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医内科学-呕吐.ppt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呕 吐

中医内科学--呕  吐

16
3.呕吐物的鉴别
呕吐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别,根据呕吐 物的性状及气味,也可以帮助鉴别。若呕吐物 酸腐量多,气味难闻者,多属饮食停滞,食积 内腐;若呕吐出苦水、黄水者,多由胆热犯胃, 胃失和降;若呕吐物为酸水、绿水者,多因肝 热犯胃,胃气上逆;若呕吐物为浊痰涎沫者, 多属痰饮中阻,气逆犯胃;若呕吐清水,量少, 多因胃气亏虚,运化失职。
2020/1/30
中医内科学
20
二、治疗原则
呕吐总的病机因胃气上逆所致,故治 以和胃降逆为原则,结合具体症状辨证论 治。偏于邪实者,治宜祛邪为主,邪去则 呕吐自止。分别采用解表、消食、化痰、 解郁等法。偏于正虚者,治宜扶正为主, 正复则呕吐自愈。分别采用健运脾胃、益 气养阴等法。虚实兼夹者当审其标本缓急 主次而治之。
2020/1/30
中医内科学
3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呕吐可以出现于 西医学的多种疾病之中,如神经性呕吐、 急性胃炎、心源性呕吐、胃黏膜脱垂症、 幽门痉挛、幽门梗阻、贲门痉挛、十二指 肠壅积症等。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 胆囊炎、尿毒症、颅脑疾病以及一些急性 传染病早期,当以呕吐为主要表现时,亦 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同时结合辨病处理。
证机概要: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失
司。
治法: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代表方:麦门冬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麦冬、粳米、甘草滋养
胃阴;半夏降逆止呕;大枣益气和中。
2020/1/30
中医内科学
29
预防调护
2020/1/30
中医内科学
30
1.起居有常,生活有节,避免风寒暑湿秽浊之邪的入 侵。
大病之中,出现呕吐,食不能人,面色咣白,
肢厥不回,脉微细欲绝,此为阴损及阳,脾胃

中医内科学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PPT课件
朱丹溪首创病名; 明虞抟《医学正传》区别哮与喘。 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治则:以“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基本原则。
.
12
四、喘证
1.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气急胸胀闷,外感表证)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咳痰稠黏)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中医内科学
27种病: 感冒、咳嗽、哮病、喘病、肺痈、肺痨、 心悸、胸痹、不寐、癫狂、呕吐、胃痛、 泄泻、便秘、黄疸、鼓胀、头痛、眩晕、 中风、水肿、淋证、癃闭、郁证、血证、 腰痛、消渴、痹症。
.
1
中医内科学主要出题形式:
一、分证论治部分: 1.…病中…证应选用…方?(少见) 2.…病中…证治宜…?(少见) 3.病人,症见…,属于xx病中的…证? 4.病人,症见…,治宜? 5.病人,症见…,应选用的方药是?
注意:症状描述中不会侧重咳嗽等其他外感表证。首先会 有“恶寒/恶风”等表证表现。
.
5
其他易考点:
• 病名首见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 元代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 • 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 治则:解表达邪 • 病位:肺卫,在外、在表。 • 病机:六淫经皮毛、口鼻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
.
2
二、分证论治之外部分:
1.首次提出xx病的著作是? 2.首次提出xx病名的医家是? 3.“……”见于哪部著作/是谁提出的? 4.xx病多病位于? 5.xx病的病因病机是? 6.xx病的治疗总则是? 7.xx病与xx病的鉴别要点是/不包括?
.
3
学习步骤
第一步:各病的证型治则方药; 第二步:归纳各病零散知识点、易考点; 第三步:总结各病中各证型临床表现的特有症状。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呕吐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呕吐PPT课件

