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医学新思维(经筋与阳陵泉)
我用阳陵泉——精选推荐
我用阳陵泉、委中穴的经验摘要人体有十二条经络,而行于侧面的为足少阳胆经,胆经共有四十穴,其中最常用且最神妙难诉的莫过于「阳陵泉」。
「委中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经气最强,腰背部的经络几乎为膀胱经所占注,故委中所治疗的面积甚广。
前言以五输穴的说法来论,阳陵泉乃是胆经的合穴,什么叫做「合」呢?合者,北方冬也。
阳气入脏故为合,谓其经脉肎此而入脏与诸经相合也。
也就是说,经脉走入合时其经气为最强的时机。
由此论断,可以得知,扎阳陵泉一穴,因为它的经气最强,入脏很深,故通上达下的作用也是最强的。
阳陵泉在足少阳胆经中,它扮演什么角色?它的穴性有舒筋脉、清胆热、驱腿膝风邪、疏经络湿滞之功,主治膝关节痛、坐骨神经痛、偏瘫、胸痛、胆囊炎。
除此之外,在针灸治疗常用穴中尚有「外伤阳陵泉」之说,也就是阳陵泉可治一切外伤的疾患,与八会穴的筋会阳陵泉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就是一切筋的毛病都可以找阳陵泉;所以阳陵泉是一个很重要的穴道。
临床心得一、依我临床用阳陵泉的心得把它报告如下:治偏头痛颇为灵验。
一般的偏头痛都容易发生在沿胆经走向的路线,用背歌诀的方式,我把穴位的走向依序记之如次:「足少阳胆瞳子,四十四穴行迢迢,听会上关颔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邀,阳白临泣目窗毕,正营承灵脑空摇……」。
偏头痛最易发生的位置就是沿着胆经走的路线,阳陵泉为胆经合穴,经气最强,入藏最深,故扎此一穴,即可通上达下,而把偏头痛轻易的治好。
许多人有后头痛的经验,这个后头痛指的是风池穴的地方按压痛,而非指膀胱经的后头痛。
对于风池穴产生的后头痛,一般的医者大抵都是在风池穴上下功夫,这是属于局部的取穴法,方法并没有错,但根据内经所云,上病下取及远处取穴的方法以疏导经络的滞气,效果可能会更好。
我若碰到这种症状,大抵都先取阳陵泉,祗要阳陵泉取穴准,针感强,常能一针见效,当场即可测试风池穴酸痛消失的有无,如果针在风池穴上,就没有当场可以测试的机会,当然疗效上大打折扣了。
拉筋疗法 拨筋疗法 经筋疗法
拉筋疗法拨筋疗法经筋疗法"重点拉筋"项目有:1.拉腹筋;2.拉背筋;3.拉腿筋;4.拉手筋;5.拉颈筋。
分别叙述如下:1. 拉腹筋:方法是,在床上或软垫上跪下,让脚背贴在床上或软垫上,然后将两脚后跟往左右两侧拉开,再使臀部落下,坐在床上或垫上,然后让身体慢慢向后仰。
先使头部碰到床上或垫上,然后背部慢慢躺下去,面部朝天,背部贴紧床上或垫上,保持60秒再起身。
这个动作常导致脚筋的酸痛,宜忍耐。
做久了酸痛会减轻,使人不至于忍受不了。
2. 拉背筋:分为两种拉法。
第一种是,在床上或垫上先伸直两腿,然后再以额头碰膝盖,至少碰10下。
练时两腿要尽量伸直,尽量不要使膝盖向上弓起。
第二种是,坐在床上或垫上,使两脚合掌,掌面向上,两脚小趾并拢,然后以额头碰脚大拇趾,至少碰30下。
刚开始较难碰到,练久了就会碰到。
3. 拉腿筋:拉腿筋又叫做"一字步",这是所有拉筋动作较困难的一种,练成的人不多。
一旦练成了,也可算是人生的一大成就。
它的动作是让两腿往前后左右劈开。
刚开始时,可以练“弓箭步”压腿,只要不灰心,持之以恒,有一天便会使两腿前后左右成为一直线贴近地面。
我开始练成时年仅8岁,那是在练午蹈时必修的功夫课。
三十年后练瑜珈时又继续操练,每次练五分钟,五分钟到了就起来走一走,走几分钟后,就继续拉,每天一连练四五次。
如此奋斗了1月余,终于让臀部完全贴紧软垫,很有成就感。
此后尽可能每天练,除非特别忙的日子,否则每天总是练完整套的拉筋功课,包含“一字步”。
告诉大家将大腿尽量劈开以增强肝肾功能,其实不过是要拉伸腿上的大筋。
男性生殖器名为"宗筋",即是诸筋汇聚之意,所以改善"筋"的供血,是从源头来解决肝的问题,方法也极为简单。
大家不妨试试。
有志者事竟成,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了身心健康,值得大家努力去完成。
4. 拉手筋:拉手筋也是一份苦差事,但总比练“一字步”容易得多。
百度百科:阳陵泉
阳陵泉阳陵泉,前人依其所在部位而命名(胆属阳经,膝外侧属阳,腓骨小头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处经气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阳陵泉”)又名筋会、阳陵、阳之陵泉;是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上穴,为筋之会穴。
目录1穴位介绍2穴位取法3局部解剖4主治范围5临床应用6刺灸法7按摩法8穴位配伍9文献摘要10研究发展1穴位介绍历代针灸医家将之列为要穴,亦与其主治有关。
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嗌中吤吤然数唾,在足少阳之本末,亦视其脉三陷下者炙之,其寒热者,取阳陵泉:”此是治疗胆腑病症。
阳陵泉又治筋病,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有:“……筋急,阳陵泉主之。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歌》:“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
”阳陵泉又治疗足少阳经体表循行通络上的病变。
阳陵泉2穴位取法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本穴取法,历代文献其说不一。
《灵枢·本输篇》:“伸而得之。
”是让患者将下肢伸直,然后取穴;《针灸大成》:“蹲而取之。
”是嘱病人取下蹲姿势再定穴;《中国针灸学》:“坐,屈膝重足……取之。
”本人从多年临床实践观察体会,以上方法对于老年人、儿童、体质虚弱者均不适宜。
基原因是易发生晕针及弯针。
我则采用仰卧位或侧卧位取穴,仰卧时对下肢微屈,在腓骨小头前下凹陷中取之。
这种方法取穴病人感到舒适耐久,不易发生晕针、弯针,并容易引起经气,得气快,感传好。
3局部解剖膝下外侧动、静脉。
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及腓深神经处。
皮肤、皮下组织、小腿深筋膜、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
腓总神经在窝上角由坐骨神经分离以后,沿着窝外侧壁到腓骨小头的后下方穿腓骨长肌,分为腓浅、深神经。
腓浅神经的肌支支配腓骨长、短肌。
4主治范围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
现多用于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小儿舞蹈病等。
阳陵泉穴的临床应用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6), 8903-8908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61245阳陵泉穴的临床应用武兆文1,赵 惠2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黑龙江 哈尔滨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收稿日期:2023年5月5日;录用日期:2023年5月28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6日摘要 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之合穴,五行属土,又为胆之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在小腿外侧上部,腓骨小头前下凹陷中取之。
