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案-胃下垂-2017.6
肠胃疾病自我保健之胃下垂
胃下垂一、病症特征所谓胃下垂,就是胃在站立时明显下移,甚至从上腹移至下腹。
主要特征为脾虚气陷,形体消瘦、肌瘦不坚,嗳气不舒,漉漉有声等;诊断要点为腕腹胀坠作痛〔食后尤甚〕,平卧或用手上托胃部那么症减,站立时常可见下腹膨出,伴有较为明显的恶呕、食欲不振、食量减少、腹部胀满、小腹坠胀、心窝部沉重不适、嗳气、便秘、腹泻或交替发生等病症,同时伴有精神不振、倦怠无力、头昏失眠的情形。
X线胃肠钡餐造影,可见胃下垂症。
二、病因病机现代医学认为,胃下垂是由于胃壁及腹部肌肉松弛的结果。
中医学那么认为: 胃下垂多因饮食不节,内伤七情,劳倦过度,或先天禀赋薄弱等,导致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升举失和所引起。
因脾虚那么失健运,纳食减少,味不能归于形,故可使形体瘦削,肌肉不坚,从而形成胃下垂。
因运化受碍,气机阻滞,故常夹有气滞、痰湿等实证。
三、药膳治疗如此,胃下垂的治疗和保养应该采用何种手段呢?怎样才能有效缓解胃下垂造成的不适?目前,西医并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对于胃下垂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中医治疗以补中益气为主,胃阴虚亏当濡养胃阴,并根据兼夹症候,配以行气,化痰湿、降逆等法。
可以应用升麻提胃方〔每日取一付,将方中的苗药饮片加水浸泡一段时间,然后直接带水煎煮,大火煮沸,小火慢煎。
滤出汤汁后,早中晚分次服用即可。
〕或用补中益气汤药物治疗。
中成药有补气提升片。
常用的临床验方、偏方主要如下:1 .猪肚白胡椒补益脾胃[方剂] 猪肚 250 克,白胡椒 15 克。
[制用法] 猪肚洗净切片,同白胡椒共煮熟后分 2 或 3 次食用。
[成效] 补益脾胃。
治胃下垂及胃寒疼痛。
[验证] X ** ,男,29 岁,经查患胃下垂,食用上方、痊愈。
[备注] 牛肚可代替,成效一样。
2 .敷脐法治胃下垂[方剂] 蓖麻子仁 3 克〔选饱满洁白者为佳〕,五倍子 1.5 克。
[制用法] 上两味料为 1 次用量。
将两味捣碎,研细,混匀后加水,制成形似荸荠状、上尖下圆的药团,大小可根据患者脐眼大小而定。
三、胃下垂四、胃粘膜脱垂症
三、胃下垂四、胃粘膜脱垂症三、胃下垂人取站立位时,胃的下碑达盆腔,胃小考弧线最低改降到器峭连线以下,赫为胃下李.胃下李常是内脏下李的一部分.轻度胃下蚤者多无在状,下蚤明显者可伴有与胃肠动力及分泌功能较低有关的在状,介味如上月瓦不适,易饱胀、仄食、恶心、唆气及便秘千.有时感觉深部月复隐痛,可能与肠系膜牵拉有关.态者餐后,多站立及劳军后上腹不适常加重.此外尚有其他内脏下霍的表现,以及站土匡丢服、低血压、心坪等循环无力在表现.体征可见肋下角为小于90度站立叶因胃囊下移,按手于悉者上腹部易触到腹主动脉浮动,以It手托抚患者下腹部往上常便患者有上腹胀坠减轻的感党.患者上腹部压痛点可冈卧立位变动而不回定.有些病例国胃排空廷缓可有抓水声.胃下李明显者常同时伴有肝、右肾式结肠下垂的33.象,胃下垂的发生主要未隔队悬吊力不足,隔胃、肝胃栩带牙会骆腹内压下降及腹肌松弛等囚紊有关.多兄于夜长体型.经产妇、多次腹部手术有切口病,;肖柑性疾病伴有进行·脚肖瘦或卧尿少动者本病诊断依靠X线检查证实.胃肠钡餐检查表现为胃小弯恭线最低点落峙连线以下;无张力型约宵,即胃休呈蚤直万向,体部较低邵宽大,窦部低于幽门水平以下,胃蠕动无力或见有不视则的微弱峨动收缩波,餐后“小时仍有1八、以3胃残留物存在:十二脂肠第二部常位于津.门管后面,球部向左侧偏移.现代医学甘本病主要采用加弦腹肌彼炼、放豆胃托增扣营养和对旋治疗等方法,可取得一些效果。
扭国医学虽无胃下垂的病右但根据临床表现,当属“胃痛”、腹胀”范畴.多由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清阳不升断玫,治宜健脾益气,升清举踌.(蔡淦〕1.化饮调气汤[功能主洽】功能化饮和调升降.主治胃下垂.I处方组成】半夏、陈皮、积实、获荃、党参,大腹皮,水煎服。
症状改善后可改用煮散或研末吞服.!临床疗效】治疗4o例痊愈16例显效16例,有效了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处方来跟】内蒙古自治区临河市城关医院王赞胜.!按语】王氏认为胃下垂患者其发病往往因精神不快,多以胃脱沉重胀瞒为主诉,故其病机是以实为主,因实改虚,肝郁脾虚饮留,多脏腑多层次功能失调故以化饮和调升降而有效。
以通为补治胃下垂
以通为补治胃下垂食疗治胃下垂胃下垂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女性多于男性。
胃周围韧带松弛或胃壁张力降低,都容易造成胃下垂。
中医认为,此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
轻度胃下垂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胃下垂较严重者多形体消瘦、腹胀、恶心、嗳气、上腹部无规律性疼痛,饮食后症状加重,平卧时舒服,腹中常有漉漉作响的水声。
部分病人可伴有眩晕、乏力、心悸等。
确诊患有胃下垂后,可采用下列食疗方调理:【猪肚黄芪汤】猪肚1只,黄芪200g,陈皮30g。
将猪肚去脂膜,洗净,黄芪、陈皮用纱布包放入猪肚中,麻线扎紧,加水文火炖至猪肚熟,再加适量调味品,趁热食肚饮汤,分4次2天食完。