-
25
3 辨可吐与止吐
1.降逆止呕—祛除病因—和胃止呕 2.胃有痈脓、痰饮、食滞、毒物—邪去呕止—探吐 之法
-
26
4 辨可下与禁下
1.病在胃不宜攻肠,会引邪内陷 2.欲吐者不可下之 邪去呕止—排积食,败脓 3.属虚不宜下 4.兼表者不可下 5.胃肠实热、便秘、浊气上逆—通其便,浊气下行
-
27
(二)、 治疗原则
-
6
(三)《千金方•呕吐哕第五》治疗多有精辟论述:
“凡呕吐者多食生姜,此是呕家圣药。” 胃寒呕吐——生姜+吴萸,丁香 胃热呕吐——生姜+黄芩、黄连
-
7
(四)《丹溪心法•呕吐》处方用药中肯,后世多用:
“胃中有热,膈上有疾者,二陈汤加炒山栀,黄连, 生姜;有久病呕者,胃虚不纳谷者,用人参、生姜、黄 芪、白术、香附之类。“
方药:保和丸
-
33
方解
保和丸加减
神曲、山楂、莱菔子、连翘 茯苓、半夏、陈皮 酒食 肉食 面食 食热
消食化积
和胃降逆
-
34
3.痰饮内停
症状:呕吐多为清水痰涎,头眩心悸, 兼次症:胸脘痞闷,不思饮食,或呕而肠鸣有声 舌脉:苔白腻,脉滑。 治则: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方药: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
35
方解:
-
48
▪ (4)玉枢丹:适用于感受暑湿时邪、秽浊之气,忽然呕吐, 用此药以解毒辟秽止呕,每次0.6克,每日2次,吐止停服。
▪ (5)生姜嚼服:适用于干呕吐逆不止。
▪ (6)干呕不息,蔗汁温服半升,日3次,人姜汁更佳。
▪ (7)胃冷呕逆,气厥不通,母丁香3个,陈橘皮1块,去白, 水煎热服。
-

中医内科学—呕吐

中医内科学—呕吐

中医内科学—呕吐1.赵某,男,46岁。

初起恶寒发热,咽痛,呕吐,腹泻,经治后,表虽解,腹泻已止,但呕吐反复发作,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其证候诊断是A.脾胃气虚证B.肝气犯胃证C.痰饮内阻证D.外邪犯胃证E.胃阴不足证2.陆某,男,30岁。

昨日不慎受凉,今日突然呕吐,胸脘满闷,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白腻,脉濡缓。

其诊断是A.呕吐外邪犯胃证B.呕吐痰饮内阻证C.呕吐脾胃阳虚证D.感冒风寒证E.痞满痰湿中阻3.呕吐的发病机理是A.肝气不舒,横逆反胃B.中焦气滞,浊气上逆C.胃失和降,胃气上逆D.中阳不振,胃失和降E.胃失濡润,和降失司4.与呕吐发病相关的主要脏腑是()A.胃、脾、肺B.胃、脾、肝C.脾、胃、肾D.脾、肝、胆E.脾、肾、肝5.治疗呕吐脾胃气虚证,首选的方剂A.香砂六君子汤B.参苓白术散C.七味白术散D.理中汤E.黄芪建中汤6.治疗呕吐肝气犯胃证,首选的方剂A.柴胡舒肝散B.四七汤C. 四磨汤D.逍遥散E.金铃子散7.下列各项,属于虚证呕吐特点的A.发病因素不甚明显B.起病较急,病程较短C.呕吐量较多畏D.吐出物多酸臭E.脉实而有力E A C B A B A呕吐: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内容物从口而出的病证。

古代文献将呕与吐进行了区别: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

一、病因1.外邪犯胃2.饮食不节3.情志失调4.素体脾胃虚弱二、病机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三、病证鉴别1.呕吐与反胃呕吐与反胃同属胃部的病变,其病机都是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且都有呕吐的临床表现’反胃是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难于腐熟,食入不化而致。

