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不正当竞争法论文反不正当竞争论文

合集下载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试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完善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试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完善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试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完善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竞争成为各行各业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市场的规范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的建立。

为应对不正当竞争的挑战,我国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并在不断完善中逐渐取得了一定成效。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现状,并提出建议以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框架。

二、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历史演变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法律法规,经历了多次修改和完善。

自1993年首次颁布以来,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逐渐从单一的行政处罚为主的执法模式转变为法律与行政相结合的综合执法体系。

此外,不断跟随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国也相继增加了对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范。

三、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取得了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法律的适用范围过于宽泛,缺乏明确的规定。

其次,执法手段和制裁力度有限,难以有效遏制不正当竞争行为。

此外,法律对于新兴领域的规范相对滞后,对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尚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四、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完善建议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应该进一步细化法律的适用范围,明确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类型和界限,以便更好地进行执法。

其次,加强执法力度,提高对违法者的惩罚力度,以起到威慑作用。

此外,针对新兴领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应抓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及时进行规范。

五、借鉴国外经验与加强合作除了在国内进行完善,我国也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与成果。

可以通过与国外相关机构的合作,学习其有关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和执法经验,并进行适当的借鉴。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推进亚太地区甚至全球范围内的反不正当竞争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化背景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挑战。

六、结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共同努力。

反不正当竞争法论文

反不正当竞争法论文
反不正当竞争法论文
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班级:12营销1班
姓名:方鑫城
座号:27号
经营者的行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二是侵权性,即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了或者可能侵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三是社会危害性,即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但给特定的经营者造成损害,还扰乱了公平竞争赖以存在的良好的,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案例:
(栗源公司系栗仁产品出口公司,其曾获得“板栗制品”食品卫生许可证、食品标签认可证书,以及《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栗源公司出口的栗仁产品外包装袋背面标注有上述证号。栗源公司自2000年以来不断发现与其包装极为相似的产品在海外销售,销售区域集中在马来西亚、泰国等市场。
2003年8月25日,美国栗源贸易公司授权美国昌海集团公司独家使用栗源商标。2005年美国昌海集团公司与富亿农公司签订《包装袋委托定做合同》。该合同附有甘栗包装袋正面及背面图样。后富亿农公司与美国昌海集团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约定富亿农公司销售给美国昌海集团公司150g甘栗仁产品的数量为97 500袋,总货款为45 825美元。2005年4月19日,富亿农公司向三樱公司支付“150g甘栗立式袋(美国)”加工费用93 149.91元,发票载明“数量”为186 300个。三樱公司加工印制、富亿农公司使用、销售的涉案包装袋背面标注有栗源公司主张权利的三个证号,且标注方式与原告涉案产品包装的标注方式相同。涉案包装袋背面内容与美国昌海集团公司提供的包装袋附图背面相同。
具体到本案来看,被告富亿农公司存在着在其受委托定做的包装袋上使用原告食品生产许可证号、食品标签认可证书号以及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号,并使用该包装袋销售其生产的栗仁产品的行为,需要分别分析。首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是有权部门对生产者产品质量的认可,同时也是消费者的信赖保证,因此国家明令禁止冒用他人认证标志的行为。因此被告富亿农公司利用受委托制作的包装袋来销售自己生产的栗仁产品,并在包装袋上冒用原告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号,足以使相关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质量来源产生误解,对该产品代表的质量水平形成误认,因此从客观上来讲,被告的该行为可能会对原告产品的销售产生影响,因此被告的该行为同时符合了冒用质量标志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行为要件和结果要件,可以认定被告富亿农的该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其次,在包装袋上使用原告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号、食品标签认可证书号的行为性质判定。因为颁发上述证书系食品监管部门的行政行为,在包装上印刷上述证号并不会对产品的质量和来源等产生很大的召示作用,因此也就难以因此而引起公众的混淆,因此该行为虽属不妥,但尚未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2024年论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范式》范文

《2024年论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范式》范文

《论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范式》篇一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间的竞争行为逐渐成为影响市场秩序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存在,不仅损害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还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因此,深入探讨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范式,对于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权益,以及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不正当竞争的概念及特征不正当竞争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或个人采用虚假、误导、欺诈等手段,损害竞争对手的合法权益,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行为。

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行为主体多为企业或个人;二是行为手段多为不正当的、违法的;三是行为目的多为获取不正当利益;四是行为结果多为损害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三、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范式(一)法律规范法律是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保障。

国家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不正当竞争的定义、特征、表现形式及法律责任,为反不正当竞争提供法律依据。

同时,执法机关应严格执法,加大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二)行业自律行业自律是反不正当竞争的重要补充。

行业协会应制定行业规范,明确行业行为准则,引导企业遵守市场规则,自觉抵制不正当竞争行为。

同时,行业协会应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与协作,促进企业间的良性竞争,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三)企业自我保护企业自我保护是反不正当竞争的自我防御手段。

