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毒理学实验指导

合集下载

食品毒理学实验bk

食品毒理学实验bk

食品毒理学实验指导食品毒理学实验(一)毒理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食品毒理学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掌握有关的毒理学实验技术和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实验效率,特作如下要求:1.课前预习实验指导,对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应有充分了解,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和理论根据,作到心中有数,避免实验中出现忙乱和差错。

2.进入实验室后,首先检查实验桌面上的仪器、器皿、药品等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及有无损坏。

3.实验时务必安静,不能喧哗,作到整齐整洁,有条有理。

严格按照实验指导的步骤进行操作,准确计算用药量,注意爱护实验动物,节约实验材料和药品。

4.仔细阅读实验指导,根据实验指导进行小组分工,尽可能每人都有操作机会。

5.及时地、准确地将观察到的数据和反应如实记录。

实验完毕,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6.实验后整理实验器材,作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工作。

实验室规则1.实验室须保持安静、整齐和清洁。

2.实验完毕将实验台、桌、仪器、用具等擦洗干净。

仪器、用具如有损坏,应报告老师,各组轮流打扫实验室。

关好门窗,切断水源及电源。

3.节约实验用品,爱护器材及动物。

4.随时注意安全操作。

实验一、食品毒理学实验基础常用实验动物的捉取方法小鼠:用右手提起尾部,放在鼠笼盖上或其他粗糙面上,向后上方轻拉,此时小鼠前肢紧紧抓住粗糙表面,迅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小鼠颈部皮肤并以小指和手掌尺侧夹持其尾根部固定手中。

兔:捉拿时一手抓其颈背部皮肤,轻轻将兔提起,另手托其臀部。

二、实验动物的选择毒理学中研究外源化学物的基础毒性主要是进行体内试验,常选用大白鼠和小白鼠、家兔。

根据不同实验目的,可选用不同实验动物。

例如,皮肤刺激实验,可选用家兔,因为家兔为皮肤刺激实验的敏感动物。

动物应注明来源及品系。

除特殊要求外,动物年龄一般选用初成年者:大白鼠、小白鼠为出生后2~3个月左右,体重分别为180~240g和18~24g;家兔为2~2.5kg,猫为1.5~2kg;狗为出生后一年左右。

食品毒理学实验指导-给学生08级

食品毒理学实验指导-给学生08级

食品毒理学实验指导(08级)1、食品毒理学基本实验技术[实验目的] 了解和掌握实验动物的基本知识及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材料]一、动物:小鼠,大鼠或家兔二、器材:手术剪、手术镊、灌胃针、注射器及针头、开口器、导尿管、酒精棉球、玻璃匀浆器等。

[实验内容]一、健康动物特征观察二、实验动物的捉拿三、实验动物的性别鉴别四、实验动物的灌胃操作五、实验动物血样采集六、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七、实验动物的解剖及脏器分离八、组织匀浆的制备2、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意义,了解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正常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均排列在赤道板附近,分裂后期便分成两份分别向两极移动,并在终期分别形成两个子细胞核。

由于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的作用,使分裂间期细胞染色体受到某种损伤,在中期就会观察到染色体断片。

细胞进入分裂后期,这种断片落后于向两极移动的染色体而滞留在赤道板附近。

当其它染色体分别形成子细胞核时,这些断片就形成规则的次核。

由于这些次核比主核小得多,顾称之为微核。

微核的产生除了与染色体断裂有关外,还与细胞纺锤体功能失调有关。

故常用来判断受试物的致突变性。

本实验以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为靶细胞,观察受试物的致突变性。

[实验材料]一、动物:不同性别小鼠二、器材:手术剪刀、眼科直头小镊子、大镊子、直头止血钳、载玻片、染色缸、晾片板、擦镜纸、干净纱布、显微镜等。

三、试剂:小牛血清、1:10 Giemsa染液(pH=6.8)、甲醇、香柏油[实验步骤]一、实验动物处理:每组要求雌雄小鼠各5只。

实验一般分三个剂量组,同时设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

小鼠接触受试物的途径尽可能与人接触其途径一致。

最高剂量组可选用60~80%LD50的剂量,然后按一定比例设中间剂量。

受试物接触方式有多钟,常采用的是二次接触法,即小鼠第一次接触受试物后间隔24小时再接触一次,并于第二次接触后6小时处死、制片。

二、制片方法小鼠颈椎脱臼处死,迅速剪开胸部皮肤,取出胸骨,剔去肌肉,用干净纱布擦净血污。

食品毒理学实验讲义.

