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专题复习之城市内空间结构(附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甲、乙图分别是某市城市化过程及该市距市中心地租水平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题。
4•相对居住片区n,居住片区I 的建筑布局宜(
①建筑密度大②建筑密度小③以高层建筑为主 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5•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A.
春季盛行风
B.夏季盛行风
C.秋季盛行风 D •冬季盛行风
读“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等地价线分布槪况图(地价等值线数值a 、b 、c 、d 依次递減)完成下題。
城市内空间结构
班级.
姓坍
1•图甲反映了该城市可能(
A.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B ・出现再城市化现象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 ・出现大量卫星城
2•图乙中b 地最口J 能位于(
A •旧城中心区
B,远郊地区 C.
为荻得冬季仿风、夏李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 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 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 如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 出入O 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下題。
3•卞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n 的是(
A.①
B •②
C •③ A.(D@
c. @@
D.②④
b 、 城和而帥乎方「米)
心城务过渡K4WII 出心X
屮
她榊水平
乙
②橫冏鶴列為
拓
D •④
6•根据图中信息可推知
11.该市居民服装衣饰类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可能反映了(
A. CD©
A.图中等值线的弯曲与交通通达度有关
B.从分布依次为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C.市区边界应在d 线附近 D •城市主干道为环形逍路网
7.该市讣划新建一座大型火电厂.在图中①②®④四处选择厂址,最
佳位置可能是
D.®
&港口区位迁移形成的拓建模式是(
A.门户港T 支流港T 深海港T 千流港
B.深海港-门户港-千流港-支流港
C.干流港f 门户港f 支流港f 深海港
D.支流港f 干流港T 门户港T 深海港 9•洋山港建设对上海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 A.促进城市内部功能的变迁 B.加速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 C.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D.推动产业的全而转型升级
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是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对象之 一,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城市商业网点分布的合理性.读我国 某市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回答下列问題.
蔬菜食品类 日常用品类 服装衣饰类 家用电器类
2001年出行的平均距离(km ) L43 232 643 5・94 2011年出行的平均距离(km )
L12
1・55
4.52
&04
10•该市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最小的是蔬菜食品类,影响这类商品销售网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地价
B. 集聚
C. 交通 D •市场
•③
①服装销害网点增加 ②服装商场的通达性改善 ③服装商场品种更多
④大型服装商场外迁市郊.
D.③④
A.① B •② C •③
1& “绿itr 属于 12•该市居民家用电器类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最大.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①居民的消费水平大幅度上升②居民区随城市发展向外扩散 ③家电商家地租支付能力提髙 ④家电商场在商业区相对集聚.
我国北方某大城市自1982年以来,人口大幅度增加,下表为该城市各•圏人O 密度、面积等数据.读表,回答问题・
16•从城市功能分区的角度分析,内圈的人口密度变化不大,这可能影响内圈的(
17•从城币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角度分析,第四圈人口密度増长的主要动因是(
“绿道” 一般是林荫小路,为行人和自行车休想专用路,拒绝电动车驶入。0前,珠三角地区及成都、戎汉、
长沙等城市“绿道”都有比校成功的实践,但郊野“绿道”的发展校为缓慢。据此完成下列各題
A.①® C.®® D.②③
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问题.
13.1998年之后该流域上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 B ・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 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 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
14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 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
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
D. 改善效果不甚明显
各圈范用
而积
(km-)
人口密度:(人/km')
1982 年 1990 年 2000 年 2010 年 内圈((0〜6km ) 113 21764 21206 19554 20416 第二圈(6〜15km 〉 593 2606 3361 4960 7277 第三圈(15〜24km ) 1102 1338 1820 2804 4305 第四圈(24〜33km ) I6H 621 785 1083 1765 郊区(33km 〜)
-
-
-
-
-
15.2010年,该市人口分布最多的区域是( A.内圈
B. 第二圈
C. 第三圈
D. 第四圈
A. 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
B. 高等院校校区的扩建
C. 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
D. 工业部门的转型升级
A.农业发展
B •服务业发展 C.工业发展 D.旅游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