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技术规范.ppt
合集下载
临床输血知识ppt课件
![临床输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de810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05.png)
输血治疗原则与方案
掌握不同疾病和病情的输血治 疗原则,能够制定合理的输血 方案,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 整。
输血伦理与法律责任
了解输血伦理准则,明确输血 过程中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患者及家属宣教与指导
输血常识教育 输血前准备指导 输血后护理宣教 心理疏导与支持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输血的基本常识,包括血液生理、血型系统 、输血适应症、输血不良反应等。
03
临床输血适应症与禁忌症
输血适应症
失血性休克
由于外伤、手术等导致失血较多,循 环血量减少,出现休克症状时,应及 时输血以补充血容量。
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患者血液中红细胞或蛋白质含量较低 ,影响身体正常功能,需要输血以改 善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溶血性贫血
患者红细胞破坏速度过快,需要输注 红细胞以缓解贫血症状。
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输血不良反应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输血过程中的不良 反应,如发热、过敏、溶血等,
并及时报告。
不良反应处理
对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紧急处 理,如停药、对症治疗等。
不良反应调查
对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 因并制定改进措施。
输血质量评估与改进措施
质量评估指标
设定输血有效性、安全性及满意 度等质量评估指标。
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如车祸、地震、火灾等现场,输血还 可以挽救伤员的生命。
输血的种类
输血可以分为全血输注和成分输注。全血输注是指输注整个血液,包括红细胞、 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输注是指将血液中的某一成分进行分离,然后输注给病 人,如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
全血输注和分输注的选择取决于病人的病情和需要。在一些情况下,全血输注 可能更为合适,而在另一些情况下,成分输注可能更为有效。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培训课件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3c4b8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6.png)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18
输血
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 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 科(血库)保存。输血科(血库)每月统 计上报医务处(科)。 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 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 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19
完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13
发血
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 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 应追查原因。
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14
输血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 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 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 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 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 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 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 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 理盐水。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28
输血申请
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 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手术室的自 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 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 负责实施。
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 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 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 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16
输血
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 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 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 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 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 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 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2020最新医院临床输血制度规范ppt【29页】
![2020最新医院临床输血制度规范ppt【29页】](https://img.taocdn.com/s3/m/cb3e789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05.png)
5&循环超负荷
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输血过量或速度太快,可因循环超负荷而 造成心力衰 竭和急性肺水肿☆表现为剧烈头部胀痛、呼吸困难、发绀、 咳嗽、大量血性泡沫 痰以及颈静脉怒张、肺部湿罗音、静脉压升高, 胸部拍片显示肺水肿征象,严重 者可致死☆
6&出血倾向
大量快速输血可因凝血因子过度稀释或缺乏,导致创面渗血不止或术 后持续出血 等凝血异常☆
亦可一键删除......
标题:
0
3
以下为备用图标模板
可根据需要选用编辑
亦可一键删除......
以下为备用图标模板可根据需要选用编辑亦可一键删除......,以下为备用图标模板可根据需要选用编辑亦可一键删除......
点击输入您的标题:
step 01
关键字
step 02
关键字
step 03
关键字
step 04
(三)申请输血量红细胞3U以下的,由经治医师提出申请,主治以上医师签名 审核☆
(三)申请输血量红细胞3U以下的,由经治医师提出申请,主治以上 医师签名审核☆
(四)申请输血量红细胞3U以上的,由经治医师提出申请,副主任以上医师签名 审核☆
(五)申请输血量红细胞5U以上的,由经治医师提出申请,科主任或副主任核 准签名☆
(三)输血传染疾病处理程序 1&输血传染疾病发生者,从采供血机构和用血机构追溯传染源头☆ 2&核查相关献血者资料及相同受血者感染情况☆ 3&检查受血者输血前传染病指标检查情况☆ 4&具体流程如下:输血传染病处理流程☆(见附表一) 5&传染病的上报:按传染病信息上报管理规范执行☆ (四)血液输注无效预防处理措施 1&选用单一供者血制品,尽可能减少患者与多个供血者抗原接触☆ 2&采用自体输血☆ 3&输洗涤红细胞☆
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输血过量或速度太快,可因循环超负荷而 造成心力衰 竭和急性肺水肿☆表现为剧烈头部胀痛、呼吸困难、发绀、 咳嗽、大量血性泡沫 痰以及颈静脉怒张、肺部湿罗音、静脉压升高, 胸部拍片显示肺水肿征象,严重 者可致死☆
6&出血倾向
大量快速输血可因凝血因子过度稀释或缺乏,导致创面渗血不止或术 后持续出血 等凝血异常☆
亦可一键删除......
