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追问

合集下载

思想品德课怎样进行有效提问

思想品德课怎样进行有效提问

思想品德课怎样进行有效提问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提问要适时适度,精心设计提问、讲究提问艺术,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这样的提问不仅能调节教学进程,缓解课堂气氛,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标签:思想品德;有效提问;提高;教学效果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调节教学进程,缓解课堂气氛,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因此必须要对课堂提问进行精心设计。

而在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巧用生活中常见的心理效应,将会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一、提问有法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经历:在人声嘈杂的联欢会上,如果哪个角落突然传来你的名字,你马上就会警觉起来,有时候你还能听到某个熟人似乎也来到晚会了,你的耳朵似乎能过滤声音,总是能听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种现象被称为鸡尾酒会效应。

这种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鸡尾酒会效应,在课堂提问中同样也非常重要,它提醒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方式使自己提出的问题成为学生的注意中心,而不是成为学生交头接耳时的注意背景。

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讲究提问方式,做到提问有“法”。

精心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

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处于分散阶段,要想成为学生注意的中心,就必须精心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

学习即生活,对于思想品德课堂尤其如此。

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生活中的兴趣所在,除了关注社会热点及重大事件外,还要从学生的身边取材,选取符合教学内容的材料来设置问题。

提问方式多样化。

要想整堂课都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要注意提问方式的多样化,使课堂提问真正成为一门艺术。

首先,设置的问题类型应该多样化。

思想品德课堂中常用的问题类型有:选择式问题、反问式问题、开放型问题、引导型问题、推测型问题、装傻型问题等。

(教学论文)在课堂提问中不断变换问题的类型远比一直使用单一类型的问题有效得多。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探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探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探析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生掌握程度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探析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促进其品德发展。

一、提问的基本原则1.渗透性原则。

提问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体验,使其易于理解和回答。

同时,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科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兼顾思考和知识运用。

2.系统性原则。

提问要有系统性,逐渐深入,从浅入深。

可以从认识问题、了解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层次提问,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

3.启发性原则。

提问要能激发学生思考和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独立思考。

可以通过采用开放性、引导性、反问性等多种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解决途径。

4.积极性原则。

提问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回答。

教师应当给予鼓励和肯定,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意愿。

二、提问的技巧1.开放性提问开放性提问是一种启发性的提问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思考,积极参与讨论。

例如。

“你觉得友谊是什么?”、“如何表达对家长的感激之情?”等。

这种提问方式适用于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考能力。

2.引导性提问引导性提问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提问方式,教师通过提问指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思考问题。

例如。

“你觉得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和道德品质有什么关系?”、“你认为别人对你好,你应该怎样回报呢?”等。

这种提问方式适用于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和深入思考问题。

3.反问性提问反问性提问是一种反复追问的提问方式,教师通过反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

例如。

“你为什么这样认为?”、“你觉得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吗?”等。

这种提问方式适用于促使学生思考问题的原因、影响和解决办法等。

4.命题性提问命题性提问是一种通过简单问题引出复杂问题的提问方式,能够逐步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品德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追问

品德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追问

品德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追问品德课堂的教学是品德教师与学生之间认知交流,思维碰撞,情感交融,品行升华的过程,是品德教师的优良品行、有益的教学资源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升华的教学。

师生之间的问答是品德课堂教学基本存在形式。

品德课的问答又不同于其他课,它重在对学生心灵的触动,重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悟,以提升学生的品质。

因此,品德课的提问交流时更应注重追问的艺术,即在对某一问题或某一内容提问交流时,针对学生的回答,在一问之后又二次、三次等多次提问,对学生的思维活动作有效深入的疏导,直接指向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心灵的深处,深化感悟,激发情感,促进导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如果把品德课堂教学比作高塔的话,有效的追问就是课堂教学进入佳境的梯子。

这个梯子如果能适时搭好,学生就会更上一层楼,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将会更加容易。

那么在品德课堂教学中追问如何去把握呢?时机在哪?现结合教学实际从以下几点谈些粗浅的看法。

、精心准备,为撩动学生心灵的涟漪作基础品德教师的教学是直接和学生的心灵交流与对话,品德课的提问交流时就更应注重追问的艺术性与人文性,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打开自己心灵的大门愿意和你真诚地交流互动,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才能有效达成。

那该怎样做呢?精心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1、教师角色要“正”。

上品德课,教师应当是一个合作者,引导学生进行道德认知的学习,道德行为的培养,促使孩子自我进步,而不是一个权威者,告诉他必须怎么做。

教师必须具备品德教师的一般品质--宽容、乐于接纳学生。

2、把握资源要“透”。

特别是对品德课程标准,课文的提示语、关键词、和教学目标的把握。

要反复钻研教材,调查、收集的教学资源,在用于课堂的教学资源中找到追问设计的“焦点”,在课文的重点、难点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的道德观。

