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学知识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疫苗绪论
疫苗(Vaccine)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疫苗学(Vaccinology) :一门关于疫苗理论、疫苗技术、疫苗研制流程、疫苗应用、疫苗市场及疫苗管理与法规的学科。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
疫苗与药物的区别
使用的人群不同:一般药物主要用于患病人群,疫苗用于健康人
药物的性质:一般药物主要为中药、化学合成药物和生物药物,而疫苗均为生物药物。
药物作用:一般药物主要减轻病痛,只有疫苗才能彻底控制和消灭疾病。
疫苗的成份和特点
疫苗的基本成分包括抗原、佐剂、防腐剂、稳定剂、灭活剂及其他成分
疫苗的成份和特点
抗原:抗原是疫苗最主要的有效活性组分,是决定疫苗的特异免疫原性物质。(疫苗效果)
佐剂:又称非特异性免疫增生剂。本身不具抗原性,但同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射到机体内能增强免疫原性或改变免疫反应类型。
杀菌剂/防腐剂:用于防止外来微生物的污染。一般液体疫苗为避免在保存期间微量污染的细菌繁殖,均加入适宜的防腐剂。大多数的灭活疫苗都使用防腐剂,如硫柳汞、2—苯氧乙醇、氯仿等。
保护剂或稳定剂:
为保证作为抗原的病毒或其他微生物存活并保持免疫原性,疫苗中常加入适宜的稳定剂或保护剂,如冻干疫苗中常用的乳糖、明胶、山梨醇等。
灭活剂:
灭活病毒或细菌抗原的方法除了可用物理方法如加热、紫外线照射等之外,也常采用化学方法灭活。常用的化学灭活试剂有丙酮、酚、甲醛等,这些物质对人体有一定毒害作用,因此在灭活抗原后必须及时从疫苗中除去,并经严格检测,以保证疫苗的安全性。
疫苗在制备时还需使用缓冲液、盐类等非活性成分。缓冲液的种类、盐类的含量都可影响疫苗的效力、纯度和安全性,因此都有严格的质量标准。
疫苗的基本特点:
■免疫原性
免疫原性由疫苗的抗原所决定,指疫苗接种进入机体后引起抗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影响免疫原性强弱的因素包括机体的因素和疫苗的因素。
■安全性
安全性包括疫苗本身的安全和接种的安全。大多数疫苗主要用于儿童和健康人群,因此其安全性要求极高。绝大多数国家以不允许因接种疫苗而发生的死亡率超过百万分之一作为安全标准之一。
稳定性
疫苗必须保持稳定,以保证经过一定时间的疫苗贮存和冷藏运输过程■后疫苗仍能保持有效的生物活性。稳定性是衡量疫苗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广泛应用性
当某种传染病流行时,对流行区域的健康人群和易感者进行接种,在保护接种者个人的同时,随着接种人数的增加,当产生免疫的人数达到人群的80%以上时,整个人群形成一个免疫屏障,形成群体免疫,避免疾病的流行与传播。
第二章
第二章疫苗学的基础
一、疫苗学的微生物基础
二、疫苗学的免疫学基础
三、疫苗学的传染病学基础
1、细菌的致病性
(1)病原菌(pathogenic bacteria):
可导致机体发病的细菌。
条件致病菌(conditional pathogenic bacteria ):
正常条件下对宿主不呈现致病作用,当机体抵抗力低下的时候可以致病。(eg.金黄色葡萄球菌)
1、细菌的致病性
(1)病原菌(pathogenic bacteria)
寄生:据大多数病原菌
腐生:产生毒素食物中毒
(eg.肉毒梭菌)
(2)致病性(pathogenicity):
病原菌在特定条件下引起宿主疾病。
毒力(virulence):
致病力的强弱。
强毒、弱毒(减毒)、无毒
毒力因子:致病力的物质基础。
侵袭力毒素
(3)细菌致病的3个步骤:
黏附定殖扩散
2、细菌的致病机制
致病机制归根结底是由于致病相关基因决定的,这些致病相关基因组成10-20kb的DNA片段,称为致病岛。
(1)侵袭力(invasiveness):病原体突破皮肤、粘膜生理屏障,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
侵袭力的物质基础
表面结构:荚膜、黏附素、菌毛
侵袭蛋白:酶
(2)细菌毒素(toxin):
细菌生长过程中产生和释放的毒性物质。
损伤宿主细胞
干扰生理功能
一、疫苗学的微生物学基础(一)细菌的致病性与毒力因子
(2)细菌毒素(toxin):
内毒素的治疗:抗体、内毒素拮抗剂
外毒素的治疗:抗毒素、类毒素
抗毒素:外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使抗体具有免
疫保护作用。(破伤风抗毒素)
类毒素:用甲醛处理外毒素,去除有害作用,注射后使机
体产生抵抗细菌的能力。(白喉类毒素,破伤
风类毒素)
3、细菌毒力的测定
(1)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 ):
是指能使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要的微生物量。
(2)半数感染量(median infection dose, ID50 ):
是指能使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感染发病一半所需要的微生物量。
4、细菌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
(1)抗吞噬作用
分泌蛋白酶破坏吞噬细胞
抑制吞噬多糖荚膜,菌毛
在巨噬细胞中生存
(2)抗体液免疫
伪装抗原
金黄色葡萄球菌结合血纤维蛋白
白色念球菌肾小球基底膜肾小球肾炎结合抗体
金黄色葡萄球菌 SPA 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简称SPA)是细胞壁抗原的主要成分,几乎90%以上的菌株均含有这种成分,但不同的菌株含量差别十分悬殊。SPA占整个细胞壁蛋白成分的6.7%,通过胞壁肽聚糖以共价键与之结合。其它葡萄球菌如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不含SPA (二)病毒的致病作用
1、病毒的传播方式
(1)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
病毒侵入机体的三大重要门户皮肤呼吸道消化道
(2)垂直传播
通过胎盘或产道,
病毒由母亲传给胎儿的方式胎盘产道
2、感染的类型
隐性感染不引起临床症状向外播散病毒
显性感染出现临床症状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
慢性感染病程长, 病毒可检出如HBV
潜伏感染:经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组织细胞中,可反复激活,急性发作病毒只有在急性发作时才被检出如 HSV、VZV
慢发病毒感染:潜伏期长,发病后为亚急性进行性直至死亡
2、病毒的致病机理
•杀细胞性感染:多见于无包膜病毒
•稳定状态感染:多见于有包膜病毒
•整合感染:多见于肿瘤病毒
•细胞凋亡
•细胞的增生和转化
•免疫系统紊乱
3、抗病毒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
屏障作用
巨噬细胞的作用
干扰素——非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按种类:IgG IgM IgA
细胞免疫:抗病毒免疫的主要细胞T、NK
二、疫苗学的免疫学基础(一)体液免疫
1、体液免疫:
所谓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即以B cells产生抗体来达到保护目的的免疫机制。
负责体液免疫的细胞是B细胞。体液免疫的抗原多为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蛋白质和多糖大分子,病毒颗粒和细菌表面都带有不同的抗原,所以都能引起体液免疫。
2、体液免疫过程:
第一步:B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与互补的抗原分子结合后,活化、长大,并迅速分裂产生一个有同样免疫能力的细胞群——克隆(clone)、无性繁殖系。其中一部分成为浆细胞,产生抗体;一部分发展为记忆细胞(memory cell)。
第二步:在这一阶段,抗原成为被作用的对象,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体液免疫主要对抗细胞外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