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本构关系
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
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
然而,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会遭受多种力学作用,从而导致各种损伤和破坏。
因此,了解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对于预测混凝土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行为至关重要。
二、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的定义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是指在给定载荷下,考虑材料内部微观结构和力学作用等因素,描述混凝土在不同破坏阶段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及其变形能耗特征。
三、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的研究方法1.试验方法:通过对混凝土试件进行拉压等静态或动态加载试验,获取其应力-应变曲线及其变形能耗特征。
2.数值模拟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混凝土进行数值模拟,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参数校正。
四、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的表达式1.线性弹性本构关系:当混凝土处于弹性阶段时,其应力-应变关系可以用线性弹性本构关系来描述。
2.非线性本构关系:当混凝土处于塑性或损伤阶段时,其应力-应变关系需要用非线性本构关系来描述。
常用的非线性本构模型有:Drucker-Prager模型、Mohr-Coulomb模型、Hoek-Brown模型等。
五、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的影响因素1.材料特性:混凝土的成分、配合比、强度等特征会影响其随机损伤本构关系。
2.试验条件:试验温度、湿度、加载速率等条件也会对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产生影响。
3.加载方式:不同的加载方式(拉压、剪切)对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也会有不同的影响。
六、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在工程中的应用1.结构设计:通过对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预测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行为,从而指导结构设计。
2.材料选型:通过对不同混凝土材料的随机损伤本构关系进行比较,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于特定工程。
3.结构维护:通过对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结构的损伤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维护。
七、总结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是描述混凝土在不同破坏阶段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及其变形能耗特征的重要参数。
混凝土本构关系曲线公式
混凝土本构关系曲线公式
混凝土本构关系曲线公式是描述混凝土材料的力学行为的数学表达式。
本构关系曲线公式用于描述混凝土在受力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从而提供了设计工程结构和进行力学分析的基础。
在混凝土力学中,常用的本构关系曲线公式是指数函数模型(也称作Ramberg-Osgood模型),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σ = Eε + σy[(ε/εy)^n]
其中,σ表示混凝土的应力,ε表示混凝土的应变,E是混凝土的弹性模量,σy是混凝土的屈服强度,εy是混凝土的屈服应变,n是指数函数模型中的形状参数。
通过该公式,可以将混凝土在不同应力和应变条件下的力学行为进行模拟和分析。
具体而言,当混凝土受到载荷时,其应力会随着应变的增加而线性增加,直到达到屈服应变为止,之后应力将开始非线性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的力学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材料的配比、龄期、温度等。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本构关系曲线公式进行分析和设计。
混凝土本构关系曲线公式提供了描述混凝土力学行为的数学模型。
通过该公式,我们可以对混凝土在受力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分析,为工程结构设计和力学分析提供基础。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总结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总结一、混凝土结构的材料特性1.混凝土材料的强度特性:混凝土是通过水泥、骨料、水以及外加剂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人工石材,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一定的抗拉强度。
混凝土的强度特性是设计的基础,需要根据混凝土的等级、强度指标和设计要求进行选取。
2.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材料在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侵害,如氯离子渗透、碳化、冻融循环等,这些因素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
设计混凝土结构时需要考虑到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结构的耐久性。
二、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1.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混凝土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力学性质与应力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本构关系来描述。
弹性本构关系是指混凝土在小应变范围内的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塑性本构关系是指混凝土在超过其弹性阈值后的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
