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过程控制完整可编辑版

合集下载

电焊、气焊工操作规程模版

电焊、气焊工操作规程模版

电焊、气焊工操作规程模版
一、工作准备
1. 检查设备、工具及焊接材料是否齐全、完好;
2. 检查焊接设备的接地是否良好;
3. 确认操作环境的安全情况;
4.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二、焊接操作
1. 根据焊接工艺要求,选择适当的焊接设备和焊接电流;
2. 进行设备开机、预热和调试工作;
3. 使用焊接工具焊接工件,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
4. 控制焊接过程中的焊接速度、焊接温度和焊接电流。

三、焊接结束
1. 熄灭焊接设备,切断电源;
2. 清理焊接现场,将废弃物品妥善处理;
3. 整理焊接设备、工具和焊接材料,妥善存放;
4. 定期检查和维护焊接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四、安全措施
1. 在焊接过程中,严禁穿戴长袖衣物、戴手链、手镯等杂物,以防被火花引燃;
2. 在焊接现场附近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防止他人误入;
3. 将易燃、易爆物品远离焊接现场,确保操作安全;
4. 使用焊接设备时,操作人员应穿戴好防护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
5. 使用焊接设备时,操作人员应注意电源的接地,以防止电击;
6. 在进行气焊作业时,要确保气源管路的完好并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五、应急措施
1. 在焊接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或火险,应立即熄灭焊接设备,并及时报警;
2. 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时,应立即停止焊接工作,进行紧急救治;
3. 出现火灾时,应立即采取灭火措施或呼叫消防队。

焊接质量控制流程

焊接质量控制流程

焊接质量控制流程一、背景介绍焊接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连接方法,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

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了确保焊接质量,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焊接质量控制流程。

二、流程概述焊接质量控制流程主要包括焊前准备、焊接过程控制和焊后检验三个阶段。

1. 焊前准备焊前准备是确保焊接质量的重要环节,包括以下步骤:a. 材料准备:选择符合焊接要求的材料,包括焊丝、焊条、焊剂等。

b. 设备检查:检查焊接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c. 工艺准备:根据焊接要求确定焊接工艺参数,包括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等。

d. 清洁表面:清洁焊接表面,去除油污、氧化物等杂质,保证焊接接头的质量。

2. 焊接过程控制焊接过程控制是确保焊接质量稳定的关键步骤,包括以下控制措施:a. 严格控制焊接参数:根据焊接工艺要求,严格控制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等参数,确保焊接过程稳定。

b. 控制焊接环境:确保焊接环境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杂质进入焊接接头,影响焊接质量。

c. 操作规范: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范进行焊接操作,包括焊接姿势、焊接速度等,避免焊接缺陷的产生。

d. 质量记录:记录焊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包括焊接时间、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等,以备后续分析和追溯。

3. 焊后检验焊后检验是判断焊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的重要环节,包括以下内容:a. 目测检查:对焊接接头进行目测检查,检查焊缝是否均匀、无裂纹、无气孔等。

b. 焊缝检测:使用无损检测方法,如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等,检查焊缝的质量。

c. 物理性能测试:对焊接接头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如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等,评估焊接接头的强度和韧性。

d. 文件记录:将焊接质量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包括焊接接头的质量评估、焊接参数等,以备后续追溯和分析。

三、流程优化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焊接质量控制流程的效率和准确性,可以考虑以下优化建议:1. 引入自动化设备:使用自动化焊接设备可以提高焊接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减少人为因素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焊接质量控制流程

焊接质量控制流程

焊接质量控制流程一、引言焊接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连接方法,用于将金属材料永久性地连接起来。

为了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符合要求,需要建立一套焊接质量控制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焊接质量控制流程的各个环节和相关要求。

二、焊接前的准备工作1. 材料准备在进行焊接前,需要对焊接材料进行准备。

确保焊接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包括焊条、焊丝、焊剂等。

检查焊接材料的规格、型号、批次等信息,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2. 设备准备检查焊接设备的工作状态,包括焊接机、电源、气源等设备。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没有故障或损坏。

3. 环境准备确保焊接现场的环境符合要求。

消除火源、易燃物等安全隐患。

保持焊接区域通风良好,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三、焊接过程控制1. 符合焊接规范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选择适当的焊接方法和工艺参数。

