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诊疗规范
医院小儿脑瘫规划方案

(3)提高社会对小儿脑瘫的关注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组织架构
2.1成立医院小儿脑瘫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监督和评估规划方案的实施。
2.2设立医院小儿脑瘫防治办公室,具体负责规划方案的制定、实施和总结。
2.3设立专家委员会,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三、规划内容
3.1早期筛查与诊断
(1)建立新生儿和小婴儿脑瘫筛查制度,提高早期诊断率。
(2)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基层医生对小儿脑瘫的识别能力。
3.2诊疗规范
(1)制定小儿脑瘫诊疗规范,明确诊断、评估、治疗和康复的标准流程。
(2)加强多学科合作,提高综合诊疗水平。
3.3康复治疗
(1)设立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心,提供专业、系统的康复治疗。
医院小儿脑瘫规划方案
第1篇
医院小儿脑瘫规划方案
一、背景与目标
1.1背景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小儿脑瘫的诊疗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小儿脑瘫的防治仍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儿脑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医院小儿脑瘫规划方案至关重要。
1.2目标
(1)建立健全小儿脑瘫预防、诊疗和康复体系,提高小儿脑瘫患者的生活质量。
3.设立专家委员会,由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组成,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
四、规划内容
4.1早期筛查与Biblioteka 断(1)完善新生儿和小婴儿脑瘫筛查制度,提高早期发现和诊断能力。
(2)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指导,提升基层医生对小儿脑瘫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4.2诊疗规范
(1)制定并推行小儿脑瘫诊疗规范,明确诊断、评估、治疗和康复的标准流程。
脑瘫评估的常用方法

碍④在进行运动功能评定的同时,判定是否存在癫痫、语言
等障碍⑤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重视量化指标及客观依据⑥以
评定为前提,将评定贯穿于康复治疗全程的不同阶段。
三方 、法 评及 定注 内意 容项
体格发育的评定
运动治疗评 定
评定内容
感觉统合能力发 展评定
作业治疗评定
术前、术后康复评定
视听觉障碍评定
言语障碍评定
(7)股角(又称内收肌角)
(2)围生期因素:低出生体重儿或巨大儿、早产、缺血缺氧等。
(2)观察家长抱扶患儿的方式,对患儿的支持部位和范围的大小;
在评定过程中,既要最大限度地借鉴患儿过去的病历,同时又要认真进行团队评定,根据评定结果来判断患儿是否需要手术、需要哪
2、评定 种手术、术后的效果如何。评定程序一般应为收集资料,分析研究并
反射发
育评定
(1)原始反射 ①觅食反射②吸吮反射③手与足
握持反射④拥抱反射⑤张口反射⑥跨步 反射⑦踏步反射⑧躯干侧弯反射。
(2)姿势反射 ①非对称紧张性颈反射(ATNR) ②对称紧张性颈反射(STNR) ③紧张性迷路反射(TLR) ④调正反应 ⑤平衡反应 ⑥保护性伸展反射(降落伞反射
) ⑦背屈反应
脑瘫评估的常用方法
一、脑瘫的概述
目
二、康复评定要求
录
三、评定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脑瘫概述
1、定义
脑性瘫痪是由于发育中胎儿 或婴儿期脑的非进行性损伤所致 持续性运动和姿势发育异常、活 动受限的一组综合征。脑瘫常并 发感觉、知觉、认知、交流、行 为紊乱、癫痫、继发性肌与骨骼 问题。脑瘫的三大特点为:发育 性、非进行性、永久性。
感知觉、 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智力评定、行为评定、学习
小儿脑瘫的入院诊疗规范