3、设计问题要“精”。

课堂提问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集中反映,也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中心环节,更是决定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提问初探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提问初探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提问初探提问是教师授课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有效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概念与原则,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意识。

下面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提问进行一些探讨。

在提问问题时应该注意问题的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还能够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在介绍一个道德问题时,可以问学生:“你认为在这个问题中,有哪些道德原则需要考虑?你会如何权衡这些原则?”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思考,找出不同的道德原则,并根据具体情境来进行权衡。

提问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认知水平,因此在提问问题时,要注意个别化和差异化。

对于思维较活跃的学生,可以提问一些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对于思维较保守的学生,可以提问一些简单直接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基本概念和原则。

提问问题要注重问题的层次和深度。

在讲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选择不同层次和深度的问题进行提问。

在介绍法治原则时,可以在表面上问学生:“什么是法治?”然后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法治与什么有关?法治如何保障公平正义?”这样的问题层层递进,可以帮助学生从表层认识到深层理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提问问题时要注意布置问题的方式。

可以通过个别提问和集体探讨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

个别提问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集体探讨可以帮助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拓宽视野,共同进步。

政治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及方法

政治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及方法

政治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及方法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进行有效提问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习激情和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同时也是一种教学艺术。

基于这种艺术对课堂教学所产生的影响,笔者将提出一些原则和方法。

一、政治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1.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素质教育广泛实施的今天,教师在政治课堂上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种原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在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后,应该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答该题所需要时间来考虑,给学生足够的审题和思考的空间,不能只关注海量教学题目的完成,从而忽视学生的接受和消化能力,舍本逐末。

二是课堂提问要一视同仁,面面俱到,不偏不向。

既能让学习好的同学回答,也要鼓励和帮助学习差的同学举起双手回答问题。

如果只重视学习好的同学,时间一长,学习差的同学一定会对数学课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不利于和谐班级的建立和自身健康发展。

2.难易适中的原则。

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自身能力和学习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有效提问。

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同阶段学生水平能力的不同,以及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来恰当提问。

设置的题目要考虑到认知水平,不能太简单以致学生没有丝毫的挑战性,也不可过于困难使学生产生自卑感和恐惧感,这样都无法提高学生的政治水平,无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必说教师的教学效率了,因此,教师要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恰当提问。

因此应坚持难易适中的原则。

3.适时适量的原则。

怎样在恰当的时候提问在政治教学中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适时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在新课开讲前的导入环节中,在学生似乎没有丝毫疑问的时候,在学生被卡在学习的死角里时,在教师进行知识转换时,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转移学生注意力。

另外,一定要注意,适量的问题才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过量或超量的问题只会只会压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政治课堂教学百害而无一利。

有的教师认为提问的问题越多,学生见的题型就越多,知识面就越广,这种片面的认识直接导致了教学的失败。

浅议思品课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浅议思品课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浅议思品课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思品课教学中的有效提问,不仅可以刺激学生思维和兴趣,也可以促进教学的深入和提高课堂效果。

以下是几条思品课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技巧:
1. 开放性问题:在提问时,应该让学生有充分的表达空间,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

开放性问题需要学生深入思考,从多个角度出发去探讨问题,从而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2. 追问法:教师在提问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再追问,从而找到学生的真实认知和思考角度。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并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创造性问题:创造性问题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在提问时巧妙地结合课程内容,提出一些有趣的且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4. 定向提问:针对某个学生或某个小组的提问,可以在不影响其他学生的情况下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5. 情境化提问:将知识点置于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提问,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例如,在讲述爱国主义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身处于国家危难之际要采取怎样的行动等等。

6. 评价性问题: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时,可以提出一些评价性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所学内容进行评价和总结。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探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探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探析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

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习兴趣和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正确地使用课堂提问技巧,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首先,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该注意适度与循序渐进。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教师提问时不能过于深奥,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储备和思维发展水平进行合理安排。

提问的难度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以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

适度提问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且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其次,提问应精确明确,不应含糊不清。

在提问时,教师应该明确表达问题,并且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以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问题的意思。

同时,提问要具有针对性,不应含糊不清,以避免给学生产生困惑或误导。

例如,在进行有关道德教育的提问时,教师可以具体指明行为,让学生对其进行评价,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三,教师在提问时应注重引导与启发,而非简单答案的呈现。

