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酚 醇 醛 酮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醇和酚的性质实验报告
![醇和酚的性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a03b40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3.png)
醇和酚的性质实验报告
醇和酚是有机化学中很重要的一类物质,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用途,也被广泛应用在医药、农药、精细化学等行业。
本实验旨在探究醇和酚的特性,为更深入地讨论它们的功能和作用奠定基础。
实验简介:本实验主要研究了三种醇(乙醇、甲醇和丙醇)和两种酚(间苯二酚和三苯甲酚)的性质。
实验首先使用色谱选择和测定每种试验物的称量,然后利用实验室仪器记录酚和醇挥发的情况、它们的可燃性和溶剂特性,最后比较醇和酚的性质。
实验流程:本实验按照正常实验流程进行:首先将称量准备好,然后用搅拌机将它们混合,再用色谱标定,最后用实验室仪器分析挥发度、可燃性和溶剂特性。
实验结果:
1. 实验表明,在与相同的溶剂组合中,三种醇的挥发率具有明显差异,乙醇的挥发率最高,丙醇的挥发率最低,甲醇处于中间位置。
2. 酚比醇具有更强的可燃性。
3. 酚和醇在相同条件下,溶解度不同,由实验可以看出,酚比醇更容易溶解在特定溶剂中。
结论:本实验证明,醇和酚具有明显的不同性质,如果要使用这两类物质,需要根据特定用途确定最佳的选择。
此外,实验中还发现,醇和酚的挥发性、可燃性和溶解度都会受到溶剂组合的影响,因此在实验之前需要对溶剂进行细致的准备,以获得更精准可靠的结果。
实验五 醛酮的性质
![实验五 醛酮的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048b213a5a8102d276a22ff3.png)
RCOONa + Cu2O + 3H2O
红色
斐林反应
把1 mL斐林试剂Ⅰ和1 mL斐林试剂Ⅱ在试管里
混合均匀,分装到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5滴 样品(乙醛,丙酮,苯甲醛)。 振荡后,把试管放在沸水中加热,观察现象
不稳定 H2O
C
N Y
醛和酮与氨的衍生物的缩合产物一般都是具 有固定熔点的结晶固体,收率高,易于提纯,反应 产物在稀酸作用下可分解成原来的醛和酮。上述试 剂也被称为羰基试剂。
2,4-二硝基苯肼试验
取2 mL 2,4-二硝基苯肼试剂于试管中,分别加
2-3滴样品(乙醛,丙酮,苯甲醛,苯乙酮)。
振荡、观察现象 若无现象,静置几分钟后再观察
碘仿反应
将5滴样品(乙醛,丙酮,95%的乙醇,异丙醇,
苯乙酮)加入试管中,加1 mL I2-KI溶液,再滴 加5%的氢氧化钠溶液至红色消失为止,观察现 象。 如出现白色乳浊液,把试管放到水浴中温热至 50-60。C,再观察。
3.氧化反应
在醛分子中,羰基上的氢原子比较活泼易被氧
化,因此醛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除可被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氧化外,甚至一些
弱氧化剂也能将其氧化
常见的弱氧化剂有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
O R C H
3.1 银镜反应
托伦试剂是一种无色的银氨配合物溶液(硝酸
银的氨溶液),其中[Ag(NO3)2]+起着氧化剂作 用 与醛共热时,醛被氧化为羧酸,而它本身被还 原为金属银析出,当反应器壁光滑、洁净时则 形成银镜,因此该反应称为银镜反应
1.2 亚硫酸氢钠的加成
醛、脂肪族甲基酮及少于8个碳的环酮可与亚硫
酸氢钠的饱和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α-羟基 磺酸钠,它不溶于饱和的亚硫酸氢钠溶液而析 出结晶
实验五 醛和酮的性质
![实验五 醛和酮的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94e4d63b941ea76e58fa04e5.png)
实验五醛和酮的性质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醛酮性质的认识2.掌握醛酮的鉴别方法二.实验原理二.实验仪器与药品试管,胶头滴管,烧杯(洗胶头滴管用),洗耳球三.实验步骤1.2,4-二硝基苯肼试验(1)取2 mL2,4-二硝基苯肼试剂于试管中,分别加2-3滴样品(乙醛,丙酮,苯甲醛,苯乙酮);(2)振荡、观察现象;(3)若无现象,静置几分钟后再观察。
2.亚硫酸氢钠的加成(1)在2支试管中各加2 mL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2)再分别加入1 mL纯丙酮和5%的丙酮溶液,振荡,把试管放在冰水中冷却,观察现象。
3.碘仿反应(1)将5滴样品(乙醛,丙酮,95%的乙醇,异丙醇,苯乙酮)加入试管中,加1 mL I2-KI溶液,再滴加5%的氢氧化钠溶液至红色消失为止,观察现象;(2)如出现白色乳浊液,把试管放到水浴中温热至50-60 ℃,再观察。
3.斐林试剂试验(1)把1 mL斐林试剂Ⅰ和平共处1 mL斐林试剂Ⅱ在试管里混合均匀,分装到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5滴样品(乙醛,丙酮,苯甲醛);(2)振荡后,把试管放在沸水中加热,观察现象。
4.银镜反应(1)在洁净的试管中放入2 mL 2%的硝酸银溶液,加1小滴5%的氢氧化钠溶液,一边振荡试管一边滴加2%的氨水,直到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2)滴加2滴样品(乙醛,丙酮,苯甲醛),静置几分钟后观察现象;(3)若无变化。
在水浴中温热至50-60℃,再观察。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表1 实验结果及分析表项目序号实验内容结果原因分析醛和酮的性质12,4-二硝基苯肼试验乙醛黄色沉淀2,4-二硝基苯肼与醛和酮的羰基发生加成,再脱去一分子水,生成缩合产物,得到具有不同的熔点的黄色晶体。
丙酮无明显变化,溶液呈透明棕黄色苯甲醛立即生成橘黄色沉淀,且可倒置试管不流出,振荡一会儿后变成浊液,静置后分层,上层为透明黄色液体,下层沉淀为橘黄色苯乙酮立即生成橘红色沉淀,且可倒置试管不流出,振荡一会儿后变成浊液,静置后分层,上层为黄色透明液体,下层沉淀为橘红色2亚硫酸氢钠的加成纯丙酮溶液立即出现乳白色沉淀,静置后分层,上层白色,下层无色丙酮与亚硫酸氢钠发生亲核加成,生成α-羟基磺酸钠,该产物为白色晶体,可溶于水,不溶于饱和的亚硫酸氢钠,易于析出。
醇和酚性质实验报告
![醇和酚性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03f2d3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09.png)
醇和酚性质实验报告醇和酚性质实验报告引言:醇和酚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官能团,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反应活性。
通过实验,我们将探索醇和酚的性质,了解它们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反应行为。
实验一:醇和酚的溶解性比较首先,我们将分别取一小部分乙醇和苯酚,加入两个不同的试管中,并加入等量的水。
随后,我们将观察它们的溶解性。
实验结果显示,乙醇在水中溶解度较高,形成均匀的溶液。
而苯酚则只能部分溶解,形成悬浮液。
这是因为乙醇分子中含有羟基(-OH),能够与水分子形成氢键,从而增加了其溶解度。
而苯酚分子中的羟基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相对较弱,溶解度较低。
实验二:醇和酚的酸碱性比较接下来,我们将分别取一小部分乙醇和苯酚,加入两个不同的试管中,并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
