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合集下载

细菌耐药性检测

细菌耐药性检测

第七章-细菌耐药性检测一教学大纲要求1.临床常用抗菌药物2.抗菌药物敏感试验3.细菌的耐药性和产生机制4.细菌的耐药性检查5.厌氧菌、真菌及分支杆菌体外药敏试验二教材内容精要㈠、抗菌药物1. 青霉素类青霉素类抗生素是具有内酰胺环的一类抗生素。

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种类包括青霉素G、青霉素V、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羧苄西林、替卡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美西林等。

2. 头孢菌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对革兰阳性细菌(包括青霉素敏感或耐受的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较第二、三代强。

常用品种包括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硫咪等。

第二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细菌的活性与第一代相似或略差,对多数革兰阴性细菌的抗菌活性较强,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抗菌活性。

对β-内酰胺酶较稳定,主要包括头孢克洛、头孢夫辛、头孢夫辛酯、头孢孟多等。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活性不如第一、二代,对革兰阴性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耐药菌也较敏感。

但是其抗革兰阳性细菌的活性仍然较弱。

对β-内酰胺酶有较强的稳定,组织穿透力较弱,半衰期较长。

主要包括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妥伦匹酯、头孢唑肟、头孢地嗪、头孢他美酯、头孢美唑、头孢泊肟酯、头孢克肟等。

第四代头孢菌素与第三代相比,抗菌谱更广泛。

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增强,对β-内酰胺酶更稳定。

因此,对革兰阴性细菌的抗菌活性仍然较强。

主要包括头孢吡肟、头孢匹罗等。

3. 碳青霉烯类碳青霉烯类为一组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超广谱高效能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细菌、阴性细菌、需氧菌、厌氧菌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稳定。

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等。

4.头霉素类cephamycins包括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坦、头孢米诺等。

抗菌谱广,对革兰阴性菌、阳性菌、厌氧菌及需氧菌均有较强的活性,对质粒或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具有高度稳定性。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检测分析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检测分析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检测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检测分析是现代医学中重要的检测方法,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本文将介绍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检测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临床微生物检验是指通过对患者的体液、分泌物、组织等样本的检测,来确定该患者是否受到微生物感染,并且确定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是什么。

常见的临床微生物检验方法包括细菌培养和鉴定、真菌培养和鉴定、病毒培养和鉴定、寄生虫检测等。

细菌培养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将患者样本种植在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让细菌在体外繁殖,然后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生理特性和生物化学反应等来鉴定细菌种类。

真菌培养和鉴定的原理类似,只是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有所不同。

病毒培养和鉴定则需要用到细胞培养技术,将患者样本接种在细胞培养物上,观察细胞是否发生病毒感染。

寄生虫检测主要通过显微镜观察患者样本中是否存在寄生虫的形态特征。

细菌耐药性检测分析是指对细菌耐药性进行测试和分析,旨在了解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由于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感染变得越来越困难。

常见的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包括药敏试验、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基因测序等。

药敏试验是最常用的方法,它通过将细菌菌种接种到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然后观察细菌在不同抗生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以确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检测细菌中与耐药性相关的基因,来判断细菌是否具有耐药性。

基因测序则可通过对细菌基因组的测序,来寻找与耐药性相关的基因。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检测分析的结果对医生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明确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可以选择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加。

了解细菌的耐药性情况,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检测分析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提高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降低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1、细菌耐药表型检测: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根据NCCLS标准,通过测量纸片扩散法、肉汤稀释法和E试验的抑菌圈直径、MIC值和IC值获得。

也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检测:(1)耐药筛选试验:以单一药物的单一浓度检测细菌的耐药性被称为耐药筛选试验,临床上常用于筛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万古霉素中介的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及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的肠球菌等。

(2)折点敏感试验:仅用特定的抗菌药物浓度(敏感、中介或耐药折点MIC),而不使用测定MIC时所用的系列对倍稀释抗生素浓度测试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称为折点敏感试验. (3)双纸片协同试验:双纸片协同试验是主要用于筛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杆菌的纸片琼脂扩散试验。

若指示药敏纸片在朝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方向有抑菌圈扩大现象(协同),说明测试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4)药敏试验的仪器化和自动化: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如:Vitek—2、BD-Pheonix、Microscan等运用折点敏感试验的原理可半定量测定抗菌药物的MIC值。

2.β—内酰胺酶检测:主要有碘淀粉测定法(iodometric test)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nitrocefin test).临床常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β—内酰胺酶试验可快速检测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卡他莫拉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

如β—内酰胺酶阳性,表示上述细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耐药;表示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包括氨基、羧基和脲基青霉素)耐药。