有疏肝利胆、强腰健膝、通利关节、舒筋活络的作用,临床常应用于黄疸、胁肋疼痛、呕吐等肝胆消化系疾患,膝髌肿痛、下肢痿痹、腰痛等筋的相关病症,或胆经循行所过之处的经脉病症,故临床运用甚广,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本文以阳陵泉近几年的临床观察为基础,对其进行总结整理,以便于临床应用。
关键词阳陵泉,临床应用,针灸Clinical Application of Yanglingquan AcupointZhaowen Wu 1, Hui Zhao 21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Tuina of Chinese Medicin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 2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Second Hospital, Harbin Heilongjiang Received: May 5th , 2023; accepted: May 28th , 2023; published: Jun. 6th , 2023AbstractYanglingquan is the He-sea point of foot-Shaoyang gallbladder meridian and belongs to earth in the five elements. It is the lower confluent point of gallbladder meridian and is also the influential acupoint of tendons, which can be taken from the upper part of the outer leg and the lower de-pression in front of the fibulae capitulum. It has the functions of soothing the liver and gallbladder, strengthening the waist and the knee, promoting the joints, relaxing the tendons and activating武兆文,赵惠the collaterals. It is often used in the clinic for the liver and gallbladder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such as jaundice, flank pain, vomiting, knee patelatoma, lower limb paralysis, lumbago and other tendon-related diseases, or the meridians in the place where the gallbladder meridian circulates, so it is widely used in the clinic and has achieved good clinical effects. Based on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Yanglingquan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collates it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KeywordsYanglingquan (GB34), Clinical Application, Acupuncture Arra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穴位概述外为阳,膝外侧腓骨小头隆起如陵,穴在其下陷中,犹如陵下水泉,故名阳陵泉。
阳陵泉穴的妙用总结!
阳陵泉穴的妙用总结!展开全文导读阳陵泉是足少阳的合穴,又是筋之会穴。
《马丹阳十二穴主治杂病歌》、《十金十穴歌》把它列为要穴。
所谓要穴,是指临床应用范围广,疗效好,值得针灸医生重视。
一.阳陵泉穴的取法本穴的取法,历代文献其说不一,《灵枢.本输篇》:“伸而得之。
”是让患者将下肢伸直然后取穴;《针灸大成》:“蹲而取之。
”是嘱病人取下蹲姿式再定穴;《中国针灸学》:“坐屈膝垂足…取之。
”笔者认为采用仰卧或侧卧取穴较好。
仰卧时,下肢微屈,膝部垫上枕头之类的东西为佳。
这种取法,病人感到舒适,不易发生晕针、弯针。
二.应用范图(一)半身不遂半身不遂属中医“中风”的一种临床证候。
即手不能握,足不能步症状。
上肢不遂,主取肩髃、曲池、外关、伍用阳陵泉;下肢不遂,主取阳陵泉,伍用环跳、昆仑。
正如:《百症赋》上说:“半取不遂,阳陵远达于曲池。
”病例:余xx,男,68岁,农民。
主诉:十五年前即患血压高症,经常头晕、头痛,视物昏暗。
三天前睡至半夜,突然不能翻身,右下肢屈伸不能。
查体:意识语言清楚,形瘦体弱,舌质淡,苔薄白,脉微弦。
血压.200/130mmHg。
右下肢肌力低下,不能自主屈伸。
证属气血失和,络脉瘀阻,以致下肢不遂。
遂针右侧阳陵泉、环跳、绝骨、隐白。
针刺1次,未应。
第二次针刺,始有酸、麻、胀、痛感。
继针两次,患肢可以屈伸,但伸腿仍觉力弱。
又连续针6次,方能搀扶行走(因患老年性白内障不敢大胆迈步)。
(二)胁痛两胁,为足厥阴、足少阳经循行路线部位,肝胆有疾,经气变动,络脉失调,气血瘀阻,均可导致胁痛。
《针炒甲乙经》曰:“胁下满,呕吐逆,阳陵泉主之。
”《针灸大成》引《医学入门》杂病穴法歌:“胁痛只须阳陵泉”以及“脚连胁腋痛难当,环跳阳陵泉内杵”。
可见阳陵泉治疗胁肋疼痛确有实效,是有历史性的。
病例:杨xx,男,55岁,教师。
主诉:五日来左胁疼痛,如针刺样,咳嗽疼痛加剧。
查体:舌淡暗,苔薄白.脉弦。
证属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遂针阳陵泉(左),以快速捻转进针,深1.5寸,得气后,施以泻法,病者胁痛即刻减轻,咳嗽时,已不再有痛感;留针半小时,起针后疼痛完全消失。
阳陵泉配穴的不同疗效
以下是一些常见病症和症状,以及与环跳穴位和阳陵泉穴位配合使用的一些穴位:
1. 阳陵泉配合日月、丘墟、肝俞、胆俞:用于治疗胆结石、胆囊炎、胰腺炎。
2. 阳陵泉配合阴陵泉:用于治疗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
3. 阳陵泉配合绝骨加局部排刺:用于治疗颈前肌萎缩症。
4. 阳陵泉配合委中、阴陵泉:用于治疗腓总神经损伤。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根据传统中医的理论和经验来描述的,具体的治疗方案仍需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和确定。
