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公共交通场站规划方法研究讲解

合集下载

第7章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第7章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85.76% 44.73% 64.62% 53.74% 90%
公交线网规划方法



公交线网规划有两种基本思路:解优法和证优 法。 解优法,又称正推法,是根据对城市公共交通 需求的预测, 通过求特定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获 得优化线网。 证优法,又称验算法,是对一个或几个线网备 选方案进行分析评价, 证实或选择较优方案。 通常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公交 线网规划方案设计与优化。
公交线网规划的基本步骤


现状城区公交线网规划通常是在现有公共交通 线路基础上,根据客流变化情况、道路建设及 新客流吸引中心的需要,对原有线路的走向、 站点设置、运营指标等进行调整或开辟新的公 共交通线路。 除非城市用地结构、城市干道网发生大的变 动,如对外客运交通枢纽的迁建、新交通干道 的开辟,或开通新的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线 路,一般不作大的调整。
规划的检验

规划实施前的事前检验 规划实施后的事后检验
规划的实施


①实施的内容。如: 线路实施、场站建 设、设备配置、材料购置、技术经济政 策、企业机制改革等; ②实施的资金政策保障情况; ③实施时间计划表。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是一个综合性决策问题, 涉及从交通政策到技术设施水平等一系列因素。 规划内容包括多方面:线路、网络规划、车站用 地控制规划、与城市规划的配合、供电、设备选 型与融资等 决策包括:轨道交通系统的类型选择、线网布 局、车站数量与选址、施工技术、与现有建筑物 的连通、系统的外部设备等 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中的核心问题是轨道交通线网 设计和客流预测
放射+环形结构


当放射状路网规模较大时,往往在放射状路网 的基础上增加一至两条环线,环线的基本作用 是弥补放射形路网结构的不足,起到疏解市中 心客流的作用,减轻市中心区线路的负荷,并 提高环线方向乘客的直达性。莫斯科的轨道交 通线网就是这种典型图式,环线一般应放在客 流密度较大的区域,并要尽可能多贯穿大的客 流集散点。 放射+环形结构的线网布局模式适合于城市具 有较大空间规模且外围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强 度足够大的城市。

公交车站的场地选择与布局研究

公交车站的场地选择与布局研究

公交车站的场地选择与布局研究一、场地选择的因素1.人口分布:公交车站应当尽可能接近人口密集区,以便乘客的出行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2.交通网络:公交车站应当位于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便于乘客换乘其他交通工具。

3.场地规模:公交车站的规模应当与乘客的需求相匹配,不宜过大或过小。

4.场地条件:公交车站应当选择平整、无障碍的场地,便于乘客进出车站。

二、布局的原则1.便利性原则:公交车站应当布局便利,乘客能够方便地进出车站,换乘其他线路。

2.安全性原则:公交车站应当布局安全,包括站台的设置、车流与行人交通的分离等。

3.舒适性原则:公交车站应当布局舒适,包括有足够的座椅、防晒雨棚等设施。

4.可持续性原则:公交车站应当布局可持续,例如设置太阳能光伏板、雨水收集系统等。

三、具体设计要点1.站台设置:公交车站的站台宜设置在道路旁边,尽量不占用车行道。

2.候车设施:公交车站的候车设施应当充足,包括座椅、遮阳棚、广告牌等。

3.信息提示:公交车站应当设置信息提示牌,包括线路图、发车时间等,方便乘客了解出行信息。

4.环境美化:公交车站应当进行适当的环境美化,例如绿化、艺术装饰等,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

5.安全设施:公交车站应当设置安全设施,例如监控摄像头、紧急报警装置等,确保乘客的安全。

综上所述,公交车站的场地选择与布局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考虑到人口分布、交通网络、场地规模以及场地条件等因素。

在具体设计上,应当遵循便利性、安全性、舒适性和可持续性原则,并考虑站台设置、候车设施、信息提示、环境美化以及安全设施等要点。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够设计出满足乘客需求的公交车站。

城市公共交通业的公交站点规划与建设

城市公共交通业的公交站点规划与建设

城市公共交通业的公交站点规划与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交通成为现代都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公交站点的规划与建设对于提升城市交通效率、优化出行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城市公共交通业的公交站点规划与建设,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公交站点规划的重要性公交站点规划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基础工作,它决定了公交线路的布局和公交车辆的运行效率。

合理的公交站点规划不仅能够提高公交系统的运行速度和运载能力,还能改善乘客的出行体验和满意度。

因此,科学的公交站点规划对于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二、公交站点规划的原则和方法1. 原则(1)便捷性原则:公交站点的规划应以便捷为出发点,使公交站点布局紧密、分布均匀,方便乘客在不同区域之间转换交通工具。

(2)容量原则:公交站点的规划应根据周边人口密度、客流量等因素确定公交站点的容量大小,以满足不同时间段、不同地理位置的客流需求。

(3)可达性原则:公交站点应考虑无障碍设施,确保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也能方便地使用公交系统。

2. 方法(1)客流分析法:通过数据分析,确定公交站点设立的位置和数量,避免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

(2)空间规划法:根据城市道路规划,考虑公交车道、停车位等因素,合理布局公交站点位置。

(3)绿化融合法:将公交站点与城市绿化相结合,营造舒适的候车环境。

三、公交站点建设的要点和经验1. 设计与建设要点(1)舒适与便捷:公交站点应提供宽敞的候车空间、良好的遮阳、避雨设施,方便乘客候车和上下车。

(2)信息传达:公交站点应设置电子显示屏、站台广播等设施,及时提供公交线路和车辆到达时间等信息。

(3)无障碍设施:公交站点应考虑轮椅坡道、盲道、导向标识等无障碍设施,确保残障人士的出行便利。

2. 建设经验(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于既有的公共场所、市政设施等,可进行改造和利用,减少新建投资。