3.耐药基因检测:临床可检测的耐药基因主要有:葡萄球菌与甲氧西林耐药有关的MecA 基因,大肠埃希菌与β-内酰胺类耐药有关的blaTEM、blaSHV、blaOXA基因,肠球菌与万古霉素耐药有关的vanA、vanB、vanC、vanD基因.检测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的方法主要有:PCR扩增、PCR-RFLP分析、PCR—SSCP 分析、PCR-线性探针分析、生物芯片技术、自动DNA测序4.特殊耐药菌检测(1)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测:对1цg苯唑西林纸片的抑菌圈直径≤10㎜,或其MIC≥4цg/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对1цg苯唑西林纸片的抑菌圈直径≤17㎜,或MIC≥0。

细菌的耐药性及检测:几种特殊耐药机制的测定

细菌的耐药性及检测:几种特殊耐药机制的测定

细菌的耐药性及检测:几种特殊耐药机制的测定(一)β内酰胺酶活性的直接测定直接测定β内酰胺酶活性的方法有显色法、酸测定法和碘测定法等3种,其中常用的为显色法。

采用显色头孢菌素(头孢硝噻吩)进行测定。

当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时,可水解头孢硝嚷吩,造成电子移位而呈现红色。

这是一种敏感特异的方法,也可用于定量测定。

酸测定法和碘测定法操作较为繁琐,也可用于定量测定。

(二)产ESBLs菌株的检测方法目前检测菌株产生ESBLs的方法都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联合应用,利用克拉维酸抑制ESBLs,使产生耐药的菌株被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抑制,从而确认所测试的菌株产生ESBLs。

具体检测方法有:1.CLSI推荐的检测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ESBLs的筛选和确证试验。

具体方法有纸片扩散法和稀释法(包括琼脂稀释法和肉汤稀释法)。

2.双纸片协同法按照纸片扩散法操作,将测试菌涂布在MH琼脂平板上,将含克拉维酸(CLA)的阿奠西林纸片贴在平板中央,然后在距离其周围15~20mm(纸片边缘到边缘)处分别贴上CAZ、CTX、AZT纸片,与含CLA的阿莫西林纸片,放置35℃18小时,两纸片间出现协同抑菌区域现象为产ESBLs菌株。

在检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时用CTX 和AZT较CAZ易于观察结果,产ESBLs的阴沟肠杆菌用CAZ优于CTX。

最好同时使用CAZ和CTX以利于提高检出率。

3.E-test法按照标准纸片扩散法操作,贴上CAZ/CAZ+CLA,CTX/CTX+CLA等用于检测ESBLs的E-试验纸条,放置35℃18小时。

结果判断:加CLA的MIC值比不加CLA的MIC值降低3倍以上,判断为产ESBLs菌株。

4.自动化仪器法有多种自动化仪器可以检测产生ESBLs菌株。

5.三维试验在药敏试验平板上涂布指示菌株,贴敏感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纸片,在纸片旁边的平板琼脂中刻一裂缝,在其中加入受试菌液,如该菌产生ESBLs向四周的琼脂中扩散,则可观察到变形的抑菌环,判断为ESBLs阳性。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传统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药敏试验和漏斗法。

药敏试验通过将不同的抗生素与待检细菌进行共培养,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可以确定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漏斗法又称为浓度梯度法,将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抗生素加入含有细菌的琼脂平板培养基中,观察细菌生长的情况,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C)来确定细菌的耐药性。

然而,传统的检测方法有一些不足之处,包括需要较长的检测时间、操作复杂、耗时耗力、存在人为误差等。

因此,近年来,分子检测方法逐渐应用于细菌耐药性的检测。

分子检测方法主要包括PCR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和下一代测序技术。

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快速、高效、敏感的检测技术,通过扩增特定基因片段来判定细菌的耐药性。

该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出是否存在耐药基因,并可通过测序等方法进一步确定具体基因型。

基因芯片技术则可以同时检测多个耐药相关基因,具有高通量、快速、精确度高的优点。

而下一代测序技术则可以对细菌的基因组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基因序列、变异信息等,对于耐药性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传统检测方法和分子检测方法在细菌耐药性检测中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和资源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对于临床应用而言,传统检测方法的优势在于成熟、经济、稳定,但无法提供细菌的详细基因型信息;而分子检测方法则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优势,但需要较复杂的实验设备和操作技术。

细菌耐药性的检测方法在临床、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检测细菌的耐药性,可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抗生素滥用,避免耐药细菌的产生和传播;在食品安全领域,可以掌握食品中耐药细菌的情况,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在环境监测领域,可以及时发现环境中的耐药菌,为环境卫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细菌耐药性的检测方法既有传统的药敏试验和漏斗法,也有分子检测的PCR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和下一代测序技术。

各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实验需求和资源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多重耐药是指微生物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情况。

