕叔湘从语音学和词法学的角度分析汉语语素,提出了类和种的概念,类指把同类的字分组的行为,即把词语划分为词类,而种指在每一大类中的进一步划分,即把同一类的词分为几个亚类。
他还指出汉语的变形主要在词尾部分,如动词的谓语变形等,是由词语形态学发展出来的。
变形学部分,吕叔湘从古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的角度分析了变形的规律,发现变形也伴随着语言的变化而改变,强调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变化的关系,如演变中多种形态学特征的混合,提出了变形的模式和定律,以及复杂单位变形学科的研究等。
状态学部分,吕叔湘提出了三种汉语句法结构的基本状态“主句”、“从句”和“片语”,着重介绍了各种结构的特点和规律,关注系动词在句子中的作用,特殊变形和协调关系等。
他认识到因素可以改变句子的状态,如语意上的意义变化和新语法现象的出现,从而为汉语句法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吕叔湘提出的汉语语法观念,特别是他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提出的新的概念及其理论,对汉语语法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站在历史的高度,将汉语语法学的研究面向发展的高度。
近代新的汉语学者继承了吕叔湘的语言研究成果,将其扩展和发展。
新的研究者拓展了吕叔湘的观点,深入探讨了汉语研究内容,把汉语观念提升到新的层面,丰富和发展了汉语语法学研究的内涵。
吕叔湘语法思想述评

吕叔湘语法思想述评引言吕叔湘先生是语言学大师,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
香港中文大学授予吕叔湘荣誉文学博士学位的赞词充分说明了先生在现代语言学界的地位:“今日获颁荣誉文学博士学位者,是一位语文结构与匡正文句通病之专家。
英语世界中,英文之用字造句法度遇有争议,常以佛勒之意见为准。
在中文领域中,我们则惯于以吕叔湘先生之意见为依归。
”(香港《普通话》1987年第三期转载)①吕叔湘先生学识渊博,学贯中西,著作等身。
《吕叔湘全集》共十九卷,说明了先生一生在语言学领地中的辛苦耕耘。
先生一生研究的重点是汉语语法,本文拟从研究方法和理论贡献两个方面对先生的语法思想略作评述。
一、吕叔湘先生的语法研究思想及方法吕叔湘先生在语法研究中一贯重视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反对机械地模仿外语,他通常能在人们不大注意的地方看出问题,从而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下面从五个方面对吕叔湘先生的语法研究思想及方法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1.重视继承传统,提倡借鉴吕叔湘先生在语法研究过程中,继承传统,重视借鉴。
他继承了前人务实和扎实的学风,发扬了中国语言学重视研究虚词的传统,不仅写过《文言虚字》这样的书专门讲述虚字的用法,而且在他的大著《中国文法要略》中以大量篇幅说明虚词的造句功能。
《中国文法要略》把词分为两大类,除了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类实义词外,其余的词全部归入辅助词,不仅包括全部虚词,还有代词和数量词。
下卷“表达论”占全书篇幅的70%,分类说明文言和白话句子对各种意念的表达,从造句功能方面分析各种辅助词的用法。
中国的“小学”传统着眼于教育,以解释简洁、明晰、实用为宗旨,不重呆板、迂曲的理论,所以各种方法兼收并蓄,根据情况灵活运用,随宜诠释。
这种精神正是吕叔湘先生的学术思想的精髓所在,在《中国文法要略》修订本序中,吕叔湘先生说到《要略》继承了前人的这个传统。
除了对前人的继承,吕叔湘先生还积极引进和研究国外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用以解决汉语的语法问题。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主要特色
概括起来,《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的主要特色有以下 几个方面: (一)语言材料丰富,理论联系实际 (二)兼顾古今中外,重视比较和对比 (三)注重调查研究,重视材料途径 (四)针对汉语教学,重视教学使用 (五)着眼汉语特点,重视语义分析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是吕先生重要的代表性著作,也是 汉语语法学史初步走向繁荣发展时期的重要成果之一,在 汉语语法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标志着新时期 汉语语法研究的正式开始。该书既对过去语法研究给予了 高屋建瓴的总结,又为新时期的语法研究指明了方向,正 由于该书的学术价值及其所处的特定时代,也奠定了先生 在新时期汉语语法学史上的领袖地位。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个很重要的亮点是在西方语言学 理论的基础上立足于汉语实际的研究思想。先生借鉴了西 方传统语法和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同时始终把国外的 理论和方法当做研究汉语自身规律的工具和桥梁。
