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庫全書總目》

一、經部

經部包含兩大板塊:第一板塊為經典及其詮釋書,詮釋書包括單書詮釋和通論;第二板塊為小學〔文字、音韻、訓詁〕之書。

(一)易類

關於《易》的學說與闡釋收入此類。

例:《周易正义》(十二卷)、《子夏易传》(十一卷)、《南轩易说》(三卷)、《周易注》(十卷)等。

(二)書類

《书》以道政事,儒者不能异说也。《小序》之依托,《五行传》之附会,久论定矣。然诸家聚讼,犹有四端:曰今文、古文,曰错简,曰《禹贡》山水,曰《洪范》畴数。夫古文之辨,至阎若璩始明。朱彝尊谓是书久颁於学官,其言多缀辑逸经成文,无悖於理。汾阴汉鼎,良亦善喻。吴澄举而删之,非可行之道也。禹迹大抵在中原,而论者多当南渡。昔疏今密,其势则然。然尺短寸长,互相补苴,固宜兼收并蓄,以证异同。若夫刘向记《酒诰》、《召诰》脱简仅三,而诸儒动称数十。班固牵《洪范》於《洛书》,诸儒并及《河图》,支离轇轕,淆经义矣。故王柏《书疑》、蔡沈《皇极数》之类,非解经之正轨者,咸无取焉。

例:《尚书正义》(二十卷)、《洪范正论》(五卷)、《书疑》(九卷)等。

(三)詩類

《诗》有四家,毛氏独传,唐以前无异论,宋以後则众说争矣。然攻汉学者意不尽在於经义,务胜汉儒而已。伸汉学者意亦不尽在於经义,愤宋儒之诋汉儒而已。各挟一不相下之心,而又济以不平之气,激而过当,亦其势然欤!夫解《春秋》者惟《公羊》多驳,其中高子、沈子之说,殆转相附益。要其大义数十,传自圣门者,不能废也。《诗序》称子夏,而所引高子、孟仲子乃战国时人,固後来搀续之明证。即成伯玙等所指篇首一句经师口授,亦未必不失其真。然去古未远,必有所受。意其真赝相半,亦近似《公羊》。全信全疑,均为偏见。今参稽众说,务协其平。苟不至程大昌之妄改旧文,王柏之横删圣籍者,论有可采,并录存之以消融数百年之门户。至於鸟兽草木之名,训诂声音之学,皆事须考证,非可空谈。今所采辑,则尊汉学者居多焉。

例:《诗序》(二卷)、《毛诗正义》(四十卷)、《三家诗拾遗》(十卷)、《诗说》(一卷)、《诗经疏略》(八卷)等。

(四)禮類

禮類下分周禮、儀禮、禮記、三禮總義、通禮、雜禮六屬。凡闡發和注釋三禮的著作都歸入這一類。

1.周禮屬:

《周禮》最早稱《周官》。《周禮》是記載古代官制的書,傳為周公所作。當是戰國人將當時重要國家如周、魯、宋等國官制加以整理排比的一部官制匯編。《周禮》全書凡六篇: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秦以后失去冬官一篇,漢河間獻王以“考工記”一篇補入。例:《周礼注疏》(四十二卷)、《周官集注》(十二卷)等。

2.儀禮屬:

《儀禮》也叫《士禮》,今存十七篇。

《儀禮》文字佶倔聱牙,內容主要是古代冠、婚、喪、祭等禮節。“禮”的种類,《周禮》保氏分為五種:吉、凶、軍、賓、嘉。吉,祭祀之禮;凶,死亡之禮;軍,即軍禮;

凡注釋《儀禮》的書入此類,專談喪服、喪禮的書也附在本類。

例:《仪礼注疏》(十七卷)、《仪礼要义》(五十卷)等。

3.禮記屬:

《漢書藝文志》稱為“七十子後學所記”。西漢傳禮的儒生戴德、戴聖,各自選了七十子後學講禮的文字。後來把戴德所傳八十五篇稱為《大戴禮記》,戴聖所傳的四十九篇稱《小戴禮記》。《十三經》中的《禮記》就是《小戴禮記》,是一部專門讀禮的著作總集。