在临床上,多重耐药致使临床用药受限,难以有效治疗感染性疾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对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培养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基因测序方法。

下面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传统培养方法:传统培养方法主要是通过培养细菌样本来进行细菌的分离和鉴定,并通过有效浓度抗生素的敏感试验来检测细菌的耐药性。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成本低廉。

由于某些细菌的生长速度慢,以及存在一些细菌难以培养或形成菌落的情况,导致该方法的检测结果可能存在偏差。

2.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核酸杂交等。

PCR方法通过扩增目标基因片段,然后通过DNA测序或比色法来检测细菌的耐药性基因。

该方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够快速检测细菌耐药性基因。

该方法的缺点是不能获取整个细菌基因组的信息。

3.基因测序方法:基因测序方法通过对细菌基因组的全面测序,来获得细菌的整个基因组信息,从而判断细菌的耐药性。

该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细菌基因组序列,并通过比对数据库来鉴定细菌的耐药性基因和耐药基因突变。

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获得全面的基因组信息,对细菌的耐药性分析更加准确和全面。

该方法的缺点是成本较高,对技术要求较高。

在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中,综合以上三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细菌的耐药性。

通过传统培养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同时进行有效浓度抗生素的敏感试验。

然后,通过PCR或核酸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细菌的耐药性基因进行检测。

通过基因测序方法对细菌的整个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析,以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耐药性信息。

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工作,能够指导合理用药、减少抗生素滥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细菌的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1、细菌耐药表型检测: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根据NCCLS标准,通过测量纸片扩散法、肉汤稀释法和E试验的抑菌圈直径、MIC值和IC值获得。

也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检测:(1)耐药筛选试验:以单一药物的单一浓度检测细菌的耐药性被称为耐药筛选试验,临床上常用于筛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万古霉素中介的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及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的肠球菌等。

(2)折点敏感试验:仅用特定的抗菌药物浓度(敏感、中介或耐药折点MIC),而不使用测定MIC时所用的系列对倍稀释抗生素浓度测试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称为折点敏感试验。

(3)双纸片协同试验:双纸片协同试验是主要用于筛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杆菌的纸片琼脂扩散试验。

若指示药敏纸片在朝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方向有抑菌圈扩大现象(协同),说明测试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4)药敏试验的仪器化和自动化: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如:Vitek-2、BD-Pheonix、Microscan等运用折点敏感试验的原理可半定量测定抗菌药物的MIC值。

2.β-内酰胺酶检测:主要有碘淀粉测定法(iodometric test)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nitrocefin test)。

临床常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β-内酰胺酶试验可快速检测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卡他莫拉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

如β-内酰胺酶阳性,表示上述细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耐药;表示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包括氨基、羧基和脲基青霉素)耐药。

3.耐药基因检测:临床可检测的耐药基因主要有:葡萄球菌与甲氧西林耐药有关的MecA 基因,大肠埃希菌与β-内酰胺类耐药有关的blaTEM、blaSHV、blaOXA基因,肠球菌与万古霉素耐药有关的vanA、vanB、vanC、vanD基因。

检测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的方法主要有:PCR扩增、PCR-RFLP分析、PCR-SSCP 分析、PCR-线性探针分析、生物芯片技术、自动DNA 测序4.特殊耐药菌检测(1)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测:对 1цg苯唑西林纸片的抑菌圈直径≤10㎜,或其MIC≥4цg/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对1цg苯唑西林纸片的抑菌圈直径≤17㎜,或MIC≥0.5цg/ml 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被称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

检验科细菌耐药性监测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

检验科细菌耐药性监测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

检验科细菌耐药性监测SOP文件一、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i,MRS)MRS是引起临床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同时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其耐药特点是耐受甲氧西林的同时,还对临床广泛应用的多种抗生素呈现多重耐药,因而该菌所致感染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

(一)MRS测定方法1、纸片扩散法接种物:直接悬液法从非选择琼脂平皿上挑取少许单个菌落至无菌生理盐水调至浓度0.5 McFarland,具体操作同常规纸片法药敏试验。

苯唑西林纸片,1R g/片,检测MRS平板应置于35℃ (而不是37℃)孵育24h (而不是16〜18h)。

结果判断:金黄色葡萄球菌:S:三13mm;I:11〜12mm;R:W10mm。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S:三18mm;R W17mm。

对于苯唑西林纸片周围的抑菌圈内有任何小菌落或稀薄“菌膜”生长都应列为MRS。

2、琼脂筛选法:如果纸片试验结果中介时,可做琼脂筛选法,培养基为MH琼脂+6R g/ml苯唑西林+4%NaCl,调整菌液浓度0.5McFarland,于35℃孵育24h,凡有任何生长即使一个菌落均报MRS。