(2)与城市规划相衔接:公交站点的建设应与城市整体规划相衔接,保证城市交通系统的有序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第七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城市规划原理第七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1、 研究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是城市规划的首要任务之 一 2、 居住、交通、工作、游憩是城市四大功能 3、城市四大生命线:能源、交通、给水、电信 4、现代城市交通是一个组织庞大、复杂、严密而又 精细的体系,现代城市的特征是高效益和高效率。 其中的效率则主要是指城市的运转,其重要组成之 一就是城市交通。 5、所以城市交通对于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有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机动车停车位的确定
公共建筑配建停车位指标
七、城市交通调查
1、交通量调查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基础
1)交通量调查的对象
机动车、自行车、人行
2)交通流量调查分析
– 概念 单位时间(小时、日)内通过某一道路断面
的双向车辆数
高峰小时交通流量
– 典型区域、典型时间进行调查
– 交通量的时间分布
– 交通量的空间分布
C. 客运港位于货运港的上风方向
D. 综合考虑船舶航行、货物装卸、库场储存 及后方集疏
4 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归纳起来是——
规范--------大城市为5-7km/km2;中等城市 为5-6 km/km2。
建议-----6-8 km/km2。
干道恰当的间距为600----1000m,相应 的干道网密度为2—3km/km2பைடு நூலகம்
2、利于环境,美化城市
与主导风向的关系 废气扩散、抵御寒风
过境交通的布置
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加置音障
– 红线宽度
快速干路 60—100米 主干路 40—70米 次干路 30—50米 一般道路 20—30米
2、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1)一条车道的宽度
快速路:3.75米,一般道路:3.5米,
2)自行车道宽度:1.0米/条

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布局与规划研究

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布局与规划研究

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布局与规划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也日益突出。

城市公共交通作为解决城市交通难题的一种重要方式,其站点布局与规划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从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布局与规划的必要性、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策略等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布局与规划对于城市交通发展至关重要。

合理的站点布局可以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方便市民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量,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而规划的重要性在于,通过科学严谨的规划,可以在有限的资源下充分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

其次,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布局与规划需要考虑众多因素。

首先是人口分布和集中度。

根据城市人口的分布情况,合理布局公共交通站点,使得站点能够覆盖更多的居民,提高公交出行的便利性。

其次是地理环境因素。

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道路等情况各异,需要针对性地进行站点布局和规划,确保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

另外,还需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城市的特点各异,需要因地制宜地设计公共交通的站点和路线。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因素,如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以确保公共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布局与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以采取一系列策略。

首先是加强数据采集和研究分析。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包括人流、车流、交通热点等,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城市交通的现状和需求,为站点布局和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其次是加强交通规划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公共交通站点布局和规划需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与其他交通方式协同发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此外,还可以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以提高规划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此外,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布局与规划还需要注重与市民的密切互动和参与。

市民对于公共交通的需求和期望是促使公共交通规划和布局改进的重要动力。

因此,可以通过开展市民满意度调查、举办座谈会和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道路交通与道路规划(下册) 下第7章PPT课件

道路交通与道路规划(下册)  下第7章PPT课件
第21页/共42页
2.2线路长度 公交线路过短,增加乘客换乘率,线路过长,车
速不易稳定,行车难以准点,正常的行车间隔也难 以保证;为保证公共交通的正常运营,提高公共交 通服务水平,公共交通主要线路的长度宜控制在 8~12km。依据城市大小而定,快速轨道交通的线 路长度不宜大于40min行程。
第22页/共42页
根据调查,沿公共交通线路两侧各 300m 范围内的 居民是愿意乘公共交通车的,超出 500m 范围,绝大 多数居民选择骑车,乘公共交通车的很少。因此,公 共交通线路网的密度不能太小。
第19页/共42页
• 由于道路网是常规公交线网的载体,公共交通线 路网密度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城市道路网密度 水平; • 为了扩大公交线网密度,公共交通线路可以在适 宜的支路上设置; • 另一方面,从优化公交网络布设的角度,应对道 路网规划建设提出反馈,突破传统的建立在既有道 路网基础上的被动式的公交线网规划模式。 • 为优化公交网络而改造相关道路的主动式公交线 网规划,能使公交线网最大限度地满足公共客运交 通需求,同时提高系统的运输效益。
2.公交优先 (1)含义:在政策、法规、设施等方面对公交的 优惠。
不仅设置公交专用道,在政策上、资金上、基础 设施上、管理措施等方面的优先。 规划优先——前提; 政策优先——保障; 运行优 先——基础.
第2页/共42页
(2)重要性 ◆公交车速度提升 ◆延误下降 ◆准点率提高 ◆提高了公交的吸引力,增加公交客运量 ◆减少能源消耗 ◆减少污染
车辆在线路上一个来回的时间等于车辆在线路上 来回行驶的时间、在中途各站停靠的时间以及 在 线路两端始末站停留时间的总和。运营速度高, 车辆在线路上周转快,就完成更多的客运任务。 所以,它是标志客运工作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 也是计算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城市公共交通车站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城市公共交通车站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城市公共交通车站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节点,城市公共交通车站也成为城市公共空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仅是乘客乘坐公共交通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

因此,城市公共交通车站的空间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公共交通车站空间规划设计的目的在于优化车站功能,提高效率,创造宜人、舒适的空间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为城市和市民创造更好的生活质量。