食品毒理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毒物损害的形态表现一、实验目的1. 通过本实验,掌握毒物的形态损害作用;2. 学会毒物形态损害的表现及如何记录相关实验现象。

二、实验原理有关重金属铜、锌、铬、镉对鱼类的急性毒性研究国内已有许多报道,鱼类早期发育是整个生活史中对各种污染物最为敏感的阶段,用以作为急性毒性试验具有快速、敏感、经济有效等特点,是生物测试保护天然水体的重要方法。

鲫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 其分布面广而数量大, 个体生长快, 性成熟时间短, 繁殖季节长, 在人工控制饲养条件下可常年繁殖, 选择鲫鱼进行重金属离子毒性实验, 具有一定代表性。

本实验以鲫鱼为研究对象,向其生长环境中加入重金属硫酸铜,观察其形态损伤,希望在形态方面,有利于水体污染的观察。

三、实验试剂、仪器及动物1. 实验动物鲫鱼幼鱼, 购自鱼市场。

实验鱼在水族箱中驯养7 d 以上,暂养期间活动正常,无病,死亡率低于5%;实验前1 d 停止投饵,选择身体健康,反应灵敏,大小基本一致的幼鱼随机分组。

2. 实验试剂CuSO4, 先配制成质量浓度为3000 mg/ L 的母液, 再根据需要稀释成各质量浓度。

3. 实验仪器聚乙烯塑料水族箱,小型鱼类充氧机。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动物的驯养实验鱼在水族箱中驯养7 d 以上,暂养期间活动正常,无病,死亡率低于5%;实验前1 d 停止投饵。

2. 实验动物的分组采用随机实验进行分组,将21只鲫鱼随机分成7组,其中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另外六组为实验组。

3. 实验动物的染毒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实验期间不更换实验液,全天充气。

为防止饵料影响,实验期间不喂食。

为确定质量浓度的大致范围, 先作预实验, 估计CuSO4的7个质量浓度值, 在每一个质量浓度的水族箱内放入3 尾鲫鱼, 分别观察24 h、48h、96h, 找出各金属的100% 致死质量浓度和最大耐受质量浓度。

再根据预实验结果设6个质量浓度组及1个对照组, 每一质量浓度放鱼5尾, 在曝露的过程中观察它们的形态损伤。

食品毒理学实验报告

食品毒理学实验报告

食品毒理学实验报告篇一:毒理学实验指导《食品毒理学》实验指导实验一半衰期的测定-比色法测定水杨酸钠的血浆半衰期实验二兔血液红细胞计数实验三四氯化碳对家兔肝脏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影响实验所需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水浴锅、pH计(试纸)、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离心机、一次性注射器。

实验一半衰期的测定-比色法测定水杨酸钠的血浆半衰期一、原理、目的药物血浆半(转载自:.iaocaOfaNWen. 小草范文网:食品毒理学实验报告)衰期t1/2即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绝大多数药物是按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恒比消除),因此每种药物都有固定的t1/2,不因血浆浓度高低而改变。

本实验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杨酸钠的血浆浓度并计算t1/2。

水杨酸钠为抗炎药,经肝代谢,在酸性环境中与三氯化铁生成一种紫色的络合物,在520nm波长下比色,其光密度与水杨酸浓度成正比。

通过测定水杨酸钠的血浆半衰期,使学生了解水杨酸钠在体内的消除速度,并掌握其血浆半衰期的测定方法。

半衰期是判断毒物蓄积程度的重要参数,对中毒和解毒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二、试剂、器材及动物离心管、试管、磅秤、玻璃棒、注射器、吸管、离心机、721型分光光度计;三氯醋酸、水杨酸钠、三氯化铁;兔。

三、方法步骤1、取离心管和试管各5支,分别标为1~5号,备用。

5支离心管各加入10%三氯醋酸7ml。

2、取兔1只,称体重,从耳静脉取血2ml置入1号离心管,用玻璃棒搅拌。

然而自耳静脉注入10水杨酸钠 (剂量为150mg/kg),并立即和60min后两次自另一耳静脉取血2ml,分别注入2、3号离心管中,搅拌。

4、5号离心管分别加入蒸馏水和0.02水杨酸钠2ml。

3、取上述5支离心管进行离心 (2 000r/min,5min),准确吸取上清液6ml 放入编号相对应的试管中,分别滴入10三氯化铁12滴(0.6m1)摇匀5min后比色。

4、用721型分光光度计520nm波长比色,以4号管调“0”,读得5号管光密度为,再以1号管调“0”,读得2号管为1,3号管为2,将上述操作归纳为下表:水杨酸钠血浆半衰期的测定试管名编号对照立即 60min 空白标准5、计算半衰期① 求k值:k=y/; y=0.02② 求水杨酸钠血浓度:给药后立即血浓度y1=k l;给药后60min血浓度y2=k2 。

食品毒理学实验报告

食品毒理学实验报告

食品毒理学实验报告引言食品毒理学是研究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学科,其中实验是评估食品毒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食品样品的毒性实验,评估其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本文将逐步介绍实验的设计、步骤和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实验设计为了评估不同食品样品的毒性,我们选择了常见的食品类别,包括蔬菜、水果、肉类和加工食品。

