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读后感--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论中国》中看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论中国》是基辛格先生晚年的一本巨作,本书对中国近2500
年来的的外交和对外政策进行了解读,基辛格先生站在一个外国人
的角度给我们深刻的诠释了中国外交文化的变迁过程,同时也较为
深刻地解读了中国的独特文化。全书文笔流畅,记叙生动形象,给读
者留下深刻的思考空间。
我有幸能够借着这次机会拜读了基辛格先生的力作,同时也得
到了许多教诲,特别是在中国文化独特性这一方面收获颇多。所以
我也想分享一下我的阅读体会,从而能够更加好的理解《论中国》
的文化内涵。
在本书的第一章,基辛格先生就以生动文笔记叙了中国文化的
独特性,这里之所以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强调,我认为这是为了给后
面写中国近代的外交埋下伏笔。第一章分了五个小节,第一节是总评,以后各节的主题分别是中国的强盛、儒家学说、国际关系观念、中国人的实力政策和《孙子兵法》。
在第一节中,作者阐述了一个观点,他认为中国文化难寻源头。其实刚看到这观点的时候,我是非常的奇怪,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我们总可以把我们中国的文化现象追溯到孔子以及和他差不多时代
的思想大儒身上,但是当我们接着向下阅读时,就会惊讶的发现,
其实孔夫子也说自己的思想并不是自己创造的,而是在他之前的远
古时代就已经存在,他只是想重振大同观念。另外,一位欧洲的传
教士、旅行家也在他的日记中有相同的论述。由此可见,中国人认
为自己的文化是一种永恒的自然现象是不无道理的。这种思想就决
定了中国古人认为历史是衰弱与复兴的循环,或者用一句更加经典
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西方人与中国人的历
史观大相庭径,他们认为,历史是走向近代化的过程,是正义战胜
邪恶的过程。我觉得古人的历史观也许在冥冥中注定了悲剧的发生。理解了这层意思,我们也许可以更好地理解在200年前,为什么当
中国的统治者们看到马嘎尔尼使团访问中国时带来的西方先进的科
学文化成果时表现得毫无兴趣。历史的车轮冷酷地从中华大地上碾过,当我们再次回顾那段历史时,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文化是没
有绝对优秀的,一个民族要想永久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么她
必须时时刻刻吸收更加优秀的文化成果。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古代确实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走在世界
的前列。基辛格先生在书中第一章中就着重描绘了中国古代的强盛。
中华民族起源于黄河流域,她逐渐将四邻吸引过来,形成一批不同
程度上受中华文明影响的社会。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不逊于西欧诸国、印度和阿拉伯国家,而且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除此之外,中
国的人口,疆土面积、生产力也远远超过欧洲,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基于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外交是一种不平等的外交。在中国官方记载中,外国到中国觐见皇帝不是为了谈判或谈国事,而是前来领受圣上的教化,使者奉上贡品表明他们对皇帝俯首
称臣。而中国派遣的使者不是外交官,而是来自天朝的御史。所以
中国古代对待外国的政策通常选择防御。这种政策的最明显的体现
就是修建长城和以夷制夷。长城是为了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
而以夷制夷的策略这是为了分散蛮夷的实力,从而达到驾驭蛮夷的
目的。以夷制夷在中国历来已久,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一位官员提出
用五饵之策控制蛮夷,而到19世纪大批欧洲国家抵达中国时,中国
官员的策略与前朝官员如出一辙:以夷制夷。基辛格先生认为,以
夷制夷的策略是相当成功的,它利用敌国之间利益使敌国之间相互
斗争,从而使本国获利。虽然中国近代在战争上输得一塌糊涂,但
是晚清在受到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打击之下仍喘延了70年之久,那
么这不可以不说是中国的外交策略发挥了作用。所以我们站在今天
的角度去省视李鸿章当初的“卖国”行为,我们也许应该承认他为防
止中国被西方强敌完全吞食而做的不懈努力。
儒家学说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有效的维护了
封建统治,它让人们积极入世,通过个人的修养拯救这个社会。基
辛格先生认为,中国人的价值观本质上是世俗的,它不同于宗教宣
扬人死后还有来生,它要求每个人做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它
更强调的是人活在现世的作用,而不是什么来世的救赎。儒家学说
中“君子以自强不息”,“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许就可以很好地说
明这个问题。基辛格先生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不饶,坚韧无比
的民族,我认为这与儒家学说中自强的思想密不可分。中国人没有
像西方或印度一样拥有传统意义上的宗教,这也说明中国人在关键
时刻,相信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另外,儒家学说也维护了封建
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它强调人应该安守本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得中国人更加恪守传统。
中国的实力政策与《孙子兵法》浑然相成。基辛格先生说:
“中国人是实力政策的出色实践者,其战略思想与西方流行的战略
与外交政策截然不同。”西方人崇尚决战决胜,强调英雄壮举。而
中国的理念强调巧用计谋及迂回策略,耐心累积相对优势。基辛格
先生认为:中西方这一差异反映在两种文明流行的棋类上。中国人
发明了围棋,围棋的下法以战略包围为主。双方最后的输赢往往是
微弱的优势。而西方的国际象棋目标就是全胜,目的就是把对方将死。孙子与西方战略家的根本区别在于,孙子强调心理和政治因素,而不是只谈军事,在孙子看来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佳上策。《孙
子兵法》中有一个概念叫“势”,在西方却没有类似的概念。在军
事上,“势”是指战略发展趋势和演变形式中蕴含的“潜能”,即“各种因素之特定组合及其发展趋势中蕴含的巨大能量。在孙子看来,决定战争的胜负就是要看这个”势“存不存在,不存在则需要
耐心的等待,一旦“势”出现了,那就好像犹如从山顶上滚下来的
石头,高坡上落下的瀑布,其能量巨大,势不可挡!中国的统治者
认识到,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过分强调对具体事件的完
全驾驭有可能会打乱大同世界的平衡。所以中国的圣贤都赞成人应
该顺应自然。黑格尔说,中国人视海洋如沙漠,从未想过要在海外
建立殖民地。陆地把人束缚在数不清的依附关系上,这使得中国人
的思维是狭隘的,因而中国与海洋历史的发展失之交臂。实际上,
我觉得黑格尔此言差矣,与西方人不同的是,中国人讲究顺天应人,自得其乐。而所谓的西方人海外探险并不是什么视野开阔,而是欲
望驱使。一种是海盗式的掠夺欲望,另一种是宗教式的精神征服欲望。
基辛格先生的《论中国》精神内涵绝不仅如此,我也只能“盲
人摸象”般的窥探全书,仅从中国文化的独特性这一章去发表一些浅
陋的看法,而且说的东西又是肤浅易懂的,所以我觉得各位看官还
是应该抓住这次机会,找来基辛格先生的原著,细细品味书中的真谛。
南华余
…….20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