2.混凝土的受力方式:混凝土结构一般通过抗压和抗弯的方式来承受荷载,其中抗压受力是由混凝土的强度特性所决定,而抗弯受力是由混凝土的弹塑性本构关系和结构的几何形状所决定。
三、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原理1.平衡原理:混凝土结构在承受荷载时需要满足平衡条件,即外力的和等于内力的和。
平衡原理是设计混凝土结构的基础,可以通过受力分析和结构模型来满足平衡条件。
2.极限平衡原理:混凝土结构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满足极限平衡条件,即在极限状态下结构的承载能力要大于荷载的作用。
极限平衡原理是基于结构的安全性设计的基础原则。
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要求1.结构的安全性:设计混凝土结构的首要要求是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即结构在规定荷载作用下不发生破坏,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韧性。
2.结构的使用性能:设计混凝土结构时还需要考虑结构的使用性能,如结构的刚度、抗震性能、振动响应等。
这些性能要求会直接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和舒适性。
3.结构的经济性:设计混凝土结构时需要尽量节约材料,并使结构在整个使用寿命内的总体经济成本最低。
经济性是设计的重要指标之一,需要在满足安全性和使用性能的前提下进行综合考虑。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本构关系及有限元模式共3篇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本构关系及有限元模式共3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本构关系及有限元模式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本构关系及有限元模式钢筋混凝土是建筑结构中广泛使用的材料之一。
在结构设计与分析过程中,了解钢筋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和有限元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介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本构关系及有限元模式。
一、理论基础1.1 本构关系本构关系是描述材料应力和应变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来说,其本构关系可以分为弹性和塑性两个阶段。
如图1所示,该曲线表现了材料的应变和应力之间的关系。
在开始阶段,钢筋混凝土材料表现出弹性行为,即在一定范围内,应变和应力呈线性关系,在这个范围内,应力的变化只取决于外力的变化。
当荷载增加时,材料进入塑性阶段,即出现残余变形,弹性不再适用。
此时,应变和应力的关系呈现非线性态势,应力会逐渐增大,直至材料失效。
图1 钢筋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曲线1.2 有限元分析有限元分析是一种近似解微分方程的数值分析方法。
该方法将问题分解成一个有限数量的小区域,在每个小区域内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连接小区域,组成总体的数学模型。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可以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或二维\轴对称有限元模型等。
二、实践操作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在进行有限元分析前,需要建立合适的有限元模型。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分析中,通常采用ABAQUS、ANSYS软件进行模拟。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结构的几何形状、材料特性、加载条件等,在模型建立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模型分析和后处理,如应力监测、应变监测、变形量分析等。
2.2 本构关系的采用在建立有限元模型时需要设置材料弹性模量、泊松比、破坏应力等本构关系参数,这些参数可以通过试验数据和经验公式进行估算。
同时,基于实际结构的材料本身的特性和结构内力状态等影响因素,还需要考虑材料的非线性效应,包括弹塑性分析和的动力分析等。
三、应用现状在实际的建筑结构设计和分析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分析被广泛采用,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加准确地预测材料的行为,并定位结构的破坏点及应急防御措施。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简介及各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比较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简介及各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比较一:学术风格正文:一、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简介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结构材料,其力学性能的研究对于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是指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描述了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行为。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指导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二、混凝土的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比较1. 弹性阶段:混凝土在受力初期表现出线弹性行为,即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关系。
这个阶段称为弹性阶段,其应力应变关系呈线性。
2. 塑性阶段:当混凝土受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开始出现非线性变形,应变的增加速度逐渐减缓。
这是由于混凝土内部的微观结构发生破坏,颗粒间的强度开始减小,导致整体应变增加。
3. 屈服阶段:当应力进一步增加,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应变时,开始出现明显的应力下降。
这个阶段称为屈服阶段,将塑性应变较小的一部分与显著的应力下降相连系。
此时,混凝土内部产生裂缝,并且裂缝的增长加速。
4. 破坏阶段:当应力继续增加,混凝土出现明显的破坏现象。
一般表现为裂缝的扩展、混凝土的脱层或破碎等。
