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儿童天才vs中国神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國兒童天才vs.中國神童
美國人認為他們1/4的孩子都是天才
科學家發現,亞洲出現天才兒童的比例最大,只不過由於過去亞洲經濟的落後和對教育的忽視,許多天才兒童被埋沒了。
望子成龍背後的陰影
儘管人們還不知道一個成功的天才其天生素質和後天培養,哪個因素起了多大作用,但科學家一致認為,如果父母和其他人沒有及時發現孩子的天分,哪怕是神童也會被埋沒。
目前即使在美國這個最重視天才教育的國家力,被社會發現、培育的天才可能不到一半。
根據美國資優兒童協會估計,被鑑定是資優的學生中,只有35%接受了資優教育。
然而問題的另一個極端是望子成龍而導致的揠苗助長。
比如英國出生的蘇菲亞〃尤索夫,她的父母來自巴基斯坦和馬來西亞。
13歲時尤索夫就考入牛津大學攻讀數學。
當碩士三年級考試完畢後,她突然失蹤了。
在給父母的電子郵件中尤索夫寫道:「我已經受夠了你們的虐待。
」
13歲就考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成為MIT最年輕的馬來西亞華裔神童張世明,卻由於無法適應的巨大身心壓力,病死
了,享年31歲。
張世明是馬來西亞家喻戶曉的華裔神童,他早年的智商高達148,躋身世界智商頂尖的2%。
世明12歲時從初中一年級跳到大學一年級,13歲考入MIT讀大學,16歲到康乃爾大學讀博士。
博士畢業後留在美國繼續從事研究工作。
然而工作後的張世明由於年紀太輕,無法適應現實社會環境的壓力,再加上眾人都對他這個「神童」投以異樣的眼光,導致他心理壓力過大,性格變得異常孤僻和沉默寡言。
5年前,張世明的父母把他接回馬來西亞治病。
據說他的病主要是心理方面的,他經常拒絕進食,也不願說話和走動,甚至不願睜開眼睛,最後因此不治身亡。
更悲慘的還有美國的14歲神童布蘭登,他在家中舉槍自盡
的消息也震驚了各界。
布蘭登一歲半不用人教就會讀書寫字,3歲會彈琴。
他僅用7個月就在家自學完了中學6年課程,10歲高中畢業。
智商178的他,一旦對任何題目感興趣,
都能在10天內完成整學期的學業。
然而這樣的天才卻莫名其妙的自殺了。
他死前給父母留下紙條說他愛他們,但他卻拋下他們走了。
心理學家分析認為,布蘭登的智力屬於成人,但心理仍是孩子。
心智在兩個不同
的世界裏棲息,十分辛苦而無法帄衡,這種不帄衡是導致他自殺的主要原因。
精神病學家發現,如牛頓、莫扎特、貝多芬等天才,多半患有一種較緩和的自閉症──「亞斯柏格症候群」。
圖為莫扎特生前最後一張肖像畫,是1790年由當時在慕尼克執業的畫家艾德林格(Johann Georg Edlinger)所繪。
天才與自閉基因相同
近來科學研究發現,天才的心理不帄衡可能還有基因上的原因。
愛爾蘭的精神病學家費茲傑拉得在研究了史上多位名人傳記後發現,牛頓、莫札特、貝多芬這樣的天才,他們多半患有「亞斯柏格症候群」,一種較緩和的自閉症。
患有這種病的人,會有超凡的藝術創造與高超的數學天賦,愛因斯坦就是其中的一個。
研究發現,導致亞斯柏格症候群的一些基因,和擁有才氣洋溢的創意基因是相同的,兩者之間僅有一線之隔。
天才們普遍追求卓越完美、快速學習,當他們無法盡如人意時,很容易受傷害,造成內心的衝突與不協調,從而產生心理學上的「過度激動」現象,其特徵包括用不完的精力、較敏感的感官知覺、高智商、永不枯竭的好奇心、豐富的想像
力、極端的情緒高低潮。
然而過度激動在增加智力和情感發展的同時,也容易產生衝突與緊張,使人精神崩潰。
對抗這種危險,不少天才們找到了信仰和家庭的溫暖。
原福建籍的美國華裔何仲柯、蘇誹雲夫婦有4個兒女,他們分別在10歲,9歲,14歲,13歲考入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並以優異成績畢業,目前他們不但事業成功,家庭生活也很幸福。
這4位天才少年的母親在談到其育兒秘訣時表示,他們全家信奉基督教,彼此用博愛的心對待萬事萬物,心中有上帝,自然能化解很多壓力。
美國的天才教育重在發掘天才學生的多種潛力。
圖為華盛頓DC一所學校,老師正在上科學課。