小儿脑瘫的入院诊疗规范年龄动作语言行为表现初生全身无规律性动作能哭手心接触木棍,因反射作用而紧握2个月直立时能抬头,扶坐时可能微笑,发岀和谐的喉音能注视活动的人或物间歇勉强抬头4个月扶髋部能坐,能捏着手中大声发笑,咿呀作语能用手抓住面前的玩具,有时能抓住物体,直立时能抬头一会6个月会翻身,能手往前撑着坐,能喃喃发岀单调音节能拿起面前的玩具辨别人面生熟扶着双臂可站直8个月能爬,扶着东西站立,会能喊爸爸、妈妈等复音,能玩弄成串的钥匙,并注意大人的行放下或扔掉手中的物体并能重复大人的简单音动节12个月能自己站立,扶着一只手能用较简单的词表达自能拿着笔乱画,能从包里拿玩具,自可以走动己的意思己拿奶瓶等15个月自己走得较好,能正确选开始用字能正确指岀身体各部位并开始自己吃择玩具饭18个月会上下爬梯子及台阶,拉开始用四五个字能画横线和圆圈,能堆方木成塔状,2岁能跑、跳,眼、手能更协能说两三个字组成的话,能自己吃饭,白天能约束自己大小便调会用“我”、“我的”等词3岁能将纸张叠好会说短的小歌谣照着画圆圈,玩积木,穿鞋认识画上的东西4岁能单腿跳跃认识三种颜色自己能扣衣扣能识别长短线5岁能跳跃及快跑会唱歌、会用词,说岀实会画四方形,自己会穿衣脱衣物用途,会读数6-7岁能跳绳,作结绳手工说话流利学写字(二)在诊断方面,根据出生前,出生过程中或出生后有CP等危险因素的(如缺氧,早产,窒息等)存在,出现了不正常的运动模式及姿势及时常伴有言语,感知,智力等障碍排除其它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一时性运动发育滞后,即可作初步诊断。
影像学等辅助检查可探索病因,并对判断预后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
(三)评定前要了解脑瘫的分型。
从分型中可以明了其病变部位大体在哪里。
1. 痉挛型早常见,全身肌张力明显增高,原始反对持续存在,全身僵硬”主要病变在锥体束。
2. 手足徐动型: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变化不定,有不随意运动,病理反射一般为阴性,病变在基底核3. 共济失调型:少见,主要表现为平衡,协调性差,意向震撼,主要病变在小脑。
小儿脑瘫的作业疗法PPT课件

来使用肌肉和脑,从而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劳动、 运动和娱乐是治疗手段,它构成了作业疗法的基础。
.
2
一、作业疗法的定义
1、我国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教科书《临床作业 疗法学》书中的定义,见下表。
.
3
时间
来源
1922年 H.A.Pattison医师
1986年 美国治疗师协会
5.老年人作业疗法(geriatric occupational therapy)
.
10
(三)按治疗目的和作用分类 1.用于减轻疼痛的作业 2.用于增强肌力的作业 3.用于增强耐力的作业 4.用于增强协调能力的作业 5.用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作业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于调节精神和转移注意力的作业 7.用于改善整体功能的作业
1.神经科疾病
2.骨科疾病
3.外科疾病
4.儿科疾病
5.内科疾病
6.精神科疾病
.
13
五、作业治疗师职责和作用
作业治疗是由康复治疗小组中的作业治疗师 (士)来完成。其工作主要是依据康复医师的处 方,并根据患者功能障碍的情况,提出治疗目标 和选择合适的作业治疗方法。
作业治疗师的职责和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研究对象数 和正常儿的 平均月龄差
74
9.4
28
9.5
73
10.4
21
18.4
16
6.2
65
15.1
43
14.1
57
14.9
39
7.9
.
27
(二)异常运动模式
Bobath认为,脑瘫患儿不是不能运动,而是存在 许多复杂和奇怪的姿势和运动。
脑瘫临床路径规范