如果您有相关的健康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或中医针灸师,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基于经筋理论治疗腰痛的临床研究现状
基于经筋理论治疗腰痛的临床研究现状腰痛是人们常见的一种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造成了社会的经济负担。
传统中医经筋理论认为,腰部是人体阳明经的起始部位,与肝、胆、胃、大肠、三焦等脏腑经络紧密相连,因此,腰痛与脏腑气血的协调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经筋理论在腰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一、穴位理论与临床应用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施加刺激,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及神经系统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腰痛的目的。
以下是常用的针灸穴位:(1)肾俞穴肾俞穴是治疗腰痛的重要穴位之一,位于腰部第二脊椎棘突下方的两侧。
通过刺激肾俞穴,可以调节肾脏功能,增强腰部气血运行,改善腰部的疼痛感。
(2)阳陵泉穴委阳穴是治疗腰痛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后外侧,当腓骨头两侧的肋骨之间。
刺激委阳穴可以增加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腰背部疼痛,增加腰背部的肌肉力量。
二、经络贴敷治疗腰痛的作用与机制经络贴敷是通过在经络沿线贴敷特定的贴剂来管理人体的气血运行情况,达到治疗腰痛的效果。
经络贴敷治疗腰痛具有以下机制和作用:(1)增强气血运行经络贴敷能够刺激局部穴位和经络,促进局部气血运行,增加细胞再生、再生和修复过程,从而改善腰痛的症状。
(2)促进细胞代谢经络贴敷治疗可以通过调节局部生理功能和代谢系统,刺激细胞代谢,增加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缓解腰痛的症状。
(3)提高局部温度经络贴敷可以增加局部皮肤和组织的温度,促进局部血管扩张和氧气供应,增强腰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能力,缓解腰痛的症状。
经络刮痧是采用特定的工具在经络及其相应的穴位上施加刮擦力,刺激神经系统,增加血流量,从而改善腰痛的症状。
经络刮痧治疗腰痛的机制和作用如下:(1)促进局部气血循环经络刮痧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缓解局部气血循环不畅的情况,增加气血的供应量,从而改善腰痛的症状。
(2)提高局部氧气供应(3)增加患者的免疫力经络刮痧治疗可以刺激身体的免疫系统,增加患者的免疫力,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修复能力,缓解腰痛的症状。
浅谈“筋会阳陵”
H HZ E E IIEA DM T RAM DC E E R H20V L 1 N .2 S IH NM DCN N A E I E IAR S A C 8 O .9 O 1 0
样 品并没有聚类在一起 , 如山东与江苏 的几个产地的样 品都 没有 聚集在一起。该结 果表 明, 实验 中丹参样品的聚类结 果与样品 本
中 图分 类号 :2 5 R 4
文献标 识码 : C
文章 编号 :0 80 0 ( 0 8 1 .9 2 2 10 -8 5 2 0 )22 7 - 0
阳陵泉是足少 阳胆经之合穴 , 为八会穴 之一。《 经 ・四十 经而得 名也 ; 难 泉者 , 乃本经之脉至此下注 , 有泉之象焉 。如本经 自 五难》 “ 日: 筋会 阳陵泉” 会 ” 会 聚” ; 筋” 。“ 者“ 也 “ 即指 “ 经筋 ” 下而上升 , , 又为上升 , 又为所人合 土 ; 自土中出 , 脉 又有泉象 , 而 合 是经络系统 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十二经的外围 , 多起于四肢末 , 主 得之 , 命名 日: 阳陵泉” “ 。 司运动 , 经筋之精气在运 动过程 中会 聚于 阳陵泉, 笔者 通过学 习 阳陵泉位 居 膝旁 , 《 问 ・ 要 精微 论》 : 膝 为筋 之 而 素 脉 说 “ 就 阳陵泉与筋( 经筋 ) 的联 系 , 从定位 、 命名 、 经脉 , 脏腑 以及现代 府 ” 主屈伸之键 , 屈伸 不解 , , 若“ 行将偻 附 , 筋将惫 矣” 。大筋 之 研究和临床应用等五方面 阐述如下。 会 即在于膝 , 故云 : 诸 筋 皆会 于 阳之 陵泉” 依此 而定 阳陵泉为 “ , 1 阳陵泉 的定位、 命名与筋的关系 筋会 , 理可通。 其 关于阳陵泉的定位 , 针灸甲乙经》日: 在膝下一寸 , 《 “ 骨行外 2 阳陵 泉 所 在 经 脉 与 筋 的 关 系 廉, 陷者 中” 。清 ・ 岳含珍撰《 经穴解》 : 穴在膝下 一寸 , 云 “ 外廉 《 灵枢 ・ 经脉》 篇记 载: 胆足少 阳之脉 , “ ……下腋 , 循胸 , 过 陷 中, 蹲坐取之 , 足少 阳所人为合土” 。各版 中医教材及《 国家经 季胁 , 下合髀厌中 , 以下循髀阳 , 出膝外廉 , 下外辅骨之前 , 直下抵 穴标准定位》 中也有 明确标记 。 绝骨之端” 。阳陵泉位 于足少 阳胆经 , 为其合穴 , 根据经 脉所过 , 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之 合穴 , 于腓骨小 头前下方 凹陷 中, 主治所及 , 阳行头身之侧 , 位 少 多联络骨节 , 而筋附着于骨而聚于关 穴之称陵也 , 以仅在膝之下 , 膝有高陵之象 焉 , 日陵 ; 故 阳者 , 以本 节 。正如《 素问 ・ 五脏 生成篇》 :诸筋者 , 说 “ 皆属于节” 。此处节
按压穴位自己治病——阳陵泉:远离腿抽筋的痛苦
龙源期刊网
按压穴位自己治病——阳陵泉:远离腿抽筋的痛苦
作者: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6年第08期
中医中有“筋会阳陵”之说,长期筋骨僵硬、酸痛、容易抽筋的人,只要平时多多按摩这个穴位,就能得到改善。
位置: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此穴具有疏泄肝胆、清利湿热、舒筋健膝的功效。
按摩这个穴位,可以有效缓解抽筋、筋骨僵硬、酸痛等症状,对肩关节痛、膝关节痛、下肢麻木瘫痪等病症也有很好的改善和保健作用。
正坐,垂足,小腿与大腿约成90°,上身稍前俯,用右手手掌轻握左腿膝盖前下方,四指向内,大拇指指腹所在位置的穴位即是。
坐在床上,弯曲膝盖,食指指腹放在穴位上,垂直按揉,会有酸、胀、痛的感觉。
每次左右各按揉1~3分钟。
中医穴位详解:阳陵泉穴
中医穴位详解:阳陵泉穴
操作: 灸法:直接灸3-7壮,温合灸5-15分钟。
中医穴位详解:阳陵泉穴
操作: 按摩法:以指腹或指节按压4-5次。按摩 时,朝骨头突出的部位施力。
中医穴位详解:阳陵泉穴
配伍: 配曲池穴治半身不遂;配日月穴、期门穴、 胆俞穴、至阳穴治黄疸、胆囊炎、胆结石; 配足三里穴、上廉穴治胸胁痛。
中医穴位详解:阳陵泉穴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谢谢!
