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医学新思维(经筋与阳陵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心绞痛: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 要症状。急性发作时,若在内关、郄门、 阴郄、巨阙、膻中等常规处方基础上加 用阳陵泉,直刺1~2寸,行提插、捻转 泻法,对心脏平滑肌绞痛有明显的舒缓 作用,能较好的协助常规腧穴行气通阳、 化瘀止痛。对因心绞痛引起的胁肋放射 痛更能发挥舒经活络作用。
(3)胃肠痉挛:胃肠痉挛是由于胃 肠平滑肌突发性痉挛而产生的胃脘部或 腹部剧烈疼痛。除脘腹部疼如刀绞外, 腹直肌多呈挛急状态。在这种情况下, 可取中脘、梁丘强刺泻法,阳陵泉宜大 幅度提插、捻转,或加用电针强刺激, 以助中脘、梁丘通调腑气、止痉镇痛。
2.对筋会阳陵和经筋入内脏的初步认识 “筋会阳陵” 之说,首见于《难 经· 四十五难》,但未详其因。笔者认为: 筋会阳陵,其由有三:一因阳陵泉是足 少阳经腧穴,又为胆腑的(下)合穴, 主治腑病,而胆与肝相表里,肝主筋, 故阳陵泉与筋有密切关系。二是阳陵泉 位于膝部,是足三阳经筋、足三阴经筋 结聚之处。三是阳陵泉主治经筋病,诸 如下肢痿痹、半身不遂、腰痛、筋脉拘 急、抽搐、腓肠肌痉挛以及各种扭伤等 有着独特的疗效。
1.阳陵泉治疗范围古今文献复习 关于阳陵泉的主治,古今文献均只 记载了肝胆病和下肢痿痹方面的系列证 候,完全没有涉及到其它内脏病症。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胆合 入于阳陵泉,胆病者,善太息,口苦, 呕宿汁,心下憺憺,恐人将捕之,喉中 吤吤然,数唾,在足少阳之本末,亦视 其脉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热者取阳陵 泉。”
所以,完整地说,经筋所指的 范围,应包括骨骼、肌肉、皮下脂 肪、内脏系膜、内脏平滑肌和部分 神经实体结构。
(三)阳陵泉针灸临床新用
阳陵泉,穴出《灵枢经》,为 足少阳胆经(下)合穴,也是筋之 会穴。位于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 头前下方凹陷中。笔者在针灸临床 中,突破阳陵泉传统治疗肝胆疾病 和下肢痿痹的局限,广泛用于治疗 内脏多种病症,大大提高了本穴的 临床适应范围和治疗效果。
(二)十二经筋并非只是肌腱韧带 “筋”的含义,我国汉代最早的辞书《说 文解字》释为为“肉之力也”,意指能产生力 量的筋肉(“竹子头”的寓意)。经筋就是机 体筋肉系统的总称,隶属于正经,为十二经脉 在肢体外周的连属部分,故按十二经脉的循行 部位予以分类。每一条经筋主要连系同名经脉 循行部位上的若干肌肉群,而与脏腑没有属络 关系(并非不入脏腑),故仅以十二经脉之意 按手足、阴阳命名,而不冠以脏腑名称。
前者为视手太阳经筋等同于现代解 剖中的尺神经的例证:日常生活中,我 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弹及或碰撞肘关节尺 骨鹰嘴与肱骨大结节之间的凹陷时,就 会有触电感从肘尖放射到小指端,手太 阳经筋的分布与尺神经的分布相一致, 手太阳经筋“弹之应小指之上”与弹拨 尺神经的反应相一致。
后者则与中枢神经对机体的运动、感觉呈 左右交叉、上下颠倒的支配形式完全吻合(即 一侧脑部受伤,会导致对侧肢体瘫痪)。只不 过《黄帝内经》是将椎体交叉现象称之为“维 筋相交”而已。而经筋的系列病证如筋脉瘈纵 抽搐、角弓反张或弛缓不收、瘫痪失用,面肌 麻痹、口眼歪斜等均属于现代医学的神经系统 疾病。
《针灸甲乙经》:“胆胀者,阳陵泉主 之„„胁下榰满,呕吐逆,阳陵泉主之„„髀 痹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筋急,阳陵泉主 之。” 《铜人俞穴针灸图经》:“阳陵泉治膝伸 不得屈,冷痹脚不仁,偏风,半身不遂。”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阳陵 泉居膝下,外廉一寸中,膝肿并麻木,冷痹及 偏风,起坐腰背重,面肿满胸中,举足不能起, 坐卧似衰翁。”
3.阳陵泉治疗内脏病症的具体应用 (1)胆绞痛:胆绞痛是急性胆囊炎、胆石 症、胆道蛔虫病的主要证候。阳陵泉属足少阳 胆经(下)合穴,“合治内腑”,当为疏肝利 胆、行气镇痛之第一要穴。现代研究表明,针 刺阳陵泉可以加强胆囊的收缩频率和力度,促 进胆汁分泌,有利于结石的顺利排出,对奥狄 氏括约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操作时直刺2寸 左右,行提插、捻转泻法,动留针30~60分钟, 或以连续波、快频率电针强刺20~30分钟。
(6)泌尿系绞痛:泌尿系绞痛是泌 尿系结石的主要症状。病位在肾和膀胱, 涉及肝脾。绞痛发作时,阳陵泉宜急刺2 寸左右,行大幅度、快频率提插、捻转 泻法,或接电针以连续波、快频率强刺 激,或以5~10%葡萄糖液5ml左右穴位注 射,对泌尿系平滑肌以及膀胱括约肌有 良好的抗痉挛作用。
谢谢! Thanks!