脑瘫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瘫患者。
一、脑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ICD-10:G80。
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1)出生前至出生1月内有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2)在新生儿及婴儿期出现脑损伤的早期症状;(3)有脑损伤的神经学异常,如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反射异常;(4)常同时伴有智力低下、言语障碍、惊厥、感知觉障碍等多种异常;(5)排除其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儿的一过性运动发育滞后。
2.鉴别诊断(1)进行性中枢性瘫痪例如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脑白质营养不良、颅内及脊髓肿瘤等。
这些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应和痉挛型脑瘫鉴别。
由于此类疾病所致的瘫痪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结合各自的临床特征,不难鉴别.(2)锥体外系变性病如苍白球黑质变性、震颤麻痹综合征、亨廷顿舞蹈病等,应与手足徐动型或其他类型的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脑性瘫痪鉴别。
但此类疾病起病一般较晚、病程呈进行性发展等特征与脑性瘫痪明显不同。
(3)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与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一样,表现为肌张力低下。
但前者的腱反射消失、肌萎缩发生较早且明显、常伴肌束颤动等特点与脑性瘫痪不同。
(4)婴儿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于婴期起病,肌无力呈进行性加重,肌萎缩明显,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常用呼吸肌功能不全而反复患呼吸道感染,肌肉活组织检查可助确诊。
(5)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又名硫酸脑苷酯沉积病.患儿出生时表现为明显的肌张力低下,随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四肢痉挛、肌张力增高、惊厥、共济失调、智力进行性减退等。
基与脑瘫的鉴别要点在于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检测血清、尿或外周血白细胞中芳香硫酸酶A的活性可确诊。
(6)与孤独症相鉴别有些孤独症小儿行走时使用脚尖着地,有时误认为是脑瘫痉挛型。
但体检可发现跟腱不挛缩、足背屈无障碍,腱反射不亢进,无病理反射,这些特点都可与脑瘫鉴别.(7)与三体综合征相鉴别又称先天愚型、Down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疾病。
脑瘫诊断偏瘫标准指南最新版

脑瘫诊断偏瘫标准指南最新版As of today, the latest version of th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of cerebral palsy and the standard for hemiplegia needs to be constantly updated. (截至今日,脑瘫诊断和偏瘫标准的最新版本需要不断更新。
)One of the key perspectives to consider when discussing the latest version of th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of cerebral palsy and the standard for hemiplegia is the advancements in medical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With the rapid evolution of medical technology, it is important to ensure that the guidelines and standards are in line with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This includes incorporating new diagnostic tools, treatment options, and research findings that can improve the overall accuracy and effectiveness of diagnosing cerebral palsy and hemiplegia. (讨论脑瘫诊断和偏瘫标准最新版本的一个关键视角是医学技术和研究的进步。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确保指南和标准与该领域的最新发展保持一致至关重要。
五个月宝宝脑瘫治疗方案

一、引言脑瘫(脑性瘫痪)是指婴儿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早期因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脑瘫患儿常伴有智力、运动、语言、感知、认知、行为等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五个月大的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脑瘫的治疗应尽早开始,以最大程度地改善患儿的预后。
本文将针对五个月宝宝脑瘫的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二、五个月宝宝脑瘫治疗方案1. 早期评估对五个月宝宝进行全面的生长发育评估,了解其运动、认知、语言、感知等方面的能力,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 家庭康复训练(1)家长培训:对家长进行康复知识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康复技巧和方法,以便在家庭环境中对宝宝进行康复训练。
(2)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培养宝宝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如进食、穿衣、洗澡等。
(3)感觉统合训练:通过游戏、触摸、听觉、视觉等方式,提高宝宝的感觉统合能力。
(4)精细运动训练:通过抓握、投掷、翻滚等游戏,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运动能力。
3. 物理治疗(1)运动疗法:根据宝宝的运动发育水平,进行针对性训练,如翻身、坐、爬、站立、行走等。
(2)按摩疗法:通过按摩手法,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关节活动度。
(3)电疗:运用低频电、中频电等治疗方法,刺激神经系统,改善肌肉功能。
4. 作业治疗针对宝宝的认知、语言、感知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5. 语言治疗对语言障碍的宝宝进行语言训练,包括发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训练。
6. 心理治疗对患儿及其家庭进行心理疏导,提高其对脑瘫的认识,减轻心理负担,增强康复信心。
7.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需要,合理使用药物,如抗痉挛药物、促进神经生长因子等。
8. 手术治疗对于部分伴有严重畸形或功能障碍的宝宝,可考虑手术治疗。
三、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1.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宝宝的病情、年龄、家庭环境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
2. 家长积极参与:家长是康复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应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关注宝宝的生活细节。
小儿脑性瘫痪康复诊疗规范及病列报告