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食不化’吐后转舒为特征。

大多起瘸缓慢,病情反复,可伴有形体消瘦、而色少华、神倦乏力等症。

呕吐有虚实之不同,实证呕吐为邪气犯胃所致,多起病急,食入即吐,或不食亦吐;虚证呕吐属胃虚失和,多时吐时止,无一定规律,或千呕恶心,但多吐出当日之食物。

《中医内科学》呕吐--ppt课件全文

《中医内科学》呕吐--ppt课件全文

• 中成药:保济丸、木香槟榔丸、枳
实导滞丸、沉香化滞丸。
2024/8/18
医学
52
3.痰饮内停 症状:呕吐多为清水痰涎,头眩心悸, 兼次症:胸脘痞闷,不思饮食,或呕
而肠鸣有声 舌象:苔白腻 脉象:脉滑。 治则: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2024/8/18
医学
53
方药: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生姜、半夏和胃降逆 茯、桂、术、甘温脾化饮。
虚者,由气虚、阳虚、阴虚 等正气不足,使胃失温养、濡润, 胃虚不降所致。
2024/8/18
医学
25
初病多实,呕吐日久,损伤 脾胃,中气不足,由实转虚;
或脾胃素虚,复为饮食所伤, 或成痰生饮,因虚致实,出现虚 实夹杂的复杂病机。
2024/8/18
医学
26
• 但无论邪气犯胃,或脾胃虚弱,
发生呕吐的基本病机为胃失和
2024/8/18
医学
48
• 风热犯胃:头痛身热,可用银翘散 去桔梗之升提加橘皮、竹茹清热和 胃;
• 兼食滞:脘闷腹胀,嗳腐吞酸,去 白术、甘草,加神曲、鸡内金、莱 菔子以消积导滞;
• 暑热犯胃:壮热口渴,可用黄连解
毒汤。
2024/8/18
医学
49
2.饮食停滞 症状: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
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 次症:大便或溏或结,气味臭秽 舌象:苔厚腻 脉象:脉滑实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本病常伴有脘腹满闷不舒,厌 食泛酸、嘈杂等,呕吐多偶然发生, 但也有反复发作者。
其证候特征尚由于寒、热、虚、 实之异,而有不同的表现。
2024/8/18
医学
11
三、病因病机
• 胃居中焦,主受纳腐熟水谷, 其气以降为顺。

《中医内科学》PPT课件-2024鲜版

《中医内科学》PPT课件-2024鲜版

02
脏腑与形体官窍联系
脏腑精气阴阳理论体系
03
8
经络学说
01
02
03
十二经脉循行及主治规 律
奇经八脉循行及功能特 点
经别、络脉、经筋、皮 部等内容
2024/3/27
9
病因病机理论
外感六淫、疠气 病理产物:痰饮、瘀血、结石等
内伤七情、饮食、劳逸 发病与病机: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等
2024/3/27
2024/3/27
25
06
针灸疗法在中医内科中的应用
2024/3/27
26
针灸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简述
针灸基本概念
阐述针灸的定义、起源、发展及在中医内科中的 地位和作用。
经络腧穴理论
详细介绍经络系统的组成、生理功能及腧穴的分 类、定位方法。
刺灸方法
系统讲解毫针刺法、灸法、拔罐法、三棱针法、 皮肤针法等常用针灸操作技能。
24
经典名方解析及临床应用举例
1 2
经典名方介绍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名方,如麻黄汤、桂枝汤 、银翘散等,介绍其组成、功效及主治病症。
名方解析
深入分析经典名方的组方原理、配伍特点及用药 规律,揭示其治疗疾病的内在机制。
3
临床应用举例
结合具体病例,阐述经典名方的临床应用及加减 变化,展示中医治疗疾病的独特魅力和优势。
10
治则治法
2024/3/27
01
预防与调护原则
02
治未病思想应用
03
常用治法:汗、吐、下、和、温、清、补 、消等
04
八法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举例
11
03
常见病症诊断与治疗
2024/3/27