随后,我们将滴加稀盐酸溶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乙醇溶液的颜色变化不明显,而苯酚溶液的颜色变为红色。
这是因为苯酚具有酸性,能够与酚酞指示剂反应生成红色的酚酞酸盐。
而乙醇则表现出较弱的酸性,无法与酚酞指示剂发生明显的反应。
实验三:醇和酚的氧化性比较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分别取一小部分乙醇和苯酚,加入两个不同的试管中,并加入几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随后,我们将观察溶液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乙醇溶液的颜色变为淡棕色,而苯酚溶液则没有明显的变化。
这是因为乙醇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够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棕色的沉淀。
而苯酚则表现出较弱的氧化性,无法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明显的反应。
实验四:醇和酚的燃烧性比较最后,我们将分别取一小部分乙醇和苯酚,将它们分别倒入两个不同的皿中,并点燃。
实验结果显示,乙醇燃烧时火焰较为明亮,且有蓝色火焰。
而苯酚燃烧时火焰较为黯淡,且有黑烟产生。
这是因为乙醇在燃烧时能够提供足够的热量,使火焰变得明亮。
而苯酚则在燃烧时热量不足,产生不完全燃烧,形成黑烟。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醇和酚的溶解性存在差异,醇的溶解度较高。
醇和酚的性质化学实验报告
![醇和酚的性质化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78e991c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ad.png)
醇和酚的性质化学实验报告醇和酚的性质化学实验报告篇一:实验五酚、醇、醛、酮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时间: 年月日地点:生科院B108实验室温度: 实验名称:酚、醇、醛、酮的化学性质实验性质:基础性实验要求:必修实验五酚、醇、醛、酮的化学性质一(实验目的1(学习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了解经典化学分析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易于观察、适用性强的特点;2.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掌握醇、酚、醛、酮的相关化学性质。
二(实验原理1(卢卡氏实验:因含C3—,C6的各种醇类均溶于卢卡氏试剂,反应能生成不溶于试剂的氯代烷,使反应液呈浑浊状,静置后溶液有分层现象出现,反应前后有显著变化,便于观察;2(高碘酸实验:CH2(OH)(CHOH)nCH2OH , (n,1) HIO4 H2O + 2HCHO , (n,1) HIO3 3(酚和三氯化铁的反应:OH 2 +2Fecl+2Fecl3 +2HCl OH4(与2,4,二硝基苯肼的反应:共轭醛酮与2,4,二硝基苯胺反应生成的沉淀为红色或桔红色;5(碘仿反应: O O NaOHC—OH (R)CH3—CH3+ Nao ——H (R)三(实验器材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卢卡氏试剂、乙二醇、甘油水溶液、高碘酸溶液、饱和亚硫酸溶液、希夫试剂、苯酚、三氯化铁溶液、甲醛、乙醛、丙酮、2,4-二硝基苯肼试剂、碘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四(操作步骤1(卢卡氏实验: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1mL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然后各加2mL卢卡氏试剂;用软木塞塞住管口,观察记录混合液变混浊及分层时间;2(高碘酸实验: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3滴10%乙二醇、10%甘油水溶液,然后各加3滴5%高碘酸溶液,混合静置5min,各加3~4滴饱和亚硫酸溶液,最后再加1滴希夫试剂,静置数分钟,分别观察溶液颜色变化;3(苯酚和三氯化铁的反应:取一支试管加入5滴苯酚,3滴1%三氯化铁溶液;4(醛,酮与2,4,二硝基苯肼的反应: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3滴甲醛、乙醛、丙酮,然后加入2,4,二硝基苯肼试剂。
醇酚醛酮实验报告
![醇酚醛酮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651b5b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9.png)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观察醇、酚、醛、酮的化学反应,深入体会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2. 掌握醇、酚、醛、酮的主要化学性质,并学会鉴别它们。
3. 熟悉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1. 醇:醇类化合物含有羟基(-OH),具有中性或弱酸性,易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与卤化氢反应生成卤代烷。
在氧化剂作用下,伯醇可氧化成醛,仲醇可氧化成酮。
2. 酚:酚类化合物含有羟基直接连接在苯环上,具有弱酸性,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酚盐。
酚类化合物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如与FeCl3反应产生显色反应。
3. 醛:醛类化合物含有羰基(-CHO),具有还原性,能与 Tollens 试剂、Fehling 试剂等反应生成金属镜反应。
醛类化合物能发生亲核加成反应,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黄色结晶。
4. 酮:酮类化合物含有羰基(-CO-),具有弱酸性,不易发生还原反应。
酮类化合物能发生亲核加成反应,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黄色结晶。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试管、酒精灯、试管夹、滴管、镊子、试管架、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等。
2. 试剂:醇、酚、醛、酮标准样品;金属钠;NaOH溶液;FeCl3溶液;Tollens试剂;Fehling 试剂;2,4-二硝基苯肼;卤化氢(HCl、HBr、HI);无水乙醇等。
四、实验步骤1. 醇的性质实验(1)将少量醇加入试管中,加入金属钠,观察反应现象。
(2)将少量醇加入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观察反应现象。
(3)将少量醇加入试管中,加入卤化氢,观察反应现象。
(4)将少量醇加入试管中,加入氧化剂,观察反应现象。
2. 酚的性质实验(1)将少量酚加入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观察反应现象。
(2)将少量酚加入试管中,加入FeCl3溶液,观察反应现象。
3. 醛的性质实验(1)将少量醛加入试管中,加入Tollens 试剂,观察反应现象。
(2)将少量醛加入试管中,加入Fehling 试剂,观察反应现象。
实验五酚、醇、醛、酮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五酚、醇、醛、酮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69aaed4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98.png)
