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
如何把语文课教活
产 生 了 。有 了 良好 的氛 围 , 教 师 教 得 起 劲 ,学 生 也 学 得 用
心 。例 如 : 笔者 在 上 《 》 这 春 课 时是 这 样 开 头 的 : “ 大家
课 前 先听 一段 音 乐 ,放松 一 F, 好 不 好 ? ” 学 生 齐 声 :
“ !” ( 放 歌 曲 《 祷 》 , 音 乐起 : “让我仃 敲 希 望 的 和 尚 写 “ ” 的 “ 面 不 寒 杨 柳 风 ” ,应 联 想 剑 贺 知 章 的 好 播 祈 J 风 吹
夏秋 冬 。 ” )随 着 乐 曲的 播 放 , 学 生 表 现 得 很 活 跃 。 笔 肯
问 : “ 才 歌 曲最 后 一 是 什 么 ? ”学 生 齐 声 说 : “ 季 少 刚 句 网
了夏 秋 冬 。 ” “ 只剩 下哪 个 季 节 了呢 ? ” “ ” 。笔 者板 书 春
广 阔的 天地 ,使 零 散 的 矢识 连缀 起 来 ,形成 知 识 网 ,从 而 激 l J
了 学 生 的心 理 , 激 发学 生 强 烈 的 求知 欲 望 。
曲。 特 别 是 语 文 , 学 生 臼认 为 看 得 懂 , ‘ 节 课 不 听 没 关 两 系 。这 就 要 求语 文 教 师格 外 重 视 开场 白 的设 计。每 : 1} 课之
始 ,学 生 首先听 到 的 是 富有 启 发性 、感 染 力 的 开场 白 ,定 能
说: “ 现在 我 们 就欢 乐地 生 活在 阳春 二 月 的 日子 ,你们 平
系 ,时 代背 景 的 联 系等 。这 些联 系 ,可 以促 使 矢1 移 , 活 l 识迁
浅 显 体会 :
一
产 生 一 期 待 的心 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急 于求 知 的 紧 迫心 情 。 如 《 影 》 中 个 背 开 篇 写道 : “ 与父 亲 不 见面 已 四年 有余 ,我 最不 能 忘记 的 我 是 父 亲 的背 影 。 ”讲 到 此 处 ,教 师 适 时启 发 : 为什 么 不 能忘 记 的是 父 亲 的 背 影 呢 ? 这 就 给 学 生 设 了一 个 悬 念 。 接 着 提 一 问: ‘ 作 品描 绘 人 物 时 最 多是 着 力 丁面 部 表情 的描 绘 ,而 般 《 背影 》一 文 为什 么 抓 住人 物 的 背影 不惜 笔 墨 作具 体 细致 的
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教学1、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同学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同学,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同学。
'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同学学'的误区。
采纳"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
这貌似对同学的关怀负责,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背离教育的初衷的。
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
他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施行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熟悉上升到理性熟悉,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施行。
正如马卡连柯所言:"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的。
'这一精辟见解,启发我们要认清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应从根本上实现由机器型的教书匠到艺术型的教育家的转变。
2、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授型指导策划型。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
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索在学习中的作用。
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纳"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
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
同学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同学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在实施〔素养教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同学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参书),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
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课上应该成为同学各种理解碰撞、质疑革新的一方舞台。
"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但完全可以让同学轮换过把"教'瘾,当然准备必须充分,教师指导、集中小组智慧是少不了的。
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整个阶段。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
”那么语文阅读教学自然是教给学生技能的,阅读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指导学生多读,多读也是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
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其重要性在古文语句中充分体现了出来,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有人认为:“阅读是人类最优雅的行为,也是人类最优美的姿态。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让我们的思想得以净化和升华。
对于语文教学,听、说、读、写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
