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遗嘱可以录音录像,法院判例告诉你注意事项(收藏)
2021年《遗嘱公证细则》全文(完整版)

2021年《遗嘱公证细则》全文公证遗嘱是指经公证机关公证的遗嘱。
那么,下面是给大家介绍的遗嘱公证细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遗嘱公证细则第一条为规范遗嘱公证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遗嘱是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处分其个人财产或者处理其他事务,并在其死亡时发生效力的单方法律行为。
第三条遗嘱公证是公证处按照法定程序证明遗嘱人设立遗嘱行为真实、合法的活动。
经公证证明的遗嘱为公证遗嘱。
第四条遗嘱公证由遗嘱人住所地或者遗嘱行为发生地公证处管辖。
第五条遗嘱人申办遗嘱公证应当亲自到公证处提出申请。
遗嘱人亲自到公证处有困难的,可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请求有管辖权的公证处指派公证人员到其住所或者临时处所办理。
第六条遗嘱公证应当由两名公证人员共同办理,由其中一名公证员在公证书上署名。
因特殊情况由一名公证员办理时,应当有一名见证人在场,见证人应当在遗嘱和笔录上签名。
见证人、遗嘱代书人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八条的规定。
第七条申办遗嘱公证,遗嘱人应当填写公证申请表,并提交下列证件和材料:(一)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身份证件;(二)遗嘱涉及的不动产、交通工具或者其他有产权凭证的财产的产权证明;(三)公证人员认为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遗嘱人填写申请表确有困难的,可由公证人员代为填写,遗嘱人应当在申请表上签名。
第八条对于属于本公证处管辖,并符合前条规定的申请,公证处应当受理。
对于不符合前款规定的申请,公证处应当在三日内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第九条公证人员具有《公证程序规则(试行)》第十条规定情形的,应当自行回避,遗嘱人有权申请公证人员回避。
第十条公证人员应当向遗嘱人讲解我国《民法通则》、《继承法》中有关遗嘱和公民财产处分权利的规定,以及公证遗嘱的意义和法律后果。
第十一条公证处应当按照《公证程序规则(试行)》第二十三条的规定进行审查,并着重审查遗嘱人的身份及意思表示是否真实、有无受胁迫或者受欺骗等情况。
2021民典法自书遗嘱范本

2021民典法自书遗嘱范本【原创实用版】目录1.民典法对遗嘱的定义和要求2.2021 民典法自书遗嘱的具体内容3.自书遗嘱的有效条件4.遗嘱的变更和撤销5.遗嘱的法律效力和执行正文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遗嘱是指遗嘱人以书面形式对其财产进行处分,并在其死后生效的单方法律行为。
遗嘱是遗嘱人处分其财产的一种方式,具有法律效力。
而 2021 民典法对遗嘱的规定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定,下面我们来看看 2021 民典法自书遗嘱的具体内容。
根据 2021 民典法规定,遗嘱可以采用自书、代书、录音、口头等方式。
其中,自书遗嘱是指遗嘱人亲自书写的遗嘱。
自书遗嘱应当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并注明年、月、日。
此外,遗嘱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
自书遗嘱的有效条件包括:遗嘱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遗嘱的内容应当符合法律规定,遗嘱的形式应当符合法律要求,即应当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并注明年、月、日。
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遗嘱,才能被认为是有效的遗嘱。
在遗嘱的有效期内,遗嘱人可以随时变更或者撤销遗嘱。
变更或者撤销遗嘱应当采用与原遗嘱相同的方式,即如果原遗嘱是自书遗嘱,那么变更或者撤销遗嘱也应当采用自书遗嘱的方式。
当遗嘱人死亡后,遗嘱的法律效力开始生效。
遗嘱的执行人应当按照遗嘱的内容,将遗嘱人的财产处分给遗嘱指定的继承人。
如果遗嘱的内容违法,或者遗嘱的形式不符合法律规定,那么遗嘱将被视为无效,遗嘱人的财产将按照法定继承顺序进行继承。
总的来说,2021 民典法对于遗嘱的规定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定,为遗嘱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了:“遗嘱可以由本法规定的第一百四十五条所列的遗嘱格式书写,也可以口头遗嘱的方式作成。
口头遗嘱,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在两名以上见证人的面前作出;(二)见证人应当记载遗嘱内容,并由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或者盖章。
遗嘱人在常住地、工作地或者最后住宅区域的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地点作出口头遗嘱的,应当由该人民法院的书记员进行书面记录。
”这一条法律规定,为公民的遗嘱行为提供了具体而明确的指导,保障了公民的遗产分配权益。
遗嘱作为遗产分配的一种主要方式,其合法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遗嘱的基本概念、形式、内容和效力等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进行深入探讨。
遗嘱是指遗嘱人在死后对其财产进行处置的意思表示。
遗嘱的形式包括书面遗嘱和口头遗嘱,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中对口头遗嘱做出了明确规定。