确保焊接过程符合规范要求,包括焊接速度、电流电压、预热温度等。

2. 焊接操作要求焊工应熟悉焊接工艺,掌握正确的焊接操作方法。

焊工应穿戴好防护用品,包括焊接面罩、焊手套等。

焊工应保持良好的焊接姿势,保证焊接接头的质量。

3. 检测焊接质量在焊接过程中,需要进行焊接质量的检测。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目测、尺寸测量、焊缝外观检查、无损检测等。

确保焊接接头的尺寸、外观和焊缝质量符合要求。

四、焊接后的质量控制1. 清理焊接接头焊接完成后,需要对焊接接头进行清理。

去除焊渣、氧化物等杂质,保持焊接接头的干净。

2. 检验焊接接头对焊接接头进行全面的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无损检测等。

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符合要求。

3. 焊接接头的处理根据焊接接头的质量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对于质量合格的焊接接头,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工艺处理。

对于质量不合格的焊接接头,需要进行修补或重新焊接。

五、焊接质量记录与报告1. 记录焊接参数对焊接过程中的参数进行记录,包括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

确保焊接参数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2. 编制焊接质量报告根据焊接质量记录,编制焊接质量报告。

焊接质量控制流程

焊接质量控制流程

焊接质量控制流程一、引言焊接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连接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为了确保焊接质量,提高焊接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焊接质量控制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焊接质量控制流程的标准格式,包括焊前准备、焊接过程控制和焊后检验等环节。

二、焊前准备1. 材料准备(1) 根据焊接要求,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焊剂等。

(2) 对焊接材料进行检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如焊条的外观是否完好,焊丝的直径是否一致等。

2. 设备准备(1) 确保焊接设备的完好性,如焊机、气瓶等。

(2) 检查焊接设备的参数设置,如焊接电流、电压、气体流量等是否符合焊接要求。

3. 焊接工艺准备(1) 根据焊接要求,确定焊接工艺规范,包括焊接方法、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等。

(2) 制定焊接工艺文件,明确焊接步骤、参数要求等。

三、焊接过程控制1. 焊接操作(1)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焊接操作技能。

(2) 操作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焊接面罩、手套等。

2. 焊接参数控制(1) 根据焊接工艺文件要求,设置焊接设备的参数,如电流、电压等。

(2) 监测焊接参数的稳定性,确保焊接质量的一致性。

3. 焊接环境控制(1) 确保焊接环境的清洁,避免杂质进入焊接区域。

(2) 控制焊接区域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对焊接质量产生影响。

四、焊后检验1. 外观检验(1) 对焊缝进行目视检查,检查焊缝的形状、尺寸等是否符合要求。

(2) 检查焊接表面是否存在气孔、夹渣等缺陷。

2. 尺寸检验(1) 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焊缝的尺寸,检查其是否符合要求。

(2) 检查焊缝的几何形状,如直线度、平直度等。

3. 检测焊缝质量(1) 使用无损检测方法,如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等,检测焊缝的质量。

(2) 根据焊接标准,评估焊缝的质量等级。

五、记录和报告1. 记录(1) 对焊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记录,如焊接电流、电压、气体流量等。

(2) 记录焊后检验结果,包括外观检验、尺寸检验、无损检测结果等。

焊接质量控制流程

焊接质量控制流程

焊接质量控制流程引言概述:焊接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连接方法,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和建筑业等领域。

然而,焊接质量的控制对于确保连接的强度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焊接质量控制的流程,以确保焊接连接的质量和安全。

一、焊接前准备1.1 材料准备在焊接前,必须对焊接材料进行准备。

这包括选择适当的焊接材料,如焊条或焊丝,并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此外,还需要对焊接材料进行清洁处理,以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氧化物,以确保焊接质量。

1.2 设备准备焊接设备的准备是焊接质量控制的关键。

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焊接机器和设备,并确保其正常工作。

其次,需要根据焊接材料的类型和厚度,调整焊接设备的参数,如电流、电压和焊接速度等,以确保焊接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1.3 工艺准备在焊接前,还需要进行工艺准备。

这包括选择适当的焊接方法,如手工焊接、自动焊接或半自动焊接等,并根据焊接材料和结构的要求,确定适当的焊接工艺参数。

此外,还需要制定焊接工艺规程,明确焊接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质量要求,以确保焊接质量的可控性和一致性。

二、焊接过程控制2.1 温度控制焊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是确保焊接质量的重要因素。