精品中医内科学-呕吐ppt

精品中医内科学-呕吐ppt

实证
外邪、食滞、痰饮 肝郁
胃气痞满,升降失调
虚证
脾胃气阴亏虚
运化失常不能和降
病机




诊断
初起呕吐量多,吐出物多有酸腐气味,久病呕吐,时 作时止,吐出物不多,酸臭气味不甚
新病邪实,呕吐频频,常伴有恶寒、发热、脉实有力。 久病正虚,呕吐无力,常伴精神萎靡,倦怠,面色萎 黄,脉弱无力等症。
常有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恼怒气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病不愈病史
证治分类
实证 4.肝气犯胃证 症状:呕吐,嗳气,胸胁胀痛 证机概要:肝气不疏,横逆犯胃,胃失和降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代表方:四七汤加减
证治分类
虚证 1.脾胃气虚证 症状:食欲不振,食入难化,脉虚 证机概要:脾胃气虚,运化无力,胃虚气逆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降逆 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概念
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 种病证
有物有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呕 神经性呕吐、急性胃炎、胃痉挛、胆囊炎、胰腺炎 肠梗阻、尿毒症、颅高压、心衰
历史沿革——秦汉时期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 故痛而呕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呕吐酸,皆属于热” “少阳之胜,热客于胃,呕酸善饥” “燥湿所胜,民病喜呕,呕有苦”
病证鉴别
呕吐与反胃
病机相同,反胃是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食物 难以腐熟,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呕吐有虚实
呕吐与噎膈
病证鉴别
呕吐物鉴别
酸腐量多 气味难闻
呕吐苦水 黄水
呕吐酸水 绿水
饮食停滞 食积内腐
胆热犯胃 胃失和降
肝热犯胃 胃气上逆
呕吐痰 浊涎沫
呕吐清 水量少

中医内科学课件呕吐

中医内科学课件呕吐

2.饮食不节 饮食过量,暴饮暴食,多食生冷、醇酒辛辣、
甘肥及不洁之食物,皆可伤胃滞脾,引起食滞 不化,胃气不降,上逆而为呕吐。 3.情志失调
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胃气上逆; 忧思伤脾,脾失健运,食停难化,胃失和降,均 可发生呕吐。亦可因脾胃素虚,运化无力,水 谷易于停留,偶因气恼,食随气逆 致呕吐。
2.脾胃阳虚证 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面色晄白,倦怠乏力,喜
暖恶寒,四肢不温,口干而不欲饮,大便溏薄,舌质淡, 脉濡弱。
证机概要:脾胃虚寒,失于温煦,运化失职。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代表方:理中汤加减。该方具有健脾和胃,甘温降 逆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而吐,症见面色晄白,倦怠 乏力,四肢不温等症。 常用药:人参、白术健脾和胃;干姜、甘草甘温和 中。 方歌:理中汤主温中阳,人参白术甘草姜。
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
4.肝气犯胃证 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胀痛,舌质红,苔薄腻,脉
弦。 证机概要:肝气不疏,横逆犯胃,胃失和降。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代表方:四七汤加减。该方具有理气宽中,和胃,降
逆止呕之功效,适用于因肝气郁结,气逆犯胃的呕吐。 常用药:苏叶、厚朴理气宽中;半夏、生姜、茯苓、
【病因病机】 呕吐病因是多方面的,外感六淫、内伤饮
食、情志不调、禀赋不足均可影响于胃,使胃 失和降,胃气上逆,发生呕吐。 一、病因 1.外邪犯胃
感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 或秽浊之气,侵犯胃腑,胃失和降之常,水谷随 逆气上出,发生呕吐。由于季节的不同,感受 的病邪亦会不同,但一般以受寒者居多。
【辨证要点】 应首辨虚实。如《景岳全书・呕吐》指
出:“呕吐一证,最当详辨虚实。”实证多由 感受外邪、饮食停滞所致,发病较急,病程较 短,呕吐量多,呕吐物多有酸臭味。虚证多属 内伤,有气虚、阴虚之别,呕吐物不多,常伴有 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脉弱无力等症。