实验五酚、醇、醛、酮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本实验讨论了酚、醇、醛、酮等有机化合物的特征性质。
化学实验主要用四种有机化合物来进行检测,它们是邻苯二甲酸甲酯、苯乙醇、海洛因和2,4-二甲基-6-甲基酮。
实验中使用了各种化学实验方法,尤其是光学检测,以及典型试剂测试,如熔点、水溶液酸度和紫外可见光谱检测等,以及检测螯合剂和反应性硫化物等。
本实验讨论了下列酚、醇、醛、酮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一、酚:酚是一类多官能官能团有机化合物,具有羟基和环共存的结构,它既有易溶的常温溶液特性也有像表面活性剂一样的强溶剂特性。
酚属于多官能官能团水溶液分子,有良好的表观性质,它具有良好的抗倒映,稳定的pH值和螯合能力,可以在低温时保持稳定,能耐受高温、酸和碱性条件影响,并能抑制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因此常被用来制备各种抗氧化剂和表面活性剂。
二、醇:醇是典型的有机化合物,以羟基作为官能团,比较易溶于水,水溶液可用稀硫酸试剂进行酸性酸度检查,也可通过热酵母发酵得到,它还可用于制备一些无机盐衍生物、有机醚和有机腐蚀剂。
三、醛:醛是以羟基和碳氢键两者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属于不可溶性化合物,因此有很强的抗腐蚀性,以及半极子形式表现出得十分强烈的亲电性。
行使在药物制备、有机合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芳香化合物的中间体,也可与硫磺化反应生成一些有机硫化合物等。
四、酮:酮是有机化学上的特殊的醛化合物,它的结构上含有官能团,包括羟基、碳氢键以及环状结构,是一类新兴的伯烯类有机物,这种分子结构简单但特殊,有极强的非对映性,抗氧化性强,耐酸碱性,可用作催化剂来制备有机产物,以及当作表面活性剂、抗化学性剂使用。
经过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酚、醇、醛、酮等有机化合物具有它们自身特殊的化学特性。
它们的结构简单,特别的官能性质对环境和抗腐蚀有较大改善。
在药物制备和有机合成领域它们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表面活性剂和抗氧化剂中也多被使用。
以上就是本次实验讨论的关于酚、醇、醛、酮等有机化合物的特性性质情况。
醛酮的性质实验报告
![醛酮的性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1ee1392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52.png)
醛酮的性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熟悉醛酮的化学性质。
2、掌握醛酮的鉴别方法。
3、通过实验加深对醛酮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醛和酮都是含有羰基(C=O)的有机化合物,但由于醛基(CHO)和酮基()的结构差异,导致它们在化学性质上存在一些不同。
醛具有还原性,能被弱氧化剂(如托伦试剂、斐林试剂)氧化,而酮不能。
此外,醛和酮都能与亲核试剂(如氢氰酸、亚硫酸氢钠)发生加成反应。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试管、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
滴管、移液管。
水浴锅。
2、试剂甲醛溶液、乙醛溶液、丙酮溶液。
2,4-二硝基苯肼试剂、托伦试剂、斐林试剂(A 液、B 液)、亚硫酸氢钠溶液、碘碘化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乙醇。
四、实验步骤1、与 2,4-二硝基苯肼的反应分别取 3 支试管,各加入 2 滴甲醛溶液、乙醛溶液和丙酮溶液。
然后向每支试管中分别滴加 2,4-二硝基苯肼试剂 5 滴。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与托伦试剂的反应配制托伦试剂: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 2 mL 硝酸银溶液,然后逐滴加入氨水,边加边摇动试管,直至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分别取 3 支洁净的试管,各加入 1 mL 托伦试剂。
分别用移液管吸取 10 滴甲醛溶液、乙醛溶液和丙酮溶液,分别加入上述 3 支试管中。
将试管放入 60℃的水浴中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与斐林试剂的反应分别配制斐林试剂 A 液和 B 液。
取 3 支试管,各加入 2 mL 斐林试剂 A 液和 2 mL 斐林试剂 B 液,混合均匀。
分别用移液管吸取 10 滴甲醛溶液、乙醛溶液和丙酮溶液,分别加入上述 3 支试管中。
将试管放入沸水浴中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反应分别取 3 支试管,各加入 2 mL 新配制的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
分别用移液管吸取 10 滴甲醛溶液、乙醛溶液和丙酮溶液,分别加入上述 3 支试管中。
用力振荡试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醛酮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醛酮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56ece67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f.png)
醛酮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醛酮是一类含有醛基(-CHO)和酮基(-CO-)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许多重要的化学性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醛酮的一系列实验,探究其化学性质及相关反应特点。
首先,我们进行了醛酮的还原反应实验。
将醛酮与还原剂进行反应,观察到醛酮被还原为对应的醇。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醛酮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够被还原剂还原为醇。
接着,我们进行了醛酮的氧化反应实验。
将醛酮与氧化剂进行反应,观察到醛酮被氧化为对应的羧酸。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醛酮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能够被氧化剂氧化为羧酸。
通过这两组实验,我们验证了醛酮的还原性和氧化性。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醛酮的加成反应实验。
将醛酮与含有双键的化合物进行加成反应,观察到醛酮与双键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醇。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醛酮具有一定的加成反应能力,能够与含有双键的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醛酮的缩合反应实验。
将两个分子的醛酮进行缩合反应,观察到生成了α,β-不饱和酮。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醛酮具有一定的缩合反应能力,能够与其他分子的醛酮进行缩合反应生成不饱和酮。
