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亲家庭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3-02-22T11:08:51.2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4期供稿作者:詹秀珠

[导读] 目的探讨单亲家庭在哪些方面影响儿童人格的发展,使其人格偏离正常。

詹秀珠(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心理科 353000)

【摘要】目的探讨单亲家庭在哪些方面影响儿童人格的发展,使其人格偏离正常。结果单亲家庭环境,父母一方的角色缺失,家庭的正常功能被破坏,缺少交流, 儿童得不到必要的父母双方的情感安慰和支持,缺少适宜的成长教育环境,大多数孩子体验到悲哀、丧失感、被遗弃感、不安全感等,导致其智力发育低下、情绪情感障碍、对他人怀有敌意、偏执、性格孤僻、古怪、不适应周围人群。其个性无法得到充分发展,出现偏差。结论单亲家庭的失功能状态及儿童本身的气质特征是导致儿童人格发展障碍的重要因素。建议:为了减少和预防单亲家庭子女的人格偏离,培养健康的人格,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关键词】单亲家庭儿童人格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4-0131-02

前言

单亲家庭是指由丧偶\离异\分居,或者构成家庭主体的成员不齐全的家庭,由母亲或父亲单个抚养的孩子即为单亲家庭的子女。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是最基本的生活单位, 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有着其特殊的重要性。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对后来的教育具有奠定基础的作用[1],而单亲家庭环境,因为父母一方角色的缺失,家庭的正常功能遭到破坏,处于失功能状态。父母之间及父母与子女之间因各种原因缺少交流沟通,及家庭经济条件骤然下降,各种家庭微环境均发生改变,这对于儿童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负性刺激,若儿童的情绪情感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和支持,儿童可能产生适应障碍,最终导致人格偏离正常。本文就单亲家庭对儿童人格成长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1.我国单亲家庭的现状

纵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婚姻与家庭的变化,可以看到,我国的离婚率(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对粗离婚率界定为“某一时期离婚件数与该时期平均人口数之比”。)呈逐步缓慢上升趋势。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的统计,我国离婚率已从1985年的0.9‰上升到2003年的2.5‰[2]。另据民政部婚姻登记处的统计,我国1993年的离婚率仅为9.9%,1995年离婚率上升至15.4%,两年中上升了将近6个百分点,而30年前的离婚率只有1%左右[3]。另外据调查,我国约有上千万的单亲家庭子女,并以每年50到60万的数量增加。随着离婚率和单亲家庭子女人数的逐步上升,非婚出生和单亲家庭引起社会的关注[4]。此外还有因父母一方在外地工作或打工而形成的数量巨大的“类单亲家庭”。有数据显示,中国现有2亿左右的农民工,而且人数还将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由此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高达5800万。有30.3%的留守子女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的心理问题明显多于非留守儿童[5]。

2.双亲与单亲家庭儿童的人格特点

2.1 正常儿童人格发展的维度与阶段性

自从儿童气质理论的鼻祖Allport开始对人格特质进行有系统的研究以来,至今已有60年了,这60年的人格心理学研究,并没有对儿童的人格特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在人格方面儿童似乎生来就是成人,很少有人对儿童特有的人格特质以及成人的人格特质是如何从婴幼儿和儿童期发展到成人的过程感兴趣。近几年我国张雨青对3-12岁年龄组儿童人格结构及其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主要的儿童人格维度有:“智力”,“认真性”,“宜人性”,“外倾性”,“情绪稳定性”和“自主性”。“智力”是最稳定的维度,其次是“宜人性”,“外倾性”,“认真性”。但“情绪稳定性”在我国儿童人格维度中不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维度 [6]。具体地说,3岁组的“自主性”最强,但没有出现“认真性”维度,从6岁组开始出现“认真性”,9岁组与6岁组基本相同,12岁组的“竞争性”表现最为突出。此外,“智力”在四个年龄组的人格结构中都是最重要的维度[7]。而Dabrowski 侧重于从情感结构变化的角度阐释人格的发展,并指出:资质超常和创造力旺盛的个体表现为情感等方面的“极度兴奋性”,这些兴奋性是促使人格发展到较高级阶段的内在动力。他把人格发展分为五个阶段:1.初级完整阶段(primary integration)、2.单层解体阶段 (unilevel disintegration) 、3.自发的多层解体阶段(spontaneousmultilevel disintegration)、4.组织化的多层次解体阶段(organizedmultilevel disintegration)。5.再完整阶段 (secondary integration)[8]。显示儿童人格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在生活最早期,人格特征或许更多受先天因素的制约, 随着孩子与环境的交往日益增多,环境因素所占比重则日益增大。

2.2 单亲家庭儿童人格特征

何宏灵等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que stionnaire, EPQ) (儿童用) 和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西安市所属的七个区各随机抽四、五、六年级各两个班,发放2000份问卷进行调查。发现单亲组儿童具有高精神质( 孤僻、富于攻击性) 、偏内向、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易激惹) 、心理发育不成熟的个性特点[9]。离异家庭的儿童大多经历过父母整日吵闹、敌视、甚至大打出手的不安全家庭环境;或者情感经历了丧失亲人的重大打击;或者父母/ 主要教养者因各种主、客观的原因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对待子女要么过分溺爱, 要么把子女看成出气筒、累赘。单亲家庭的父母无法满足儿童的某些需要,如父母双方的爱、安全的需要等,因而影响儿童的身心发育及性格行为,形成了单亲儿童特有的个性特点,说明单亲家庭, 特别是离异家庭对儿童心理造成的消极影响是长久的。

3.影响单亲家庭儿童人格发展的因素

3.1 儿童气质特征

儿童气质类型分为:1.难养型:此型儿童多对新的事物、陌生人退缩、适应较慢,经常表现出消极情绪、反应强烈的特点;2.易养型:此型的儿童常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和陌生人、情绪多为积极、适应也较快,该类型的儿童较易抚养,多数不会出现行为问题;3.启动缓慢型:此型对新的事物和陌生人最初退缩、适应较慢、反应慢、适应强度低、出现消极情绪较多为特点。难养型与启动缓慢型有退缩、适应慢而反应强烈的特点,对于父母的情绪变化、家庭气氛、家庭微环境的改变十分敏感,此类型的儿童在单亲家庭结构中更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导致人格发展异常。

3.2 与儿童同性或异性父母的抚养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作用不同,其各自的教育作用都是子女健康成长所必需的。单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双亲学生,其中单亲父亲抚养的男生有对人焦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孤独倾向与冲动倾向等负面的心理;单亲母亲抚养的女生在身体症状方面的问题明显,心理问题常常会通过身体症状表现出来,可能会表现出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出虚汗、头晕、知觉异常等症状,这些症状其实是心理问题的一种外部表现[10],即心理问题躯体化。同性家长抚养的单亲学生在总体以及身体症状、学习焦虑、对人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