5只猪肚为一疗程。
黄芪为补气要药,李时珍称其为“补药之长”,尤其善于益气升阳,治疗各种脏器下垂;陈皮理气健脾,和中消滞;《随息居饮食谱》说猪肚能“补胃,益气”。
猪肚黄芪汤可补中气、健脾胃、行气滞、止疼痛,对于中气不足、脾胃虚弱之胃下垂,颇有效验。
【猪脾枣米粥】猪脾2个,大枣10枚,粳米100g。
将猪脾洗净切片,锅中微炒,加入大枣、粳米添水煮粥,可酌加白糖调味,空腹服食,每日1次。
10天为一疗程。
猪脾可健脾胃,助消化;大枣和胃养脾,益气安中;粳米补胃气,充胃津。
共煮为粥对胃下垂引起的形体消瘦、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确有康复保健之效。
【莲子山药粥】猪肚1只,莲子、山药各50g,糯米100g。
将猪肚去除脂膜,洗净切碎,莲子、山药捣碎,和糯米同放锅内,加水文火煮粥,早晚2次食完,隔日1剂。
10天为一疗程。
猪肚“为补脾胃之要品”,山药、莲子、糯米补中益气而养胃阴。
脾胃得补,则中气健旺,下垂的脏器即可回复。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郑卫生以通为补治胃下垂□张济洲张瑜舫湖北省天门市黄潭医院中医科胃下垂一病,习以补气升提为法治之。
笔者根据胃的生理病理特点,以通降法治疗,收到了理想的疗效。
胃为水谷之海,容受饮食。
其主纳,纳则贵下行,下行属通降。
下行通降,胃则和顺。
为胃下垂病正名;还胃下垂病人尊严
为胃下垂病正名还胃下垂病人尊严附:电子提胃机配合新型胃托治愈胃下垂病例介绍黎运洪序:胃下垂病是客观存在的消化系统的一种慢性疾病,至今还未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甚至还有人公开在健康生活报上发表<胃下垂不是病>的谬论。
其实胃下垂病不仅是消化系统的疾病还与心血管功能直接相关。
胃下垂病人是非常痛苦的,有苦难言,有饭不敢吃,吃饭后腹胀难忍,进食后必须平躺1-2小时后才能减轻腹胀的痛苦。
有心干活干不了,全身软弱无力,每次到医院检查都是说没有病。
就是检查出胃下垂,医院也说无法治。
自己的痛苦得不到他人的同情和理解,反遭旁人,甚至自己的亲人的冷眼和误解,什么思想病,懒惰,不想干活等等不适之词。
严重地伤害了病人的自尊心。
还有些身为内科医生身患胃下垂也无耐地说:胃下垂,垂就让它垂去吧。
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不去正视胃下垂是病也不去研究治疗胃下垂的方法。
这是一种无作为的表现。
在胃下垂病面前束手无策,令人感到可悲。
我决心要打破这个疆局,决心用我毕生精力去研究出能为胃下垂病人解除痛苦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誓为胃下垂病正名,为胃下垂病人找回自尊心。
还胃下垂病人健康的胃,让胃下垂病人完全康复,重新过着正常人的生活。
这一时刻已到来,胃下垂的特效疗法早已2000年就问世了,已为来自全国各地的800多位胃下垂患者解除了痛苦,这种治疗方法就是,用我自行研制的电子提胃机加新型胃托,配合滋补脾胃的中药,提胃汤,内服。
这是我的一项科研成果。
2000年在武汉召开的《新世纪中国民间中医药特色疗法学术研讨会》发表了我的论文“电子提胃机配合新型胃托治疗胃下垂120例疗效观察》受到与会者高度赞扬。
经专家鉴定,此疗法:“具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
特授予:《中国中医药优秀论文奖》、《发展中国中医药特色医疗技术奖》、《医药学术创新奖》、《医疗学术贡献奖》和《中国民间特色专科名医》荣誉。
下面介绍部分已治愈的胃下垂病的典型病例:典型病例1、患者潘某某,广东珠海人,农民,男性35岁,主要症状:进食后下腹部胀痛不适,便秘排便困难,4-5日排便一次便前须先服泻药,大便像羊粪便一样,左下腹有个大包块,有轻度压痛。
胃下垂中医难病诊治
胃下垂-中医难病诊治胃下垂是指以胃小弯角切迹低于髂嵴连线以下,十二指肠球部向左偏移为要紧体征的一种病症。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的“胃缓”,这一名称,首见于《黄帝内经》。
《灵枢?本藏》篇云:“脾应肉,……肉胴不称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约不利。
肉胭不坚者,胃缓。
”明确指出肌肉消瘦与身形不相称的胃的位置偏下,肌肉不够坚实的那么胃缓。
《金匮要略》中所述的“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颇类似本病的病症。
历代医籍中,虽未将胃缓作为专门病症加以讨论,但很多有关脾胃脏腑功能失调的病证载述中,多涉及到胃下垂的病症,如腹胀、痞满、嗳气等。
胃下垂以30~5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本病症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体型、饮食等因素有关。
现代西医学除对症医治外,尚无特效疗法。
现代中医对本病的医治,初期的报导以非药物疗法的针灸、气功为主。
自60年代初开始,显现必然样本的中医药辨治的临床资料,并日趋增多。
从整体情形看,中医学医治胃下垂的文献中,以中医药和针灸为主,且各有特点。
由于受传统体会的阻碍,在六七十年代,多数医家都以为本病症系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一样主张补中益气为医治大法。