提问不应仅仅是一个“答对”或“答错”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引导学生思考和启发发展的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进行信息的激发,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例如,当教师在进行价值观培养的课堂提问时,可以提出一些情境问题或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帮助他们思考和分析问题。

此外,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还应该注意鼓励学生参与。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的回答、表扬积极参与的学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提问方式,如开放性提问、选择题、填空题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探索欲望。

最后,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和批判精神。

提问不仅仅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思维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等方式,促进学生进行思辨性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探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探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探析一、引言思想品德是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思想品德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判断力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素养。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合理利用课堂提问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

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析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

二、提问的基本原则1.提问的目的明确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提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

因此,在提问之前,教师需要明确问题的目的,确定欲引导学生达到的思考层次和问题的复杂程度。

2.问题的选择合理教师在提问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选择合适的问题。

问题既不宜太简单,以免无意义,也不宜太难,以免学生无法回答。

还要选择有针对性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展开讨论。

3.提问方式多样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解答能力。

常见的提问方式包括直接提问、反向提问、质疑提问、启发式提问等。

不同的提问方式可以满足学生在不同层次上的认知需求,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新。

三、课堂提问的技巧1.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注重鼓励学生表达观点。

可以通过提问个别学生,或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学生的观点不论对错与否,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在提问时,可以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价值观。

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情境问题或道德困惑,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辩论来寻找答案。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3.引导学生对比和总结教师在提问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的观点和行为,让学生在对比中形成判断和评价。

例如,可以提问学生关于真诚与虚伪、友善与敌意、宽容与偏见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比来理解道德行为与不良行为的差异。

4.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堂提问中,教师不应仅限于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例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提问策略

例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提问策略

例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提问策略品德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学生的思想品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小学品德课堂的教学中,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之一。

正确的提问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语言能力,提高品德素养。

本文将从提高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理解、找到潜在问题、加强学生参与等方面,进行探讨。

1.提高课堂氛围班级品德课堂是一个让学生们思考和探索品德问题的重要场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采用多种策略来提高课堂氛围,帮助学生认真学习和思考品德问题。

针对此类问题,教师应当采用开放性提问策略,例如说:“你们是否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既不过于简单,也不涉及课本知识,而是带有主观色彩。

另外,针对特定事件的议论性问题,例如:“你们认为什么是诚实与谎言的分别?”对于这类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观点,加强思考,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改善课堂氛围。

2.激发学生兴趣提问策略可以掀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接受课堂内容。

在品德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性、实践性等策略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品德课程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关于养成良好习惯方面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同讨论个人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加强互动性质。

此时,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想法,也可以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意识,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热情。

3.加深学生理解提问的目的是通过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达到加深学生的理解的目的。

在小学品德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问答,特别是那些能够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如,在掌握了诚信的基本概念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愉悦、开放性的提问刺激学生思维,例如说:“诚信能够让我们获得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呢?”学生们对于品德的理解随着问题的探讨而逐渐深入,在经过正反两面的探讨后,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了品德中的习惯概念。

4.找到潜在问题提问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在课程中掌握和处理潜在问题,例如解释问题的误解,弥补信息的缺口等。

例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提问策略

例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提问策略

例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提问策略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提问策略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用来引导和激发学生思考的一种手段。

良好的提问策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就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提问策略进行简要说明。

一、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一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通常没有明确的答案。

教师可以通过这种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在讲述友谊的课堂中,教师可以提问:“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回答,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情境问题情境问题是将学生置于现实生活情境中,引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提问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视频等方式创造情境,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

在讲述诚实的课堂中,可以播放一个有关诚实与假话的情景剧,然后教师可以提问:“你在这个情境中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到课堂所学的品德知识。

三、对比问题对比问题是通过将两个相似或不同的事物进行对照,引导学生思考其区别或联系的一种提问方式。

教师可以提出两个相互对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在讲述守时的课堂中,可以提问:“守时和迟到有什么区别?”这样的对比问题可以让学生思考两者的不同之处,并从中明确守时的重要性。

四、观察问题观察问题是通过观察事物的现象、特点或细节来引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提问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实物或提供一段文字描述等方式,让学生观察并提出相关问题。

在讲述友善的课堂中,可以展示一张图片,教师可以提问:“你觉得这幅图中的人在做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特点?”通过观察问题,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培养自己的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情感问题情感问题是通过提问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反思并内化品德教育的一种提问方式。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探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探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探析引言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然而,课堂提问并非简单的问答形式,而是需要教师灵活运用不同的提问技巧。