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竞争力,避免成为不正当竞争的受害者。

同时,企业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当企业遭受不正当竞争侵害时,应积极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四、反不正当竞争的实践应用(一)案例分析以某地区一起不正当竞争案件为例,当地一家企业采用虚假宣传手段,误导消费者购买其产品,损害了竞争对手的合法权益。

经过调查取证,执法机关依法对涉案企业进行了处罚,维护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法律规范在反不正当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二)实施效果通过法律规范、行业自律和企业自我保护等多种手段的实施,反不正当竞争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4年论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范式》范文

《2024年论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范式》范文

《论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范式》篇一一、引言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然而,这种竞争必须建立在公平、公正、合法的基础上。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存在,不仅破坏了市场秩序,也损害了其他企业的合法权益。

因此,反不正当竞争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旨在探讨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范式,以期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及危害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采用非法或欺诈的手段,损害其他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

这些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假冒伪造、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等。

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使得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无法在公平的环境下获得应有的市场份额。

此外,不正当竞争还可能对消费者造成误导,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三、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范式(一)法律规范法律是反不正当竞争的重要武器。

国家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性质和处罚措施。

同时,企业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得从事任何违法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二)行业自律行业自律是反不正当竞争的又一重要手段。

行业协会应制定行业规范,明确行业内的竞争行为准则,引导企业遵守。

同时,行业协会还应加强行业内的监督,对违反行业规范的企业进行惩戒。

(三)企业自我保护企业应加强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

当企业发现自身权益受到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侵害时,应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此外,企业还应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

四、实施反不正当竞争的挑战与对策(一)挑战实施反不正当竞争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需要时间,且不同地区的法律法规可能存在差异。

其次,部分企业缺乏自律意识,难以自觉遵守行业规范。

最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隐蔽性较强,发现和取证难度较大。

(二)对策针对上述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一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二是加强行业自律组织的建设,发挥其在反不正当竞争中的作用;三是加强执法力度,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四是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减少对不正当竞争的依赖。

《2024年论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范式》范文

《2024年论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范式》范文

《论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范式》篇一一、引言反不正当竞争作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的重要手段,对保障企业权益、消费者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正当竞争行为愈发隐蔽、复杂,如何有效地进行反不正当竞争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范式,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与类型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在市场竞争中,违反公平、公正、诚信原则,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主要类型包括:假冒仿冒、虚假宣传、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等。

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范式(一)立法范式立法范式是反不正当竞争的基础。

国家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类型和处罚措施,为反不正当竞争提供法律依据。

同时,立法应注重与国际接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法律的适用性和执行力。

(二)行政执法范式行政执法是反不正当竞争的重要手段。

行政机关应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执法机制,提高执法效率,确保执法公正。

此外,行政机关还应加强与司法机关的协作,形成执法合力。

(三)司法救济范式司法救济是反不正当竞争的最终保障。

法院应依法审理不正当竞争案件,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

在审理过程中,应注重保护企业权益、消费者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同时,司法机关应加强与行政机关的沟通与协调,形成反不正当竞争的合力。

(四)行业自律范式行业自律是反不正当竞争的重要补充。

行业协会应制定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企业遵守公平、公正、诚信原则。

同时,行业协会应加强与政府、企业的沟通与协作,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

四、结论反不正当竞争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的重要手段。

本文从立法范式、行政执法范式、司法救济范式和行业自律范式四个方面探讨了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范式。

实践证明,这四种范式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共同构成了反不正当竞争的完整体系。

《2024年论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范文

《2024年论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范文

《论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各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仅侵犯了知识产权,也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

本文旨在探讨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分析其现状、成因及解决对策,以期为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供参考。

二、不正当竞争与知识产权的关联性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采取非法的、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利益,损害其他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行为。

而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就其智力劳动所创造的成果享有的专有权利,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

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侵权手段的多样性:不正当竞争行为常表现为侵犯知识产权的形态,如假冒商标、盗版等。

2. 利益受损的共性:不正当竞争行为和侵犯知识产权都会导致权利人利益受损,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3. 法律规定的重合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关于反不正当竞争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存在重合,为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反不正当竞争中知识产权问题的现状及成因1. 现状:当前,我国在反不正当竞争中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主要表现为侵权行为屡禁不止、维权成本高、赔偿数额低等。

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

2. 成因:(1)法律制度不够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2)执法力度不够严格:部分地区执法部门在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时,存在执法不严、不公的现象,导致侵权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

(3)企业自身保护意识不强:部分企业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措施不到位,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解决反不正当竞争中知识产权问题的对策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填补法律漏洞,提高法律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严格执法: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2024年论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范式》范文

《2024年论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范式》范文

《论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范式》篇一一、引言在市场经济中,反不正当竞争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法律议题。

这种竞争涉及到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防止非法或不公平手段损害他人或社会公共利益。

本篇论文将深入探讨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范式,从其定义、现状分析到具体的策略和方法进行阐述。