总之,《汉语语法分析问题》集中体现了吕叔湘先生的语 法思想。吕先生治学态度严谨,一贯提倡务实与创新相结 合。认为做学问要占有大量的材料,任何理论都要经得起 事实的考验。 先生研究注重实效,传统小学朴素务实的学术风范在他的 论著中得以发扬光大,并且融入了现代科学精神的内涵。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凝聚着先生几十年来潜心研究 的真知灼见。为了要“让读者痛痛快快地读下去”,编排 力避枝蔓,行文简明扼要,术语尽可能采用通行的,全书 不过六万多字。用先生自己的话说:文章写就供人读,何 事苦营八阵图,洗尽铅华呈本色,梳妆莫问入是无。
吕叔湘先生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入门》

吕叔湘先生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入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入门》是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撰写的一本经典著作,面向汉语语法研究学者及教师,并被誉为汉语语法研究领域“藏书林宝典”。
该书自出版以来,深受广大
语言学家、教师和学者的欢迎,它是中国语文教育中汉语语法研究的入门书籍之一,是汉语语言学家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为汉语的系统研究和实用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与方法。
首先,第一章分析了汉语现代语法研究的基本理论,提出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根本性问题。
作者认为,汉语语法研究应从现代汉语语言现象出发,同时结合实际应用,依据汉语本身的规律进行研究,强调外部和内部之间某种程度的平衡。
接着,第二章分析了汉语句法的基本概念。
首先,该章介绍了汉语句子在分析结构上的基本原理,并具体介绍了四部分的语法排列结构。
然后,该章还介绍了句子的变异形式,比如倒装、否定句等,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汉语语法。
第三章介绍了汉语词类,内容涵盖了名词、形容词、动词、介词等词类的结构、形式、习惯用法及其在句中的功能。
本章还深入讨论了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的使用规则,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汉语语言中的词类互动。
第四章探讨了汉语句子的构成形式,介绍了汉语句子的句式特征,并分析了不同句式的偏好性,使读者明白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选择高效的表达方式。
最后,本书的最后一章总结了汉语语言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学习方法,指出了语言研究的具体流程,使读者明白如何从实践中发展自己的汉语语法研究能力。
总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入门》是一本经典著作,内容充实、系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汉语语法研究学者及教师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增强了汉语教学的理论指导性。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读后感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读后感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A. 对外汉语教学、汉语语法体系构建、语言规范。
B. 仅对外汉语教学。
C. 只在汉语语法体系构建。
D. 单纯的语言规范。
解析:吕叔湘先生的成果在多个方面有深远影响,对外汉语教学需要语法知识作为支撑,他对汉语语法体系构建有重要贡献,同时也在语言规范方面发挥作用,所以答案为A。
A. 全面性、系统性、深入性。
B. 片面性、零散性、表面性。
C. 只注重理论性。
D. 单纯强调实用性。
解析:吕叔湘先生在书中对语法分析的探讨是全面、系统且深入的,并不是片面、零散等,他既有理论探讨也结合实际,所以答案为A。
A. 结合实例进行深入剖析。
B. 仅从理论上进行抽象解释。
C. 只是简单列举现象。
D. 单纯引用其他语言的例子。
解析:吕叔湘先生在分析汉语语法现象时往往结合实例深入剖析,他注重从汉语实际出发,不是单纯理论抽象、简单列举或只引用其他语言例子,所以答案为A。
A. 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B. 是一部无关紧要的著作。
C. 只是一部普通的入门书籍。
D. 是一部过时的著作。
