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题、问答题和计算题与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名词解释:

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运用生产资料,以获取人们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物质产品)的社会经济活动。

生产力是指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即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亦称经济关系或利益关系。

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了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为什么要以物质资料生产为出发点?

(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是在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如何?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若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则会促进生产力向前发展,反之则相反。

4、广义生产关系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环节之间关系怎样?

(1)生产对分配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的产品数量、质量和结构决定分配的对象数量、质量和结构;

②人们参与生产的方式决定人们参与分配的方式。

(2)生产对交换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的分工发展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

②生产为交换创造对象。

(3)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的产品数量、质量和结构决定消费的对象数量、质量和结构;

②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消费方式的变化。

(4)分配对生产有反作用:

适合生产发展的分配方式就会促进生产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5)交换对生产有反作用:

交换顺畅利于生产的发展,反之则相反。

(6)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引导着生产。消费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得以最后完成。

5、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1)它在客观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挥作用,并随客观的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它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6、经济规律有什么特点?

(1)总是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

(2)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3)人们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受利益关系的限制。

7、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唯物辩证法;(2)科学抽象法;(3)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4)其它方法。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简单劳动是指事先不必经过专门学习和训练,每个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事先需要经过专门学习和训练才能从事的劳动。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是指纸币的发行量小于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现象。

2、试述商品二因素的对立统一,即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1)统一:使用价值与价值作为商品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一同存在于商品中。

(2)对立(或矛盾):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相互排斥,因为二者是商品的不同方面。或者说,无论对于商品生产者还是对于购买者而言,都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这就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的对立(或矛盾)。其解决途径是交换。

3、试述劳动二重性的对立统一,即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

(1)统一: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

(2)对立(或矛盾):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相互排斥,因为二者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不

同方面。或者说,如果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无法还原为抽象劳动,就表现为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或矛盾)。其解决的途径是交换。

4、试述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关系。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而使用价值与价值构成商品的二因素。所以,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分别决定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存在,同时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决定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的存在。总之,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5、试述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

(1)劳动二重性是首先由马克思发现和证明的,正是根据劳动二重性学说,马克思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这是对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

(2)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枢纽。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以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基础。

6、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1)货币是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简单价值形式和扩大价值形式阶段,仅仅存在特殊等价物;在一般价值形式阶段,虽然出现了一般等价物,但是,一般等价物没有固定下来,所以,在这三个价值形式阶段货币没有产生。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一般等价物固定在某种商品(例如贵金属金银)上,此时便产生了货币。

(2)货币的本质: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7、试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容、作用以及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基本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同商品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

(2)价值规律的基本作用: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引起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也会产生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3)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在供求关系与价格的相互作用下,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8、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意义在于,当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时候,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耗费得到超额补偿;当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时候,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耗费刚好得到全部补偿;个别劳动时间大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