最后,我们进行了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实验。
将醛酮与亲核试剂进行反应,观察到醛酮与亲核试剂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加合物。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醛酮具有一定的亲核加成反应能力,能够与亲核试剂发生加成反应。
通过这一系列实验,我们全面了解了醛酮的化学性质及相关反应特点。
综上所述,醛酮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氧化性、加成反应能力和亲核加成反应能力。
对醛酮的化学性质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希望本实验报告能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学化学实验-实验二十四 烃、卤烃、醇、酚、醛、酮的性质
![大学化学实验-实验二十四 烃、卤烃、醇、酚、醛、酮的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34a6c7873c1ec5da51e2707b.png)
实验二十四烃、卤代烃、醇、酚、醛、酮的性质【实验目的】1.熟悉烃、卤代烃、醇、酚、醛、酮的化学性质以及醇和酚的酸性;2.掌握饱和烃与不饱和烃,苯与其同系物的区别;3.了解卤代烃活性与结构的关系,学会卤代烃的鉴定;4.学会伯醇、仲醇、叔醇以及醛与酮的鉴别方法。
【实验原理】饱和链烃又称为烷烃,分子中含有C-H键与C-C键,在一般条件下很稳定,难发生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在特殊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
烯烃和炔烃分子中分别含有C=C和C≡C 键,为不饱和烃,易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如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而与高锰酸钾反应时,使得高锰酸钾的紫红色褪去,并生成褐色的二氧化锰沉淀,故常用此性质鉴别烯烃和炔烃及其测定有机化合物的不饱和程度。
炔烃上与C≡C相连的氢十分活泼,可与一价的银离子或亚铜离子反应生成白色的炔化银或红色的炔化亚铜沉淀,可借此性质将炔烃和烯烃区分开来。
芳香烃具有芳香性。
原因是因为这类化合物的结构满足休克尔规则(具有离子域共轭体系,π电子数符合“4n+2”)性质相当稳定,因此难发生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但能发生多种取代反应。
当苯环上有侧链时(与苯环直接连接的碳上有氢),侧链易被氧化。
卤代烃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所生成的化合物。
在卤代烷中,烷基的结构影响着卤素的活泼性。
叔碳原子上卤原子的活泼性比伯碳、仲碳原子上的卤原子都要大。
此外,直接处于双链碳或芳环上的卤原子都很稳定,如它不与硝酸银醇溶液反应。
若卤原子连在含有双键的碳原子,则此时卤原子又非常活泼。
在相同的结构中,不同的卤原子表现出不同的活泼性,其中以碘代烷最活泼,它们的活泼性顺序如下:RI>RBr>RCl>RF。
醇和酚都含有羟基,因此化学性质有其相似之处。
但由于各自的羟基所连接的烃基不同,化学性质上又有所不同。
人们正是利用这种差异对它们进行鉴别。
当醇与盐酸-一氯化锌试剂(卢卡斯试剂)作用时,不同结构醇的反应速度表现为叔醇大于仲醇,伯醇不起反应。
醇酚醛酮的性质实验
![醇酚醛酮的性质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1d2aae315727a5e9856a6171.png)
2,4-二硝基苯腙 黄色晶体 2,4-二硝基苯肼,羟胺---羰基试剂
2,4-二硝基苯肼
七、偶联反应
偶联反应(英文:Coupled reaction),也作偶连反应、 耦联反应、氧化偶联,是由两个有机化学单位进行某种 化学反应而得到一个有机分子的过程. 这里的化学反应包括格氏试剂与亲电体的反应,锂试 剂与亲电体的反应,芳环上的亲电和亲核反应,还有钠存 在下的Wutz反应。
碘仿
黄色晶体
—— ★碘仿反应
应用:鉴定结构
O OH
—— 凡是含有的 CH3C- 醛酮或 CH3C- 的醇均 有碘仿反应 H
与氨的衍生物反应
2,4-二硝基苯肼几乎可以与大多数的醛酮反应,产 生黄色沉淀 NH2-NH CH3C=O + CH3 NO2 NO2 CH3C=N-NH H3C NO2 NO2
邻二醇与氢氧化铜反应,使氢氧化铜沉淀溶解,变为绛蓝色溶液
H2C-OH H2C-O
Cu
HC-OH + Cu(OH)2
H2C-OH
HC-O
H2C-OH
四、酚的性质
卤代反应
芳卤的生成往往需在FeX3的催化下完成,但苯酚的卤代不需催化即 可立即与溴水作用,生成2,4,6 – 三溴苯酚
OH + Br2
H2O
N
偶合反应为什么在弱酸性介质中反应
进行偶联反应时,介质的酸碱性是很重要的。一般 重氮盐与酚类的偶联反应,是在弱碱性介质中进行 的。在此条件下,酚形成苯氧负离子,使芳环电子 云密度增加,有利于偶联反应的进行。重氮盐与芳 胺的偶联反应,是在中性或弱酸性介质中进行的。 在此条件下,芳胺以游离胺形式存在,使芳环电子 云密度增加,有利于偶联反应进行。如果溶液酸性 过强,胺变成了铵盐,使芳环电子云密度降低,不 利于偶联反应,如果从重氮盐的性质来看,强碱性 介质会使重氮盐转变成不能进行偶联反应的其它化 合物
醛酮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醛酮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84e3688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79.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醛酮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醛酮的鉴定方法。
3. 通过实验加深对醛酮化学性质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醛酮是一类含有羰基的有机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羰基的反应。
醛酮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氧化反应、加成反应、缩合反应等。
本实验主要研究了醛酮的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和缩合反应。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锥形瓶、试管、滴管、酒精灯、铁架台、烧杯、石棉网等。
2. 试剂:乙醛、丙酮、氢氧化钠溶液、重铬酸钾溶液、硫酸铜溶液、碘化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淀粉溶液、银氨溶液、斐林试剂等。
四、实验步骤1. 醛酮的氧化反应(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乙醛和丙酮。
(2)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重铬酸钾溶液。
(3)将两支试管置于酒精灯上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2. 醛酮的加成反应(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乙醛和丙酮。
(2)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
(3)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碘化钾溶液。
