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早期诊断15项共77页文档
合集下载
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和干预课件
n 高龄孕妇 n 妊高症 n 、、、、、、
13
胎儿因素
n 双胎或多胎 n 胎儿宫内窘迫 (有20%~40%的脑瘫是宫内缺氧造成) n 脐带绕颈 n 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等。
14
遗传因素
n 如家族中有脑瘫、癫痫、智力低下等病人和其 他基因遗传学因素
15
2、出生时因素
n 新生儿窒息 n 产伤
16
新生儿窒息
31
(三)肌力低、肌张力异常
表现为肌张力降低、增高或不稳定
32
(四)反射异常:
n 包括原始反射延迟消失、保护性反射不出 现或减弱,可出现病理反射。
33
辅助检查
(一)脑性瘫痪的诊断直接相关检查 (二)脑瘫合并症的相关检查
34
(一)脑性瘫痪的诊断直接相关检查
1. 头颅影像学检查(MRI和CT):为最有力的证 据支持。鉴于MRI有较高的分辨率,所以在病 因学诊断上优于CT。
2. 遗传代谢和凝血机制检查:为较好的证据支 持。遗传代谢不作为常规的检查项目(见诊 断程序)。由于不好解释的脑梗塞常在脑瘫 的偏瘫患儿中发现,因此在诊断时需要检查 凝血机制。
35
(二)脑瘫合并症的相关检查
1. 脑电图(EEG):当合并有癫痫发作时进行 EEG检查。不作为脑瘫病因学诊断的常规 检查项目。
4、共济失调型: 以小脑受损为主;
5、肌张力低下型: 6、混合型: 同一患儿表现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
症型。
4
按瘫痪部位分型:
1、单瘫: 单个肢体受累; 2、双瘫: 四肢受累,上肢轻,下肢重; 3、三肢瘫: 三个肢体受累; 4、偏瘫: 半侧肢体受累; 5、四肢瘫: 四肢受累,上、下肢受累程度相似。
7
n Vojta姿势反射异常是中枢性协调障碍的客 观指标。
13
胎儿因素
n 双胎或多胎 n 胎儿宫内窘迫 (有20%~40%的脑瘫是宫内缺氧造成) n 脐带绕颈 n 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等。
14
遗传因素
n 如家族中有脑瘫、癫痫、智力低下等病人和其 他基因遗传学因素
15
2、出生时因素
n 新生儿窒息 n 产伤
16
新生儿窒息
31
(三)肌力低、肌张力异常
表现为肌张力降低、增高或不稳定
32
(四)反射异常:
n 包括原始反射延迟消失、保护性反射不出 现或减弱,可出现病理反射。
33
辅助检查
(一)脑性瘫痪的诊断直接相关检查 (二)脑瘫合并症的相关检查
34
(一)脑性瘫痪的诊断直接相关检查
1. 头颅影像学检查(MRI和CT):为最有力的证 据支持。鉴于MRI有较高的分辨率,所以在病 因学诊断上优于CT。
2. 遗传代谢和凝血机制检查:为较好的证据支 持。遗传代谢不作为常规的检查项目(见诊 断程序)。由于不好解释的脑梗塞常在脑瘫 的偏瘫患儿中发现,因此在诊断时需要检查 凝血机制。
35
(二)脑瘫合并症的相关检查
1. 脑电图(EEG):当合并有癫痫发作时进行 EEG检查。不作为脑瘫病因学诊断的常规 检查项目。
4、共济失调型: 以小脑受损为主;
5、肌张力低下型: 6、混合型: 同一患儿表现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
症型。
4
按瘫痪部位分型:
1、单瘫: 单个肢体受累; 2、双瘫: 四肢受累,上肢轻,下肢重; 3、三肢瘫: 三个肢体受累; 4、偏瘫: 半侧肢体受累; 5、四肢瘫: 四肢受累,上、下肢受累程度相似。
7
n Vojta姿势反射异常是中枢性协调障碍的客 观指标。
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
40
早期诊断4
姿势异常(2)
肌张力亢进的姿势 头背屈:头颈明显背屈,无论仰卧、俯 卧、坐位。 角弓反张:头颈躯干下肢过度伸展背屈, 形如弓状。 上肢硬性伸展,手握拳。 上肢内收内旋,向后伸展。 下肢内收内旋,硬性交叉伸展。