本文将探析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常用的提问技巧,并分析其应用效果。

1. 直接提问法直接提问法是教育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提问方式。

教师通过向全班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

这种提问方式能够迅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

同时,直接提问法也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然而,直接提问法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害羞或不自信而不敢回答问题,导致参与度不高。

其次,有些问题可能只有少数学生知道答案,其他学生则无法参与到回答中来。

2. 间接提问法间接提问法是一种通过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提问方式。

教师不直接向学生提问,而是通过提出情境或设立问题环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间接提问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同时,由于问题是以情境或问题环境的形式出现,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接受度。

但是,间接提问法也有一些限制。

第一,教师需要运用一定的技巧将问题以情境或问题环境的方式呈现,这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

第二,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不同,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回答,教师需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掌控能力。

3. 进阶提问法进阶提问法是在直接提问法和间接提问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提问方式。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

进阶提问法的特点是问题更具挑战性,需要学生运用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进行回答。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然而,进阶提问法的难度也更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问题的难度。

如果问题设置过难,可能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和回答;如果问题设置过易,可能无法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提问策略

例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提问策略

例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提问策略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素养的重要环节,而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提问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促进他们的品德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策略,为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提问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品德课堂教学时,教师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问。

只有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提问策略,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知识,形成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行为模式。

基于此,我们先要明确提问的基本原则。

1. 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己总结,自己发现,而不是简单地回答教师的问题。

提问必须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从自身的认知和经验中得到答案。

2. 提问要有针对性。

提问必须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且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特点,使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教师的问题,并从中得到启发和启示。

3. 提问要具有情感性。

品德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他们从情感上理解和感受品德教育的内涵。

4. 提问要有深度和广度。

提问不仅要能引导学生思考,感受,更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以上四点是提问的基本原则,教师在开展品德课堂教学时,应该根据这些原则进行问策略的选择和运用。

二、提问的分类针对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将提问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有了分类,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选择不同的提问类型,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1. 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又称为宽泛性问题,是指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表达的问题。

这类问题通常涉及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欲望,让他们发散性地思考品德问题。

2. 封闭性问题。

封闭性问题又称为具体性问题,是指能够通过简单回答得到明确答案的问题。

这类问题通常是对知识点的考查,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道德与法治课的提问技巧

道德与法治课的提问技巧

道德与法治课的提问技巧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提问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学手段。

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还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那么,如何才能掌握道德与法治课的提问技巧呢?首先,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

教师在提问之前,应该明确自己通过这个问题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

是为了引出新的知识点,还是为了巩固已学的内容?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还是为了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例如,在讲解“法律的作用”这一知识点时,可以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能想到哪些法律发挥作用的例子呢?”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从而加深对法律作用的理解。

其次,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好的问题应该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探讨“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时,可以这样提问:“假如一个人的行为在道德上是正确的,但在法律上却是违法的,你们觉得应该怎么看待这种情况?”这样的问题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复杂关系。

提问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

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其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是不同的。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问题应该简单明了,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问题的难度和深度,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比如,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讲“诚实守信”时,可以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诚实吗?”而对于初中学生,则可以问:“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如何坚守诚实守信的原则?”提问的方式也要多样化。

可以采用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引导式问题等不同类型。

开放式问题能够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例如:“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不道德行为,你有什么看法?”封闭式问题则用于确认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比如:“违法行为一定会受到法律制裁,对吗?”引导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找到答案,如:“我们知道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那么大家想想,为什么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产生法律呢?”此外,提问的时机也很关键。

2024年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有效提问”

2024年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有效提问”

2024年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有效提问”引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他们对道德观念、价值观的理解与内化。

因此,探讨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提问,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提问的重要性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在思想品德课上,有效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从而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社会责任感。

提问的原则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教师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目的性原则:提问应明确目的,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避免无目的的随意提问。

针对性原则:提问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确保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启发性原则:提问应能够启迪学生思维,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促进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循序渐进原则:提问应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提问的类型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类型的提问方式,如:知识性问题:针对课本知识点进行的提问,旨在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理解性问题:要求学生解释、阐述或举例说明某个概念或观点,以检验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

分析性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个现象或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以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应用性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现实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提问的策略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以提高提问效果:提问前先思考:教师在提问前应充分考虑问题的目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问题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后,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回答,避免匆忙给出答案或跳过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教师应通过鼓励和表扬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回答积极性,让他们愿意参与课堂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注重问题的层次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探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探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探析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课堂提问,不仅是教师考查学生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兴趣、拓展知识的有效方法。

然而,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提问目的、提问方式、提问技巧三个方面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加以探析。