解析:这本书在汉语语法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里程碑式的著作,它对后来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推动作用,答案为A。
A. 严谨、科学、务实。
B. 敷衍、随意、不严谨。
C. 只注重传统研究方法。
D. 单纯追求创新而忽视基础。
解析:吕叔湘先生的研究态度是严谨、科学、务实的,这体现在他对语法分析问题的深入探讨等多方面,答案为A。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解析: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例如书中一些较为专业的语法术语理解困难,还有对复杂语法现象分析逻辑的把握。
为克服这些难点,首先可以查阅相关的语法学词典来理解术语含义;对于复杂逻辑,可以反复阅读相关段落,结合实际的汉语语料进行分析,还可以参考其他学者对吕叔湘先生观点的解读和阐释等。
解析:理论价值方面,它为汉语语法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汉语语法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梳理,完善了汉语语法理论。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读后感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读后感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A. 古代汉语语法。
B. 现代汉语语法。
C. 近代汉语语法。
D. 汉藏语系语法。
A. 它对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B. 书中没有涉及到语法理论的创新。
C. 有助于推动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
D. 对汉语语法教学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A. 语法结构与语义的结合。
B. 单纯的语法形式。
C. 语法与外语语法的对比。
D. 语法规则的死记硬背。
解析: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分析中,重视语法结构和语义之间的联系,不是单纯看语法形式,也不是强调死记硬背语法规则,虽然会有与外语语法对比但不是最注重的方面。
所以答案为A。
A. 给出了明确而简单的划分标准。
B. 认为词类划分非常简单,无需深入探讨。
C. 深入探讨了词类划分的复杂性并提出一些思路。
D. 主张完全按照西方语法的词类划分标准。
解析:词类划分在汉语中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吕叔湘在书中深入探讨了这种复杂性并且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解决思路,并没有给出简单明确的唯一划分标准,也不是认为无需深入探讨,更不是完全照搬西方语法标准。
所以答案为C。
A. 主要是理论推导,缺乏实际语料。
B. 大量运用实际语料进行分析论证。
C. 完全依赖传统语法研究方法。
D. 只关注现代文学作品中的语料。
解析:吕叔湘在研究汉语语法时大量运用实际语料进行分析论证,不是主要靠理论推导且不缺乏实际语料,也不是完全依赖传统语法研究方法,更不是只关注现代文学作品中的语料。
所以答案为B。
A. 促使更多学者关注汉语语法中的疑难问题。
B. 改变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方向,使其完全西化。
C. 为后来的汉语语法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D. 启发学者从不同角度思考汉语语法问题。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解析:吕叔湘在书中体现出注重从汉语实际出发的思想,不盲目套用西方语法理论。
他强调语法结构和语义的结合,在研究中大量运用实际语料进行分析。
对于语法问题的探讨,他不是简单给出结论,而是深入分析其复杂性,例如在词类划分等问题上。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目录序 (5)一引言 (8)1本书宗旨 (8)2实质性问题和名称问题 (8)3术语 (8)4-6形态 (9)7意义 (10)二单位 (12)8单位:旧的和新的 (12)9-18语素和词 (12)10语素:大小问题 (12)11-12异同问题 (13)13语素和汉字 (13)14语素和词类 (14)15词 (14)16有时是词 (14)17有的义项是词 (15)18语素分四种 (15)19-29词和短语 (15)20能不能单用? (16)21语法的词和词汇的词 (16)22几个语素的组合? (17)23有没有专门意义? (17)24形名组合不完全自由 (18)25-26‘短语词’ (18)27能不能拆开? (19)28简称 (19)29省缩 (20)30-32主谓短语,小句,句子 (20)33小结 (22)三分类 (24)34分类目的 (24)35结构分类和功能分类 (24)36-37划分词类 (24)38-39大类和小类 (25)40-53词类 (26)40名词 (26)41方位词 (27)42量词 (27)43-47动词 (27)43动词和形容词 (27)44非谓形容词 (28)45动词和介词 (28)46及物和不及物 (29)47趋向动词,助动词,是,有 (29)48副词 (30)49代词 (30)50介词 (31)51连词 (32)52助词 (32)53词类转变 (32)54词根 (33)55-56前缀,后缀,中缀 (34)57-61短语分类 (35)58的字短语 (35)59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 (35)60主谓短语 (36)61四字语 (36)62-63句子分类 (37)四结构 (39)64-67结构层次 (39)68-70结构关系 (41)71-79句子成分分析法 (43)72-74句子成分和结构层次 (44)75句子成分和结构关系 (46)76句子成分和词类分别 (47)77省略 (47)78倒装 (48)79图解和代号 (48)80-96句子成分 (49)81-85主语,宾语 (49)86补语 (52)87状语 (53)88介系补语 (54)89‘述语’ (54)90是字句 (55)91主谓短语作谓语 (56)92连动式 (57)93-95兼语式 (57)96动词之后 (58)97-99句子的复杂化和多样化 (59)97单句复句 (59)98句子的复杂化 (61)99句子格式的变化 (61)附注 (62)序多年来想写一篇文章谈谈汉语的语法分析问题。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读书报告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读书报告《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是国内外享有盛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所著,1979年第一次出版。
这本书篇幅不大,不到七万字,但内容丰富,视野开阔。
全书以语法分析为纲,结合我国语法学创建八十年来的历史和现状对语法研究中几乎所有的问题,特别是涉及语法体系的问题,作了一个总的检讨。
正如吕先生在序中所说,写这本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说明汉语语法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何以成为问题,说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借以活泼思想,减少执着。
同时也可以安抚一下要求有一个说一不二的语法体系的同志们的不耐烦情绪,让他们了解,体系问题的未能甚至不可能定于一,不能完全归咎于语法学者的固执或无能。
”全书重点在于提出问题,认为提出正确的问题比正确地解决问题更加不易更加重要。
全书由四部分构成,即“一引言”、“二单位”、“三分类”、“四结构”,下面,我将对书的主要内容进行阅读时的记录和自身观点的陈述。
一.单位在这一章中,作者按照单位从小到大的顺序对单位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我们在课堂中学过,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语素构成词,词构成短语,短语构成句子。
1.语素和词作者在分析有关于语素的问题时,从语素的大小,异同,语素和汉字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这里要注意的是,汉字和语素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一对一的关系,但是也有很多种特殊情况要注意,比如异体字,多音字,多义字,同义字,多音多义字,同音字,同义字等。
这些情况下,语素和汉字就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了。
一多义字为例,一个同音的多义字在不同的短语中可能表示的不一样的意思,我以“关门和闯关”为例,两个关分别表示使合上与关卡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认识到这两个关其实是一个语素,两个词.作者在谈到一个语素能不能成词时提出了两条判断方法:第一,要看它能不鞥单独作为一句话来说,可以单独回答问题的就一定是词。
第二,一句话里,把能够单说的都提开,剩下的不能单说,但也不是一个词的一部分,那么这个语素也是词。
2.词和短语这一小节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语素组合是次还是短语“的问题。