(二)MRS监测意义对于MRS,应报告对所有头抱菌素类和其他B -内酰胺酶类耐药,喹喏酮类药物,除氟哌酸外,环丙氟哌酸,氟嗪酸有较好抗菌活性(耐药率10〜23%之间),利福平敏感率在90%以上,未见耐万古霉素菌株,但已有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高水平耐药的肠球菌(HLAR)及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一)药敏测定方法1、常规测定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头抱菌素不用做(均为耐药),氨苄,庆大霉素,替考拉宁,万古霉素一定要做。

2、高水平氨基糖甙类耐药性测定:⑴高含量纸片扩散法:通常测定庆大霉素和链霉素的高度耐药性,具体操作如常规纸片法药敏试验。

药敏纸片:庆大霉素:120R g/片;链霉素300p g/片结果判断:R:W6mm;I:7~9mm;S:三10mm⑵含单一高浓度抗生素琼脂平皿法:稀释法:庆大霉素:R:三500R g/ml;链霉素:R:2000p g/ml3、万古霉素耐药性测定:纸片扩散法,具体操作如常规纸片法药敏试验,万古霉素纸片为:30p g/片,检测平皿置35℃24h (而不是16〜18h),并注意抑菌圈内有无小菌落或薄膜生长。

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管理制度-V1

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管理制度-V1

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管理制度-V1
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管理制度
随着抗生素使用的不断增多和滥用,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为了防止细菌耐药性的扩散,各国都建立了相应的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管理制度。

一、监测细菌耐药性的方法
1.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通过对细菌与抗生素的反应进行判断,判定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抗性水平,并根据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是一种通过分析微生物DNA序列来判断其对抗生素的抗性水平的方法,它可以直接检测微生物体内的具体基因和突变,在治疗选药和预测患者耐药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细菌耐药预警管理制度
1.信息收集和分析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体系,包括医院、疾控中心、药品监管部门等多个方面。

在收集信息的同时,要对其进行可靠性评估和数据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风险评估
对细菌耐药性扩散的风险进行科学、全面、准确的评估,基于评估结果为系统制定有针对性的预警响应措施,并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3.应急响应
对出现的细菌耐药性事件要实施科学的应急预案和指导意见,及时采取控制和防范措施,避免疫情扩散和危害的加剧。

三、总结
细菌耐药性对人类健康产生着严重的威胁,只有建立科学而完善的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管理制度,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预防医学实验报告

预防医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细菌耐药性检测二、实验日期2024年3月15日三、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耐药性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抗生素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耐药性的操作步骤。

3. 分析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四、实验原理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

通过抗生素纸片扩散法,可以检测细菌对特定抗生素的敏感性。

该方法基于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在纸片周围形成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了细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

五、主要仪器与试剂1. 仪器:细菌培养箱、无菌操作台、电子天平、镊子、无菌棉签、酒精灯、显微镜等。

2. 试剂: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大肠杆菌标准菌株、抗生素纸片(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等)、营养琼脂平板、生理盐水、无菌水等。

六、实验步骤1.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和大肠杆菌标准菌株分别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小时。

2. 在无菌操作台上,用无菌镊子将抗生素纸片贴于平板表面,注意不要重叠。

3. 将平板倒置,37℃培养24小时,观察抑菌圈的大小。

4. 记录不同抗生素纸片的抑菌圈直径,并与标准菌株的敏感度进行比较。

5. 重复上述步骤,对其他实验菌株进行耐药性检测。

七、实验结果1.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等抗生素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mm、10mm、8mm,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敏感,对头孢菌素和红霉素具有一定的耐药性。

2. 大肠杆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等抗生素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5mm、20mm、15mm,表明大肠杆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和红霉素均敏感。

八、讨论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细菌耐药性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抗生素纸片扩散法的操作步骤。

2. 实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敏感,对头孢菌素和红霉素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大肠杆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和红霉素均敏感。

3. 细菌耐药性问题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耐药性监测、开发新型抗生素等措施是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的有效途径。

细菌耐药的监测方法

细菌耐药的监测方法

细菌耐药的监测方法一、细菌耐药监测的方法定义 AST 是一个检测细菌耐药性的是一个检测细菌耐药性的体外抑菌试验(ART)AST目的:检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预测临床治疗结果。

AST:(1)手工试验 1.纸片扩散法(S,I,R)2.稀释法(MIC)3. E test(MIC)(2)自动仪器 Vitek,Microscan,Phoenix(3)分子试验 PCR直接检测mecA基因(4)酶试验 Nitrocefin、ESBL检测(一)常规药敏试验1.细菌耐药表型检测: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根据NCCLS标准,通过测量纸片扩散法、肉汤稀释法和E试验的抑菌圈直径、MIC值和IC值获得。