此时,混凝土已经失去了承载能力。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混凝土本构关系的实验数据、各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的比较图表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 本构关系:材料力学中,描述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数学模型。
2. 弹性阶段:材料在受力初期表现出线弹性行为,即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关系的阶段。
3. 塑性阶段:材料在经历弹性阶段后出现非线性变形,应变的增加速度逐渐减缓的阶段。
4. 屈服阶段:材料在达到一定应变时出现明显的应力下降的阶段。
5. 破坏阶段:材料在经历屈服阶段后出现明显的破坏现象,失去承载能力的阶段。
二:商务风格正文:一、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简介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材料,对于了解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是研究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基础。
二、混凝土的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比较1. 弹性阶段:在混凝土的受力初期,材料表现出弹性行为,即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关系。
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
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骨料和水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和强度。
在设计混凝土结构时,了解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直接影响着结构的性能和安全性。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可以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种情况。
在弹性阶段,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是线性的,即应力和应变之间呈现直线关系。
这是因为在这个阶段,混凝土的变形是可逆的,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然而,当混凝土受到较大的载荷时,它会进入非弹性阶段,这时应力-应变关系就变得非线性。
这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发生了裂缝、塑性变形和损伤,导致了非线性的应力-应变关系。
在非弹性阶段,混凝土的刚度也会发生变化,即切应力与切变应变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线性的。
为了描述混凝土的非线性行为,工程界提出了许多数学模型,如弹塑性模型、退化本构模型、损伤本构模型等。
这些模型基于试验数据和理论,通过适当的参数来描述混凝土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本构行为,从而可以用来分析和设计混凝土结构的性能。
除了动力本构关系,混凝土的破坏准则也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破坏准则描述了混凝土在受载过程中破坏的方式和破坏标志,可以用来评估结构的安全性。
常见的混凝土破坏准则包括:1.极限强度破坏准则:这是最常用的破坏准则之一,它基于混凝土的强度特性来评估结构的破坏。
根据该准则,当混凝土受到的应力超过其极限强度时,破坏就会发生。
2.临界应变破坏准则:这个准则基于混凝土的应变特性来评估结构的破坏。
根据该准则,当混凝土的应变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时,破坏就会发生。
3.裂缝宽度破坏准则:这个准则关注混凝土内部的裂缝情况,当裂缝宽度超过一定的限值时,破坏就会发生。
不同的破坏准则适用于不同的结构和加载条件,工程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破坏准则来评估结构的安全性。
总之,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是设计和评估混凝土结构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通过了解混凝土的材料性质和行为规律,工程师可以更好地设计和预测混凝土结构在受载过程中的性能和安全性。
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
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
混凝土是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土木工程中的一种材料,其具有较高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方便等优点。
在研究混凝土力学性能时,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是指混凝土在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在力学原理下,混凝土的的力学性质可以用应力应变曲线来表示。
混凝土在受到拉伸力时呈现出弹性行为,随着拉伸应力的增大,在达到一定应力时会出现应变加大的非线性行为,而在应力进一步增加时,会发生断裂。
而在受到压力时,混凝土呈现出弹性行为,并在达到最大强度后发生压缩破坏。
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可以用材料力学模型来描述。
目前常用的混凝土本构模型有弹性模型、塑性模型和强度与裂缝模型。
弹性模型是一种最简单的模型,它假设混凝土在受力时呈现出线弹性行为,并可以根据杨氏模量和泊松比来计算混凝土的应力和应变关系。
附加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可以模拟混凝土的非线性行为,例如模拟混凝土在受力后出现的裂缝发展和非均匀变形等。
混凝土的破坏准则是指混凝土在应力达到一定临界值时发生破坏的判据。
破坏准则可以分为强度准则和能量准则两种类型。
强度准则是指在达到一定应力时,混凝土产生破坏。
常见的破坏准则有最大正应力准则、最大剪应力准则等。
能量准则是基于变形能或位能的原理,用来描述混凝土破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能量准则有极大能量释放准则、变形能准则等。
总结起来,混凝土的动态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分析至关重要。
不同的本构模型和破坏准则可以更准确地描述混凝土的力学行为和破坏模式,帮助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质量。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以主应力和主应变表示
则为:
式中切线弹性模量 和 ,泊松比 随应力状态和数值的变 化按下述方法确定。