首先,需要控制焊接区域的预热温度,以确保焊接材料的熔化和流动性。

其次,需要控制焊接区域的焊接温度,以避免焊接过热或过冷,从而影响焊接质量和连接的强度。

2.2 电流控制焊接过程中的电流控制对焊接质量的影响也很重要。

合适的电流可以确保焊接材料的熔化和熔池的形成,同时避免焊接过热或过冷。

因此,需要根据焊接材料的类型和厚度,调整焊接设备的电流参数,以确保焊接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3 焊接速度控制焊接速度的控制对于焊接质量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焊接速度过快会导致焊接材料未完全熔化和熔池的不充分形成,从而影响焊接质量和连接的强度。

相反,焊接速度过慢会导致焊接区域的过热和过冷,同样会影响焊接质量。

因此,需要根据焊接材料和结构的要求,确定适当的焊接速度,以确保焊接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焊接质量控制流程

焊接质量控制流程

焊接质量控制流程一、引言焊接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连接方式,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为了确保焊接质量,需要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焊接质量控制流程的标准格式。

二、质量控制流程1. 前期准备阶段在进行焊接工作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以确保焊接过程的质量可控。

1.1 材料准备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包括焊接金属、焊接材料和辅助材料。

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并进行必要的检测和验收。

1.2 设备准备确保焊接设备的正常运行,包括焊接机、电源、电极等。

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工作状态良好。

1.3 环境准备提供适宜的焊接环境,包括通风良好的车间、干燥的空气等。

确保环境对焊接过程不会产生干扰或影响焊接质量。

2. 焊接过程控制阶段在焊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焊接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1 工艺参数控制根据焊接材料和工件的要求,确定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包括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

在焊接过程中,对工艺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确保其稳定性。

2.2 焊接操作控制对焊接操作进行严格控制,包括焊接工人的技术水平、焊接位置、焊接速度等。

对焊接工人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操作符合标准要求。

2.3 检测与评估在焊接过程中,需要进行焊缝的质量检测和评估。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目测、X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等。

对焊缝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3. 后期处理阶段焊接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后期处理工作,以确保焊接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1 清理与修整对焊接后的工件进行清理和修整,包括去除焊渣、打磨焊缝等。

确保焊接表面光滑、无杂质,以提高焊接质量。

3.2 检验与验收对焊接后的工件进行全面的检验和验收,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检测、物理性能测试等。

确保焊接质量符合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和归档。

3.3 质量反馈与改进根据焊接质量的反馈信息,进行相应的改进措施。

对焊接质量不达标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方案,并在下一次焊接过程中加以应用。

焊接工程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焊接工程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焊接工程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措施引言焊接工程质量控制对于保证结构件的完整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七个方面深入探讨了焊接工程的质量控制点及相应的控制措施,旨在为焊接工程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正文一、焊接人员资质认证:焊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认证,确保其技能和知识符合行业标准。

培训与考核:定期对焊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确保其技术水平持续符合要求。

操作熟练度:保证焊接人员熟悉各种焊接工艺,具备处理复杂焊接问题的能力。

二、焊接设备设备选择:根据焊接需求选择合适的焊接设备,确保设备性能稳定、技术先进。

设备维护:建立焊接设备维护制度,定期检查、保养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设备校准:对焊接设备的各项参数进行定期校准,确保焊接质量的稳定性。

三、焊接材料材料质量:严格控制焊接材料的质量,确保材料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材料存储:合理规划材料存储环境,防止材料受潮、锈蚀等影响质量的因素。

材料检验:对进场的焊接材料进行严格检验,防止不合格材料流入焊接工序。

四、焊接工艺工艺评定:对不同的焊接工艺进行评定,确保其满足工程需求。

工艺参数:严格控制焊接工艺参数,如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确保参数在合理范围内。

工艺执行:加强焊接过程中的工艺监督,确保工艺得到准确执行。

五、焊接环境环境要求:明确焊接环境的要求,如温度、湿度、风速等,确保环境条件有利于焊接质量的稳定。

环境监测:在焊接过程中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调整不利条件。

环境管理:建立焊接环境管理制度,对不符合要求的环境条件进行整改。

六、焊缝检验检验标准:明确焊缝的检验标准,如外观质量、无损检测等,确保焊缝质量得到全面评价。

检验方法:根据焊缝类型和检验标准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验频次:合理安排焊缝的检验频次,既不过度检验造成资源浪费,也不漏检导致质量风险。

七、质量记录记录内容:明确质量记录的内容和格式,确保记录的信息完整、准确。

记录管理:建立质量记录管理制度,规定记录的保存、查阅等管理要求。

手工焊接规章制度内容怎么写

手工焊接规章制度内容怎么写

手工焊接规章制度内容怎么写一、操作规程1.1 手工焊接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焊接条件,包括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接位置等;2、检查焊接设备是否完好;3、清洁焊接件,确保焊接表面无油污和杂质;4、准备好焊接材料和焊接辅助工具。