(4)观察两支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3. 醛酮的缩合反应(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乙醛和丙酮。
(2)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3)将两支试管置于酒精灯上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1. 醛酮的氧化反应乙醛加热后,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丙酮加热后,溶液无明显变化。
2. 醛酮的加成反应乙醛与硫酸铜、碘化钾反应后,溶液由蓝色变为绿色;丙酮与硫酸铜、碘化钾反应后,溶液无明显变化。
3. 醛酮的缩合反应乙醛与氢氧化钠加热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丙酮与氢氧化钠加热后,溶液无明显变化。
六、实验结论1. 醛类化合物容易被氧化,而酮类化合物不易被氧化。
2. 醛酮可以与硫酸铜、碘化钾发生加成反应。
3. 醛酮可以与氢氧化钠发生缩合反应。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乙醛与丙酮的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和缩合反应现象明显,说明醛酮具有明显的化学性质。
2.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加热的温度和时间,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醇酚醛酮
![醇酚醛酮](https://img.taocdn.com/s3/m/b26dd5e1f8c75fbfc77db284.png)
化学与环境学院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醇、酚、醚的性质实验【实验目的】1、进一步认识醇类的一般性质,并比较醇和酚之间化学性质上的差异,认识羟基和烃基的相互影响。
2、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醛、酮的化学性质的认识,掌握鉴别醛、酮的化学方法。
【实验原理】(包括反应机理)1、羟基是醇的官能团、O-H键和C-O键容易断裂发生化学反应;同时,α-H和β-H有一定的活泼性,使得醇能发生氧化反应、消除反应等;而邻多元醇除了具有一般醇的化学性质,由于它们分子中相邻羟基的相互影响,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甘油能与Cu(OH)2作用。
2、酚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羟基,O-H键已发生断裂,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少量氢离子,使酚溶液显示弱酸性;-OH受苯环上大π键的影响,使得C-OH键显示一定的活性,易发生氧化反应;而苯环也受-OH的影响,使得苯环上的H的活性增强,易发生取代反应。
3、醛和酮都含有羰基,可与苯肼、2,4-二硝基苯肼、亚硫酸氢钠、羟胺、氨基脲等羰基试剂发生亲核加成反应,所以产物经适当处理可得到原来的醛酮,这些反应可用来分离提纯和鉴别醛酮。
此外,甲基酮还可发生碘仿反应。
利用Tollen试剂、Fehling试剂、Benedict试剂、Schiff试剂或铬酸试剂可将醛酮加以区分。
【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名称分子量熔点/℃沸点/℃外观乙醇46 -114.1 78.3 无色液体钠23 92.72 883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固体正丁醇74 -88.9 117.25 无色透明液体仲丁醇74 -114.7 99.5 无色透明液体叔丁醇74 25.7 82.42 无色透明液体甘油92 18.6 290.9 无色、透明、无臭、粘稠液体苯酚94 40.6 181.9 无色或白色晶体对苯二酚110 172 287 白色针晶198.4 197 红色结晶性粉末二硝基苯肼乙醛44 -121 20.8 无色易流动液体丙酮58 -94.9 56.53 无色透明液体苯甲醛106 -26 179 无色液体【仪器装置】1、主要仪器:试管、试管架【实验步骤及现象】实验步骤实验现象1、于干燥试管中加入1ml无水乙醇,小心投入一小粒(绿豆大)、用滤纸擦干的金属钠,观察现象。
醇酚的性质实验报告
![醇酚的性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70f540408a1284ac950439e.png)
醇酚的性质实验报告篇一:实验六酚的性质与鉴定实验六酚的性质与鉴定一、实验目的1、熟悉酚的基本性质;2、掌握酚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酚的分子中,由于羟基中的氧原子与苯环形成P-π共轭,电子云向苯环偏移,溶于水后可以电离出氢离子,显示弱酸性。
但是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
若将苯酚钠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可以析出苯酚。
用这种方法可以分离苯酚。
苯酚可以和NaOH反应,但不与NaHCO3反应。
利用醇、酚与NaOH和NaHCO3反应性的不同,可鉴别和分离酚和醇。
苯酚与溴水在常温下可立即反应生成2,4,6-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反应很灵敏,很稀的苯酚溶液就能与溴水生成沉淀。
故此反应可用作苯酚的鉴别和定量测定。
(白色)酚类可以与FeCl3溶液反应显色,用于鉴别酚类。
苯酚可以用于制备酚酞。
棕红色蓝紫色三、实验器材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酒精灯、pH试纸无机试剂: NaOH(5%),饱和溴水, NaHCO3(5%,饱和),的Na2CO3(5%),5%FeCl3 ,HCl(5%)溶液;有机试剂:苯酚四、实验步骤1、酚的溶解性和弱酸性将0.2 g的苯酚放在试管中,加入3mL水,振荡试管后观察是否溶解。
用玻璃棒蘸1滴溶液,以广泛pH试纸测定其酸碱性。
然后再加热试管,直到苯酚全部溶解。
将上述溶液分装在3支试管中,冷却后出现浑浊,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5%的NaOH溶液,观察是否溶解。
再滴加5%的盐酸,有何变化?在另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的NaHCO3溶液和5%的Na2CO3溶液,观察是否溶解。
2、酚类与FeCl3溶液的显色反应在试管中加入1%苯酚0.5mL,再加入1~2滴1% FeCl3溶液,观察和记录各试管中所显示的颜色。
3、与溴水的反应在1支试管中加入2滴苯酚饱和水溶液,再加2 mL水稀释,在另一只试管中加入2 mL自来水,然后在两只试管中逐滴加入饱和溴水,比较两只试管中的现象。
写出反应方程式。
五、思考题1、如何鉴别醇和酚?2、举例说明具有什么结构的化合物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3、为什么苯酚比苯和甲苯容易发生溴代反应?篇二:有机化学实验十一醇、酚的鉴定实验十一醇、酚的鉴定一.实验目的:1. 进一步认识醇类的性质; 2比较醇,酚之间的化学性质的差异; 3. 认识羟基和烃基的相互影响.二.实验重点和难点:1. 醇酚之间的化学性质的差异;2. 认识羟基和烃基的相互影响.实验类型:基础性实验学时:4学时三.实验装置和药品:实验仪器:试管滴管烧杯酒精灯pH试纸化学药品: 甲醇乙醇丁醇辛醇 1%高锰酸钾异丙醇5%氢氧化钠10%硫酸铜乙二醇10%盐酸10%三氯化铁苯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邻硝基苯酚水杨酸苯甲酸溴水甘油四.实验原理:醇和酚的结构中都含有羟基,但醇中的羟基与烃基相。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实验实验报告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e0a1955b9d528ea80c77916.png)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实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验证醇,酚,醛,酮和糖类化合物的性质。