康复诊疗规范
物理疗法
包括热疗、电疗、紫外线照射、 按摩等。
职业疗法
针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功能,帮 助其适应和改善生活自理及卫生 习惯。
言语疗法
增强孩子吐字准确,语言机能协 调。
病例报告
1
张三
男,5岁,患病2年,病情属于轻度肌张力障碍。经过3个月康复训练,肌张力得 到明显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
2
李四
多学科参与
康复治疗需要配合医生、康复师、家属等多学科人员进行。
康复训练方法
游戏疗法
通过游戏、玩具等方式伽培养儿童平和心态,提 升免疫力和身体协调性。
水疗法
通过水中训练帮助瘫痪儿童活动 肢体,增强肌肉运动能力。
康复效果评估
1
肌张力
测量患儿肌张力情况。
女,7岁,患病1年,病情较为严重。经过6个月的训练,肢体运动能力得到较大 提升,步态改善,周围感觉得到恢复。
3
王五
男,9岁,患病6个月,属于重度肌张力障碍。经过近1年的康复训练,肌张力得 到明显改善,可以进行一定的自我照料。
康复治疗方案
个性化
针对儿童的个人情况制定康复治疗方案。
持续性
康复治疗需要长期持续,一般建议每天进行康复理疗2小时左右。
小儿脑性瘫痪康复诊疗规 范及病列报告
脑性瘫痪是儿童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日常生活。本诊 疗规范旨在指导康复治疗,提高康复效果。
脑性瘫痪简介
1 概念
脑性瘫痪是一种影响运动及姿势发育的疾病。
2 症状
肌肉强烈紧张、运动情况障碍、步态异常、肢体活动难度大等。
3 治疗
康复治疗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式。
步态
2
检查患儿步态的变化和改善情况。
脑瘫 病情说明指导书

脑瘫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脑瘫概述脑瘫(cerebral palsysyndrome)又称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综合征,因发育过程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受到非进行性损伤所致。
可伴随感觉、知觉、认知、行为等异常及癫痫发作、继发性骨骼肌肉系统异常。
本病严重影响小儿的身心发育,可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英文名称:cerebral palsy syndrome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与遗传有关,有家族史者患病风险增加发病部位:颅脑常见症状:运动障碍、姿势异常主要病因: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宫内感染检查项目:体格检查、颅脑 MRI、颅脑 CT、头颅 B 超、脑电图、肌电图、脑干诱发电位、智力及语言检查、病毒学检测重要提醒:若发现婴儿出现脑性瘫痪综合征相关症状应及时就诊,明确诊断、遵医嘱接受治疗,以免病情不断发展导致关节变形、挛缩及继发其他严重疾病,增加患儿痛苦。
临床分类:1、痉挛型四肢瘫以锥体系受损为主,包括皮质运动区损伤。
特征性表现是牵张反射亢进。
四肢肌张力增高,上肢背伸、内收、内旋,拇指内收,躯干前屈,下肢内收、内旋、交叉、膝关节屈曲、剪刀步、尖足、足内外翻,拱背坐,腱反射亢进、踝阵挛、折刀征和锥体束征等。
2、痉挛型双瘫症状同痉挛型四肢瘫,主要表现为双下肢痉挛及功能障碍重于双上肢。
3、痉挛型偏瘫症状同痉挛型四肢瘫,但表现在一侧肢体。
4、不随意运动型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主要包括舞蹈性手足徐动和肌张力障碍。
最明显特征是非对称性姿势,头部和四肢出现不随意运动,即进行某种动作时常夹杂许多多余动作,四肢、头部不停地晃动,难以自我控制。
肌张力可高可低,可随年龄改变。
腱反射正常。
静止时肌张力低下,随意运动时增强,对刺激敏感,表情奇特,挤眉弄眼,颈部不稳定,构音与发音障碍,流涎、摄食困难,婴儿期多表现为肌张力低下。
中医儿科脑性瘫痪诊疗指南