每个类别中,我们选取了两种常见的食品样品作为实验对象。

实验采用小鼠作为模型动物,将食品样品以不同剂量投喂给小鼠,并观察其行为、生理指标和组织病理学变化。

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各种食品样品,确保其新鲜和无污染。

2.动物选取: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健康小鼠作为实验对象。

3.实验组设置:将小鼠分为不同实验组,每个实验组分别接受不同剂量的食品样品。

4.实验操作:将食品样品按照设定剂量投喂给小鼠,记录每组小鼠的进食情况。

5.观察记录:观察每组小鼠的行为变化,记录可能存在的异常反应和症状。

6.体重测量:定期测量每组小鼠的体重变化,以评估食品样品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7.生理指标测定:定期采集小鼠的血液样本,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如血红蛋白水平、肝功能指标等。

8.组织取样:在实验结束后,取出小鼠的组织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

9.数据统计与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

实验结果1.行为观察:根据观察记录,发现有两组小鼠在接受高剂量食品样品后出现食欲不振、乏力等异常行为。

2.体重变化:高剂量食品样品组的小鼠体重增长较慢,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3.生理指标:高剂量食品样品组的小鼠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肝功能指标异常升高,说明可能存在毒性反应。

4.组织病理学:高剂量食品样品组的小鼠组织中观察到炎症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等病理学变化。

结果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高剂量的某些食品样品可能对小鼠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增长缓慢等行为和生理指标的变化表明这些食品样品可能存在毒性。

食品毒理学实验报告——孙亮

食品毒理学实验报告——孙亮

食品毒理学实验报告
食品10-1班孙亮100424102 实验中,首先练习了小白鼠的抓取、性别鉴定、标记分组、灌胃、静脉注射、眼球取血、处死、解剖等毒理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其后对样本小白鼠及其心、肝、脾、肺、肾等脏器进行了称重,并将所取血样离心得血清,用快速血糖血脂检测仪测定其葡萄糖和三磷酸甘油含量,得到实验原始数据。

下面对实验所得原始数据利用Excel函数进行处理,并说明其统计学意义。

1、原始数据
表1 本实验小白鼠各项指标的原始数据
2、数据处理
利用Excel函数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求出各脏器的脏器指数,并采用ttest函数对样本中雌、雄小白鼠脏器指数及血糖、血脂等指标进行配对设计t检验(Tails=2,Type=1),实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取P<0.05作为差异显著性的界值。

处理结果如下表:其中用“▲”表示该项目指标P< 0.05,样本的雌、雄小白鼠在该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2 本实验雌、雄小白鼠的脏器指数及血样指标
3、检验依据
上述数据处理过程中,采用ttest函数对两组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处理结果中各指标的P值均大于0.05,即仅仅由于抽样误差而造成样本之间这么大小差别的可能性大于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各样本指标间的差别本质上无明显差异,因此还不能认为小白鼠各脏器指数及血糖、血脂各指标有雌雄差异。

食品毒理学实验指导-2010

食品毒理学实验指导-2010

实验一、动物的一般操作技术1.实验目的和要求*毒理学研究需要用实验动物来进行各种实验,通过对动物的实验观察和分析来研究毒作用,获得毒物的毒性、剂量—反应关系、毒作用机制等方面的资料,因此动物实验是毒理学研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

通过本次学习毒理学实验中有关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掌握实验动物的选择、动物抓取和分组等技术。