标题:
0
3
以下为备用图标模板
可根据需要选用编辑
亦可一键删除......
以下为备用图标模板可根据需要选用编辑亦可一键删除......,以下为备用图标模板可根据需要选用编辑亦可一键删除......
点击输入您的标题:
step 01
关键字
step 02
关键字
step 03
关键字
step 04
(三)申请输血量红细胞3U以下的,由经治医师提出申请,主治以上医师签名 审核☆
(三)申请输血量红细胞3U以下的,由经治医师提出申请,主治以上 医师签名审核☆
(四)申请输血量红细胞3U以上的,由经治医师提出申请,副主任以上医师签名 审核☆
(五)申请输血量红细胞5U以上的,由经治医师提出申请,科主任或副主任核 准签名☆
(三)输血传染疾病处理程序 1&输血传染疾病发生者,从采供血机构和用血机构追溯传染源头☆ 2&核查相关献血者资料及相同受血者感染情况☆ 3&检查受血者输血前传染病指标检查情况☆ 4&具体流程如下:输血传染病处理流程☆(见附表一) 5&传染病的上报:按传染病信息上报管理规范执行☆ (四)血液输注无效预防处理措施 1&选用单一供者血制品,尽可能减少患者与多个供血者抗原接触☆ 2&采用自体输血☆ 3&输洗涤红细胞☆
规范输血相关制度PPT课件
![规范输血相关制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02ee6f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d6.png)
7.核对及检查无误后,两名护士签字,遵照医嘱,将血液 轻轻混匀后,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将血液或血液成 分用标准输血器输给患者,
8.输血通道应为独立通道,不得同时加入任何药物一同 输注,如输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应用生理盐水冲净输 血器后,再输另一袋血液,
9.输血时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的前15分钟要 慢,每分钟约15-20滴,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不良 反应,再根据需要调整速度,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 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及时报告临床医师,用生理 盐水维持通道,若无不良反应,输血完毕后将输血器材 放指定位置,便于统一回收处理,
1、核对用血申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如怀疑 细菌污染,除上述处理外,应做血液细菌培养, 3、将血袋及输血管封好送输血科在做细菌学检验, 4、准确做好护理记录,
二、输血反应报告程序
一 临床医护人员发现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后,应 立即停止输血,在积极处理的同时,要及时向输血科 通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输血科共同调查、分 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确定进一步的处理、 治疗方案,患者提出疑意时,经治医护人员应与患方 共同封存剩余血液、血袋及输血器材等,双方签字后 由输血科保管备查,
标本采集管理制度及查对流程
1.护士应掌握各种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
2.标本采集严格遵照医嘱执行,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医嘱和检验单逐项核对无误 后,方可执行,
4.认真核对化验单内容,包括患者科别、姓名、年 龄、性别、床号、住院号 门诊号 以及检验项目等,
5.根据检验项目正确选择标本容器,如空白试管、 抗凝管等;检查容器有无破损、裂痕;容器标签上 注明患者科别、床号、姓名、住院号 门诊号 等,
临床输血知识ppt课件
![临床输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a9f79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9.png)
临床输血的伦理决策与案例分析
伦理决策
在临床输血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伦理原则进行决策,确保患者 的权益得到保证。
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深入探讨临床输血伦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实践经验。
血反应等。
一旦产生输血不良反应,医生 应立即停止输血,并给予相应 的治疗措施,如抗过敏药物、
解热镇痛药等。
对于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医 生应立即组织抢救,并通知相 关科室进行紧急会诊和处理。
医生应记录输血不良反应的症 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并上报给相关部门,以便进行 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05
特殊情况下的临床输血
目的
输血的主要目的是补充失血、改 良血液成分、提高血液携氧能力 和治疗某些血液疾病。
输血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输血最早可追溯到古代,但直到19 世纪才开始有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发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输血技术 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包括成分输血 、自体输血等。
输血的种类与方式
种类
根据血液来源和用途,输血可分为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两大 类。
输血前的实验室检查
血型鉴定
确保供血者和受血者血 型相容。
感染筛查
检测肝炎、HIV、梅毒 等疾病,预防医源性感
染。
血常规检查
了解患者贫血、感染等 情况。
其他相关检查
如凝血功能、肝功能等 。
备血与血液储存
备血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需要 ,提前通知血站备血。
血液储存
严格执行血液储存标准和 规定,确保血液质量和安 全。
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可减少血液浪费和输血反应。
回收式自体输血
手术中回收失血,经过处理后再次使用。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ppt课件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5a594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8.png)
经济效益
THANK YOU
汇报人:XXX
Logo/Company 20XX.XX.XX
输血过程中的监测和管理
精确输血
临床输血操作应遵循精确、安全的原则,确保 输血量和输血速度的准确控制。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输血方案制定,避免因 输血过量或不足导致的不良反应。
监测管理
在输血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监测管理体系, 包括血液成分检测、输血反应监测等。通过实 时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输血风险,保 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临床输血
操作步骤与技术要点
长期跟踪观察 血液输注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与技术要点 长期跟踪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 技术要点
长期跟踪观察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与技术要点 长期跟踪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
技术要点 恢复情况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与技术要点 长期跟踪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
技术要点 长期跟踪观察
03.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
输血前对血液的再次确认
精确性 临床输血操作需要对血液进行再次确认,以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安 全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有超过10万人因输血反应而 死亡,其中大部分是由于输血不准确导致的。因此,精确的输血操 作是至关重要的。 效率 在临床输血中,再次确认血液的操作可能会增加额外的时间成本。 然而,这种额外的时间成本可能通过提高工作效率来抵消。例如, 通过使用先进的血液检测技术,可以在输血前快速准确地确定血液 的质量,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输血操作。
VIEW MORE
执行输血操作的详细步骤
正确输血
•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与技术要点执行输血 操作的详细步骤,包括选择血型、采血、 输血等环节,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以确保输血安全。
THANK YOU
汇报人:XXX
Logo/Company 20XX.XX.XX
输血过程中的监测和管理
精确输血
临床输血操作应遵循精确、安全的原则,确保 输血量和输血速度的准确控制。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输血方案制定,避免因 输血过量或不足导致的不良反应。
监测管理
在输血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监测管理体系, 包括血液成分检测、输血反应监测等。通过实 时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输血风险,保 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临床输血
操作步骤与技术要点
长期跟踪观察 血液输注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与技术要点 长期跟踪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 技术要点