§7.1.4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2、混凝土非线弹性本构模型____Darwin-Pecknold 本构模型
材料在双轴受压
应变为:
• 等效单轴应力-应变关系
§7.1.4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2、混凝土非线弹性本构模型____Darwin-Pecknold 本构模型
2、混凝土非线弹性本构模型____Ottosen本构模型
定义一非线性指标 ,表示当前应力状态
至混凝土
破坏(包络面)的距离,也即塑性变形发展的程度。假定
保持不变,压应力 增大至 时混凝土破坏,则
混凝土的多轴应力应变关系采用Sargin的单轴受压方程,即
§7.1.4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2、混凝土非线弹性本构模型____Ottosen本构模型
式中参数以多轴应力状态的相应值代替:
代入得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得到割线模量:
§7.1.4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2、混凝土非线弹性本构模型____Ottosen本构模型
混凝土的泊松比很难从试验中精确测定。Ottosen本构模型取割 线泊松比 随 的变化如图,计算式为:
式中可取:
§7.1.4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2、混凝土非线弹性本构模型____Ottosen本构模型
单轴受压应力-应变
多轴应力-应变
Ottosen本构模型
泊松比
§7.1.4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2、混凝土非线弹性本构模型____Ottosen本构模型 非线性指标
• 根据非线性指标 的定义, 值计算要通过破坏包络
面先求 ,在一般情况下需要经过多次迭代方能求出;
(完整word版)混凝土本构关系模型
一、混凝土本构关系模型1。
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关系 (1)Saenz 等人的表达式Saenz 等人(1964年)所提出的应力-应变关系为:])()()(/[30200εεεεεεεσd c b a E +++= (2)Hognestad 的表达式Hognestad 建议模型,其上升段为二次抛物线,下降段为斜直线.所提出的应力—应变关系为:cucu εεεσσεεσσεεεεεεεε≤≤-=≤-=--00002,)](15.01[,])(2[000(3)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的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其表达式为:1,)1(1,)1(2>+-=≤+-=x x x xy x x n nxy c n αrc x ,εε=,r c f y ,σ=,r c r c c r c c f E E n ,,,-=εε c α是混凝土单轴受压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在下降段的参数值,r c f ,是混凝土单轴抗压的强度代表值,r c ,ε是与单轴抗压强度r c f ,相对应的混凝土峰值压应变。
2.混凝土单轴受拉应力-应变关系清华大学过镇海等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混凝土轴心受拉应力-应变曲线:1],)1(/[)/(1,])(2.0)(2.1[7.16≥+-⨯=≤-=ttttttt t t t 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ασεεσσσ3.混凝土线弹性应力—应变关系张量表达式,对于未开裂混凝土,其线弹性应力应变关系可用不同材料常数表达,其中用材料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v 表达的应力应变关系为:ijkk E ij E ij ijkk E ij Eij δσσεδεεσνννννν-=+=+-++1)21)(1(1用材料体积模量K 和剪变模量G 表达的应力应变关系为:ijK ij Gij ij kk ij ij kks K Ge δεδεσσ9212+=+= 4.混凝土非线弹性全量型本构模型5.混凝土非线弹性增量型本构模型各向同性增量本构模型: (1)在式2220])()2(1[])(1[0000εεεεεεεσ+-+-==SE E E d d E中,假定泊松比ν为不随应力状态变化的常数,而用随应力状态变化的变切线模量t E 取代弹性常数E ,并采用应力和和应变增量,则可得含一个可变模量Et 的各向同性模型,增量应力应变模型关系为:ijkk E ij E ij d d d t t δεεσνννν)21)(1(1-+++= (2)在式νεεσσνK K Ge e Es kk kk m ij ij ij ====+=3121 中,如用随应力状态变化的变切线体积模量Kt 和切线剪变模量Gt 取代K 和G,并采用偏应力和偏应变增量,则可得含两个可变模量Kt 和Gt 的各向同性模型,采用偏应力和偏应变增量,则可得以下应力应变关系:kkt m ij t ij d K d de G ds εσ==2 双轴正交各向异性增量本构模型:混凝土在开裂,尤其是接近破坏时,不再表现出各向同性性质,而呈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性质。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本构关系及有限元模式共3篇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本构关系及有限元模式共3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本构关系及有限元模式1本构关系指的是材料在受力状态下应力和应变之间的数学关系,是材料力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结构材料,因其具有卓越的耐久性、抗震性和承载能力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隧道等重要工程。
本文将介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本构关系及有限元模式。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本构关系本构关系是描述材料特性的重要参数,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钢筋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是其在受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1. 弹性阶段在弹性阶段,应力和应变的关系可以用胡克定律表示:σ = Eε其中,σ表示应力,单位为帕斯卡;E表示弹性模量,单位为帕斯卡;ε表示应变,无量纲。
在弹性阶段内,钢筋混凝土材料具有快速恢复的能力,即在载荷移除后其形变能立即恢复,无残留应变。
2. 屈服阶段当施加的应力超过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屈服强度时,开始出现塑性变形。
屈服强度是指材料开始出现塑性变形的强度。
钢筋混凝土的屈服阶段是从弹性阶段开始,到材料开始出现塑性变形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内,应变仍然线性增长,但应力开始下降。