2.实验原理做毒理学实验,首先要了解实验动物选择的要求,实验动物分组、实验样品的采集、实验动物处死方法等。

3.实验仪器设备:小鼠若干,手套15副,苦味酸酒精饱和液,0.5%中性红或品红溶液,棉签,感应量为0.1g的天平一台。

4.实验内容步骤:(一)健康动物的选择无论选择哪种种属品系的动物进行实验,均要求选择健康的实验动物。

健康动物检查时要求达到:外观体形丰满,被毛浓密有光泽、紧贴体表,眼睛明亮,行动迅速,反应灵活,食欲及营养状况良好。

选择时重点检查以下几项:l.眼睛明亮,瞳孔双侧等圆,无分泌物。

2.耳耳道无分泌物溢出,耳壳无脓疮。

3.鼻无喷嚏,无浆性粘液分泌物。

4.皮肤无创伤、无脓疮、疥癣、湿疹。

5.颈部要求颈项端正,如有歪斜提示可能存在内耳疾患,不应选作实验动物。

6.消化道无呕吐、腹泻,粪便成形,肛门附近被毛洁净。

7.神经系统无震颤、麻痹。

若动物(大鼠、小鼠)出现圆圈动作或提尾倒置呈圆圈摆动,应放弃该动物。

8.四肢及尾四肢、趾及尾无红肿及溃疡。

(二)实验动物的性别鉴定小鼠主要依据肛门与生殖孔间的距离区分,间距大者为雄鼠,小者为雌性。

成年雄鼠卧位可见睾丸,雌性在腹部可见乳头。

(三)抓取方法正确地抓取固定动物,是为了在不损害动物健康、不影响观察指标、并防止被动物咬伤的前提下,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小鼠的抓取方法先用右手抓取鼠尾提起,置于鼠笼或实验台上向后拉,在其向前爬行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的两耳和颈部皮肤,将鼠体置于左手心中,把后肢拉直,以无名指按住鼠尾,小指按住后腿即可。

(四)编号、标记方法1、称重鼠称的感应量在0.1g以下。

食品毒理学课程综合实验教学设计探析

食品毒理学课程综合实验教学设计探析

食品毒理学课程综合实验教学设计探析食品毒理学是农业院校食品专业的根底课程,它与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理学、实验动物学,统计分析等专业课程都有密切的联系。

同时,它也是一门理论与应用密切结合的课程。

要培养出合格的食品平安专业技能型人才,必须使学生通过毒理实践活动,学习、了解毒理学理论知识,并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

一、综合性毒理学实验的构思目前,在大局部农业院校的食品专业中,食品毒理学的实践教学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很多农业院校并没有开设相应的毒理学实验课。

即使有少局部学校开设了实验课,这些实验课往往附属于理论教学,实验均为验证性内容,不足探索性和创新性实验。

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不足动手的时机,这种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更无法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毒理学实践技能。

因此,模拟毒理学评价程序与实验环境,设计并发展食品毒理学评价的综合实验,既能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毒理学技能,又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与创新能力,同时又节约了实验本钱,并能有效地整合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二、综合性实验的工程设置综合性实验工程确实定原那么上参照?食品毒理学平安性评价试验程序》(2008)〔下列简称程序〕,但要结合实际实验条件及教学环境,选取亚急性毒性实验用以教学。

长期的慢性实验虽然更贴近实际应用,但不利于组织教学,也容易出现平安隐患。

实验内容确实定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实验室硬件设施确定。

此外,?程序》中的毒理学实验用于毒理学评价,虽接近食品毒理学评价的实际应用,但不利于学生科研创新及科研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本次综合实验按照?程序》及亚急性毒理学科研实验一般过程,将整个综合实验过程分解成了7个试验〔见表1〕。

实验工程的设计是根据天津农学院具备的实验条件设计的,具有较强的科学意义及实践意义。

如,血清SOD及MDA反馈了机体的抗氧化作用,是许多毒理学科研实验及动物实验常选用的指标,用以解释毒物的毒性机制。

食品毒理学实验指导书

食品毒理学实验指导书

食品毒理学实验指导郭红辉刘永吉编写韶关学院英东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12年9月实验注意事项食品毒理学所开设实验均要用到实验动物,为保证实验安全顺利进行,特别提出以下注意事项,所有实验人员务必认真阅读,严格遵守。

1.遵守卫生部颁布实施的《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和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不得戏弄或者虐待实验动物。

2.课前预习实验指导,熟悉实验操作流程,撰写预习报告。

3.进入实验室后,到小组所在实验台进行实验操作,不要随意走动,大声喧哗;抓取实验动物或解剖时要做好防护,防止被动物咬伤或抓伤、被实验器具扎伤等意外事故发生;如有意外发生,马上报告老师。

4.实验动物器官和尸体不要随意丢弃,交由班级指定负责人集中处理。

5.实验结束后,清洗和整理好实验用具,交由老师清点后方可离开。

实验一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一、目的和意义毒理学研究需要用实验动物来进行各种实验,通过对动物的实验观察和分析来研究毒作用,获得毒物的毒性、剂量-反应关系、毒作用机制等各方面的资料,因此掌握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是毒理学研究必备技能。

二、实验器材及试剂1、器材大头针、泡沫板、帆布手套、橡胶手套、剪刀、棉签、小鼠鼠笼、1.5及0.5ml EP管等2、试剂(1)3% ~ 5%苦味酸溶液(即2,4,6-三硝基苯酚),因与动物的被毛中的蛋白发生反应,可染成较为牢固的亮黄色。