中医儿科脑性瘫痪诊疗指南一、范围本指南提出了脑性瘫痪的诊断、辩证、治疗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下人群脑性瘫痪的诊断和治疗。
二、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脑性瘫痪是指一组持续存在的导致活动受限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综合症,这种综合症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或发育缺陷引起的。
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感知和/或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骨骼肌问题。
临床以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手硬、足硬、肌肉硬、头颈硬、关节硬,或颈软、手软、脚软、口软、肌肉软为主要特征。
属于中医“五迟”“五硬”“五软”等范畴。
三、诊断(一)临床表现运动发育落后,抬头、翻身、抓物、坐、爬、立、行等动作发育迟于同龄正常小儿;肌肉张力异常,肢体几张或肌肉萎软,可见手硬、足硬、肌肉硬、头颈硬、关节硬,或颈软、手软、脚软、口软、肌肉软等;姿势异常,可见头颈后仰,甚或呈角弓反张、上肢僵直、手紧握拳、下肢硬直交叉、尖足等,或肢体不对称、头颈躯干扭转,或表现为软弱无力的姿势;常有体格发育迟缓、发迟、齿迟、言语落后、听力及视力异常、癫痫发作等。
(二)诊断条件本病病变部位在脑部,症状在婴儿期出现,引起脑性瘫痪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或有脑部发育缺陷而引起,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和姿势异常、运动发育落后及障碍、神经反射检查异常等,可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需要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运动发育迟缓。
(三)实验室及特殊检查头颅CT/MRI:能帮助了解是否有脑损伤或脑结构异常,对探讨脑瘫的病因及诊断预后有帮助。
脑电图:可以了解是否合并癫痫,并可辅助脑瘫的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
脑干听觉、视觉诱发电位:了解听力、视力是否有损伤。
病原学检查:了解患儿是否有宫内感染,明确脑瘫病因,指导治疗。
染色体、血、尿代谢检查:排除一些染色体疾病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脑瘫诊断偏瘫标准指南最新版

脑瘫诊断偏瘫标准指南最新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脑瘫是一种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导致的永久性疾病,患者在发育早期就会出现运动和姿势障碍。
《小儿脑瘫》课件

医生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和 量表,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
神经学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医生根据初步观察结果,选择合适的检查方 法,进一步了解患儿情况。
诊断与治疗方案制定
医生根据评估结果,对患儿进行诊断,并制 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03 小儿脑瘫的治疗 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小儿脑瘫治疗的重要手段 之一,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 质量。
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全面性脑瘫和部分性脑瘫,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 、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脑瘫。
02 小儿脑瘫的诊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评估
诊断方法
观察法
医生通过观察患儿的生 长发育、运动功能、语 言能力等方面,判断是
否存在异常。
神经学检查
通过检查患儿的肌力、 肌张力、反射、姿势等 ,了解神经系统是否存
在异常。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可 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 碍、语言和视觉障碍等。
病因与病理
病因
主要病因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窒 息、高胆红素血症等围生期高危因素 。
病理
脑瘫患儿的脑组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 水肿、软化、变性及坏死等病变,导 致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发育异常。
临床表现与分类
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和混合型等类 型,其中痉挛型最为常见。
ABC Scale
Abilities of Basic Skills Scale ,用于评估患儿的基本技能水 平。
VABS
Vineland Adaptive Behavior Scale,用于评估患儿的适应行
为能力。
诊断与评估流程
初步观察与病史采集
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和干预