主治: 半身不遂,麻木,脚气,胁肋痛,口苦, 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破伤风。
中医穴位详解:阳陵泉穴
主治:
腰痛、膝盖疼痛、脚麻痹、消化不良、关 节筋迟缓或痉挛肿痛、抽筋、麻痹、腰腿 疲劳、胃溃疡、坐骨神经痛、胆囊炎、高 血压、遗尿等。该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 的重要穴位之一
中医穴位详解:阳陵泉穴
操作: 刺法:直刺或向下斜刺1.0-1.5寸。针刺 时,局部有酸胀感.针感可放散至足部外 侧。
中医穴位详解:阳陵泉穴
解析: (3)胆经合。合,会合也。本穴为胆经气 血会合之处,故为胆经合穴。理同筋会名 解。
中医穴位详解:阳陵泉穴
解析:
(4)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 化表现同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胆经上、 下两部的天部水湿风气会合而成,在本穴 为聚集之状,表现出土的不动之义,故其 属土。
中医穴位详解:阳陵泉穴
意义: 胆经的地部水湿在此大量气化。
中医穴位详解:阳陵泉穴
运行: 散热吸湿后冷降归地。
中医穴位详解:阳陵泉穴
气血: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热风气和随风气上扬 的脾土尘埃。
中医穴位详解:阳陵泉穴
附注: 为合穴,属土,筋会。
中医穴位详解:阳陵泉穴
功能: 降浊除湿。
关于人体十大养生穴位之阳陵泉穴的信息
关于人体十大养生穴位之阳陵泉穴的信息今天给各位分享人体十大养生穴位之阳陵泉穴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阳陵泉穴的准确位置在哪里?2、阳陵泉的准确位置在哪里?3、阳陵泉的作用与功效是什么?4、阳陵泉的准确位置在哪?5、阴陵泉阳陵泉在哪,,怎么取穴,给我说得人性化一点,,不要太深奥,,6、阳陵泉的穴位在哪里?要图阳陵泉穴的准确位置在哪里?阳陵泉穴,位于人体的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即:在小腿的外侧,膝关节下方的外侧有一个高点(腓骨小头),从高点的前下方大概一寸左右有一个凹陷。
阳陵泉穴归属足少阳胆经,有治疗肩周炎、落枕、膝关节炎、腰扭伤等作用。
扩展资料穴名的来源“阳”,阳气也。
“陵”,土堆也。
“泉”,源源不断也。
该穴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气化。
本穴物质为膝阳关穴飞落下传的经水及胆经膝下部经脉上行而至的阳热之气,二气交会后,随胆经上扬的脾土尘埃吸湿后沉降于地。
胆经上部经脉落下的经水亦渗入脾土之中,脾土固化于穴周,脾土中的水湿则大量气化,本穴如同脾土尘埃的堆积之场和脾气的生发之地,故名。
--阳陵泉阳陵泉的准确位置在哪里?1、阳陵泉穴位置属足胆经经脉的穴道,在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的腓骨小头稍前的凹陷中。
直刺1〜1.5寸。
可灸,但较少用之。
2、阳陵泉穴主治抽筋麻痹腰腿疲劳胃溃疡下肢痿痹(1)肝胆消化系统疾病:黄疸,口苦,胆囊炎,胆石症,肝炎,胃痛,胃胀,呕吐。
(2)运动系统疾病:落枕,颈椎病,肩痛,肢体麻木,膝膑肿痛,中风后遗症,脚气。
(3)胸胁痛:肋间神经痛,胸胁挫伤,肋软骨炎,胸膜炎。
(4)人体侧身疾病:如偏头痛,耳鸣,耳鸯,偏身麻木等。
3、阳陵泉穴穴性疏肝利胆,舒筋活络,通利关节(根据其穴性,临床主要用于西医学中的胆道系统疾病、胸胁痛、肩周炎、颈椎病、膝关节疼痛等运动系统疾病)。
4、阳陵泉穴取穴正坐,垂足,约成90°,上身稍前俯,用左手手掌轻握右脚膝盖前下方,四指向内,大拇指指腹所在位置的穴位即是。
阳之陵泉穴
阳之陵泉穴文章目录*一、阳之陵泉穴的概述*二、阳之陵泉穴的取穴方法*三、阳之陵泉穴的解剖位置*四、阳之陵泉穴的疗法*五、阳之陵泉穴的配伍*六、阳之陵泉穴的功效与作用*七、文献摘要阳之陵泉穴的概述1、定义阳之陵泉人体穴位。
前人依其所在部位而命名(胆属阳经,膝外侧属阳,腓骨小头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处经气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阳陵泉”)又名筋会、阳陵、阳之陵泉;是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上穴,为八会穴之筋会。
2、别名筋会、阳陵、阳之陵泉。
3、出处《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胆出于窍阴……入于阳之陵泉,阳之陵泉,在膝外陷者中也,为合,伸而得之。
4、主治疾病阳陵泉主治胆、肝、下肢等疾患:如胸胁支满,胁肋疼痛,呕吐胆汁,寒热往来,头痛腰痛,半身不遂等。
阳陵泉穴主治胁痛、口苦、呕吐、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脚气、黄疸、小儿惊风。
现代又多用阳陵泉治疗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高血压、肋间神经痛、舞蹈病、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下肢疼痛、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
现代常用于治疗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下肢瘫痪、踝扭伤、肩周炎、落枕、肋间神经痛、腰扭伤、臀部肌内注射后疼痛、高血压、肝炎、胆石症、胆绞痛、胆道蛔虫病、习惯性便秘等。
也治疗其它疾病:如高血压病,肋间神经痛。
5、穴位解析阳陵泉。
阳,阳气也。
陵,土堆也。
泉,源源不断也。
该穴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气化。
本穴物质为膝阳关穴飞落下传的经水及胆经膝下部经脉上行而至的阳热之气,二气交会后,随胆经上扬的脾土尘埃吸湿后沉降于地,胆经上部经脉落下的经水亦渗入脾土之中,脾土固化于穴周,脾土中的水湿则大量气化,本穴如同脾土尘埃的堆积之场和脾气的生发之地,故名。
阳陵名意与阳陵泉同。
筋会。
筋,肝胆所主之风也。
会,交会也。
筋会名意指胆经的天部风气在此汇合。
本穴物质为膝阳关穴下传的寒湿风气和胆经膝以下各部上行的阳热风气,在本穴为汇合之状,故名筋会。
胆经合。
合,会合也。
本穴为胆经气血会合之处,故为胆经合穴。
阳陵泉,曲池穴取穴方法初探
阳陵泉,曲池穴取穴方法初探
徐立;王卫
【期刊名称】《天津中医》
【年(卷),期】1990(000)002
【摘要】阳陵泉与曲池穴均为临床常用腧穴,笔者对其取穴方法有些不同看法,愿与同道共同探讨。
