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2023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

2023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

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HBV,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病。

这种病毒在人体内繁殖很快,感染后患者很容易发生肝炎、肝癌等危及生命的疾病。

因此,随着对HBV 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疾病的治疗和管理方案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进。

一、疾病流行特点HBV的流行特点是多发、多发性传播以及多PY感染。

本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肝硬化、肝细胞性和肝癌等严重并发症,终身健康威胁人类生命。

二、研究进展(一)预防1、HBV疫苗接种HBV的疫苗接种是最为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

研究表明,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可以降低慢性HBV感染的风险,预防乙肝相关疾病的发生。

2、病毒复制追踪技术在疫苗接种无效或感染乙肝后的预防上,病毒复制追踪技术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方法。

研究人员通过病毒复制追踪技术,可以确定病毒复制的过程和特征,从而提高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1、中药治疗目前,中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中药治疗在HBV 病毒慢性感染中的应用,其疗效已经得到研究人员的认可。

而且中药对治疗后的恢复也非常的有益。

2、药物治疗目前对HBV的药物治疗主要依靠抗病毒的药物。

已有多种抗病毒药物的上市,如ETV、TAF、LdT等。

这些药物在治疗HBV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展,能够有效地降低病情的发展和危害。

3、个体化评估个体化评估是指根据不同患者的状况,制定出针对性、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愈率。

个体化评估应用可以使治疗方案更科学、更有效。

三、结论HBV病毒对于人类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但是随着对这种病毒的研究不断深入,对于治疗和管理方案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并积极地学习相关的防治知识,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采取多种有益的措施,加大防治力度,防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和危害。

乙型肝炎病毒整合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整合研究进展

D N A) ; ③ 紧密 结 合 末 端线 型 D N A( c o h e s i v e - e n d DN A) 。 HB V 整合 分 为 简单 性 和 复 杂 性 2类 , 前 者 为 单 一 HB V 在 宿 主基 因组 中线 性 排 列 , 伴 有 部分 序 列 缺 失 , 后 者 常 是 重 排 结果 , 为 多 个 同 向 或 反 向 HB V整 合 , 或 HB V 结 构 发 生 错
武 汉 大 学 第 一 临 床 学 院( 4 3 0 0 7 1 ) 阮 鹏 龚 作 炯 深 圳 市 第 三 人 民 医 院
湖 北 医 药 学 院 附属 人 民 医院
周伯 平 黄 健
徐 少勇
乙型 肝 炎 病 毒 ( HB V)DN A 整合 在 乙 型 肝 炎 患 者 中广 泛 发 生 。慢 性 乙 型 肝 炎 ( C HB ) 患 者 HB V D NA 整 合 率 达 8 o , 在 急 性 肝 炎、 C HB 、 低 血 清 抗 HB V核 心抗体 ( 抗

HB V D NA 以疏 松 的 环 状 结 构 ( r c DNA ) 转 变 成 共 价 闭 合 环 状 D NA ( c c c D NA) , 并有 HB V D NA 部 分 片 段 整 合 入 宿 主
细胞 核 。
Hale Waihona Puke 参 与 HB V 整合 的 为 双链 线 型 D NA( d 1 D NA) 而非 r c D — N Al 2 ] 。HB V感染患 者血 流 中约 1 O ~2 O 病 毒 颗 粒 为 d 1 DN A, 它们 的 形 成 包 括 : ①原 位 引发 线 型 D NA( i n s i t u —
持 续 感 染 会 对 机体 造成 炎症 反 应 导 致 细胞 发 生 氧 化 应 激 损

乙型肝炎病毒受体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受体研究进展
1 0 71 .C l g f Ve e n r d cn ,N  ̄h e tA&F Unv ri ,Y n l g 7 2 0 ;C ia 0 0 ;3 ol e o tr a y Me ii e o w s e i ie st y a gi 1 1 0 h n n
[ btat e a ct i t gtogn o e a t i sH V net n h o e te rsac n ent n A s c】H p t y s a e ra fhp ti B v u( B )if i .T e cr l i eerh a d df io r o e r is r co r av i i
o p cf i l b n ig d ma n o ag t me r n r o sd r d t a e g e t sg i c n e fr u d rtn i g t e f s e i c vr i d n o i n tr e mb a e a e c n i e e o h v r a in f a c o n e a d n h i a i s
组 成 ,分别 编码 乙肝 表面抗 原 ( s g HB A )和 pe S r- 、 pe S r— 1及 pe S ; C基 因区 , r— 2 ② 由前 Cபைடு நூலகம் 因和 C基
因组 成 , 分别 编 码 乙肝 e抗 原 ( e g 及 乙肝 核 心 HB A )
种 世界 范 围的公共 健康 疾病 , 全世 界有 3亿 人被
乙型肝 炎 病 毒 (e ais B v u , B 感 染 是 h p ti i sH V) t r

负链 有 4个 开 放 读 框 ( R ) 分别 是 : | 因 区 , OF, ① s基 由 . 因 、 J (l— 1 基 因 、 s基 前 s pe S ) , ' 前 (r一 ) 因 pe 基

