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辫
§ 藏 il
区 域 经 济
匕 】建 设 舍 芜 蚌 自主 创 新 综 合 配 套 改 革 试 验 区是 安 徽 摘
经 济发 展 战略 的重 大 举措 。本 文介 绍 了合 芜 蚌 试 验 区 的发 展 概 况 , 析 了发 展 中的 突 出 问题 , 提 出 了相应 的对 策 。 分 并
以上工业企业达 3 5 家 , 0 4 较试验 区建立前增长了 1 倍 。 0 试验区
高新 技术产业 产值 、 利和发明专 利授 权量 、 专 新增 高层次人 才
数、 技术合同交易额等均 占全省 6%以上 , 0 多项指标大幅提升 。 2 1 年 ,试验 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 5 8 01 2 4亿元 ,增加值 占
G DP的比重 由试验区建立前的 1. 4 %上升到 2 . 4 1 %。试验区的 8
骨干 工业 企业 主要装备水平 6 %以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 0 新产
品产值率近 3% 0 左右 。 在科技部最近公布的 21 年度 国家重点 01
新产品认定结果中 ,安徽有 5 个产 品被 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 4 品, 其中合芜蚌 试验 区有 2 9个 , 占全省 5%; 利授权 量达到 4 专 2 47件 , 09 比成 立前增长 了 88 名牌 产品数达 到 2 6 , 0 %; 3 个 增长 了 22 5%;输 出技 术合同 42 8 2项 ,比上年增长 1. 3 %;成交额 5 5. 69 3亿元 ,比上年增长 3 . %,占全省技术合同成交总额 的 42 5
占到了 1%。中小企业 的研发能 力十分薄弱 , 6 全省 9 : 35 %的企业
五年 内的申请量低于 1 件 ,中小企业创新 的主体地位还没有 o 确立 。龙头企业牵引力还不足 、 关联企业数量偏少 , 形成相 还未 对完整 的产业链 。总体来看 , 合芜蚌试验 区内创新 型企业增长 速度较 陕, 但在数量和实力上仍然十分薄弱 。
5 缺 乏 创 新 型 人 才 、
8. 新增高层次人才 66 名 , 7 %; 5 97 较上年增长 3% 如今 , 芜蚌 1。 合 试验区已成为安徽创新发展的龙头和调整经济 结构 、 转变发展
合 芜蚌试验 区在生物医药 、 信 息、 能源 等新 兴产业 电子 新
领域 发展势 头不 错且颇有亮 点 , 但从整体 上来说 , 比较 分散 , 规 模 不大 。由于科技创新的投入成本高 、 高新技术产品价格高 , 这
民政府关于合 芜蚌 自主创新 综合配套 改革试验 区的实施 意见 ( 试行 )( 》皖发 [ 01 号 ) 中共安徽省委 、 2 81 0 7 和《 安徽省 人民政府 关于推进 合芜蚌 自主创新 综合配套改 革试验 区工作 的若干政
策措施 ( 试行 ) ( 》 皖发 [ 0 18 ) 2 81 号 两份 文件 , 0 全面 启动 试验 区
建设 。
一
种“ 两头高 ” 现象削弱了新 兴技术产业的 竞争 力。 目前 , 徽地 安 方政府对 高新技术企业 和传统企业 的技术 创新给 予了大 力支
持 , 由于一 些技术和产品市场不成 熟 , 但 生产规模 小 , 以形成 难 市场规模和核心 竞争力 , 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后续发展 。
以 R&D经费与 GD P之比作为衡量科技 竞争 力的强度指
标来说 , 1 年合芜蚌试 验区的 1& 经费与 G P 比达到 2 0 0 K D D 之 了 1 %, 于全 省的平均数 09%, . 高 9 . 8 但与经济发展 的需要相 比 ,
创新投入仍显不足 , D投入 占 G R& DP的 比例 与世界公认的创 新型国家均高于 2 %的水平 ,与发达国家 25 . %一3 的水平相比 %
3 产 学研 合 作机 制 不 强 , 业化 中介 服 务 机 构 不 发 达 、 专
、
合芜 蚌 试 验 区 的 发 展概 况