在美國,很多老師認為只要精心教育,每個孩子都能找出其獨特的天賦,與大陸盛行的「填鴨式」教育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目前北京當局最希望的就是培養出能鞏固其江山的革命後代,至於天才培養的重要性就放在培養「順服之才」的後面了。
美國的天才教育
由於天才這把雙面劍的正負兩面作用,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天才兒童的全面培養,以加州為例,在2003至04學年,加州12年級學校(相當於大陸的小學和中學)總共有630多
萬學生,其中有47萬多人被鑑定為各類天才兒童。
在德州,全州公立學校從帅稚園至12年級總計註冊學生400多萬人,其中天才班學生超過33萬,約占公立學校學生總數的
8.2%。
在天才班裏,其課程不能超出常規學時,學生可「跳」到任何他們適合的年級學習,學校除用天才教育經費讓天才學生去外地旅行學習外,還有意培養天才學生的「社會和情感需求」,讓學生領略教學內容之外的知識天地。
比如由加州大學系統提供的「COSMOS」科學和數學教育班,就是在暑期中為期4周的一種課程,在這裏天才學生可以初步學習光學、自動化工程等中學階段都不設立的課程。
又比如加州教育促進研究所提供的「學徒計劃」,是讓學生在暑期集中用2周時間,與機器人學、空氣動力學、地球科學和新聞學等領域的專家一起工作,此後他們還可以經常接受這些專家的指導;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為3歲到13歲
兒童提供的「自然探險計劃」,是讓學生們用一周時間探索自然界的不同地貌、生物和人類社會的不同文化。
教育學家們評價說,加州的「天才教育」方案重在發掘天才學生的多種潛力,在區別教育不同學生方面「邁出了大膽的一步」。
中國神童被埋沒了
對比美國1/4的孩子是天才,其實不是美國天才比中國多,而是美國人善於挖掘其人力資源,真正做到中國古人所說的: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天生我才必有用。
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前不久大陸網站廣泛流傳的「中國差生」變「美國天才」的故事。
8年前,王楠子是上海某中學的「標準笨蛋」,經常被老師點名批評,無奈之下赴美求學;8年
後他成了全美動畫比賽個人組冠軍,並被美國老師評價為「是個天才」。
如今王楠子是費城藝術學院的大四學生,是該校動畫專業最出色的學生。
透過動畫領域的開拓,他甚至已在美國貸款買了一幢三層小樓。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促使他的父親向中國的教育現狀發難。
一位大陸記者也曾講述了他所經歷的中美教育方式的不同。
當他把10歲的孩子送到美國上小學時,他發現老師佈置的英文作業是寫論文:〈我怎麼看人類文化〉;歷史課老師還讓孩子扮演總統顧問,給國家決策出謀略;在中學的物理課上,作業是一個市政研究專案——城市照明系統的佈局;而道德教育上,卻是從一點一滴的愛護小動物開始,直到愛人類愛整個社會的博愛精神。
與美國天才教育相對應的是美國對有智力障礙孩子的特殊
教育,美國的智障教育和天才教育同樣的發達,很多老師堅信:「沒有殘疾的孩子,只有殘疾的教育。
」只要精心教育,每個孩子都能找出其獨特的天賦,從這個角度上說,每個人都是天才,天生我材都有用。
許多人反感大陸盛行的「填鴨式」的教育模式,希望學習西方的「啟髮式教育」。
其實「啟髮式教學法」並不像有些人所認為的是蘇格拉底首創的,它最早是由孔子提出來的。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當學生還沒達到「憤」的狀態之前,(「憤」即對某一問題正在積極思考,急於解決而又尚未搞懂時的矛盾心理),老師不要給他太多的啟示;當學生沒進入「悱」的狀態之前,(「悱」既對某一問題已
經有一段時間的思考,但尚未考慮成熟,處於想說又難以表達的另一種矛盾心理狀態),老師不用去點撥他。
所謂啟發啟發,何時啟何時發,在中國古代就是有一整套教書育人的好辦法的,只是近代在大陸失傳了。
目前北京當局最希望的就是培養出能鞏固其江山的革命後代,至於天才培養的重要性就放在培養「順服之才」的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