汉语语法研究分析问题:吕叔湘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作者:————————————————————————————————日期:目录序 (6)一引言 (8)1本书宗旨 (8)2实质性问题和名称问题 (8)3术语 (8)4-6形态 (9)7意义 (10)二单位 (11)8单位:旧的和新的 (11)9-18语素和词 (11)10语素:大小问题 (11)11-12异同问题 (12)13语素和汉字 (12)14语素和词类 (13)15词 (13)16有时是词 (13)17有的义项是词 (14)18语素分四种 (14)19-29词和短语 (14)20能不能单用? (15)21语法的词和词汇的词 (15)22几个语素的组合? (16)23有没有专门意义? (16)24形名组合不完全自由 (17)25-26‘短语词’ (17)27能不能拆开? (18)28简称 (18)29省缩 (19)30-32主谓短语,小句,句子 (19)33小结 (20)三分类 (22)34分类目的 (22)35结构分类和功能分类 (22)36-37划分词类 (22)38-39大类和小类 (23)40-53词类 (24)41方位词 (24)42量词 (25)43-47动词 (25)43动词和形容词 (25)44非谓形容词 (25)45动词和介词 (26)46及物和不及物 (26)47趋向动词,助动词,是,有 (27)48副词 (28)49代词 (28)50介词 (29)51连词 (29)52助词 (30)53词类转变 (30)54词根 (31)55-56前缀,后缀,中缀 (31)57-61短语分类 (32)58的字短语 (32)59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 (33)60主谓短语 (33)61四字语 (34)62-63句子分类 (34)四结构 (36)64-67结构层次 (36)68-70结构关系 (38)71-79句子成分分析法 (40)72-74句子成分和结构层次 (40)75句子成分和结构关系 (43)76句子成分和词类分别 (44)77省略 (44)78倒装 (45)79图解和代号 (45)80-96句子成分 (45)81-85主语,宾语 (46)86补语 (48)87状语 (50)88介系补语 (50)89‘述语’ (51)90是字句 (51)91主谓短语作谓语 (52)92连动式 (53)93-95兼语式 (54)97-99句子的复杂化和多样化 (56)97单句复句 (56)98句子的复杂化 (57)99句子格式的变化 (58)附注 (59)序多年来想写一篇文章谈谈汉语的语法分析问题。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读后感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读后感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A. 一般性B. 开创性C. 局限性D. 否定性。
2. 吕叔湘在书中对()的分析较为独特。
A. 汉语词类B. 英语语法C. 古汉语修辞D. 汉字演变。
解析:这本书是关于汉语语法的著作,吕叔湘在书中对汉语词类等诸多汉语语法内容有独特的分析,而英语语法、古汉语修辞、汉字演变不是该书的重点分析对象,答案为A。
A. 深入理解汉语语法体系B. 提高英语口语能力C. 掌握古汉语词汇D. 研究中国历史。
解析:因为这是一本汉语语法分析的著作,阅读它有助于深入理解汉语语法体系,与英语口语能力、古汉语词汇掌握和中国历史研究并无直接关系,答案为A。
4. 书中体现出吕叔湘先生对汉语语法分析秉持()的态度。
A. 敷衍B. 严谨C. 轻视D. 随意。
解析:该著作理论阐述并不少,同时也注重从实际的语言现象出发进行分析,并且善于总结汉语语法中的各种问题,所以答案为D。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解析:从研究方法来看,首先它启示我们要重视对语言事实的观察与分析,书中很多结论都是基于大量的汉语实际语料得出的。
要善于比较不同的语法现象,通过比较来揭示语法规律,吕叔湘先生在书中经常对比相似语法结构或词类的用法。
再者,要对语法问题进行全面的梳理,将词法和句法联系起来研究,不能孤立看待语法中的各个要素,这种全面性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构建完整的汉语语法体系。
解析:答案因人而异。
例如,可能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书中一些专业术语和复杂的语法分析难以理解。
克服的方法可以是查阅相关的语法资料,如语法词典等,对术语进行深入学习;还可以结合实际的汉语语料,对书中提到的语法现象进行实例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也可以与同学或老师进行讨论,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书中的难点。
三、论述题(25分)四、阅读理解(每题10分,共30分)1. 根据上述文字,吕叔湘先生在词类划分上的独特见解是什么?解析:吕叔湘先生在词类划分上的独特见解是既考虑到词的语法功能,又兼顾词的语义特征,不同于传统单纯从语法功能或者语义角度划分词类的方法。
科学语体的基本特点和作者个人的语言风格——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例析

科学语体的基本特点和作者个人的语言风格——吕叔湘《汉
语语法分析问题》例析
艾红玲
【期刊名称】《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1(023)004
【摘要】本文拟以吕叔湘著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为例,运用分析综合法和统计法等,总结归纳出科学语体的基本特点,并且力图对吕先生在书中体现出的个人语言风格特点加以分析,从而在科学语体的基本特点的共性之上,展现作者个人的语言风格.