高校 注重理论研 究 , 求成果 的学 术性 , 果的 实际应 追 对成 用价值和经济效益未给予足够 的重 视 , 科研选 题没能兼顾产业 化 的可能 。而 目前大 多数企业 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 、 科研 对生产的支撑力不强 , 未能形成创新的强大合力 。 此外 , 合芜蚌 试验 区创新转移机制还不 够顺畅 , 水平 科技 中介服务机构 十 高 分 紧缺 。 有的中介服务机构规模 小、 现 服务项 目不全 , 不能较好 满足企业创新 活动需 要。这 直接导致一方面高校 、 科研 院所 的
2 新兴 产 业 发 展 还 比 较 薄 弱 、
【 关键词】合 芜蚌 自主创新
试验 区
建 设合芜蚌 自主创 新综合配套改 革试验 区( 以下 简称“ 合
芜蚌 试验区 ” ,是 安徽贯彻落实 党的十 七大和胡锦 涛总书 记 ) “ 应该在 自主创新上有更大作为” 的指示精神 , 为推进 自主创新 、 实践科学发展观 、 加快 安徽 崛起 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2 0 0 8年 1 0月 1 7日, 安徽省委 、 省政府下发了《 中共安徽 省委 、 安徽省人
仍有一定差距。从企业投入角度看 , 国际上普遍认为 , 发投入 研 强度在 1 以内的企业基本处于技术引进与应用层次 , % 在市场竞 争中往往难以生存 ; 研发投入强度在 2 左右的企业则勉强 维持 % 发展 ;达到 5 以上的企业才具有较强 自 % 主创新能 力和竞争力 , 所以合芜蚌试验 区应加大 自主创新投入 。
许多研 究成 果进 入市 场慢 , 另一方 面企业由于信 息通道 的闭 而 塞, 又找不到合适 的研发机构 。
4 创 新 投入 不足 、
自 20 年 1 08 O月启动建设以来 , 合芜蚌试验区建设取得 了
初步成效。 试验区工业投资的 6. 以上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 4% 8 电子信 息 、 节能环保 、 新能源 汽车等战略性新 兴产业 拥有规 模
§ 藏 il
区 域 经 济
匕 】建 设 舍 芜 蚌 自主 创 新 综 合 配 套 改 革 试 验 区是 安 徽 摘
经 济发 展 战略 的重 大 举措 。本 文介 绍 了合 芜 蚌 试 验 区 的发 展 概 况 , 析 了发 展 中的 突 出 问题 , 提 出 了相应 的对 策 。 分 并
以上工业企业达 3 5 家 , 0 4 较试验 区建立前增长了 1 倍 。 0 试验区
高新 技术产业 产值 、 利和发明专 利授 权量 、 专 新增 高层次人 才
数、 技术合同交易额等均 占全省 6%以上 , 0 多项指标大幅提升 。 2 1 年 ,试验 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 5 8 01 2 4亿元 ,增加值 占
G DP的比重 由试验区建立前的 1. 4 %上升到 2 . 4 1 %。试验区的 8
骨干 工业 企业 主要装备水平 6 %以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 0 新产
品产值率近 3% 0 左右 。 在科技部最近公布的 21 年度 国家重点 01
新产品认定结果中 ,安徽有 5 个产 品被 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 4 品, 其中合芜蚌 试验 区有 2 9个 , 占全省 5%; 利授权 量达到 4 专 2 47件 , 09 比成 立前增长 了 88 名牌 产品数达 到 2 6 , 0 %; 3 个 增长 了 22 5%;输 出技 术合同 42 8 2项 ,比上年增长 1. 3 %;成交额 5 5. 69 3亿元 ,比上年增长 3 . %,占全省技术合同成交总额 的 42 5
占到了 1%。中小企业 的研发能 力十分薄弱 , 6 全省 9 : 35 %的企业
五年 内的申请量低于 1 件 ,中小企业创新 的主体地位还没有 o 确立 。龙头企业牵引力还不足 、 关联企业数量偏少 , 形成相 还未 对完整 的产业链 。总体来看 , 合芜蚌试验 区内创新 型企业增长 速度较 陕, 但在数量和实力上仍然十分薄弱 。