2.掌握用化学方法鉴别醇,酚,酚,醛,酮和糖类化合物。
实验原理:醇,酚,醛,酮和糖类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实验内容:(一)醇,酚的性质1.醇与金属钠的反应2.醇的氧化3.醇与卢卡斯试剂的反应4.甘油与氢氧化钠的反应5.酚的弱酸性6.酚与溴水的反应7.酚与三氧化铁的显色反应(二)醛,酮的性质1.与2,4二硝基苯肼的反应2.碘仿反应3.与托伦试剂的反应4.与班氏试剂的反应5.与希夫试剂的反应6.与亚硝酰铁氰化钠的反应(三)糖类化合物的性质1.与托伦试剂(银氨溶液)的反应2.与菲林试剂的反应3.与班氏试剂的反应4.淀粉与碘的反应5.蔗糖的水解反应6.淀粉的水解反应实验步骤(一)醇,酚的性质1.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取一支干燥试管,加入0.5ml乙醇再加入一粒洁净的金属钠,观察反应放出的气体和试管是否发热,冷却后加入少量蒸馏水,再加入一滴酚酞试剂,观察记录并解释发生现象。
2.醇的氧化: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正丁醇,仲丁醇和叔丁醇各5滴,然后再3支试管中加入3mol/L硫酸,0.17mol/L重铬酸钾溶液各2-3滴,震荡,观察,记录并解释发生的现象。
3.醇与卢卡斯试剂的反应:取试管3支,分别加入正丁醇,仲丁醇和叔丁醇的3滴,再50℃-60℃水溶液中预热片刻。
然后同时向三支试管中加入1ml卢卡斯试剂,震荡,观察,记录并解释发生的现象。
甘油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取试管2支,各加入4.2.5mol/L 氢氧化钠溶液0.1ml和0.3mol/L硫酸铜溶液10滴,摇匀,观察现象,然后再一支试管中加入乙醇1ml,摇匀,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甘油1ml,震荡,摇匀,记录并解释发生的现象。
5.酚的弱酸性:取一只试管,加入苯酚少许和1ml水,震荡,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2.5mol/L氢氧化钠溶液数滴,震荡,观察现象,接着再加入3mol/L硫酸至溶液呈酸性,震荡,观察,记录并解释发生的现象。
醇和酚的性质实验报告
![醇和酚的性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30b8a3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0d.png)
醇和酚的性质实验报告醇和酚的性质实验报告引言:醇和酚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官能团,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手段,探究醇和酚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
实验一:醇和酚的溶解性比较实验材料:甲醇、乙醇、苯酚、水、试管、滴管等。
实验步骤:1. 取三个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甲醇、乙醇和苯酚。
2. 用滴管加入等量的水,观察溶解情况。
实验结果:甲醇和乙醇均与水溶解,而苯酚与水不溶解。
实验二:醇和酚的酸碱性比较实验材料:甲醇、乙醇、苯酚、酚酞指示剂、盐酸、氢氧化钠等。
实验步骤:1. 取三个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甲醇、乙醇和苯酚。
2. 分别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
3. 分别滴加盐酸和氢氧化钠,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甲醇和乙醇在酚酞指示剂的作用下变红,表明具有酸性;苯酚在酚酞指示剂的作用下变黄,表明具有碱性。
实验三:醇和酚的氧化反应实验材料:甲醇、乙醇、苯酚、稀硫酸、高锰酸钾溶液等。
实验步骤:1. 取三个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甲醇、乙醇和苯酚。
2. 分别加入少量的稀硫酸。
3. 分别滴加高锰酸钾溶液。
实验结果:甲醇和乙醇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表明发生了氧化反应;苯酚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深,表明发生了还原反应。
实验四:醇和酚的酯化反应实验材料:甲醇、乙醇、苯酚、醋酸、浓硫酸等。
实验步骤:1. 取三个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甲醇、乙醇和苯酚。
2. 分别加入少量的醋酸和浓硫酸。
3. 加热反应管,观察反应情况。
实验结果:甲醇和乙醇与醋酸加热反应后,产生醋酸甲酯和醋酸乙酯;苯酚与醋酸加热反应后,产生醋酸苯酯。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醇和酚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醇溶解性较好,而酚溶解性较差。
2. 醇和酚具有不同的酸碱性,醇呈酸性,酚呈碱性。
3. 醇和酚在氧化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质,醇易被氧化,而酚易被还原。
4. 醇和酚可通过酯化反应与醋酸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酯化合物。
总结:醇和酚作为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官能团,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14-醇、酚、醛、酮、胺的性质鉴别
![14-醇、酚、醛、酮、胺的性质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b80fb8f2998fcc22bcd10d40.png)
化学与环境学院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醇、酚、醛、酮、胺的性质鉴别学生姓名:大芒果学号:专业:理综2班年级班级:2014级理综二班指导老师:曾志日期:2015年10月27日实验报告书写要求1.实验报告应妥善保存,避免水浸、墨污、卷边,保持整洁、完好、无破损、不丢失。
不得缺页或挖补;如有缺、漏页,详细说明原因。
2.实验报告应用字规范,字迹工整,须用蓝色或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书写,不得使用铅笔或其它易褪色的书写工具书写(实验装置图除外)。
3.实验现象必须做到及时、真实、准确、完整记录,防止漏记和随意捏造。
实验结果必须如实记录,严禁伪造数据。
4.实验前必须做好实验预习。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醇类的一般性质,并比较醇和酚之间化学性质上的差异,认识羟基和烃基的相互影响。
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醛、酮的化学性质的认识,掌握鉴别醛、酮的化学方法。
【实验原理】(包括反应机理)醇和酚的结构中都含有羟基,但醇中的羟基与烃基相连,酚中羟基与芳环直接相连,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上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