【总页数】4页(P51-54)
【作者】艾红玲
【作者单位】锦州师范学院中文系,辽宁,锦州,1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1
【相关文献】
1.习近平语言风格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启示
2.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的标点改进尝试
3.现代汉语语法分析中的一些动向——简介《现代汉语》(兰州本)语法部分的特点
4.科学语体的基本特点和作者个人的语言风格--吕淑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例析
5.试述吕叔湘先生的古汉语词汇研究及其特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8206217;修回日期:2008210209 作者简介:杨晓宇(19742),男,宁夏彭阳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汉语研究。
第26卷第1期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月Vol.26No.1Journal of Zhouko u Normal U niversity J an.2009试评吕叔湘先生《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杨晓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摘 要:吕叔湘先生《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对80年来现代意义上的汉语语法研究作了全面和深刻的检讨,在新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是一部具有承上启下性质的力作。
文章从创作背景和目的、体例和内容、理论创新、理论溯源、价值与不足等方面对这部著作进行了评析。
关键词: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理论创新;理论溯源;价值;不足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29476(2009)0120050205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以下简称《问题》)是吕叔湘先生后期语法理论的代表性著作,也是新时期汉语语法理论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这部著作凝结着吕先生40年研究汉语语法的心血和智慧,是对80年来现代意义上的汉语语法研究的检讨和小结。
一、《问题》的创作背景和目的从1898年《马氏文通》问世到吕先生创作《问题》,将近有80年的时间。
在这80年中,中国的语法学家在社会剧烈变动的情况下,执着耕耘,不断探索,使得汉语语法学由最初的模仿借鉴,逐步走上了发展创新的道路。
“文革”结束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大地处处涌动着革新发展的思潮。
汉语语法学界也气氛活跃,各项研究工作重新开展起来。
然而,由于刚刚经历了一场动乱,许多研究被迫中止了一段时期,再加上这80年来汉语语法研究各个方面的进展头绪繁多,参差不齐,问题确实不少。
所以,汉语语法学发展到了怎样一个阶段,面临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今后的工作方向和重点在哪里,这些都是汉语语法学界面临的亟待整理的重要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吕先生创作了这部具有承上启下性质的重要著作。
关于《问题》的写作目的,吕先生在“序”以及“引言”中作了比较明确的说明,本文梳理为以下几个方面:1)“检讨”80年来汉语语法学发展中的问题,“看看这些问题何以成为问题,何以会有不同意见,这些不同的处理法的利弊得失又如何”[1]8。
用吕先生自己的话说,就是“摆问题”[1]7。
2)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各种看法,目的在于促使读者进行观察和思考”[1]7。
3)在摆问题的过程中表明自己的倾向或者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意见。