二、不正当竞争的定义不正当竞争是指在市场竞争中,经营者以非法或违反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的手段获取竞争优势,损害其他经营者或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阻碍了公平竞争。

三、反不正当竞争的必要性反不正当竞争对于保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公平竞争,保障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正当竞争不仅会损害他人的利益,也会影响市场的稳定性和社会的公正性。

因此,必须对不正当竞争进行有力的遏制和打击。

四、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范式1. 法律制度:这是反不正当竞争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手段。

政府应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不正当竞争的定义和处罚措施,以保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 行政执法:行政机关应加强执法力度,对发现的违法行为进行及时处理和处罚,防止其进一步发展。

3. 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和企业应通过自律规范行为,共同维护行业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

4. 消费者教育: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鉴别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 司法救济:当合法权益受到不正当竞争的侵害时,受害者可以通过司法途径寻求救济。

五、具体策略和方法1.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界定不正当竞争的范围和处罚措施。

2. 加强执法力度:行政机关应加大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3. 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协会应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引导企业遵守公平竞争原则,共同维护行业秩序。

4. 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通过媒体、教育等途径,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鉴别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24年论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范文

《2024年论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范文

《论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知识产权的竞争已经成为国家间和企业间竞争的核心领域。

然而,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如假冒伪劣、侵权盗版等,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损害了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分析其现状、影响及应对策略。

二、不正当竞争对知识产权的影响1. 损害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利益不正当竞争行为如假冒伪劣、侵权盗版等,直接侵犯了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导致其经济损失和声誉受损。

这不仅影响了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创新动力,也阻碍了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步伐。

2. 破坏市场秩序不正当竞争行为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使得优质产品和服务无法在市场中获得应有的地位和回报。

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阻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反不正当竞争中知识产权问题的现状1. 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为保护知识产权,各国纷纷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如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

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反不正当竞争的法律和规定,为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提供了法律支持。

2. 执法力度不断加强各国政府加强了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执法力度,通过打击假冒伪劣、侵权盗版等行为,保护了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加强了对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了违法成本。

四、应对策略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要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

2. 强化执法力度政府应加大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执法力度,加强执法机构的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效率和公正性。

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国不正当竞争行为。

3.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记录和公示。

通过建立信用奖惩机制,使失信者受到市场和社会的惩罚,从而降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率。

4. 提升企业自身防护能力企业应加强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反不正当竞争法论文

反不正当竞争法论文

反不正当竞争法论文反不正当竞争法论文(一)1. 引言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驱动力,不正当竞争行为危害了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利益。

为了维护公平竞争、保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不正当竞争行为。

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为了规范和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而出台的,它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分析和探讨,在阐述其意义和内容的基础上,对其适用范围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2.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意义和内容《反不正当竞争法》是我国专门针对不正当竞争行为所制定的法律。

它的出台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维护了市场的正常运作;另一方面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高了消费者的福利水平。

《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规定了下列不正当竞争行为:虚假宣传、混淆同类商品、恶意降低竞争对手声誉、垄断经营、不正当获取商业秘密等。

这些行为对市场经济秩序和消费者的利益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需要法律予以严厉打击和制裁。

3.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范围《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于整个市场经济领域,包括个体经济组织、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等。

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仅存在于商业领域,也存在于非商业领域,如医疗、教育等。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范围涵盖了所有不正当竞争行为,为打击不正当竞争提供了法律依据。

4. 《反不正当竞争法》存在的问题虽然《反不正当竞争法》在维护市场经济和消费者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适用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不同地区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理解和判断存在差异,导致执法不一致。

其次,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难以界定,如哄抬价格、不正当捆绑销售等,给执法与裁判带来了一定困难。

最后,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难以明确,如个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与个人自由权的界定模糊不清。

5. 结论《反不正当竞争法》是我国规范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消费者利益的重要法律。

虽然在其适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它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论文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论文

关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完善3113009574 13法2 曾嘉伟我国第一部专门调整市场竞争行为的法律——《反不正当竞争法》颁布于1993 年,在它施行十几年来里,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得到了很好的建立以及发展。

,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快速发展的今天,其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一般条款,这使得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范围过于狭窄,明显表现出滞后性。

尤其是之前打着为维护用户利益着想的旗号,腾讯与奇虎 360 之间爆发的一场战争在媒体端轰炸了所有人的眼球。

在这场战争中,双方施展浑身解数,究竟谁在侵权,谁在诽谤,似乎早已经不再是事件的重点。

有关专家纷纷指出,这场纷争的本质,是长期以来互联网行业恶性竞争的升级。

从3Q事件可以看出,不正当竞争行为除了在传统领域存在的诋毁对方商誉、侵犯商业秘密等手段外,又出现了利用信息技术实施的攻击、干扰和控制行为,以及利用软件外挂程序,假冒用户实施的恶意评价等新手段,这些方式危害更大、成本更低、见效更快、隐蔽性也更强。