随着临床实践的增加,对此说已有异议,本病症所表现的脾胃脏腑功能失调虽属虚证,但亦有气机阻滞一面,应属中虚气滞,虚中夹实。
专门是病程日久,加上胃本身形态及位置的明显改变,牵引及压迫血管,使胃壁静脉回流障碍等,可发生血流瘀滞,故又有瘀血停滞的一面。
熟悉的深切,使治法趋于多样,疗效有所提高。
针灸初期以单一毫针刺为主,70年代起不仅各类穴位刺激法如芒针、头针、穴位注射、耳针等用于本病症,还发觉了一些有效的新穴,80年代那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和总结。
目前比较熟悉一致的是:应用综合刺激方式,专门是运用芒针进行透穴及提拉手法等,有助于提高疗效。
与此同时,应用气功和推拿法医治胃下垂,最近几年来报导也不断增加。
不论中医药或针灸,目前总有效率在85%左右,但治愈率仍在40%上下。
医案分享:胃下垂
医案分享:胃下垂
医案分享:胃下垂--四奇汤
处方:黄芪、白术、枳壳、防风
水煎服,每日一剂
中医辨证:脾胃气虚,中气下陷
治法:提升固脱
临床效果:赖某某,女,42岁,教师。
患胃下垂多年,初诊:患者脘服胀满,下坠,嗳气频多,纳呆,大便不爽,舌淡红,苔白腻,脉沉弦缓。
脾虚气滞,升降失调,方用“四奇汤”加木香、砂仁、三剂而胀减,再三剂而胀消。
后用补中益气丸调理,随访二年未复发,体已发胖。
按:”四奇汤“乃系玉屏风散加枳壳而成,代补中益气汤用,而较补中益气汤力量为大,除对胃下垂治疗有效外,对胃扩张,肠下垂,小肠疝气,脱肛,子宫下垂等均有较好疗效。
药方因人而异,用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中医来了##养生之道##健康##健康解密##养生#。
医林五十年?作者:麻瑞亭治胃下垂医案
医林五十年作者:麻瑞亭治胃下垂医案胃下垂,系因中气虚弱,脾湿不运食停不化。
使然。
[脉证机理]胃主受盛,脾主消磨,中土阳旺,则胃气顺降而喜食纳,脾气升运面善消磨。
由于饱食未化,或因长期站立工作,或因车马颠簸,或因产后下床过早,致使中气虚弱,脾胃不和,消化迟缓,久则脘腹胀满,下坠隐痛,是病胃下垂。
胃气滞而不降,故而食纳减少。
旧谷不去,新谷不入,故而不思饮食,食也难消。
中脘壅满,胆胃上逆,故而兼见头昏脑胀,心慌气短等症。
肝脾不升,可见腹胀,大便先干后溏,或干结难下。
气滞不降,故脉见细濡,寸关大,舌苔白腻。
[治则]健脾为主,以助消磨,和胃为辅,以增食纳,佐以平胆疏肝,宽胸降逆。
[方药]云茯苓9克焦白术9克炒苍术9-12克炒杭芍9克粉丹皮9克陈枳壳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川郁金9克延胡索9克草蔻仁6克炒干姜5-6克水煎温服[方解]云茯苓、焦白术、炒苍术,健脾和胃;炒杭芍、粉丹皮,平胆疏肝;陈枳壳、炒杏仁、法半夏,宽胸利气降逆;川郁金、延胡索,疏肝止痛;草蔻仁、炒干姜,温中暖下。
[加减]脾湿肝郁,下陷不升,脉见关尺大者,加桂枝木6至9克,舒肝以升陷。
大便约结者,加肉苁蓉15克,润肠以通便。
胃脘痛胀者,加天台乌6至9克,理气以止痛。
胸腼闷满不适者,加薤白9克,利气以宽胸。
小便黄赤,舌苔厚腻者,加淡竹茹9克、焦山栀6至9克,清肺润燥,清利湿热。
[附记]胃下垂属脏器下垂之一,医者多辨为中气下陷,以升提之药治之。
征之临床,脾湿重而胃气逆,脉见寸关大者亦屡见不鲜。
从症治疗无致,必须从脉。
以健脾利湿,和胃暖中,舒肝化瘀之法,使滞气开而胃纳增,清气升而宿食化,中气健运,痞满消除,则病渐愈。
不可因见“下垂”二字,均认定系中气下陷,概用升提之法,使肺胃更逆。
病不唯不愈,反而食纳全废,日渐危笃。
大便约结一症,因肺津不能下润所致,此系寒燥,均非热结,一切苦寒伐泄之品,绝非所宜。
在温中暖下,疏肝理气之中,酌加润燥通便之品,俾使湿退而气机畅利,则便坚自然消除。
个人医案(一)胃下垂的中医治疗
个人医案(一)胃下垂的中医治疗
病案:张某,男,52岁,胃脘部下坠感3年加重半月来诊。
患者3年来,经常感觉到饭后胃脘部下坠感,在医院做钡餐透视显示胃下垂,在外院不间断的治疗,但是疗效不显,现患者食欲不振,形体消瘦,疲乏无力,眠一般,小便可,大便稀溏,舌淡苔薄白,脉虚。
病机分析:脾主运化,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失于运化水谷,则食欲不振;气血生化不足,则形体消瘦,疲乏无力;失于运化水液,则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大便稀溏。
脾主升清,脾胃虚弱,则升举无力,故胃脘部下坠不适。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45g当归10g党参20g炒白术10g柴胡6g升麻6g陈皮3g 金樱子10g枳实10g鸡内金15g生麦芽15g白扁豆10g
结果:
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患者服用5剂后,胃脘部下坠感减轻,食欲较前好转,但仍感疲乏无力。
效不更方,上方去陈皮、白扁豆、枳实,加砂仁6g、仙鹤草45g、枳壳10g、醋莪术15g。
患者再服用7付,胃脘部下坠感消失,纳食正常,乏力感明显减轻。
患者不愿意继续服用汤剂,以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善后。
按语:
1、补中益气汤是治疗中气下陷引起的脏器下垂的效方,但在临床上常常需要化裁;