可用水,也可用一定浓度的乙醇来配制。

(2)0.5% 中性红或品红溶液,可染成红色。

三、内容(一)健康动物的选择无论选择哪种种属品系的动物进行实验,均要求选择健康的实验动物。

健康动物检查时要求达到:外观体形丰满,被毛浓密有光泽、紧贴体表,眼睛明亮,行动迅速,反应灵活,食欲及营养状况良好。

(二)实验动物性别的鉴定动物性别不同对毒物的敏感性也不同,这可能与性激素、肝微粒体羟基化反应有关,也随受试物而异。

因此,要根据实验要求选择性别,一般实验如对性别无特殊要求者,以选用雌雄动物各半。

食品科学毒理学实验教案

食品科学毒理学实验教案

食品科学毒理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食品安全性的认识,提高防范意识。

3. 通过对食品中毒理学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判断食品安全风险。

二、实验原理1. 毒理学基本概念: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质对生物体产生有害效应的科学。

2. 食品安全性评价:通过对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微生物等有害因素的检测和评估,确定食品安全性。

3. 实验方法:主要包括急性毒性实验、慢性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食品样品、试剂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离心机、分析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急性毒性实验:(1)准备实验动物,对其进行体重测量和分类。

(2)将食品样品配制成不同浓度,分别给予实验动物。

(3)观察实验动物的食欲、活动状况、死亡情况等,记录数据。

(4)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急性毒性LD50值。

2. 慢性毒性实验:(1)准备实验动物,对其进行体重测量和分类。

(2)将食品样品配制成不同浓度,分别给予实验动物。

(3)观察实验动物的生活状况、体重变化、病理变化等,记录数据。

(4)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慢性毒性影响。

3. 遗传毒性实验:(1)准备实验材料,如细菌、细胞等。

(2)将食品样品配制成不同浓度,分别处理实验材料。

(3)观察实验材料的遗传变异情况,如突变频率、基因损伤等。

(4)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估遗传毒性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对急性毒性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食品样品的急性毒性LD50值。

2. 分析慢性毒性实验数据,评估食品样品对实验动物长期健康的影响。

3. 分析遗传毒性实验结果,判断食品样品是否具有遗传毒性。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定,确保实验安全。

2. 对待实验动物要有人道主义精神,确保其福利。

3. 实验数据要真实可靠,避免误差。

1. 实验报告内容:(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材料与仪器(4)实验步骤(5)实验结果与分析(6)讨论与结论(7)参考文献2. 实验报告格式:(1)食品科学毒理学实验报告(2)作者:实验者姓名(3)日期:实验完成日期(4)单位:实验所在学校或研究机构七、实验考核与评价1. 实验考核内容:(1)实验操作技能(3)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2. 实验考核方式:(1)实验操作过程观察:占比30%(2)实验报告评分:占比40%(3)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占比30%八、实验拓展与研究1. 拓展方向:(1)食品毒理学在食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2)新型食品毒性检测技术研究(3)食品安全与健康的关系2. 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查阅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

食品毒理学实验报告

食品毒理学实验报告

食品毒理学实验报告食品毒理学实验报告引言: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食品毒理学实验成为评估食品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报告旨在通过食品毒理学实验的研究结果,探讨食品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障公众的健康。

实验一:重金属含量检测重金属是食品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风险。

通过对不同食品样品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可以评估其安全性。

实验结果显示,某些食品样品中存在铅、汞等重金属超标情况。

其中,鱼类和海产品中的汞含量较高,超过了卫生标准的限制。

这可能是由于水体污染和食物链传递所致。

建议公众在摄入这些食品时要注意适量,并选择来源可靠的产品。

实验二:农药残留检测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学物质,但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会导致农药残留在食品中,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通过对蔬菜和水果样品的农药残留检测,可以评估其安全性。

实验结果显示,某些蔬菜和水果样品中存在农药残留超标情况。

尤其是某些进口水果,其农药残留量明显高于国内生产的水果。

这提示公众在购买水果时要选择本地生产的产品,并注意清洗处理。

实验三:添加剂安全性评估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质量和口感而添加的化学物质。

然而,不当使用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对不同食品样品中添加剂的含量进行检测,可以评估其安全性。

实验结果显示,某些食品样品中存在添加剂超标情况。

尤其是某些加工食品中的防腐剂和增味剂使用过量,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建议公众在购买加工食品时要选择添加剂使用较少的产品,并注意适量摄入。

结论:食品毒理学实验结果表明,食品中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需要公众、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来保障食品安全。

建议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食品的选择和消费意识,选择来源可靠的食品,避免过量摄入潜在有害物质。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食品监管,加强对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的监督,确保食品安全。

此外,科研机构应进一步深入研究食品毒理学,不断完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为食品安全评估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食品毒理学实验方案

食品毒理学实验方案

实验一实验动物的一般操作技术一、实验目的学习食品毒理学试验中有关动物试验的基本操作技术,掌握实验动物的选择,性别鉴定,抓取方法,标记方法,染毒方法,生物材料采集和实验动物处死等技术。