中医内科学课件25呕吐

中医内科学课件25呕吐
注意保暖
避免胃部受到寒冷的刺激,以免引起呕吐。
3
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功能, 预防呕吐。
精神调摄
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预防呕 吐。
放松身心
通过冥想、瑜伽等方法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有 助于预防呕吐。
积极心态
保持积极的心态,避免消极情绪对身体的负面影 响,有助于预防呕吐。
04
呕吐的现代医学认识
呕吐的生理机制
生理性呕吐
生理性呕吐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 制,通过呕吐将有害物质排出体外, 保持身体健康。
病理性呕吐
病理性呕吐是由各种疾病引起的症状 ,可能是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 病、代谢性疾病等。
呕吐的病理机制
01
02
03
消化系统疾病
如胃炎、肝炎、胆囊炎等, 会引起呕吐症状。
推拿治疗
手法
摩腹、捏脊、推背等。
作用
调和气血,调理脾胃,舒缓少量多餐,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生活调理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注意 保暖。
02
呕吐的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呕吐的主要方法 之一,根据患者病情和证候的不同, 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对于饮食停滞所致呕吐,多采用消食 化滞、和胃降逆的方剂,如保和丸等。
03
响身体健康。
05
呕吐的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张某,男性,35岁,因反复呕吐一月余就诊。患者自述 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伴有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曾自行 服用胃药,但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患者李某,女性,62岁,因呕吐、腹痛就诊。患者自述呕吐 物多为宿食,伴有腹胀、腹泻等症状。曾接受抗生素治疗, 但症状反复发作。

中医内科学呕吐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呕吐ppt课件
❖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
❖ 3.饮食方面:脾胃素虚患者,饮食不宜过多 ,勿食生冷瓜果等,禁服寒凉药物;若胃中有 热者,忌食肥甘厚腻、辛辣香燥、醇酒等物品 ,禁服温燥药物,戒烟。
❖ 4.对呕吐不止的病人,卧床休息,密切观察 病情变化。服药时,选择刺激性气味小的。服 药方法,应少量频服为佳。根据病人情况,以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 3.注意饮食的调理。对呕吐不止的病人,应 46 卧床休息。
病案分析
张某,女性,63岁。 主诉:呕吐反复发作四年,加重三天。 现病史:四年来一直脾胃虚弱,面色苍白,饮
食稍多即反胃吐食,时作时止,大便溏薄。经常用 生姜煎汤治之,稍有缓解。三天前因饮食不当,过 食生冷之品,当晚半夜突然发生呕吐,呕吐宿谷及 清水。刻诊:呕吐清水不止,口干不欲饮,喜暖恶 寒,大便溏薄。面色晄白,倦怠乏力,四肢不温, 舌质淡,脉濡弱。
邪实者,治宜祛邪为主,解表、消食、化痰、 解郁等法。
正虚者,治宜扶正为主,温阳、益气、养阴 等法。
虚实兼夹者当审其标本缓急主次而治之。
26
止呕要药
橘皮 生姜 半夏 代赭石
27
(三)证治分类
实证 1.外邪犯胃(呕吐+表证)
主证:突然呕吐,胸脘满闷;
兼证:头身疼痛,发热恶寒;
舌脉:舌苔白腻,脉濡缓。
要求写出病名、证型、病机、治法、方药
45
诊断: 病名:呕吐 证型:外邪犯胃证(实证)
治法: 疏邪解表,化浊和中 处方: 藿香正气散 加减
君:藿香12g 臣:半夏曲9g 陈皮6g 白术9g 茯苓9g 佐:大腹皮9g 厚朴6g 紫苏9g 白芷9g 苦桔梗6g 生姜9g大枣4枚 使:炙甘草6g
3剂水煎服 医嘱: 1.起居有节,生活有节,避免风寒暑 湿秽浊之邪的入侵。