一、阳陵泉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筋之会穴及胆的下合穴。
《腧穴学》“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取之。
”阳陵泉穴出自《灵枢经》,其位置在《本输篇》和《邪气脏腑病形篇》中分别有所描述。
《灵枢·本输篇》言:“阳之陵泉,在膝外陷者中,为合,伸而得之。
”《甲乙经》在《本输篇》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徐立;王卫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4.2
【相关文献】
1.独取阳陵泉穴治疗腓总神经麻痹35例 [J], 吴曦;刘凤阁;谭华炳
2.针刺穴位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针刺中渚穴和阳陵泉穴与大脑皮质兴奋性的关系 [J], 邹明珠;周诚;陈敏;杨正汉;田丽芳
3.缪刺电针足三里穴、阳陵泉穴对CCI大鼠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 [J], 操芬;屠文展;程瑞动;程博;蒋松鹤
4.齐刺阳陵泉穴联合传统取穴针刺治疗腓总神经麻痹\r25例临床研究 [J], 曹丽颖;
徐文源;李岩
5.外关穴和阳陵泉穴区不同层次针刺激活脑区的fMRI比较研究 [J], 王艳杰;吴俊贤;黄泳;邹燕齐;陈俊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阳陵泉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阳陵泉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yanglingquanxue阳陵泉穴疏肝利胆,舒筋活络,通利关节(根据其穴性,临床主要用于西医学中的胆道系统疾病、胸胁痛、肩周炎、颈椎病、膝关节疼痛等运动系统疾病)。
阳陵泉穴的功效与作用阳陵泉归属足少阳胆经,为胆经脉气所入之合穴,在五行中屈土,为胆腑的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具有清肝利胆、疏肝解郁、舒筋止痛、通利关节的作用。
是治疗肝胆疾病之常用要穴,运动系统疾病之特效穴。
本穴首见于《灵枢·邪气藏府病形》。
“阳”指外侧;“陵”,指高处;“泉”,指凹陷处。
本穴位于膝下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故名“阳陵泉”,别名“阳陵”“阳之陵泉”。
长期筋骨僵硬、酸痛,容易抽筋的人,只要平时多多按压这个穴位,就能得到改善。
古代医书还记载这个穴位对“胆病、善太息、口苦、胁下痛胀、吐逆、喉鸣、诸风、头面肿、头痛、眩晕、遗尿、痉挛、筋疼、膝伸不得屈、冷痹、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膝肿麻木、草鞋风”等病都具有良好的医治效果。
(1)阳陵泉是治疗胆道系统疾病之常用要穴。
本穴是足少阳胆经之合穴,在五行中属土,为合(土)穴,有肝脾同治的作用。
合主逆气而泄,所以因肝气横逆,肝脾不和胃脘胀痛、嗳腐吞酸、呕吐呃逆皆能治之。
《素问·邪气藏府病形》曰:“合治内腑。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疾高而外者,取之阳之陵泉也。
”当症状表现在上部,而属于外的腑病,就可以取用足少阳胆经的合穴阳陵泉治疗。
故用阳陵泉治疗胆腑病症,一切胆道系统疾病皆能治疗,如黄疸、胆囊痛、胆囊炎、胆石症等。
因为肝胆相表里,且阳陵泉有清肝利胆、疏肝理气的作用,所以由肝胆失调所致的口苦咽干、发热里寒、寒热往来、身目色黄、尿黄便秘等症状用之皆效。
《素问·奇病论篇》言有病口苦,取阳陵泉。
”《针灸甲乙经》载:“胆胀者,胁下痛胀,口苦好太息,阳陵泉主之。
”均是历代医籍对阳陵泉治疗胆腑病的运用经验。
(2)阳陵泉是治疗运动系统疾病之重要穴。
浅谈筋会阳陵”
浅谈“筋会阳陵”【关键词】阳陵泉;筋(经筋)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之合穴,为八会穴之一。
《难经·四十五难》曰:“筋会阳陵泉”。
“会”者“会聚”也;“筋”即指“经筋”,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二经的外围,多起于四肢末,主司运动,经筋之精气在运动过程中会聚于阳陵泉,笔者通过学习就阳陵泉与筋(经筋)的联系,从定位、命名、经脉,脏腑以及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等五方面阐述如下。
中国 1 阳陵泉的定位、命名与筋的关系关于阳陵泉的定位,《针灸甲乙经》曰:“在膝下一寸,骨行外廉,陷者中”。
清·岳含珍撰《经穴解》云:“穴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蹲坐取之,足少阳所入为合土”。
各版中医教材及《国家经穴标准定位》中也有明确标记。
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之合穴,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穴之称陵也,以仅在膝之下,膝有高陵之象焉,故曰陵;阳者,以本经而得名也;泉者,乃本经之脉至此下注,有泉之象焉。
如本经自下而上升,又为上升,又为所入合土;脉自土中出,又有泉象,合而得之,命名曰:“阳陵泉”。
阳陵泉位居膝旁,而《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膝为筋之府”,主屈伸之键,若“屈伸迷惑,行将偻附,筋将惫矣”。
大筋之会即在于膝,故云:“诸筋皆会于阳之陵泉”,依此而定阳陵泉为筋会,其理可通。
2 阳陵泉所在经脉与筋的关系《灵枢·经脉》篇记载:“胆足少阳之脉,……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
阳陵泉位于足少阳胆经,为其合穴,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少阳行头身之侧,多联络骨节,而筋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
正如《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筋者,皆属于节”。
此处节即指骨关节而言,据此针刺阳陵泉穴可治疗颈项、侧头、胸胁、腰尻、膝骨关节、小腿等诸筋病变。
《灵枢·经筋》篇曰:“足少阳之筋,上循胫外,结于膝外廉……”其经筋病候“乘眇季胁痛,上引缺盆,膺乳,颈维筋急……”足少阳经筋分布在下肢外侧中间及躯干和头面之侧,其前边为足阳明经筋,后边为足太阳经筋,前后经筋相互联系,而结于膝外廉,正是阳陵泉穴所居之处,故据此曰:“筋会阳陵。