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的研究进展

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的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实用 肝 脏 病 杂 志 20 年 6月 第 1 07 O卷第 3 期
JCi p tlJn 0 7 V 11 , . l He ao ,u e20 . o.0 No3 n

2 ・ O1


述 ・
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的研究进展
在 。然 而 , 有 羧 肽 酶 D 的 c NA 的 转 染 细 胞 却 不 能 感 染 带 D D Vn 这 说 明 可 能 还 有 别 的共 受 体 或 其 它 的识 别 机 制 有 HB , 研究 已 证 实 糖 胶 脱 羧 酶 ( 2 k a 也 是 一 种 D V 连 接 蛋 10 D ) HB 白 1 ] 其胞 内 表 达仅 限 于肝 脏 、 , 肾脏 和 胰 腺 , 即存 在 于 可 进 行 DHB 复 制 的 主 要 器 官 中 。这 些 蛋 白 可 能 是 D V 复 合 受 体 V HB 的成 分 之 一 , 可 能 对 DHB 复 制 组 织 的 趋 向性 起 一 定 作 用 , 也 V 但 迄 今 为 止针 对 DHB 的 胞 内 受体 还 不得 而知 。 V 三 、 乙 型 肝 炎 病 毒 颗 粒 和 病 毒 复 制 的 特 征 鸭 DHB 基 因 组通 常含 有 3 开 放 阅 读 框 ( F , 分 别 编 V 个 OR ) 即 码 外 膜 蛋 白 、 心 蛋 白 和 聚 合 酶 蛋 白 的 S O 、 — RF和 P 核 — RF C O —
被用 于探 讨 HB V发 病 机 理 及 筛 选 抗 肝 炎 病 毒 药 物 的 研 究 。这 种动 物 模 型 可 使 我 们 获 得 更 多 与 HB 分 子 生 物 学 相 关 的 有 价 V
D s 颗 粒有 高 度 亲 合 性 , 够 与 之 结 合 。肝 外 可 进 行 HB Ag 能 ] D V 复 制 的 组 织 , 细 胞 内 与 膜 表 面 均 发 现 羧 肽 酶 D 的存 HB 其

乙肝(HBV)的发展和研究近况

乙肝(HBV)的发展和研究近况

乙肝(HBV)的发展和探讨近况1前言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仍是威逼着人民健康的全球性问题。

目前,全世界受HBV感染者接近20亿,其中有超过3亿的慢性感染者。

在亚太地区,慢性HBV感染率超过10%,其中25£〜40%患者会因合并或不合并肝细胞癌的肝硬化而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HBV感染列为全球I•大死亡缘由之一。

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B,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引起的。

HBV的感染不仅可以导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和重性肝炎,而且还与肝硬化(Iivercirrhosis,1.C)和肝细胞癌(hepatoce1.1.u1.arcarcinoma,HCC)的发生、发展亲密相美。

20%的慢性乙肝患者将发展成为肝硬化,HBv慢性感染的人罹患HCC的危急性是正常人的100倍。

UBV感染呈世界性分布,其中西欧、北美、澳大利亚为低流行区,乙性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Bsurfaceantigen,IIBsAg)携带率在2%以卜%东欧、日本、南美、北美和地中海国家为中流行区:中国、东南亚与南非为高流行区(HBSAg携带率10%左右)。

全世界共有约3.5亿人为HBsAg慢性携带者,其中3/4在亚洲。

HBV感染导致全球每年50-120万人死亡,其中死于HCC的约占32万。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60%的人群感染过HBV,10%的人群为携带者,多达1.2亿。

现有乙型肝炎患者约为1200万,年发病率为158/10万。

随着HBV疫苗在1982年的问世,HBV感染率大大降低,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也使乙型肝炎的治疗取得了肯定的进展。

2第1章课题探讨背班与价值第1.1节选题的意义与价值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大约有20亿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者,其中3.5-4亿为HBV慢性感染者,每年由于急慢性HBV感染而死亡的人数达到100万,并呈上升趋势。

HBV感染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HBV感染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HBV感染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杨炜峰,苗振川,宋希军,尹 明北京维通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12摘要:理想的HBV临床前动物模型,其肝细胞应包括允许HBV进入、cccDNA形成和与之相互作用的先天性及获得性免疫系统。

由于HBV严格的种属特异性,自然只感染人类和黑猩猩,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模型,能够真实地再现HBV感染的免疫和发病机制。