口头遗嘱的有效性要求在两名以上见证人的面前做出,并要有见证人的书面记录和签名或盖章。
这种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口头遗嘱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为遗产的合理分配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遗嘱内容方面,遗嘱人可以对其全部或部分财产进行处分,但是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遗嘱应当明确表达遗嘱人的意思,对财产的处置要清晰具体,避免引起争议。
遗嘱内容还必须符合法律的约束,尊重法律的规定和原则,尤其是涉及继承人的合法权益。
遗嘱的效力是指遗嘱所产生的法律效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口头遗嘱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产生法律效力。
在遗嘱效力的认定和执行过程中,需要对遗嘱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和确认,以保障遗嘱人的真实意愿和合法权益。
就我个人的观点和理解来说,遗嘱的作用远不止于财产的分配,更是对生前意愿的一种延续和尊重。
遗嘱的合法有效对于维护家族关系、社会稳定和个人尊严都具有重要意义。
公民应当依法合理地制定遗嘱,尊重法律规定,保证遗产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同时也需要相关法律部门和社会机构共同合作,加强对遗嘱的管理和执行,维护遗嘱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办遗嘱公证的要素(3篇)

第1篇一、引言遗嘱公证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种权利,也是保障公民财产权益、维护家庭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办理遗嘱公证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要素。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办理遗嘱公证的要素及注意事项。
二、办理遗嘱公证的要素1. 遗嘱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遗嘱人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即年满18周岁,具有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能力。
若遗嘱人为未成年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则需法定代理人代为办理。
2. 遗嘱人具有真实意愿遗嘱人必须自愿、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不得受他人胁迫或欺骗。
遗嘱内容应反映遗嘱人的真实意愿,不得违背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
3. 遗嘱内容合法有效遗嘱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遗嘱内容应包括遗嘱人的财产状况、继承人名单、继承份额、遗产分配方式等。
4. 遗嘱形式规范遗嘱形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七条的规定,遗嘱可分为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和公证遗嘱五种。
其中,公证遗嘱是效力最高的一种。
5. 遗嘱人亲自到场遗嘱人应在公证员面前亲自书写、宣读遗嘱内容,并在遗嘱上签字或盖章。
若遗嘱人因病或其他原因无法亲自到场,可委托他人代为办理,但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6. 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办理遗嘱公证时,必须有两个以上与继承人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
见证人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与继承人无利害关系;(3)无违法违纪行为;(4)了解遗嘱人的真实意愿。
7. 遗嘱人身份证明遗嘱人需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如身份证、户口簿等。
若遗嘱人为外国人,还需提供护照、签证等相关证明。
8. 遗嘱财产证明遗嘱人需提供遗嘱所涉及的财产证明,如房产证、车辆行驶证、存款证明等。
9. 公证机构审查公证机构在办理遗嘱公证时,应对遗嘱人的身份、遗嘱内容、财产状况等进行审查,确保遗嘱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三、办理遗嘱公证的注意事项1. 遗嘱人应提前规划遗嘱人应在生前对家庭财产、子女教育等进行合理规划,确保遗嘱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见证遗嘱谈话记录

见证遗嘱谈话记录见证遗嘱谈话记录是一种法律文档,用于记录一位遗嘱撰写人与他的见证人之间的谈话内容。
这个谈话记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作为法律证据,证明遗嘱的真实性,并保证遗嘱的执行地位。
在撰写遗嘱时,有两种选择。
第一种是让遗嘱撰写人亲自签署遗嘱,这种遗嘱被称作自书遗嘱(holographic will),不需要见证人。
第二种是由遗嘱撰写人口头告知遗嘱内容,由见证人签署证明遗嘱的真实性。
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将遗嘱谈话的内容记录下来,以确保遗嘱的合法性。