一、提问目的教育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自我修养、涵养人文情怀,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因此,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提问的目的,以便让学生明确知道提问的目标,良好地积极参与问题的探讨。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目的应该分为三个层次:1、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步骤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2、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并将其与社会和家庭联系起来,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3、通过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火花思维和创造力。

二、提问方式小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目的也是教学重点。

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提问方式上,教师需要掌握以下几种优秀的方法:1、短句提问法短句提问法是指教师用简单的语言,点出问题的主题或者要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这种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直接事实的认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流畅度。

2、分步问法分步问法是指将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或问题集按照逻辑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提问。

这种方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系统化的阅读能力,学会将抽象的问题转化成具体的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3、启发式提问法启发式提问法是指教师通过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去自行寻找答案的一种问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的思维,鼓励学生自由探究问题,发现问题的规律和本质。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分析-精选教育文档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分析-精选教育文档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分析课堂中进行有效的提问是教学的主要部分,同样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

进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阶段,采取有效的提问,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学生的总体素质。

因此,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提问,已经成为相关教师急需探究的方向,必须提高重视程度。

一、提升学生的兴趣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努力发觉教材中隐含的部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解除生活的实例激发感官。

老师需和课本教材的理念相结合,为学生们讲故事,提升课堂氛围和学生的想象力。

比如,初二思想品德上册中的《勇于承担责任》这一课,老师讲解“暴走妈妈”的故事,营造情感气氛:陈玉蓉暴走七个月,体重自66公斤将至60公斤,脂肪肝消失,最终实现了割肝救子,挽救了儿子的生命。

故事讲完之后提问:陈玉蓉承担的责任是什么,如果你作为她的儿子所承担的责任又是什么?激发学生们的思考,展示教学目的与独立学习大纲,要求学生进行独立学习。

尽可能给学生充足时问,以主动学习,引导其找到问题的答案。

最后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分析陈玉蓉作为妈妈,对子女承担的责任,如果作为陈玉蓉的子女,对妈妈所需承担的责任。

抓住典型问题,合理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分析并认识到故事的本质。

二、诱导启发学生思维课堂中提出问题是思维的前提与动力,教学阶段若想使教学更加高效透彻,激发学生情感和联想的时候,则需和课程内容相结合,使学生们带着疑问实行自主学习,借助教师合理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索与学习自主性。

比如,进行苏人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上册中“明辨是非,为人正直”的课程中,老师设立此类前提,小偷用偷来的钱资助贫困学生上学,那么提问:小偷是好人还是坏人呢?老师营造出这种交谈的氛围,使孩子将自身的感受和疑问带入课堂,并且畅所欲言,表达意见,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比如,进行苏人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的第4单元热爱生活中第二十二课:认识自己我保护的重要性,老师可以事先要求学生查阅书籍或者借助媒体,搜集与整理相关材料。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探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探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探析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培养阶段,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将从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度、如何促进学生思考和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个方面来探析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

一、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度学生的参与度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首先,教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

在课前,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全面了解教学内容,并制定好问题。

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设计合适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问题,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语言。

其次,对于学生想要回答的问题,教师可以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肯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价值,强调不同的答案有不同的思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还可以采用表扬、赞扬和鼓励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用一些语言技巧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尊重的、重要的。

最后,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还应该与学生建立起邀请对话的关系,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重视,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抛砖引玉、设局引导、针对性地区分学生群体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如何促进学生思考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重要方法。

对于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技巧来促进学生思考。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似是而非”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

这种方式是在矛盾的学科内容当中,假装它们有着相互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思考。

其次,教师应该利用提出问题中的重要思想和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需要掌握相关的概念和理论,从而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最后,教师还可以采用鼓励辩论、互动交谈和自主思考等多种方式来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得到巩固和提高。

三、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例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提问策略

例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提问策略

例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提问策略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提问策略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道德问题的有效途径。

适当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掘学生的潜能,而不当的提问则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降低教学效果。

以下是一些提问策略,供小学教师参考:1. 开放性提问开放性提问是指教师提出一些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和思考找出答案。

在品德课堂上,可以用这种提问方式启发学生思考道德问题,思维能力得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例如:“人为什么要做好事?”“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对待学生不文明行为?”2. 封闭性提问封闭性提问是指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只有肯定或否定的答案。

小学教师可以使用这种提问方式来检查学生自学的内容。

这种提问方式适用于品德课堂中,可以用简单的问题来检查学生是否掌握课堂上所学内容,例如:“真诚是一种美德吗?”“假如一种行为伤害了别人,那么这种行为是正确的吗?”3. 推理性提问推理性提问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推理来解答。