因此,城市公共交通车站空间规划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 功能性设计城市公共交通车站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节点,除了提供基本的乘车服务外,还需要考虑到换乘、信息发布、管理、安全等多种功能。

因此,在车站规划设计时,需要将这些功能进行合理分配,在功能与效率的基础上提供最佳用户体验,满足不同需求的用户需求。

2. 空间布局设计城市公共交通车站的空间布局设计是空间规划设计的核心。

因为车站空间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车站的功能性和舒适度。

空间布局应该简洁明了,分区明确,布局紧凑。

合理的空间规划可以在确保出入流畅的同时,提高人员组织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人员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3. 环境设计城市公共交通车站的环境设计直接影响着车站的舒适度、美观度和使用体验。

车站的环境设计应该注重绿化和美化,尽量增加绿色植物和景观,使车站环境变得更加宜人。

同时,在环境设计中加入适当的文化元素也有助于增强城市形象,为乘客提供更为愉悦和丰富的视觉体验。

4. 特色设计城市公共交通车站的空间设计应该考虑到所处地域的特别之处和功能定位,以及所包含的特别文化元素。

对于一些特殊特征的城市车站,例如高铁车站、机场车站等,设计应该体现其特色和功能需求。

而在一些旅游城市车站设计时,设计也应注重体现当地的特色和文化,以增加城市的知名度和魅力。

5. 可维护性设计城市公共交通车站作为公共设施,需要长期维护。

在设计中应该考虑维护和管理的成本性,并考虑到城市环保因素,避免过度的维护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公交车站公共设施规划与设计研究

公交车站公共设施规划与设计研究

公交车站公共设施规划与设计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交车站作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载客、接驳、等候、服务等多种功能。

因此,公交车站的公共设施规划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公共设施的功能需求、人性化设计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公交车站的规划与设计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公共设施的功能需求是公交车站规划与设计的基础。

首先,公交车站需要提供舒适安全的等候区域。

在等候区域内应该设置座椅、候车亭、标识牌等设施,以满足乘客在候车过程中休息、避雨等基本需求。

其次,公交车站还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

比如,为了满足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出行需求,可以在车站内设置无障碍斜坡、扶手等设施。

此外,公交车站还应考虑到乘客的信息需求,通过设置时刻表、公告牌和自助查询设备等方式,提供乘车信息。

人性化设计是公交车站规划与设计的关键。

首先,公交车站的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使人们在使用车站时感到舒适,减少不必要的不便。

例如,座椅的高度、坐姿角度、扶手的设计等都需要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和习惯。

其次,公交车站还应关注通风、采光和景观等方面的设计。

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可以提高候车区域的舒适度,景观设计则可以为乘客提供愉悦的环境感受。

此外,公交车站的形象设计也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方面。

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色彩搭配和造型设计,可以使车站更具美感和个性化,并提升城市形象。

可持续发展也是公交车站规划与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首先,公交车站的选址应与城市规划和发展方向相一致。

通过合理规划车站的位置,可以减少乘客的出行距离,优化公共交通网的布局。

其次,公交车站的设计应考虑节能环保的原则。

例如,在车站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可以为车站照明和设备供电;在车站内部设置节能设备,如自动照明、智能空调等,降低能源消耗。

此外,公交车站的建筑材料选择也应注重环保性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公交车站的公共设施规划与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

通过满足乘客的功能需求、人性化设计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应用,可以打造出舒适、方便、环保的公交车站,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品质。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管理策略研究报告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管理策略研究报告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管理策略研究报告第一章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概述 (3)1.1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意义 (3)1.2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 (3)1.3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 (3)第二章城市公共交通需求分析 (4)2.1 城市公共交通需求预测 (4)2.2 城市公共交通需求影响因素 (5)2.3 城市公共交通需求满足程度 (5)第三章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规划 (6)3.1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布局 (6)3.1.1 网络布局原则 (6)3.1.2 网络布局模式 (6)3.2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规划 (6)3.2.1 线路规划原则 (6)3.2.2 线路规划方法 (7)3.3 城市公共交通站点规划 (7)3.3.1 站点规划原则 (7)3.3.2 站点规划方法 (7)第四章城市公共交通车型选择与配置 (7)4.1 城市公共交通车型选择 (7)4.1.1 车型种类 (8)4.1.2 选择原则 (8)4.2 城市公共交通车型配置 (8)4.2.1 车辆数量配置 (8)4.2.2 车辆类型配置 (8)4.2.3 车辆运行时间配置 (8)4.3 车辆更新与维护 (8)4.3.1 车辆更新 (9)4.3.2 车辆维护 (9)4.3.3 维护管理 (9)第五章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 (9)5.1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模式 (9)5.2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时间规划 (9)5.3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安全管理 (10)第六章城市公共交通票价与补贴政策 (10)6.1 城市公共交通票价制定 (10)6.1.1 票价制定原则 (10)6.1.2 票价制定方法 (11)6.1.3 票价结构 (11)6.2 城市公共交通补贴政策 (11)6.2.1 补贴对象 (11)6.2.3 补贴规模 (11)6.3 票价与补贴政策的调整 (12)6.3.1 调整原则 (12)6.3.2 调整方法 (12)6.3.3 调整周期 (12)第七章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管理 (12)7.1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12)7.1.1 评价体系构成 (12)7.1.2 评价方法 (13)7.2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13)7.2.1 优化线路布局 (13)7.2.2 提高车辆运行效率 (13)7.2.3 改善服务质量 (13)7.2.4 保障安全功能 (13)7.3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满意度调查 (13)7.3.1 调查对象 (13)7.3.2 调查内容 (13)7.3.3 调查结果 (14)第八章城市公共交通设施规划与管理 (14)8.1 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布局 (14)8.1.1 布局原则 (14)8.1.2 布局方法 (15)8.2 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与管理 (15)8.2.1 建设内容 (15)8.2.2 管理措施 (15)8.3 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维护与更新 (15)8.3.1 维护内容 (15)8.3.2 更新策略 (16)第九章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建设 (16)9.1 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平台建设 (16)9.2 城市公共交通信息资源共享 (16)9.3 城市公共交通信息服务应用 (17)第十章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17)10.1 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空间布局 (17)10.2 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经济发展 (18)10.3 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生态环境 (18)第十一章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管理案例分析 (19)11.1 国内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管理案例 (19)11.1.1 北京市公共交通规划与管理案例 (19)11.1.2 上海市公共交通规划与管理案例 (19)11.2 国外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管理案例 (19)11.2.1 纽约市公共交通规划与管理案例 (19)11.2.2 伦敦市公共交通规划与管理案例 (20)第十二章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管理策略建议 (20)12.1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管理现状分析 (20)12.2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管理策略 (21)12.3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管理政策建议 (21)第一章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概述1.1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意义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城市居民出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规划建设