2、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证明,金樱子、枳壳具有收缩平滑肌的作用,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参考现代中药药理学会大大提高临床疗效;
3、仙鹤草很多人单纯认为它是一味收敛止血药,其实它也是一味非常好的补虚药,尤其擅于补气;
4、醋莪术,具有活血化瘀,消食除积的作用,我在临床上常常用这味药来消食,而且其消食的效果要优于一般的消食药。
重症胃下垂治案
重症胃下垂治案【病例1】某男,56岁。
1983年8月患病,少腹憋胀经旬,不敢进食,食入胀急更甚。
其症,少腹鼓凸,挺着一个大肚子,如怀孕5~6月之孕妇状,按之空软。
神色憔悴,动则轰热喘汗。
腰困如折,行路弯腰如虾,挺腰则困不可忍。
脉细弱,舌淡无华。
患者年近6旬,劳倦内伤,损及脾胃之阳,中气下陷于至阴之地而不能升达(我院内科确诊为胃下垂已10年)。
且肾中真气不固,有上越下脱之险。
拟补中益气汤去陈皮,加山萸肉、补骨脂、沉香固护下焦元气:【处方】生芪30克,知母18克,红参(另打小块先吞)10克,当归15克,柴胡、升麻、炙草、沉香各10克,山萸肉、盐补骨脂各30克,白术20克,鲜生姜5片,枣10枚,胡桃4枚(打)。
上方服1剂之头煎约半小时,汗敛喘定。
觉气从丹田缓缓上达,少腹之鼓凸、胀急,立时消散,3剂服完食纳如常。
患者大喜过望,忘乎所以,食闺女送来大桃1枚,喝凉茶2杯,1刻钟后又复气陷坠胀如故。
当晚咕咕有声,中午不敢进食。
气机为病,瞬息万变。
此由生冷寒凉,戕伤脾胃生阳之气,亟温之:【处方】干姜30克,红参(另打小块吞服)、炙草各10克,木香、柴胡各3克,1剂后平复如初。
【说明】中气下陷症临床多见,多由内伤积久而来。
此症之重者,即张锡纯氏论述之“大气下陷症”。
脉多细弱,右寸尤弱。
上则见气短难续似喘,下则少腹明显鼓凸如孕妇,按之必空软无物,胃下垂多有此见症。
凡遇此症,万不可见胀消胀,稍涉散气消胀、寒凉败中或消导开破,立见危殆,错则难救!气弱之人,即陈皮之散,亦经受不起,宜慎!红参不入煎剂者,汤剂效速,虚馁之人下咽反觉胀闷。
打小块吞服,人胃缓缓奏功,使下陷之气,徐徐升达。
加山萸肉、补骨脂、胡桃者,有敛固下焦肾气妙用。
古谓:“下虚者用补中升陷,须防提脱。
”补中益气汤与人参胡桃汤、青娥丸合方再加山萸肉之酸收,升中有敛有固,使升降复常,效果甚好。
【病例2】某男,司机,28岁,1983年9尸,因少腹鼓凸如孕,不能开车,特来求治。
胃下垂课件PPT
胃下垂可能导致胃蠕动减缓、消化功 能减弱,严重时可引起胃排空障碍、 胃酸分泌异常等问题。
诊断与治疗
诊断
通过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可确诊。
治疗
轻度胃下垂患者可通过饮食调理、锻炼和药物治疗改善症状;中重度患者可能 需要手术治疗。
CHAPTER
02
胃下垂的危害
影响消化功能
01
胃下垂患者由于胃的位置下移, 导致胃蠕动减缓,食物在胃中的 消化速度变慢,容易引起消化不 良和腹胀。
担。
多摄入高纤维食物
高纤维食物有助于促进肠道蠕 动,改善消化功能。
运动锻炼
适当的有氧运动
如散步、慢跑、骑车等有氧运动 可以增强腹部肌肉力量,改善消
化功能。
增强核心肌群
通过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运动增 强核心肌群,提高腹部肌肉力量。
避免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可能会加重胃下垂症状, 应尽量避免。
心理调适
01
胃下垂的病因主要包括胃的韧带松弛、膈 肌位置下降、腹肌松弛等,导致胃的固定 位置受到影响。
诊断
治疗
胃下垂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钡 餐造影、胃镜等,可以观察到胃的位置异 常。
胃下垂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 整和生活方式改变等,对于严重病例可能 需要手术治疗。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病因
进一步研究胃下垂的病因,有助于更好 地预防和治疗该疾病。
02
胃下垂患者常常感到胃部不适, 如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影 响食欲和进食。
导致营养不良
由于消化功能受到影响,胃下垂患者 常常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长期下去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胃下垂患者由于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减 弱,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下降,进 一步加重营养不良的风险。
胃下垂(秘方数:17)
胃下垂(秘方数:17)胃下垂(秘方数:17)人取站立位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到髂嵴连线以下,称为胃下垂。
胃下垂常是内脏下垂的一部分。
轻度胃下垂者多无症状,下垂明显者可伴有与胃肠动力及分泌功能较低有关的症状,例如上腹不适,易饱胀、厌食、恶心、嗳气及便秘等。
有时感觉深部腹隐痛,可能与肠系膜牵拉有关。
患者餐后、多站立及劳累后上腹不适常加重。