综述了目前常用的五种小鼠模型:HBV转基因模型、高压水动力注射模型、AAV-HBV转染模型、cccDNA替代模型和人鼠嵌合肝脏模型。

展望了未来可能出现的模型,比如hNTCP转基因的食蟹猴、恒河猴和猪等模型等。

以期为研究人员选择这些模型提供参照,加快药筛进程、验证新疗法和更好解决HBV生物学发病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疾病模型,动物;小鼠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56(2021)05-0999-07ResearchadvancesinanimalmodelsofhepatitisBvirusinfectionYANGWeifeng,MIAOZhenchuan,SONGXijun,YINMing.(BeijingVitalstarBiotechnologyCo.Ltd.,Beijing100012,China)Abstract:FortheidealpreclinicalanimalmodelofhepatitisBvirus(HBV),itshepatocytesshouldallowHBVentryandcccDNAgenera tionandhavebothinnateandadaptiveimmunesystems.However,HBVonlynaturallyinfectshumansandchimpanzeesduetohighlyre strictedspeciesspecificity,andnoeffectivemodelhasbeenestablishedsofartotrulyreflecttheimmunemechanismandpathogenesisofHBVinfection.Thisarticlereviewsfivecommonlyusedmousemodels,i.e.,HBVtransgenicmodel,HBVplasmidDNAhydrodynamicin jectionmodel,AAV-HBVtransfectionmodel,cccDNAsurrogatemodel,andhuman-mousechimericlivermodel,andlooksforwardtothenewmodelsthatwillappearinthefuture,suchashNTCPtransgeniccynomolgusmonkey,rhesusmonkey,orpigmodels,soastoprovideareferenceforresearcherstoselectthesemodels,acceleratetheprocessofdrugscreening,validatenewtherapies,andbettersolvetheprob lemsofHBVbiologicalpathogenesis.Keywords:HepatitisBVirus;DiseaseModels,Animal;Mice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1.05.002收稿日期:2021-02-26;修回日期:2021-02-26作者简介:杨炜峰(1977—),博士,主要从事大鼠、小鼠模型的研发工作通信作者:尹明,yinming@vital-bj.com HBV是一种嗜肝的DNA病毒,会引起人类急性或慢性肝炎。

乙型肝炎最新治疗研究(全文版)(2024

乙型肝炎最新治疗研究(全文版)(2024

乙型肝炎最新治疗研究(全文版)(2024乙型肝炎(HBV)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全球约有2.5亿人感染。

HBV感染可以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严重疾病,对公共卫生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近年来,随着对HBV 病毒和肝脏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乙型肝炎治疗策略也得到了显著的改进。

本文将对乙型肝炎最新的治疗研究进行综述。

一、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乙型肝炎治疗的核心,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核苷酸/核苷酸类似物(NAs)和干扰素(IFN)。

1. NAsNAs通过抑制HBV聚合酶的活性来抑制HBV病毒的复制,目前已经有多种NAs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如拉米夫定(LAM)、替诺福韦(TDF)、恩替卡韦(ETV)等。

近年来,新型NAs如贝斯卡韦(BES)和索巴韦(SOB)也被开发出来,并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

2. IFNIFN通过诱导产生抗病毒蛋白和调节免疫反应来治疗乙型肝炎。

目前常用的IFN有α干扰素和β干扰素,其中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患者的疗效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

近年来,长效干扰素(PEG-IFN)也被用于治疗乙型肝炎,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二、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乙型肝炎治疗的新方向,其机制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来清除HBV病毒。

目前常用的免疫治疗包括:1. 疫苗治疗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手段。

对于已经感染HBV的患者,疫苗接种可以促进抗病毒免疫反应,降低HBV病毒载量。

2. 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可以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来治疗乙型肝炎。

目前常用的免疫调节剂包括IL-2、IL-12、IFN-γ等。

三、综合治疗对于一些难治性乙型肝炎患者,需要采用综合治疗策略。

综合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肝细胞保护治疗和肝脏移植治疗等。

肝脏移植治疗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包括肝移植和肝细胞移植等。

肝移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但需要考虑移植后的HBV再感染和免疫抑制等问题。

乙型肝炎的疾病传播动力模型与预测

乙型肝炎的疾病传播动力模型与预测

乙型肝炎的疾病传播动力模型与预测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全球范围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人数估计超过2亿。

该病毒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途径,具有高度传染性和慢性感染的特点。

了解乙型肝炎的传播动力模型以及预测其传播趋势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至关重要。

一、乙型肝炎的传播动力模型乙型肝炎的传播动力模型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研究。

宏观层面主要考虑病毒的传播途径、人群流动性以及社会行为等因素。

微观层面则关注个体之间的接触和感染风险。

1. 传播途径: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

其中,血液传播是主要的感染途径,如输血、注射毒品、医疗器械污染等。

性接触传播主要发生于性伴侣之间,而母婴传播则是指病母通过妊娠、分娩或哺乳将病毒传给新生儿。

2. 人群流动性:人群流动性是乙型肝炎传播的重要因素。

人口迁徙、旅游、移民等活动都会增加病毒传播的风险。

特别是在疫情流行地区,人群流动性的增加可能导致疾病的扩散。

3. 社会行为:个体的行为习惯和社会行为也会影响乙型肝炎的传播。

例如,共用注射器、性行为不安全等行为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二、乙型肝炎的传播预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使用统计学方法,可以预测乙型肝炎的传播趋势和疫情发展。

预测结果可以帮助政府和卫生部门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以减少感染风险和疾病负担。

1. 传播动力模型:传播动力模型是预测乙型肝炎传播的重要工具。

常用的模型包括SIR模型(易感者-感染者-康复者模型)和SEIR模型(易感者-潜伏期感染者-感染者-康复者模型)。

这些模型基于人群的易感性、感染率和康复率等参数,通过计算来预测疾病的传播趋势。

2. 统计学方法:除了传播动力模型,统计学方法也可以用于乙型肝炎的传播预测。

例如,时间序列分析可以根据历史数据来预测未来的疫情发展趋势。

此外,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等也可以用于乙型肝炎的传播预测。

三、预防控制策略基于乙型肝炎的传播动力模型和预测结果,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至关重要。