也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检测:(1)耐药筛选试验:以单一药物的单一浓度检测细菌的耐药性被称为耐药筛选试验,临床上常用于筛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万古霉素中介的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及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的肠球菌等。

(2)折点敏感试验:仅用特定的抗菌药物浓度(敏感、中介或耐药折点MIC),而不使用测定MIC时所用的系列对倍稀释抗生素浓度测试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称为折点敏感试验。

(3)双纸片协同试验:双纸片协同试验是主要用于筛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杆菌的纸片琼脂扩散试验。

若指示药敏纸片在朝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方向有抑菌圈扩大现象(协同),说明测试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4)药敏试验的仪器化和自动化: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如:Vitek-2、BD-Pheonix、Microscan等运用折点敏感试验的原理可半定量测定抗菌药物的MIC值。

2.β-内酰胺酶检测:主要有碘淀粉测定法(iodometric test)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nitrocefin test)。

临床常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β-内酰胺酶试验可快速检测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卡他莫拉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

如β-内酰胺酶阳性,表示上述细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耐药;表示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包括氨基、羧基和脲基青霉素)耐药。

细菌耐药表型的检测方法

细菌耐药表型的检测方法

(5)大肠沿着菌株划线的生长表明碳青霉烯水解酶的产生。
6.改良的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活性的 表型试验,在检测KPC方面有>90%的敏感 性/特异性,检测其他碳青霉烯酶时敏感性/ 特异性不定(如:低水平的金属酶)。
7. 改良Hodge试验的质量控制(2009年 CLSI:M100-S19.APPB.124): 随患者菌株 每天检测。
**NA:不可用(本试验不适用于筛查)
4.什么时候做改良Hodge试验?
• 如果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 /或头孢曲松全部“R”。
• 注:头孢比肟对于碳青霉烯酶产生株的结果是不稳定的。

MIC(μg/ml) 抑菌圈(mm)
• 厄他培南 2
19-21
• 亚胺培南* 2-4
NA **
• 美洛培南 2-4
16-21
(3)35℃孵育18-24h,如克林霉素出现扁平或凹 陷的抑菌环为阳性。
D-Test试验耐药表型判断
耐药机制
红霉素 克林霉素 基因型
―――――――――――――――――――――――
泵出(MS)
R
S
MSRA
核糖体基因诱导变异 (ermC为主)
(iMls) R
D-Test(+)
核糖体基因结构变异 (cMLS) R
※三维水相试验方法的改进(M-H平板打孔[2mm]扩散法).
AmpC酶新的检测方法
4.质粒型AmpC酶三联纸片方法的检测 (1)将标准菌株ATCC 25922按常规药敏纸片K-B法
操作均匀涂布于M-H平板上。 (2)在M-H平板中心贴一片头孢西汀(30ug/片) 纸片,
在纸片边缘贴有待测菌的纸片(纸片上含20ul, PH8.0,1M Tris-0.1MEDTA)。 (3)另一侧边缘贴有产AmpC酶菌的纸片(同上)。 (4)35℃孵育18-24h,如待检菌出现扁平或凹陷的 抑菌环为阳性。

医院感染的药物耐药性检测方法

医院感染的药物耐药性检测方法

THANKS
表观遗传学分析
研究细菌基因表达的表观 遗传调控机制,揭示细菌 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机制 。
03
耐药性检测的实践应用
临床诊断
诊断感染源
通过对病原体进行耐药性检测, 可以确定感染源是否为耐药菌株 ,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 据。
指导抗生素选择
通过耐药性检测,医生可以根据 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 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 性的产生。
感染控制
监测流行趋势
对医院感染的耐药性进行监测,可以 了解耐药菌株的流行趋势和传播途径 ,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控制传播途径
通过耐药性检测,可以确定耐药菌株 的传播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 途径,防止感染扩散。
药物研发
发现新药靶
通过对耐药菌株的基因组和蛋白质组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新的药物靶点,为新 药研发提供依据。
检测成本
耐药性检测需要使用昂贵的试剂和设 备,导致检测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 临床的广泛应用。
耐药性检测的展望
技术创新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耐药 性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未来有望出现更加灵敏、特异
的检测方法。
降低成本
通过优化检测流程、降低试剂和设 备成本等措施,有望降低耐药性检 测的成本,使其在临床得到更广泛 的应用。
案例二:新型耐药性检测技术应用
总结词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耐药性检测技术不断涌现,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
详细描述
近年来,基因测序技术、质谱分析技术等新型耐药性检测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这 些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原菌的耐药基因和耐 药性质。此外,新型耐药性检测技术还能够对多重耐药菌进行检测,为临床医生提供更

细菌耐药性基因检测与筛查分子技术

细菌耐药性基因检测与筛查分子技术

细菌耐药性基因检测与筛查分子技术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能力,这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传统的抗生素已经变得无效,使得治疗感染性疾病变得更加困难。