而在这些能力中,“读”又成了重中之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通过阅读积累知识才能“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才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才能在听、说、写等各个方面游刃有余。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主导课堂,纵使在阅读课上,教师也是掌控者,学生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活动、阅读。
然而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还课堂给学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台前走到幕后,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让学生自己去和作者对话,增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一、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对于语文阅读同样如此。
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著名大家曹文轩曾说“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无限的能量。
巴金也曾说过:“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
他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词语、积累语段,但与之相比,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与作品中人物心灵的沟通,可以把握和领悟真善美,拓宽自己的生活面,丰富人生经验,增加艺术和人文修养,提高审美水平。
如果没有阅读,我们的心灵是会干枯的。
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背景 、 科学术语等有关 资料 。在课堂上也设计相应环节让学 生 充分 展示第一次 自主学 习的成果 。这一方法实行的初期 , 教师 要采取较强硬 的措施 , 确保学生 预习行为能持之 以恒 。到了学
期后 段 , 绝大部分学生 已经把预习行 为内化成一种学习需要 。 二、 问题意识的培养 “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 堂 , 带着反思走 出课堂” 是笔者追求 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提 出问题一思考 、 分 析问题一 解决问题一
三、 良好的阅读 习惯的培养 《 大纲》 指 出: “ 阅读 教学的主要任务 是培养学生 的阅读能
重组 、 自 编 习题等复习方法 , 让学 习明白复习什么 , 怎样复习才 能有效率 。 最后 , 建立与家长紧密联 系的监督机制 , 促进学生无
间断地进行复习活动 , 真正养成认真复习的习惯 。 以上各种语文学习习惯 的培养 , 除了教师提出具体可行 的 要求外 , 还要实行 以学生为本 、 可持续发展 的评价制度 ; 创造机
反思问题 的过程中完成 了一次知识能力的升华 , 从 中积累 了宝 贵的学习经验 , 掌握了一种思考 与认识 的方法 。问题意识促使 求知欲 的产生 , 是人 终身学 习探究 的动力 , 所 以应重视学 生 问 题意识的培养。 当然 , 教 师在 与学生交流学 习中 , 要渗透提问技 巧的指导 , 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对无价 值的问题要小心处理 , 以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 。对有价值 的问 题要充分利用 , 及时鼓励和指导学生多提并 学会提 出有价值 的 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 持之 以恒地渗透这一环节 , 让学生不断
的要求 。笔者一般要求学生带着预习提示的问题 预习课文 , 并 做好记 录 , 在书本上留下痕迹 , 还鼓励学生收集文章作者 、 写 作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
"学生只有运用科学而有效的阅读方法,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他的学习和生活才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源活水”。
《课程标准》中对于初中生的阅读也有更加人文化的规定。
阅读,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是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手段,更是学生写作的基础。
许多前人就是很好的例子。
汉代辞赋大家扬雄说“读千赋而后能赋”;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终成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欧阳修说“作诗须多诵古今人诗”;苏轼谪居海南,随身还带陶诗、柳文,谓之南迁“二友”。
从汉到唐到宋到清,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
鲁迅幼年读书时,经常是整本整本地背。
近年来,当代文坛新秀,无一不是因为读书而诱发他们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又无一不是因为多读书而为他们奠定了创作基础,从而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如此看来,阅读不仅可以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识见和智慧,还可以培养一个人的人格、道德和情操,更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
为此,阅读教学就变得尤为重要,很多语文教师也乐此不疲地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而收效却是甚微的。
下面我针对阅读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文体强调过细,轻视对文章整体的感知,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色彩和阅读者的情感体验。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淡化文体的要求。
这是明智之举,科学之策。
但必须清醒的是,淡化文体并非不要文体,对文体方面的学习不能过多,但也不能丢弃。
文体的存在是客观的,各种文体在各自的形式和内容上都有着独立的个性,比如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三种文体的语言特征分别是严密、生动、准确;写作目的分别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事(事物、事理)明人,这都是不容忽略的个性差别。