长期跟踪观察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与技术要点 长期跟踪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
技术要点 恢复情况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与技术要点 长期跟踪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
技术要点 长期跟踪观察
03.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
输血前对血液的再次确认
精确性 临床输血操作需要对血液进行再次确认,以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安 全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有超过10万人因输血反应而 死亡,其中大部分是由于输血不准确导致的。因此,精确的输血操 作是至关重要的。 效率 在临床输血中,再次确认血液的操作可能会增加额外的时间成本。 然而,这种额外的时间成本可能通过提高工作效率来抵消。例如, 通过使用先进的血液检测技术,可以在输血前快速准确地确定血液 的质量,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输血操作。
VIEW MORE
执行输血操作的详细步骤
正确输血
• 临床输血操作步骤与技术要点执行输血 操作的详细步骤,包括选择血型、采血、 输血等环节,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以确保输血安全。
临床输血规范管理ppt课件
![临床输血规范管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ed884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d0.png)
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在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时,医护人员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同时,应及 时向医院相关部门报告,并进行详细记录和调查分析,以便总结经验教训并改进临床输血 的规范和管理制度。
加强培训和宣传
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临床输血知识培训和技能考核,提高医护人员的临床输血能力和 水平。同时,应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临床输血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
临床输血规范管理ppt课件
目录
• 临床输血概述 • 输血前管理 • 输血中管理 • 输血后管理 •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 临床输血伦理与法律问题
01
临床输血概述
Chapter
输血的定义与意义
输血定义
将血液或血液成分通过静脉途径输入患者体内,以 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增加携氧能力、提高血浆 蛋白、增进免疫力和促进凝血等。
输血前教育与指导
输血知识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输血相 关知识,包括输血的必要 性、风险、注意事项等。
心理指导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紧张 、焦虑等情绪,进行心理 疏导和安慰,帮助患者保 持平静心态。
签署知情同意书
在输血前,医生需向患者 或家属详细解释输血风险 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 签署知情同意书。
03
保留输血记录
输血记录应妥善保存,以备后续查 阅和分析。同时,医护人员应及时 将输血记录录入医院的信息系统, 以便进行统计和分析。
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输血不良反应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临床输血的规范和管理制度,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同时,应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输血目的,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和输血方式,以降低输血不良反应 的发生率。
02
输血前管理
Chapter
在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时,医护人员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同时,应及 时向医院相关部门报告,并进行详细记录和调查分析,以便总结经验教训并改进临床输血 的规范和管理制度。
加强培训和宣传
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临床输血知识培训和技能考核,提高医护人员的临床输血能力和 水平。同时,应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临床输血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
临床输血规范管理ppt课件
目录
• 临床输血概述 • 输血前管理 • 输血中管理 • 输血后管理 •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 临床输血伦理与法律问题
01
临床输血概述
Chapter
输血的定义与意义
输血定义
将血液或血液成分通过静脉途径输入患者体内,以 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增加携氧能力、提高血浆 蛋白、增进免疫力和促进凝血等。
输血前教育与指导
输血知识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输血相 关知识,包括输血的必要 性、风险、注意事项等。
心理指导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紧张 、焦虑等情绪,进行心理 疏导和安慰,帮助患者保 持平静心态。
签署知情同意书
在输血前,医生需向患者 或家属详细解释输血风险 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 签署知情同意书。
03
保留输血记录
输血记录应妥善保存,以备后续查 阅和分析。同时,医护人员应及时 将输血记录录入医院的信息系统, 以便进行统计和分析。
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输血不良反应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临床输血的规范和管理制度,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同时,应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输血目的,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和输血方式,以降低输血不良反应 的发生率。
02
输血前管理
Chapter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课件模板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课件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62ec010910ef12d2bf9e79e.png)
• HB6-10g/dl之间者, 应根据器官缺血的程 度和速度,病人的血 容量及氧合不足时发 生的并发症,低心肺 储备和高氧耗等危险 因素来决定是否给予 红细胞。
• 一般先用晶体液或胶 体液保持足够的血压 和血容量,有条件时 可采用术中、术后血 液回收和控制性降压 以减少失血。
内科输血指征
• 基础良好的成人慢性贫血HB<60g/L或 Hct<0.20
• 并做好记录。 4.必要时填写输血反应 报告卡,上报输血科。 5.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 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患
• 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 6.患者家属有异议时, 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血
• 器具进行封存。
• 【程序】 立即停止输血 → 更换输 液管 → 改换生理盐水→ 报告医生 → 遵医嘱给药 → 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 → 必要时填写输血反应 报告卡 → 上报输血科 → 怀疑严重反应时 → 保留血袋 → 抽取患者血 样 → 送输血科
呼吸困难
预期需要输血 1是预期外科手术或麻醉?2出血正继续、停止或再发生?3溶血正
继续发生
输血
• 1输血前准备 • 2输血前再次核查 • 3输血原则 • A:先慢后快,前15min以2ml/min为宜。 • B:成人输血速度为5-10ml/min或5-
10ml/(kg.h). • C: 年老体弱、婴幼儿及心肺功能障碍者
• 第六条-- 输血前经治医师应征得患者或家属 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 第六条--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 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 备案,并记入病历
输血申请
• 一天内<800ml 中级医师申请 上级医师 审 核
•
800~1600ml 中级医师申请 上级医师审核
• 一般先用晶体液或胶 体液保持足够的血压 和血容量,有条件时 可采用术中、术后血 液回收和控制性降压 以减少失血。
内科输血指征
• 基础良好的成人慢性贫血HB<60g/L或 Hct<0.20
• 并做好记录。 4.必要时填写输血反应 报告卡,上报输血科。 5.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 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患
• 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 6.患者家属有异议时, 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血
• 器具进行封存。
• 【程序】 立即停止输血 → 更换输 液管 → 改换生理盐水→ 报告医生 → 遵医嘱给药 → 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 → 必要时填写输血反应 报告卡 → 上报输血科 → 怀疑严重反应时 → 保留血袋 → 抽取患者血 样 → 送输血科
呼吸困难
预期需要输血 1是预期外科手术或麻醉?2出血正继续、停止或再发生?3溶血正