乙型肝炎病毒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y w r s hpti B v u; nm lm d l y r ya c- ae rnf t n Ke od ] eais i s a ia o e t r ;hdo nmi b sd t s ei d s a e o
乙 型 肝 炎 病 毒 ( e a t i s HB 感 染 与 慢 性 肝 炎 、 h p ti B v , V) is u r 肝 硬 化 、 细 胞 癌 的 发 生 密 切相 关 , 常 见 的 传 染 病 之 一 。 全球 约 肝 是
维普资讯

LT RIBT H ….一 r 0 EE O C 通 V - - 0 T N IE O G l o M. 7 1T S 技 术 N 0 o L Y N - 2/ ・ a 1 . ・ 8・ , 2 一
乙肝 病 毒 药 物 研 究 的 一 个 重 要 目标 。感 染 成 功 的黑 猩 猩 动物 模
型在 血 清 学 、 化学 及 病 理 组 织 学 上 和 人 类 比较 接 近 , 是来 源 生 但
有3 . 人 感 染 慢性 乙型 肝 炎 病 毒 , 年 约 有 10多 万 人 死 于 慢 5亿 每 0
o y a d h e e o me t o e h r p e h v b e lw o v le d e t h a k f rci a n o v n e ta i l g n te d v l p n n w t e a is a e e n so t f e o v u o t e l c o a p a t l a d c n e in n ma c mo e.E c f t e e a i l mo es h s t a v n a e n p cf d a a k .I t i r ve d 1 a h o h s n ma d l a i d a t g s a d s e i c r wb c s n h s e iw,te tp n ma mo es s i h y e o a i l f dl c re t v i b e i u r nl a al l n HB e e r h w r o e v e d y a V r s a c e e v riwe .

HBV研究模型新进展

HBV研究模型新进展

HBV研究模型新进展毕延伟;杨小强;孙平楠;周小玲【摘要】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造成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主要诱因之一,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乙型肝炎疫苗的推广应用显著降低了HBV感染率,但现阶段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仍然无法根治.HBV研究模型对推动HBV相关研究和临床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缺乏合适的研究模型,HBV生物学以及HBV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未明了,制约了抗HBV新药研发.近年来,HBV功能性受体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TCP)的发现以及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应用,极大推动了HBV研究模型的发展.本文分别从病毒来源、细胞和动物感染模型等角度对HBV研究模型领域的进展进行综述.【期刊名称】《癌变·畸变·突变》【年(卷),期】2019(031)002【总页数】5页(P166-170)【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研究模型;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类肝细胞【作者】毕延伟;杨小强;孙平楠;周小玲【作者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干细胞P2实验室,广东汕头 515041;汕头大学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广东汕头 515041;广东省感染病与分子免疫病理重点实验室,广东汕头 515041;汕头大学医学院干细胞P2实验室,广东汕头 515041;汕头大学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广东汕头 515041;广东省感染病与分子免疫病理重点实验室,广东汕头 515041;汕头大学医学院干细胞P2实验室,广东汕头 515041;汕头大学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广东汕头 515041;广东省感染病与分子免疫病理重点实验室,广东汕头 515041;汕头大学医学院干细胞P2实验室,广东汕头 515041;汕头大学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广东汕头 515041;广东省感染病与分子免疫病理重点实验室,广东汕头 515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3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噬肝病毒属小包膜DNA病毒。

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2 土拨 鼠肝炎模 型
土拨 鼠肝炎 病毒 ( V) 形 态 学 、 WH 在 流行 病 学 、 感 染 过 程 、 因组 结 构 、 病 机 制 等 方 面 与 HB 近 似 。 基 致 V 因此 , 土拨 鼠 已经 用于 HB V生 活周期 、 子机制 、 染 分 感
机 能 、 化代谢 和基 因序 列等 方 面都与人 类更 相近 , 生 并
d i1 .9 9 ji n 1 7 -2 4 2 1 .4 0 8 o :0 3 6 /.s .6 16 6 .0 2 0 . 2 s
全球范 围内, 约有 2 0亿人感染 过乙型肝炎病毒
( eaisBvrs H V) 35亿 人 成 为 慢 性 携 带 者 。 hpti i , B ,. t e H V是 一 种 非 细 胞 毒 性 的嗜 肝 病 毒 , 于 嗜 肝 D A B 属 N
H V能 够 在 树 朐 肝 内稳 定 复 制 。周 勇 等 将 p V B HB 1 2质 粒通 过 大 隐 静 脉 水 动 力 注 射 方 法 转 入 树 嗣 肝 . 脏, 监测 树 鼢 血 清 中 A T H V D A、HB A 、 s b L、B -N s g HB A
(e xdcclr N rD A) 子 , 两 条 链 均 不 闭 rl e i ua A, N 分 a r D c 其 合 , 中负链 较 长 , 有 病 毒基 因组 的全 长基 因 , 过 其 含 通 转 录 和逆转 录过 程进 行 复 制 , 高度 的宿 主特 嗜性 和 有 组 织特 异性 。 目前 H V确切 的致 病机 理仍 不清楚 , B 一
究的不 断深入 , 鼬 、 树 土拔 鼠 、 、 鼠 等 多种 实验 动 物 构 建 了基 于其 自身 特 点 的 多种 HB 动 物模 型 , 鸭 小 V 为