二、试剂、器材及动物苦味酸酒精饱和溶液、美蓝溶液、0.9%的NaCl 溶液托盘天平、电子天平、棉签、1mL 注射器、灌胃器、烧杯、容量瓶、定量取血管、玻璃毛细管、鼠笼昆明种小鼠三、操作方法(一)实验动物的选择食品毒理学研究中,无论应用何种种属、品系的实验动物,都必须是健康动物。

动物的选择,应重点检查下述项目。

1. 外观体形丰满,被毛浓密光顺,行动敏捷,反应灵活。

2. 眼睛明亮,瞳孔清晰,双侧等圆,眼内无分泌物,眼睑无肿胀、发红。

3. 耳耳道无分泌物溢出,耳壳无脓疮、糜烂。

4. 鼻无喷嚏,无浆性黏液分泌物。

5. 皮肤无创伤、脓疮、疥癣、湿疹。

6. 头颈部姿势端正。

颈项歪斜提示可能存在内耳疾患,不能用于实验。

7. 消化道无呕吐、便秘、腹泻,粪便成形,肛门附近被毛洁净。

8. 神经系统无震颤、麻痹、运动失调,如有转圈运动或倒提时呈圆圈摆动,不能用于实验。

9. 四肢及尾四肢、趾及尾无红肿、溃疡。

10. 食欲及营养良好(二)实验动物的性别鉴定1. 大鼠、小鼠主要观察肛门与生殖孔的间距,雄性间距大,而雌性间距小;雄鼠夏天或卧位可见睾丸,雌鼠腹部有明显乳头,大鼠 6 对,小鼠5对。

(三)实验动物的抓取和固定实验前应了解动物的一般习性,正确抓取和固定动物,既要大胆,又要细心。

1. 小鼠的抓取方法先用右手抓取鼠尾部提起,置于实验台上向后拉,在其向前爬行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取小鼠的两耳和颈部皮肤,将鼠体置于左手手心中,以无名指按住鼠尾根部,小指按住后腿即可。

右手则可进行灌胃或注射等操作。

(四)实验动物的称重、编号和标记1. 称重一般同一组内,同性别动物体重差异应小于平均体重的10%,组间同性别动物体重平均值相差应小于5%。

2. 编号和标记(1)染色法一般采用不同颜色的染料涂擦于动物不同部位的被毛染色,表示不同号码,此法适用于大鼠、小鼠和豚鼠。

5 第5章 食品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5 第5章 食品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第五章 食品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 以科学研究为目的而进行科学饲养繁殖的动物称为实 验动物。 • 实验动物学已发展成一门以生命科学为主体,以医学、 生物为核心的综合性独立的新兴学科。
• 食品毒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是以动物实验为中心的,
动物实验的设计、实施、结果观察和评价是毒理学研 究的基本方法。 • 食品毒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是动物实验。
①所用的溶剂或助溶剂应该是无毒或实际无毒;
②与受试物不起反应,受试物在溶液中应稳定;
③对受试物的毒动学和毒效学无显著影响; ④无特殊刺激性或气味。对水溶性受试物,体内试验首选的溶剂 为水(经口染毒)和等渗盐水(胃肠道外染毒)。
确定试验剂量和剂量分组
1.剂量分组
• 高剂量组 应出现明确的有害作用,或者高剂量组剂量 已达到染毒的极限剂量
3、 35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
动物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随机数字
除以5的余数 归 组
42
2 B
81
1 A
14
4 D
57
2 B
20
5 E
42
2 B
53
3 C
32
2 B
37
2 B
32
2 B
பைடு நூலகம்
37
2 B
07
2 B
36
1 A
07
2 B
51
1 A
• 健康动物应发育正常、体形健壮,无外观畸形,被毛浓 密、有光泽、顺贴而不蓬乱,行动灵活、反应敏捷,眼 睛明亮有神,表皮无溃疡和结痴,天然孔道干净无分泌 物等。
• 为确保选择健康动物 ,一般在实验前观察

食品科学毒理学实验教案

食品科学毒理学实验教案

食品科学毒理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理解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4. 增强对食品安全性的认识,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意识。

二、实验原理1. 毒理学基本概念:研究外源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有害效应及其剂量-反应关系的科学。

2. 食品安全性:食品中不存在对消费者有害的物质,或其含量在规定的范围之内,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3. 实验方法:动物实验、细胞实验、体外实验等。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提取与净化实验目的:掌握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提取与净化方法。

实验原理:利用有机溶剂、离子交换树脂等方法提取和净化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实验步骤:样品处理、提取、净化、浓缩、检测。

2. 实验二: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实验目的:掌握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

实验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实验步骤:样品处理、检测、数据分析。

3. 实验三:毒性指标的测定实验目的:了解毒性指标的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测定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酶活性、氧化应激产物等指标。