继续发生
输血
• 1输血前准备 • 2输血前再次核查 • 3输血原则 • A:先慢后快,前15min以2ml/min为宜。 • B:成人输血速度为5-10ml/min或5-
10ml/(kg.h). • C: 年老体弱、婴幼儿及心肺功能障碍者
• 第六条-- 输血前经治医师应征得患者或家属 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 第六条--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 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 备案,并记入病历
输血申请
• 一天内<800ml 中级医师申请 上级医师 审 核
•
800~1600ml 中级医师申请 上级医师审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概貌
规范共分:7章38条,2000年10月1日起实 施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输血申请 第三章 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第四章 交叉配血 第五章 血液入库、核对、贮存 第六章 发血 第七章 输血
总则
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 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 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 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 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 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 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 年龄、病案号、病室/门诊、床号、血型和 诊断,采集血样。 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 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逐 项核对。
交叉配血
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 之内的。 输血科(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 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 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 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 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 行交叉配血。
发血
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 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 应追查原因。
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输血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 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 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 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 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 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 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 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 理盐水。
血液入库、核对、贮存
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 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 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 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 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 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输血科(血库)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 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按A、B、O、AB 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 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 的标识。
输血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 同供血者的血液进,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 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高速输注速度, 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 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工程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 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输血申请
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 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 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 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 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 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 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 历。
交叉配血
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 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患 者,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应 ABO血型同型输注。
凡遇有下列情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 关规定作抗体筛选试验:交叉配血不合时;对有输血 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收多次输血者。 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 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
发血
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 取血。 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 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 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 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发血
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1.标签破损、漏血;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 交 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血液入库、核对、贮存
保存温度和保存期如下(略) 当贮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记录报警装
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 时解决并记录。 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 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 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 8CFU/10分钟或<200CFU/m3为合格。
输血申请
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 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关科室参加制订 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 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 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 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 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提供适合 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人员 共同实施。
输血申请
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 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手术室的自 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 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 负责实施。