1.2 手工焊接操作步骤1、使用正确的焊接电流、电压和焊接材料进行焊接;2、保持焊枪和焊缝的角度适当,控制焊接速度;3、焊接中注意保持焊缝的整洁,避免冷焊、气孔等缺陷;4、焊接完毕后及时清理焊渣和焊瘤。

1.3 手工焊接质量检验1、焊接后进行外观检查,查看焊缝是否均匀、焊瘤是否存在等;2、进行焊接连接部位的力学性能测试,确保焊接质量符合要求;3、记录焊接质量检验结果,建立档案。

二、安全措施2.1 焊接操作场所的安全防护1、保持焊接作业区域通风良好,确保防止有毒气体的积聚;2、在焊接作业区域周围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防止非工作人员靠近;3、焊接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眼镜、防护面罩、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2.2 焊接设备的安全使用1、焊接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完好;2、使用焊接设备时,要注意接地保护,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3、严禁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擅自更改焊接设备的电气参数。

2.3 焊接作业中的安全措施1、焊接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焊接操作,严禁随意操作;2、禁止在易燃易爆材料附近进行焊接作业;3、严禁将焊接工具和电缆等放置在通道处,以免造成绊倒或火灾。

三、现场管理3.1 焊接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对焊接作业区域进行清理,确保无垃圾和杂物;2、设置好消防器材,确保万一发生火灾能够及时扑灭;3、建立焊接作业流程,明确各个操作步骤和责任。

3.2 焊接作业过程中的管理1、设立焊接巡回检查制度,定期检查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2、严格控制焊接作业的时间和数量,避免过度疲劳导致操作失误;3、及时排除焊接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保障焊接质量。