遗嘱谈话记录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遗嘱撰写人姓名以及遗嘱起草时间、地点。
2.遗嘱撰写人口头陈述遗嘱内容的详细信息。
这包括资产分配、遗产受赠人、遗嘱指定执行人等所有需要在遗嘱中体现的内容。
3.记录见证人的姓名、联系方式、签字以及在何处签署。
值得一提的是,见证人在遗嘱涉及遗产分配的情况下,不应是任何一个受益人或遗嘱指定执行人的利益相关者。
他们应当被视为对遗嘱真实性的证明人。
常见的见证遗嘱谈话记录形式有以下两种:1.口头录音:遗嘱撰写人口头陈述遗嘱内容的过程可以通过录音的形式来记录。
录音作为一种可靠的证据形式,能够捕捉到完整、真实的遗嘱谈话内容。
但是,在录音时需要征得遗嘱撰写人同意,以及确保录音设备能够工作正常。
2.书面记录:遗嘱撰写人口头陈述遗嘱内容的过程也可以通过书面记录的形式来记录。
这种方式需要遗嘱撰写人口述,见证人书写,以保证记录的准确和完整性。
这种方式容易受到书写者的主观影响,记录出的遗嘱内容可能存在争议,因此书面记录必须由遗嘱撰写人、见证人签署确认,并且有必要保存所有记录人的副本。
见证遗嘱谈话记录的意义非常重大。
一份见证遗嘱谈话记录,能够深入了解遗嘱制定者的意愿,保证其遗产不受到争议或不公,更能够避免遗产的抢夺或非法转移。
同时,遗嘱谈话记录也是一个可靠的证据,它能够帮助继承人或其代理人证明自己在遗嘱制定者去世前曾与之进行过遗嘱制定的谈话。
民法典1046条内容

民法典1046条内容
根据你提供的任务名称,我们将讨论民法典1046条的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民法典1046条阐明了关于遗嘱的效力和建立的规则。
遗嘱是指个人在生前通过书面形式对其财产进行处置的意思表示,被称为遗嘱人。
根据1046条的规定,遗嘱具有法定的效力。
也就是说,只要符合法定的要求,遗嘱即使未经主管机关的审核或登记,也仍然有效。
1046条还规定了建立遗嘱的要求。
根据该条款,遗嘱必须是以书面形式进行表达,并包括遗嘱人的签名、日期和地址。
这意味着,一份有效的遗嘱必须以书面形式存在,遗嘱人必须在遗嘱上签名,并在制作遗嘱之日年满18周岁。
此外,1046条还规定了若遗嘱是以公证方式制作的,则无需遗嘱人亲自签字。
公证遗嘱必须在公证员的监督下书写,并由遗嘱人在公证员的面前申明或口述内容。
公证遗嘱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因为遗嘱人在公证员的监督下制作,可以有效地避免争议。
总结来说,民法典1046条规定了遗嘱的效力和建立要求。
遗嘱是以书面形式
进行表达的个人财产处置意思表示,只要符合法定要求,遗嘱具有法律效力。
遗嘱必须包括遗嘱人的签名、日期和地址,并在制作遗嘱的当天年满18周岁。
另外,
公证遗嘱无需亲自签字,但需要在公证员的监督下制作。
希望以上内容满足了你对民法典1046条的需求。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知识测试题及答案1. 继承人在遗产处理前没有做出放弃继承或继续继承的表示,即视为()。
A、继续继承(正确答案)B、放弃继承C、丧失继承权D、转继承答案解析: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2.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下列哪种情形下男方可以提出离婚?()A、女方处于孕期B、女方处于疾病危重期(正确答案)C、女方分娩后1年内D、女方终止妊娠6个月内答案解析: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二条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
”3. 以录音录像形式立的遗嘱定立时需要()无利害关系人在场见证。
A、2名以上(正确答案)B、3名C、2名D、3名以上答案解析: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七条以录音录像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录音录像中记录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
4. 《民法典》规定了多少天的离婚冷静期()。
A、15天B、30天(正确答案)C、45天D、6个月答案解析:《民法典》一千零七十七条: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5. 继承开始原因限于()。
A、自然人死亡(正确答案)B、分家产C、夫妻离婚D、买卖答案解析:《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条规定遗产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这里的死亡,包括生理意义上的死亡和宣告死亡。
法律规定因继承发生的民事纠纷,从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20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
6.肖合从小家里兄弟姐妹多,家庭经济条件又不好。
肖合的父母担心不能养活他,就托人给肖合找养父养母。
民法典遗嘱范文

民法典遗嘱范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自己的财产安排越来越重视。
在中国,遗嘱制度也逐渐得到了普及和重视。
2020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其中对于遗嘱制度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
本文将以《民法典遗嘱范文》为标题,介绍遗嘱制度的相关内容和遗嘱的撰写方法。
一、遗嘱制度的相关内容1. 遗嘱的定义遗嘱是指在自己死后对自己的财产进行分配的书面文件。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遗嘱应当具备以下几个要素:自然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对财产的处理;对遗嘱的签名或者指印。
2. 遗嘱的种类根据民法典的规定,遗嘱分为公证遗嘱、自书遗嘱和口头遗嘱三种。