此外尚有其他内脏下垂的表现,以及站立性昏厥、低血压、心悸等循环无力症表现。
体征可见肋下角为小于90度,站立时因胃囊下移,按手于患者上腹部易触到腹主动脉搏动,以双手托抚患者下腹部往上常使患者有上腹胀坠减轻的感觉。
患者上腹部压痛点可因卧立位变动而不固定。
有些病例因胃排空延缓可有振水声。
胃下垂明显者常同时伴有肝、右肾或结肠下垂的现象。
胃下垂的发生主要和膈肌悬吊力不足,膈胃、肝胃韧带松驰,腹内压下降及腹肌松弛等因素有关。
多见于瘦长体型、经产妇、多次腹部手术有切口病、消耗性疾病伴有进行性消瘦或卧床少动者。
本病诊断依靠X线检查证实。
胃肠钡餐检查表现为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骼嵴连线以下;无张力型的胃,即胃体呈垂直方向,体部较低部宽大,窦部低于幽门水平以下,胃蠕动无力或见有不规则的微弱蠕动收缩波,餐后6小时仍有 1/4—1/3胃残留物存在;十二指肠第二部常位于幽门管后面,球部向左侧偏移。
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加强腹肌锻炼、放置胄托、增加营养和对症治疗等方法,可取得一些效果。
祖国医学虽无胃下垂的病名,但根据临床表现,当属“胃痛”“腹胀”范畴。
多由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清阳不升所致,治宜健脾益气,升清举陷。
胃下垂秘方一胃下垂秘方二益气举陷升阳,适用于中气下陷脾胃虚火型之胃下垂益胃养阴活血,适用于胃下垂疏肝益气,对胃下垂有较好疗效升阳、发表、透疹、解毒。
主治胃下垂半夏升麻治胃下垂黄芪党参治胃下垂苍术治胃下垂。
中医医案——胃下垂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温阳涤饮法治愈胃下垂病案:何某,男性,54岁。
初诊:1974年2月。
主诉及病史:经医院检查确诊为胃下垂,病已数年,其主要症状为胃中终日辘辘有水声,中脘部常觉怕冷,有时觉闷胀,少气懒言,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喜食干燥炒香食物,如锅巴、炒米等物,食后觉得胃中舒适。
喝多汤水反觉难受,甚至必呕吐干净乃快。
诊查:口淡不渴,精神委靡不振,脉沉细,缓而无力,舌质淡红,苔白滑。
辨证:中气下陷,寒饮留中。
治法:温阳涤饮,升提中气。
处方:茯苓30g 肉桂9g 焦白术12g 炙甘草9g 炙黄芪24g 升麻9g 5剂二诊:中脘畏冷见好,精神稍好,以原方肉桂改为6g,再服药10剂。
三诊:诸症均有改善,胃中辘辘之声大减,精神及饮食均渐转佳,脉象见有力。
处方:茯苓30g 肉桂6g 焦白术12g 炙甘草9g 炙黄芪30g 升麻9g 10剂四诊:诸症痊愈,胃中辘辘有水声已完全消失,脉象均匀有力,能胜任日常工作。
为善后及巩固疗效计,嘱服黄芪建中汤(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黄芪),方中黄芪用量为30g。
20剂后停药。
随访2年,未见复发。
按语以上医案属痰饮证,故选用温阳涤饮法治疗而获效。
温阳涤饮的苓桂术甘汤在临床应用颇为广泛,但在具体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当分清阳虚和饮邪哪个偏重。
中脘恶寒或背心恶寒,脉弦都是饮病的特征,故有弦脉主饮之说。
凡有此证者,均可用温阳涤饮法。
第二,如并见少气懒言,中气不足之证者,可于方中加入党参、黄芪各9~15g,补脾益气。
第三,苓桂术甘汤中,原方桂乃指桂枝,在本方之中可改用肉桂,余体会其温阳之功更佳。
第四,如病者不单中脘恶寒,而又见其他部位局部恶寒或全身恶寒者,证属阳虚,可于方中加入制附片9~15g(先煎入药)。
其他证候可随证加减。
总而言之,温阳涤饮一法,温阳与涤饮应配合得当,则可取药到病除之效。
脾肾阴虚型胃下垂医案
脾肾阴虚型胃下垂医案
【病例】某女,42岁
【初诊】胃脘重坠,作酸发胀,呕恶欲吐,头痛昏重,大便燥结,困倦无力。
体力劳动后更为严重。
舌质红、苔薄,脉洪滑。
【辩证】属脾肾阴虚,中气下陷。
【治则】宜养阴益气,健脾补肾。
【处方】黄芪20g 党参15g 白术10g 当归10g 陈皮10g 茯苓10g 柴胡6g 石斛10g 大黄12g 枳实10g 玄参12g
【用法】水煎服三剂
【二诊】重坠感明显减轻,大便舒畅,精神稍佳。
药已对症,前方少改继进。
【处方】党参15g 白术10g 柴胡6g 当归10g 陈皮10g 黄芪20g 大黄15g 枳实10g 玄参12g 瓦楞子20g 海螵蛸10g 甘草8g 【用法】水煎服三剂
【三诊】精神佳,唯胃脘稍觉重坠。
【处方】郁金10g 黄芪20g 当归8g 升麻10g 柴胡6g 党参15g 半夏10g 白术10g 陈皮10g 枳实10g 海螵蛸10g 甘草8g 【用法】水煎服三剂
【四诊】饮食如常,自感已痊愈,为巩固疗效再与三剂。
【处方】郁金10g 当归8g 升麻10g 柴胡6g 党参15g 枳实10g 茵陈8g 瓦楞子20g 甘草8g
【用法】水煎服三剂。
胃下垂
胃下垂文章目录*一、胃下垂的概述*二、胃下垂的典型症状*三、胃下垂的病因病机*四、胃下垂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五、胃下垂的并发症*六、胃下垂的防治方案胃下垂的概述1、定义胃下垂是由于膈肌悬力不足,支撑内脏器官韧带松弛,或腹内压降低,腹肌松弛,导致站立时胃大弯抵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到髂嵴联线以下。