浅谈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规划建设

浅谈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规划建设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已经逐渐发展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是城市各项经济活动的载体,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

在城市的基础设施中,城市公共交通与人民日常出行息息相关,对于人民的生活工作有重要影响。

在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中,交通场站设施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部分。

本文将对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设施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公交场站建设思路,并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为人民出行提供更好的公共交通服务。

关键词:公共交通;场站设施;规划建设城市交通作为城市的动脉,是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经济紧密联系,是人民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保障。

在城市进行公共交通规划建设时,场站设施的建设是重要内容,对于城市交通的流畅运行和人民的日常出行有重要意义,是城市公交正常运营的基本条件。

现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公交场站用地不足,设施老旧简陋,管理方式过于落后等问题都暴露出来。

因此,要重视城市交通的规划建设问题,其中公交场站的建设就是重点关注对象,为了保证城市交通的便利性,对公交场站设施的合理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一、场站规划的原则对于公共交通场站的规划,其主要内容包括对起点站、中途站、终点站、换乘站等进行设计,并且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布局,对于人流量较大的中心地段要合理设计好换乘站点,最大程度地方便市民的出行,保证交通的通畅安全。

做好交通场站的合理规划工作,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城市交通能够正常运行的保障,对于人民的日常出行意义重大。

但在城市的发展中,用地问题逐渐成为公交场站规划时遇到的难题,中心商圈和住宅区需要占用大量土地,使得土地资源紧张,与交通建设的矛盾日益增加。

因此,在进行交通场站的规划时,要解决好这一矛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还要重视环保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源的消耗,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在规划时要做好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二、当前公共交通场站建设存在的问题1土地资源紧张城市在进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中,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土地供给不足问题,这个问题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中尤为突出。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方案的研究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方案的研究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方案的研究一、引言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方案的研究,旨在为城市交通改善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二、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背景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是指针对城市交通需求和城市发展目标,制定合理、可行的公共交通发展方案。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目标是提供高效、便捷、环保的交通服务,减少交通拥堵,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研究内容包括交通需求分析、线网规划、站点布局、车辆调度等方面。

这些内容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人口、经济等因素,以及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趋势。

三、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可以减少交通拥堵,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通过合理规划线网和站点布局,可以降低私家车使用率,减少交通拥堵现象,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其次,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公共交通作为一种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减少尾气排放,降低空气污染。

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线路,可以鼓励市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再次,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可以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缩短通勤时间,增加城市居民的就业机会。

同时,公共交通规划也可以促进商业发展,提高商业区的可达性,吸引更多的商家和消费者。

四、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方案的研究方法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方案的研究需要运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工具。

首先,需要进行交通需求分析,了解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和出行方式。

这可以通过调查问卷、交通流量统计等手段来获取数据。

其次,需要进行线网规划和站点布局。

线网规划要考虑城市的地理特点、人口分布、交通需求等因素,以及现有交通设施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站点布局要考虑到市民的出行便利性,尽量使公共交通站点覆盖面广,减少市民步行距离。

在制定公共交通规划方案时,还需要考虑车辆调度和运营管理。

【公共交通规划】 第七章 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规划方法研究

【公共交通规划】 第七章 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规划方法研究

①进出停靠站容 易; ②建设费用低, 占地面积小,容 易改造。
大,从而增加整条道路 的机动车辆流量,甚至 形成拥堵; ②公交车停靠时,尾随 车辆必须减速行驶或变 换车道,司机容易采取
不安全操作,存在安全
隐患。
一个停靠站位的通行能力受什么因素影响:
一个泊位能停靠的车辆数:
3600(g / c) Cb (g / c)td tc +ZCvtd
Z——满足期望进站失败率的标准正态变量(根据失败 率查表获得);
cv ——停靠时间变异系数。
公交站点多站位的通行能力为:
3600(g / c) CB Cb Neb (g / c)td tc +ZCvtd Neb
N eb 的取值:
站位数确定:
已知某线路高峰小时的发车频率
(辆/小时),计算出不同站位数的通行 能力,当通行能力大于等于发车频率需 求时,找到满足需求的站位数。
设置三个停车位的通行能力:
CB Cb Neb 37 2.6 96辆/h>90辆/h 可以确定设计车位数为3个。
并联式辅站
辅站设置在主站的内侧,沿外侧车道进行 布置,为了较小的影响其他直行车流和主站进 口道,一般只设1-2个公交泊位。在辅站后设 置有一定长度的绿化带,可起到一定缓冲作用, 它可为进辅站停靠的公交车提供等候空间,保 证主站的入口不致被堵塞。主站设为港湾式停 靠站,多数公交线路在主站停靠,所以主站根 据需要可设多个停靠泊位,但最大不宜超过5 个。
串联式辅站
并联式设置辅站对用地条件要求较高,一 般在城市用地紧张的中心城区很难实现。此时, 可设置串联式辅站,同样多数线路在主站停靠, 但主站的泊位数最大不宜超过3个,辅站泊位 数最大不宜超过2个。根据用地条件,主站和 辅站也可以均设为港湾式停靠站,此时主站泊 位最大不宜超过5个,辅站泊位最大不宜超过3 个。主站与辅站之间的距离一般在30-50m。