人物之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一、什么是语言描写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这样说:“语言也就是说话。
”那说什么,怎么说,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先听听这样一番话吧。
秀才、县官和财主在大雪天不期而遇。
财主提议,以雪为题,每人吟咏一句诗。
秀才说了一句:“大雪落地似鹅毛。
”这位戴乌纱帽的县官听后马上接了一句:“皇家瑞气降人间。
”财主笑着说:“下它三年又何妨?”这时正好走过来一位穷人,一听就生气,嘟哝了一句:“放你娘的狗屁。
”你知道这段经典的语言描写好在哪里吗?(自由发言)明确:秀才是读书人,讲究文采,用了个比喻来形容;县官不忘为皇帝歌功颂德;财主不缺吃,不愁穿,把下雪看作是乐事;唯独穷人,饥寒交迫,当然要埋怨骂人。
这段话表明了不同身份的人因有不同的思想感情,说的话当然就不同。
俗话说,什么树上开什么花;我们说,什么人说什么话——个性。
每个人所说的话都符合他的身份、年龄、经历、教养、气质、习惯爱好和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特定环境,使读者观其言而知其人,闻其声便能明其性。
也就是说,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写谁得像谁,千万不能写成众口一词。
语言描写:就是把人物的话用文字记录下来。
二、为了使对话形式更活泼,更生动,可以交替使用不同的对话形式。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
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
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
”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说说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实验小学刘洁虹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
由此可见,有效的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课外阅读除了能够使学生增长知识、培养美德、使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可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可使我们变的有修养,还能够促进他们智力的开发。
这是因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一样,是由感知、思考、推理、想象等一系列心智活动和行为构成的,同时还有阅读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等各种意向因素的渗透。
所以,它不但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而且有益于学生智力的开发。
课外阅读有助于在读中积累语言。
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
所以说话、作文时便没词儿了。
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可现今学生课外阅读大多已徒有其名了,他们整天被练习压得抬不起头来,很少有学生光顾阅览室,报廊、报架也形同虚设。
这样的现实,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即便是班级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常常是对课外书刊情有独钟。
因为,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且,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
我们要坚决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替学生甩掉沉重的学习包袱,“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是大势所趋,让我们都来重视课外阅读吧!。
提高语文能力和培养学习习惯的几点思考
提高语文能力和培养学习习惯的几点思考摘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
结合在教学中的做法谈谈对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行之有效的学习习惯养成策略。
养成课外阅读与背诵的习惯;养成预习的习惯;养成会读书的习惯;养成善于倾听、勤于思考、乐于表达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主要包括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的习惯。
关键词:语文;学习习惯;语文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养成好的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
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
”因此,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
下面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谈谈对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行之有效的学习习惯养成策略。
一、养成课外阅读与背诵的习惯要学好语文,光靠课内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是不无裨益的。
为此,我每周安排两节课作为阅读时间,低年级时可随意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中年级后每周向学生推荐一本书,中年级以贴近学生实际的儿童文学里作品为主,高年级以后以青少版的世界名著为主。
并每周进行一次读书会,给学生交流表达的机会,提高读书的兴趣与质量。
我还经常了结合课文让学生拓展阅读,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时就课文中涉及的某一问题会产生强烈的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动机。
例如学完《太阳》一文之后,学生渴望能读到更多的关于太阳的文章,渴望了解更多的关于太阳的知识。
于是,我给学生们推荐了《1001个宇宙之谜》这本书,并指导他们阅读。
实现了阅读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和补充。