常伴有十二指肠球部位置的改变。
正常人的胃在腹腔的左上方,直立时的最低点不应超过脐下2横指,其位置相对固定,对于维持胃的正常功能有一定作用。
2、别称无3、发病部位胃4、传染性无传染性5、高发人群所有人群6、科室消化内科胃下垂的典型症状1、胃下垂的典型症状轻度胃下垂多无症状,中度以上者常出现胃肠动力差,消化不良的症状。
2、胃下垂的分类胃下垂的诊断标准,一般以胃距髂嵴连线4厘米视为正常。
按下垂的程度,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度,5到8厘米为轻度下垂;9到十二厘米为中度下垂,十三厘米以上为重度下垂。
胃下垂的病因病机凡能造成膈肌位置下降的因素,如膈肌活动力降低,腹腔压力降低,腹肌收缩力减弱,胃膈韧带、胃肝韧带、胃脾韧带、胃结肠韧带过于松弛等,均可导致下垂。
胃下垂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依据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胃肠功能低下和分泌功能紊乱,常出现饱胀不适、厌食、嗳气、便秘、腹痛等,餐后站立过久和劳累后加重;体检一般体形消瘦,立位时,下腹部有时呈“葫芦样”外形,胃区可有振水音,上腹部易触到明显的腹主动脉搏动,通常伴有肝、脾、肾和结肠等器官的下垂。
疑胃下垂患者主要依靠X线检查确诊。
胃下垂的并发症病程较长者,由于心理精神因素或贫血、消瘦等因素,患者常有头昏、头痛、失眠、心悸、乏力等症状,少数甚至出现抑郁症的症状。
严重者同时伴有肝、脾、肾、横结肠等下垂则称为内脏下垂。
胃下垂的防治方案1、胃下垂的预防方法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食物细软、营养均衡、减少刺激、防止便秘、动静相宜、切勿暴饮暴食。
2、胃下垂的治疗方法上腹不适、隐痛、消化不良等可参照慢性胃炎治疗。
胃下垂治验余国俊
胃下垂治验余国俊“路”的旁边还是路(胃下垂多年)诊断现场案1:患者,女,36岁患轻度胃下垂(胃小弯角切迹在髂嵴连线下4.5cm)5年,长期服补益气丸及单验方不效。
刻诊:形体消瘦,面色苍黄,腹胀下坠,餐后加重,嗳气,大便时干时稀,舌边尖红,苔黄白相间而腻,脉弦弱。
案2:患者,女,38岁患轻度胃下垂(胃小弯角切迹在髂嵴连线下4cm)7年,迭服中药乏效。
刻诊,形瘦体弱,面色青黄略显晦暗,腹胀,餐后加重,胸胁满闷,心烦易怒,口干,便秘,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细稍数。
辩证论治[老师]胃下垂是西医病名,系指人站立时胃小弯角切迹低于髂嵴连线,属器官性病变,中、重度较难治。
我说较难治,是究单用中药将下垂的胃提升到正常位置而言,并不是说大大减轻甚至基本消除临床症状有多么困难。
[学生甲]迄今为止,胃下垂未找到一致公认的相应的中医病名,大概是症状太多的缘故。
众所周知,胃下垂的主症是腹胀,餐后加重,可伴有纳差、胃痛、便稀或便秘,短气乏力等等,很难与任何一个中医病名完全对上号。
查阅现代中医文献,有将胃下垂归入“腹胀”、“腹痛”、“胃脘痛”进行辩证论治者,分型繁琐,持论空泛,令人无所适从。
更有简单地将胃下垂与李东垣的中气下陷对号入座而倡用补中益气汤者。
[老师]我过去治疗胃下垂,也曾囿于脾胃一隅,画地为牢,难免技穷之叹!乃寻求古训,借鉴而医,进行反思。
第一,从主症看,胃下垂的主症是腹胀,餐后加重,方书归咎于脾不运化。
脾何以不运化?肝旺乘脾故也。
《素问》云“厥阴气至为(月真)胀”,则厥阴肝木病变为矛盾之主要方面。
第二,从病位看,胃下垂的病位仅仅在脾胃吗?西医的胃下垂,相当于中医的“胃下”、“胃缓”。
《灵枢》云:“胃下者,下管约不利。
”什么是“下管”?近代解剖学证实,古人所称的“下管”,就是胃膈韧带和胃肝韧带。
胃下垂的发生,就是由于这两条韧带松弛下垂,无力撑托胃体所致。
大家知道,韧带属筋,而肝主筋,筋病应治肝。
第三,从体质看,胃下垂多见于形瘦体弱,面藏带黄的木形之人。
老年百病防治-消化系统疾病-胃下垂
老年百病防治-消化系统疾病-胃下垂胃下垂是指人体处于站立位置时,胃的下缘抵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者。
本病好发于体型瘦长,腹壁松弛,腹肌瘦薄的中老年人,轻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重者可见上腹部饱胀、嗳气不舒、便秘等症。
[发病原因]人体胃的正常位置主要依靠横膈的位置及膈肌的活动力、腹肌张力、腹壁脂肪的厚度、邻近器官和膈胃、肝胃韧带的固定作用来维持,故此,凡能引起膈肌悬吊力不足、腹肌张力降低、腹内压力下降及膈胃、肝胃韧带松弛等的因素均可引起胃下垂。
概括之,其主要发病原因有:1.体型瘦长。
瘦长体型者,胃常呈低张力型,当胃呈极度低张的鱼钩状时,即发生无张力型的胃下垂。
2.多胎生育。
经产妇生育过多,腹壁松弛,腹肌张力降低者易发生胃下垂。
3.疾病影响。
患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者,由于过度消瘦,加之卧床少动,可使人处于极度虚弱状态,腹肌张力下降,韧带松弛而发生胃下垂。
胃下垂属于中医“胃缓”病范畴,基本病机是中气下陷。
饮食不节、饥饿无常、劳伤过度、生育过多等均可损伤脾胃,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脏腑失去濡养,终将出现中气下陷。