长期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不断饱和,企业暗战不断专家呼吁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愈演愈烈的互联网行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如何从立法上对该类行为进行界定并增强行政部门的执行力,以实现互联网产业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的难题。

随着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不正当竞争现象也越来越复杂。

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一些措辞不够周延,以及对于执法工作产生了不利影响。

例如,第九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对商品进行“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广告经营者不得发布“虚假广告”。

目前的商业实践中,有些经营者的广告不是“虚假”的,但却是“引人误解的”,同样扰乱了竞争秩序,但严格按照法条的含义解释的话,却难以进行处罚。

针对这些利用互联网和现代传播技术进行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应当从立法的角度对该类行为进行规定和规制。

同时,在修订中还要注意与反垄断法以及其他法律的协调。

“现在需要对《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适当修改,以协调这两部竞争基本法之间的关系。

反不正当竞争法论文反不正当竞争论文

反不正当竞争法论文反不正当竞争论文

反不正当竞争法论文反不正当竞争论文中德《反不正当竞争法》比较研究内容摘要:如何从法律的层面规制不正当竞争这一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不同国家采用的方式各有不同。

中国与德国都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但是名称相同的法律制度在具体制度设计,以及该制度在社会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等方面却有所不同,各具特色。

文章采用体系化、本土化的思维方式,对中德《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保护范围、一般条款、救济模式等问题进行比较研究,发掘制度在当下存在的社会土壤及适应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反不正当竞争比较研究保护范围一般条款救济模式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现状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竞争和反不正当竞争就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法律元素。

至1993年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颁布以来,该法对保护正当竞争、防止和制裁不正当竞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仅2009年我国法院受理不正当竞争案件就达一千多件,行政执法中的不正当竞争案件更多。

随着我国经济生活得更加多元、更加开放,竞争将更加激烈,不正当竞争行为也会更为多样和复杂。

为了进一步保护我国市场主体的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修改1993年制定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已属必要。

笔者参加了2010年11月13日至19日在柏林举办的“第十届中德国家法学对话”,就“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议题与德国司法部、德国联邦高等法院、德国律师公会和德国律师协会的专家们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因此,本文将就两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主要问题进行比较,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借鉴和助益。

关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范围问题(一)当前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范围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制定于1896年,1909年进行了首次修改,100年后的2004年又进行了全面修改。

为了转换2005年欧盟《关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指令》,德国又于2008年对该法进行了较大修订。

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开始仅保护经营者的利益,以免经营者因不正当竞争而受损害。

反不正当竞争法论文

反不正当竞争法论文

学习《反不正当竞争法》有感近日,我读了一本名叫《Google与百度-全球两大搜索巨头的技术创新与盈利策略》,其中一个章节介绍的是关于百度和Google曾经历的一些法律纠纷,两个案件都涉及到了不正当竞争的内容,这引起了我的注意。

其中一个是轰动一时的3721事件:3721公司鉴于百度的免费“IE搜索伴侣”使自己公司受到了极大冲击,就对“网络实名"进行了技术处理,将百度的“IE搜索伴侣”屏蔽了。

百度因此起诉3721公司的行为构成了不正当竞争,最终胜诉维护了自身的利益.另一件就是Google的中华区总裁李开复的跳槽案:李开复从微软跳槽来到Google,微软将其和Google公司一起告上法庭,认为Google公司属于不正当竞争,因为李开复作为微软的高级成员之一,掌握大量微软公司高级机密,这样的跳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这个案子纠缠了很久,最后和平调节,不过内中原因到现在也无人知晓。

可见,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型社会,无处不经济,无处不竞争.掌握一些关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知识,对于我们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

下面,我们就身边的一些经济现象案例来分析讨论一下,运用一些关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知识对其逐一分析,以此来对反不正当竞争法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业诽谤现象屡见不鲜。

正如2004年西安联通公司涉嫌的商业诽谤案,2004年4月20日、22日、23日,西安联通公司连续在三秦都市报、华商报等媒体上发布CDMA网宣传广告,将CDMA手机与“普通手机”进行比较。

广告显要位置的文字是“怀孕了,我要用CDMA”、“你的手机还没换?”等诱导性内容,并附有孕妇画面。

广告下侧小号文字是“长时间的通话,你感到头痛吗?手机辐射问题已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解决手机辐射问题迫在眉睫,CDMA普通通话功率可控制在零点几毫瓦,其辐射功率仅为普通手机的六十分之一",除在媒体刊载外,被告还在市区大商场、候车亭等公众场所设立内容相同的广告牌。

《2024年论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范式》范文

《2024年论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范式》范文

《论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范式》篇一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竞争成为企业间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手段。

然而,部分企业为了获取不当利益,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原则。

反不正当竞争,正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企业公平竞争而设立的法律制度。

本文旨在探讨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范式,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不正当竞争的界定不正当竞争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采用非法的、不诚信的手段或方式,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的行为。

