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菌大棚管理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菌大棚管理规范

一:职责范围:

1,负责菌棒移入前后的场地整理、消毒灭菌等准备工作。

2负责菇棒接种以后的管理工作,包括倒堆、刺孔、摆放等事项。

3,负责发菌大棚的生产记录,包括入棚数量、品种、染菌数量、染菌类型等

4,负责发菌大棚的温度记录,并根据温度情况,及时做好通风、保温等工作。

5,其他与发菌大棚有关的事项。

二,管理及考核要点:

1,菌棒移入前首先平整场地,并喷洒甲醛、克霉灵等药物,闭棚3天后使用,发菌期间,每10天喷洒一次克霉灵或84消毒液或杀虫药一次,发现染菌棒,要及时处理,一般情况下回灶重蒸,严重的运至锅炉房焚烧。

2,接种后的管理工作:

A,当菌丝封满接种眼时,必须倒堆,当接种眼连在一起时,必须脱袋,当菌丝长到5—7厘米时,第一次刺孔,刺孔深度2—2.5CM,数量5-7个,当菌丝长满一半时,第二次刺孔,深度3-3.5CM,数量10-14个,当菌丝长满菌棒,并有少量原基出现时,开始大排气,要求刺孔30-36个,深度4-6CM. 大排气后每5天倒堆一次,连倒3次。

B,菌棒摆放规则:每10排为一方阵,方阵与方阵之间通道宽度

50CM,堆与堆之间间隔不低于15CM,主通道不低于120CM,通道要保持一条直线。

3,发菌大棚的生产记录要及时、完整,并连同温度记录,悬挂在棚门左侧支架上。

4,温度记录要求:

A,每棚摆放温度计不低于三支,前中后各一支。

B,温度计要插在第三层菌种眼上,深度2CM.

C,温度早、中、晚各记录一次

D,当棚内温度超过26摄氏度,或棚内有明显缺氧迹象,或有发闷的感觉时,要及时通风,冬天通风时间要放在中午,时间30—50分钟。

当棚内温度低于15摄氏度时,要做好加温工作,包括晚间在棚内生火,或在白天10点---15点,加大阳光射入面积。

5,发菌大棚要随时保持干燥,同时做好棚外水道和杂草的清理工作,要求雨后无积水,无杂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