41
尖足姿势(6个月以后)
两下肢分开角(股角)小于90度。
32
33
34
35
36
37
早期诊断4 姿势异常
小儿姿势是指机体在静止时为克服地心
引力所采取的自然位置,如仰卧位、俯 卧位、坐位、立位等。机体保持一定的 姿势,是产生自发运动和随意运动的基 础。有正常的姿势才有正常的运动,姿 势异常,运动必然发生障碍。
38
早期诊断4
姿势异常(1)
肌张力低下的姿势 蛙状姿势 :躯干、大腿、小腿紧贴床面, 无论仰卧位、俯卧位、坐位都如青蛙。 W字姿势:上肢或下肢屈曲少动,紧贴 床面,形如W字。 折刀姿势:使小儿坐位时,头颈、躯干、 下颌抵床,口与足相接,四肢无力,行 如折刀状。(坐位全前倾)。
31
早期诊断3
运动发育落后
抬头:1个月俯卧位瞬间抬头,2~3个月抬头
45度,4个月抬头90度。 翻身:4个月主动翻身。 坐:6个月弓背坐,7个月独坐,9~10个月自 由坐。 爬:8个月腹爬,9个月四肢爬,10个月高爬。 立:3个月短暂支持体重,4个月尖足支持, 5~6个月立位跳跃,7~9个月扶站,10~11个 月独站。 走:10~12个月可牵手走,12~13个月可独走, 16~18个月可自己跑。
14
早期诊断1
高危因素
佳木斯医学院总结分析,与脑瘫明显相关 的高危因素依次为:
出生窒息、黄疸、早产、妊娠早期用药、 新生儿痉挛、低体重、急产、母体中毒、 阴道流血、颅内出血、产程过长、前置 胎盘、妊娠中毒症、吸入性肺炎、双胎、 巨大儿、妊娠反应重、脐带绕颈、胎头 吸引、臀位、横位、硬肿症。
早期诊断4
姿势异常(2)
肌张力亢进的姿势 头背屈:头颈明显背屈,无论仰卧、俯 卧、坐位。 角弓反张:头颈躯干下肢过度伸展背屈, 形如弓状。 上肢硬性伸展,手握拳。 上肢内收内旋,向后伸展。 下肢内收内旋,硬性交叉伸展。
41
尖足姿势(6个月以后)
两下肢分开角(股角)小于90度。
32
33
34
35
36
37
早期诊断4 姿势异常
小儿姿势是指机体在静止时为克服地心
引力所采取的自然位置,如仰卧位、俯 卧位、坐位、立位等。机体保持一定的 姿势,是产生自发运动和随意运动的基 础。有正常的姿势才有正常的运动,姿 势异常,运动必然发生障碍。
38
早期诊断4
姿势异常(1)
肌张力低下的姿势 蛙状姿势 :躯干、大腿、小腿紧贴床面, 无论仰卧位、俯卧位、坐位都如青蛙。 W字姿势:上肢或下肢屈曲少动,紧贴 床面,形如W字。 折刀姿势:使小儿坐位时,头颈、躯干、 下颌抵床,口与足相接,四肢无力,行 如折刀状。(坐位全前倾)。
31
早期诊断3
运动发育落后
抬头:1个月俯卧位瞬间抬头,2~3个月抬头
45度,4个月抬头90度。 翻身:4个月主动翻身。 坐:6个月弓背坐,7个月独坐,9~10个月自 由坐。 爬:8个月腹爬,9个月四肢爬,10个月高爬。 立:3个月短暂支持体重,4个月尖足支持, 5~6个月立位跳跃,7~9个月扶站,10~11个 月独站。 走:10~12个月可牵手走,12~13个月可独走, 16~18个月可自己跑。
14
早期诊断1
高危因素
佳木斯医学院总结分析,与脑瘫明显相关 的高危因素依次为:
出生窒息、黄疸、早产、妊娠早期用药、 新生儿痉挛、低体重、急产、母体中毒、 阴道流血、颅内出血、产程过长、前置 胎盘、妊娠中毒症、吸入性肺炎、双胎、 巨大儿、妊娠反应重、脐带绕颈、胎头 吸引、臀位、横位、硬肿症。
脑瘫的诊断
3.有脑损伤的神经学异常,如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 势反射异常。
4.常同时伴有智力低下、语言障碍、惊厥、感知 觉障碍等多种异常。
第十页,共17页。
5.患儿的临床表现大多开始于婴幼儿期,但是, 又不是所有的脑瘫患儿都会在早期表现明显的异 常症状,特别是轻症患儿,在出生后6个月前甚 至出生后9个月前,很难作出确切诊断。对于分 型诊断,年龄越小也越有困难,原因为典型的体 征尚未充分表现出来。所以,医生需要对婴儿进 行仔细的观察和随访,反复多次地全面进行评估, 以便及早诊断、早期治疗。
4.自主运动出现的情况,如平衡、协调动作以 及降落时的保护反射。
5.神经运动评价及神经系统检查,如膝反射、 肱二头肌反射、踝阵挛以及其他病理反射。
第四页,共17页。