这种行为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原则,导致市场资源分配失衡,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三、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范式1. 法律规范:国家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不正当竞争的定义、类型、处罚措施等,为反不正当竞争提供法律保障。

企业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采用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手段。

2. 行业自律:行业组织应制定行业规范,引导企业遵循诚信原则,自觉抵制不正当竞争行为。

同时,行业组织应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3. 监督与处罚: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发现不正当竞争行为时,应及时予以查处。

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应依法予以处罚,形成有效的威慑力。

4. 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及公众对反不正当竞争的认识,增强企业的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宣传教育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如开展培训班、制作宣传资料、举办主题活动等。

5. 构建诚信体系:建立企业诚信体系,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记录和评估。

对于诚信经营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政策支持;对于不诚信的企业,则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通过构建诚信体系,引导企业遵循诚信原则,自觉抵制不正当竞争行为。

四、实践应用在反不正当竞争的实践中,应综合运用法律规范、行业自律、监督与处罚、宣传教育及构建诚信体系等多种手段。

首先,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为反不正当竞争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其次,行业组织应发挥自身优势,引导企业遵循诚信原则,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5篇)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5篇)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5篇)第一篇: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摘要一、《反不正当竞争法》简介(一)、立法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一部旨在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倡导公平有序竞争的法律。

此法对于保护合法市场参与者的权益和打击不法市场经济行为有着重要意义。

此法于1993年9月2日颁布,并于同年12月1日生效;此外,于2011年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修订。

(二)、立法目的1、保障社会主交易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竞争是市场经济最活跃、最核心的因素;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

因此,通过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维护和促进竞争,保障社会之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法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制定和实施,对市场竞争行为进行了法律规范,对一切公平竞争进行鼓励和保护,对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制止和惩罚。

法律保障经营者在市场活动中公开、公平的进行竞争,鼓励诚实的经营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市场优势,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市场活动始终保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使竞争始终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带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3、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有大量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但扰乱、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而且使其他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制定和实施,在保护经营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起到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作用。

(三)、内容提要反不正当竞争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之一,是市场规制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规制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与人们的生产、经营、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从事生产、经营,维护正当竞争的交易秩序所不可或缺的法律手段。

甚至,一国的科技进步,社会财富的增加、世界经济的一体化,都离不开反不正当竞争法。

因此,要在中国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规范市场主体的竞争性经济行为,维系平等、公平、正当、诚信的市场有效竞争秩序,就需要“基本法”、“经济宪法”般地位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功能发挥。

《2024年论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范文

《2024年论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范文

《论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知识产权问题已经成为反不正当竞争领域的重要议题。

知识产权作为保护创新和创意的重要工具,其保护对于推动科技进步、文化繁荣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威胁了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市场秩序,给创新者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本文将探讨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分析其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对知识产权的影响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包括假冒伪劣、仿冒、侵犯商业秘密等行为,这些行为严重侵犯了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

首先,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利益。

其次,仿冒行为使得消费者对产品的真实来源产生混淆,损害了知识产权的声誉。

最后,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破坏了企业的竞争优势,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三、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部分法律法规存在漏洞,难以应对新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另一方面,执法力度不够,部分地区存在执法不严、不公的现象。

此外,社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还有待提高,部分企业和个人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四、解决对策为解决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填补法律漏洞,提高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加强对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研究和规范,为执法提供法律依据。

2. 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

加大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格依法惩治侵权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3. 提高社会意识。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和公众对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识。

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4. 加强国际合作。

反不正当竞争法论文:论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的完善

反不正当竞争法论文:论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的完善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的完善摘要:《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调整市场竞争行为的法律,施行十几年来,对我国建立统一、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快速发展的今天,其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一般条款,这使得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范围过于狭窄,明显表现出滞后性,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一般条款的性质认定,对如何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设置完整一般条款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完善必要性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一般条款(General Clause),亦称概括条款,属于规范性法律的范畴,是在法律具体列举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外认定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要件的抽象规范。

由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是一种仅提供一般原则的法律规范,它把个案中的具体决定权交给法官,因此,它提供了法律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降低了法律的稳定性,因为它不再是单纯地来自法律本身。

一般条款的理论特质在于:一方面,其有利于克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确定的列举式立法所带来的不周延性和滞后性等局限,具有灵活性,大有可能发挥核心作用,成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帝王条款”;而另一方面,一般条款的灵活性必然招致不确定性,因为作为一般条款标准的“诚实信用”等普通措辞正是不确定的规范性概念,内涵和外延均不确定,但法律必然以追求稳定性为其自身的目标与价值体现,因此厘清一般条款的理论含义,增强其可操作性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一般条款的确定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法律规范的内容包括两类:一般条款和列举条款。

与列举条款相比较,一般条款的规范结构也包括假定、处理和制裁,只是假定部分更为抽象、模糊,体现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上,就使《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一般条款成为“一种开放式的条款,即由于其内容的抽象性,据此可以认定不特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1> 学者对于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第2款的规定,即“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究竟是否属于一般条款却有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为否定主义。