3.呕吐

3.呕吐

三、讨论范围 神经性呕吐、急性胃炎、心源性呕吐、胃 黏膜脱垂、幽门痉挛、幽门梗阻、喷门痉挛、 十二指肠壅积症等,以呕吐为主要表现时, 参照本病辨证。
侵犯胃腑 阻遏胃气 外邪侵袭 伤胃滞脾 食滞不化 痰饮停积 肝逆犯脾 脾失健运 情志失调
[病因病机]
胃气壅阻 降 胃气上逆
(2) 胃阴不足证 主 证: 呕吐反复发作,或时作干呕,兼似饥而不欲食。 舌 脉:舌红津少,脉细数。 证机概要: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失司。 治 法: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代 表 方:麦门冬汤加减。 常 用 药:人参、麦冬、粳米、甘草滋养胃阴; 半夏降逆止呕;大枣益气和中。 加 减:若呕吐较剧者,可加竹茹、枇杷叶以和降胃气; 若口干,舌红,热甚者,加黄连清热止呕; 大便干结者,加瓜蒌仁、火麻仁、白蜜以润肠通便; 伴倦怠乏力,纳差舌淡,加太子参、山药益气健脾。
(2)饮食停滞 主 证: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兼大便或溏或结。 舌 脉:舌苔厚腻,脉滑实。 证机概要:食积内停,气机受阻,浊气上逆。 治 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代 表 方:保和丸加减。 常 用 药:山楂、神曲、莱菔子消食和胃; 陈皮、半夏、茯苓理气降逆,和中止呕。 加 减:若因肉食而吐者,重用山楂;因米食而吐者,加谷芽; 因面食而吐者,重用莱菔子,加麦芽; 因酒食而吐者,加蔻仁、葛花,重用神曲; 因食鱼、蟹而吐者,加苏叶、生姜; 因豆制品而吐者,加生萝汁; 若食物中毒呕吐者,烧盐方探吐,防腐败毒物被吸收。
3.芳香降逆,以求悦脾和胃
4.因势利导,分清应止应吐
(三) 证治分类 1、实证
(1)外邪犯胃证 主 证:突然呕吐,胸脘满闷,发热恶寒. 兼头身疼痛. 舌 脉:舌苔白腻,脉濡缓。 证机概要:外邪犯胃,中焦气滞,浊气上逆。 治 法:疏邪解表,化浊和中。 代 表 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常 用 药:藿香、紫苏、白芷芳香化浊; 大腹皮、厚朴理气除满; 半夏、陈皮和胃降逆;术、茯苓化湿健脾; 生姜和胃止呕。 加 减: 脘痞嗳腐,饮食停滞者,鸡内金、神曲; 风寒偏重者,荆芥、防风; 气机阻滞者,木香、枳壳。

中医内科学呕吐

中医内科学呕吐

转归预后
暴病呕吐一般多属邪实,治疗较易,预后 良好; 虚证或虚实夹杂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 发,较为难治 ; 久病、大病之中,出现呕吐,食不能入, 面色晄白,肢厥不回,脉微细欲绝,为阴损 及阳,脾胃之气衰败,真阳欲脱之危证 。
[预防调护]
1 .起居有常,生活有节,避免风寒暑湿秽浊之 邪的入侵。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 3 .饮食方面:脾胃素虚患者,饮食不宜过多, 勿食生冷瓜果等,禁服寒凉药物;若胃中有热 者,忌食肥甘厚腻、辛辣香燥、醇酒等物品, 禁服温燥药物,戒烟。 4.对呕吐不止的病人,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 情变化。服药时,选择刺激性气味小的。服药 方法,应少量频服为佳。根据病人情况,以热 饮为宜,并可加入少量生姜或姜汁。
病后体虚
胃气上逆
三、病因病机小结 1.基本病机: 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2.病位:主要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3.病理因素 外邪、食滞、痰饮、肝气等邪气犯胃 --- 实 脾胃阳虚或胃阴亏损,胃失温养或濡养 ---虚 4.病机转化:虚实寒热转化。
[诊断要点]
病 史
[诊断要点]
一、临床特征 1. 主要特征:呕吐食物、痰涎或水液诸物等胃内 容物,或干呕无物。 2. 初起一般呕吐量多,或呕吐频繁,呕吐物多有 酸腐气味;久病呕吐时作时止,吐出物不多,酸 臭气味不甚。 3. 伴随症状:伴有脘腹满闷不舒、厌食、反酸、 嘈杂等症。
二、讨论范围 脾胃肠病、肝炎、胰腺炎、胆囊炎、肾功能 不全等,以呕吐为主要表现时,参照本节辨 证。
脾胃肠病证
急性胃炎、神经性呕吐、胃黏膜脱垂、贲门痉 挛、幽门痉挛、幽门梗阻、十二指肠壅积症 、不全性或某些慢性肠梗阻。
三、文献摘要 病名
呕吐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
病因 《内经》对呕吐病因,论述甚详

