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性阅读:让诗意与深刻美美共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美性阅读:让诗意与深刻美美共生

接受美学认为,学生进入阅读时,主体已有审美经验的期待视界。学生在与文本真诚的对接、碰撞和交融之中,常常赋予文本以生命的灵性,领悟文本的内涵,从而获得真实的生命体验。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根据文本的审美规律和学生的接受心理,引导学生深潜到文本内部构筑的审美世界中,去发掘、提炼文本蕴含的强烈美感,唤醒学生人性深处的美好情感和生命活力;使学生在获得心灵的审美陶冶和深刻而强烈的审美满足的同时,深刻体悟文本的独特与深刻,实现审美心理的建构和审美心理的积淀;使语文阅读教学真正成为一条富有诗意和深刻的美的清溪,点化和润泽学生生命的成长。

1.创设情境,走进意境,引导学生发现美

学生的审美情感是以形象感知为依托的。教材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和生动传神的细节描绘,无不给学生以美的启迪、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鼓舞。因此,教师应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来再现作品的深邃意境,让学生去发现、去感受作品中蕴含的美,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审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在情境中共鸣,深刻体会作者的感情和写作目的,从而获得审美快感。

例如,在教学《三亚落日》一文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像灯笼”“像孩童”“像跳水员跳水”等几幅夕阳滑落景象的画面,很自然地引领学生走进了“三亚”的落日中。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不仅发现了落日的独特之美,感受到了如诗如画的热带风情,而且还激发了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美好愿望。

2.激情诵读,入境感悟,引导学生感受美

语言文字是有温度和情感的,作者总是把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倾注于文本的一词一句之中。因此,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诵读,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折地传出来,唤起学生的内心视象,使学生能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和韵律之美;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例如,在教学《望月》一文时,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默读、分角色读、师生对读等。学生在朗读中,读出了节奏、读出了韵律、读出了画面、读出了诗情,他们被月的意境美、韵律美、诗情美所感染,不禁把自己的美好情感融进月光里,注入这“一幅美丽的画”中、“一首首动情的诗”中……体会着诗人对月亮那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

3.品词析句,体味语言,引导学生欣赏美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大多是名家经典之作,这些文章文词优美、意境深远,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精妙传神的词句,反复推敲、揣摩、理解、欣赏,领略语言的清新优美,品味其中丰富的意蕴,进而感悟文本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思、情愫和情怀。

例如,在教学《二泉映月》一文时,我抓住文中描写二泉月夜的“茫茫月夜、如银月光、一泓清泉、静影沉璧、流水潺潺、蜿蜒而来、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等词语,引导学生品读赏析,想象画面,感受美景;由美景引发出美情,情景交融,并通过联系语境品味其蕴含的深意。通过品词析句,文章将学生带进了清幽的二泉池边,他们沉浸在如银月光中,流连于一泓清泉之畔。

4.连接生活,丰富体验,引导学生体验美

学生只有调动起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才能深入发掘文本审美的深层内涵,从语言文字中触摸到作者情感的脉搏,感受到作者的情思琴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对文本的理解、体验与感悟的过程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他们在生活的体验中,唤起掩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获得较高层次的审美愉悦。让学生在与文本、作者、作品人物的碰撞中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学《雨后》一诗时,我引导学生从自己雨后玩水的切身生活体验中进入文本的意义世界之中,去感受那份愉悦的、活泼天真的审美情趣,悟出诗句所蕴含的轻灵童趣和浓浓的人文情感之美:因为小哥哥的水花溅得高,所以他有一丝骄傲和自豪;“妹,小心,滑!”包含着哥哥对妹妹的关心和爱护;因为摔跤对于小哥哥来说也是一种乐趣,所以他迸射出兴奋和骄傲;因为小妹妹看到小哥哥摔了一跤那么痛快,心里无比地羡慕,所以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5.联想想象,启迪思维,引导学生创造美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基于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以精美的语言和高超的艺术,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和自由表达的空间。它“召唤”细心的读者去那里徜徉,想象作品的意蕴空间,品味文本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感。这就要教师以文本为依托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舒展内在的想象和情感,深入地参与作品意义的重构和美的形象的再创造,在不断地内化与外化的创造中积淀、丰富和扩展审美心理。

例如,《爱之链》一文,故事感人至深,结尾更是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悬念,一个想象的空间。因此,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以“乔依醒来……”为题,把爱之链的故事续编下去。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无拘无束的想象中发挥潜能,而且使得语言、情感和智慧在想象中共生交融,使文本的情感之美触及学生的心灵,触摸到作者、文本和主人公的灵魂,感受主人公心灵的美好。从而赋予了文本以新的意义、新的价值和新的内涵,“爱”的主题也在学生的想象与深刻体验中得以升华。

总之,使语文阅读课堂更趋向于“工具”和“人文”的和谐统一,趋向于“诗意”和“深刻”的同构共生,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文本中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与文本的生命和心灵互动、融通,从而形成自觉审美的阅读能力,催生言语生命的自我超越,让诗意的语文学习在追寻审美化实践中走向深刻和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