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学生朗读背诵的指导,并且明确指出1~6年级的学生背诵量。
阅读,有“法”可依
阅读金钥匙能力加油站有“法”可依□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白马渡镇海龙小学 周贞怀多读书,不仅能使人视野开阔,还能使人胸怀大志。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
的确如此,我们从各种课外书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开阔视野。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
不仅如此,多读课外书还能提高你的作文能力。
但是,同样是读书,有人一年读四五本,有人一年读四五百本;有人读过就忘了,有人读后学以致用,学习成绩提高了。
为什么差距这么大?读书方法不同,阅读能力有高低。
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呢?一、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建立在词句理解基础上的,如果学生连词句都理解不了,阅读能力的提高就成为一纸空文。
要读懂、读透一篇课文,我们应该从词句理解入手,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而把握全篇的主旨。
所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汇和教会学生灵活运用词语,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词句训练不是简单机械的讲解,要讲究方法。
一是教给学生词句理解的基本方法,如逐一理解每一个词,抓重点词,找近阅读,能力加油站阅读金钥匙义词、反义词,联系上下文等等。
二是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找到学生的兴趣切入点,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将词句表述出来。
三是鼓励学生在口语交际、作文中自觉运用学到的词句,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现行的教材中,有些课文由于年代久远或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悬殊太大,学生无法获得第一手的感性认识,就没有兴趣学习。
教师可以多角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如,进行实物展示,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或利用相关的图片加以说明。
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提供直观的素材。
如在教学《沙漠里的“船”》这篇课文时,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学生对于沙漠、骆驼的情况知道得很少,如何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标题呢?教师可以用投影展示水中航行的船,再挂一幅骆驼站在沙漠里的图,通过两幅图的比较,让学生理解“船”是指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所以人们把它称为沙漠里的“船”。
试用课文教学指导学生作文中对语言锤炼论文
试用课文教学指导学生作文中对语言的锤炼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作文难,作文教学更难。
”的确,我们很多语文教师在作文课上经常向学生传授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但学生仍对作文感到头痛,感到无东西可写,究其原因还是学生的素材、文化积淀甚少,学生阅读所获贫乏,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学生作文的语言,如何使学生作文语言做到简明、连贯、精炼,就要考虑到学生在作文中对语言的锤炼。
在我们平时学习的课文中,很多都是现当代作家的名篇,我们不妨利用这些精彩的美文,来指导学生作文语言的锤炼。
下面我就朱自清先生《春》中作者对语言的锤炼进行简单的分析,让学生在写作当中尝试着对语言进行锤炼:一、尝试利用准确传神的词语来锤炼作文的语言学生在作文中要拥有较好的语言文采,使语言变得生动形象,就要学会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作修饰。
课文中这样的例子不少,如: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朱自清《春》)这个句子中的“朗润、涨、红”三个词看似平常,细想却是极准确具体地写出了春山换颜、春水涣涣、春阳艳艳的特点,更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这个句子用了“抚摸”这个动词,写出了春风的“温柔”特点,让人感觉到春风吹到脸上不会有寒冷和刺骨,更吹醒了自然万物。
运用人的动作不仅生动形象,而且贴切具体。
3、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和轻风流水应和着。
(朱自清《春》)这个句子用“卖弄”这个贬义词,在这里不仅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鸟儿的可爱、活泼,而且表现出了鸟儿喜爱唱自己的歌,尽情的唱出春天的气息,准确传神。
二、尝试利用常见的修辞方法锤炼作文的语言学生运用修辞方法来锤炼作文语言,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语势,富于节奏美和音乐美。
学生在作文中学会运用修辞来锤炼作文语言,就会使学生所要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富有生命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过: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与课外阅读的,大概是三七开。
课外阅读的功效比课内阅读的功效高,这是有识之士的共识,即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学生只有在课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才能使课内所获得的学习方法得到实践和巩固,将方法发展为能力;学生只有在课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才能肥沃语文素养的根基和土壤,由阅读的量变引起语文素养的质变;学生只有在课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才能积累知识拓展视野,为终身的发展积淀丰厚的文化基础。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进、利用相关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培养自主、创造的阅读能力,积累语言,提高素养,受用终身。