反不正当竞争法论文范文(法学导师推荐6篇)

反不正当竞争法论文范文(法学导师推荐6篇)

反不正当竞争法论文范文(法学导师推荐6篇)范文第一篇题目: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用于网络干扰案件的局限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行为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之中,因此,就会有很多以前不曾出现过的新类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出现。

而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自90年代颁布以来就一直没有修改过,法律中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范也比较陈旧,已经不适应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经济现状。

以下是我们整理的一篇反不正当竞争法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的快速发展,网络干扰纠纷大量出现,由于法律缺少对网络干扰行为的具体规制条款,为解决大量出现的网络干扰纠纷,各地法院均将目光投向《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

但由于网络环境中的商业道德的多元性、滞后性等问题,使得一般条款在网络竞争的适用中具有很大局限。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客观市场效果方面进行认定,并且不以网络环境中的商业道德作为认定的根本标准,同时,可考虑将反垄断联系进行认定。

关键词:网络干扰;一般条款;商业道德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屏蔽他人视频网站广告、不合理的设置爬虫协议、流量劫取等网络干扰行为大量出现,严重影响了其他经营者的正常经营活动,破坏网络市场经营秩序,引发诸多纠纷。

由于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反法)制定较早,缺少对网络干扰等互联网领域竞争行为的具体规制条款,为解决大量网络干扰纠纷,各地法院均将目光投向《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

一、关于一般条款的学说。

事实上,我国在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时,并没有像一些发达国家一样制定一个一般条款,因此,关于我国反法一般条款是否存在一直存在争论,有"一般条款说";、"法定主义说";和"有限一般条款说";三种学说。

"一般条款说";认为我国反法所规制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不限于第2章所列明的11种具体行为,还应当包括反法第2条所规定的行为。

《2024年论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范文

《2024年论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范文

《论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篇一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各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仅侵犯了知识产权,也破坏了市场秩序,阻碍了创新和科技进步。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分析其现状、挑战及应对策略。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其对知识产权的影响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在市场竞争中,违反公平、诚信原则,采用欺诈、假冒等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或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

这种行为对知识产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侵犯知识产权:不法分子通过假冒商标、盗版等方式,侵犯他人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获取非法利益。

2. 破坏市场秩序:不正当竞争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导致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产生信任危机,进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3. 阻碍创新和科技进步:不法行为者通过抄袭、模仿等手段,获取他人的技术成果和创意,阻碍了创新和科技进步。

三、知识产权保护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律体系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各国纷纷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律。

这些法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明确知识产权的范畴和保护对象,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

2. 规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和类型,如假冒商标、虚假宣传等。

3. 设定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如罚款、刑事责任等。

4. 设立知识产权保护机构,负责监督执法和维护市场秩序。

四、当前反不正当竞争中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尽管有法律体系作为支撑,但在实际操作中,反不正当竞争中知识产权保护仍面临诸多挑战:1. 法律制度不完善:部分地区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导致执法难度加大。

2. 执法力度不足:部分地区执法机构力量薄弱,执法力度不足,导致不法行为屡禁不止。

3. 技术更新迅速: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进行侵权的行为日益猖獗,给执法带来挑战。

4. 国际合作不足:在跨国侵权案件中,由于国际合作不足,导致取证和追责难度加大。

五、应对策略与建议针对上述挑战,本文提出以下应对策略与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各国应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明确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和处罚措施。

《2024年论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范文

《2024年论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范文

《论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在商业竞争中,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法律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反不正当竞争中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分析其现状、挑战及应对策略,以期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与知识产权的关系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采用非法的、不诚实的或其他不当的手段,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这些行为往往与知识产权密切相关。

如假冒他人商标、盗用他人专利、抄袭他人著作权等行为,都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也构成了不正当竞争。

三、反不正当竞争法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作用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法律武器。

该法规定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应遵循的诚信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了明确的禁止和处罚。

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实施,可以有效遏制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当前反不正当竞争中知识产权问题的挑战尽管反不正当竞争法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正当竞争行为呈现出新的形式,如网络盗版、虚假宣传等,给知识产权保护带来新的挑战。

其次,部分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可以逃避法律制裁。

最后,执法难度较大,部分地区执法力度不够,导致不正当竞争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

五、应对策略针对上述挑战,本文提出以下应对策略: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订和完善,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技术发展,对网络盗版、虚假宣传等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明确规定和处罚。

2. 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企业不敢轻易违法。

同时,加强执法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提高执法效率。

3. 提高企业意识: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企业的自律意识。

4. 强化技术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加强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测和查处,提高执法的准确性和效率。

《2024年论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范式》范文

《2024年论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范式》范文

《论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范式》篇一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间的竞争不仅表现在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等硬件设施上,更体现在企业之间的经营行为上。