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规划建设方法研究

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规划建设方法研究

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规划建设方法研究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交通需求猛增,在城市公共交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公交发展地位日益重要,但交通拥堵、交通污染、出行成本高等问题也随之日益突出,给我国能源安全、土地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出行带来了巨大压力。

推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做好惠民工程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政府服务能力;城市公交交通服务;治理模式;研究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

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更具挑战和机遇的工作环境、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等原因吸引着越来越多人到大城市发展,也越来越多的人分享着这些城市资源,其中包括城市的交通资源。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城市出行的便捷、成本、安全、体验感等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城市交通出行上,因为私人交通工具能够提供便捷的出行体验,所以市民出行更偏向于选择私人交通工具。

但在有限的城市交通资源下,随着私人交通工具的逐渐增多,这部分交通工具分享的城市公共交通资源就越多,“交通拥堵”、“尾气污染”、“交通事故”等交通问题越发突出,越来越被市民所诟病,城市交通发展就越来越不能满足增长人口的出行需求。

因此,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可以最大容量统筹规划出行人群,解决城市交通出行问题,缓解因道路拥堵、私人交通工具发展等原因而导致城市交通资源供需矛盾。

1、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第一,政府经营模式。

该模式公交服务的产权属于政府,公交服务的提供者是政府,公交服务由政府部门或相关事业单位进行直接或间接管理。

其目的是通过政府强有力的管控,使公交服务市场能够有序经营,并使社会群众的利益能够得到保障,尤其是对那些私人部门不愿投资而社会又不可缺少的区域,如开辟偏僻地区路线,国有企业提供公交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市场主导模式。

该模式是以社会群众为导向,综合行政、市场等手段,引导公交企业提供公交服务,具体包括私有私营模式与公私合作伙伴模式两种。

第7章 常规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第7章 常规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27
交通规划理论-Transportation Planning Theory
哈尔滨工业大学 27
6.优化步骤
A 1
130
44
2
70
3
113
43 113
4
32
H
5 43
50
6 41
B
43 G 43 119 8 70 9
7 30 F 13 27 C 19
10 29
23 29 38
11
54
12
29 110 14
E 29 70 15 123 J
I 26 17 69 26 23 18 31
16 26 22
26
26
108
20
77 K
21
120
34 L
70
24 D
某城区交通分区与道路网络示意图。
28
交通规划理论-Transportation Planning Theory
哈尔滨工业大学 28
D O A B C D E F G A 81 357 511 758 350 202 41 B 347 32 501 799 381 108 50 C 501 491 81 701 421 123 52 D 763 801 691 34 684 241 132 E 347 377 401 701 38 128 40 F 201 108 111 231 111 21 39 G 39 51 62 128 38 41 18 H 112 67 73 141 47 32 18 I 31 39 62 72 62 16 13 J 142 80 96 121 58 81 16 K 23 28 33 39 41 34 21 L 59 77 41 103 80 56 60

经典第7章城市公共交通规划.ppt

经典第7章城市公共交通规划.ppt

1、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原则
1)与城市总体规划配合协同发展
2)与城市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常采用高密度、相对低负荷强度的轨道线 网,而经济实力较弱的大城市采用的多是低密度、高负荷强 度的轨道线网。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总长度与城市人口和城市面积的函数关系:
相 关 系 数 R 0 . 8 3 4 7L 2 . 8 0 1 8 S 0 . 5 0 1 2 P 0 . 1 1 9 1 城市人口
3、公交线网规划方法和步骤
1)公交线网规划方法
解优法和证优法
(1)解优法(正推法):根据对城市公共交通需求的预测,通 过求特定目标函数的最优解,获得优化线网。
(2)证优法(验证法):对一个或几个线网备选方案进行分析 评价,证实或选择较优方案。
2)公交线网规划的基本步骤 (1)确定公交线网的结构类型。 (2)分析城市主要活动中心的空间分布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3)分析城市主要客流吸引中心的客流吸引期望线及吸引量。 (4)确定公交线路网方案。 (5)公交线网的优化设计。 (6)逐步开辟公交线路,并随着客流变化和需要进行调整。
城市公交规划包括: 1、规划目标分析; 2、规划主体内容设计; 3、规划的检验; 4、规划实施。
7.3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以电能为动力,采用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 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它是城市交通的主动脉。
轨道交通分类: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磁浮列 车等。
特点:占地省、运量大(是公路输送能力的近10倍)、速度 快、污染小、噪声集中(易于治理)、乘坐安全舒适。
足够大的数,则转入下一点 j 1 ;否则,换取另一点 k 。
⑤ S b si,k b sk,j
⑥若 Sbsi, j,则 bsi, jS,否则继续选取。

公共交通场站规划方法研究讲解

公共交通场站规划方法研究讲解

公共交通场站规划方法研究讲解第7章公共交通场站规划方法研究7.1 引言对城市公共交通场站的规划主要包括公共汽车起(终)点站、中途站点、换乘枢纽站和保养修理场等四种,其规划应结合城市规划的合理布局,计划用地进行,做到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畅通安全、使用方便、经济合理的要求。