医学实验肝病实验报告

医学实验肝病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的建立与肝功能检测二、实验目的1. 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小鼠模型。

2. 检测小鼠的肝功能,评估HBV感染对肝脏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感染人体。

HBV感染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本研究通过感染小鼠乙型肝炎病毒,模拟人类乙型肝炎感染过程,检测小鼠肝功能,以探讨HBV感染对肝脏的影响。

四、主要仪器与试剂1. 仪器:酶标仪、离心机、显微镜、CO2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等。

2. 试剂:乙型肝炎病毒疫苗、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肝功能检测试剂盒等。

五、实验步骤1. 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的制备:取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按照说明书进行稀释,配制成所需浓度。

2. 小鼠分组: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3. 实验组:用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感染小鼠,对照组不进行感染。

4. 动物饲养:将感染小鼠和对照组小鼠分别饲养于相同条件下,观察小鼠的生存状态。

5. 肝功能检测:在第4周和第8周,分别采集两组小鼠的血液,检测肝功能指标,包括ALT、AST、ALP、TBil等。

6. 组织学观察:在第8周,取小鼠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

六、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 动物饲养过程中,注意保持动物舍的清洁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3. 采集血液时,避免溶血和污染。

七、实验结果1. 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感染小鼠后,ALT、AST、ALP、TBil等肝功能指标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肝脏出现炎症、变性、坏死等病理变化,而对照组小鼠肝脏组织结构正常。

八、讨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小鼠模型,并检测了小鼠的肝功能。

结果显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小鼠肝功能损害,表现为ALT、AST、ALP、TBil等指标升高,同时肝脏组织出现炎症、变性、坏死等病理变化。

乙型肝炎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乙型肝炎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乙型肝炎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展望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全球性健康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2亿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其中有约约400万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感染会导致肝脏炎症和损伤,最终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虽然目前已有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可供使用,但治疗方面仍存在很多挑战。

对乙型肝炎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预防和治疗水平,也有助于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危害。

本文将对乙型肝炎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展望进行探讨。

当前,乙型肝炎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病毒的传播途径、感染机制、肝脏病变过程、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在病毒传播途径方面,科学家们已经证实,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性传播途径传播,同时母婴传播也是一种主要的传播方式。

在感染机制方面,研究者通过对病毒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机制,为病毒抑制药物的开发和疫苗的设计提供了重要信息。

在肝脏病变过程方面,科学家们通过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揭示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脏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之间的关联,为预防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目前已有多种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和抗病毒药物可供使用,但仍需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和疗效。

未来,乙型肝炎的研究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病毒感染机制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探讨病毒和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病毒逃避免疫系统的机制,以及病毒对细胞信号通路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这将为病毒抑制药物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更多的靶点和策略。

肝脏病变过程的研究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和靶向治疗,包括通过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技术,揭示不同个体对病毒感染和治疗反应的差异,以及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和治疗策略。

诊断技术的研发也是乙型肝炎研究的重要方向,包括改进现有的病毒检测方法,研发更快速、更准确的诊断试剂,以及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和影像学技术,用于早期发现和监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肝脏病变。

疫苗研究也是乙型肝炎研究的重要方向。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应用新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应用新进展
维普资讯

22・ 2
Yo ja g M e ia o r a 0 8, 13 . u n dc l u n l2 0 Vo . 6 No 2 i J
乙 型 肝 炎 病 毒 感 染 模 型 应 用 新 进 展
邓益斌 综述 , 燕菲。审校 王
( . 江 民族 医学 院 附属 医 院检 验 科 , 西 百 色 5 3 0 ; 1右 广 3 0 0 2 广州 医学 院生 物 化 学 与 分 子 生 物 学 教 研 室 , 东 广 州 5 0 4 ) . 广 16 0
【 键 词 】 乙 型肝 炎 病 毒 ; 染模 型 ; 基 因技 术 关 感 转
但 是 , HB 与 HHB 的基 因结 构 存 在 差 异 , 结 果 的应 用 D V V 其 受 到 一 定 限制 。
和动 物模 型 两 方 面 对 模 型 在 HB 研 究 中 的及 原 代培 养 的细 胞 模 型
细 胞模 型 目前 研 究 的有 人 肝 癌 细 胞 和 HB 感 染 原 代 培 V
养 的 肝 细 胞 两 个 模 型 。 人 肝 癌 细 胞 模 型 有 三 个 不 同 的 细 胞 系 建 株 : P C P F 5细 胞 系 , 人 肝 癌 细 胞 建 株 , 有 不 ① L /R / 由 具 产 生 清 蛋 白, 含 HB NA 的 游 离 分 子 ( 有 HB D 不 VD 所 V NA 分 子 均整 合 到 细胞 DN 中) 只表 达 少 量 HB Ag 不 产 生 抗 A , s , 壳抗 原 和 D n 颗 粒 等 特 点 , 此 细 胞 系 主 要 用 于 研 究 感 染 ae 故 HB V后 , 关 细 胞 因 子 对 肝脏 细 胞 的 生 物 学 效 应 , 抑 制 因 相 如 子对 肝 细 胞 的作 用 I ; 可 用 于 一 些 抗 病 毒 药 物 的 研 究 , l 也 如 建 立 感 染 HB 动 物 模 型 的 研 究现 状 V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树朐的体内外模型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树朐的体内外模型研究进展
广