因此,及早检测和筛查细菌耐药性基因对维护公共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细菌耐药性基因检测与筛查分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细菌耐药性基因检测与筛查技术是一种基于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通过检测并分析细菌中的耐药性基因,以确定细菌是否对特定抗生素产生抗性。

这种技术通常使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和DNA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它们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和鉴定耐药性基因。

首先,PCR技术起到了核心作用。

PCR可以在体外扩增细菌基因组中的特定片段,使其扩增成大量的复制物。

通过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可以选择性地扩增目标基因,例如与某种抗生素抗性相关的基因。

一旦目标基因扩增得到足够的数量,就可以进行后续的分析。

其次,PCR产物的测序是细菌耐药性基因检测与筛查中的关键步骤。

通过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可以获得目标基因的完整序列信息。

这有助于确定某种基因是否与耐药性相关,以及其与已知耐药性基因的相似性。

测序数据还可以用于比较不同临床样本或细菌株中的基因变异,揭示耐药性的起源和传播途径。

此外,细菌耐药性基因检测与筛查分子技术还可以运用微芯片技术,实现高通量的检测和分析。

微芯片上涂覆了大量的特异性探针,用于捕获目标基因。

细菌样本中的DNA经过PCR扩增后,可以与微芯片上的探针发生特异性的杂交反应,从而定量检测目标基因的存在与否。

细菌耐药性基因检测与筛查分子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它可以用于疾病诊断和监测。

通过检测细菌中耐药性基因的存在与数量,可以判断某种细菌株是否对一种或多种抗生素产生抗性,为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此外,该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细菌耐药性的传播和演变,及早发现和应对耐药性的出现。

其次,细菌耐药性基因检测与筛查分子技术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监管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细菌耐药表型的检测方法

细菌耐药表型的检测方法

四、金属β-内酰胺酶的表型检测方法
1.头孢他啶+2-巯基丙酸法(CAZ+NCA) (1)将待测菌株按常规药敏纸片K-B法操作均匀涂布于M-H平 板上。 (2)在M-H平板上分别贴两片头孢他啶(30ug/片)纸片,纸片 中心相距2.5cm,将其中一片头孢他啶纸片上加3ul 2-巯基丙 酸,35℃孵育18-24h。 (3)结果观察:若加有2-巯基乙酸的头孢他啶纸片抑菌圈大 于单个头孢他啶的抑菌圈(≧4mm),则为阳性,即产金 属β-内酰胺酶。
附:鉴定卡他球菌方法
1.40%KNO3浸湿滤纸条,贴于羊(马)血平板上,周 围点种待测菌,如果菌落周围出现大的绿色环 , 即为阳性。 2.丁酸酯酶检测法:购买丁酸酯酶检测纸片(梅里埃 公司生产),涂细菌于纸片上,如几分钟内出现绿 色为阳性。
金属β-内酰胺酶的表型检测方法
2.亚胺培南+EDTA法(IMP+EDTA) (1)将待测菌株按常规药敏纸片K-B法操作均匀涂布于M-H 平板上。 (2)在M-H平板上贴一片亚胺培南(10ug/片) 纸片,在距亚 胺培南纸片中心1.5cm处贴无菌空白纸片一片,将0.5M EDTA 10ul 均匀浸注于空白纸片上,35℃孵育18-24h。 (3)结果观察:若两片纸片抑菌圈有协同作用,则为阳性, 即产金属β-内酰胺酶。
耐药机制 红霉素 克林霉素 基因型 ―――――――――――――――――――――――
泵出(MS) 核糖体基因诱导变异 (ermC为主) 核糖体基因结构变异 (ermA为主) R (iMls) (cMLS) S R R MSRA D-Test(+) R
―――――――――――――――――――――--
七、其它耐药表型检测 1.MRSA,MRCNS 2.VRE 3.PRP 4.泵出机制:美平/泰能(MIC)≥1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检测分析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检测分析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检测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是指通过对患者临床样本进行微生物学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确定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

细菌耐药性检测分析是指对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检测和分析,以指导临床使用抗生素。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检测分析是临床微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预防和控制感染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方法临床微生物检验主要包括样本采集、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等步骤。

(1)样本采集:不同的临床样本需要采用相应的采集方法,常见的包括血液、尿液、粪便、呼吸道分泌物等。

(2)培养:将样本接种于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气氛等。

(3)鉴定:根据细菌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一些特异的生化试验等鉴定病原微生物的种类。

(4)药敏试验:通过将已分离培养的微生物与不同抗生素进行接触,观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2. 细菌耐药性检测分析的方法细菌耐药性检测分析主要通过药敏试验来进行,常见的方法有碟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