[临床表现]胃下垂轻者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重者可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脘腹饱胀,餐后尤显,恶心,纳呆,嗳气频频,大便秘结。
由于餐后、站立位、劳累等因素可加重胃下垂,故这些因素存在时上腹部不适即可加重,有时尚有深腹部隐痛感。
由于脾气下陷,气血亏虚,故患者常伴有消瘦,神疲乏力,头昏甚或站立性昏厥,低血压,心悸等表现。
此外,胃下垂可因胃的排空延缓,出现振水声,即张仲景所谓:“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
胃下垂明显者可伴有肝、右肾、结肠下垂。
胃下垂用X线钡餐摄片检查可显示胃呈无张力型,胃体垂直,体部宽大,窦部低于幽门水平以下,胃小弯弧线最低点在髂嵴连线以下。
B型超声可探得胃饮水充盈后胃下缘下移入盆腔。
[预防措施]1.加强体育锻炼。
本病多见于体瘦虚弱、腹壁松弛、肌肉不坚之人,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加肌力,有助于防治本病。
刘兴武:一方搞定胃下垂
刘兴武:一方搞定胃下垂导读:胃下垂多认为由“中气下陷”所致,以升举法治之。
本文作者临床发现,若遵六腑以通为用之理,用调气通腑、导滞醒胃之药,可收到满意效果,下面小编带大家来看看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一、治疗胃下垂,酌以调气通腑之品胃下垂是临床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属中医“胃下”“胃缓”范畴。
对于该病,历代医家多认为系“中气下陷”所致,宗《黄帝内经》“下者举之”之训,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法治之。
然笔者经临床观察发现,若遵“六腑以通为用”和”腑病以通为补”之说,酌情予以“调气通腑、导滞醒胃”之品,则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复发。
二、病案举例如治许某,女,15岁。
1990年5月18日初诊。
自诉胃脘胀坠时痛,纳差不饥,食则胀甚,常呕哕酸腐,吐后胃脘宽松,胀坠稍缓,形体日渐消瘦;时觉水走胃脘,漉漉有声;大便干结、涩滞难下;舌淡红,苔微黄,脉弦滑。
钡餐造影:(1)胃内容物潴留;(2)胃蠕动无力;(3)胃角切迹于骼嵴连线下4.5cm。
诊断:胃下垂,证属胃失传化、食饮蓄积。
治则:调气通腑,导滞醒胃。
处方:厚朴三物汤加味。
厚朴、枳实各20g,大黄6g,半夏、砂仁、木香各10g,神曲、炒莱菔子各30g。
水煎日服1剂。
药进5剂,大便通畅、日1次,知饥思食;继进10剂,胃脘胀坠等症明显改善;原方加黄芪20g,人参、陈皮各10g。
水煎日服1剂。
药用6周,病若失。
钡餐造影复查:(1)胃内潴留物消失;(2)胃蠕动功能恢复正常;(3)胃角切迹于骼嵴连线下0.5cm。
随访2年未复发。
三、小结不同食饮,在胃中停留的时间不等。
然而不论何种饮食,均应在一定时间内从胃中排空,出现正常的饥饿感(胃空运动)。
这是胃的正常生理现象。
若长时间的饱而不饿,当饥不饥,则说明胃中饮食没有及时排空,胃体“呆滞”。
久之则会导致胃体下垂。
胃下垂日久,其气进一步衰减,化物益加乏力,更易使食饮停蓄其中;胃虚累及大肠,传导排泄失司,尤易导致气虚便秘。
蔡小荪--胃下垂,慢性结肠炎
蔡小荪--胃下垂,慢性结肠炎蔡小荪 > 医案案十三、×× 37岁女已婚医务工作者1976年8月12日初诊据云曾育三胎,流产及人流各一,自1957年怀孕时饮冰牛乳致腹泻以后每啖冷食约半小时左右即作,始则脘疼,继而满腹俱痛,大便溏薄,日三数次,甚至十次不等,平素从不成形,日二三次完谷不化,且似泡沫,经来尤甚,11年前结扎输卵管后经期虽准,辄淋漓2周许始净,色鲜,昨又临期,俯仰眩晕。
加以腰酸,脉细,苔薄,根腻,质微红,脾肾两亏,冲任失固,拟益气,健脾固肾,以理冲任。
炒党参15g 炒白术9g 炒黄芪9g 淡吴茱萸2.4g 炮姜炭4.5g 姜半夏4.5g 云茯苓12g 炒当归9g 川续断肉12g 焦白芍9g 菟丝子9g 熟女贞子•9g 旱莲草15g 5贴另附子理中丸90g 分10日服8月19日复诊此次经行四天即止,大便日二次欠实,得食不化,•脉细微弦,苔薄质红,再拟健脾胃助消化。
炒党参12g 炒白术9g 云茯苓12g 淡吴茱萸2.4g 炮姜炭3g 菟丝子9g 炒淮山药9g 焦米仁15g 桔梗4.5g 山楂炭9g 焦六曲9g 大枣15g 7帖8月26日三诊大便情况好转,日一次,脉细苔薄,从前法出入。
炒党参9g 炒白术9g 云茯苓12g 炒淮山药9g 炒扁豆9g 莲肉9g •兔丝9g 焦米仁12g 陈皮4.5g 查炭9g 焦六曲9g 大枣15g 7帖9月2日四诊十数年来大便从未正常,药后成形,四天前纳食不慎,啖炒面等又致腹泻,惟一天即瘥,头重足软,溲频脉细,苔薄根白质红,再拟益气健脾为主。
炒党参12g 炒白术9g 云茯苓12g 炒淮山药9g 煨木香3g 炒扁豆•9g 淡吴茱萸2.4g 炮姜炭3g 菟丝子9g 覆盆子9g 焦查曲各9g 4帖9月9日五诊腰酸带多色白而稠,大便成形,今略软,经期将届,脉细苔薄,宗前议,参调经。
炒党参9g 炒白术9g 云茯苓12g 丹参9g 川芎4.5g 白芍9g •炒淮山药9g 煨木香3g 补骨脂9g 菟丝子9g 炙诃子4.5g 5帖10月14日六诊经行准期,六天即净,腰酸疲惫形寒喜暖,脉虚,苔薄,脾肾不足,再当温调。
胃下垂医案【530期】
胃下垂医案【530期】今日练习任某,女,33岁。