3.3 焊接作业后的整理工作1、及时清理焊接作业区域,保持整洁;2、将焊接设备归位并进行维护保养;3、总结本次焊接作业的经验教训,为下次作业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位置焊接,在不同空间段,转换不同的焊 接参数(包括I、V、v及脉冲焊的脉冲频率等)。
第二章 电弧焊电弧调节原理
一.电弧调节的目的 通过对电弧(长度)的调节控制,达
到控制焊接参数(I,U)稳定的目的。
二.电弧稳定的影响因素 1. 电弧静态工作点:电弧处于某一相
对稳定状态时,由I、U构成的工作点。
2. 电弧静态工作点确定:由焊接电源 的外特性与电弧的伏安特性(静特性) 的交点确定。
等速送丝调节系统适合于细丝焊配合平特 性电源(典型应用是细丝CO2焊)。
(四)电弧自身调节的静态误差
1.定义:弧长波动经调节后产生新的稳定工作点, 新、旧稳定工作点之差为静态误差。
2.静态误差产生的原因 ① 等熔化速度曲线的移动: 主要是焊炬高度发生变 化,导致l干变化,引起曲线移动。 ② 电源外特性曲线改变: 网压变化,导致电源外特 性变化。
V
V
OO/ O//
I
O
I
3.减少静态误差的措施 主要采取缓降电源外特性: ① 可减小等熔化特性曲线变化产生 的静态误差。 ② 可减小电源外特性变化产生的静态 误差。 4.静态误差与动态偏差
(五)等速送丝调节系统规范调节方法 等速送丝调节系统: 平特性电源 +(垂直)等熔化速度曲线。 参数调节:U——调节电源外特性; I——调节送丝速度(vf), 即移动等熔化速度曲线。
四.等速送丝调节系统(电弧自身调节系统)
(一)基本概念 电弧自身调节系统特点:焊接过程送丝速度不变。 电弧(弧长)稳定的基本条件:
vf= vm
电弧自身调节过程:电弧长度波动时,通过焊丝熔化速度 vm自动改变恢复弧长的调节过程。
vf 不变
l
vm
l
(二)等速送丝调节系统静特性
1.焊丝的熔化特性 焊接参数与焊丝熔化速度关系:
U——调节电源外特性; I——调节送丝速度。
五.电弧电压(反馈)自动调节系统 (一)概述 (二)调节原理
调节过程: lc U ΔU(=U-Ug) vf lc
2.调节机理
V
V
vf<vf/
O O/
I<I/
I
O
O//
O/
I I/ I//
I
3.调节灵敏度 ① 定义:单位弧长变化引起的熔化度速变化。 灵敏度=Δvm /Δl ② 影响因素 因vm=ki I Δvm=kiΔI Δvm/Δl=kiΔI/Δl 灵敏度与ki、ΔI有关。 a . φ ki 灵敏度
b. 缓降电源外特性 ΔI 灵敏度 ③ 结论
Uபைடு நூலகம்
Umin U Umax
vfmin
vf
vfmax
I
(六)小结
1.电弧自身调节系统特点
① 等速送丝;② 通过改变vm,调节弧长(vm=ki I-ku U; 长弧时vm=ki I)。
2.调节静特性曲线方程
① 获得 vf=vm vm=ki I- ku U
② 物理意义
I=vf / ki +( ku / ki )U
1.焊接参数控制 在焊接过程中,通过控制(稳
定 )焊接参数控制焊接质量。
对于弧焊主要焊接参数包括:
I——焊接电流; U——焊接电压(电弧电压); v——焊接速度。
对于电阻点焊主要焊接参数包括:
I——焊接电流; t——焊接时间 ; F——电极力。
例一:
当电网电压发生变化时,某些焊接 电源输出的焊接参数(I、V、v)则可能 发生改变。
② 曲线关系式
由 vf=vm vm= ki I- ku U
A U
vf一定
B
得 I= vf / ki+( ku/ ki)U C
I
③ 曲线物理意义
a 等熔化速度曲线
b 稳定工作点曲线
c 影响曲线的因素
长弧焊时:I= vf / ki
曲线位置影响因素: φ ki 曲线右移
l干
ki 曲线左移
短弧焊时:ku较大,曲线为B点以下的形态。
a 等熔化速度曲线;
b 稳定工作点曲线。
3.调节机理
lc变化 I变化 vm 产生恢复速度。 (Δl ΔI Δvm 恢复)。 4.调节灵敏度(涉及电源外特性选择)
① 灵敏度=Δvm /Δl=kiΔI /Δl (适合平特性;φ<2mm)。 ② 静态误差:平特性时较小。
5.规范参数调节(典型的细丝CO2焊)
④ 曲线的实际获得
实验原理: 电弧稳定工作点(I、U)由电源外特性和电
弧自身调节静特性曲线的交点确定。 实验方法: 首先确定vf,然后改变外特性,在各种外特性
的情况下,实测电弧的I、U值。
外特性
调节特性
O 伏安特性
(三)电弧的自身调节作用
1.概念
电弧自身调节作用:电弧受到干扰时,
工作点会不断偏离稳定工作点,但电弧具有 自动回到稳定工作点的能力。
焊接过程控制
第一章 绪 论
一. 课程背景 “焊接过程控制” 就是在焊接过
程中,对影响焊接过程的各种要素进行 控制,以达到获得合格焊接质量的目的。
“焊接工艺”的后续课程
参考书:《电弧焊》
《焊接方法及设备 》
《压力焊 》
二. 课程内容 主要包括 以下几方面: ① 焊接参数控制; ② 焊接质量控制; ③ 焊接程序控制。
V 电源外特性
电弧静特性
I
3.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影响因素 1)电源外特性变化影响
O/ O O//
2)电弧静特性变化影响
O O1
原因包括:送丝速度不稳;焊炬变化
三.电弧自动调节(稳定)基本方法
1.电网波动的自动补偿 焊接电源网压波动自动补偿功能(如SCR焊 机,逆变焊机)。焊机的技术指标之一。
2.电弧长度自动调节 当弧长因随机干扰发生变化时,控制系统 自动使弧长恢复,达到稳定弧长的目的。 电弧长度自动调节主要采取两种形式: ①电弧自身调节方式; ②电弧电压自动调节方式。
vm=ki I-ku U vm随I增加而增加,随U增加而减小。 式中:ki为vm / I比例系数,与ρ、φ、l干有关:
ρ、l干 ki (电阻热增加) φ ki (电流密度减小) ku为vm / U比例系数,与弧长及电场强度有关。
2.电弧自身调节静特性曲线
① 定义:送丝速度vf一定条件下,稳定 电弧的I与U的关系曲线。
例二:
当焊道状态发生变化时,也会引起 焊接参数的变化
2.焊接质量控制 以达到焊接质量标准为控制目标。
例:需要实时调整焊接参数才能保证焊接质量。


3.焊接程序控制 自动化焊接设备的程序自动控制的功能。
例一: 气体保护焊设备:提前送气、引弧、焊接、
停止焊接及滞后断气的程序控制 例二:
火焰、等离子弧及激光数控切割设备:按预 先编程的轨迹运动的功能。 例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