在此阶段的本构关系中,可以使用修正胡克模型来表示:σ = Eε + k(ε-εy)其中,σ表示应力;E表示弹性模量;ε表示应变;k表示生成线的斜率,即材料的刚度;εy表示屈服点应变。
3. 局部软化阶段当钢筋混凝土的应力进一步增加时,开始出现混凝土的开裂,此时卡肯塔迪理论起到了作用,即混凝土破坏的应力取决于第一根开裂的钢筋的应力。
在局部软化阶段,本构关系可以用材料的损伤表征法来描述。
4. 硬化阶段在硬化阶段,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越来越陡峭。
在这个阶段内,钢筋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更好,吸收能量更大,具有更高的韧性。
本构关系可以用增强型拉动软化方程或其它材料的损伤表征法描述。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模式有限元法是一种利用数值方法对工程问题进行分析的技术。
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试验基础和本构关系
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试验基础和本构关系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是混凝土介质性质的两个重要方面,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试验基础和本构关系两方面来阐述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性质。
试验基础混凝土的力学性质可以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双轴剪切试验、拉伸试验等方式来进行测试。
其中,单轴压缩试验是最为基础也是最常用的一种试验方法。
单轴压缩试验的原理是将混凝土样品放置于压力机中,专门用于进行单轴压缩,通过记录每个阶段的载荷和位移,建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此曲线是混凝土力学性质的重要量化表达形式。
另一种常用的试验方法是拉伸试验,其与单轴压缩试验的原理类似,不过是反向加载,通常会使用圆柱试样,主要测量拉伸应变。
在双轴剪切试验中,混凝土试样被切成菱形或矩形,并放置于装有应力传感器的剪切盘上,然后施加水平和垂直挤压力, 进而研究混凝土在双轴剪切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本构关系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是表征混凝土力学性质的数学模型。
常用的混凝土本构关系有弹性本构关系、线性本构关系和非线性本构关系等几种。
弹性本构关系是最简单的一种本构关系,它假设混凝土在荷载增加或卸载过程中都保持弹性形态。
即混凝土在弹性阶段逐渐反映应力应变的线性关系,弹性模量E为混凝土在单轴压缩状态下的峰值应力f0除以相应的应变ε0,弹性模量的值一般在10-30 GPa之间。
线性本构关系是一种更加复杂的本构模型,它包括弹性和塑性两个部分,即混凝土在加载到一定应力之后开始发生塑性变形。
这种本构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剪切强度和体积强度在整个应变区间内保持不变,并且在一定的应力下,应变达到一定程度后应力就将陡然下降。
线性本构关系是常用的本构关系之一,可用于简单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中。
非线性本构关系则是一种更加完整复杂的模型,据此可以实现更准确地计算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性能。
这种模型包括多个塑性分支,在每个塑性分支中都有一个极限应变和一个极限应力,表示了混凝土在塑性阶段内随着应变增加而发生的不同形式的塑性变形。
混凝土本构关系
11
弹塑性力学模型
加载—卸载法则:塑性 模型要求在加载、卸载 及中性变载等各种不同 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本构 关系表达式, 加卸载条件
流动法则:塑性流动时 应力应变之间的关系。 分为正交流动法则(又称 相关流动法则) 和非正交 流动法则(又称非相关流 动法则)。
12
弹塑性力学模型
相关流动法则:根据Drucker 公设, 空 间屈服面为凸面。相关流动法则假定 屈服函数f 即为塑性势函数g , 流动方 向应正交于屈服面。流动法则表达式, 式中dK为标量比例因子, 可由一致性 条件求得, 塑性一致性条件为:f = 0和 f· =0 非相关流动法则:假定塑性势函数g 与屈服函数f 不同, 流动法则 标量比例因子仍可由一致性条件f · =0 求得。
初始屈服面; 后继屈服面(加载面或硬化法则) ; 加载—卸载准则; 流动法则。
引入不同的屈服函数(包括初始屈服面与加载面) 与不 同的流动法则即会产生不同的模型。
10
弹塑性力学模型
初始屈服面:当材料的应力或应变水平未达到初始屈服面时, 材 料的本构关系为弹性的; 当应力或应变水平超过初始屈服面时, 材 料的本构关系为弹塑性的。屈服函数 硬化法则:可分为均匀硬化、随动硬化、混合硬化等。假定塑性 流动时屈服面大小、位置和方向均发生改变为混合硬化。
23
发展
混凝土本构关系的研究正在孕育着新的突破. 关键的契机在于: 重视细观物理研究在本构关系研究中 的基础性地位. 现代实验技术与数值模拟技术的进步, 为利用这一契机提供了客观的支持. 在混凝土本构关系与结构非线性行为研究中, 深刻认识 非线性形成的物理本质, 客观反映混凝土力学行为的随 机性特征, 科学揭示非线性、随机性、率相关特征之间 的内在物理规律, 是建立正确的混凝土本构关系的关键; 充分注意不同尺度范围内的损伤扩散与随机涨落特征 并加以科学反映, 对于从一般科学意义上理解混凝土本 构关系及结构非线性分析研究的普适价值所在, 也具有 重要意义.
混凝土断裂力学原理
混凝土断裂力学原理一、引言混凝土断裂力学是研究混凝土在受力作用下发生裂纹、破坏的力学理论。
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其断裂力学特性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为了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混凝土断裂力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混凝土断裂力学的基本概念1.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是指混凝土在受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是非线性的,其应力-应变曲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线性弹性阶段、非线性弹性阶段和破坏阶段。
2.混凝土的破坏形式混凝土的破坏形式可以分为两种:拉伸破坏和压缩破坏。
在拉伸破坏过程中,混凝土会发生裂纹,裂纹的数量和长度会随着受力的增加而增加。
在压缩破坏过程中,混凝土会发生压缩变形,最终形成压缩裂缝。
3.混凝土的断裂力学参数混凝土的断裂力学参数是指反映混凝土抗裂能力的物理量。
常见的混凝土断裂力学参数包括抗拉强度、抗压强度、韧性、断裂韧度等。
三、混凝土断裂力学的研究方法1.试验方法试验方法是研究混凝土断裂力学的基础方法,常用的试验方法包括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剪切试验等。
通过试验可以获得混凝土的断裂力学参数,为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提供依据。