其中:①、公共汽车的起、终点站选址是公交线网规划的重要约束条件,可在公交路线优化后,根据路线及车辆配置情况确定位置及其规模;②、公交中途站点的规划可以在公交起、终点位置和路线走向确定以后,根据最优站距和车站长度限制等情况确定;③、换乘枢纽站点一般是在公交路线作为对外交通或大运量交通系统的集散系统时考虑规划设置;④、车辆保养场一般在所辖线网的重心处。

本章主要介绍公交车辆起(终)点的设置原则以及公交路线中途间站点的优化布设、公共交通客运枢纽的选址规划、大容量捷运交通(MRT)—公交接运枢纽规划、公交—自行车换乘枢纽规划的相关模型与方法。

7.2 公共汽车起、终点和中途站点规划公交汽车的起、终点及中途站点的位置、间距、设计和管理对公交系统作用的发挥有着很大影响。

尤其是车站间距,是影响车辆运营速度和调度计划的重要因素。

本节重点研究公交起、终点站规划的原则和中途站点间距优化的模型方法。

7.2.1 公交车站起、终点规划原则公交车辆起、终站点的主要功能是为线路上的公交车辆在开始和结束营运、等候调度以及下班后提供合理的停放场地的必要场所。

它既是公交站点的一部分,也可以兼具车辆停放和小规模保养的用途。

对起、终站点的规划主要包括起、终点的位置选择、规模的确定以及出入口道路的设置等几方面内容,规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公交起、终点站的设置应与城市道路网的建设及发展相协调,宜选择在紧靠客流集散点和道路客流主要方向的同侧;②、公交起、终点站的选址宜靠近人口比较集中、客流集散量较大而且周围留有一定空地的位置,如居住区、火车站、码头、公园、文化体育中心等等,使大部分乘客处在以该站点为中心的服务半径范围内(通常为350米),最大距离不超过700~800米;③、起、终点站的规模应按所服务的公交线路所配营运车辆的总数来确定。

谈城市公共交通场站的规划

谈城市公共交通场站的规划

谈城市公共交通场站的规划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公共交通场站的规划变得越来越重要。

公共交通场站的规划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城市的通行效率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在城市规划中,公共交通场站的规划至关重要。

城市公共交通场站的类型城市公共交通场站是指公共交通的停靠站点,包括地铁站、公交车站、轻轨站等。

按照不同的交通工具分类,可以分为地铁站和公交车站。

地铁站地铁站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民出行的重要枢纽。

在地铁站的规划中,需要考虑到站点的位置、地形、周边环境等因素。

首先,地铁站的位置需要选择在市民密集区域,以方便市民出行。

其次,地铁站的规划需要考虑到周边环境。

例如,需要考虑到周边道路的通行情况、周边建筑的高度、周边的绿化等因素。

公交车站公交车站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配套设施,同样需要在规划中予以重视。

公交车站需要考虑到乘客的需求,以及车辆的停放情况。

首先,公交车站的位置需要在市民常用地区,以便市民可以方便乘坐公交车。

其次,公交车站需要考虑到车辆的停放情况。

例如,需要考虑到车辆的数量、车辆的大小、车辆的停靠时间等因素。

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规划的要素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规划需要充分考虑以下要素。

场站唯一性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规划需要考虑到场站的唯一性。

每一个场站都有其独特的城市环境和用途。

因此,场站的规划需要满足当地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场站的作用,为市民提供方便。

场站布局场站的布局是影响其运营效率和市民使用体验的重要因素。

场站规划需要考虑到场站的布局,包括车站的位置、车站的尺寸、候车区域、站内设施等因素。

例如,车站的位置需要便于市民出行,并且需要考虑到周边环境的特点。

车站的尺寸需要满足当地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兼顾运营效率和市民使用体验。

候车区域需要满足市民的乘车需求,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

站内设施需要满足市民的需求,提供便利的服务。

站点设施车站的设施是影响市民出行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

车站的设施需要充分满足市民的需求,提供便捷的服务。

第七章 城市公共交通

第七章 城市公共交通

中心线长度;
一般要求市中心区的规划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应达到3-4km/k㎡,在城市边 缘地区应达到2-2.5km/k㎡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城市公共交通与公共交通优先
⑥ 公共交通线路重复系数:公共交通线路长度与线路网长度之比。
⑦ 线路非直线系数:公共交通线路首末站之间实地距离与空间距离之比,
到的平均速度,是衡量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指标; ④ 公共汽车拥有量指标:国家规定以车长7-10m的640型单节公共汽车作为 城市公共汽车标准车 规划城市公共汽车拥有量指标,大城市为800-1000人/标准车,中、小城市 为1200-1500人/标准车。 ⑤ 公共交通线网密度:每1k㎡城市用地面积上有公共交通线路经过的道路
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1.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的基本理念
1)规划目标与原则 ■ 目标:
根据城市发展规模、用地布局和道路网规划,在客流预测的基础上,
确定公共交通的系统结构,配置公共交通的车辆、线路网、换乘枢纽和站 场设施等,使公共交通的客运能力满足城市高峰客流的需求。
■ 原则:
① 符合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 ② 公共交通系统模式要与城市用地布局模式相匹配,适应并能促进城市 与城市用地布局的发展; ③ 满足一定时期城市客运交通发展的需要,并留有余地; ④ 与城市其他客运方式协调配合; ⑤ 与城市道路系统相协调;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公共交通线网规划
公共交通线网类型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2.线网布置原则
1)满足城市居民上下班出行的乘车需要,同时要满足生活出行、旅游等乘 车需要; 2)经济合理地安排公共交通线路,做到主次分线、快慢分线,提高公共交 通覆盖率(服务面积),使客流量尽可能均匀并与运载能力相适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公共交通场站规划方法研究7.1 引言对城市公共交通场站的规划主要包括公共汽车起(终)点站、中途站点、换乘枢纽站和保养修理场等四种,其规划应结合城市规划的合理布局,计划用地进行,做到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畅通安全、使用方便、经济合理的要求。