4)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说明,“把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一步”[1]5。
5)让读者了解到,“体系问题的未能甚至不可能定于一,不能完全归咎于语法学者的固执或无能”[1]5。
二、《问题》的体例和内容《问题》除了前面的“序”和后面的“附注”外,正文由4个部分组成:1)引言,2)单位,3)分类,4)结构。
正文共分99小节。
作者在不长的篇幅里,全面讨论了汉语语法体系里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引起争论的问题。
一个问题或者问题的一个方面限制在一个小节之内,这样就省去了许多铺垫衔接,而且眉目清晰,简洁明朗。
著作讨论的问题主要涉及“语法单位及其划分”、“词类及其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和句子分析”等方面。
这些问题有大有小,大的如“结构关系”、“主语和宾语”等,小的如“量词”、“是字句”等。
可以看出,作者是以一个个问题串联全文的,但是这些问题不是零乱地堆积起来,而是被作者组织在一个语法体系之中。
可以说,作者既注重摆问题,同时也照顾到了语法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对于不同的问题,作者的原则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所以有的问题是长篇大论,如“语素”、“补语”等,而有的问题则一笔带过,如“词根”、“定语”等。
在讨论中,作者主要是摆问题,分析各种处理方法的利弊得失,同时也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意见。
三、《问题》的理论创新在盘点汉语语法问题时,吕先生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观点,其中有对前人研究的继承,但更多的是发展和创新。
这可从四个方面来看:论断、名称、启迪和方向。
(一)论断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吕先生常常提出一些富有创见的精辟论断。
“一般地说,有两个半东西可以做语法分析的依据:形态和功能是两个,意义是半个……”[1]9“在语法分析上,意义不能作为主要的依据,更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但是不失为重要的参考项。
”[1]11“讲汉语的语法,由于历史的原因,语素和短语的重要性不亚于词,小句的重要性不亚于句子。
”[1]12语素、词、短语词、短语(包括主谓短语)是语言的静态单位,其中语素是基本单位;小句和句子是语言的动态单位,其中小句是基本单位。
语调是句子的关键[1]24-25。
“甲类词乙类用,一般要丧失原词类的部分功能。
”[1]40“怎样用有限的格式去说明繁简多方、变化无尽的语句,这应该是语法分析的最终目的,也应该是对于学习的人更为有用的工作。
”[1]78(二)名称这些问题并非纯粹的名称问题,而是包含着吕先生对问题的新的认识和判断。
语素的叫法优于词素,“因为语素的划分可以先于词的划分,词素的划分必得后于词的划分,而汉语的词的划分是问题比较多的”[1]13。
语缀的叫法优于词缀,“因为其中有几个不限于构词,也可以加在短语的前边(如第)或后边(如的)”[1]16-17。
叫做小句比叫做分句好,“叫做分句是假定句子是基本单位,先有句子,分句是从句子里划分出来的。
叫做小句就无须作这样的假定”[1]23。
“语法上可以认为是一个词,而词汇上宁可认为是一个短语:大树|老实人……这些例子形成一种词和短语的中间物,可以称为基本短语或短语词。
”[1]26男、女、雌、雄、袖珍、大型、多年生等词既不具备名词的主要特征,又不具备谓词即动词和一般形容词的主要特征,应当称它们为“非谓形容词”,以便跟一般形容词有所区别[1]32-33。
“把代词分为代词和指别词两类(一部分兼属两类),也许更合理些。
如果仍然合为一类,也是把名称改为指代词较好,因为指别是这类词不同于他类词的主要特征……”[1]37“有不少语素差不多可以算是前缀或后缀,然而还是差点儿,只可以称为类前缀和类后缀。
”[1]40-41“这主谓之间的是字算什么成分呢?……我想提议把这个是字叫做‘前谓语’。