一、指导学生选择读物在阅读内容上,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导”字上,即指导学生学会选择读物。
一是“趣”。
对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
学生渴望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其出发点主要是满足自己的兴趣需要。
他们初始是没有十分确切的目标的,不是为了完成某一个真切的任务而去读书,读书的心得是在熏陶渐染中获取的。
读书的功用主要在于获取生活信息,满足个人情趣,至于思想认识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则是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日渐长进的。
因此,我们不能将成人精心准备的“精神大餐”,哪怕是“满汉全席”摆到学生面前,强迫他们“细嚼慢咽”、“狼吞虎咽”,而必须淡化课外阅读的功利性,让“趣”一马当先,让学生在兴趣中自由地驰骋,快乐地徜徉。
二是“广”。
老人长寿的经验之一是多吃五谷杂粮,吸取全面营养。
同样,滋养心灵也需要“杂读”,只有阅读了荟萃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才能汲取生命成长的各种营养。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
”“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实现厚积薄发,“如蜜蜂采花一样,只有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三是“适”。
虽说是学生自主选择,但不是放任自流,教师仍要发挥“导”的作用。
让孩子们爱上课外阅读
让孩子们爱上课外阅读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的好处多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会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
我们要坚决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觉得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责无旁贷,而且孩子的阅读兴趣越早培养越好。
从教以来,我一直担任一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我一直很关注这个问题,我发现到了二年级下学期,班上那些阅读量大的孩子,语文成绩越来越出色了。
这些年来,我总结了一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一年级阶段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孩子们喜欢上看书。
一、树立榜样新生入学时,就会发现一些识字量大的学生,他们几乎认识全班小朋友的名字。
他们都表示从小就喜欢看书,于是多多表扬他们,让他们说说自己爱看的书,让他们成为孩子身边的榜样。
我还利用晨会课,讲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如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无不是从小酷爱读书,从书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使自己的脑子变得日益聪明起来的。
二、多给孩子讲故事我们学校有不少孩子在学校吃饭,班主任也在学校吃饭,于是我就利用午饭后的时间,给孩子们讲故事。
我自己准备了一本《安徒生童话》,每天给孩子们讲一个小故事,渐渐地,回家吃饭的学生也早早地赶到学校里来听故事了,有些学生还把自己家里的书带来学校请老师讲。
三、亲子伴读利用第一次的新生家长会,向每一位家长介绍读书对于孩子的重要性,表扬班上爱阅读的学生,请他们的家长介绍成功经验。
给家长们推荐一些自己看过的觉得比较好的家教书籍,比如《卡尔威特的教育》、《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让家长做孩子们阅读的榜样,并且建议每位家长在睡前给孩子讲20分钟的故事,美好的亲子交流,一定会让孩子喜欢上一本本图书。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
在朗读中感受美,展示美——《夏夜多美》案例反思案例背景: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
“以读为本,以读促悟”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
“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大声地诵读,有感情地表演读,轻声地读,默默地读,边读边想,这都是读。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不光要提倡“书声琅琅”,也要提倡“静思默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案例描述:我在《夏夜多美》教学中努力实践着这一理念,学习课文时,我就引导学生按“读、说、问、想、读”的学习步骤学习。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你问一问。
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小动物的特点?接着师生分角色读,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总结学习方法,最后让学生戴着头饰表演读,一边想象表演一边有感情地背诵。
这样,在感情朗读中,学生就“形象”而“直观”地表现了语言,调动了身心的每一个部位传情达意,表现自我,使得感情朗读过程本身就成为了学习个体化的过程。
因此,感情朗读“个体化”应成为感情朗读教学优化的基本策略之一。
师:还有那些小伙伴也想送小蚂蚁回家呢?生踊跃回答。
师根据回答板书:睡莲、蜻蜓、萤火虫并呈上图片师: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这么多朋友,你喜欢谁?为什么?生非常愿意说喜欢的伙伴的名字。
师:你喜欢谁就读谁的话,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读。
师: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如果他读错了你一定要帮助他啊!生同桌互相合作,学习气氛很浓。
师指名读后小结:是啊!睡莲不仅帮助小蚂蚁爬上叶子,而且还邀请小蚂蚁住下,它多爱帮助别人啊!我也非常喜欢他,还有那些孩子愿意邀请小蚂蚁住下呢?出示:今晚就在这儿住下吧!你瞧,夏夜多美啊!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纷纷举手读。