I J OURNA OF GUANGX M E CAL UNI RSI I I DI VERS I TY
2 0 Fe 2 1 01 b; 7( )
乙型 肝 炎 病毒 和 丙 型 肝炎 病 毒 感 染树 朐 的体 内外模 型 研 究 进展
王 琦 综述 李 瑗△ 审校
b ln ei是 小 型 低 等 灵 长 类 动 物 , 人 类 在 生 理 机 能 、 化 ea g r ) 与 生
1 2 树 嗣 感 染 HB 体 内 模 型 : O世 纪 8 . V 2 O年 代 树 嗣 即 被 应
用 于 感 染 HB 的 实 验 研 究 。苏 建 家 等 l 于 1 8 V 5 9 7年 以 来 陆
续 报 道 树 嗣 可 以 感 染 HB 在 已 感 染 的 树 朐 血 清 中可 观 察 V,
到 HB Ag和 D n 颗 粒 , 染 的 树 嗣 血 清 可 连 续 传 代 感 染 , s ae 感 并 且 乙肝 疫 苗 可 以 预 防 树 嗣 感 染 HB V。李 奇 芬 等 ]9 5年 19 报 道 应 用 酶 免 疫 双 抗 夹 心 法 ( I 检 测 树 嗣 血 清 的 HB A , E A) s g 4 8只 野 生 树 嗣 中 6只 (2 5 ) 1 . 阳性 ,O只 人 工 繁 育 的 健 康 2 成 年 树 嗣 单 纯 接 种 HB 后 1 V 5只 ( 5 ) 性 ,3只 同 时 接 种 7 阳 1 和 9只 重 叠 接 种 HB HD 丁 型 肝 炎 病 毒 ) V/ V( 的树 嗣 中 分 别
有 9只 ( 9 2 ) 6只 ( 6 7 ) 6 . 和 6 . 阳性 。W atr l 等 ] 9 6年 e 19

2023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与治疗策略

2023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与治疗策略

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与治疗策略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是一种全球性健康问题,已成为导致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等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乙肝病毒的基础研究和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以及治疗策略,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一、病毒学特征HBV属于部分双链DNA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途径传播。

其特点是高度感染性、变异数、潜伏期长、易产生慢性感染和发展为肝癌等严重并发症。

二、病毒复制及毒力机制的研究进展1、病毒复制机制病毒复制是HBV病毒感染的关键步骤,对其复制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其发病机制。

目前已确定HBV复制过程中的环节和关键酶,如HBV DNA聚合酶、转运酶等,这些都为治疗提供了重要的靶点。

2、毒力机制HBV毒力机制的研究不仅能够增进我们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制定更精准的治疗策略。

目前已经发现HBV病毒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尤其是HBx蛋白,它是HBV中的一个非结构蛋白,参与了HBV 的复制和发病过程。

三、治疗策略1、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一直是治疗慢性乙肝的主要手段,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拉米夫定、安泰、恩替卡韦等。

研究表明抗病毒治疗能够明显减少慢性乙肝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免疫调节治疗乙肝治疗中的免疫调节剂主要指利用干扰素、肝炎丙种球蛋白以及植物碱等药物来调节患者身体的免疫系统,从而达到治疗乙肝的目的。

3、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人体细胞或组织进行干预,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目的。

在治疗乙肝方面,基因治疗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十分有前途的新型治疗方法。

四、未来展望在治疗HBV方面,未来有可能出现更多的新策略,例如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干细胞治疗技术等。

病毒复制过程中的靶点不断被研究和发现,将会大大提高治疗的效果和精准度。

同时,人们也需要增强自我预防和控制的意识,积极参与进行乙肝防范工作,减少乙肝病毒的传播。

总之,随着对HBV病毒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找到更有效的治疗策略,并提高提高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愈率。

肝炎实验报告

肝炎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肝炎病毒的基本特性及感染过程。

2. 掌握建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的方法。

3. 学习检测肝炎病毒感染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肝炎病毒是一种主要侵犯肝脏的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型。

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是最常见的肝炎病毒之一。

本实验采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感染鸭胚肝细胞(DBCL)建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并通过检测病毒抗原、病毒核酸等方法,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三、实验材料1. 鸭胚肝细胞(DBCL);2. DHBV;3. DMEM培养基;4. 胎牛血清;5. 胰蛋白酶;6. DHBV抗原检测试剂盒;7. DHBV核酸检测试剂盒;8. 电热恒温水浴锅;9. 显微镜;10. 离心机;11. 洗涤瓶;12. 移液器;13. 微量滴定板。