实验步骤:样品处理、指标测定、数据分析。

4. 实验四:食品安全性评价实验目的:学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方法。

实验原理:危害识别、暴露评估、风险characterization。

实验步骤:文献调研、数据收集、风险评估。

5. 实验五: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实验目的: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实验原理:毒理学试验、代谢研究、风险评估。

实验步骤:文献调研、数据收集、风险评估。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食品样品、有机溶剂、离子交换树脂、检测试剂等。

2. 实验仪器:高压灭菌锅、提取器、离心机、原子吸收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

五、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和结论。

2. 实验数据和图表分析。

3. 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释。

4. 食品安全性评价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

食品毒理学实验指导

食品毒理学实验指导

食品毒理学实验指导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实验一 血细胞的计数【目的要求】学习红细胞、白细胞计数的方法。

【基本原理】血液中血细胞数的计算是使用血细胞计数板。

而且要用适当的溶液将血液稀释后,放入计数板的计数室内,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血液稀释液中的血细胞个数,再将所得结果换算为1mm3血液中的血细胞个数。

【动物与器材】血细胞计数板、玻璃毛细吸管、1ml和5ml吸管、表面皿、显微镜、刺血针、酒精棉球、红细胞稀释液、白细胞稀释液。

【方法与步骤】1.血细胞计数板的结构血细胞计数板为一块特制的长方形厚载玻片,在中部1/3面积处有4条槽。

内侧2条槽之间还有1条横槽相通,因此在中部构成2块长方形平台。

此平台比整个载玻片的平面低0.1 mm。

平台中部各刻有1个含9个大方格的方格网,为计数室。

每1个大方格边长1 mm,面积为1mm2,体积为0.1 mm3。

四角的每1个大方格又被分为16个中方格,适用于白细胞、血小板和培养细胞的计数。

中央的大方格则由双线划分为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面积为0.04mm2,体积为0.004mm3,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适用于红细胞、微生物细胞的计数。

2.采血管采血管为一细长、均匀的毛细玻璃管,其上有2个刻度,前端刻度指示的容量为10mm3,后端的为20mm3,尾端与1个带孔的橡皮吸球相连。

3.采血及稀释(1)用1 mL吸管准确吸取0.38mL白细胞稀释液,放入1支干净的小试管内,加塞备用。

用5mL吸管准确吸取3.98mL红细胞稀释液,放入另1支干净的中试管内,加塞备用。

(2)用消毒干棉球醮75%乙醇消毒左手无名指或耳垂边缘(或兔的耳缘静脉采血部位),待酒精挥发后用采血针刺入皮肤约2~3mm深,让血液自然流出。

采血时必须待皮肤上的消毒酒精挥发后才能穿刺,否则流出的血液不能成滴,无法吸取。

用消毒干棉球拭去第1滴血液,待流出第2滴血成大滴时,用采血管吸血至20mm3刻度处。

吸血时应注意,不可过度挤压组织以图加速血液流出;吸血时应尽量利用毛细管现象使血液自动进入吸管内。

食品科学毒理学实验教案

食品科学毒理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实验动物的一般操作技术一、实验目的学习食品毒理学试验中有关动物试验的基本操作技术,掌握实验动物的选择,性别鉴定,抓取方法,标记方法,染毒方法,生物材料采集和实验动物处死等技术。

二、器材与试剂苦味酸酒精饱和溶液、美蓝溶液、0.9%的NaCl溶液托盘天平、电子天平、棉签、1mL注射器、灌胃器、烧杯、容量瓶、定量取血管、玻璃毛细管、鼠笼昆明种小鼠三、操作方法(一)实验动物的选择食品毒理学研究中,无论应用何种种属、品系的实验动物,都必须是健康动物。

动物的选择,应重点检查下述项目。

1.外观体形丰满,被毛浓密光顺,行动敏捷,反应灵活。

2.眼睛明亮,瞳孔清晰,双侧等圆,眼内无分泌物,眼睑无肿胀、发红。

3.耳耳道无分泌物溢出,耳壳无脓疮、糜烂。

4.鼻无喷嚏,无浆性黏液分泌物。

5.皮肤无创伤、脓疮、疥癣、湿疹。

6.头颈部姿势端正。

颈项歪斜提示可能存在内耳疾患,不能用于实验。

7.消化道无呕吐、便秘、腹泻,粪便成形,肛门附近被毛洁净。

8.神经系统无震颤、麻痹、运动失调,如有转圈运动或倒提时呈圆圈摆动,不能用于实验。

9.四肢及尾四肢、趾及尾无红肿、溃疡。

10.食欲及营养良好(二)实验动物的性别鉴定1.大鼠、小鼠主要观察肛门与生殖孔的间距,雄性间距大,而雌性间距小;雄鼠夏天或卧位可见睾丸,雌鼠腹部有明显乳头,大鼠6对,小鼠5对。