其中:①、公共汽车的起、终点站选址是公交线网规划的重要约束条件,可在公交路线优化后,根据路线及车辆配置情况确定位置及其规模;②、公交中途站点的规划可以在公交起、终点位置和路线走向确定以后,根据最优站距和车站长度限制等情况确定;③、换乘枢纽站点一般是在公交路线作为对外交通或大运量交通系统的集散系统时考虑规划设置;④、车辆保养场一般在所辖线网的重心处。

本章主要介绍公交车辆起(终)点的设置原则以及公交路线中途间站点的优化布设、公共交通客运枢纽的选址规划、大容量捷运交通(MRT)—公交接运枢纽规划、公交—自行车换乘枢纽规划的相关模型与方法。

7.2 公共汽车起、终点和中途站点规划公交汽车的起、终点及中途站点的位置、间距、设计和管理对公交系统作用的发挥有着很大影响。

尤其是车站间距,是影响车辆运营速度和调度计划的重要因素。

本节重点研究公交起、终点站规划的原则和中途站点间距优化的模型方法。

7.2.1 公交车站起、终点规划原则公交车辆起、终站点的主要功能是为线路上的公交车辆在开始和结束营运、等候调度以及下班后提供合理的停放场地的必要场所。

它既是公交站点的一部分,也可以兼具车辆停放和小规模保养的用途。

对起、终站点的规划主要包括起、终点的位置选择、规模的确定以及出入口道路的设置等几方面内容,规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公交起、终点站的设置应与城市道路网的建设及发展相协调,宜选择在紧靠客流集散点和道路客流主要方向的同侧;②、公交起、终点站的选址宜靠近人口比较集中、客流集散量较大而且周围留有一定空地的位置,如居住区、火车站、码头、公园、文化体育中心等等,使大部分乘客处在以该站点为中心的服务半径范围内(通常为350米),最大距离不超过700~800米;③、起、终点站的规模应按所服务的公交线路所配营运车辆的总数来确定。

一般配车总数(折算为标准车)大于50辆的为大型站点;26~50辆的为中型站点;小于26辆的为小型站点;④、与公交起、终站点相连的出入口道应设置在道路使用面积较为富裕、服务水平良好的道路上,尽量避免接近平面交叉口,必要时出入口可设置信号控制,以减少对周边道路交通的干扰。

7.2.2 公交车中途站点规划(1)公交车中途站点规划原则公交车辆的中途站点规划在公交车辆的起、终点及线路走向确定以后进行,规划的原则为:①、中途站点应设置在公共交通线路沿途所经过的各主要客流集散点上;②、中途站点应沿街布置,站址宜选择在能按要求完成车辆的停和行的两项任务的地方;③、交叉口附近设置中途站点时,一般设在过交叉口50米以外处,在大城市车辆较多的主干道上,宜设在100米以外处;④、中途站点的站距受到乘客出行需求、公交车辆的运营管理、道路系统、交叉口间距和安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合理选择,平均站距在500~600米之间,市中心区站距宜选择下限值,城市边缘地区和郊区的站距宜选择上限值;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站距可大于上限值;不同的车辆类型和区域条件下站间距范围如表7—1[1]所示。

表7—1 典型的车型与站距分类表国内公交线路站距的范围如表7—2[1]所示。

(2) 中途站点布局规划方法对公共交通中途站点的规划主要是对中途站点间距的研究。

一般而言,较长的车站间距可提高公交车的平均运营速率,并减少乘客因停车造成的不适,但乘客从出行起点(终点)到上(下)车站的步行距离增大,并给换乘出行带来不便;站间距缩短则反之。

最优站间距规划的目标是使所有乘客的“门到门”出行时间最小(如图7—1所示)。

乘客出行时间图7—1乘客出行时间与站距的关系基本图式公交路线站间距的优化主要考虑乘客总出行时间的影响,并与车辆性能和运营要求有关。

对于大容量捷运交通(MRT )系统,车站的造价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同时,进行车站间距优化还应考虑站间距对需求的影响和各种客运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

从长期的影响来看,站间距的增大会使乘客短途出行量减少,吸引长距离的乘行。

例如在进行城市地铁系统站距的规划中,应考虑到城市引入地铁系统的目的是对现有地面交通方式的补充,而非与其竞争。

因此在车站选址规划中,要求线路的站距比地面系统的站距大;以鼓励短途乘客使用地面系统。

这里以常规公交线路为例,研究在一条线路上,使所有乘客出行时间最小的站间距s D 的求解问题。

①、最优站距目标函数进行公交中途站点最优站距的规划是以最小化线路上乘客总出行时间A T 为目标,模型可表达为:∑=P A T T min(7—1)式中,T A —线路上所有乘客的总出行时间(min);T —单个乘客的总出行时间(min);P —线路上所有乘客的集合。

如考虑与站距有关的主要出行时间,则有s R T T T T T +++=21 (7—2) 式中,T 1—由出行起点到上车站的步行时间(min);T 2—由下车站到出行终点的步行时间(min);T R —出行途中公交车的行驶时间(min);T s —出行途中公交车的停车时间(min)。