2.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混凝土断裂力学的手段。
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包括有限元法、离散元法等。
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模拟混凝土在受力作用下的各种复杂变形和破坏形式,为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提供依据。
四、混凝土的拉伸破坏机理1.拉伸破坏的基本特征拉伸破坏是指混凝土在拉伸作用下发生裂纹并最终破坏的过程。
拉伸破坏的基本特征包括:裂纹的产生、裂纹的扩展、裂纹的联通和混凝土的破坏。
2.拉伸破坏的机理拉伸破坏的机理可以分为微观机理和宏观机理。
微观机理主要包括混凝土内部的微裂纹的扩展和聚集,宏观机理主要包括混凝土的应力状态和受力方式。
3.拉伸破坏的影响因素拉伸破坏的影响因素包括混凝土的强度、韧性、孔隙率、水胶比等。
其中,强度和韧性是影响混凝土抗拉强度的重要因素。
五、混凝土的压缩破坏机理1.压缩破坏的基本特征压缩破坏是指混凝土在压缩作用下发生压缩变形并最终形成压缩裂缝的过程。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型的表达式简明、直观,因而在工程实践中应用最广。
其主要缺点是,不能反映混凝土卸载和加载的区别,不 能反映滞回环和卸载后存在残余变形。
§7.1.4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1、混凝土各类本构模型简介___非线弹性本构模型
混凝土与软钢单轴应力-应变关系比较
§7.1.4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1、混凝土各类本构模型简介___弹塑性本构模型
途径的可能性极微小。
§7.1.4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2、混凝土非线弹性本构模型____Ottosen本构模型
非线性指标 • 我国学者清华大学的王传志教授等提出了一种修改算法:按比例增
大
数
使之达到破坏状态
,将非线性指标改为:
;引入一个调整系
确标定等。
§7.1.4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1、混凝土各类本构模型简介___其它力学理论模型
一些近期发展起来的新兴力学分支,几乎无一遗漏地被移植至混凝
土结构的分析。为此建立了各种混凝土材料的本构模型,其主要有:基
于粘弹性—粘塑性理论的模型,基于内时理论的模型,以及基于断裂力 学和损伤力学的模型。还有些本构模型则是上述一些理论的不同组合。
这类本构模型一般都是利用原理论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对混凝土的
基本性能作出简化假设,推导相应的计算式,其中所需参数由少量试验 结果加以标定或直接给出。这类模型至今仍处于发展阶段,离工程实际 应用有一定的距离。
§7.1.4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1、混凝土各类本构模型简介___其它力学理论模型 从上述各类本构模型的简介和比较中可见,非线 性类模型因其形式简单、应用方便,且具有一定的准 确性,故它是目前适合工程普遍应用的混凝土本构模 型。
预应力或受约束结构在开裂之前;
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
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在工程设计和结构分析中,了解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进行详细介绍。
在非弹性阶段,混凝土的变形主要由四个因素引起: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损伤累积和无序变形。
为了描述混凝土的非弹性行为,许多非线性本构模型被提出。
其中,塑性本构模型、损伤本构模型和本构修正模型是常用的。
塑性本构模型是描述混凝土塑性变形行为的模型。
最早提出的是塑性系数法,根据比例限度和应力路径来确定塑性应变。
后来,又有了基于拉梅尔弹塑性条件、冯·米塞斯准则等的塑性本构模型。
损伤本构模型是描述混凝土损伤累积行为的模型。
混凝土受到应力作用时,会发生微裂纹形成和扩展,导致损伤的累积。
损伤本构模型基于损伤演化理论,将应力和应变与损伤变量关联起来,以描述混凝土的损伤行为。
本构修正模型是对混凝土弹性本构模型的修正,以考虑非均匀变形和随机变形的影响。
经典的本构修正模型包括随机弹性本构模型和简化的耗弹性本构模型。
混凝土的破坏准则混凝土的破坏准则是预测混凝土破坏的数学模型。
主要有强度准则、能量准则和断裂力学准则。
强度准则是最常用的混凝土破坏准则,基于混凝土受到的主应力达到一定的强度时发生破坏。
典型的强度准则有极限强度理论和最大主应力理论。
极限强度理论认为混凝土破坏时,体积元内的主应力必须达到混凝土的抗拉或抗压强度。
最大主应力理论则认为混凝土破坏时,最大的主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或抗压强度。
能量准则是基于能量耗散和能量积累的原理,通过比较破坏状态和未破坏状态下的能量差异来预测破坏。
典型的能量准则有低能耗准则和能量积累准则。
断裂力学准则是应用断裂力学原理,基于混凝土的断裂行为来预测破坏。
典型的断裂力学准则有线弹性断裂力学准则和非线性断裂力学准则。
总结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在工程设计和结构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
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最常用的混凝土本构模型是弹性本构模型和塑性本构模型。
弹性本构模型假设混凝土材料遵循胡克定律,即应力与应变成线性关系。
这个模型适用于小应变范围内的研究,但不适合描述混凝土的变形和破坏行为。
塑性本构模型则假设混凝土材料在达到弹性极限后发生塑性变形,这个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混凝土的非线性行为。
除了弹性本构模型和塑性本构模型,还有一些更复杂的本构模型可以用来描述混凝土的力学行为。
比如,粘弹性本构模型可以描述混凝土的粘弹性行为,损伤本构模型可以描述混凝土受损后的力学行为。
这些本构模型可以更准确地描述混凝土的动力学行为,但也更加复杂。
混凝土的破坏准则是指混凝土材料在力学载荷下发生破坏的判据。
混凝土的破坏准则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强度准则和能量准则。
强度准则是指当混凝土材料达到一定应力或应变时发生破坏。
常用的强度准则有极限强度准则和屈服强度准则。
极限强度准则假设混凝土在达到一定应力或应变时发生破坏,这个准则较为简单,但是不能很好地描述混凝土的非线性破坏行为。
屈服强度准则则是假设混凝土在达到一定应力或应变时发生塑性变形,这个准则对于描述混凝土的破坏行为较为准确。
能量准则是指混凝土材料在吸收一定能量后发生破坏。
常用的能量准则有断裂能量准则和剩余应变能量准则。
断裂能量准则假设混凝土在吸收一定能量后发生破裂,这个准则能够较好地描述混凝土的破坏行为。
剩余应变能量准则是假设混凝土在吸收一定能量后发生破坏,这个准则也能够较好地描述混凝土的破坏行为。
总的来说,混凝土的动力学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是研究混凝土材料力学行为的重要内容。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可以通过试验获得,常用的本构模型有弹性本构模型和塑性本构模型。