1.新生儿期生后第1个月,严重痉挛性脑瘫患儿易 诊断,表现为无自主运动,肌张力高,伸肌张力过 强或角弓反张,以及异常发作运动如肌阵挛抽搐。 仰卧位时双下肢僵直,被动屈曲和外展困难,头颈 伸直,肩臂回缩(肌张力过高性迷路反射),双手握 拳,肘关节屈曲,双肩外展。这些婴儿运动和姿势 与正常新生儿对比有明显不同。然而大多数脑性瘫 痪婴儿在新生儿期并不出现痉挛的体征。相反出现 不同程度的肌张力低下。警告体征常表现为异常觉 醒状态,高音调和细弱哭声,吸吮、觅食反射减弱, 继发性喂养困难,伸展反射异常的肌张力(过高或过 低)。
第十一页,共17页。
脑性瘫痪是非进行性的中枢性运动障碍, 出生后主要表现为运动发育延迟,因此, 在鉴别诊断方面,对于非进行性疾病、 出生后出现运动发育延迟的疾病都需鉴 别。
第十二页,共17页。
(一)以松软肌张力低下表现为主的脑性瘫痪
以松软肌张力低下表现为主的脑性瘫痪应与下述疾病 鉴别:
1.脊髓进行性肌萎缩症(progressive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以松软表现为主症,为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病。婴幼儿期发病,鉴别要点是智力正常;临 床呈进行性、对称性、以近端为主的弛缓性瘫及肌肉 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可出现手指震颤;婴儿型 呼吸肌可受累,呼吸功能出现严重障碍;晚期可波及 舌和咽部肌肉,出现吞咽困难。肌电图可检出肌纤维 纤颤电位,肌活检可确诊。本病预后不良,平均寿命 为18个月,多数于2岁前死亡。
4.常同时伴有智力低下、语言障碍、惊厥、感知 觉障碍等多种异常。
第十页,共17页。
5.患儿的临床表现大多开始于婴幼儿期,但是, 又不是所有的脑瘫患儿都会在早期表现明显的异 常症状,特别是轻症患儿,在出生后6个月前甚 至出生后9个月前,很难作出确切诊断。对于分 型诊断,年龄越小也越有困难,原因为典型的体 征尚未充分表现出来。所以,医生需要对婴儿进 行仔细的观察和随访,反复多次地全面进行评估, 以便及早诊断、早期治疗。
4.自主运动出现的情况,如平衡、协调动作以 及降落时的保护反射。
5.神经运动评价及神经系统检查,如膝反射、 肱二头肌反射、踝阵挛以及其他病理反射。
第四页,共17页。
1.新生儿期生后第1个月,严重痉挛性脑瘫患儿易 诊断,表现为无自主运动,肌张力高,伸肌张力过 强或角弓反张,以及异常发作运动如肌阵挛抽搐。 仰卧位时双下肢僵直,被动屈曲和外展困难,头颈 伸直,肩臂回缩(肌张力过高性迷路反射),双手握 拳,肘关节屈曲,双肩外展。这些婴儿运动和姿势 与正常新生儿对比有明显不同。然而大多数脑性瘫 痪婴儿在新生儿期并不出现痉挛的体征。相反出现 不同程度的肌张力低下。警告体征常表现为异常觉 醒状态,高音调和细弱哭声,吸吮、觅食反射减弱, 继发性喂养困难,伸展反射异常的肌张力(过高或过 低)。
第十一页,共17页。
脑性瘫痪是非进行性的中枢性运动障碍, 出生后主要表现为运动发育延迟,因此, 在鉴别诊断方面,对于非进行性疾病、 出生后出现运动发育延迟的疾病都需鉴 别。
第十二页,共17页。
(一)以松软肌张力低下表现为主的脑性瘫痪
以松软肌张力低下表现为主的脑性瘫痪应与下述疾病 鉴别:
1.脊髓进行性肌萎缩症(progressive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以松软表现为主症,为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病。婴幼儿期发病,鉴别要点是智力正常;临 床呈进行性、对称性、以近端为主的弛缓性瘫及肌肉 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可出现手指震颤;婴儿型 呼吸肌可受累,呼吸功能出现严重障碍;晚期可波及 舌和咽部肌肉,出现吞咽困难。肌电图可检出肌纤维 纤颤电位,肌活检可确诊。本病预后不良,平均寿命 为18个月,多数于2岁前死亡。
小儿脑瘫早期诊断15项
神经影像学检查
如脑电图和磁共振成像可以帮 助诊断。
发育评估
评估孩子的运动、语言和认知 能力等方面的发育情况。
早期康复干预
1
早期病情评估