例:《礼记正义》(六十三卷)、《礼记大全》(三十卷)等。

4.三禮總義屬:

凡對《周禮》、《儀禮》、《禮記》進行綜合研究而不可分屬的書放入此屬,如《三禮圖》、《學禮質疑》等。如《三礼图集注》(二十卷)、《三礼图》(四卷)等。

5.通禮屬:

以三禮為主體,進行貫通解釋,重訂次序,而兼輯歷代禮制的書放入此屬。如《三礼考》(一卷)、《三礼考注》(六十四卷)等。

6.雜禮屬:私人所做的關于論“禮”和談私家儀禮注的書如此屬。如《郑氏家仪》、《齐家宝要》(二卷)等。

(五)春秋類

说经家之有门户,自《春秋》三《传》始,然迄能并立於世。其间诸儒之论,中唐以前则《左氏》胜,啖助、赵匡以逮北宋则《公羊》、《谷梁》胜。孙复、刘敞之流,名为弃《传》从《经》,所弃者特《左氏》事迹,《公羊》、《谷梁》月日例耳。其推阐讥贬,少可多否,实阴本《公羊》、《谷梁》法,犹诛邓析用竹刑也。夫删除事迹,何由知其是非?无案而断,是《春秋》为射覆矣。圣人禁人为非,亦予人为善。经典所述,不乏褒词,而操笔临文,乃无人不加诛绝,《春秋》岂吉网罗钳乎?至於用夏时则改正朔,削尊号则贬天王,《春秋》又何僭以乱也!沿波不返,此类宏多。虽旧说流传,不能尽废,要以切实有徵、平易近理者为本。其瑕瑜互见者,则别白而存之。游谈臆说,以私意乱圣经者,则仅存其目。盖《六经》之中,惟《易》包众理,事事可通。《春秋》具列事实,亦人人可解。一知半见,议论易生。著录之繁,二经为最。故取之不敢不慎也。

例:《春秋左传正义》(六十卷)、《春秋公羊传注疏》(二十八卷)、《春秋经解》(十二卷)、《春秋提纲》(十卷)等。

(六)孝經類

蔡邕《明堂论》引魏文侯《孝经传》,《吕览·审微篇》亦引《孝经·诸侯章》,则其来古矣。然授受无绪,故陈癸、汪应辰皆疑其伪。今观其文,去二戴所录为近,要为七十子徒之遗书。使河间献王采入一百三十一篇中,则亦《礼记》之一篇,与《儒行》、《缁衣》转从其类。惟其各出别行,称孔子所作,传录者又分章标目,自名一经。後儒遂以不类《系辞》、《论语》绳之,亦有由矣。中间孔、郑两本,互相胜负。始以开元《御注》用今文,遵制者从郑;後以朱子《刊误》用古文,讲学者又转而从孔。要其文句小异,义理不殊,当以黄震之言为定论(语见黄氏《日钞》)。故今之所录,惟取其词达理明,有裨来学,不复以今文、古文区分门户,徒酿水火之争。盖注经者明道之事,非分朋角胜之事也。

例:《孝经正义》(三卷)、《古文孝经指解》(一卷)等、《孝经刊误》(一卷)。

(七)五經總義類

注解群經的書。《隨志》放在論語類后面,這是不恰當的;《舊唐志》立“經解”一類;《新唐志》、《宋志》沿用“經解”之名;《明志》改為“群經”,界限也不是十分明白。《隋志》敘說:《孔叢》、《家語》、《爾雅》諸書并五經總義,附於此篇。《總目》改為“五經總義”。從這類所收書來看,不僅有解釋五經的書,其中也收《七經小傳》、《十三經義疑》等等,類名不符實是非常明顯的。凡注解群經的書入此類。

例:《经典释文》(三十卷)、《十三经注疏正字》(八十一卷)等。

(八)四書類

《四書》是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二書是孔、孟的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