混凝土的破坏准则可以分为强度准则和能量准则,常用的破坏准则有极限强度准则和断裂能量准则。
这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对于混凝土力学行为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混凝土本构关系
混凝土本构关系混凝土本构关系是描述混凝土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的数学模型,它是混凝土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混凝土本构关系的研究对于工程结构的设计和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混凝土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材料,其本构关系可以用应力-应变曲线来描述。
在混凝土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应变,而应变与应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弹性阶段,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可以近似为线性关系,即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然而,在超过弹性极限后,混凝土会出现非弹性变形,此时应力-应变关系变得复杂起来。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可分为两个阶段:弹性阶段和非弹性阶段。
在弹性阶段,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遵循胡克定律,即应力与应变成线性关系。
弹性模量是描述混凝土在弹性阶段的刚度的参数,可以通过试验获得。
在非弹性阶段,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变得复杂。
此时,混凝土会出现塑性变形、损伤和破坏等现象。
混凝土的非弹性阶段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塑性阶段和损伤破坏阶段。
在塑性阶段,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不再是线性的,而是呈现出曲线状。
混凝土的塑性变形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部的微裂缝的闭合和扩展所引起的。
在损伤破坏阶段,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更加复杂,混凝土会出现明显的损伤和破坏现象。
混凝土的破坏模式可以分为拉伸破坏、压碎破坏和剪切破坏等。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对于工程结构的设计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可以确定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变形特性,为工程结构的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此外,混凝土的本构关系还可以用于分析混凝土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响应和变形情况,为工程结构的安全评估提供支持。
混凝土本构关系是描述混凝土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的数学模型。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可以分为弹性阶段和非弹性阶段,其中非弹性阶段又可以分为塑性阶段和损伤破坏阶段。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对于工程结构的设计和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为工程结构的安全评估提供支持。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曲线怎么画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曲线怎么画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材料,其本构关系是描述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数学表示。
在混凝土本构关系曲线的绘制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试验获取各种荷载下混凝土的应力和应变数据,然后利用这些数据来绘制本构关系曲线。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曲线通常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弹性阶段和刚塑性阶段。
在绘制本构关系曲线前,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些基本概念与参数。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是一个非线性曲线,所以在绘制的过程中需要考虑非线性效应。
以下是绘制混凝土本构关系曲线的步骤和注意事项:1.弹性阶段:混凝土在低应力下会表现出弹性特性,即应变随应力的增加而线性变化,在此阶段内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可以近似为线性关系。
根据胡克定律,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σ=Eε,其中σ为应力,E为弹性模量,ε为应变。
弹性模量E的取值可以通过施加小应力施加在试样上进行试验测定。
在绘制本构关系曲线时,可以通过施加小的荷载并测量应力和应变,然后根据得到的数据拟合得到弹性模量E的值。
2.刚塑性阶段:当混凝土应力达到一定大小时,其开始表现出刚性特征,即应变增加不明显,此时混凝土进入刚塑性阶段。
在刚塑性阶段里,应力应变关系并不完全是线性的,需要使用不同的本构模型进行描述。
常用的混凝土本构模型有弹塑性模型和本构模型。
其中弹塑性模型应用较广泛。
在该模型中,混凝土的应力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弹性应力和塑性应力。
弹性应力与刚塑性阶段的应变成线性关系,而塑性应力则与应变有关。
在绘制混凝土本构关系曲线时,可以通过进行一系列的试验来获取相应的应力-应变数据,然后根据试验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得到本构曲线。
试验可采用压剪试验、拉伸试验等方法来测定。
在进行实验时需注意以下几点:-试样的制备:试样的尺寸应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并保证试样质量的一致性。
-试验荷载的施加:不能施加过大的荷载,避免试样发生破坏。
同时,在施加荷载后需要保证荷载稳定,并进行稳定时间,使试样达到均匀应力分布的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 0.8 1.0
s i const
s
f(fຫໍສະໝຸດ i)10.820.2