这种提问策略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品德课堂上,可以使用这种提问方式来要求学生进行推理,例如:“如果你是小李,你该如何处理看到别人捡到钱包的情况?你的行为是正确的吗?请给出理由。

”4. 表述性提问表述性提问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在品德课堂上,可以使用这种方式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例如:“你对什么样的行为比较反感?”“你觉得讲诚信故事对于学生有什么好处?”提问是品德教育中探究思想、倡导健康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运用好提问策略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思考、讨论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及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及法制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技巧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技巧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技巧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首先要结合教材教学内容开展有效提问,要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提问要建立在学生已有学习能力的基础之上,要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能力,要真正激发起学生思考的欲望。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策略通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有效地提出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培养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并且能够逐渐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

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善于设计课堂提问,让课堂提问真正启迪学生的思维,锤炼学生的能力。

一、紧扣教材教学内容,抓住教学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提问要能够紧扣教材教学内容,要能够紧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不管是在课堂的导入部分还是在课堂的新授以及回顾旧知内容的部分,教师要善于通过新颖恰当的提问让学生回顾旧知,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确定教学重难点,确定提问的时间,预设提问的效果。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以教材内容为核心,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应该摒弃无意义的提问,采取多层次、多角度的方式来设计问题。

在正式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根据课前备课逐步开展课堂提问,另一方面要根据课堂有效生成结合同学们的思考状态调整课前预设的课堂提问。

教师要让课堂提问,真正为学生掌握教材教学内容服务。

《探究生命》一节课上,老师引出了一个重要话题:人类是否应当尊重并珍视自己的生活?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老师建议学习者应当从多个角度来思考人类的存亡?我们如何珍爱敬畏生命?这些结合教学重难点设计的有效提问,让学生能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建立教学内容的框架,能够逐步掌握教学的重点,突破本课学习教学内容的难点,让课堂教学效果变得更为高效。

二、课堂提问要能够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之上,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储备设计相关提问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提问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之上。

思想品德课追问时机的把握

思想品德课追问时机的把握

思想品德课追问时机的把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除了传统的教科书内容之外,人们也开始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因此,“思想品德课”这门课程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合理地掌握时机进行追问,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思想品德水平。

然而,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教师不能通过一次追问就想要让学生变得更加道德、更加品德优良。

因此,在把握时机进行追问时,教师首先要有一定的胸襟和宽容心态,不应该期望一时半会看到学生成长的效果。

相反,应该持续地、渐进式地、耐心地去引导学生,关注学生的表现,同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其次,在把握时机进行追问时,教师要注意频率和方式。

频繁地追问不但容易让学生感到烦躁,还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学生的情绪失控,从而影响授课的效果。

此外,过于直接和强硬的追问方法,也容易让学生感到尴尬或者难以回答。

因此,教师在进行追问时,应该合理掌握频率,采用合适的方式,以让学生感到舒适、放松。

再次,在把握时机进行追问时,教师还需要注意灵活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和性格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的教学策略在应对这些学生时也需要有所不同。

换句话说,教师不能完全依靠一套固定的方法对所有学生进行追问,而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学情,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追问。

最后,在把握时机进行追问时,教师还应该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把握时机进行有效的追问,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育专业素养和师德师风,更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自信和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定期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升,有意识地进行反思和调整,增强自身的素质。

总之,思想品德课程的不断推广,为学生的道德素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方式。

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把握时机进行有效的追问,不断引导、帮助学生,促进学生的品德成长。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学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追问品德课堂的教学是品德教师与学生之间认知交流,思维碰撞,情感交融,品行升华的?过程,是品德教师的优良品行、有益的教学资源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升华的教学。

师生之间的问答是品德课堂教学基本存在形式。

品德课的问答又不同于其他课,它重在对学生心灵的触动,重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悟,以提升学生的品质。

因此,品德课的提问交流时更应注重追问的艺术,即在对某一问题或某一内容提问交流时,针对学生的回答,在一问之后又二次、三次等多次提问,对学生的思维活动作有效深入的疏导,直接指向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心灵的深处,深化感悟,激发情感,促进导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如果把品德课堂教学比作高塔的话,有效的追问就是课堂教学进入佳境的梯子。

这个梯子如果能适时搭好,学生就会更上一层楼,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将会更加容易。

那么在品德课堂教学中追问如何去把握呢?时机在哪?现结合教学实际从以下几点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精心准备,为撩动学生心灵的涟漪作基础品德教师的教学是直接和学生的心灵交流与对话,品德课的提问交流时就更应注重追问的艺术性与人文性,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打开自己心灵的大门愿意和你真诚地交流互动,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才能有效达成。