公证遗嘱是指由公证机关对遗嘱进行公证的遗嘱。
公证遗嘱具有证明力和执行力,是遗嘱制度中最为正式的一种。
自书遗嘱是指由遗嘱人自己亲笔写成的遗嘱。
自书遗嘱的效力要求较高,需要符合一定的格式和要求。
口头遗嘱是指遗嘱人在没有书面文件的情况下口头表达遗愿。
口头遗嘱的效力较弱,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才能得到承认。
3. 遗嘱的效力根据民法典的规定,遗嘱的效力取决于其种类和内容。
公证遗嘱和自书遗嘱的效力均较为稳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遗嘱存在一定的瑕疵或者违反了法律规定,可能会被撤销或者无效。
二、遗嘱的撰写方法1. 遗嘱的起草遗嘱的起草应当根据遗嘱人的真实意愿进行,并且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遗嘱人的身份和意愿,特别是对于财产的处理和分配应当表述清楚。
(2)考虑到可能存在的争议和纠纷,应当尽可能详细地描述财产的种类、数量和分配方式。
(3)遗嘱的起草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和法律意图,避免因为违法或者不合规定而导致遗嘱的无效。
2. 遗嘱的签署遗嘱的签署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签署人必须是遗嘱人本人,签署时应当保持清醒和自愿的状态。
(2)签署应当在见证人的面前进行,并且应当告知见证人签署的是遗嘱。
(3)签署应当在遗嘱的末尾进行,并且应当在签名或者指印之前注明签署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
遗嘱生效条件规定

遗嘱生效条件规定一、合法的生效条件根据现行法律规定,为了保证遗嘱的有效性和合法性,遗嘱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 必须是成年人的遗嘱:遗嘱的起草人必须是满足法定的成年人资格,通常是满足法定年龄且具备完全行为能力。
2. 必须是自愿的意愿:遗嘱起草人必须根据自己的真实意愿,自主决定遗产的分配方式和受益人。
任何形式的强迫、欺骗或威胁都将使遗嘱无效。
3. 必须是适当的形式:遗嘱必须采用法律允许的书面形式。
通常,起草人应当在遗嘱文件上亲自签字,同时有两个成年人作为见证人签字。
二、辅助生效条件除了合法的生效条件之外,有的国家和地区还规定了一些辅助的生效条件,以增加遗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辅助生效条件:1. 公证遗嘱:在遗嘱起草人的生前或死后,遗嘱可以通过公证机关进行公证。
公证遗嘱具有更高的法律证据力,保护起草人的真实意愿。
2. 遗嘱见证人:在起草遗嘱时,可以邀请一些可靠的见证人出席并签字,以确保遗嘱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3. 法定比例继承权保障:一些国家和地区规定了法定继承份额,即无论遗嘱如何分配,法定继承人都有一定的继承权。
这样可以防止遗嘱过于偏袒某个受益人或削弱了家庭成员的继承权。
4. 必须指定受益人和遗嘱执行人:为了使遗嘱更具明确性和可执行性,起草人必须明确指定受益人和遗嘱执行人。
这些受益人和执行人将负责遗嘱的执行和财产分配。
总结:遗嘱的生效条件是保证遗嘱合法性和生效力的关键要素。
除了合法的生效条件外,辅助的生效条件可以增加遗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遗嘱的起草人应当了解当地法律对遗嘱生效条件的规定,并咨询专业人士以确保遗嘱的有效性。
遗嘱的合理起草不仅可以保护起草人的权益,还可以减少家庭纠纷和继承争议的发生。
因此,每位成年人都应当认真考虑起草遗嘱,并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有效遗嘱的七种形式

有效遗嘱的七种形式
1、自书遗嘱:遗嘱的全部内容都应当是遗嘱人亲自书写完成。
2、代书遗嘱:《继承法》规定的代书遗嘱,由代书人注明日期,其他人员无需再签署日期,签名即可。
《民法典》规定的代书遗嘱,要有遗嘱人和2名以上见证人签名、遗嘱人和见证人还要签署同样的日期,在形式上才符合法律的规定。
3、打印遗嘱:遗产未处理,但遗嘱人留有打印遗嘱的,应当适用《民法典》的规定,对打印遗嘱进行认定。
4、录音遗嘱:遗嘱人和每一位见证人应在录音过程中说出各自的名字,并各自说出日期,任何事后的补救的行为,都无法将无效的录音遗嘱转变为有效的录音遗嘱。
5、录像遗嘱:应严格按照《民法典》规定,认定录像遗嘱的效力。
遗嘱人和见证人未在录像遗嘱中分别说出时间的,应认定该份录像遗嘱无效。
6、公证遗嘱: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构办理”,与《继承法》第17条第1款的内容基本一致。
7、口头遗嘱:《民法典》第1138条规定的一种遗嘱形式。
本条并未就口头遗嘱的订立日期问题进行规定,即日期不是口头遗嘱有效的要件之一。
公证处查遗嘱注意事项(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遗产规划。
遗嘱作为遗产规划的重要工具,其合法性和有效性备受关注。
为了确保遗嘱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公证处在办理遗嘱公证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一、遗嘱人身份核实1. 公证处应当核实遗嘱人的身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证件:身份证、户口簿、护照等。
2. 遗嘱人如为未成年人,公证处应核实其法定代理人的身份,并征得其同意。
3. 遗嘱人如为外籍人士,公证处应核实其在中国境内的居留许可、签证等相关证件。
二、遗嘱内容审查1. 公证处应审查遗嘱内容是否真实、合法、有效。
遗嘱内容应包括遗嘱人的财产状况、遗产分配方案、遗嘱执行人等。
2. 遗嘱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如遗嘱内容涉及赠与、分割等行为,公证处应核实相关财产的权属证明。
3. 遗嘱内容不得含有无效条款,如遗嘱人要求执行人完成违背道德或公序良俗的行为。
