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练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鞅变法练习题

1、(2011年4月福建省质检41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畜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摘自《淮南子·要略》材料二(变法)行之十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作战65次。

(1)材料一从哪四个方面概述商鞅变法的条件?(8分)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和作用。(7分)

2、(2011届福建名校样本分析42题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94年,雅典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取消公私债务,恢复债奴的公民身份,永远禁止把雅典公民沦为奴隶;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工商业经济,保护新兴工商业者的政策措施;他将人民按财产分为四个等级,各自拥有不同的政治权利。克里斯提尼改革将全国划为十个地区,其重新划分选区的目的在于抽掉一些贵族势力的基础,“以便让多数的人可以参加到政府中来”。

材料二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设立军功爵制度,按照爵位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包括占有耕地、住宅、奴隶;采取严厉的抑商政策,立法将工商业者沦为奴隶;推行什伍连坐制度,还规定轻罪重刑,禁止儒家学说传播。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雅典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9分)

(2)结合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实行不同政策的原因。(6分)3、(华师附中2009届高三综合测试(三))(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楚悼王素闻(吴)起贤,(吴起)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惠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于是南平百越,北井陈蔡,却三晋,西伐秦。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一一《史记卷65孙子吴起列传》

材料二(商鞅)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爱上爵……戮(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令行于民期年(一年)……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令之不行,自上犯之”……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

一一《史记卷68商君列传》

材料三(赵)灵王北略中山地……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递胡服,国人皆不欲,公子成称疾不朝。王使人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西有褛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

哉!……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想。”

——《通鉴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内容方面有何相同之处?原因何在?(4分)

(2)材料二的目的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达到?(4分)

(3)概括以上三条材料的结果,并据此谈谈你的认识。(4分)

4、(2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颁布二十等爵制,不论出身,依军功受爵赏,“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斩“五甲首而隶五家”。而对于私斗,则严加禁止,“各以轻重被刑”。(法令)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就是说单凭血统高贵而没有军功的人,不得列入公族的簿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摘引自刘泽华主编《中国通史教程·第一卷》

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这些规定的实行使秦国统治集团的内部构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规定意味着什么?(7分)

材料二(商鞅规定)在战斗中士兵如果怕死退缩,就要在众人围观之下受到黥刑(在脸上刺字),或者劓刑(割掉鼻子)。

——摘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

材料三夫秦卒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战国时代著名的勇士)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荻(战国时期的大力士)之与婴儿也;夫战孟贲、乌荻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堕千钧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引自《战国策·韩策一》

⑵材料三反映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它与材料一、二有何关系?(5分)

材料四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五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⑶根据材料四、五,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及目的。(5分)

⑷根据材料四、五,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及目的。(6分)

参考答案

1、(1)民风民俗;地理环境;物质基础;统治者的抱负。(8分。若答“经济、政治、文化、地理方面”的各得1分)

(2)特点:利用强悍民风,因势利导;刑赏并用(以法家学说为指导思想)。(3分。答出

其中一点即可)

作用: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社会秩序;增强秦军的战斗力;加快秦统一中国的进程。(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1)异:雅典改革禁止把公民沦为奴隶,而商鞅变法将工商业者沦为奴隶;雅典鼓励发展工商业,商鞅则采取严厉的抑商政策;雅典改革按财产分享不同的政治权利,商鞅变法按军功授爵;雅典改革扩大民主的基础,商鞅变法加强君主专制集权。(6分,答出三点即可)

同:打击旧贵族势力;(1分)改革涉及经济、政治等各方面。(2分)

(2)战国时期主要矛盾是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矛盾,商鞅变法措施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政治要求;梭伦时期雅典平民与贵族矛盾激化,梭伦改革措施在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矛盾,巩固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基础。(6分)

【点拨】第一问对比材料一、二内容,找出异同点。要注意梭伦改革扩大民主的基础,而商鞅变法加强中央集权。第二问从两次改革背景来分析当时的社会矛盾。

3、(1)削弱奴隶主贵族势力,提高军队战斗力,因为在战国剧烈兼并的战争环境中,政权与军队有特别重要的作用。(4分)

(2)富国强兵。途径:用什伍制连坐法建立严密的基层组织;用大力赏罚的办法发展农业生产;以军功为基础,授爵赐田,削弱旧贵族势力。(4分)

(3)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认识:要发展、强盛,必须进行改革,固循守旧,必然失败;改革必然受到旧传统势力的阻挠,要顶住各种阻挠,把改革进行到底。(4分)

4、⑴变化:英勇杀敌的军功地主大量涌现,并成为秦统治阶级的重要支柱,在地主等级中位居首位;(2分)宗室贵族的地位下降,在地主等级中排在了第二位。(1分)

意味着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度被废除,贵族世袭制被打破,社会激励机制开始由凭血缘封赏向论功行赏转变,更加灵活的用人机制确立。(任答两点,4分)

⑵中心问题:与东方各国相比,秦国的军队具有很强的战斗力。(1分)

关系:二十级爵制的实行,鼓励一大批社会下层人物为获得军功而英勇作战;(2分)严苛的法令与严肃的军纪是秦军强大战斗力的重要保证。(2分)

⑶商鞅的做法:提高粮食价格。(1分)目的:增加农民收入。(1分)

王安石的做法:实行募役法。(1分)目的: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农民生产时间,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任答两点,2分)

⑷商鞅:主张抑制商业的发展。(1分)目的:引导人民从事农业,发展小农经济,确立封建制度。(2分)

王安石:主张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1分)目的: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