那该怎样做呢?精心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1、教师角色要“正”。

上品德课,教师应当是一个合作者,引导学生进行道德认知的学习,道德行为的培养,促使孩子自我进步,而不是一个权威者,告诉他必须怎么做。

教师必须具备品德教师的一般品质--宽容、乐于接纳学生。

2、把握资源要“透”。

特别是对品德课程标准,课文的提示语、关键词、和教学目标的把握。

要反复钻研教材,调查、收集的教学资源,在用于课堂的教学资源中找到追问设计的“焦点”,在课文的重点、难点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的道德观。

3、设计问题要“精”。

课堂提问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集中反映,也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中心环节,更是决定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注重“问”的质量,研究“问”的艺术。

教师的教学艺术在于点拨、启发,在激发学生情感和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为此教学目的不要过于复杂,突出重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以利于学生边学习教学资源边思考,深刻地感受到教材中或课外的教学资源所要我们感悟的道德认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最大限度的影响学生的道德行为。

在教学中应当经常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通过积极活动感悟。

”勤“、提升能力要4.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适时调整,迅速组织出新问题。

教师要从传统的对自身的提问研究较多转向对学生的答问研究较多,注意时机,相机诱导。

教师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再是按部就班,而是躲过事先的设计,视具体情景而定。

课堂提问的设计技巧,课上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功夫在“课堂”外。

它要求教师既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按照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驾驭品德课堂。

二、恪守规范,为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创机会追问不同于一般的提问,它一方面表示教师已接收到了学生的意见,一方面要求学生作进一步的回答,其难点在于,它不是事先准备得好的。

或许我们可以凭经验预先想象学生的反应,但学生经常会有出人意料的回答,是想也想不尽的。

它能暴露学生深层的想法,挖掘课程的深度与广度,品德课就是要打开学生的心扉,倾听学生的心里话,唤醒他心灵深处的德性。

怎样触动学生的心弦呢?1、对学生,尊重是基础。

人际交往中,人们最希望得到的莫过于理解了,它会给人一种极大的尊重和安全感。

这时学生往往愿意表现出与你敞开心灵真实的对话。

与之相反,当学生发现自己诚实的回答得不到一点同情的时候,他会对下面的内容兴味索然,甚至出现对立情绪。

这样的话,教师就自动站到了学生的对立面,道德认知的灌输,道德情感的激发都无从讲起了。

如教学《我长大了》时,教师问学生做错事情后怎么办,学生说:“我要装生病。

”教师追问:“哦!为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生病了,爸爸妈妈就不会打我了。

”继续追问:“为什么你生病了,爸爸妈妈就不会打你了?”(因为心疼)“爸爸妈妈在你生病时,心情会怎样?”(着急)“你忍心让爸爸妈妈着急吗?”“爸爸妈妈发现你是在撒谎,又会有什么感觉?”“……”在一开始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追问效果往往会很好。

反之,如果一开始就表示怀疑:“你这么做合适吗?”学生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按他的理解水平当然是合适的,否则他就不会提出来了。

2、对问题,开放是前提。

封闭式问题只要求给出“是”或“否”的答案,迫使学生作出选择,只能提供较少的甚至虚假的信息。

在品德课教学中,营造真实的氛围,让学生无所顾忌的说,畅所欲言是培养学生真、善、美人品的基础。

与其在压抑中沉默,不如在抒发中升华。

还是上面的问题,学生说要装病骗爸爸妈妈,如果教师问“这样做合适不合适。

”那还要学生回答什么?他当然只能根据从小所受的教育说“不合适”。

开放式问题则可以引出多个答案,如果教师愿意的话,可以带有一定的指向性。

例如问:“你觉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学生有相当的自由说说自己的感觉,“可以逃避惩罚,可以受到关爱……”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也给教师找出漏洞,引入下一个话题的机会。

3、对追问,递进是关键。

追问要有层次,层层递进,以问促思,以问促情、以情感人。

如《做学习有心人》第二课时的教学时,课开始让学生做写数子的游戏。

写完后,先问没有写错的学生“怎么写的?玩这个游戏你有什么感”“是什么原因让你写错了呢?“接着追问”为什么一个都没有错?受?”“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在层层递进式的思考与回答中,说原因,谈感受,这道理也就自然而然会懂了。

而且,有层次性的追问,由易入难,学生也易于思考,易于接受,道理也就容易引导了。

对追问,还应注重科学性、逻辑性。

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和品德课教材安排的螺旋上升都显示了品德课中教师的追问必须符合科学性和逻辑性。