走进课外阅读
官 , 阅读更有趣。借助 网络 , 让 学生们可根据学 习语文的需要进行“ 以点带 面” 的完整性阅读 , 如 读了《 卖火柴的小女孩》 , 后 学生上网查找安徒生 童话 中另外 的故 事 。 可 以进行 “ 同一 主题 系列 性 阅读”如学了描写梅花的古诗后, , 学生上网查找 有关 梅花 的 儿歌 、 童话或 诗 词等 。 三 、进行 课 外 阅读 的 策 略 鼓 励 学 生 进 行 课 外 阅 读 是 优 化 阅 读 教 学 的 一 个 重 要 方 法 。为 更 好 地 发挥 它 的作 用 , 为 防止学生在课外阅读 中的 盲目性 和随意性 , 为 使课 外阅读真正有实效 , 教师要善 于引导学 生 采用 行之有效的方法 。课外 阅读要讲究 策略 , 以利 用班级 内的 图书角为例 , 体策略 如下 : 具 1选 择 。学 生 是 阅 读 的 主 体 , 师 引 导 学 . 教 生 根 据 自身 的 知 识 结 构 、 力 的 高 低 、 解 力 能 理 的强 弱而 自主 地 确 立 阅 读 的 内容 , 由选 取 课 自 外 书 籍 , 正让 他 的 个 性 在 阅读 中 充 分展 示 。 真 2 尝试 。学生通过 阅读 , 凑 瞳文章 大意 。 . 初步 3 交 流 。组 织 看 过 文 章 的 同 学 进 行 交 流 , . 进一步读懂文意。 4 质 疑 。学 生 针 对 疑 难 先 独 立 思 索 , 进 . 再
走 进 课 外 阅 读
李
著名的语言学家 吕叔湘先生在谈 到 自己的 学 习 过 程 时 曾 说过 :… … ( 识 ) 之 于老 师 课 “ 知 得 堂 上讲 的 占 多少 , 之 于 课外 阅 渎 的 占多 少 , 得 我 想 自己 大概 是 三 七 开 吧 , 也就 是 说 , 分 之 七 十 百 得 之 于 课外 阅读 。这 番 话 一语 中的— — 课 外 阅 ” 读 在 语 文学 习 中 占有重 要 的位 置 。此 外 , 程标 课 准也对学生的课 外『读提 出了具 体的要求 。由 剜 此, 语文老师们应该在最大程度上地将阅读从课 内延伸到课外, 为语文阅读教学打开另一扇窗。 课 内 阅读 教 学 存在 的不 足 1 阅读 的 内 容 是 老 师 指 定 了的 字 、 、 、 . 词 句 段、 , 章 每个学 生都一样 , 学生机 械地读 , 机械 地 接 收 , 种 阅 读 忽 视 了学 生 的个 性 差 异 , 这 也
仿写训练
仿写训练教学过程:导入: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过:“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可见,人语言能力是在学习实践的模仿和创新中逐渐提高的。
而且,仿写本身就是学生在仿照范文的写作练习中,学会运用语言、章法和表达技巧的一种好方法。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朱熹讲:“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也。
”仿写既可以是局部的、片段的,也可以是整体的。
从内容上看,词汇、句型、段落、篇章以及选材、布局、修辞和照应等都可以仿写。
在日常学习中,可以整体仿写,在中考中,这几年来,各地高考中考考卷中可常常见到仿写类试题。
一般来说,仿句是对所提供的语言材料进行仿制,仿写时要求:1、在思路上必须严格地保持原思路,要做到神似(要求把虎画成虎,而不能画成猫)。
2、在形式上要明确其约束性,必须做到三同一对仗,即结构相同、句式相同、修辞方式相同,关于对仗没有硬性的要求。
3、在内容上既要做到意趣相同又要做到有创造性。
意趣相同指的是要①具有原句的含蕴;②具有原句中用词的特点(褒、贬、雅、俗);③具有原句的感情基调(忧伤、喜悦、沉重、明快)。
因此,仿写句子并不是简单的抄袭,而是对语言的学习和再造。
仿写句子集锦1、暗喻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颗联结在一起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p是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子,是希望;D是等待拉开的弓,是渴望。
D是一把竖琴,是快乐;0是一轮大阳,是朝气;S是一条曲线;是优美。
2、生活就是一块调色板,它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五彩缤纷;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句:社会就是一个大课堂,它让我们领略其中的酸甜苦辣。
3、我们的人生就是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
在书里:奋斗是主流,渗透在字里行间;失望是_______,___________;成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摘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那么,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觉得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良好的写字、识字习惯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
俗话说:字如其人。
如今越来越多的部门在招聘人才时,特别强调应聘者的应聘书必须手写,就是要从应聘者亲手写的字,来审视一个人的一些内在品质。
所以要从小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要教育学生从小就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笔一画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划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以及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把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进而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校内,在家里,在社区……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自觉地识记。
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成为阅读障碍,或写作上的拦路虎。
许多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么跳过去不理睬,结果是囫囵吞枣;要么向别人求助,养成一种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作者:方文红来源:《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8年第02期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回忆起自己的学习过程时曾说过:“今天的成就,百分之七十主要得益于课外的阅读。