(1)碟扩散法:将已分离的细菌接种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培养基表面上,通过浸润纸片的方法,将抗生素逐渐扩散到培养基上,形成抗生素的浓度梯度,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和抑菌圈的大小,来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2)微量稀释法:在含有不同抗生素浓度的培养基中分别接种细菌,然后通过比较细菌在不同抗生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来确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常用的方法有肉汤微稀释法和E-test方法。

3.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检测分析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1)明确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通过临床微生物检验,可以确定引起感染病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病原微生物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指导合理抗生素的选择:细菌耐药性检测分析可以判断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

细菌耐药监测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细菌耐药监测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细菌耐药监测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引言: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过度和不合理的使用已经导致了细菌耐药的威胁。

为了遏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细菌耐药监测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细菌耐药监测的方法及其重要性以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进行探讨。

1.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这种方法通过测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最低浓度来判断细菌对该抗生素的敏感性。

通常情况下,细菌在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下无法生长,从而可以判断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2.纸片扩散:这种方法在含有抗生素的纸片上滴加经过稀释的细菌悬浮液,通过细菌的生长情况来观察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通过对不同浓度抗生素纸片的使用,可以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

3.基因检测:这种方法通过检测细菌体内的耐药基因来判断细菌的耐药性。

对细菌进行基因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细菌的耐药性,并帮助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提供抗生素选择的依据:细菌耐药监测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选择合适抗生素的依据。

通过了解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可以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的进一步发展。

2.制定公共卫生策略:细菌耐药监测可以提供有关细菌耐药性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这对于卫生部门制定公共健康策略、开展耐药菌监控和控制工作至关重要。

3.指导新药研发:了解细菌的耐药性可以指导新抗生素的研发工作。

通过对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的监测,可以确定哪种类型的抗生素对一些细菌特别有效,从而推动针对耐药菌的新药研发。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为了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以下是几点关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建议:1.根据细菌耐药性选择抗生素:根据细菌耐药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选择具有较高效力的抗生素可以更好地治疗感染。

2.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遵循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抗生素。

不要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自行使用抗生素,不要误认为抗生素能够治疗感冒等病毒感染。

细菌耐药性监测预警方案

细菌耐药性监测预警方案

细菌耐药性监测预警方案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等药物产生耐受性的能力,这给临床治疗和公共卫生带来明显的挑战。

为了及时监测和预警细菌耐药性的变化,制定细菌耐药性监测预警方案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个700字的细菌耐药性监测预警方案。

一、监测指标:1. 细菌耐药性程度:监测各种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水平,包括耐受性、中介耐受性和敏感性。

2. 耐药基因检测:监测常见细菌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包括β-内酰胺酶、甲氧西林酶等。

二、监测对象:1. 临床分离菌株:定期从临床医院和医疗机构收集不同类型的细菌分离株,包括耐药菌株和非耐药菌株。

2. 环境样本:定期从医院、群众居住区、水源等采集环境样本,监测细菌在环境中的耐药性传播情况。

三、监测方法:1.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采用标准微量稀释法或纸片扩散法,对细菌菌株进行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测试,确定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水平。

2. PCR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细菌菌株中的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确定其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

四、监测频率:1. 定期监测:每年至少进行两次细菌耐药性监测,包括对不同种类细菌的敏感性测试和耐药基因检测。

2. 需求性监测:发现疫情暴发或多发感染事件时,立即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以加强对疫情的监控和控制。

五、预警机制:1. 数据分析:对监测结果进行数据汇总和统计分析,分析不同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和分布情况。

2. 预警标准:根据历史数据和国际标准,建立细菌耐药性的预警标准,当某个细菌耐药性超过预警标准时,即发出预警信号。

3. 预警通知:一旦细菌耐药性超过预警标准,立即向相关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发出预警通知,提醒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

细菌耐药性监测预警方案是保障公共卫生和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通过对细菌耐药性的定期监测和预警,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避免耐药细菌的传播和扩散,从而减少耐药性感染的发生。

同时,还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检测方法

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检测方法

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检测方法简介: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耐药性分枝杆菌株的出现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因此,准确、快速地检测耐药性对于结核病防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传统涂布法:传统涂布法是一种经典而常用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该方法需要将分离得到的结核杆菌培养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琼脂平板上,并进行48小时以上培养。

通过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和对比试验,可以确定其耐药类型。

然而,这种方法操作复杂、时间较长且结果受到人为判断主观因素影响,已逐渐被新型技术所取代。

PCR扩增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法是一种高效、敏感且特异性强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它基于DNA的扩增原理,通过引物特异性靶向结核分枝杆菌核酸片段进行扩增,并通过特定技术判断结核杆菌是否存在耐药基因。