(4)膈肌痉挛:膈肌痉挛中医称 “呃逆”,是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收缩运 动,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有声、音短 而频、令人不能自控为主要特征。针刺 止呃的穴位很多,但直接与膈肌密切相 连的却只有膈俞(膈之背俞)、阳陵泉 (筋会,膈肌古称“贲”,乃诸多经筋 所结之处)。故针刺阳陵泉缓解膈肌痉 挛,可收立竿见影之效。
(一)十二经筋入内脏
关于十二经筋是否入内脏的问题, 我们应当这样来分析:十二经筋的主体 结构是机体外周的筋肉系统,但并非不 入内脏。因为部分经筋除了在体表聚结 外,也进入体内散络,形成有关脏腑的 组织结构(如内脏系膜、平滑肌等), 只是与脏腑没有属络关系而已。
据《灵枢· 经筋》篇的记载,手太阴 、手厥阴经筋病候中的“息贲”,就类似 现代临床中的肺积、肺痈等病证;手少 阴经筋病候中的“伏梁”,就相当于现今 的胃痛、痞块等证。其它诸如心肌、胃 肠平滑肌、胆道括约肌、膀胱括约肌、 输尿管腔等也均由经筋构成。
一、十二经筋新解及“筋会阳陵”针灸临床新用 十二经筋,首见于《灵枢· 经筋》篇,即十 二经脉之气聚结于体表筋肉、骨骼、关节的体 系。隋唐时期著名医家杨上善在其著作《黄帝 内经太素》中有“十二经筋内行胸腹廓中,不 入五脏六腑”的引申和阐发。此后历代针灸文 献(包括现代中医药高等院校的《针灸学》教 材)以及《辞源》《辞海》《汉语字典》等都 受其影响,认为经筋只相当于现代解剖学中的 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结构,并把十二经筋 不入内脏作为其主要特点之一。由此而引出的 “筋会阳陵泉”也就只治疗体表肌肉、肌腱、 韧带的有关病症(胆道病变除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玉龙歌》:“膝盖红肿鹤膝风,阳 陵二穴堪可攻。” 《针灸大成》:“主膝伸不得屈,髀 枢膝股冷痛,脚气,膝股内外廉不仁, 偏风,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苦嗌中 吤然,头面肿,足痉挛。” 《医宗金鉴· 刺灸心法要诀》:“阳陵 泉治痹偏,兼治霍乱转筋痛。”
《针灸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4版教材): “下肢痿痹,脚气,口苦,呕吐,胁痛。” 《针灸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5版教 材):“胁痛,口苦,呕吐,下肢痿痹,脚气, 黄疸,小儿惊风。” 《腧穴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1版教材): “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 ,膝肿痛,脚 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 破伤风。”
(5)遗尿或尿潴留:遗尿或尿 潴留都缘于膀胱括约肌对尿液的调 节失控。《素问·宣明五气篇》说: “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尿。” 而这里所谓膀胱的“不利”、“不 约”,其实就是膀胱括约肌对尿液 的控制能力。
膀胱括约肌也是属于经筋的范畴, 作为筋之会穴,阳陵泉对其紧张或 松弛程度均有一定的调治作用。而 作为宗筋之主的肝(经),在其 “所生病”中也有遗尿和尿闭,就 是对阳陵泉能够主治遗尿或尿潴留 最好的佐证。
现今公认的看法,认为经筋相当于现代解 剖学中的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结构。例如 《辞海》释为“大筋、小筋、筋膜”(包括韧 带、肌腱等)。《说文解字》对“腱”的解释 为“筋之本也”。笔者认为:经筋所包含的组 织结构远不止这些,还应包括诸如皮下脂肪、 内脏系膜、内脏平滑肌和部分神经实体结构。
经筋入内脏,相当于内脏系膜、内脏平滑 肌,其论已如上述。我们还可以从《黄帝内经》 中找到它类似于神经系统组织结构的依据。 《灵枢· 经筋》篇说:“手太阳之筋……弹之 应小指之上。”阳明经筋与面瘫;“足少阳之 筋……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 ‘维筋相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