四、实验方法1. 细胞培养:将鸭胚肝细胞(DBCL)接种于培养瓶中,置于37℃、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贴壁后,用胰蛋白酶消化传代。

2. 感染模型的建立:取对数生长期的DBCL,以1×10^5个细胞/孔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培养24小时后,加入含DHBV的DMEM培养基,使病毒感染细胞,感染复数(MOI)为10。

培养48小时后,收集细胞及培养基。

3. 病毒抗原检测:取收集的细胞及培养基,按照DHBV抗原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检测病毒抗原。

4. 病毒核酸检测:取收集的细胞及培养基,按照DHBV核酸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检测病毒核酸。

5. 结果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记录细胞病变程度;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病毒抗原;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病毒核酸。

五、实验结果1. 细胞形态变化:感染DHBV的DBCL出现细胞皱缩、细胞核变形、细胞脱落等细胞病变现象。

2. 病毒抗原检测:ELISA结果显示,感染DHBV的DBCL中存在DHBV抗原。

3. 病毒核酸检测:qPCR结果显示,感染DHBV的DBCL中存在DHBV核酸。

乙肝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乙肝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乙肝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作者:暂无
来源:《新农村》 2019年第6期
最近,北京大学邓宏魁研究组、解放军总医院卢实春研究组以及复旦大学袁正宏研究组联合研究,成功建立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

该研究首次证明利用化学小分子调控细胞信号通路,实现功能细胞在体外的长期维持,并证实此肝细胞在体外支持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的长期持续感染。

这项研究为大量制备功能成熟细胞及其应用提供了可能,对于乙肝病毒的深入研究与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治愈乙型肝炎带来了希望。

摘自《光明日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6-02-26T15:08:51.903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作者:陈秀丽唐亚芳李昱晓杜婧
[导读] 石家庄市第五医院肝病研究所人体感染HBV以后产生免疫耐受,是HBV感染后形成慢性化的主要机制之一。