式中可取: i 0 .1~ 6 0 .2, 0f 0 .3~ 6 0 .42
§7.1.4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2、混凝土非线弹性本构模型____Ottosen本构模型
单轴受压应力-应变
多轴应力-应变
Ottosen本构模型
高等桥梁结构理论
第七章 混凝土的 强度、裂缝及刚度理论
7.1.4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7.1.4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在混凝土结构数值分析中,必须考虑混凝土结构组成 材料的力学性能。其中,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即在各种应 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分 析有重大的影响。 国内外学者经过多年的试验和理论研究,提出了多种 多样的本构模型。由于混凝土材料的复杂性,至今还没有 一种被公认可以完全描述混凝土材料性能的本构模型 。
§7.1.4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1、混凝土各类本构模型简介___非线弹性本构模型
混凝土与软钢单轴应力-应变关系比较
§7.1.4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1、混凝土各类本构模型简介___弹塑性本构模型
经典塑性理论是针对理想弹塑性材料建立的, 材料本构关系包含四方面的内容:屈服条件;判 别加载和卸载状态的准则;强化条件或后续屈服 面;塑性应力与应变关系的规律。
2、混凝土非线弹性本构模型____Ottosen本构模型
定义一非线性指标 ,表示当前应力状态 (1,2,3)至混凝土
破坏(包络面)的距离,也即塑性变形发展的程度。假定 1,2 保持不变,压应力 3 增大至 3 f 时混凝土破坏,则 3 3f
混凝土的多轴应力应变关系采用Sargin的单轴受压方程,即
这类本构模型一般都是利用原理论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对混凝土的 基本性能作出简化假设,推导相应的计算式,其中所需参数由少量试验 结果加以标定或直接给出。这类模型至今仍处于发展阶段,离工程实际 应用有一定的距离。
§7.1.4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1、混凝土各类本构模型简介___其它力学理论模型
从上述各类本构模型的简介和比较中可见,非线 性类模型因其形式简单、应用方便,且具有一定的准 确性,故它是目前适合工程普遍应用的混凝土本构模 型。
§7.1.4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1、混凝土各类本构模型简介___线弹性本构模型
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中,其仍不失为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手段:
混凝土应力水平较低,内部微裂缝和塑性变形尚未达明显的 发展阶段; 预应力或受约束结构在开裂之前; 对形体复杂结构的近似计算或初步分析时; 采用不同本构模型对计算结果影响不敏感的结构。
§7.1.4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1、混凝土各类本构模型简介___其它力学理论模型
一些近期发展起来的新兴力学分支,几乎无一遗漏地被移植至混凝 土结构的分析。为此建立了各种混凝土材料的本构模型,其主要有:基 于粘弹性—粘塑性理论的模型,基于内时理论的模型,以及基于断裂力 学和损伤力学的模型。还有些本构模型则是上述一些理论的不同组合。
2
E s E 2 i E 2 i E f E 2 i E 2 i E f E 2 f D (1 ) 1
§7.1.4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2、混凝土非线弹性本构模型____Ottosen本构模型
混凝土的泊松比很难从试验中精确测定。Ottosen本构模型取割
线泊松比 s 随 的变化如图,计算式为:
§7.1.4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1、混凝土各类本构模型简介___非线弹性本构模型
这类模型的特点是,材料 的应力和应变不成线性正比, 但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其主要 特征反映了混凝土应变随着应 力的增长而非线性增长的主要 规律。但同时认为,卸载时材 料应变沿加载线返回,并不留 残余应变 。
§7.1.4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7.1.4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2、混凝土非线弹性本构模型
这类本构模型的数量很多,具体表达式差别很大。但在 CEB-FIP标准规范(1990年版)中,明确建议Ottosen和DarwinPecknold两个本构模型用于有限元分析。下面将这两个本构模 型作一简单介绍。
§7.1.4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7.1.4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1、混凝土各类本构模型简介___弹塑性本构模型
但是,混凝土材料与软钢等弹塑性材料,在力学性能和本构 关系方面有重大区别。为此,许多学者作了很大努力,将弹塑性 理论移植至混凝土后加以改造,使之适合混凝土材料的基本特性。 这类弹塑性本构模型,能适用于卸载和再加载、非比例加载等 多种情况。但仍存在一些重要的不足:形式复杂但仍不能反映混 凝土变形的全部复杂特性;极难有效描述混凝土应变值随应力途 径而变的性质;模型函数所包含的参数的试验数据不全、难以准 确标定等。
§7.1.4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1、混凝土各类本构模型简介
按照力学理论基础的不同,已有本构模型可以分成四大类: 线弹性 非线弹性 塑性理论 其它力学理论
§7.1.4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1、混凝土各类本构模型简介___线弹性本构模型
假设材料的应力与应变符合 线性比例关系,加载和卸载都 沿同一直线变化,卸载后材料 无残余变形。当然,混凝土的 变形特性与线弹性模型相差甚 远,从原则上讲不宜用此类本 构模型。
A
c
(D
1)
c
2
fc
2
1 (A 2)
c
D
c
§7.1.4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2、混凝土非线弹性本构模型____Ottosen本构模型
式中参数以多轴应力状态的相应值代替:
fc
3 f
,A E0
EP
Ei Ef
/ Es Ef
c f f / Ef
Es
代入得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得到割线模量:
1、混凝土各类本构模型简介___非线弹性本构模型 这类本构模型显而易见的优点是,突出了混凝土非
线性性能的主要特点,计算式由试验数据回归确定,在 一次单调比例加载情况下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此外,模 型的表达式简明、直观,因而在工程实践中应用最广。 其主要缺点是,不能反映混凝土卸载和加载的区别,不 能反映滞回环和卸载后存在残余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