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搭石》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10个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平衡、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学习速读的方法,练习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写了哪些让我们感受到美的画面。

4.抓住重点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练习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10个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平衡、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感知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初读课文,同学们用了哪些好方法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呢?(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答案)
注意力集中,一目十行,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暂时跳过……
1 / 10
2.初读课文,同学们大概知道了什么?
3.同学们,在我们的家乡,有着数不胜数的风景名胜,你认为什么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4.师生交流,畅所欲言。

5.在作者刘章的家乡,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教师板书课题:搭石(齐读课题)
6.设疑问难。

师:同学们,看了课文题目,你联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要请教作者刘章?
(预设归纳学生的话题: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为什么作者刘章认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检查预习。

1.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现在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请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1)指名读词语。

(2)通过读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①我仿佛看到了洪水很大。

——哪个字让你有很大的感觉?(暴)
②我仿佛看到溪水涨得很快。

——哪个字让你有很快的感觉?(猛)
师:同学们真棒!能用读词语抓关键字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平衡谴责
(3)指名读词语。

(4)谁能说说“谴责”的意思?(责怪)责怪就是谴责的近义词。

下面
2 / 10
就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平衡”的意思。

(平稳)那么“间隔、懒惰”又是什么意思?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间隔懒惰
(5)可以用给“间隔”找近义词,给“懒惰”找反义词的方法进行理解。

小结:给词语找近义词或反义词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脱鞋挽裤协调有序人影绰绰
(6)指名读词语。

(7)理解“脱鞋挽裤”。

①查字典了解“挽”的意思,再创设情景理解“脱鞋挽裤”的意思。

②读这个词语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看到作者刘章所描述的情景:没有
搭石时,人们出工、收工需要——(生:脱鞋挽裤),赶集、访友需要——(生:脱鞋挽裤),来来去去,需要——(生:脱鞋挽裤);有了搭石后,人们出工、收工不再需要——(生:脱鞋挽裤),赶集、访友,来来去去,都不再需要——(生:脱鞋挽裤)。

师:也许正因为如此,(手指课件,引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8)学法迁移,理解其他重点词语:
师: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上出示的这些词语,还有哪些词语让你仿佛看到了一道家乡的风景?理解运用: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把这些词带入中心句“(),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中朗读。

(9)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继评价。

2.读长句子,检查朗读情况。

师:词语会读了,那课文会读吗?老师选择了几个长句子,谁敢挑战一
3 / 10
下?
出示句一:
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出示句二: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出示句三: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指读长句子,正音,指导学生读正确、读通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长句子读正确、读通顺了,老师相信大家读课文肯定没问题,现在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交流:
预设:课文写了每年秋天,家乡的人们都要摆搭石。

课文写了人们来来去去都要从搭石上经过。

课文写了人们过搭石时要注意保持平衡……
3.同学们真会读书,粗略一读就知道了这么多。

刚才,大家都提到了一个词“搭石”,那什么是搭石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在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4.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教师巡视。

4 / 10
四、初品“搭石”,引发深思。

思考: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阅读第1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出示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1)指名朗读,相继评价。

(2)自由朗读,质疑:你读懂了什么?
(解决学生之前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感悟:正是因为有了人们的“搭”,两岸普通的石头才能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搭石,它们构成一条“路”,架起了一座“桥”,联结了两岸的小村庄,也联结了乡亲们的生活。


(3)小结本课,引出下节课要讨论的话题: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读通了课文,还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搭石,它有什么作用,那么,为什么作者刘章深情地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那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后面的内容,共同寻找答案。