临床表现有运动功能障碍、发育落后及姿势异常
诊 断 程 序
1、首先排除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或退行性异常 2、进行临床分类,根据瘫痪部位分为四肢瘫、偏瘫、双瘫,或共济失调等。 3、检查是否合并智力低下、视力听力障碍、语言和言语障碍、吞咽功能障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21/5/152021/5/152021/5/152021/5/155/15/2021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5月15日 星期六 2021/5/152021/5/152021/5/15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5月 2021/5/152021/5/152021/5/155/15/2021
临床表现
运动
脑瘫
智能 知觉 精神行为
精神发育迟滞 知觉障碍 精神行为异常
癫痫
癫痫
粗大及精细的神经肌肉协调 运动障碍 理解力、学习能力低下 神经原性的视力、听力障碍 注意力涣散、触觉等感觉功 能障碍等 惊厥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5/152021/5/15Saturday, May 15, 2021
热2天以上。 28、新生儿期出现持续低血糖:新生儿不进食时间
大于/等于12小时。 29、新生儿期出现青紫、呼吸差、吸吮差、反应差。 30、多胎。 31、大运动发育落后3个月者。
总之,引起脑瘫的病因不是单一的,危险 因素很多。对于足月脑瘫患儿,胎儿期的 因素在危险因素中占主要地位;而对于早 产脑瘫患儿,出生时和新生儿期因素则具 有重要地位。此外,不同类型脑瘫的危险 因素不尽一致。过去普遍认为出生时和新 生儿期有关因素是脑瘫的主要病因,现在 也强调胎儿期因素的重要性。
小儿脑性瘫痪 病情说明指导书

小儿脑性瘫痪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小儿脑性瘫痪概述小儿脑性瘫痪(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简称小儿脑瘫,亦称Litter 病,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损害综合征。
其发病是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受损所致。
主要表现为先天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随感觉、认知、沟通、知觉、行为等异常及癫痫发作,和继发性骨骼肌肉系统异常。
智力正常的患儿通常预后较好,而癫痫频繁发作者预后较差。
英文名称: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其它名称:小儿脑瘫、Litter病。
相关中医疾病:五迟、五软、五硬、胎弱、痿证。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神经系统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部分患者发病可能跟遗传有关。
发病部位:颅脑。
常见症状:运动障碍、姿势异常。
主要病因:病因复杂,跟早产、产时缺氧、孕妇妊娠期间重症感染等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CT、核磁共振(MRI)、脑电图、脑诱发电位、遗传学检测。
重要提醒:本病经积极康复锻炼及治疗后有望使患儿能独立生活,不应轻易放弃治疗。
临床分类:临床上根据神经病理学特点将脑瘫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以及混合型四种。
1、痉挛型占脑瘫人群的70%~80%,以肌张力增高、痉挛姿势、选择性运动受限和病理性反射为特点,病变位于锥体系通路。
根据受累肢体情况可进一步分为四肢瘫(四肢和躯干均受累)、双瘫(也是四肢瘫,但双下肢相对较重)、截瘫(双下肢受累,上肢及躯于正常)、偏瘫、三肢瘫和单瘫等。
2、不随意运动型占10%~20%,以肌张力不稳定、非对称姿势和不随意运动为特点,可以表现为肌张力障碍、舞蹈-手足徐动,病变位于锥体外系的基底节区。
3、共济失调型占5%左右,以肌张力低下、平衡和共济障碍、运动启动缓慢和协调不良为特点,病变位于小脑及其联络通路。
小儿脑瘫的康复