阳陵泉穴的临床应用
阳陵泉穴的临床应用
牛凤菊;石冬梅;刘旭军
【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
【年(卷),期】2003(019)011
【摘要】阳陵泉穴是足少阳胆经合穴,又为胆之下合穴和八会穴之一筋之会穴.不但能治疗本经病变,还能治疗胆腑病变,又是治疗筋脉麻痹之要穴,具有疏肝理气、清热利湿、利胆和胃、舒筋活络、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之功效,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对胁痛、肩痹、痉证、痿证、肝斑等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总页数】2页(P41-42)
【作者】牛凤菊;石冬梅;刘旭军
【作者单位】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山东,济南,250014;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山东,济南,250014;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9
【相关文献】
1.阳陵泉穴的临床应用 [J], 王金全
2.浅谈阳陵泉穴的临床应用 [J], 孟宪军
3.相对穴位临床应用(3)--阴陵泉、阳陵泉穴的应用 [J], 杨志新
4.阳陵泉穴的临床应用 [J], 蔡圣朝
5.《针灸大成》阳陵泉穴临床应用 [J], 高俊祎;王梦琦;李向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刺外关、阳陵泉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临床观察
针刺外关、阳陵泉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临床观察李国华;杨丹红【摘要】目的观察巨刺外关、阳陵泉两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落枕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外关、阳陵泉穴配合患者自主活动颈部,对照组采用毫针针刺患侧落枕穴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治疗1~3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颈椎活动度及治疗前后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6%,高于对照组的86.66%(P< 0.05);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左侧屈或右侧屈、左旋或右旋)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改善(P <0.05),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外关、阳陵泉两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疗效优于单刺落枕穴.【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7(026)010【总页数】3页(P1814-1816)【关键词】落枕;外关穴;阳陵泉穴;运动疗法【作者】李国华;杨丹红【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落枕又称“失枕”,多发生在睡眠之后,表现为晨起后一侧颈部出现疼痛、酸胀、颈部活动不利等感觉,甚者累及肩背和手臂,活动时疼痛加重[1-2]。
轻者1周可痊愈,重者可迁延数周不愈,而且未经治疗而自愈者复发率较高,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因此,在治疗本病的同时还要积极寻找病因,防止复发。
笔者观察到针刺外关、阳陵泉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安全有效。
现报告如下。
1.1 病例选择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关于落枕的诊断依据。
纳入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落枕的诊断;年龄大于16岁,小于60岁,男女不限;落枕发生时间为1~7 d;落枕发生后未进行任何物理及药物治疗;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针灸穴位 阳陵泉穴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阳陵泉穴说明指导书总述阳陵泉,经穴名。
出自《灵枢·邪气藏府病形》。
别名筋会、阳之陵泉、阳陵。
属足少阳胆经。
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在腓骨长、短肌中,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处。
主治黄疸、胁痛、口苦、呕吐、吞酸、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小儿惊风、肩痛。
直刺1-1.5寸。
1.名称阳陵泉穴2.别名筋会、阳之陵泉、阳陵3.出处《灵枢·邪气藏府病形》4.隶属足少阳胆经5.位置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6.主治黄疸、胁痛、口苦、呕吐、吞酸、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小儿惊风、肩痛7.功能疏肝利胆,清热利湿,舒筋利节。
8.操作直刺1-1.5寸9.主要配伍配天池穴、膻中穴治喉鸣10.定位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11.解剖在腓骨长、短肌中,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处。
12.名词释义外侧为阳,陵,指高处,泉,指凹陷处。
穴在下肢外侧,当腓骨小头前凹陷处,故名阳陵泉。
13.功能作用疏肝利胆,清热利湿,舒筋利节。
14.详细主治1、黄疸、胁痛、口苦、呕吐、吞酸等肝胆犯胃病证。
2、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等下肢、膝关节疾患。