在此背景下,不正当竞争行为频繁出现,对市场秩序的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深入探讨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范式,对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不正当竞争的概念及危害不正当竞争是指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采取的非法或违背诚信原则的手段,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被侵害企业的经济利益,还可能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甚至对整个市场秩序造成严重破坏。

三、反不正当竞争的基本范式(一)立法规范法律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保护市场竞争秩序、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

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种类和处罚措施,为反不正当竞争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框架。

(二)行政监管行政机关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发现不正当竞争行为时,应及时予以制止并依法处罚。

同时,行政机关还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协作,提高企业的自律意识,引导企业遵守市场规则,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三)企业自律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应自觉遵守市场规则,诚信经营。

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防范和抵制不正当竞争行为。

同时,企业还应积极参与反不正当竞争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为维护市场秩序贡献力量。

(四)社会监督社会监督是反不正当竞争的重要力量。

消费者、媒体、行业协会等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发现不正当竞争行为时,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同时,社会各界还应加强反不正当竞争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

四、实践中的反不正当竞争策略(一)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各国家和地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反不正当竞争的法律法规,明确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种类和处罚措施。

同时,还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国不正当竞争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不正当竞争法论文反不正当竞争论文中德《反不正当竞争法》比较研究内容摘要:如何从法律的层面规制不正当竞争这一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不同国家采用的方式各有不同。

中国与德国都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但是名称相同的法律制度在具体制度设计,以及该制度在社会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等方面却有所不同,各具特色。

文章采用体系化、本土化的思维方式,对中德《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保护范围、一般条款、救济模式等问题进行比较研究,发掘制度在当下存在的社会土壤及适应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反不正当竞争比较研究保护范围一般条款救济模式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现状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竞争和反不正当竞争就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法律元素。

至1993年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颁布以来,该法对保护正当竞争、防止和制裁不正当竞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仅2009年我国法院受理不正当竞争案件就达一千多件,行政执法中的不正当竞争案件更多。

随着我国经济生活得更加多元、更加开放,竞争将更加激烈,不正当竞争行为也会更为多样和复杂。

为了进一步保护我国市场主体的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修改1993年制定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已属必要。

笔者参加了2010年11月13日至19日在柏林举办的“第十届中德国家法学对话”,就“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议题与德国司法部、德国联邦高等法院、德国律师公会和德国律师协会的专家们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因此,本文将就两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主要问题进行比较,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借鉴和助益。

关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范围问题(一)当前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范围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制定于1896年,1909年进行了首次修改,100年后的2004年又进行了全面修改。

为了转换2005年欧盟《关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指令》,德国又于2008年对该法进行了较大修订。

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开始仅保护经营者的利益,以免经营者因不正当竞争而受损害。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消费者的保护也纳入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视野。

因此,最新的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一条规定:“本法旨在保护共同竞争者、消费者以及其它市场参与者免受各种不正当交易行为的侵害,同时亦保护未受扭曲的竞争中的公众利益”。

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说的“共同竞争者”是指任何作为商品或者服务的提供者,通过一个或多个经营行为参与具体竞争关系的经营者。

其所说的“消费者”,依照《德国民法典》第十三条的规定:“是指非以工商业活动和独立的职业活动为目的而从事各种交易活动的自然人”。

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消费者利益既与德国无独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联,又与欧盟制定的《反不正当竞争商业行为指令》相联系。

例如,不向顾客正确说明其所拥有的保修请求权,从而妨碍顾客主张该请求权的,就是不正当竞争行为(该行为类似于侵犯了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规定的知情权)。

至于消费者利益受到侵害,消费者并不能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享有请求权,而是依照《民法典》赋予的请求权予以救济。

但类似于消费者协会的组织等可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行使相应请求权。

(二)当前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范围我国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仅规定了保护经营者权益,而未规定保护消费者权益。

这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制定之时对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利益的理论准备不足相关联,也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同时制定相联系。

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仅损害经营者权益,而且损害消费者权益,例如,引人误导的广告、虚假广告、诋毁性对比广告不仅直接损害其它经营者的利益,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而且引诱消费者,损害消费者利益。

因此,未来我国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改中应该包含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关于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一般条款问题(一)德国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一般条款德国1896年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仅列举了具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而未规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一般条款。

经过13年的实践,在1909年首次修法时纳入了反不正当竞争的一般条款。

2004年在修订时,完善了《反不正当竞争法》该一般条款。

受欧盟制定的《反不正当竞争商业行为指令》的影响,2008年德国对该一般条款进行了再次修订。

《反不正当竞争法》该一般条款共有三款,其中第一款为“禁止如下不正当交易行为,当其易于足以损害共同竞争者、消费者或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利益”。

对于《反不正当竞争法》该一般条款的意义,有利于克服在司法层面上适用具体不正当竞争行为之局限性和滞后性,提高司法效力。

对于该一般条款的适用机关,德国坚持为司法机关。

法院在适用该一般条款时,坚持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原则和符实原则。

(二)我国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一般条款我国1993年通过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可认定为一般条款。