”这深刻地向我们揭示了课外阅读在一个人学习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对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激发学生对于课外读物的热情。
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一、激趣引导——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的特点,他们好动、对周围事物无时无刻充满着新鲜感,这决定了他们对于阅读的专注时间较为短暂。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针对低年级学生这一特点,为其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高低年级学生对阅读的强烈兴趣。
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号召班级学生,让每个人从家里自带几本自己喜爱的图书放置在班级布置好的图书角里,一则可以丰富班级图书角的图书内容,为学生创造一个书香满满的图书氛围,在众多课外图书的围绕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则学生将自己喜爱的图书带到班级,学生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交流的过程,孩子们为了融入群体,展示自己储存的知识,便会迫使自己多加阅读课外读物,这无形中也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除了校园内要给学生营造里良好的读书氛围,家庭内的读书氛围也应该齐头并进。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指导学生家长给孩子挑选合适的图书以及运用有效的方式陪伴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为了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教师还应该提高所布置作业的质量,避免课内作业挤压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通过家校共同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相信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将得到一定的提升。
二、授人以渔——传授有效的阅读方法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还不具备有效的学习方式。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之外,还应该传授小学低年级学生有效的阅读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
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的确如此,开展课外阅读,可以从小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扩大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和认知能力。
可以这样说,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另一只翅膀。
有调查表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写作水平与他们的课外阅读密切相关,因为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具备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识能力,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就会比别的学生学得好,学得快。
然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一部分小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太少,甚至不看课外书。
有的小学生借不到书,我市公共图书馆很少,对少年儿童开放的更少。
多数家庭没有藏书或不常购书,小学生在家无书可读。
一部分对儿童比较重视的家长为学生购一些书,但购买的主要是跟学业直接有关的书籍,小学生常常没有课外书可看;作业太多,无时间看。
随着年级地升高,老师布置的作业越来越多,繁琐的作业挤掉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更由于缺乏教师有效地课外活动指导,许多学生没有兴趣看课外书,看电视的时间多于课外阅读的现象十分普遍。
如今,《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三个学段145万字课外阅读既有量的保证,又有质的提升,因而我们对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这个课题进行了探索现代科学家曾预言,“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二十那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己专研问题,缺乏预见能力的人。
”所以现代人除了承袭古人的“苦学”精神,而更要拥有比古代文明得多的阅读策略和方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阅读过程中真正做到对知识理解、消化、吸收、应用乃至创新,从而以最少的时间,获取最佳的效益。
因此,只有科学地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做到常规指导和专题指导相结合,课内指导和课外指导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收到成效,并使之形成能力:
1、交给学生读的方法:〔1〕浏览性的泛读。
这是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
如阅读报刊,引导学生快速读,用找标题、找中心句的方法摘录知识要点或有价值的信息,并简要摘记;〔2〕探求性的速读。
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要求“一目十行”,通过长期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大大提高,既节约时间,又可以多看点自己喜欢的书,真是一举两得。
〔3〕品味性的精读。
对名著书篇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4〕朗读和默读紧密结合。
阅读文章时要求学生美美地诵读,培养他们的预感,并和默读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