4. 公证处应审查遗嘱人是否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如遗嘱人患有精神疾病,公证处应要求提供相关医学证明。
三、遗嘱形式审查1. 遗嘱形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遗嘱人可以采用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等形式。
2. 自书遗嘱应由遗嘱人亲笔书写,并签名、注明年月日。
代书遗嘱应由遗嘱人口授,代书人、见证人签名,并注明年月日。
3. 录音录像遗嘱应由遗嘱人口授,录音录像人、见证人签名,并注明年月日。
4. 口头遗嘱应由遗嘱人口授,两名见证人签名,并注明年月日。
四、见证人审查1. 遗嘱公证过程中,见证人应具备以下条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与遗嘱人无利害关系、无违法记录。
2. 遗嘱人、见证人应亲自到场,不得委托他人代为办理。
3. 公证处应审查见证人的身份证明,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证、户口簿等。
五、遗嘱保管1. 公证处应将已办理的遗嘱进行妥善保管,确保遗嘱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2. 遗嘱保管期限为遗嘱人死亡后30年,如遗嘱人未死亡,保管期限自遗嘱生效之日起计算。
关于遗嘱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遗嘱,是公民在其生前依法对自己财产的处分,以及对个人事务的安排。
遗嘱的法律规定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法律制度。
本文将从遗嘱的概念、法律规定、效力认定、遗嘱继承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遗嘱的概念遗嘱是指遗嘱人在生前,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等形式,对自己财产的处分、个人事务的安排以及遗产的继承等问题,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
三、遗嘱的法律规定1. 遗嘱的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遗嘱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口头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遗嘱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书面遗嘱:包括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公证遗嘱等。
(2)口头遗嘱: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
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3)录音录像遗嘱:遗嘱人可以通过录音录像方式立遗嘱,但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2. 遗嘱的内容遗嘱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遗嘱人的财产:遗嘱人可以在遗嘱中明确指出其财产的范围,包括动产、不动产、债权、股权等。
(2)遗嘱继承人的继承份额:遗嘱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分配遗产给不同的继承人。
(3)遗嘱执行人:遗嘱人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负责处理遗产分配等事务。
(4)其他事项:遗嘱人还可以在遗嘱中对自己的丧葬事宜、子女抚养等问题作出安排。
3. 遗嘱的生效遗嘱的生效条件如下:(1)遗嘱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遗嘱内容必须真实、合法。
(3)遗嘱形式符合法律规定。
(4)遗嘱未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
4. 遗嘱的变更和撤销遗嘱人可以在遗嘱生效前,通过以下方式变更或撤销遗嘱:(1)书面形式:遗嘱人可以重新立遗嘱,以变更或撤销原遗嘱。
(2)口头形式: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口头撤销原遗嘱。
(3)公证形式:遗嘱人可以到公证处办理遗嘱变更或撤销公证。
四、遗嘱的效力认定1. 遗嘱的效力认定原则遗嘱的效力认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遗嘱真实原则:遗嘱内容必须真实,不得有虚假陈述。
民法典对遗嘱的规定是什么

民法典对遗嘱的规定是什么遗嘱是由被继承⼈订⽴的,指定由谁来继承遗产,有遗嘱时⼀般按遗嘱的要求继承遗产,没有遗嘱的,法定继承。
但遗嘱要⽣效才有法律效⼒的,民法典关于遗嘱的规定是怎样的?店铺⼩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家有帮助。
⼀、民法典对遗嘱的规定是什么民法典对遗嘱的规定是⽐较多的,包括遗嘱可以指定任何⼈或者组织作为继承⼈,对遗嘱的类型和⽣效的条件作出了规定。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千⼀百三⼗三条【遗嘱处分个⼈财产】⾃然⼈可以依照本法规定⽴遗嘱处分个⼈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
⾃然⼈可以⽴遗嘱将个⼈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中的⼀⼈或者数⼈继承。
⾃然⼈可以⽴遗嘱将个⼈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以外的组织、个⼈。
⾃然⼈可以依法设⽴遗嘱信托。
第⼀千⼀百三⼗四条【⾃书遗嘱】⾃书遗嘱由遗嘱⼈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