中医内科学-呕吐

中医内科学-呕吐
对呕吐频作,腹胀,大便秘结或不畅者,应做腹部立卧位摄片,以排 除肠梗阻可能;
对于突发头痛,剧烈呕吐,呈喷射状者,应及早行头颅CT或MRI检查, 以明确是否有颅内占位病变。
呕吐不论新久,均应检测血清电解质,以防电解质紊乱。
2.治疗原则
呕吐的治疗原则以和胃降逆为本。
1、实邪宜除,注重开结和降 2、虚呕宜补,注重温通柔润 3、芳香降逆,以求悦脾和胃 4、因势利导,分清应止应吐
1.《内经》对呕吐的病因病机论述颇详,提出与外感六 淫、饮食停滞有关,并与脾胃肝胆等脏腑密切相关;

2. 汉代张仲景对呕吐脉证治疗阐发甚详;

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呕吐叙论》中指出呕吐可由“寒
沿
热饮食血气”等多种不同原因引起;

4.刘完素指明了因热致呕的病机,方取凉隔散治疗;
5.《丹溪心法·呕吐》中则强调“胃中有火与痰”及胃虚
4.痰饮内阻
主症:呕吐多为痰涎清水,脘闷不食,头 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方药: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前方:是治呕吐的基础方;
后方:健脾利湿,温化痰饮。
生姜、半夏:
温中和胃,降逆止呕;
白术、茯苓、甘草:
健脾利湿化痰;
桂枝: 通阳化饮。
5.脾胃虚寒
主症: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 止,面色晄白,倦怠乏力,四肢不温,大便溏 薄,舌质淡,脉濡弱。
病程较短; 噎膈之吐,进食梗阻不畅,或食不得入,或食入
即吐,其吐多出现于进食之时,病深而重,病程较长。
3.与呃逆鉴别 呃逆是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大多无物
吐出; 呕吐则以有声有物为其特征。
(五)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0.0
证治分类
实证 2.食滞内停证 症状: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 证机概要:食积内停,气机受阻,浊气上逆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21
0.0
证治分类
实证 3.痰饮内阻证 症状:呕吐清水痰涎,头眩心悸,舌白腻,脉滑 证机概要:痰饮内停,中阳不振,胃气上逆 治法:温中化饮,和胃降逆 代表方: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常有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恼怒气郁,久病不愈病史
15
0.0
病证鉴别
呕吐与反胃
病机相同,反胃是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食物 难以腐熟,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呕吐有虚实
呕吐与噎膈
16
0.0
病证鉴别
呕吐物鉴别
酸腐量多 气味难闻
呕吐苦水 黄水
呕吐酸水 绿水
饮食停滞 食积内腐
胆热犯胃 胃失和降
肝热犯胃 胃气上逆
29
0.0
呕吐痰 浊涎沫
呕吐清 水量少
痰饮中阻 气逆犯胃
胃气亏虚 运化失职
17
0.0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辨病虚实 《景岳全书·呕吐》“呕吐一证,最当详辨虚实”
18
0.0
辨证论治
治疗原则
和胃降逆 解表、消食、化痰、解郁
健运脾胃、益气养阴
19
0.0
证治分类
实证 1.外邪犯胃证 症状: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胸脘满闷 证机概要:外邪犯胃,中焦气滞,浊气上逆 治法:疏邪解表,化浊和中 代表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中医内科学
呕吐
1
0.0
概念