医生会评估孩子的功能和发育水平,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2
物理治疗
通过运动和锻炼来改善肌肉控制和运动能力。
3
语言治疗
帮助孩子改善语言和沟通能力。
预防措施
孕期保健
孕妇需遵循医生建议,保持良好的营养和健康习惯。
小儿脑瘫早期诊断15项
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早期诊断对于幼儿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小儿脑瘫早期诊断的15项关键内容。碍
肌肉过于松弛或过于紧张。
行走、平衡、精细动作困 难。
3 智力障碍
认知和学习困难。
影响因素
1 出生前因素
如胎儿宫内感染、早产等。
3 遗传因素
出生时的保护
确保新生儿在出生后得到充分的护理和保护。
儿童安全
预防事故和头部损伤。
结论和建议
小儿脑瘫早期诊断是确保孩子得到最佳护理和康复的关键。家长应及早寻求医疗帮助,并积极参与康复治疗。
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脑瘫。
2 出生时和出生后因素
如窒息、脑病等。
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1 及早干预
早期诊断可以尽早进行康复干预,最大限度地提高孩子的功能和生活质量。
2 家庭支持
诊断后,家庭可以提供更好的支持和照顾。
3 心理效益
家长可以更好地面对和接受孩子的状况。
早期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观察孩子的姿势、运 动和反应来判断是否存在脑瘫 的可能。
脑瘫的早期诊断课件
24
对家长的教育
. 使其了解患儿功能障碍的实际情况,对其有正 确的认识,并和康复医师一道制定适当的长短 期目标。
. 告知康复训练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常用方法及策略。 . 学习在与患儿相处时应有的态度和沟通方法,
鼓励和指导他们参与患儿的康复训练。
25
康复治疗方法(综合性)
. 运动疗法 . 作业治疗 . 言语功能训练 . 支具和辅助具治疗 . 药物阻滞
47
18、降落伞反应
• 正常发育的标志 • 婴儿面向前站立 • 检查者两手放置于婴儿腋下举起婴儿,然后从上将
婴儿头先向检查台面猛冲 • 正常防御反应下,婴儿伸展手臂以防止跌下 • 7-9个月出现 • 10个月不出现为异常
9
10
反射发育
u 神经系统发育的最高阶段,是最后出现的皮层水平的平衡反应 u 平衡反应一旦出现,将参与人类的重要运动功能而终身存在 u 反射是衡量神经系统发育的一把标尺,是判定脑损伤的客观标
准,其方法简单、无痛、无损伤、不受病儿主观影响,经济实 用,是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
11
反射发育
反射的出现与消失 1.从发育神经学的角度观察小儿反射的发育,反射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2.新生儿期的反射是脊髓、脑干下部水平的神经发育,称为原始反射。 3.生后2个月时的反射是桥脑水平的神经发育,以紧张性颈反射占优势。 4.生后4个月时的反射,神经的发育达中脑水平,原始反射逐渐消失, 出现中脑水平的立直反射。 5.生后10个月左右,神经的发育达皮层水平,因此小儿出现皮层水平的 平衡反射。
• 异常
• 1个月小儿不能竖头 • 2-4个月小儿拉起时头背屈,不能竖头
36
7、俯卧位抬头和手支撑
. 小儿俯卧位
. 在头前方用玩具逗引
对家长的教育
. 使其了解患儿功能障碍的实际情况,对其有正 确的认识,并和康复医师一道制定适当的长短 期目标。
. 告知康复训练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常用方法及策略。 . 学习在与患儿相处时应有的态度和沟通方法,
鼓励和指导他们参与患儿的康复训练。
25
康复治疗方法(综合性)
. 运动疗法 . 作业治疗 . 言语功能训练 . 支具和辅助具治疗 . 药物阻滞
47