陈秀丽唐亚芳李昱晓杜婧石家庄市第五医院肝病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21基金资助项目:河北省卫生厅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0120174
【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可引起严重的慢性肝脏疾病.HBV 具有高度的种属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易感宿主范围狭窄,仅限于人、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HBV 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动物模型和组织培养,很难在普通实验动物中建立疾病模型.本文就HBV 感染的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作一综述.【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 动物模型; 细胞模型【中图分类号】R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603-01
0引言人体感染HBV以后产生免疫耐受,是HBV感染后形成慢性化的主要机制之一.由于缺乏有效的体外病毒感染和复制模型系统,HBV 感染肝脏的早期机制研究进展较为缓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乙型肝炎及其相关肝脏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目前已有的HBV 感染模型有两种,即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1-2],本文做一综述.
1动物模型目前,HBV感染动物模型分为6种,分别是灵长类动物模型、树鼩模型、土拨鼠(旱獭)嗜肝病毒模型、鸭嗜肝病毒模型、HBV 转基因小鼠模型、人-鼠嵌合模型等.但灵长类动物受到保护;鸭的药代动力学和免疫学遗传背景与人类有很大的不同;土拨鼠仅产于北美,运输困难且价格昂贵;从而这些动物模型的应用受到限制.1.1黑猩猩感染HBV可以出现典型的急性乙型肝炎症状,其细胞免疫反应与人类相似,可用于急性乙肝免疫学研究[3].但是黑猩猩属于濒危动物,应用受到限制.猩猩易于感染HBV,但是不能表现疾病的所有症状,不利于作为动物模型使用.1.2目前应用较多的是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感染模型,Zhao和Liu等研究团队采用DHBV感染鸭原代肝细胞建立模型,应用2-DE和蛋白质组学技术,深入探讨了HBV和肝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HBV 致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1.3土拨鼠肝炎病毒(woodchuckhepatitisvirus,WHV)与人HBV DNA 序列同源性约为70%,而且基因组结构相似,因此,土拨鼠(旱獭)嗜肝病毒感染模型得到广泛应用,Roggendorf等采用WHV 动物模型,进行了乙型肝炎的DNA疫苗和新药的开发研究.东方旱獭(Marmotamonax)模型多应用于HBV感染相关的HCC的研究[4].
1.4HBV 转基因小鼠(transgenicmice,Tg鼠)模型HBV全基因Tg鼠或超长序列Tg鼠具有HBVDNA复制及蛋白质合成的能力,能产生较高水平的血清HBsAg及HBeAg,血清中可检出HBVDNA,可用于评价抗病毒药物的疗效.Jin和Fox等应用Tg鼠模型研究了NK细胞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发现NK细胞可以引起肝脏星状细胞的活化,从而导致细胞外基质的增加,加重肝纤维化,另有报道应用Tg鼠模型研究了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和疾病演变规[5].
1.5近年来,人-鼠嵌合模型的研究成为热点,将人肝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作为研究HBV感染的良好体内模型[6].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型,第一种是三合体小鼠(trimeramouse)模型:正常小鼠给予SCID种小鼠骨髓细胞,进行辐射保护处理并经致死剂量辐射照射后,可以移植HBV 感染的人肝组织,用于研究HBV的复制和治疗,Eren和Dagan等采用这种小鼠模型研究开发抗HBV的新型药物;第二种是移植人肝细胞的免疫缺陷鼠模型;第三种是uPA转基因小鼠模型:uPA 即尿激酶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Meuleman和Lutgehetmann等建立了uPA+/+-SCID 转基因小鼠模型.2细胞模型目前,用于体外研究HBV的细胞模型分为两类:分别是人原代肝细胞和肝癌细胞来源的细胞系.人原代肝细胞保留了分化肝细胞的重要细胞学特性,允许HBV的自然穿入和完整复制.然而在体外培养几天后,原代肝细胞开始出现肝细胞特殊形态的消失,并且失去了对HBV 的感染和复制能力.人原代肝细胞培养因为存在上述困难而限制了其应用,对HBV 的研究更多的依赖于转染了HBVDNA克隆的分化良好的肝癌细胞系.第一类包括人(或者树鼩)原代肝细胞和永生化人肝细胞(如HepRG)2种.第二类是通过将HBV 基因组转染到人肝细胞系中,建立相应的HBV 瞬时或稳定复制细胞模型,这种细胞模型可以用来研究病毒突变表型耐药和新型抗HBV药物的研发.2.1HepG2细胞系,是由肝胚瘤细胞的活体组织建株,可分泌多种血浆蛋白和表达HBsAg和HBeAg.其中最常用的是HepG2.2.15细胞系,HepG2.2.15细胞稳定转染了完整的HBV基因组,表达HBVRNA、病毒蛋白并能产生病毒样颗粒.由HepG2.2.15细胞分泌的病毒颗粒已经被证实可以感染黑猩猩.由于HBV基因组是通过转染而非自然感染的方式进入到细胞中的,这些转染了HBVDNA的肝癌细胞系不能用于对HBV感染宿主细胞的早期感染过程的研究,包括病毒吸附,穿入和脱壳等过程.2.2Sun团队将HBV前基因组RNA 的cDNA 序列,构建到对四环素敏感的巨细胞病毒早期启动子下游,转染HepG2细胞,得到在诱导型四环素启动子控制下表达HBV的HepG2.117细胞系.2.3L02细胞株是由人胎肝细胞株经由SV40病毒大T抗原永生化改建而成,保留了原代肝细胞的绝大多数生物学特性,同时具有类似肿瘤细胞的永生性.国内报道将含有1.3倍HBV 全基因组的重组质粒转染人类肝细胞L02细胞,这一细胞模型与HepG2.2.15细胞类似,具有复制和分泌HBV 能力.将HBV全基因C区变异株V60,L97和G87转染HepG2细胞,转染后外源基因能够持续复制和稳定表达,不受宿主细胞染色体的影响,并可随细胞的分裂稳定传给子代细胞,为体外研究HBV核心区变异建立了细胞模型.2.4Walters等建立了稳定整合含有变异位点HBV DNA 的rtM204I和rtL180M/M204V细胞系,有利于筛选新的抗HBV变异株的药物.
2.5HBV感染原代培养的肝细胞模型主要包括人原代肝细胞(primaryhumanhepatocytes,PHH)和树鼩原代肝细胞(primarytupaiahepatocytes,PTH),是在原代正常肝细胞培养时加入含HBV颗粒的血清而建立.利用腺病毒介导HBV 基因转移,感染人原代肝细胞、树鼩肝细胞,主要用于研究HBV 附着、早期感染过程、HBV 外膜蛋白抗体的抗感染作用以及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筛选等.2.6HepaRG细胞HepaRG细胞是终末分化肝细胞,来源于人肝祖细胞系,保留了许多原代肝细胞的特征,包括关键代谢酶、药物转运蛋白、核受体的表达.HepaRG细胞对HBV易感,而且可以支持HBV 的完整生活周期的研究,Narayan等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HepaRG细胞和HBV 之间的相互作用差异蛋白共有19个.适合于HBV 自然感染,并能有效进行病毒复制的细胞模型,为研究HBV感染宿主细胞的早期机制,以及完整的病毒复制过程提供了一个有用的研究工具.3展望本文综述了HBV 感染模型的新进展,迄今为止,尚缺乏与人类感染HBV相同肝脏病理改变的细胞模型,也缺乏对HBV易感的理想的小动物模型,目前构建的多株细胞内基因整合的HBV复制模型均是V 基因D型.在中国,HBV感染率很高,但至今未见报道B、C基因型的HBV细胞模型,这一现状严重阻碍了HBV的相关研究.参考文献[1] 冯广义,张养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研究进展[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09,3(3):329-333.[2] 冯昀熠,梁光义,张永萍等.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研究进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8,30(2):58-61.[3] 向维,张薛磊,丁馨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基因转染模型研究进展[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2,19(2):80-83.[4] 王选举,黄正明,宋建国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的研究进展[J].传染病信
息,2009,22(3):189-192.DOI:10.3969/j.issn.1007-8134.2009.03.024.[5] 卢渝,张君.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2009,28(27):172-174.[6] 刘晔,陈炜,徐庆等.慢性肝病患者肝功能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0,09(6):606-6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