曾因腰背痛在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脊椎骨质增生”。
近症见:头晕、头痛、目胀,下肢关节胀痛,手麻,乏力,四肢逆冷,易汗出,恶寒,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
处方:____。
上药服3剂,痛减,四肢逆冷好转。
服1个月后全身症状好转。
上期原医案白某,男性,48岁。
胃脘痛胀、心下堵闷已3年,经检查诊为“十二指肠溃疡” “胃下垂”,经多治不效。
现症见:噫气,呕吐,口干不思饮,舌苔白腻,脉沉弦细。
处方:旋覆花(包煎)10g,代赭石10g,党参10g,生姜15g,炙甘草6g,半夏15g,大枣4枚,乌贼骨15g,川贝母10g。
服3剂知,6剂诸症减轻。
按语脉沉弦细,舌苔白腻,口干不思饮,太阴里虚家。
噫气、呕吐,胃虚水饮上犯。
为胃虚有饮,故以益胃化饮治之,与旋覆代赭汤加味。
学习经典《伤寒论》第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汤主之。
各家论述《注解伤寒论》:硬则气坚,咸味可以软之,旋覆之咸,以软痞硬;虚则气浮,重剂可以镇之,代赭之重,以镇虚逆;辛者散也,生姜、半夏之辛,以散虚痞;甘者缓也,人参、甘草、大枣之甘,以补胃弱。
《删补名医方论》引罗天益曰:方中以人参。
甘草养正补虚;生姜、大枣和脾养胃,所以定中州者至矣;更以代赭石之重,使之敛浮镇逆;旋覆花之辛用以宣气涤饮;佐以人参以归气于下;佐半夏以蠲饮于上。
浊降则痞硬可消,清升则噫气可除矣。
《医方考》:旋覆之咸,能软痞硬而下气;代赭之重,能镇心君而止噫;姜、夏之辛,所以散逆;参、草、大枣之甘,所以补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仁堂系内师承
典型医案(跟师□独立□)
患者姓名:冯某某性别:女年龄:64
就诊日期: 2017年5月30日
主诉:胃坠胀伴打嗝1月余
现病史:胃下垂病史因劳累引起胃脘灼热疼痛阵发,打嗝,无反酸,口渴,食欲尚可,进食后需躺下,久站立则打嗝频作,服红参水可缓解,大便调,睡眠差,易醒,需头低足高位,腰背痛,舌红苔薄白脉细弱。
既往史:胃下垂、肾下垂病史
过敏史:不详
体格检查:今测血压:BP:120/60mmHg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胃缓
证候诊断:脾虚气陷
西医诊断:胃下垂
治法:补脾健胃,益气升陷
处方:
炙黄芪25g 太子参15g 炒白术20g 炒山药20g
旋覆花15g 代赭石20g 木香15g 莪术10g
焦槟榔15g 姜厚朴15g 代代花15g 陈皮10g
巴戟天15g 桑寄生20g 炒杜仲15g 狗脊15g
玄参15g 黄连10g 合欢花15g 茯神15g
炒枣仁20g 炙甘草10g
14付
复诊:
复诊日期(第1次):2017年6月13日
服药后胃胀烧灼减轻,口渴减轻,站立久则腹痛加重,餐后必需躺下,打嗝频作,后背胀,腰右侧疼痛,颈椎僵,纳可,眠差早醒,舌淡苔薄白略腻脉细弱。
处方:
上方减太子参、陈皮、玄参;加人参叶6g、炒白芍12g、九香虫10g;炙黄芪20加至30g、炒枣仁20加至30g 继服14付。
复诊日期(第2次):2017年6月27日
服药后打嗝减少,胃痛减轻,反酸烧心减轻,久立后烧灼感耐受时间延长,上午可有1.5小时站立活动,躺1小时后可缓解,纳食可,便调,眠不实,舌红苔薄脉弦。
处方:减巴戟天;桑寄生、炒杜仲20g加至30g;加升麻10g、知母10g 继服14付
心得体会(要求:由本人独立完成,理论联系实际,能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不少于500
字):
胃下垂相当于中医学的“胃缓”,这一名称,首见于《黄帝内经》。
《灵枢本藏》篇云:“脾应肉,……肉胴不称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约不利。
肉胭不坚者,胃缓。
”明确指出肌肉瘦弱与身形不相称的胃的位置偏下,肌肉不够坚实的则胃缓。
患者素有西医明确诊断为胃下垂病史,胃脘灼热胀满疼痛。
此次患者因劳累诱发胃胀痛,伴打嗝频作,无反酸,进食后胃胀需躺下方觉舒服,平素乏力,失眠。
结合舌脉表现中医辨证属于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证。
由于脾胃气虚已久导致脾不升清胃失和降则出现乏力、胃脘烧灼、打嗝、失眠等症状。
李老师认为此患者素体亏虚,因劳累而诱发,属于本虚标实证。
虚证为脾气虚,兼有阴虚;实证表现为气滞阻滞,胃脘气机升降失常,后期兼有虚热证,故治疗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初期治疗重点在健脾之中调畅脾胃气机,后期配合益气升陷,养阴润燥治法。
老师以滋补脾肾之黄芪、山药、白术、寄生、杜仲、狗脊等,配合清热、养阴、升阳改善胃下垂,嗳气疼痛疗效甚佳。
李老师治疗胃下垂的经验,对胃下垂的论治应抓住脾胃虚弱为病变之本,而气机阻滞为病变之标,脾胃失和是重要的病机变化,坚持健脾和胃,益气升陷的治疗原则。
气滞重者配合破气行滞调畅气机之味,伴阴虚者配合滋阴清热生津之品。
在服药治疗的同时还要强调日常生活中的调护问题,尤以饮食有营养有节制为要。
调节饮食,适当增加腹肌及韧带锻炼,防止病情反复,促进脾胃康复。
签名:陈立杰
2017年 7 月 8 日指导老师评语:
签名: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