羟基是醇的官能团,O-H键和C-O键容易断裂发生化学反应;同时,α-H和β-H有一定的活泼性,使得醇能发生氧化反应、消除反应等;而邻多元醇除了具有一般醇的化学性质,由于它们分子中相邻羟基的相互影响,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甘油能与Cu(OH)2作用。
酚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羟基,O-H键已发生断裂,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少量氢离子,使酚溶液显示弱酸性;-OH受苯环上大π键的影响,使得C-OH键显示一定的活性,易发生氧化反应;而苯环也受-OH 的影响,使得苯环上的H的活性增强,易发生取代反应。
醛和酮都含有羰基,可与苯肼、2,4-二硝基苯肼、亚硫酸氢钠、羟胺、氨基脲等碳基试剂发生亲核加成反应,所得产物经适当处理可得到原来的醛酮,这些反应可用来分离提纯和鉴别醛酮。
此外,甲基酮还可发生碘仿反应。
利用Tollens试剂、Fehling试剂、Benedict试剂、Schiff试剂或铬酸试剂可将醛酮加以区别。
实验报告 醇和酚鉴定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醇和酚鉴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1c7a604524de518974b7d01.png)
实验报告醇和酚鉴定实验报告醇和酚的鉴定的实验报告 3 篇篇一:实验醇和酚的性质【实验目的】1.进行醇和酚主要化学性质的实验操作。
2.熟练进行水浴加热和点滴板使用的操作。
3.能较快地设计出①伯醇、仲醇与叔醇;②一元醇与多元醇;③醇与酚类物质的鉴别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4.具有严肃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爱护公物,节省试剂的良好品德。
【实验用品】金属钠、无水乙醇、酚酞试剂、仲丁醇、叔丁醇、蒸馏水、卢卡斯试剂、1.5mol/L 硫酸、0.17mol/L 重铬酸钾溶液、100g/L NaOH 溶液、乙醇、醋酸、48g/L CuSO4 溶液、甘油、蓝色石蕊试纸、0.1mol/L苯酚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溴水、0.06mol/L三氯化铁溶液、0.03mol/L 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
试管、烧杯、酒精灯、玻璃棒、点滴板、广泛 pH 试纸、表面皿。
【实验原理】羟基是醇的官能团、O-H 键和 C-O 键容易断裂发生化学反应;同时,α-H 和β-H 有一定的活泼性,使得醇能发生氧化反应、消除反应等;而邻多元醇除了具有一般醇的化学性质,由于它们分子中相邻羟基的相互影响,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甘油能与 Cu(OH)2 作用。
酚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羟基,O -H 键已发生断裂,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少量氢离子,使酚溶液显示弱酸性;-OH 受苯环上大π键的影响,使得 C-OH 键显示一定的活性,易发生氧化反应;而苯环也受-OH 的影响,使得苯环上的 H 的活性增强,易发生取代反应。
【实验指导】(实验内容、步骤、操作事项)一、醇的化学性质1.醇钠的生成及水解在干燥试管中,加入无水乙醇 1mL,并加一小粒新切的、用滤纸擦干的金属钠,观察反应放出的气体和试管是否发热。
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溶液变稠。
当钠完全溶解后,冷却,试管内溶液逐渐凝结成固体。
然后滴加水直到固体消失,再加一滴酚酞试液,观察并解释发生的变化。
乙醛的性质实验报告
![乙醛的性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40798194b35eefdc9d33317.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乙醛的性质实验报告篇一:实验五酚、醇、醛、酮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时间:年月日地点:生科院b108实验室温度:实验名称:酚、醇、醛、酮的化学性质实验性质:基础性实验要求:必修实验五酚、醇、醛、酮的化学性质一.实验目的1.学习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了解经典化学分析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易于观察、适用性强的特点;2.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掌握醇、酚、醛、酮的相关化学性质。
二.实验原理1.卢卡氏实验:因含c3—-c6的各种醇类均溶于卢卡氏试剂,反应能生成不溶于试剂的氯代烷,使反应液呈浑浊状,静置后溶液有分层现象出现,反应前后有显著变化,便于观察;2.高碘酸实验:ch2(oh)(choh)nch2oh+(n+1)hIo4h2o+2hcho+(n+1)hIo33.酚和三氯化铁的反应:oh2+2Fecl+2Fecl3+2hcloh4.与2,4-二硝基苯肼的反应:共轭醛酮与2,4-二硝基苯胺反应生成的沉淀为红色或桔红色;5.碘仿反应:oonaohc—oh(R)ch3—ch3+nao——h(R)三.实验器材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卢卡氏试剂、乙二醇、甘油水溶液、高碘酸溶液、饱和亚硫酸溶液、希夫试剂、苯酚、三氯化铁溶液、甲醛、乙醛、丙酮、2,4-二硝基苯肼试剂、碘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四.操作步骤1.卢卡氏实验: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1mL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然后各加2mL卢卡氏试剂;用软木塞塞住管口,观察记录混合液变混浊及分层时间;2.高碘酸实验: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3滴10%乙二醇、10%甘油水溶液,然后各加3滴5%高碘酸溶液,混合静置5min,各加3~4滴饱和亚硫酸溶液,最后再加1滴希夫试剂,静置数分钟,分别观察溶液颜色变化;3.苯酚和三氯化铁的反应:取一支试管加入5滴苯酚,3滴1%三氯化铁溶液;4.醛,酮与2,4-二硝基苯肼的反应: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3滴甲醛、乙醛、丙酮,然后加入2,4-二硝基苯肼试剂。
实验五 醛和酮的性质
![实验五 醛和酮的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048d1cc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1.png)
实验五醛和酮的性质实验五醛和酮的性质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醛酮性质的认识2.掌握醛酮的鉴别方法二.实验原理二.实验仪器与药品试管,胶头滴管,烧杯(洗胶头滴管用),洗耳球三.实验步骤1.2,4-二硝基苯肼试验(1)取2 mL2,4-二硝基苯肼试剂于试管中,分别加2-3滴样品(乙醛,丙酮,苯甲醛,苯乙酮);(2)振荡、观察现象;(3)若无现象,静置几分钟后再观察。
2.亚硫酸氢钠的加成(1)在2支试管中各加2 mL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2)再分别加入1 mL纯丙酮和5%的丙酮溶液,振荡,把试管放在冰水中冷却,观察现象。
3.碘仿反应(1)将5滴样品(乙醛,丙酮,95%的乙醇,异丙醇,苯乙酮)加入试管中,加1 mL I2-KI溶液,再滴加5%的氢氧化钠溶液至红色消失为止,观察现象;(2)如出现白色乳浊液,把试管放到水浴中温热至50-60 ℃,再观察。