小儿脑瘫的康复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ay)简称脑瘫,是一组在小儿早期即发病的非进行性症候群,表现为非阵发性的中枢性随意肌功能受累,如肢体痉挛,姿势控制异常和不随意运动等并可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和视觉障碍、认识和行为异常,从而造成治疗上的困难。
一、分类(一)痉挛性脑瘫,是脑瘫中最常见的类型1.痉挛性偏瘫,瘫痪侧肢体自发运动减少,上肢受累多较下肢重,1岁前即可发现患侧手及拇指指甲生长迟滞,肢体显著痉挛,踝部跟腱挛缩导致马蹄内翻畸形,多呈足尖着地行走。
25%的病儿有认知功能异常,智力低下。
2.痉挛性双瘫,这种双下肢痉挛性瘫患常在婴儿开始爬行时即被发现,在爬行时双臂呈正常相互交替姿势向前,但其双腿则被拖拉向前,髋部内收,患儿行走延迟,双足呈马蹄内翻状,步行时足尖着地,托起小儿双腋可见双下肢呈剪刀状交叉,本型智力发育多正常。
3.痉挛性四肢瘫,是脑瘫中最严重的类型,四肢运动严重受累,合并智力低下和惊厥者最多;伴语言发育障碍和视觉异常者甚多,也可伴手足徐动。
(二)手足徐动型脑瘫,该型已较少见,患儿多有肌张力降低,抬头无力,喂哺困难,常表现舌头伸出口外及流涎,1岁后徐动逐渐明显,因咽肌受累,呈显著语言困难,说话时语句含糊,声调调节也受累,惊厥不多见,多数患儿智力尚可,二、康复原则1.“三早”的原则对于脑瘫的康复,早发现、早确诊和早治疗的的“三早”原则尤为重要,其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CNS)随着年龄增长不断成熟分化,从而不断地产生新的功能,最后形成多种功能的专一化,大脑在3岁以前发育最快,早期治疗能促使脑瘫患儿CNS在不断成熟和分化的过程中,使受损的脑组织得到较完好部分的有效代偿。
年龄增大,CNS的各种功能都将基本定型,此时再进行康复治疗比较困难。
另外,如治疗过晚,不对称的异常姿势和病理性原始反射就会较顽固地存在,肌肉的痉挛状态就不可能得到改善,最后不可逆的挛缩和畸形将无法避免。
关于早期的时间大多数专家认为应在6个月以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脑瘫的诊疗规范
小儿脑瘫基本作业疗法是现在很多家长非常重视的一种疗育方法,由于现在脑瘫发病率有逐渐增加趋势,并且孩子的成长及家庭幸福有极大影响。
因此人们对小儿脑瘫基本作业疗法也更加关注,脑瘫作业训练,针对每个不同表现的患儿,制定个体方案,一对一进行训练,使脑瘫患儿随著成长,理解自己的障碍和能力,养成自己对自身问题处理的能力,使之能回归到主流社会,与正常儿童一起成长。
一、流程
1、作业疗法的基本元素是病人、作业治疗师、作业内容和环境。
作业内容是指治疗师根据病人的功能状况及个人兴趣等选择相关的作业训练内容。
环境则是实施作业活动的场所。
2、作业疗法的流程从采取分析病人资料起(或接受康复
医师的处方)一初期作业、活动的评定一制定治疗目标(康复评定会)一制定作业训练计划一实施治疗计划(作业训练)一中期评定会一作业修改(调整)治疗计划一实施治疗计划一后期评定会(决定今后的治疗方针)。
二、小儿脑瘫作业治疗的评定内容
(一)、收集资料发育史、个人史、家族史、既往史、现病史、用药情况等(病历).在病房中的日常生活活动、交往及家人情况等
(病房);物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掌握的小儿脑瘫患儿资料;家庭及周边环境、房屋构造、幼儿园及学校情况主要看护人、母亲的养育态度;康复训练经历、作业疗法治疗目的等;小儿脑瘫患儿家长对康复治疗的要求、希望;小儿脑
瘫患儿家庭经济状况。
(二)、一般发育
身高、体重及头围等一般发育指标。
(三)、运动功能
上肢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徒手肌力、握力、捏力)、
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协调性、灵巧性、眼球运动、眼手协调)、肌张力、姿势控制及反射等。
(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食、更衣、洗漱、如厕、洗浴、移动、其他。