第⼀千⼀百三⼗五条【代书遗嘱】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在场见证,由其中⼀⼈代书,并由遗嘱⼈、代书⼈和其他见证⼈签名,注明年、⽉、⽇。
第⼀千⼀百三⼗六条【打印遗嘱】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在场见证。
遗嘱⼈和见证⼈应当在遗嘱每⼀页签名,注明年、⽉、⽇。
第⼀千⼀百三⼗七条【录⾳录像遗嘱】以录⾳录像形式⽴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在场见证。
遗嘱⼈和见证⼈应当在录⾳录像中记录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
第⼀千⼀百三⼗⼋条【⼝头遗嘱】遗嘱⼈在危急情况下,可以⽴⼝头遗嘱。
⼝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在场见证。
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能够以书⾯或者录⾳录像形式⽴遗嘱的,所⽴的⼝头遗嘱⽆效。
第⼀千⼀百三⼗九条【公证遗嘱】公证遗嘱由遗嘱⼈经公证机构办理。
第⼀千⼀百四⼗条【遗嘱见证⼈资格的限制性规定】下列⼈员不能作为遗嘱见证⼈:(⼀)⽆民事⾏为能⼒⼈、限制民事⾏为能⼒⼈以及其他不具有见证能⼒的⼈;(⼆)继承⼈、受遗赠⼈;(三)与继承⼈、受遗赠⼈有利害关系的⼈。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发现,民法典对遗嘱作出的规定是⾮常多的,遗嘱是由被继承⼈订⽴的,遗嘱的继承⼈可以是法定继承⼈、法定继承⼈以外的⼈或者组织,有些遗嘱需要见证⼈见证。
司法部律师见证遗嘱规则

司法部律师见证遗嘱规则遗嘱是个人在生前对财产分配和事务安排的一种书面表达,具有法律效力。
为确保遗嘱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司法部律师见证遗嘱的规则被制定出来。
本文将详细介绍司法部律师见证遗嘱的相关规定。
一、律师见证遗嘱的法律依据司法部律师见证遗嘱的规则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遗产继承法》第八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等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这些法律规定,律师作为见证人,在遗嘱的制作和签署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二、律师见证遗嘱的条件和程序1. 条件:(1)遗嘱制作者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2)律师必须是具备法律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士。
2. 程序:(1)遗嘱制作者与律师约定时间、地点,律师确认遗嘱制作者的身份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律师向遗嘱制作者详细解释遗嘱的法律效力、遗嘱的内容和签署的程序;(3)遗嘱制作者按照律师的指引,以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意愿;(4)律师核对遗嘱的内容,确认遗嘱制作者的真实意愿;(5)遗嘱制作者在律师的见证下签署遗嘱,并由律师签署并加盖律师事务所的公章;(6)律师向遗嘱制作者说明遗嘱的保管和遗嘱生效的事项。
三、律师见证遗嘱的作用和意义1. 真实性和合法性的保障:律师的见证能够确保遗嘱制作者的真实意愿得到充分体现,避免遗嘱的伪造和篡改,保障遗嘱的合法性。
2. 纠纷解决和遗产分配的依据:律师见证的遗嘱在遗嘱制作者去世后,成为解决遗产纠纷和进行遗产分配的重要依据,确保公平公正。
3. 法律效力的认可:律师见证的遗嘱,具有法律效力,可以在法律程序中被认可,避免遗嘱的无效或被质疑。
四、律师见证遗嘱的注意事项1. 律师应当保持中立和公正,不得为遗嘱制作者施加任何影响或干涉其意愿的表达。
2. 律师应当对遗嘱制作者的财产状况和家庭关系进行了解,并及时向遗嘱制作者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
3. 律师应当详细记录遗嘱的制作和签署过程,保留相关的证据材料。
4. 律师应当妥善保管遗嘱,确保其不被丢失或遭到篡改。
见证遗嘱谈话记录

见证遗嘱谈话记录随着人们对法律意识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逐步关注遗嘱的重要性。
不少人通过立遗嘱的方式为自己留下遗产做好规划。
但是,遗嘱的制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和考虑,例如遗嘱的起草,见证遗嘱的人的选择等等。
可见,在制定遗嘱时,如何选择见证遗嘱的人及如何记录见证遗嘱过程都显得尤为重要。
在制定遗嘱时,最好请律师协助。
对于一般人来说,很难准确地掌握法律常识和规定,因此律师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遗嘱制定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另一方面,律师也可以作为遗嘱的起草人,确保遗嘱的内容符合法律规定,并得到合法的保护。
除了寻找合适的律师外,在起草遗嘱时,还需要选择见证遗嘱的人。
为了保障遗嘱的合法性和公正性,遗嘱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见证人签字。
选择见证人时应该选择一些身份稳定、品行良好、有法律常识和法律意识的人,如公证员、律师、银行职员、司法人员等。
在选定见证人后,见证遗嘱的过程也必须被记录下来。
通常情况下,见证遗嘱可以通过录音的方式记录下来。
具体操作如下:首先,需要向见证人简要介绍遗嘱的内容并解释各项条款的含义。
然后,再请见证人做出说明,告知他们遗嘱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让他们确立起着责任心。