3.斐林试剂试验(1)把1 mL斐林试剂Ⅰ和平共处1 mL斐林试剂Ⅱ在试管里混合均匀,分装到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5滴样品(乙醛,丙酮,苯甲醛);(2)振荡后,把试管放在沸水中加热,观察现象。
4.银镜反应(1)在洁净的试管中放入2 mL 2%的硝酸银溶液,加1小滴5%的氢氧化钠溶液,一边振荡试管一边滴加2%的氨水,直到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2)滴加2滴样品(乙醛,丙酮,苯甲醛),静置几分钟后观察现象;(3)若无变化。
在水浴中温热至50-60℃,再观察。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表1 实验结果及分析表项目序号实验内容结果原因分析醛和酮的性质12,4-二硝基苯肼试验乙醛黄色沉淀2,4-二硝基苯肼与醛和酮的羰基发生加成,再脱去一分子水,生成缩合产物,得到具有不同的熔点的黄色晶体。
丙酮无明显变化,溶液呈透明棕黄色苯甲醛立即生成橘黄色沉淀,且可倒置试管不流出,振荡一会儿后变成浊液,静置后分层,上层为透明黄色液体,下层沉淀为橘黄色苯乙酮立即生成橘红色沉淀,且可倒置试管不流出,振荡一会儿后变成浊液,静置后分层,上层为黄色透明液体,下层沉淀为橘红色2亚硫酸氢钠的加成纯丙酮溶液立即出现乳白色沉淀,静置后分层,上层白色,下层无色丙酮与亚硫酸氢钠发生亲核加成,生成α-羟基磺酸钠,该产物为白色晶体,可溶于水,不溶于饱和的亚硫酸氢钠,易于析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生科院B108实验室 温度:
实验名称:酚、醇、醛、酮的化学性质 实验性质:基础性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五 酚、醇、醛、酮的化学性质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了解经典化学分析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易于观察、适用性强的特点;
2.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掌握醇、酚、醛、酮的相关化学性质。
二.实验原理
1.卢卡氏实验:
因含C 3—-C6的各种醇类均溶于卢卡氏试剂,反应能生成不溶于试剂的氯代烷,使反应液呈浑浊状,静置后溶液有分层现象出现,反应前后有显着变化,便于观察; 2.高碘酸实验:
CH 2(OH)(CHOH)nCH 2OH + (n +1) HIO 4 H 2O + 2HCHO + (n +
1) HIO 3
2 +2Fecl
3 +2HCl 4.与2,42,4-二硝基苯胺反应生 5.碘仿反应: NaOH (R ) CH 3I + Nao (R) 三.实验器材
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卢卡氏试剂、乙二醇、甘油水溶液、高碘酸溶液、饱和亚硫酸溶液、希夫试剂、苯酚、三氯化铁溶液、甲醛、乙醛、丙酮、2,4-二硝基苯肼试剂、碘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四.操作步骤
1.卢卡氏实验:
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1mL 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然后各加2mL 卢卡氏试剂;用软木塞塞住管口,观察记录混合液变混浊及分层时间; 2.高碘酸实验: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3滴10%乙二醇、10%甘油水溶液,然后各加3滴5%高碘酸溶液,混合静置5min,各加3~4滴饱和亚硫酸溶液,最后再加1滴希夫试剂,静置数分钟,分别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OH OH OH
CH 3
—C —OH O —C —H
O
3.苯酚和三氯化铁的反应:
取一支试管加入5滴苯酚,3滴1%三氯化铁溶液;
4.醛,酮与2,4-二硝基苯肼的反应:
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3滴甲醛、乙醛、丙酮,然后加入2,4-二硝基苯肼试剂。
边加边振荡试管,滴10滴左右即可,观察有无沉淀生成;产生沉淀的颜色;颜色不同说明了什么? 5.碘仿反应:
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3滴甲醛、乙醛、丙酮,然后各加入7滴碘溶液,溶液呈深红色,再加5%NaoH,边滴边振荡试管,直到深红色小时为止。
五.实验结果
1.卢卡氏实验:
(1)正丁醇+卢卡氏试剂 反应方程式: CH 3(CH 2)3OH +HCl CH 3(CH 2)3Cl +H 2O 反应现象:反应缓慢,有白色油状物质,溶液变浑浊 (2)叔丁醇+卢卡氏试剂 反应方程式: CH 3CH 2CHOHCH 3+HCl CH 3CH 2CHClCH 3+H 2O 反应现象:反应缓慢,有白色油状物质,溶液变浑浊 (3)仲丁醇+卢卡氏试剂 反应方程式: C(CH 3)3OH + HCl C(CH 3)3Cl +H 2O 反应现象:反应迅速,溶液变浑浊且2min 后溶液分层,上层油状,下层浑浊
2.高碘酸实验:
(1)10%乙二醇+5%高碘酸+饱和亚硫酸钠溶液+1滴希夫试剂 反应方程式:
HOCH 2CH 2OH +HIO 4 2 HCHO + HIO 3 + H 2O 2HIO 4+7Na 2SO 3 === I 2 + 7 N a 2 S O 4 + H 2O I 2 + SO 2 + 2 H 2O === 2 H I + H 2 S O 4 (少量)
反应现象:加入亚硫酸钠后有褐色沉淀生成;加入希夫试剂后无明显现象
(2) 10%甘油+5%高碘酸+饱和亚硫酸钠溶液+1滴希夫试剂 反应方程式: 2 HCHO + HCOOH + HIO 3 + H 2O 2HIO 4+ 7Na 2SO 3 === I 2 + N a 2 SO 4 + H 2O
无水ZnCl 2
无水ZnCl 2
无水ZnCl 2
CH 2–OH
| CH –OH +HIO 4
反应现象:加入亚硫酸钠后有褐色沉淀生成;加入希夫试剂后颜色加深
3.酚和三氯化铁的反应: 反应方程式: 3 + Fe 3+
Fe ( )3 + 3 H +
下层为无色油状液体
4. 醛,酮与2,4-二硝基苯肼的反应: (1)甲醛(2ml )+2,4-二硝基苯肼 反应方程式: 2 HCHO +
+ H 2O 反应现象:无色透明溶液先有淡黄色沉淀生成,随着试剂不断加入,沉淀变为黄色
(2)乙醛(2ml )+2,4-二硝基苯肼 反应方程式:
CH 3CHO + + H 2O
反应现象:无色透明溶液先有淡黄色沉淀生成,随着试剂不断加入,
沉淀变为桔黄色
(3)丙酮(2ml )+2,4-二硝基苯肼 反应方程式:
C(CH 3)3 + + H 2O 反应现象:无色透明溶液先有淡黄色沉淀生成,随着试剂不断加入,
沉淀变为桔黄褐色 5.碘仿反应
(1)甲醛(3滴) +碘水(7滴)+氢氧化钠溶液(5%) 反应方程式:
HCHO HCOONa 反应现象:滴半滴氢氧化钠溶液后深红色消失,再无变化
(2)乙醛(3滴) +碘水(7滴)+氢氧化钠溶液(5%) 反应方程式: CH 3CHO CHIO 3 + HCOONa
反应现象:滴两滴氢氧化钠溶液后深红色消失,生成浅白色乳浊液
(3)丙酮(3滴) +碘水(7滴)+氢氧化钠溶液(5%)
—OH —O
—NO 2
—NO 2
—NH 2 —NO 2
—NO2
—NH
= CH 2
—NO 2 —NO 2 —NH 2 —NO 2 —NO 2
—NHN = CH CH 3
CH 3 —C — O CH 3
—NO 2 —NO 2 —NH 2
—NO 2
—NH —NO 2
I 2
NaOH
I 2
NaOH
反应方程式: CHIO 3 + CH 3COONa
反应现象:滴一滴氢氧化钠溶液后深红色消失,生成白色乳浊液 五、 实验结果:
1. 在卢卡氏实验中水多了行不行?为什么?氯化锌在实验中起何作用?
2. 有的碘仿反应需要加热,因此,为了使碘仿能尽快产生,而用沸水浴。
这样做,能很快有碘仿产生吗?为什么?
CH 3 —C —
O
CH 3 I 2
N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