”[1]70(三)启迪吕先生在《问题》中讨论的一些问题或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极具启迪意义,其中有些已被学界普遍接受,例如渐变理论、综合标准理论、两种句子分析方法要结合等;有些问题或理论实际上是后来发展起来的一些理论或研究领域的肇始,例如:小句是基本单位→小句中枢理论,句子功能类研究→句群、篇章研究,语义指向→语义指向研究,中间站是短语→词组本位理论,隐含→空语类研究;等等。
“由于汉语缺少发达的形态,许多语法现象就是渐变而不是顿变,在语法分析上就容易遇到各种‘中间状态’。
”[1]10“由于汉语缺少发达的形态,因而在做出一个决定的时候往往难于根据单一标准,而是常常要综合几方面的标准。
”[1]10小句是基本(动态)单位,“用小句而不用句子做基本单位,较能适应汉语的情况,因为汉语口语里特多流水句,一个小句接一个小句,很多地方可断可连”[1]23-24。
句子可以按功能来分类,比如说可以分为始发句和后续句[1]45-46。
“论结构关系,A应该属于B,但是在语义上A 指向C,例如:(a)‘圆圆的排成一个圈’(圆的圈)| (b)‘走了一大截冤枉路’(走得冤枉)|(c)‘几个大商场我都跑了’(都总括几个)。
”[1]52“单就句子本身而论,它的直接成分就只有主语和谓语这两样。
宾、补、定、状不是句子的成分,只是句子的成分的成分。
”[1]53-54“句子成分分析法有必要吸收层次分析法的长处,借以丰富自己。
”[1]54“从语素到句子,如果说有一个中间站,那绝不是一般所说的词,而是一般所说的短语。
”[1]56“‘隐含’这个概念很有用,‘隐含’不同于‘省略’,必须可以添补才能叫‘省略’。
”[1]59“似乎不妨说,主语只是动词的几个宾语之中提出来放在主题位置上的一个……凡是动词谓语句里15第1期杨晓宇:试评吕叔湘先生《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的主语都具有这样的二重性。
”[1]63“补语这个名称比宾语好,不但是不跟主语配对,而且可以包括某些不便叫做宾语的成分。
”[1]64吕先生主张的新“补语”本文归纳如下[1]64-68,70-71:(1)动词后头的名词性成分:①表示事物:我洗衣服。
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
②表示时间、处所:隔了两天,章工作员来了。
没有人去那儿。
③表示数量:你去一趟吧。
我已经等了两年了。
(2)动词后边的形容词(可以扩展成短语的),可称之为“性状补语”:她不算太胖。
他的态度显得很不自然(对于这种“性状补语”的归属,吕先生的意见不确定,认为一种办法是归入补语,一种办法是归入状语。
见《问题》第66页)。
(3)介系补语,即动词前后的介名短语:他在床上坐着。
他坐在床上。
(4)出现在动词前面非主语性名词:我们一个会也没开。
我三块钱买了一本词典。
兼语式可以用公式“名1—动1—名2—动2”来表示,如果在认定兼语式上不把名2对动2的关系限于施事的话,有很多句子就是连动式兼兼语式,例如“我有一期画报丢了”等[1]73。
(四)方向在《问题》中,吕先生有时候明确提出应当重视或加强某方面的研究。
这些领域或方向在新时期往往成为研究的重点,并且大都取得了切实的成就。
对实际用例要多做调查,因为“事实摆得不够,道理也就难于说清”[1]6。
语词(例如动词)的细分很有用处和需要,“这也是推进语法研究的途径之一”[1]29。
不光是划分句子成分,还要进一步研究结构关系,“语法研究要取得进展,这应该是重要方面之一”[1]58。
吕先生提出结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大类八个小类[1]50-51。
本文归纳如下:要加强对动词后续词语的研究,光靠“宾语”、“双宾语”、“兼语”这几个概念,不足以辨别动词之后的种种情况[1]74-75。
要研究句子结构的复杂化和句子格式的多样化,这“是在静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动态的研究,是不仅仅满足于找出一些静止的格式,而是要进一步观察这些格式结合和变化的规律”[1]77-78。
以上从四个方面讨论了《问题》在理论观点上的创新,牵扯到汉语语法研究的方方面面。
这些创新是吕先生几十年来根据汉语实际执着探索的结晶,对新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任何理论观点都有一定的渊源。
有的是作者长期观察和实践的结晶,也有的是作者受到某种理论观点的触发而发展起来的。
作为一个眼光非常敏锐的语言学家,吕先生一直关注着国内外语言理论的发展和汉语语法研究的新动向,并且往往能从其中吸取有益的成分,融入到自己的研究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