5 缺 乏 创 新 型 人 才 、
8. 新增高层次人才 66 名 , 7 %; 5 97 较上年增长 3% 如今 , 芜蚌 1。 合 试验区已成为安徽创新发展的龙头和调整经济 结构 、 转变发展
合 芜蚌试验 区在生物医药 、 信 息、 能源 等新 兴产业 电子 新
领域 发展势 头不 错且颇有亮 点 , 但从整体 上来说 , 比较 分散 , 规 模 不大 。由于科技创新的投入成本高 、 高新技术产品价格高 , 这
民政府关于合 芜蚌 自主创新 综合配套 改革试验 区的实施 意见 ( 试行 )( 》皖发 [ 01 号 ) 中共安徽省委 、 2 81 0 7 和《 安徽省 人民政府 关于推进 合芜蚌 自主创新 综合配套改 革试验 区工作 的若干政
策措施 ( 试行 ) ( 》 皖发 [ 0 18 ) 2 81 号 两份 文件 , 0 全面 启动 试验 区
建设 。
一
种“ 两头高 ” 现象削弱了新 兴技术产业的 竞争 力。 目前 , 徽地 安 方政府对 高新技术企业 和传统企业 的技术 创新给 予了大 力支
持 , 由于一 些技术和产品市场不成 熟 , 但 生产规模 小 , 以形成 难 市场规模和核心 竞争力 , 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后续发展 。
以 R&D经费与 GD P之比作为衡量科技 竞争 力的强度指
标来说 , 1 年合芜蚌试 验区的 1& 经费与 G P 比达到 2 0 0 K D D 之 了 1 %, 于全 省的平均数 09%, . 高 9 . 8 但与经济发展 的需要相 比 ,
创新投入仍显不足 , D投入 占 G R& DP的 比例 与世界公认的创 新型国家均高于 2 %的水平 ,与发达国家 25 . %一3 的水平相比 %
3 产 学研 合 作机 制 不 强 , 业化 中介 服 务 机 构 不 发 达 、 专
、
合芜 蚌 试 验 区 的 发 展概 况
高校 注重理论研 究 , 求成果 的学 术性 , 果的 实际应 追 对成 用价值和经济效益未给予足够 的重 视 , 科研选 题没能兼顾产业 化 的可能 。而 目前大 多数企业 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 、 科研 对生产的支撑力不强 , 未能形成创新的强大合力 。 此外 , 合芜蚌 试验 区创新转移机制还不 够顺畅 , 水平 科技 中介服务机构 十 高 分 紧缺 。 有的中介服务机构规模 小、 现 服务项 目不全 , 不能较好 满足企业创新 活动需 要。这 直接导致一方面高校 、 科研 院所 的
2 新兴 产 业 发 展 还 比 较 薄 弱 、
【 关键词】合 芜蚌 自主创新
试验 区
建 设合芜蚌 自主创 新综合配套改 革试验 区( 以下 简称“ 合
芜蚌 试验区 ” ,是 安徽贯彻落实 党的十 七大和胡锦 涛总书 记 ) “ 应该在 自主创新上有更大作为” 的指示精神 , 为推进 自主创新 、 实践科学发展观 、 加快 安徽 崛起 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2 0 0 8年 1 0月 1 7日, 安徽省委 、 省政府下发了《 中共安徽 省委 、 安徽省人
仍有一定差距。从企业投入角度看 , 国际上普遍认为 , 发投入 研 强度在 1 以内的企业基本处于技术引进与应用层次 , % 在市场竞 争中往往难以生存 ; 研发投入强度在 2 左右的企业则勉强 维持 % 发展 ;达到 5 以上的企业才具有较强 自 % 主创新能 力和竞争力 , 所以合芜蚌试验 区应加大 自主创新投入 。
许多研 究成 果进 入市 场慢 , 另一方 面企业由于信 息通道 的闭 而 塞, 又找不到合适 的研发机构 。
4 创 新 投入 不足 、
自 20 年 1 08 O月启动建设以来 , 合芜蚌试验区建设取得 了
初步成效。 试验区工业投资的 6. 以上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 4% 8 电子信 息 、 节能环保 、 新能源 汽车等战略性新 兴产业 拥有规 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