②、模型约束变量分析A 、公交车的行驶时间公交车行驶时间可由下式表达:)(N D A S IN P R V L L D T T K T ++++= (7—3)式中,K —公交车途中经过的车站数;T P —乘客上、下车完成后,公交车司机的操作反应时间及车辆启动时间(s); T IN —车辆进出站受干扰的延误时间(s),与道路交通状况、车站类型和使用车站的路线数量有关。

D S —公交路线的站间距(m);L A —车辆加速达到正常速度所需行驶的距离(m);L D —车辆由正常速度减速至静止所需行驶的距离(m);V N —公交车的正常行驶速度(m/s);B 、公交车的停车时间公交车的停车时间s T 受车辆上、下乘客数和乘客上、下车时间的影响较大,计算公式可表达为:∑∑∑∑==⋅+⋅=+=m n i D i D m n i U i U D U S P T P T T TT (7—4)式中, T U 、T D —一个乘客的上、下车时间(min);P i U 、P i D —站点i 的上、下车乘客数(人);n 、m —乘客出行的起点、终点站,n m >;T U 、T D —乘客上、下车的平均时间(min),与站台的高低、车门大小、售票方式等有关,取值参见表7—3和表7—4[3]。

表7—3 典型的上/下车时间表7—4 多车门上/下车时间统计值C 、乘客到/离站时间设乘客按出行时间最小选取上、下车站,参见图7—2。

则乘客到、离公交站点的最短出行时间为:),min(1N D A IN P M M S V L L Ds T T V x V x D T ++++-=+ (7—5)),/min(2N D A IN P M M V L L Ds T T V y Ds V y T ++++-=+ (7—6)式中, 21,T T —乘客到、离公交站点的最短出行时间(s);x —乘客出行起点到站点n 的距离(m);y —乘客出行终点到站点m 的距离(m);V M —乘客的步行速度(m/s)。

1,+n n —与乘客出行起点相邻的连续两公交站点序列;1,+m m —与乘客出行终点相邻的连续两公交站点序列,1+>n m ;D 、总时间计算总时间为乘客到、离公交站点时间与公交车行驶时间之和,可表达为: ),/min())()(1(),min(N D A IN P M M ND A IN P ND A IN P M M V L L Ds T T V y Ds V y V L L Ds T T n m V L L Ds T T V x V x Ds T ++++-+++++--+++++-=++ (7—7)E 、决策变量S D 的约束条件实际计算中,公交站点间距S D 有上下限的约束:max min Ds D Ds S ≤≤ (7—8)图7—2 乘客的上、下车站示意图其中,考虑乘客到公交车站的最大容忍步行距离,令S R Ds 2max = (7—9) 式中,R S —公交中途站点的服务半径(m)。

另外,站距不应小于车辆加速达到正常运营速度再减速停止所需的最小行驶距离,如假定加速度与减速度相同,则min Ds 可表达为:)/(min IN P N N T T a V V Ds ++= (7—10) 式中,a —加速度(m/s 2),设车辆尽快地加速,考虑站立乘客的安全与舒适的要求,通常有a ≤1.52m/s 2;(3) 中途站点布局规划实例计算公交路线站间距的优化常用模拟搜索的方法确定。

假设乘客沿路线均匀分布,V M =1.22m/s ,T p =3.7s ,线路总长度为10km ,计算得到的最优站距如表7—5所示。

表7—5 最优站距计算表可见,车辆速度越快,站间距越大;停车干扰较多时,站间距也将增大。

若考虑停车成本(如轮胎摩损,耗油等)与空气污染等因素,站距还会增大。

此外,具体规划时还需根据道路条件、交叉口位置调整站点的具体位置。

以上结论可知,公交路线站距过大,使非车内时间增加,反之则车内时间增加。

以所有乘客的出行时间最小为目标,可求得最优站距值。

7.3 公共交通枢纽选址规划7.3.1 概述公共客运交通枢纽是指公交线路之间、公共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之间客流转换相对集中的场所,对公交枢纽的合理布设、规划是改善整个交通系统,从而提高运营效益和解决出行换乘问题的重要步骤。

公共交通枢纽通常包括对外交通枢纽和市内交通枢纽两种。

(1)对外交通枢纽对外交通枢纽是市内公共交通与市际交通的联系点,一般在铁路客运站、长途汽车站、轮渡港口、航空港口和城市出入口道路处。

这类交通枢纽在城市中的位置相对比较确定。

(2)市内交通枢纽市内交通枢纽一般是城市区域内的集散点,如公共交通之间或公共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之间的转换场所,如常规公交与大容量捷运交通(MRT)、自行车的换乘枢纽,多条公交线路汇聚的交点等。

合理的公共客运交通枢纽规划对改善城市交通系统,提高运输效益和解决出行换乘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枢纽选址和规模的确定。

本节主要研究公共交通枢纽选址优化的一般模型。

7.3.2 公共交通枢纽选址优化模型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城市公共客运枢纽的选址属于物流中心的选址问题,规划方法大致分为三类:①、经验(专家咨询)选址法;②、连续型选址模型,如重心模型;③、离散型选址模型,如(混合)整数规划法、Bawol-Wolfe法等,从几个备选站址中按目标函数最优从中选取。

其中经验选址法是依据专家凭经验和专业知识对相关指标量化后综合分析得到的选址方案,决策结果受专家知识结构、经验及所处时代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由于选址分析取决于主观分析,在规划时更适用于对有限备选站点的优化选址;连续选址模型不限于对特定备选集合的选择,自由度较大,但规划时难以考虑实际的土地约束条件,结果往往并不实用;离散型选址模型所需基础数据较多,计算量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