(三)实验动物的抓取和固定实验前应了解动物的一般习性,正确抓取和固定动物,既要大胆,又要细心。

1. 小鼠的抓取方法先用右手抓取鼠尾部提起,置于实验台上向后拉,在其向前爬行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取小鼠的两耳和颈部皮肤,将鼠体置于左手手心中,以无名指按住鼠尾根部,小指按住后腿即可。

右手则可进行灌胃或注射等操作。

(四)实验动物的称重、编号和标记1.称重一般同一组内,同性别动物体重差异应小于平均体重的10%,组间同性别动物体重平均值相差应小于5%。

2.编号和标记(1)染色法一般采用不同颜色的染料涂擦于动物不同部位的被毛染色,表示不同号码,此法适用于大鼠、小鼠和豚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毒理学实验指导(08级)
1、食品毒理学基本实验技术
[实验目的] 了解和掌握实验动物的基本知识及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材料]
一、动物:小鼠,大鼠或家兔
二、器材:手术剪、手术镊、灌胃针、注射器及针头、开口器、导尿管、酒精棉球、玻璃匀浆器等。

[实验内容]
健康动物特征观察实验动物的捉拿实验动物的性别鉴别
实验动物的灌胃操作实验动物血样采集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
实验动物的解剖及脏器分离组织匀浆的制备
2、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实验目的]
掌握实验原理、意义,了解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
正常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均排列在赤道板附近,分裂后期便分成两份分别向两极移动,并在终期分别形成两个子细胞核。

由于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的作用,使分裂间期细胞染色体受到某种损伤,在中期就会观察到染色体断片。

细胞进入分裂后期,这种断片落后于向两极移动的染色体而滞留在赤道板附近。

当其它染色体分别形成子细胞核时,这些断片就形成规则的次核。

由于这些次核比主核小得多,顾称之为微核。

微核的产生除了与染色体断裂有关外,还与细胞纺锤体功能失调有关。

故常用来判断受试物的致突变性。

本实验以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为靶细胞,观察受试物的致突变性。

[实验材料]
一、动物:不同性别小鼠
二、器材:手术剪刀、眼科直头小镊子、大镊子、直头止血钳、载玻片、染色缸、晾片板、擦镜纸、干净纱布、显微
镜等。

三、试剂:小牛血清、1:10 Giemsa染液(pH=6.8)、甲醇、香柏油
[实验步骤]
一、实验动物处理:
每组要求雌雄小鼠各5只。

实验一般分三个剂量组,同时设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

小鼠接触受试物的途径尽可能与人接触其途径一致。

最高剂量组可选用60~80%LD50的剂量,然后按一定比例设中间剂量。

受试物接触方式有多钟,常采用的是二次接触法,即小鼠第一次接触受试物后间隔24小时再接触一次,并于第二次接触后6小时处死、制片。

二、制片方法
小鼠颈椎脱臼处死,迅速剪开胸部皮肤,取出胸骨,剔去肌肉,用干净纱布擦净血污。

用小剪刀剪去每节胸骨的骨骺端,用止血钳挟紧挤出骨骺液,涂于玻片上预先滴好的一滴小牛血清中,混匀后以血推片方法制成涂片。

在空气中干燥或用电吹风吹干。

三、固定
将干燥的涂片用甲醇固定15分钟,晾干,(当日不染色的涂片也应固定后保存)。

四、染色
将固定晾干后的涂片,用1:10或1:6 Giemsa应用染色液染色15分钟。

用自来水轻轻冲洗干净,在空气中晾干或用电吹风吹干。

Giemsa染液:称取Giemsa染料3.8g加入375 mL甲醇(分析纯)研磨,待完全溶解后,再加入125 mL甘油。

置37℃恒温箱保温48 h振摇数次。

过滤两周后用。

Giemsa应用液:取1份Giemsa染液与10份或6份1/15 mo1/L磷酸盐缓冲液(pH6.8)混合而成。

临用时配制。

磷酸二氢钾(KH2PO4) 4.50g;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11.8l g;加蒸馏水至1000 mL
五、观察和计数
先在低倍镜下观察,选择细胞分布均匀,染色较好的区域,然后在油镜下进行观察。

微核实验大多是观察嗜多染红细胞(PCE)中的微核发生率。

PCE是红细胞成熟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此时红细胞的主核已经排出,因细胞质内含有核糖体,Giemsa染色后呈灰蓝色。

成熟红细胞呈桔红色。

微核的着色性与细胞核一致,呈紫红色或紫蓝色。

微核多数呈圆形,也有为椭圆形、肾形、环形结构;边缘光滑整齐。

直径相当于细胞直径的1/5~1/20。

每只小鼠要求观察1000个PCE,记录出现微核的PCE数,求出微核发生率。

正常小鼠PCE微核发生率为1~3‰六、统计分析可用t检验,比较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微核发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