(五)、感知觉、认知及行为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行为评定、学习障碍评定及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主要对理解力、注意力、判断力、问题解决能力、概念形成、时间管理、情绪、自制力、自我概念等进行评定。
(六)、人际关系、社会生活技能两人之间的关系、集体中的人际关系、规则的遵守等,适应行为评定。
(七)、游戏日常游戏的方法与种类以及感兴趣的游戏。
(八)、辅助器具的使用情况采用矫形器的种类,使用矫形器前后的变化以及自助具的使用情况与种类。
三、确定小儿脑瘫患儿的治疗方法
(一)、促进运动发育
1、保持正常姿势,仰卧位、俯卧位、坐位、立位。
2)促进上肢功能发育1{上肢粗大运动功能②手的精细运动功能}(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
1 、进食训练2、更衣训练3、如厕训练4、沐浴训练5、交流等
(三)、促进感知觉认知功能。
(四)、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五)、情绪的稳定和促通社会性。
四、作业疗法的基础功能训练:
1. ROM 训练。
2、头部控制能力训练。
3.翻身能力训练。
4、坐位保持及平衡训练。
5.爬行能力训练。
6、手功能训练。
7、手眼协调性训练。
8、日常生活动作训练。
9、认知功能训练。
五、不同类型脑瘫患儿的作业治疗
(1)、痉挛型早期大幅度活动患儿的上、下肢.逐步增加活动范围.使其放松肌肉的紧张度.训练肢体的粗大动作.如上举、摆手、拍手、迈步、提腿弯腰、转向.缓解紧张的肌群,
增强无力肌群的肌力,使肌肉和关节协调配合。
让患儿主动地、反复地进行锻炼,患儿肌肉紧张度下降后,可对患儿进行一些生活锻炼,如穿衣、吃饭、站立、行走等。
使患儿能在最大限度上达到日常生活活动方面的自理。
为避免患儿厌倦、逆反心理,可用以改善粗大运动技能的游戏和改善日常自理能力技能的游戏。
如:①绘画:调整所用绘画用具的种类和摆放位置,变换体位(如蹲、坐、跪、站等);②绕行:在室内摆放一些物品,让患儿钻过、爬过、绕行③球类运动④先练习给小娃娃穿衣、脱衣、洗脸等活动,然后过渡到自己完成这些活动。
(2)、手足徐动型应分散其注意力,使之不自觉地放松肌肉,控制其不自主的活动,如让患儿摆积木,操作玩具、踢球、练习绘画或做自己喜爱的活动,使患儿逐渐无意识地控制不自主活动,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
(3)、共济失调型应指导患儿做肌肉自主充分的收缩和舒张,肌肉锻炼应逐渐加强,以防止肌肉萎缩,肌力达 2 级时,开始肌肉主动运动练习肌力达 3 级以上时,指导患儿单独练习,如利用医疗体育器械进行抗阻练习,进行静、动态坐位,站立位平衡及手功能训练,增强肌力为行走奠定基础。
如患儿不能自主收缩肌肉可用各种刺激疗法刺激肌肉收缩,轻度患儿应训练其站立、走稳、步态,训练时应在广阔平坦地面上或铺有地毯的室内,头部给予保护,防止外伤,训练时配合手的协调动作。
(4)、强直型训练计划类似痉挛型,但由于大脑损伤严重,训练效果不佳,应采取各种刺激疗法使肌肉紧张度降低的基础上进行锻
炼。
(5)、震颤型应采用各种刺激通过感受器诱发产生自主运动促
使患儿以正确的姿势和运动方式来抑制异常运动,如电针刺激疗法以及脉冲治疗均有一定疗效,配合上一定的作业疗法,如让患儿做改善精细运动技能的游戏,如拆装活动、摆积木、图片、钉图钉、玩橡皮泥、串珠等活动,最终达到好的效果。
六、作业疗法的治疗原则:
1、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2、全面康复。
3.康复治疗与教育相结合、与游戏玩耍相结合。
七、注意事项:
1、先训练患儿获得良好的坐位平衡与保持良好坐位姿势的能力,或在训练时提供患儿适当座椅和桌子。
2、从事单侧手活动时,要将另一侧手摆放在恰当的位置上,以帮助患儿维持正常的姿势与肌张力。
3、考虑操作物件的大小、质地、重量与形状,因为手
运动的控制开始于感觉输入,不同的感觉输入有利于促进手功能的发育。
4、鼓励采用双手活动。
5、动作难度应设置在患儿通过努力就能完成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