PCR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并且可以同时检测多个抗生素的耐药性。

然而,PCR方法需要专业实验室设备和一定的操作技巧,不适合于基层医疗机构。

快速涂片法:快速涂片法是一种经济简便、结果迅速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亲水性阳离子染料对细胞壁进行着色,分析红细胞上色素的扩散情况,从而确定是否存在抗药型结核分枝杆菌。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且结果直观可靠。

然而,在高密度培养物中检出阳性样本可能会受到其他非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影响。

气质联用仪法:气质联用仪法是一种新兴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技术。

该方法基于结核杆菌产生的气体代谢产物,通过检测气相色谱和质谱的联用技术来分析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快速、无需培养的优势,并且可以同时检测多种抗生素。

然而,由于设备昂贵且操作复杂,需要专业实验室支持。

基因测序法:基因测序法是一种准确度极高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它通过对整个细菌基因组进行全序列测定,包括靶区的引物设计、DNA提取、文库构建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等步骤,可以获得详尽的耐药性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1、细菌耐药表型检测: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根据NCCLS标准,通过测量纸片扩散法、肉汤稀释法和E试验的抑菌圈直径、MIC值和IC值获得。

也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检测:
(1)耐药筛选试验:以单一药物的单一浓度检测细菌的耐药性被称为耐药筛选试验,临床上常用于筛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万古霉素中介的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及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的肠球菌等。

(2)折点敏感试验:仅用特定的抗菌药物浓度(敏感、中介或耐药折点MIC),而不使用测定MIC时所用的系列对倍稀释抗生素浓度测试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称为折点敏感试验。

(3)双纸片协同试验:双纸片协同试验是主要用于筛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杆菌的纸片琼脂扩散试验。

若指示药敏纸片在朝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方向有抑菌圈扩大现象(协同),说明测试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
(4)药敏试验的仪器化和自动化: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如:Vitek-2、BD-Pheonix、Microscan等运用折点敏感试验的原理可半定量测定抗菌药物的MIC值。

2.β-内酰胺酶检测:主要有碘淀粉测定法(iodometric test)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nitrocefin test)。

临床常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β-内酰胺酶试验可快速检测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卡他莫拉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

如β-内酰胺酶阳性,表示上述细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耐药;表示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包括氨基、羧基和脲基青霉素)耐药。

3.耐药基因检测:临床可检测的耐药基因主要有:葡萄球菌与甲氧西林耐药有关的MecA 基因,大肠埃希菌与β-内酰胺类耐药有关的blaTEM、blaSHV、blaOXA基因,肠球菌与万古霉素耐药有关的vanA、vanB、vanC、vanD基因。

检测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的方法主要有:PCR扩增、PCR-RFLP分析、PCR-SSCP 分析、PCR-线性探针分析、生物芯片技术、自动DNA 测序
4.特殊耐药菌检测
(1)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测:对 1цg苯唑西林纸片的抑菌圈直径≤10㎜,或其MIC≥4цg/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对1цg苯唑西林纸片的抑菌圈直径≤17㎜,或MIC≥0.5цg/ml 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被称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

对MRS不论其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所有的β-内酰胺类药物和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均显示临床无效;绝大多数的MRS 常为多重耐药,耐药范围包括氨基糖甙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

(2)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检测:当对1цg苯唑西林纸片抑菌圈直径〈20㎜或MIC〉0.06цg/ml均应视为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

临床治疗显示 PRSP对氨卞西林、氨卞西林/舒巴坦、头胞克肟、头胞唑肟,临床治疗疗效很差,但应检测对头胞曲松、头胞噻肟和美洛培南等的MIC以判断是否对这些抗生素敏感。

(3)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检测:肠球菌对30цg万古霉素纸片抑菌圈直径≤14㎜或MIC≥32цg/ml被称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针对多重万古霉素药物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但对青霉素敏感的VRE可用青霉素和庆大霉素联合治疗,若对青霉素耐药而不是高水平耐氨基糖甙类可用壁霉素+庆大霉素。

(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一种能水解青霉素、
广谱头孢菌素及单胺类的酶,主要由克雷伯菌、肠杆菌等细菌产生。

当通过筛选法时对头孢泊肟、头孢他啶(10
цg/片)抑菌圈≤22㎜或氨曲南、头孢噻肟(30цg/片)≤27㎜的菌株经头孢他啶(30цg/片)、头孢他啶/克拉维酸(30/10цg);头孢噻肟(30цg/片)、头孢噻肟/克拉维酸(30/10цg)两组表型确证试验,其结果为两组中任何一组药物加克拉维酸与不加克拉维酸的抑菌圈相比,增大值≥5㎜时判断为产ESBL菌株(图7-13)。

产ESBL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不论其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如何,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和氨曲南治疗无效。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