对于该条款的内容,可表述为三个方面,即竞争性、反道德性和违法性。

该条款应由谁来执行,在学者中曾有争议。

由于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执法体系存在行政执法和司法救济双重途径,对于该一般条款,是由行政执法机关予以执行还是由人民法院予以执行存有争议。

如果由行政执法机关运用该一般条款在具体案件中间予以执行,是否会导致行政权力的滥用,是否会进一步损害市场竞争秩序,基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行政执法和司法裁判不过是公权力行使的不同制度安排,立法也应为行政执法预留必要空间,行政执法滥用行政权力的,受害人可通过司法裁判予以纠正,因此这种担心意义不大。

但为了慎重起见,也可在修法时规定由行政执法的主要机关——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该条款的适用规定目录指引。

关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救济措施(一)德国关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救济措施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UWG)对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救济措施主要是在民法体系下进行制度安排。

除因执行为数不多的刑法规定和罚金规定,需要刑事追究机关和负责收取罚金的部门出面以外,不需要政府部门参与。

这样做的理由是市场竞争主体最了解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本质所在和利害关切,因此赋予市场竞争主体的民事请求权为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最有效方式。

其民事请求权分别包括排除侵权和停止侵权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和利润收缴请求权,例如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四条禁止侵犯性广告、第五条禁止误导、第六条违反对比广告的要求以及“黑名单”项下的行为都可主张上述请求权。

对于利润收缴请求权,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直到2004年才加以引进,主要针对违法商业行为影响到多数市场参与者的情况,但收缴的利润权利人自己并不分享,而是上缴联邦财政。

利润收缴请求权以侵权人故意侵权为前提,疏忽行为不成立利润收缴请求权。

对于请求权的主体,市场竞争者可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及第三款第一项可主张停止和排除侵权请求权,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可主张损害赔偿请求权。

至于行业组织和有关机构可依据该法第八条第一款主张停止和排除侵权的请求权,以及依据该法第十条主张利润收缴请求权。

德国学者认为,在民法体系下安排不正当行为的法律救济要求有高度自律的行业组织、有成熟的市场竞争者和对法律非常娴熟的裁判者。

(二)我国关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救济措施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救济措施是在行政执法和司法裁判双重制度下安排的,其中行政执法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三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有其它部门监督检查的,依照其规定” 。

该法第十六条规定:“县级以上的监督检查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可以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赋予了监督检查部门的询问权、查阅权等内容。

该法第二十一条、二十三条、二十四条、二十五条、二十六条、二十七条、二十八条、三十一条规定了行政机关对具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行政处罚。

我国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同时赋予了被侵权人的司法救济措施。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被侵害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进行诉讼” 。

该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该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应承担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在实际操作中,依据该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对监督部门所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所采用的行政执法和司法裁判的双重救济措施被专家喻为“两条腿走路”,这种救济措施的安排符合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

通过政府之手,有利于制止市场不正当竞争的乱象。

其它相关问题在德国,关于市场秩序的维护存在《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卡特尔法》(《反垄断法》)的制度安排,两部法律的区分在于《反不正当竞争法》规范的是不正当竞争行为,《反垄断法》规范的是限制竞争的行为。

在德国也存在交叉现象,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四条第十项所指的“有目的的妨害其他竞争者”、第十一项所指的“违反了旨在市场参与者的利益所调整的市场行为的法律规定”,有的学者认为,该两项内容属于限制竞争行为,与《反垄断法》的内容相重叠。

我国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由于制定之初将部分《反垄断法》的内容纳入其中,《反垄断法》制定以后自然应将该部分内容从《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删除。

此外,为了防止监管空白,应将《反垄断法》没有规定的内容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内容之中。

例如,《反垄断法》对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进行了规定,但对被指定的经营者借用行政权力从事不正当竞争的违法行为没有规定。

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没有将商业贿赂行为作为不正当竞争行为而是将其纳入刑事犯罪行为,由刑法加以规制,其理由是有利于制裁商业贿赂行为。

在实务中,对于商业贿赂的处理多采用罚金的方式。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将商业贿赂行为作为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规范。

如果商业贿赂行为构成犯罪,则交司法机关按《刑法》处理;如果不构成犯罪,则处以行政处罚。

比较中德在商业贿赂行为中的规范方式,既符合中德各自的法律传统,实际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德国由于没有独立的《广告法》,因此广告行为主要由《反不正当竞争法》予以调整,再辅以特别法律的规制。

这主要涉及了烟草、酒类、药品或婴幼儿食品等特定产品的广告,以及针对广播、电视、杂志等特定媒体的广告。

我国对于广告行为主要由《广告法》予以调整,《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针对的是虚假广告、引人误解的广告,以及诋毁性对比广告。

至于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隐瞒广告性质的行为是由《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还是《广告法》规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斟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