教师的追问设计,必须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形式与规律。

教师要按照课程的顺序,考虑学生的道德认知程度,心理接受能力,而有所区别。

总体来说,宏观上要求教师追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微观上要求教师循序而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三、把握时机,为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行加助力课堂教学追问的时机转瞬即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提出,凸显“巧”追问,才能激发学生情感的火花,有效追问。

1、在“表面处”追问--活跃思维。

“表面处”即学生在积极学习、热烈讨论、情感交流中,不能进一步地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得回答显得粗浅,留于表面现象,而不能发现思想本质。

这时,教师要及时地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搭设思维跳板,帮助学生开拓思路,活跃思维,并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进一步激起学生。

“再往深处想想看,这说明什么道理?”“你还有什么想法?”“如果你是他会……?”“长大之后,你会……?”教师这样有意识地追问和引导,会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发展。

2、在意外处追问--生成精彩。

叶澜老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课堂教学是一个教育环境中实际发生的事情,而不是理性上计划了要发生的事。

课堂教学就是即席创作,它是师生智慧火花的闪现与碰撞。

因此,课堂教学中随时会发生意外,然而一些教师仅仅把它看成教学过程中的“节外生枝”,对之或是熟视无睹,或是草率了断,那么就会与有价值的“生成”擦肩而过。

因此,教师要大胆打破预设的框架,对学生的意外回答,给予积极的回应和主动激疑,以睿智的追问,激活学生思维,拓展想象空间,让创造的火花灿烂地绽放。

在上《做学习有心人》教学中,忽然有位同学哭了起来,原来是这位的同学的采密本被旁边的同学不小心弄破了。

老师马上组织教学说到“一个这样爱惜采密本的同学应该是怎样一个人?”并继续追问“那你们认为**同学是不是一位爱学习的孩子呢?”“您们愿意向这位同学学习吗?”“你们愿意帮助她把采密本补好吗?”这时,这位同学已经止住哭泣,破涕为笑了。

追问之后,不仅解决了一件棘手的课堂以外,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道理,一举两得。

3、在错误处追问--巧妙纠正。

随着社会、媒体、网络的不断发展,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道德观念也越来越薄弱。

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学生会经常迸发出错误的思想观念,而且,有的孩子甚至会完全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我们对此不应惊慌失措,更不能责怪学生。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

”我们应正确看待学生的错误,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把握合理的纠错时机和掌握正确的纠错方法,使之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在学生出现表达错误时,教师如能在错误处进行暗示性地追问,会巧妙地纠正学生的错误。

在教学《生活中的你我他》一课时,谈到清洁工的职业时,有学生就认为清洁工工作辛苦,而且又脏,是一个不好的职业,甚至流露出看不起清洁工的思想。

在教学中,老师及时追问“那你认为清洁工这个行业可不可以从360行中去掉呢?”“如果没有清洁工,那我们的世界会怎样?”“同学们一起设计一下,怎样让清洁工这个行业成为人人都喜欢干的行业?”三次追问后,那学生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不好,并从设计清洁工这个环节中还感到了清洁工行业的美好前景。

在最后说理想时,他还树立了做“新型清洁工”的理想。

追问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4、在激情处追问--叩击心灵。

品德课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培养学生品行,唤醒学生德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基础。

激发学生的情感成了品德课教学的关键步骤。

在《网络世界》的“观看录像,感知沉迷网络的危害”这一板块中,学生的情感是否能受到冲击,心灵是否能受到震撼,决定了这节课的成败。

在第一段录像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在老师和父母面前称得上是好学生、好孩子的人,将来会成为怎样一个人?”“你们愿意和他交朋友吗?”两次追问,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主人公的出色,都愿意和他交朋友。

为第二段录像的对比式教学打下了件事的基础。

在第二段录像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是什么让他走上了死亡的道路呢?”“现在,留给他父母的是什么?”“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还有什么想说的吗?”三次追问,让学生立刻明白了网络游戏的危害,不但危害自己,还影响自己的家人。

层层追问,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教学效果良好。

5、在重难点处追问--水到渠成。

重难点的教学是一堂课的灵魂。

重点把握了,难点突破了就意味着教学效果的达成。

品德课的教学是师生心与心的交流,很多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不是靠活动或多媒体能解决的。

在教学《网络世界》一课时,追问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学生谈身边事例时,教师三次追问“他这样上网对身体健康、学习、生活有影响吗?你感到痛心吗?”“看到自己的孩子成绩下降了,身体也越来越差了,家人感到怎样?”“如果他这样长期下去,后果会怎样?”让学生在交流中能深切地感受到网络的危害,并能从后面的对待网络行动中看到,学生们已经完全明白了应该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