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 种病证
有物有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呕
神经性呕吐、急性胃炎、胃痉挛、胆囊炎、胰腺炎
肠梗阻、尿毒症、颅高压、心衰
2
0.0
历史沿革——秦汉时期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
故痛而呕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呕吐酸,皆属于热”
“少阳之胜,热客于胃,呕酸善饥”
“燥湿所胜,民病喜呕,呕有苦”
3
0.0
历史沿革——秦汉时期
《金匮要略》 大半夏汤,小半夏汤,生姜半夏汤, 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吴茱萸汤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夫呕家有痈脓,不可 治呕,脓尽自愈”
4
0.0
历史沿革——隋唐时期
《诸病源侯论·呕吐候》 “呕吐之病者,由脾胃有 邪,谷气不治所为也,胃受邪,气逆则呕”
24
0.0
证治分类
虚证 2.脾胃阳虚证 症状:食多即吐,恶寒喜温,肢冷便溏 证机概要:脾胃虚寒,运化失职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代表方:理中汤加减
25
0.0
证治分类
虚证 3.胃阴不足证 症状:干呕,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 证机概要:胃阴不足,胃失濡润 治法: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代表方:麦门冬汤加减
《备急千金要方·呕吐哕逆》“凡呕者,多食生姜, 此是呕家圣药”
5
0.0
历史沿革——金元时期
朱丹溪 刘元素
6
0.0
历史沿革——明清时期
《寿世保元·呕吐》 “有外感寒邪者,有内伤饮食者, 有气逆者,三者皆从藿香正气散加减治之,有胃热者, 清胃保中汤,有胃寒者,附子理中汤;有呕哕痰涎者, 加减二陈汤;有水寒停胃者,茯苓半夏汤;有久病胃 虚者,比和饮。医者宜审而治之也”
26
0.0
预防调护
起居有常,生活有节,避风寒暑湿秽浊之气 避免精神刺激 饮食调理 少量频服
27
0.0
小结
胃失和降,气逆于上的病证 辨证关键在虚实 治疗:和胃降逆为原则
28
0.0
临证备要
半夏(生半夏)、生姜止呕主药
大黄甘草汤——食入即吐
针灸治疗
呕吐日久应补液
辨明发病原因,不可见吐止吐(中毒、尿毒症)
12
0.0
病机
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实证
外邪、食滞、痰饮 肝郁
胃气痞满,升降失调
13
虚证
脾胃气阴亏虚
运化失常不能和降
0.0
病机




14
0.0
诊断
初起呕吐量多,吐出物多有酸腐气味,久病呕吐,时 作时止,吐出物不多,酸臭气味不甚
新病邪实,呕吐频频,常伴有恶寒、发热、脉实有力。 久病正虚,呕吐无力,常伴精神萎靡,倦怠,面色萎 黄,脉弱无力等症。
7
0.0
病因病机
外感 六淫
内伤 饮食
情志 不调
禀赋 不足
胃胃 气失 上和 逆降
8
0.0
病因——外邪犯胃
秽浊之气
外感六淫
寒邪
胃失和降
9
0.0
病因——情志失调
肝气犯胃 食停难化 食随气逆
恼怒伤肝
忧思伤脾
脾胃素虚
肝失疏泄
脾失健运
11
气恼逆食
0.0
病因——病后体虚
病后虚弱
脾胃虚弱
食滞胃中
耗伤中气
胃虚不受水谷 脾虚不化精微
22
0.0
证治分类
实证 4.肝气犯胃证 症状:呕吐,嗳气,胸胁胀痛 证机概要:肝气不疏,横逆犯胃,胃失和降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代表方:四七汤加减
23

0.0
证治分类
虚证 1.脾胃气虚证 症状:食欲不振,食入难化,脉虚 证机概要:脾胃气虚,运化无力,胃虚气逆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降逆 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