3、小儿惊风。
4、肩痛。
15.详细操作正坐屈膝垂足,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取穴。
直刺1-1.5寸。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16.临床运用1、现代常用于治疗半身不遂、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高血压、肋间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膝关节炎、小儿午蹈病、下肢麻木、脚气、脉管炎、习惯性便秘等。
2、现代研究,针刺阳陵泉可使胆囊收缩,胆总管的规律性收缩,排出胆道造影剂,而进入十二指肠。
而且还有促进胆汁分泌,对奥狄氏括约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和良好的镇痛作用。
对慢性胆囊炎、结石症有治疗效应。
3、针刺阳陵泉对脑血流量有一定影响,有人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通过针刺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而且通过实验研究,针刺右侧曲池和阳陵泉,可影响到脑的血液动力学,使脑血流量增加,脑血管阻力降低,起针后,脑血管阻力降低却不显著而针刺对正常猫的脑血液动力学影响基本不大。
中医针灸学主治医师:中医针灸学考试题(题库版)
中医针灸学主治医师:中医针灸学考试题(题库版)1、单选十二经脉气血有余则渗注于().A.经别B.经筋C.奇经D.别络E.孙络正确答案:C2、单选依据"以痛为腧"应取的腧穴是()A.阿是穴B.经外奇穴(江南博哥)C.输穴D.原穴E.八会穴正确答案:A3、单选足阳明经腧穴主治的共同特点是()A.热病,胃肠病B.神志病,热病C.生殖病,妇科病D.前头,口齿病,胃肠病E.眼病,热病正确答案:D4、单选阳陵泉取穴宜用()A.骨度分寸定位法B.体表标志定位法C.简便取穴法D.手指同身寸定位法E.综合定位法正确答案:B5、单选患者阴茎勃起困难,时有滑精,头晕耳鸣,舌淡白,脉细弱。
治疗除主穴外,应配用的腧穴是()A.命门、太溪B.命门、阳陵泉C.志室、胆俞D.心俞、脾俞、足三里E.中脘、足三里正确答案:A6、单选手少阳经的起、止穴分别是()A.关冲、耳门B.天冲、丝竹空C.关冲、丝竹空D.少冲、听宫E.天池、中冲正确答案:C7、单选治疗眼睛病症选取睛明、风池、光明相配,所属的配穴方法是()A.左右配穴法B.远近配穴法C.前后配穴法D.本经配穴法E.表里经配穴法正确答案:B8、单选治疗汗证合谷穴常配用的腧穴是()A.足三里B.复溜C.太溪D.照海E.风池正确答案:B9、单选平第二骶后孔,督脉旁开1.5寸的腧穴是()A.小肠俞B.膀胱俞C.中膂俞D.胞肓E.秩边正确答案:D10、单选胸中是()A.手阳明经与足阳明经交接处B.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处C.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处D.手太阳经与足太阳经交接处E.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交接处正确答案:C11、单选以下除哪项外,均属于《四总穴歌》的内容()A.腰背委中求B.胸胁内关谋C.头项寻列缺D.面口合谷收E.肚腹三里留正确答案:B12、单选治疗瘀血阻络型偏头痛,除主穴外,宜配用的腧穴是()A.曲池、足三里B.中脘、丰隆C.血海、膈俞D.百会、行间E.合谷、太冲正确答案:C13、单选肺经实证取阴谷穴为()A.子母补泻法B.荥主身热C.阴经郄穴治血证D.合治内腑E.相交经脉病证正确答案:A14、单选位于踝关节横纹中央,当?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的穴位是()A.中封B.解溪C.丘墟D.商丘E.冲阳正确答案:B15、单选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联系,主要靠()A.五脏六腑B.经络系统C.四肢百骸D.五官九窍E.皮肉筋骨正确答案:B16、单选位于第11肋游离端的穴位是()A.日月B.章门C.京门D.期门E.气海正确答案:B17、单选患者心悸不安,失眠,头晕乏力,舌淡,苔薄白,脉弱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泌尿系绞痛:泌尿系绞痛是泌 尿系结石的主要症状。病位在肾和膀胱, 涉及肝脾。绞痛发作时,阳陵泉宜急刺2 寸左右,行大幅度、快频率提插、捻转 泻法,或接电针以连续波、快频率强刺 激,或以5~10%葡萄糖液5ml左右穴位注 射,对泌尿系平滑肌以及膀胱括约肌有 良好的抗痉挛作用。
谢谢! Thanks!
3.阳陵泉治疗内脏病症的具体应用 (1)胆绞痛:胆绞痛是急性胆囊炎、胆石 症、胆道蛔虫病的主要证候。阳陵泉属足少阳 胆经(下)合穴,“合治内腑”,当为疏肝利 胆、行气镇痛之第一要穴。现代研究表明,针 刺阳陵泉可以加强胆囊的收缩频率和力度,促 进胆汁分泌,有利于结石的顺利排出,对奥狄 氏括约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操作时直刺2寸 左右,行提插、捻转泻法,动留针30~60分钟, 或以连续波、快频率电针强刺20~30分钟。
(一)十二经筋入内脏
关于十二经筋是否入内脏的问题, 我们应当这样来分析:十二经筋的主体 结构是机体外周的筋肉系统,但并非不 入内脏。因为部分经筋除了在体表聚结 外,也进入体内散络,形成有关脏腑的 组织结构(如内脏系膜、平滑肌等), 只是与脏腑没有属络关系而已。
据《灵枢· 经筋》篇的记载,手太阴 、手厥阴经筋病候中的“息贲”,就类似 现代临床中的肺积、肺痈等病证;手少 阴经筋病候中的“伏梁”,就相当于现今 的胃痛、痞块等证。其它诸如心肌、胃 肠平滑肌、胆道括约肌、膀胱括约肌、 输尿管腔等也均由经筋构成。
现今公认的看法,认为经筋相当于现代解 剖学中的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结构。例如 《辞海》释为“大筋、小筋、筋膜”(包括韧 带、肌腱等)。《说文解字》对“腱”的解释 为“筋之本也”。笔者认为:经筋所包含的组 织结构远不止这些,还应包括诸如皮下脂肪、 内脏系膜、内脏平滑肌和部分神经实体结构。
经筋入内脏,相当于内脏系膜、内脏平滑 肌,其论已如上述。我们还可以从《黄帝内经》 中找到它类似于神经系统组织结构的依据。 《灵枢· 经筋》篇说:“手太阳之筋……弹之 应小指之上。”阳明经筋与面瘫;“足少阳之 筋……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 ‘维筋相交’。”