18、降落伞反应
• 正常发育的标志 • 婴儿面向前站立 • 检查者两手放置于婴儿腋下举起婴儿,然后从上将
婴儿头先向检查台面猛冲 • 正常防御反应下,婴儿伸展手臂以防止跌下 • 7-9个月出现 • 10个月不出现为异常
9
10
反射发育
u 神经系统发育的最高阶段,是最后出现的皮层水平的平衡反应 u 平衡反应一旦出现,将参与人类的重要运动功能而终身存在 u 反射是衡量神经系统发育的一把标尺,是判定脑损伤的客观标
准,其方法简单、无痛、无损伤、不受病儿主观影响,经济实 用,是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
11
反射发育
反射的出现与消失 1.从发育神经学的角度观察小儿反射的发育,反射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2.新生儿期的反射是脊髓、脑干下部水平的神经发育,称为原始反射。 3.生后2个月时的反射是桥脑水平的神经发育,以紧张性颈反射占优势。 4.生后4个月时的反射,神经的发育达中脑水平,原始反射逐渐消失, 出现中脑水平的立直反射。 5.生后10个月左右,神经的发育达皮层水平,因此小儿出现皮层水平的 平衡反射。
• 异常
• 1个月小儿不能竖头 • 2-4个月小儿拉起时头背屈,不能竖头
36
7、俯卧位抬头和手支撑
. 小儿俯卧位
. 在头前方用玩具逗引
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
早期诊断方法
医疗记录分析
通过仔细分析儿童的医 疗记录和相关检查结果, 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 存在脑瘫的风险。
神经影像学检查
脑部MRI和CT扫描等神经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 生观察儿童脑部结构和 异常情况。
运动评估
通过对儿童的运动能力、 协调性和姿势控制进行 评估,医生可以进一步 确认脑瘫的诊断。
影响早期诊断的因素
1 家庭认识不足
家长对小儿脑瘫的认识和了解不足,导致早期诊断的延迟。
2 诊断误区
小儿脑瘫的症状与其他运动障碍相似,容易造成诊断的混淆和延误。
3 医疗资源不足
某些地区缺乏专业儿童神经病学和康复医疗资源,影响早期诊断的机会。
实际案例分析
1
病历回顾
根据儿童的病历回顾和神经影像学检查,发现脑瘫的风险。
2
运动评估
进行运动评估,确定儿童存在运动功能障碍,进一步确诊脑瘫。
3
早期干预
通过康复治疗和支持,帮助儿童最大限度地发展其潜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早期诊断的益处
早期诊断可以帮助家庭和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提供早期康复干预早期诊断对儿童的生活和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希望通过教育、宣 传和医疗资源的改善,为更多患儿提供早期诊断和干预的机会。
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
小儿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对儿童的生活和发展造成严重影 响。本演示将介绍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方法及其重要性。
小儿脑瘫的定义和特征
小儿脑瘫是一组由儿童大脑受损引起的运动和姿势障碍。常见特征包括运动 功能障碍、姿势异常以及其他相关的发育问题。
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早期诊断可以为脑瘫儿童提供更早的治疗和康复干预机会,以最大限度地减 少不良后果,并为家庭提供更好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小儿脑瘫早期诊断15项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