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 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 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 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概貌
规范共分:7章38条,2000年10月1日起实 施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输血申请 第三章 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第四章 交叉配血 第五章 血液入库、核对、贮存 第六章 发血 第七章 输血
总则
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 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 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 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 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 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 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 年龄、病案号、病室/门诊、床号、血型和 诊断,采集血样。 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 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逐 项核对。
交叉配血
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 之内的。 输血科(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 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 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 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 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 行交叉配血。
发血
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 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 应追查原因。
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输血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 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 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 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 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 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 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 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 理盐水。
血液入库、核对、贮存
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 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 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 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 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 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输血科(血库)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 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按A、B、O、AB 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 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 的标识。
输血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 同供血者的血液进,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 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高速输注速度, 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 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工程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 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输血申请
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 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 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 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 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 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 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 历。
交叉配血
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 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患 者,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应 ABO血型同型输注。
凡遇有下列情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 关规定作抗体筛选试验:交叉配血不合时;对有输血 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收多次输血者。 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 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
发血
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 取血。 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 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 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 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发血
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1.标签破损、漏血;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 交 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血液入库、核对、贮存
保存温度和保存期如下(略) 当贮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记录报警装
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 时解决并记录。 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 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 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 8CFU/10分钟或<200CFU/m3为合格。
输血申请
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 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关科室参加制订 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 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 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 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 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提供适合 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人员 共同实施。
输血申请
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 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手术室的自 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 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 负责实施。
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 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 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 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