其次,将每位签署者的姓名、证件号码、地址等个人信息录入其中,并让见证人和每位签署者确认这些信息的正确性。
随后,开始录音。
在录音过程中,需要确保每个步骤都有清晰的记录,例如见证人的身份,遗嘱条款的详细说明,签署的每个步骤等。
录制完之后,需要将录音文件进行备份并下放给相关机构。
在必要时遗嘱起草人应该将遗嘱的说明书和录音文件一并提交公证处进行公证,以确保遗嘱的合法性。
在制定遗嘱时,如果选择了合适的律师和见证人,并且对这一过程进行了全面的记录,那么遗嘱将能够有效地维护人们的财产权益,并得到法律的保护。
因此,在制定遗嘱时见证过程的记录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可以避免遗嘱产生任何争议或纠纷,并最大程度地保障遗嘱的效力。
民法典遗嘱篇

民法典遗嘱篇
“民法典遗嘱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第二编之一,总共有9章,包括总则、遗嘱效力、遗嘱内容、设立遗嘱、无固定形式的遗嘱、遗嘱的修改、召集遗嘱陈述会、遗嘱的处理以及空缺等。
第一章总则,主要规定了遗嘱的内容、效力、使用条件以及行使责任等。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遗嘱主要是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死者最后的意愿,可以就其财产或其他重大事项作出相应的措施和安排,并据此在死者死后执行。
第二章规定了遗嘱的效力,要求遗嘱必须和遵守法律规定,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不得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存在不利于公共利益的情况,才能发挥其效力。
第三章规定了遗嘱的内容,规定遗嘱必须明确指定死者财产的继承人、受益人、财产分割方式、给付方式等内容,以及对其他重大事项的安排。
第四章规定了设立遗嘱的方式,主要有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两种;第五章规定了无固定形式的遗嘱,即未经书面形式但已经表达出死者最后意愿的遗嘱;第六章规定了遗嘱的修改;第七章规定了召集遗嘱陈述会的事宜;第八章规定了遗嘱的处理;第九章规定了遗嘱的空缺。
这部分规定对于维护死者最后意愿的执行,保护遗嘱受益人的权益,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以及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依据有效的遗嘱,才能确认死者最后意愿的真实性,才能保证死者的财产能够按照其自己的意愿分配给其继承人和受益人,才能够真正实现遗嘱的原意。
民法典遗嘱

民法典遗嘱
民法典遗嘱是指在民法典的规定下,由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根据其自愿,自行制定、修改或撤销的书面遗嘱,以便在死后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的一种行为。
民法典遗嘱是中国民法典规定的,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三百一十五条和第三百一十六条,这是中国民法典对遗嘱作出的明确规定。
该条款规定:“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可以自行制定、修改或撤销遗嘱,以便在死后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而“遗嘱可以当事人自行制定或者指定他人制定,但必须以书面形式表示”。
民法典遗嘱是一种自愿行为,是一种自主的权利,可以适应当事人自身的实际情况,确保其遗嘱的真实性、独立性和可执行性。
与其它形式的遗嘱不同,民法典遗嘱是由当事人自行制定的,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制定遗嘱的内容,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民法典遗嘱对于有效地保障当事人的遗嘱行为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三百一十六条,当事人自行制定的遗嘱,有效性取决于遗嘱的书面表示,并且遗嘱的内容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
民法典遗嘱的范围十分广泛,它可以包括当事人的财产分配、子女抚养权等,也可以涉及当事人的遗体处理等
问题,甚至可以就特定的事项作出明确的表达,如遗赠特定物品给指定的受赠人,要求某种宗教仪式举行等。
这些都可以由当事人在遗嘱中进行规定,从而确保当事人的权益得到应有的保障。
民法典遗嘱是一个重要的民事行为,它既可以有效地保障当事人的权益,又可以避免继承纠纷的产生。
因此,当事人应当谨慎制定民法典遗嘱,并且应当始终如一地守住自己的遗嘱,以确保其遗嘱的真实性、独立性和可执行性。
专家解读关于人民法院庭审录音录像的若干规定(附全文)模板

专家解读关于人民法院庭审录音录像的若干规定(附全文)为体现司法体制改革的最新成果,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规范庭审活动、深化司法公开,提高庭审效率、促进司法公正,最高人民法院2月22日修订印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庭审活动录音录像的若干规定》(简称《若干规定》)。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专家解读关于人民法院庭审录音录像的若干规定,快来看看吧。
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庭审录音录像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我国首次确立视听形式的庭审记录。
依照该规定,法院应当对庭审活动进行全程录音录像(第一条),而且在民事简易程序中经当事人同意可以以庭审录音录像替代法庭笔录(第八条)。
这意味着,未来我国的法庭笔录分为两种模式:其一,庭审录音录像作为辅佐记录,而法院通过智能语音识别同步转换文字系统生成庭审笔录(第六条),或通过人工誊录方式制作庭审笔录;其二,庭审录音录像取代庭审笔录。