1.阳陵泉治疗范围古今文献复习 关于阳陵泉的主治,古今文献均只 记载了肝胆病和下肢痿痹方面的系列证 候,完全没有涉及到其它内脏病症。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胆合 入于阳陵泉,胆病者,善太息,口苦, 呕宿汁,心下憺憺,恐人将捕之,喉中 吤吤然,数唾,在足少阳之本末,亦视 其脉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热者取阳陵 泉。”
2.对筋会阳陵和经筋入内脏的初步认识 “筋会阳陵” 之说,首见于《难 经· 四十五难》,但未详其因。笔者认为: 筋会阳陵,其由有三:一因阳陵泉是足 少阳经腧穴,又为胆腑的(下)合穴, 主治腑病,而胆与肝相表里,肝主筋, 故阳陵泉与筋有密切关系。二是阳陵泉 位于膝部,是足三阳经筋、足三阴经筋 结聚之处。三是阳陵泉主治经筋病,诸 如下肢痿痹、半身不遂、腰痛、筋脉拘 急、抽搐、腓肠肌痉挛以及各种扭伤等 有着独特的疗效。
(5)遗尿或尿潴留:遗尿或尿 潴留都缘于膀胱括约肌对尿液的调 节失控。《素问·宣明五气篇》说: “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尿。” 而这里所谓膀胱的“不利”、“不 约”,其实就是膀胱括约肌对尿液 的控制能力。
膀胱括约肌也是属于经筋的范畴, 作为筋之会穴,阳陵泉对其紧张或 松弛程度均有一定的调治作用。而 作为宗筋之主的肝(经),在其 “所生病”中也有遗尿和尿闭,就 是对阳陵泉能够主治遗尿或尿潴留 最好的佐证。
一、十二经筋新解及“筋会阳陵”针灸临床新用 十二经筋,首见于《灵枢· 经筋》篇,即十 二经脉之气聚结于体表筋肉、骨骼、关节的体 系。隋唐时期著名医家杨上善在其著作《黄帝 内经太素》中有“十二经筋内行胸腹廓中,不 入五脏六腑”的引申和阐发。此后历代针灸文 献(包括现代中医药高等院校的《针灸学》教 材)以及《辞源》《辞海》《汉语字典》等都 受其影响,认为经筋只相当于现代解剖学中的 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结构,并把十二经筋 不入内脏作为其主要特点之一。由此而引出的 “筋会阳陵泉”也就只治疗体表肌肉、肌腱、 韧带的有关病症(胆道病变除外)。
(二)十二经筋并非只是肌腱韧带 “筋”的含义,我国汉代最早的辞书《说 文解字》释为为“肉之力也”,意指能产生力 量的筋肉(“竹子头”的寓意)。经筋就是机 体筋肉系统的总称,隶属于正经,为十二经脉 在肢体外周的连属部分,故按十二经脉的循行 部位予以分类。每一条经筋主要连系同名经脉 循行部位上的若干肌肉群,而与脏腑没有属络 关系(并非不入脏腑),故仅以十二经脉之意 按手足、阴阳命名,而不冠以脏腑名称。
(4)膈肌痉挛:膈肌痉挛中医称 “呃逆”,是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收缩运 动,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有声、音短 而频、令人不能自控为主要特征。针刺 止呃的穴位很多,但直接与膈肌密切相 连的却只有膈俞(膈之背俞)、阳陵泉 (筋会,膈肌古称“贲”,乃诸多经筋 所结之处)。故针刺阳陵泉缓解 剖中的尺神经的例证:日常生活中,我 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弹及或碰撞肘关节尺 骨鹰嘴与肱骨大结节之间的凹陷时,就 会有触电感从肘尖放射到小指端,手太 阳经筋的分布与尺神经的分布相一致, 手太阳经筋“弹之应小指之上”与弹拨 尺神经的反应相一致。
后者则与中枢神经对机体的运动、感觉呈 左右交叉、上下颠倒的支配形式完全吻合(即 一侧脑部受伤,会导致对侧肢体瘫痪)。只不 过《黄帝内经》是将椎体交叉现象称之为“维 筋相交”而已。而经筋的系列病证如筋脉瘈纵 抽搐、角弓反张或弛缓不收、瘫痪失用,面肌 麻痹、口眼歪斜等均属于现代医学的神经系统 疾病。
《玉龙歌》:“膝盖红肿鹤膝风,阳 陵二穴堪可攻。” 《针灸大成》:“主膝伸不得屈,髀 枢膝股冷痛,脚气,膝股内外廉不仁, 偏风,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苦嗌中 吤然,头面肿,足痉挛。” 《医宗金鉴· 刺灸心法要诀》:“阳陵 泉治痹偏,兼治霍乱转筋痛。”
《针灸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4版教材): “下肢痿痹,脚气,口苦,呕吐,胁痛。” 《针灸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5版教 材):“胁痛,口苦,呕吐,下肢痿痹,脚气, 黄疸,小儿惊风。” 《腧穴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1版教材): “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 ,膝肿痛,脚 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 破伤风。”
《针灸甲乙经》:“胆胀者,阳陵泉主 之„„胁下榰满,呕吐逆,阳陵泉主之„„髀 痹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筋急,阳陵泉主 之。” 《铜人俞穴针灸图经》:“阳陵泉治膝伸 不得屈,冷痹脚不仁,偏风,半身不遂。”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阳陵 泉居膝下,外廉一寸中,膝肿并麻木,冷痹及 偏风,起坐腰背重,面肿满胸中,举足不能起, 坐卧似衰翁。”
(2)心绞痛: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 要症状。急性发作时,若在内关、郄门、 阴郄、巨阙、膻中等常规处方基础上加 用阳陵泉,直刺1~2寸,行提插、捻转 泻法,对心脏平滑肌绞痛有明显的舒缓 作用,能较好的协助常规腧穴行气通阳、 化瘀止痛。对因心绞痛引起的胁肋放射 痛更能发挥舒经活络作用。
(3)胃肠痉挛:胃肠痉挛是由于胃 肠平滑肌突发性痉挛而产生的胃脘部或 腹部剧烈疼痛。除脘腹部疼如刀绞外, 腹直肌多呈挛急状态。在这种情况下, 可取中脘、梁丘强刺泻法,阳陵泉宜大 幅度提插、捻转,或加用电针强刺激, 以助中脘、梁丘通调腑气、止痉镇痛。
所以,完整地说,经筋所指的 范围,应包括骨骼、肌肉、皮下脂 肪、内脏系膜、内脏平滑肌和部分 神经实体结构。
(三)阳陵泉针灸临床新用
阳陵泉,穴出《灵枢经》,为 足少阳胆经(下)合穴,也是筋之 会穴。位于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 头前下方凹陷中。笔者在针灸临床 中,突破阳陵泉传统治疗肝胆疾病 和下肢痿痹的局限,广泛用于治疗 内脏多种病症,大大提高了本穴的 临床适应范围和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