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我们应该改变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学生分层训练,才能真正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避免“填鸭式”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好办法,它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不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合乎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思维发展规律,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教学中,我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于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着眼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他们“会学”来达到自己学会,使他们的知识、技能和智力都得到生动活泼、和谐主动的发展。于是我积极废弃注入式,灵活运用启发式,大胆使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使每位同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平时我将学生分成四个大组,若干个小组,每组按优、良、中、差的成绩编派,让每位同学都在自己的小组中担任不同的角色,有

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天地;有肯定和否定别人意见的自由;有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在共同探讨、共同监督中前进,在老师循循善诱的点拨启发下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种,真正使学生实现从厌学到乐学的角色转移。

二、采用直观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

按照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发生过程,与人类认识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具的特点及其操作活动的特点,决定了使用学具的教学过程既不是重复人类的认识过程,又不同于直接向学生传授概念、公式和法则的传统教法。尤其是一些探索性学具的操作活动,为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提供了机会;为学生感知具体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来源创造了条件。同时,学具的形象性、具体性便于学生理解以此为载体的数学知识。因此,尽管电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开始进入数学课堂,并日益显示出一些优势,但让学生摆弄学具这种行之有效的直观手段对于一些适宜的教学内容来说,仍具有不可替代性。

小学生的思维一般建立在直觉形象的基础上,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的感性材料为支柱。针对这一思维特点,教学中我灵活运用直观操作、演示展现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新知;同时不断将学生带出教室,从生活实践中去探求新知。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除了乐于借助感性材料,还自然会把在活动

中获得的感性材料作为支柱,进一步分析思考新知。在教学长度单位、地积单位、目测、步测等内容时,我都会带领同学们到操场上去量一量,到大路上走一走,到田野里去看一看,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样上课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获得了知识,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知识并不难,因而越学越爱学。

三、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多角度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完成这一任务,教师仅仅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训练计算方法是不够的。他必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主动探讨数学问题的要求和习惯,体验解题过程的乐趣,通过积极的思考去发现教材内容中的数学原理和法则,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创新教学中应负的责任有五点:一是点燃学生心中的对知识的好奇心之火;二是仔细观察他们思考和作业的过程;三是及时了解学生思维中的障碍并启发引导他们突破困难;四是引导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愉快;五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推进他们思维的发展。教师只有全面理解并认真进行了这方面的工作,创新教学才可能有效地展开。

四、树立数学意识,培养数学精神

身边的数学,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亲切,容易记得住,掌握得牢。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

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扮演“执行者”和“传声筒”的角色,在教学中严格按照课程的规定,亦步亦趋,很少有发挥教师自主性的余地,缺少自己专业自主所需的必要自由度,教师教得辛苦;学生扮演着“接受者”的角色,他们的生活体验和学习情感没有被课程所关注,在“课程进度”和应试取向驱动下,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学了没有感觉的内容,学得痛苦。美国学者塞勒曾提出这样的一个隐喻:课程是一个乐谱,教学则是作品的演奏。同样的乐谱,每一个演奏家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从而有不同的演奏,效果也会不大一样。为什么有的指挥家和乐队特别受人欢迎,主要不是由于他们演奏的乐曲,而是他们对乐谱的理解和演奏的技巧。《标准》中也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在课堂上学有价值的数学,使学生学有兴趣,做到不畏惧数学,不厌烦数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那就要引入身边的数学。

总之,未来社会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创新的竞争,是创新人才的竞争,是教育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人才的竞争。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获取数学知识,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人格。

【作者单位:驻马店市第十八初级中学河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