与书记员将法庭审理的全部活动记入笔录(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七条第一款前半句)的传统方式相比,录音录像形式的庭审记录不仅可以免去制作笔录的负担和提高记录的准确率与完整性,而且对于促进法院无纸化办公和实现诉讼经济与诉讼效率也具有积极意义。
传统的庭审笔录通过书面因素对言词原则形成补充,而录音录像方式的庭审记录则是对言词与直接原则的最大程度呈现。
这样的庭审记录方式可以确保庭审流畅进行,而不再受制于书记员的记录速度放缓或中断。
而且,借助回放庭审录音录像,合议庭可以进行有的放矢的讨论,从而有助于形成心证。
法官也可借助搜索功能查找证言表述的原文,以便在裁判文书中准确与详细地论证形成心证的理由。
不仅浙江省等地法院关于庭审录音录像的实践,而且德国关于临时录音的试验项目,均表明录音录像方式的庭审记录具有这些优点。
录音录像形式的庭审记录不仅为庭审法官带来便利,而且亦可为当事人申请补正判决书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法典:遗嘱可以录音录像,法院判例告诉你注意事项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七条以录音录像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录音录像中记录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
2021年2月24日,天津市津南区法院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一起涉录音录像遗嘱继承纠纷案件。
基本案情
被继承人是夫妻二人,共生育三个子女,一个女儿、两个儿子。
妻子已亡故,丈夫又因罹患癌症于2019年过世。
丈夫住院治病期间,在两兄弟等人的见证下,由案外人录像,表示过世后将其名下的房产留给女儿。
丈夫去世后,小儿子对遗嘱有意见,未配合女儿办理该房产的过户手续。
小儿子于起诉前因病死亡。
根据法律规定,小儿子应当继承的遗产转由他的继承人即妻子和子女继承。
2020年9月15日,女儿将大儿子及小儿子的妻子和子女起诉至法院,要求按照父亲的遗嘱由自己继承父亲名下的房产。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大儿子表示放弃继承诉争房产。
法院审理认为,虽然录像中见证人未明确其姓名和年、月、日,但录像中记录有被继承人及在场人的肖像,且双方对录制的时间、在场人员以及录制人没有异议。
综合具体情况,该录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七条关于录音录像遗嘱的形式要件,应为录音录像遗嘱。
但诉争房产中有其妻子的份额,故依照法律规定,
遗嘱中处分属于其妻子份额的部分无效,因其妻子未立遗嘱该部分遗产应按法定继承办理。
订立录像遗嘱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要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见证。
见证人须具备相应的见证能力,并且与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无利害关系。
符合要求的见证人要到场见证,参加录音录像遗嘱制作的全过程。
第二,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录音录像中记录其姓名和肖像。
在录音遗嘱中,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用口述的方式记录其姓名,表明遗嘱人与见证人的身份,并体现见证人在场见证。
在录像遗嘱中,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展示其肖像,在记录肖像的同时可以用口述或者其他方式表明其姓名,这样可以通过视频画面得知遗嘱人与见证人的身份、遗嘱人立遗嘱与见证人在场见证的过程。
第三,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录音录像中记录年、月、日。
由于录音录像遗嘱容易被伪造或者篡改,而遗嘱的设立时间是判断遗嘱的真实性与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录音录像遗嘱也应当体现遗嘱的设立时间。
在以录音录像的形式订立遗嘱时,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录音录像的过程中用口述或者其他方式表明遗嘱设立的时间。
第四、录像画面声音要清晰。
录制视频时,画面要连续,选择光线充足的地方,保证拍摄的画面清晰,能看清楚遗嘱人及两位见证人的容貌,如果视频模糊不清,遗嘱将无效。
还要注意画面的构图比例,必须将遗嘱人的整张脸都拍摄到画面中。
在拍摄过程中,遗嘱人和见证人的声音要清晰洪亮,能够听得清楚。
第五、视频完整保存,不要编辑加工。
注意保存原始视频及手机、摄像机等视频录制载体,因为视频容易被技术篡改,复制的录像往往不能作为证据被法院采纳。
如有条件,建议采用专业的录像设备进行录制。
不要对录制的视频进行后期加工剪辑,录像遗嘱如果存在被剪接、剪辑或者伪造、内容被篡改等情况,会被认定无效。
第六、遗嘱人要明确分配财产。
最好是拟好财产分配方案,对自己财产的基本情况做一个盘点。
遗嘱人个人有多少财产,这些财产分给谁,在视频中都要明确具体的说清楚,不能有歧义,否则日后发生纠纷即使到了法庭上也会有争议。
2021年以前订立录像遗嘱,可以适用《《民法典》》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第三条明确规定:“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当时的法律、司法解释没有规定而民法典有规定的,可以适用民法典的规定,但是明显减损当事人合法权益、增加当事人法定义务或者背离当事人合理预期的除外。
”
也就是说,即使在《民法典》生效前以录像形式设立的遗嘱,只要不存在明显减损当事人合法权益;增加当事人法定义务;背离当事人合理预期的情况,均可以适用《民法典》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