五、描红临摹,规范书写。

1.课件演示“惰”的写法,介绍与“惰”字相关的文化,观察字形,并得出书写要点。

2.学生书写。

3.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5 / 10
1.通过反复诵读、展开想象、质疑问难、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展开学习,理解课文,体会乡亲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并从中受到启发。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构建阅读背景。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我们反复咏叹了这句话: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指名朗读)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道风景?
(第2~4自然段)
3.自由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的风景?你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二、精读课文,体会意境,想象拓展。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分为几个板块展开学习)
1.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指名朗读,质疑:读着读着,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相继板书:善良)
(2)理解“踏”:
师:(走到一名学生跟前)假设你现在就是这位大叔:您今年高寿啊?您这么急着赶路,一定有什么急事吧?我看到您刚才已经从搭石上过去了,
6 / 10
怎么又回来了呢?我还发现您在这块搭石上踏了几个来回,您这是——(学生回答)
师:你们觉得这是怎样的“踏”?(生答)
师:是啊!正是这个小心的“踏”,踏了几个来回的“踏”,踏了又踏的“踏”,踏出了这位老人的善良,你能有感情地把这句话读出来吗?(学生练习读出感情)
2.体会淳朴乡风,丰满人物形象。

师:看见上了年岁的老人如此善良,你觉得中年人会怎样做呢?青年人呢?像我们这样大的孩子呢?(学生交流)
预设:一身风霜的中年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这真是——淳朴乡风,代代相传啊!
师: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这是一道写满善良的风景。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指名朗读。

(2)理解“协调有序”:(板书:协调有序)
师:这几句话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情景?
(生: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


师:作者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现在让我们走到那一行人当中去吧。

师: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我
7 / 10
——(生:抬起脚来),你呢——(生:紧跟上去);你——(生:抬起脚来),他——(生:紧跟上去);我们——(生:抬起脚来),你们——(生:紧跟上去)……这就是——(生:协调有序)
3.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师:这样协调有序的画面,真是让我们久久沉醉其中,请大家闭上眼睛(播放音乐,范读),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相继体会两个比喻:“像轻快的音乐”“画一般的美感”。


4.品读佳句,背诵积累。

师: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这是一道布满和谐的风景。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指名朗读。

(2)师: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互相谦让、尊老敬老、理所当然)
(3)此情此景,多么感人,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表达出自己的赞美之情,如果你当时正站在岸边,你准备用怎样美好的语言来赞美他们呢?(生交流)
(4)理解“理所当然”:
师: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生交流)这里的人把什么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生交流)
师:是的,家乡人把互相谦让、尊敬老人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他们把许许多多美好的行为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你能不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写几句
8 / 10
话?(生交流)
假如遇到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要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如果遇到____________,____总要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生写话,稍后交流。


师: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这是一道互相谦让、尊老敬老的风景。

三、总结全文,升华真情。

1.小结:今天,我们走进了作者刘章的家乡,和他一起欣赏了搭石构成的美丽风景。

同学们,现在你们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学生自由回答)
2.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普普通通的搭石联结着善良淳朴的乡情,就让我们饱含着赞美之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3.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作者从不起眼的搭石发现了美,我想,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平凡的事物,你发现了哪些蕴含着美的事物呢?
4.总结全文。

同学们,一排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调优美;一排搭石,就是一段协调的舞,姿态婀娜;一排搭石,就是一首谦让的诗,娓娓动
听;一排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赏心悦目。

这些美好的行为,在乡亲们的眼里,是那么的——(生:理所当然),而在我们眼里,却构成了最美的风景,这就是——(生齐:搭石)。

9 / 10
四、教学设计
五、教学设计
1.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

如本节课在重点指导朗读“看得见的具体美”这一段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角度地读,感受当时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之美、声音之美、人影映入小溪中的倒影之美,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

2.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

如在第2、4自然段的学习中,让学生在阅读后体会、交流,学生通过老人摆搭石时的动作,想象这些词语传递的生活画面及人的心理活动,感悟老人那为他人着想的心灵之美。

在第4自然段中,通过阅读两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句子,让学生感悟到了乡村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谦让、互敬互助、尊老敬老的心灵之美,这些都是透过外在的描写感悟文中所蕴含的人性美。

3.让学生的情感在体味中升华。

在课堂上我注重对学生进行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的熏陶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引导。

比如在过渡语、小结语、评价语和激情语中潜移默化地渗透。

学生情感与文本产生了共鸣,从而感受到乡亲们浓浓的乡情。

10 /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